黨建調研報告
為切實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根據區委組織部的工作部署,結合辦事處實際,我們組織人員對街道社區黨建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南環辦事處轄10個社區、3個小區管委會,社區工作人員84人,其中社區書記主任20人,占社區工作者隊伍的23.8%;從學歷結構看,本科學歷的19人,占22.6%,專科學歷的30人,占35.7%,中專及以下學歷的35人,占41.7%;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的55人,占65.5%,平均年齡34歲。街道黨委下設10個社區黨總支、14個黨支部,其中街道機關支部1個、社區支部10個、小區支部3個,共有直管黨員1032名。
二、主要做法
根據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要求,我們加大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力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一)強化教育管理,精心打造一流的班子和干部隊伍
按照區委提出的“建一流的街道社區、帶一流的干部隊伍、創一流的工作業績”要求,我們始終把打造一流的社區班子和干部隊伍作為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關鍵環節,突出抓了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優化社區干部隊伍結構。根據干部梯次發展的要求,街道黨委組織進行了社區黨支部補選工作,把5名政治素質高、年富力強的工作人員調配到社區班子、從大中專畢業生中招聘選拔了一批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工作者隊伍,極大地提高了社區班子的戰斗力,優化了干部隊伍知識、年齡結構。與2002年相比,平均年齡下降了8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員比例提高了15%。在支持佳苑世紀城重點項目建設中,趙西社區黨總支新班子成員團結一心、通力合作,積極協助拆遷組開展工作,僅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拆遷任務,得到上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二是加強學習培訓,著力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我們將社區干部培訓工作納入干部教育培訓整體規劃之中,每年分期、分批對社區干部輪訓一遍。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組織社區干部參加黨校舉辦的以服務群眾為重點的專題培訓班學習。幾年來,我們積極參加市、區組織到華東五市、武漢等地先進社區的學習觀摩活動,辦事處還自我組織到大連學習考察。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廣大街道社區干部的整體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三是完善工作機制,促動工作規范化運作。社區各項工作實行責任制,年初制定責任目標,層層簽訂責任狀,年終進行考核獎懲,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運行機制;在政務上推行公開制,對社區低保、公益性崗位和發展黨員等重點工作予以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在服務上實行承諾制,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工作定時限、定質量;在接待上實行首問制,來訪有登記,接待有人員,嚴格按制度辦事,規范了社區干部的工作行為,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規范開展。四是加大對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保障力度。在社區建設中,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氛圍,使社區成為能夠施展自我才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街道黨委結合市、區撥款額度的增加,制定下發了“三個規定”,大力增加社區收入,逐年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補貼標準,解決了辦公設備、辦公用品等方面的問題,為社區工作者營造出良好的工作環境,極大地調動了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二)健全組織體系,努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我們本著有利于服務管理、居民自治和資源整合優化的原則,重點加強了社區三大組織體系建設。一是加強了垂直式領導組織體系建設。在實現“一社區一支部”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街道社區黨組織設置,將黨組織向小區和樓棟延伸,先后建立了樓宇黨小組和小區黨小組;針對 “兩新”組織大量落戶街道社區的實際,將黨組織向“兩新”組織延伸,及時組織派出了黨建工作指導員指導“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目前初步構建了在縱向上有街道黨委——社區黨支部——居民樓棟或小區黨小組;在橫向上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基點,向四周呈發散型的領導組織體系。二是加強了民-主式群眾組織體系建設。在普遍建立居民委員會的基礎上,部分小區通過業主大會選舉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有條件的社區還積極探索在網上開辟“社區居民論壇”,吸納本社區居民代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層面人員參加,定期召開會議,集中商討解決一些事關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居民自治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明顯增強。三是加強了協調式合作組織體系建設。工作中,我們注重整合資源,主動深入到天辰鍛壓機械廠、通用房地產開發公司、滄州市農業銀行、師專、二醫院等20多家轄區單位,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建立了互聯機制。轄區單位黨組織評選先進、接受考核,要聽取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意見;區委考核街道黨組織的工作情況,也要征求社區單位黨組織的意見,有效地調動社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初步形成了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社區黨建工作局面。
(三)創新機制和載體,積極探索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
為適應“單位人”變成“社區人”、大量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走進社區、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的實際,我們在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從創新機制載體入手,對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進行了積極探索。一是創新管理機制,對不同類型黨員實行分類管理。對在職黨員通過一手抓服務,一手抓發動,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的先鋒模范作用。推行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雙向認識、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反饋”,引導在職黨員深入地參與社區建設、服務和管理拓展黨員活動空間,使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從八小時之內向八小時之外延伸;對流動黨員通過建立流動黨員臨時黨組織、黨員聯絡站,印制“黨員雙向聯系卡”和黨員通訊錄,加強與流動黨員的聯系與溝通,實行“聯管”;對離退休職工黨員、下崗失業職工黨員,接轉組織關系后,實行“直管”,黨員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二是創新活動載體,為黨員發揮模范作用搭建平臺。在下崗職工黨員中,采取“雙助”促“雙帶”的形式,開展了“一幫一”、“一帶一”活動,幫助解難題、理思路、強技能,引導他們走上一條自己帶頭再就業,進而帶動其他下崗職工再就業的發展路子;在離退休黨員、在職黨員中開展了系列志愿者服務活動,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設定“黨員先鋒崗”,劃出“黨員責任區”,讓他們擔任治安巡邏員、衛生監督員等“義務八大員”。目前,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已發展到10支、560余人,并且不斷延伸和拓展,在城市建設、社會穩定、計劃生育、促進再就業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地推動了社區各項事業的順利開展。在浮陽南大道開通過程中,趙西社區支部黨員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老黨員張春增帶頭入戶宣傳政策,積極配合工作組做群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發揮黨建協調機構作用,提高共駐共建活動質量實現雙向服務,共建和-諧社區的良好局面。我們著力開展雙向服務,努力實現共處社區、共謀發展、共享資源、共建文明,逐步探索出一條依靠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共建社區文明的社區黨建工作新途徑。對轄區內阿爾卡迪亞、天成首府等新建小區,社區干部主動接洽介入,以便及時納入支部管理,避免了開發公司、新建小區將入住居民的后顧之憂。朝陽南街社區黨總支主動為駐區單位服務,先后解決阿爾卡地亞開工受阻、二醫院醫患糾紛、農行經營部與周邊居民的紛爭,改善了駐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的關系,促使駐區單位更加支持社區工作,營造駐區單位、社區居民與社區三方共贏的大好局面,共建和-諧社區。
(五)強化社區服務,著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我們把服務群眾作為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拓寬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健全三級服務網絡,組織開展了系列便民利民活動,著力解決社區居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目前,街道社區共建社區服務點260個,其中10個是社區居委會自有的,涉及家政服務、衛生服務、社區保障、社區教育等行業。目前全市首個“郵政服務進社區”項目從我街道拉開序幕。圍繞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充分利用區就業指導中心、社區服務站、社區“4050”服務社開展了勞動再就業服務和家政服務,累計開發就業崗位1638個,安置人員1899人;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3期,培訓人員171人次;圍繞救助社區困難群體,各社區分別成立愛心捐助站,啟動了“愛心超市”工程;圍繞豐富社區居民生活,依托“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節日,積極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去年以來,全區街道社區共開展各種文體娛樂活動20多次,極大的豐富了社區居民生活,營造了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社區生活氛圍,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親和力。
(六)加大投入力度,切實為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經費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我區社區黨建工作健康發展的一個“瓶頸”。 針對這一實際,我們把社區辦公用房、黨員活動陣地及配套設施建設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關鍵問題,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實行重點推進。一是努力改善辦公條件。采取街道投一點、社區籌一點、爭取上級支持一點、駐區單位幫一點的“四點”投入的方式,總計投資400多萬元,重點加強了社區“三個一百”建設,解決了10個社區、40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及活動場所;為各社區安裝了電話、配備了微機及相關電教設備和音像資料,建立了圖書室或閱覽室。二是健全服務網絡。結合街道派出所的組建,在社區建立了治安警務室,基本實現了“一區一室”和“一區一警”的目標;致力于解決社區再就業,每個街道建立了社會保障事務管理辦公室;著眼于方便群眾,建立了社區家政服務中心,等等。三是強化配套設施建設。采取共駐共建、政府投入、街道自籌的多種投入渠道,投資近百萬元,硬化10條社區巷道,在部分社區建起了休閑廣場,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南新村社區商業胡同也將于近日動工修建。四是落實保障激勵措施。我們將社區干部工資納入區街兩級財政預算,每年出資近10萬元為街道社區干部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基金,解除了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根據年度各社區及干部考評情況,及時兌現目標責任制,每年各社區總計拿出近萬元資金發放效益工資獎勵先進社區和優秀社區干部,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了融洽和-諧、團結奮進的工作環境。
三、問題和不足
通過調研,我們感到,由于基礎較弱、規范化水平較低,在街道社區黨建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思想認識滯后,社區黨建工作還沒有引起普遍的認同和重視。一是部分黨員認同社區黨組織的思想淡保不同層面上對社區黨建的一些滯后思想認識還大量存在,并與不斷推進的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發生著沖突和碰撞。二是社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黨建的思想淡保有些單位認為社區黨建應當由街道社區黨組織承擔,對他們來說是“份外事”,參與社區黨建工作過程中不愿投入過多的精力,沒有真正形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職黨員自覺投身社區黨建的思想淡保在調研中發現有相當一批在職黨員,“單位黨員意識”較強,而“社區黨員意識”相對較弱,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社區居民的一員與社區黨建的相關性,沒有認識到身居社區參與社區建設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二)社區經費投入不足,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質保障。社區黨組織承擔著領導、協調社區各方的作用。然而,投入到社區的財力、物力相對于社區黨建的高要求,明顯不足。一是責權利不統一,工作難度大。街道社區對應的上級部門多,涉及社保、治安、計生、綠化、城建、衛生等各個領域,但相關職能部門都沒有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將相應的職能、權利下放,導致矛盾、問題解決不暢,失去了群眾對社區工作的認可。二是部分社區工作人員社待遇低。去年我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390元,目前我街道部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較低,月收入在600元左右,與其承擔的任務極不相適應,而且這些社區工作人員基本都是專職的,還有一部分是考錄的大中專畢業生,都需要用這些工資養家糊口,這樣的工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工作者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
(三)社區黨建工作橫向協調力度還不夠大。目前,大部分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較多的停留在臨時性工作這一層面,在發掘自身優勢,為社區提供活動場所和建設資金、帶頭宣傳社區黨建工作、督促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建等方面顯得較為薄弱,尚未實現全面意義上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受利益觀念的影響,關系好壞往往與經費支持的多少成正比,工作的臨時性、隨意性較大,尚未形成持久的推動力。
(四)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建活動的激勵機制還比較缺乏。盡管制定了在職黨員與街道社區建立雙向聯系、雙向管理的有關制度,要求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與管理。但由于對在職黨員實行單位與社區雙重管理和監督制度尚未完善,在職黨員到社區登記報到這一制度尚未全面推開,大部分在職黨員尚未到社區黨組織登記報到,亮出黨員身份,即使已經登記報到的在職黨員,由于其單位對此未作相關硬性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條管、級別較高單位的在職黨員的管理難以到位。
(五)黨在城市工作的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大。在各級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雖然“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覆蓋面得到了拓寬,但總的來說不適應的情況比較明顯,“兩新”組織黨組織覆蓋面不夠廣,還沒有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員、黨組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的增多,企業轉制后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都居住社區,許多離退休干部、職工的管理服務也交由社區負責,許多“單位人”變成“社會人”,這其中不少是黨員,對這部分黨員缺乏有效地教育管理,致使這部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不理想。
四、建議和對策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街道社區是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最突出的地方,居民越來越追求豐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加強對群眾文化生活的服務和引導,是街道社區黨建必須盡快研究的一個課題。其次,大量“兩新”組織的快速發展,給基層社區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按照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凝聚力覆蓋的工作思路,提升黨在“兩新”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二)構建社區“大黨建”工作格局,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新路子。 一是要健全社區組織網絡。不斷把黨組織向小區、建設項目、攤群市嘗社會保障所、樓棟、“兩新”組織延伸,努力構建橫向縱向協調發展的社區黨建組織體系。二是按照“同步籌建、屬地為主”的原則,做好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黨組織建設工作。同時注重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三是樹立社區“大黨建”思想,加強與轄區內黨組織的橫向聯系,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社區建設。四是對駐社區黨員要實行“雙重管理”,要采取黨員聯系卡等形式,定期將他們在社區的表現向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轄區單位黨組織要支持和鼓勵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并在評先選優時,征求社區黨組織的意見或建議。對于流動黨員、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和復轉軍人黨員要實行“協助管理”,要結合實際建立流動黨員活動站,為流動黨員安好家。對下崗職工黨員要實行“委托管理”,要針對他們的特點開展教育活動,培訓和支持他們帶頭再就業。
(三)拓寬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社區基礎建設資金投入機制。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社區基礎條件和服務環境。積極推進政府各職能部門對城市社區建設的支持和幫助。呼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凡新建小區必須為社區居民預留活動場所和黨員活動室。
(四)整合資源,積極探索建立共駐共建的長效機制。1、街道社區主動與駐區單位溝通協調,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體活動。通過開展“先進社區黨組織”的爭創活動,把社區黨建和社區單位黨建有機結合起來,有效調動社區單位黨員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2、要建立健全考核考評體系,把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幫助社區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的實績,納入到干部年度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并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
(五)完善財力保障機制。根據事權與財權相一致的原則,落實三項措施:即隨著部分政府部門職能職責向街道社區的轉移,把部分收費權利向街道社區移交,用于社區建設管理;積極探索在街道建立街道社區建設發展基金,通過政府財政撥款(每年按比例),社會募集、個人捐資等多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財源通暢不竭;將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和“三險一金”全部納入政府預算徹底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黨建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國企黨建調研報告07-28
農村黨建調研報告07-14
企業黨建調研報告07-21
基層黨建調研報告的匯報07-14
鄉鎮基層黨建調研報告11-28
骨干基層黨建調研報告07-12
社區基層黨建調研報告07-28
鄉鎮基層黨建的調研報告07-28
黨建工作調研報告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