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盟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調研報告
圍繞盟委、行署確定的重點建設一個主中心城市、兩個副中心城市,統籌發展四個經濟協作區域,重點打造六個工業園區這一中心工作,我盟全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到目前全盟共建設了12個工業園區。根據盟委主要領導的指示要求,我委將全盟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如下:
一、全盟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盟高度重視工業開發區(園區)的建設與發展,努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打造產業承接和集聚發展的平臺,培育形成具有地區特色優勢的產業集群,園區規模不斷擴大,入駐園區企業不斷增加,經濟總量逐年提高,園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數量與分布。截止目前,全盟現有各類工業開發區(園區)12個,除太旗沒有園區外,分別位于其余12個旗縣市(區),總規劃面積381.9平方公里,已開發建設面積88.87平方公里。二連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為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國家級工業園區,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白音華工業園區為自治區政府批復的自治區級工業園區,東烏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多倫工業園區、上都工業園區、西蘇朱日和工業園區、東蘇旗芒來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阿旗德力格爾工業園區為盟行署批復的盟級工業園區,黃旗工業園區、白旗明安圖工業園區和烏拉蓋能源化工園區為旗縣級工業園區。12個工業園區中列入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有4個: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音華工業園區、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和多倫工業園區。列入自治區“雙百億工程”的園區有5個:錫林郭勒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音華工業園區、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多倫工業園區和黃旗工業園區。
(二)園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進一步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造產業承接和聚集發展平臺,促進了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3.36億元,其中今年前8個月完成2.68億元,各園區道路、供電、給排水、通訊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為企業入駐創造良好條件。截止到8月末,全盟12個園區入駐企業591戶,同比增加50戶,完成產值354.4億元,同比增長14.9%;實現營業收入346.1億元,同比增長17.5%;利潤總額45.8億元,同比增長12%,稅金總額35.1億元,增長16.4%,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4.66萬人。
2011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園區有2個,白音華工業園區119.5億元和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107.5億元;超50億元低于百億元的園區有3個,東烏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57.8億元、黃旗工業園區56.2億元和上都工業園區59.4億元;超30億元低于50億元的園區有2個,多倫工業園區43億元和西蘇朱日和工業園區34.7億元。
(三)部分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產業鏈。各園區從自身優勢條件出發,積極引導工業企業向循環生產方向發展,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初步形成了五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即煤—電—建材—粉煤灰綜合利用循環產業鏈,煤—電—熱—硅、鍺—太陽能光伏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煤—電—煤化工及其下游產品深加工產業鏈,金屬礦采選—冶煉及其廢棄物利用產業鏈和農畜產品深加工—生物制藥、生物制品及其廢棄物利用產業鏈。圍繞循環經濟產業鏈條,重點推進了二連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音華工業園區、多倫工業園區、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和黃旗工業園區六大園區建設,提升我盟工業經濟發展能力。
二、各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一)全盟推進的六大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1、二連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1993年由國務院批準設立,合作區劃分為口岸加工區、出口加工區,以木材加工為主導產業。總體規劃面積49.7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8平方公里,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0.73億元,其中今年前8個月投資0.11億元。多年來,二連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充分發揮口岸優勢,大力發展木材深加工產業,重點推進家具、門窗、天花板、刨花板、纖維板、密度板、木塑復合分子材料和膠合板等木制品產業集群,建設進口木材加工生產基地。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65戶,完成營業收入27.9億元,增長17.5 %,利潤總額1.1億元,增長17.9%,稅金總額0.7億元,增長6.5%。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75戶,同比增長1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17.7億元,增長12.6%,利潤總額1.02億元,增長28.1%,稅金總額0.32億元,下降3.3%,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16萬人。“十二五”期間,繼續依托口岸優勢,全力推進木材深加工產業,將二連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打造成為我國北方口岸木材加工生產基地之一。規劃到“十二五”末,進口木材年加工能力達到200萬立方米,營業收入60億元,年均增長21.4%。
2、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2001年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產業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9平方公里,以煤炭、電力、煤化工和綠色畜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2011年,錫市對現有工業園區布局進行了合理整合,形成了“一區多園”模式,開發區產業區、中小企業園區、褐煤綜合利用示范園區、食品加工園區等。累計投入基礎建設資金9.8億元,其中今年前8個月投資1.2億元,產業區十橫五縱道路和給排水管網建設初具規模。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87戶,完成營業收入107.5億元,增長37.9%,利潤總額13.1億元,增長161.7%,稅金總額9.5億元,增長91.4%。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89戶,同比增加2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61.4億元,增長18.8%,利潤總額8億元,增長31.6%,稅金總額6.5億元,增長17.3%,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萬人。“十二五”期間,依托錫林浩特周邊豐富的煤炭、有色金屬資源,加快建設創源褐煤低溫熱解項目,加快推進電、熱、鍺聯產示范項目,抓緊建設萬噸電子級多晶硅、遠紅外光學產業項目、LED光電產業項目,形成煤—電—化工產品及光伏產品產業鏈;積極推進高度節水大型坑口電站建設,利用粉煤灰、脫硫石膏、煤渣等燃煤副產物制造高檔瓷磚、空心磚、石膏板等環保節能新型建材,形成煤—電—建材產業鏈;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積極引進建設工程機械、煤礦機械、化工機械、發電設備等大型制造項目,重點推進錫林海裝風電、錫林重型機械、神工機械制造等裝備制造項目建設;利用全盟豐富的畜產品資源,提升畜產品加工企業的水平和檔次,推動集中加工、精深加工,實現加工增值,形成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規劃到2015年,園區入駐企業達13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49戶,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45.6%。
3、白音華工業園區, 2006年由盟行署批準設立,已列入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2012年4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自治區級工業園區,距離旗政府所在地巴彥烏拉鎮70公里,園區規劃面積104.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8.2平方公里,主要以煤炭、電力、煤化工、金屬冶煉采選和綠色畜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69億元,其中今年前8月投資0.6億元,產業區道路和給排水管網建設基本完成。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26戶,完成營業收入119.5億元,增長33.5%,利潤總額9.7億元,增長209.9%,稅金總額11.1 億元,增長442.1%。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34戶,同比增加8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59.9億元,增長18.4%,利潤總額2.5億元,下降48.7%,稅金總額10.9億元,增長25.6%,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52萬人。規劃“十二五”期間,白音華工業園區以煤炭、電力、煤化工為主導產業,根據當地資源稟賦、產業特點,規劃實施煤—電—煤化工—建材、煤矸石—電—建材、煤—電—多晶硅—光伏產品產業鏈、有色金屬采礦—選礦—冶煉—合金產業鏈、螢石采礦—螢石浮選—氟化氫—氟化氫下游產業鏈等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8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51戶,營業收入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長46.3%。
4、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2007年由盟行署批準設立,位于旗政府所在地烏里雅斯太鎮8公里處,是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6平方公里,主導產業以有色金屬采選冶煉為主,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74億元,道路一、二期工程、給排水工程和22萬千伏變電站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污水處理廠工程已完成。2011年,園區入駐企業34戶,完成營業收入 57.8億元,增長20.8%,利潤總額3.7億元,下降26.1%,稅金總額4.9億元,增長72.5%。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34戶,同比增加6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33.8億元,增長14.2%,利潤總額3.4億元,增長41.5%,稅金總額2.0億元,增長16.3%,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55萬人。“十二五”期間,該園區以有色金屬采選冶煉為主導產業,積極發展相關配套產業。按照循環經濟發展要求規劃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形成煤—電—建材、煤—電—有色金屬冶煉及其廢棄物利用、畜產品精深加工及其廢棄物利用等產業鏈條。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5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23戶,營業收入240億元,年均增長50.3%。
5、多倫工業園區,2008年由盟行署批準設立,列入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位于多倫淖爾鎮東3.5公里處,規劃面積40.5平方公里,已建成16.5平方公里,以煤化工為主導產業,積極開發下游系列化工產品。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04億元,其中今年前8個月投資0.26億元,二縱五橫七條道路的建設及雨水、污水、給水管道的埋設已完成。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21戶,完成營業收入43億元,增長0.8%,利潤總額1.7億元,增長23.2%,稅金總額2.2億元,增長12.9%。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40戶,同比增加19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31.6億元,增長14 %,利潤總額0.92億元,下降30.8%,稅金總額2億元,增長57.1%,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64萬人。“十二五”期間,該園區以煤化工、氟化工及其下游產品開發為主導產業,依托錫盟豐富的褐煤資源和螢石資源,圍繞大唐國際多倫煤基烯烴項目,著力打造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鏈、煤化工延伸產業鏈、氟化工產業鏈、煤化工與氟化工相聯系的產業鏈及煤化工、氟化工、塑料制品生產過程中廢渣、廢氣、中水、廢塑料等“三廢”綜合利用產業鏈等產業鏈條,打造成為一個國內外有特色的現代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的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試點基地。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5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29戶,營業收入193億元,年均增長35%。
6、黃旗工業園區,2008年由黃旗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位于旗政府所在地新寶拉格鎮東2公里處,規劃面積15.61平方公里,已建成1.86平方公里,以石材加工為主導產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89億元,其中今年前8個月投資0.18億元,完成了給排水管網和設施的建設,供電設備安裝及鋪設線路,園區專線公路建設完成,100兆光纖網設備已覆蓋園區,完成公路兩側及廠區周圍綠化帶建設。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62戶,完成營業收入56.2億元,增長30.1%,利潤總額8.4億元,增長38.4%,稅金總額4.6億元,增長25.2%。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62戶,同比增加2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34億元,增長32.7%,利潤總額4.6億元,增33.3%,稅金總額3億元,增長20.7 %,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31萬人。“十二五”期間,依托豐富的石油和花崗巖等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重點以石油開采和石材加工業為主。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達到10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40戶以上,營業收入130億元,年均增長23.9 %。
(二)其它六個園區基本情況
1、上都工業園區,2012年由盟行署批準設立,位于上都鎮東1.5公里處,規劃面積35.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9.2平方公里,以電力、鐵合金冶煉為主導產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78億元。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66戶,完成營業收入59.4億元,增長19%,利潤總額13.7億元,增長24.7%,稅金總額3.4億元,下降28.6%。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70戶,同比增加7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39.5億元,增長39.7%,利潤總額10.7億元,增長26.5%,稅金總額3.2億元,增長0.8%,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31萬人。“十二五”期間,上都工業園區以煤電為主導產業,積極發展相關配套產業。按照循環經濟發展要求規劃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形成煤—電及其廢棄物利用、乳制品精深加工及其廢棄物利用等產業鏈條。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8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23戶,營業收入150 億元,年均增長24.1%。
2、烏拉蓋能源化工園區,2006年由烏拉蓋管委會批準設立,位于巴音胡碩鎮東北67公里處,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已建成3.08平方公里,以煤炭開發和煤化工工業為主導產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8億元,進行園區東、北環路、西環路、S101線至農乃廟礦區公路及飲水工程的建設。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15戶,完成營業收入31.5億元,增長52.5%,利潤總額14.1億元,增長75.4%,稅金總額5.8億元,增長49.1%。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15戶,同比增加1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19.8億元,增長7.1%,利潤總額8.3億元,增長14.5%,稅金總額3.5億元,增長0.2%,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13萬人。“十二五”期間,烏拉蓋能源化工園區依托豐富的煤炭、水資源和交通優勢,以煤化工產業為主。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3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15戶,營業收入100億元,年均增長37.1%。
3、阿旗德力格爾工業園區,2004年由盟行署批準設立,位于錫林浩特市南45公里處,阿旗別力古臺鎮西南130公里處,規劃面積5.035平方公里,已建成2.33平方公里,累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0.5億元。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16戶,完成營業收入18.2億元,增長6.3%,利潤總額1.3億元,下降7.4%,稅金總額1.7億元,增長17.3%。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16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9.6億元,下降20.9%,利潤總額0.2億元,下降78.3%,稅金總額1億元,下降13.5%,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16萬人。“十二五”期間,以冀東水泥和金河水泥為主發展煤矸石—石灰石—建材及石灰石深加工產業。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達到3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12戶,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年均增長39.9%。
4、西蘇朱日和工業園區,2003年由盟行署批準設立,位于賽漢塔拉鎮南45公里處,規劃面積13.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4.6平方公里,以電石、合金冶煉和絨毛加工為主導產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億元。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85戶,完成營業收入34.7億元,增長8.9%,利潤總額6.6億元,增長79.8%,稅金總額2.1億元,增長75.8%。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89戶,同比增加4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24.8億元,增長17.2%,利潤總額5.3億元,增長16%,稅金總額1.9億元,增長15.8%,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43萬人。“十二五”期間,朱日和工業園區以銅、金和鐵礦采選冶煉為重點。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110戶,比“十一五”末增加25戶,營業收入70億元,年均增長19.7%。
5、東蘇旗芒來循環經濟產業園區,2011年由盟行署批準設立,位于滿都拉圖鎮西北45公里處,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4.1平方公里,以煤炭開采加工、煤化工產業為主。截止到目前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0.23億元。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2戶,完成營業收入16.8億元,利潤總額1.8億元,稅金總額1.1億元。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2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9.7億元,增長8.1%,利潤總額0.9億元,增長2.2%,稅金總額0.8億元,增長20.9%,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710人。“十二五”期間,芒來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主要以芒來煤礦和大唐鼎旺化工有限公司為主,發展煤-電-煤化工產業鏈。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達到20戶,營業收入達到80億元。
6、白旗明安圖工業園區,2006年由白旗編辦批準設立,位于明安圖鎮東,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1平方公里。經過幾年的因地制宜的發展,現在明安圖工業園區形成了“一園三區”的發展格局,“三區”分別是朝格溫都爾區、道西區和寶力根陶海區,主要產業有絨毛加工、肉類加工產業、金屬合金選冶煉、風電開發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0.98億元,其中今年前8個月完成投資0.06億元。 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65戶,完成營業收入8.9億元,增長10.4%,利潤總額0.3億元,下降3.7%,稅金總額0.2億元,增長28.2%。截止到目前,累計入駐企業65戶,同比增加1戶,今年1—8月完成營業收入4.4億元,下降6.7%,利潤虧損208萬元,下降130.1%,稅金總額0.11億元,下降23.9%,園區企業從業人員達到0.37萬人。“十二五”期間,明安圖工業園區以風電開發利用、畜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為主,到“十二五”末,園區入駐企業85戶,比“十一五”末增加24戶,營業收入35億元,年均增長32.4%。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年的建設,各園區基礎條件、入駐企業戶數等方面都有了較好的發展,但是與其它盟市園區發展相比仍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一是工業園區亟待擴區升級。我盟12個工業園區中僅有3個園區獲國務院、自治區政府批復,6個獲得盟行署批復,仍有3個工業園區是旗縣自己批復。二是各園區亟待加快完善各項手續。全盟12個工業園區中除阿旗德力格爾工業園區外,其余11個園區編制了總體規劃,僅有4個獲得批復;編制完成和正在編制產業規劃的有9個,僅1個獲得批復;編制完成和正在編制水資源論證的有9個,尚無獲得批復;編制完成和正在編制規劃環評的有7個,獲得批復的有2個;全盟12個工業園區均采用入駐企業項目審批方式進行征地,目前沒有園區進行整體征地和土地收儲工作。三是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財力所限,加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困難,園區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條件還有較大差距。四是各園區招商引資力度需進一步加強。園區發展不平衡,引進企業和項目數量偏少,特別是具有支撐作用的大項目偏少,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園區協調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思路
下一步工作中,全盟各園區要按照盟委、行署總體部署和要求,全力打造百億元企業和百億元工業園區,實現點上開發,面上保護,力爭用3-5年時間,重點培育建成一批營業收入超50億元大型骨干企業和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園區。到“十二五”末,全盟13個旗縣市(區)全部設立工業園區,力爭有5個以上園區列入自治區級以上工業園區,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園區達到10個,其中超500億的2個,全盟園區總產值力爭達到2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3%以上。
(一)加快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推動工業園區加快擴區升級。積極培育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音華工業園區、多倫工業園區、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健康有序發展,為打造自治區和國家級開發區(園區)創造良好的條件。按照《自治區經信委關于印發自治區工業開發區(園區)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各工業園區要在修訂完善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控制性詳規、環評、水保、土地征用或收儲工作,并加快獲得相關部門的評審和批復。積極申報將年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工業園區升級為自治區級園區,享受自治區級開發區管理權限和政策。
(二)建設自治區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科學規劃園區重點產業。按照自治區經信委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開發區(園區)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自治區設立承接產業轉移引導資金,對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和落地項目貸款優先給予貼息,各園區要積極開展申報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把承接產業轉移工作與工業園區建設同步推進,要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承接產業轉移重點,著力引進市場前景好、勞動密集型和技術裝備先進的產業。發揮園區已有重點產業、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吸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通過承接相關產業,培育壯大園區優勢特色產業。各地要積極爭取自治區承接產業轉移專項資金,自治區經信委每年對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進行考核評價,對發展快、目標完成好、效益突出、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大、綜合評價指標優秀的,自治區專門安排資金給予表彰和獎勵,并且自治區扶持工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優先向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傾斜支持。
(三)加強開發區(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園區健康發展。進一步對現有服務平臺規范完善,各地區工業園區都要圍繞本地主導產業,建立配套完善的服務體系,“十二五”期間,在現有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建成專業服務與綜合服務配套齊全、高起點、高標準的服務平臺,每個園區至少建立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在二連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白音華工業園區等工業園區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引進各類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園區,共同搭建集上市保薦、中介機構、風險投資為一體的投融資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同時,結合本地實際,以工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為載體,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走“專、精、特、新”之路,力爭建設小企業創業基地20個。各工業園區要圍繞能源、化工、礦產冶金、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建設技術研發中心。
(四)加大對園區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加大財政資金對工業園區的扶持力度,每年對工業園區進行考核評比,盟、旗兩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各種資源的配置要向園區傾斜,完善要素功能,改善園區基礎條件,要用好用足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財政稅收政策、關于扶持企業技術創新的有關政策、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貼息貸款政策、企業發展資金和技術改造財政貼息資金政策等。國家級、省級及盟級的各項扶持資金和優惠政策要向工業園區傾斜。工業企業要向園區集中,今后凡新建工業項目除礦山類企業外,其余項目原則上都要集中到園區。
【全盟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對我市工業園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03-07
工業園區調研報告11-04
旅游發展調研報告06-30
家庭發展調研報告11-05
城鄉發展調研報告10-25
公司發展的調研報告10-22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11-19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3-14
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0-08
人才建設調研報告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