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調研報告
奶牛養殖業作為高效畜牧業,以其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近年來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視.這一產業對于帶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圍封轉移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奶牛養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牛奶價格波動幅度巨大,而且奶農宰殺、“賤賣”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市場自發地調節和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促成的?還
是其它被人忽視的問題呢?在基層調研中我們發現,奶農關心收益,但對奶價充滿憂慮;企業關心效益,但對奶源抱有疑慮;消費者關心自身權益,但對產品的品質懷有顧慮。奶牛養殖業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一、奶牛養殖的滑坡
由于受“三鹿事件”影響,奶牛業出現全行業不景氣,全省奶牛業更是處于低迷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養殖戶“賣牛”現象。
據陽泉市統計局對全市規模以上養殖戶和奶牛養殖企業的監測數據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規模養殖戶和奶牛養殖企業共有奶牛901頭,比一季度末的1384頭,減少483頭,下降34.9%,也就是說,二季度末存欄數比一季度末減少三分之一。郊區康源奶牛場一季度末存欄74頭,6月份全部賣到河北,平均售價為每頭3000元;盂縣先文奶牛廠一季度末存欄87頭,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價每頭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與購買時每頭14000元相比,共賠錢近17萬元;平定縣華潤乳業有限公司是陽泉市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奶牛養殖企業,設計能力為500頭,一季度末存欄408頭,到二季度末僅剩56頭。
造成奶牛養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響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價過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近期,奶牛養殖戶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0.5-0.94元之間,陽泉郊區康源奶牛養殖基地是較大的奶牛企業,與田園乳業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每市斤奶賣到0.94元,但仍低于成本價,而其他沒有簽訂合同的養殖戶只能隨市場奶價波動,一般只能賣到每市斤0.5-0.7元,賣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產所需的正常費用。
二是“壓款”現象嚴重,養殖戶不能及時回收貨款。養殖戶賣出牛奶后,一般拿不到現金,有的牛奶收購企業甚至拖欠奶農售奶款達半年以上,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的資金周轉。
三是售奶渠道不暢,收購企業太少。目前,陽泉市牛奶收購企業只有田園乳業一家,有很多養殖企業只能把奶銷往鄰近的太原和河北,而這部分奶的價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補貼。
四是政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據了解,去年政府對每斤牛奶分別由市、縣(區)兩級各補貼1毛錢,而這些補貼款至今仍有3個月的沒有到位。今年是否補貼至今尚無定論,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戶)的積極性。
二、奶農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豬,生豬短缺了,國家一給扶持政策,幾個月就可見效。而奶牛養殖周期要長得多。現在奶價這么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這樣下去只能將奶牛當耕牛使用或是當肉牛殺了……”,話語中充滿了奶農對奶牛養殖現狀的無耐和擔憂。但糾其根源,我們調研發現,奶農不僅是奶價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時也是奶價下跌成因的主要制造者。
1、養殖數量逐步擴大,養殖成本不斷提高
前兩年各地政府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大力號召發展草食畜,牛、羊等草食畜存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國內一些知名奶品加工企業為搶奪市場四處尋找奶源,導致一時間奶源緊缺。熱鬧的奶業景象以及前期收獲頗豐的先行者促使更多的農戶滿懷憧憬的加入到奶牛養殖的行列,其中多數農戶根本沒有考慮“以草定畜、以財定畜、以技定畜、以銷定畜”的養殖原則,以我省為例,2000年全省奶牛存欄為12.7萬頭,占到牛存欄的5.6%;到2005年奶牛存欄29.9萬頭,占到牛存欄的比例增加到12.2%;而到了2008年,全省奶牛存欄數達到了34.5萬頭,占牛存欄的比重上升到36.8%。通過整理歷年奶牛養殖成本調查資料,發現養殖成本也呈現同樣增漲的趨勢。2008年奶牛如按每天40斤奶產量的平均水平計算,每年養殖成本約合10000元左右(含飼料、飼草及其它費用,玉米按1.65元/公斤)較2005年的養殖成本高出約1500-2000元左右(玉米按1.3元/公斤)。而同期的牛奶收購價格雖然各地有所不同,但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收購門檻兒也高于前期。2005年源料奶最高收購價曾達到2.8元/公斤,而現階段只有2005年的一半左右的水平。伴隨著奶牛養殖數量的逐步增加,區域內的源料奶需求必然發生變化,而同時受養殖成本提高的影響,農戶不僅要承擔資金周轉的壓力,同時在經營管理和渠道銷售面前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奶農們面臨的已不在是豐收的喜悅,而是“白花花”牛奶該如何處理的憂愁。因此,奶農殺牛、倒奶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2、品種來源渠道多樣,牛奶品質參差不齊
我們調研了解到,目前,農戶奶牛的來源大致有四種渠道:一是直接從國外引進;二是到國內奶牛主產區購買;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獲得;四是自養公牛,自繁自養。出于對購置成本和技術要求上的考慮,多數農戶主要通過第二種和第四種途徑購置奶牛。但由于我國培育的中國荷斯坦牛,系純種荷斯坦牛
與我國各地黃牛的高代雜交種,遺傳基礎廣泛,育種歷史較短,尚處于改良過程中,因此牛群質量參差不齊,產奶量普遍較低。第四種途徑是靠自養種公牛、自繁自養來獲得產奶母牛,質量自然無法保證。這種奶牛養殖品種上的多樣化造成的直接后果,導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學物質,通過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滿足企業所需的奶質要求。
3、養殖環境強差人意,衛生防疫令人擔憂
奶牛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取決于產奶量和產犢率。由于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資過大,再加上養殖戶的思想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配套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生產中,青貯氨化技術、配合全價飼料、奶牛繁育新技術和品種改良、規范的防疫和疫病監測等措施沒有配套實施。多數農戶不建專門牛房,有的因陋就簡,在低矮破舊的房屋或窯洞中將就著飼養,通風光照不好,陰暗潮濕,空氣污濁,運動場地不足;有的在規劃后的庭院中飼養奶牛,空間狹小,奶牛長期處于栓系或“站樁”,難有充分的運動。即使一些較大的規模奶牛場,也為節約用地,也常采用限位飼養、栓系,減少奶牛運動場面積。步入奶農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糞便滿地,蚊蟲肆意,衛生條件極其惡劣,奶牛常期在這樣的環境里生存,健康狀況讓人堪憂。而衛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農自已完成,絕大部分奶牛戶不知道飼養奶牛還有什么“標準”,喂料、用藥,還要遵守什么“規矩”,防疫、消毒還有什么制度……所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奶牛產奶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牛奶的品質和安全性,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4、經營管理各自為戰,飼養方法粗放隨意
在農戶調研時,問及一頭奶牛的年收入情況,無一人能說個準確數。追問有無各項生產記錄時,往往會說只要記清賣多少奶就行了,還要什么記錄,那多麻煩。購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譜資料,搞不清所買母牛的生產性能;生產過程中沒有用料、用藥、發情、配種、妊娠、分娩、產奶、防疫、消毒、治療、飼料消耗等記錄。其后果直接導致生產經驗得不到及時總結,該降的成本降不下來,該加強的環節得不到加強,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產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無從談起了。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奶農在奶牛飼養方式上隨意性較大。大部分奶牛飼喂方式仍用傳統養牛方法,飼草主要是作物秸稈,飼料主要是玉米、麩皮等,飼草料品種單純,營養不全。多數養殖區沒有飼草基地,草料貯備不足,并且沒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進行飼料的營養調配。飼喂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當黃牛養,飼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經變質的作物秸桿;二是單喂青貯料,優質干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這種粗放的生產方式必然造成奶牛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到產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質,經濟效益難以進一步提高。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這種松散的生產模式所引發的農戶各自為戰的問題;簡陋的生產條件所引起的衛生防疫安全問題;養殖數量的增造成的飼料、飼草資源的匱乏所引來的養殖成本提高的問題;粗放的養殖方式所帶來的原料奶品質不確定性的問題。是我省奶牛養殖業生產的癥結所在。因此,在市場供需發生變化或其它突發情況產生時,奶農為了個人的利益必將展開無序的市場競爭,甚至運用其它非正常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當步入企業原料奶收購價格走低、奶農收入減少、奶農降低飼養成本、牛奶品質下降、企業原料奶收購門檻提高、奶農收入進一步減少的惡性循環的怪圈時,奶農也應承擔無法推卸的責任。
三、乳制品企業的尷尬
1、乳制品企業“搶占”市場行為是促成了奶牛養殖業非常規發展的主因。
隨著蒙牛、伊利、田園等乳制品加工企業先后入駐我省奶牛養殖區建站、建廠,隨之便展開了為搶占市場份額對奶源的爭奪,這種企業行為直接導致了原料奶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收購價一度達到2.8元/公斤,這個時候乳制品加工企業對奶源數量的需求遠高于對原料奶質量的需要。可以說,奶源的緊缺促進了奶牛的價格水漲船高,前期奶農豐厚的回報似乎給了尷尬“場外”的農戶某種暗示,只要養奶牛就等同于有了“搖錢樹”,養殖奶牛的熱情也就空前高漲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良莠不齊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產中。但隨著三鹿事件爆光,乳制品企業不得不高度重視奶源標準、安全問題,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購標準、減少收購量是其面臨著市場的壓力必然選擇。以發展的眼光看,如果乳制品企業的操作重點從開始就著重于原料奶質量的要求而非對奶源數量的需要,那么奶牛養殖設定的技術規范將不是一般農戶所能承擔的,多數農戶也就知難而退將不會涉足這一領域了。這也正是規矩與方圓本末倒置的必然結果。
2、乳制品企業和奶農之間的利益矛盾。
原料奶價格的低位運行對乳制品企業這樣的行業,利潤的影響將會非常明顯。通過政府整頓奶站,取消流動奶站,加強檢驗設備要求,提高了行業進入門坎,實際上減少了收購環節的惡性競爭,使得企業的議價能力顯著提高。但由于前期廣告投入及消費群體的保有量影響,乳制品企業依然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壓力,本來企業與奶農都應該從乳品產業鏈上受益,但由于企業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慮反向壓低原料奶的采購價格,這就使奶農不僅在承受養殖成本上漲壓力的同時,還要承擔本應乳制品企業承擔的部分義務。從長遠看,這將促使腹背受敵的奶農可能棄養或縮減奶牛飼養數量,進而導致原料奶供應步入供需循環的矛盾中,其最終后果將是企業與奶農之間的雙輸。因此,乳制品企業這種解決奶源供需矛盾的方式無疑為下次奶源爭奪埋下了伏筆。
乳制品企業和奶農之間本就是利益的共同體,都應該在乳品產業中分得自己本應的那份利益。因此,如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同時,如何劃分企業與奶農間的責任和規范行業行為也應是這次奶價波動后應著重考慮的。就現階段看,乳制品龍頭企業和品牌頻繁被爆出負面消息,可能會延緩整個行業的恢復進程。無論最終的調查結論是什么,都難以避免給消費者留下乳制品不安全的整體印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給乳制品的銷售仍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乳品產業重新整合,從而步入良性發展的一次契機。
四、各國奶業相關政策
美國:政府收購所有賣不出的牛奶,保證價格水平
自1933年《農業調整法》出臺,歷經幾十年,美國形成了完整的奶業政策。政府收購所有在支持價格內賣不出去的牛奶,農業部長期通過商品信貸公司收購奶制品以保證支持價格水平,并通過特殊的辦法處理,包括以世界市場價格出口奶制品,根據480號法案以低于支持價格水平的價格將奶制品用于學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于軍隊、老人、醫院、救災等。美國農業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加強奶產品出口,以緩解國內產品的過剩。
美國作為世界上食品供應最安全的國家,實行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每一個層次(地方、州和全國)監督食品生產與流通:對生產、加工、貯運、銷售過程進行全程控制;嚴密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體系,除了聯邦畜產品檢測體系外,美國還有各州畜產品檢測體系,各行業協會質量監測體系以及各畜牧業生產單位、家庭農場主質量自檢中心;強化生產源頭控制和進出口檢疫,美國以家庭農場為基本生產單位生產的畜產品,要通過質量認證體系和標準等級制度的嚴格控制和管理,才能進入市場,畜產品的進出口,均要通過聯邦海關和動植物檢疫機構進行嚴格檢疫監測,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畜產品堅決予以銷毀,保證了畜產品的進出口安全。
歐盟:以配額、補貼、定價干預,維護奶農及消費者利益
歐盟的市場共同組織于1984年對牛奶和奶制品生產實行生產配額、價格補貼和定價干預制度,試圖通過這一機制使奶牛場主得到合理的收益,而消費者不必為奶制品多增加開支。對于超配額生產,歐盟通過增加額外稅收予以抑制;對于市場需求不足,歐盟通過價格干預以保護價進行收購,通常情況下,保護價低于生產成本價。同時,歐盟對某些出口奶制品征收出口稅,以保證歐盟內部不至于出現因奶制品短缺而造成的價格過高現象;對另外一些奶制品的出口實行鼓勵政策,給予出口價格返還,以補貼出口商因國際市場價和歐盟內部價之間的差額而造成的損失;對進口奶制品征收進口稅,以保護奶制品生產者的利益。
為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歐盟在成立必要的協調機構基礎上,實施了以統一的標準為中心的食品質量安全配套管理措施,強制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haccp標準。1996年開始實施的歐盟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處理、包裝、運輸或經銷直至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質量安全問題,都必須進行質量安全的控制。此外,規定食品、飼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與食品、飼料制造相關的物品,其在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階段必須確立食品信息可追蹤系統,從而達到監測預防效果。
日本:實行銷售定額、虧損補貼制度,合作社強制牛奶供應管理
日本的奶業政策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政府對鮮奶的價格補貼,按等級定價,通過縣牛奶銷售部門實現的稅收共享以及進口限額。同時,奶業生產合作社實施了強制性的奶供應管理方案,以控制牛奶的供應量。因國內價格高于世界市場可比價格,日本沒有出口補貼。為了管理牛奶供應和奶業成本,日本實行銷售定額系統。政府對定額之內的保護價和標準購買價之間的缺口給予補貼。為保持市場穩定,日本出臺了虧額補貼法律,使家畜促進委員會成為幾種進口奶產品的專營權力機構。在農林水產省的同意下,當市場價高于穩定指導價時,法律允許進口指定的奶產品,但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要以投標的價格售出。進口價與投標價差,由該委員會掌握。20世紀70年代后期,日本出現了牛奶長期過剩的問題,政府從1979年采取了用限額來減少虧損補貼的辦法。生產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額方案,超量受罰,農場主都將超出量自行轉化成奶制品,來避免受罰,此外,必要時,日本實施奶牛收買政策、給補助等措施。
1995年,日本建立了全面的以haccp為基礎的衛生控制系統。制造商或加工商根據haccp系統確定對象食物的制造或加工方法及衛生控制方法,然后健康、勞動和福利部確認這些確定的方法是否符合審批標準。這意味著該系統使人們能夠對食品生產采用眾多的方法而需遵循統一的標準。目前,有包括牛奶、乳制品、肉制品、罐頭食品、高壓滅菌包裝物等6類食物成為該系統的對象。
五、走出困境的對策
鑒于以上情況,考慮到原奶生產的特殊性,目前從最大限度地扶持我省奶業發展考慮,擬采取的措施建議為:
第一,加強對奶牛養殖戶良種良法養殖技術的培訓,大力促使奶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和科學化發展,加速增加規模養殖比例,指導奶牛養殖戶提高養殖水平,改變牛群結構,提高鮮奶質量,以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近期可以盡可能免費為奶農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質量檢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建設培訓教育設施、培訓奶牛飼養業科技人員和飼養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和咨詢服務及檢驗服務。通過建立一系列政府性、社會性服務體系,加大奶農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的科技含量,增加奶農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給予奶農補貼性貸款,還可以就相關奶牛飼養設備的購置、飼養場所草場圍設等建設材料方面的專項資金需求給予適當的補貼貸款。
第四,盡快組織有關部門,合理測算奶牛飼養成本,避免奶賤傷農。制定原奶價格支持政策,建立相應的原奶價格“標準”制度,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第五,由政府出資或資助建立統一擠奶廳,以便利奶農擠奶和提高原料奶的質量,也可以資助相關奶加工企業部分資金,由其出面籌建擠奶中心。
第六,立即加強奶源收購市場監管力度,對有欺行霸市、惡意壟斷等行為的收奶戶堅決淘汰。
第七,對生產高質量無抗奶的奶農給予減產專項補貼。
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提高關鍵監測技術,普遍推行危險性評估控制技術,進行haccp認證。
【行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行業調研報告08-02
行業分析調研報告10-24
設計行業調研報告12-12
行業調研報告通用10-27
行業調研報告(精選20篇)11-12
行業調研報告(精選13篇)07-21
大米行業調研報告06-30
物流行業調研報告04-01
行業調研報告15篇11-16
軟件技術行業調研報告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