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展示調研報告
紡織服裝產業調研報告 紡織服裝業是我市的傳統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我市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規劃的千億級產業。近幾年來,該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態勢強勁,成為拉動宿遷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現狀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起步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近幾年的加快建設和發展,已形成棉紡、毛紡、化纖紡、絲紡、麻紡、織布、織綢、針織、服裝、服飾、家紡、印染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項目的集中度、企業的集聚度、產業的集群度名列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前列。
(一)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近320戶,其中棉紡企業69戶,毛紡企業17戶,混紡企業30戶,絲紡企業39戶,服裝企業155戶。2009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8.73億元、銷售收入112.18億元、稅收2.93億元、利潤3.96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14.61%、15.25%、9.11%和8.21%;從業人員6.22萬人。各類技術人員3000人,資產總額近300億元,全市共有棉紡(化纖)150萬錠,毛紡8萬錠,絹紡3.5萬錠,自動繅3.2萬緒。
(二)產業門類逐步齊全。紡織服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紡等企業相繼落戶,基本上涵蓋了產業的所有門類。2009年,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紗產量14.44萬噸,增長25.13%;布4935萬米,增長4.22%;印染布10377萬米,增長579.57%;生絲4878噸,增長15.55%;蠶絲及其交織品2241萬米,增長14.13%;服裝5893萬件,增長35.13%。
(三)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紡織服裝業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產品12只,專利28件。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恒力工業園等招商引資企業設備大部分為進口設備,箭鹿集團等本土企業進口設備比例逐步提高。產品檔次明顯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紗、普通面料等發展到高支紗、精紡面料、品牌服裝,棉紗的支數最高達到120支,毛紡支數最高達150支,絹紡支數最高達300支。
(四)發展后勁不斷增強。通過承接南北產業轉移,投資45億元的翔盛粘膠、投資40億元的恒力工業園、投資16.5億元的海欣申禾、投資15億元的晨風服飾二期、分別投資10億元的阿吉蘭集團、波司登服飾等一批龍頭型紡織服裝企業相繼建成投產。投資億元以上的三鼎織帶、新康輝實業、寶娜斯針織等一大批紡織項目逐步投產達效。同時,以箭鹿集團、泗絹集團等為代表的本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提升了紡織服裝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五)出口總額快速增長。2009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出口總額為1.35億美元,同比增長50.52%,位居全市行業出口總額的第一位。出口市場已由單一的亞洲市場擴展到歐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
(六)產業集聚初具規模。我市紡織服裝產業基礎堅實,特別是泗陽縣紡織服裝產業更為明顯。全縣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44戶,紗錠總規模達150萬錠,泗絹集團絹絲出口量占全國總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華威棉紡、華泰棉紡等為企業為龍頭的頗具影響的棉紡產業集群。另外,宿城區的毛紡、宿遷經濟開發區的織帶基地都具備了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征。
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宿遷市紡織服裝業近年來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是也存在著一些非常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前紡大而不強,后紡弱且不優,中間環節印染及后整理發展滯后,產業鏈條不完整,產品仍仍以中低檔為主,結構比較單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異性的產品。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質量意識差,品牌建設滯后。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沒有國家認可的實驗室和合格的檢驗人員,技術人才嚴重缺乏。自主科研開發的'能力薄弱,對產品認證、質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標的培育重視不夠。
三是大型骨干帶動能力較弱。紡織服裝企業點多面廣,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還處于創業階段,紡紗企業達10萬錠以上的企業廖廖無幾,大型服裝企業更是屈指可數。
四是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勞動力培訓不到位。勞動技能培訓部門流于形式,員工的技能培訓主要落在企業身上,增加了企業成本。
五是作為我市一個千億級產業,缺乏專門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機構,從事信息搜集,產品研發,質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檢測、鑒定,生產和經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措施
宿遷市初步確立了“十二五”的產業目標模式,其中紡織服裝產業將形成千億級規模。為了確保這一奮斗目標的實現,當前及“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尤其是有影響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做好各自戰略發展規劃,形成區域規劃與企業規劃之間的良性互動。設立發展基金。從市新型工業化資金中切塊,設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龍頭骨干企業、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用于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的獎勵和補貼(貼息),用于新產品開發項目的獎勵和貼息,用于創名牌的獎勵,用于引進人才的獎勵,用于出口獎勵。落實國家對紡織服裝業的信貸政策,進一步創新信貸產品,允許紡織服裝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注冊商標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貸款,不斷加大對紡織服裝企業的信貸支持,逐年增加對紡織服裝業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的額度。積極爭取國家、省關于扶持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優化資金投向,每年包裝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重點項目,確保向上爭取資金逐年增長。
(二)實施大企業培育、大項目推進戰略。選擇部分規模大、效益高、成長性好的企業,整合各方面資源,推動企業擴大規模,著力打造紡織服裝“領頭雁”。進一步加大對國內外知名紡織服裝企業的攻堅力度,力爭每年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旗艦型項目落戶宿遷,提升紡織服裝企業的整體水平。建立大項目跟蹤服務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幫辦服務,加快推進項目的建設步伐。引導和激勵龍頭企業加快資本經營步伐,制定上市目標,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激勵機制,爭取實現上市。
(三)加快推進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用足用好省產業升級引導資金、市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等扶持資金,鼓勵引導企業抓住機遇擴大生產,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設備,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研究的投入。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提高創新水平,提高單位纖維制品的附加值
,提高科技對紡織染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紡織業,以信息化帶動傳統的生產流程的改造,帶動營銷過程、管理方式的改革,推進企業流程的重組和再造。支持企業專業化ERP開發應用及行業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提高企業對全球市場的應變能力和對市場的細分能力,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鼓勵紡織服裝行業優勢骨干企業對困難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對實施兼并重組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優先支持。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走出傳統的接單經營模式,打造強勢品牌,實現服裝產品品牌經營;服裝行業的龍頭企業應在品牌創立、品牌管理與品牌延伸等方面進行戰略規劃,企業整體規劃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與服務等各個環節應符合品牌戰略要求。
(四)搭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面向全行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技術服務、產品鑒定、檢測、質量控制、品牌建設、產業研發、信息等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紡織企業園區化、集群化發展;加大對紡織應用基礎研究及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咨詢服務、投融資服務、專業市場服務、商務中介服務、管理創新服務、進出口服務等方面,加快構筑公共服務平臺,以滿足紡織服裝企業對信息、技術、開發、設計等需要。
(五)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大對產業發展的協調力度,加強對產業發展扶持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查,確保產業發展和振興目標的實現。定期召開銀企洽談會,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緩解企業融資矛盾。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和引進產業勞動力和高層次產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大力整合現有技術學校等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采取多種培訓模式,為企業“定制人才”。
【服裝展示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服裝調研報告11-06
模特服裝展示技巧09-08
服裝面料調研報告01-14
服裝創業市場調研報告09-17
模特不同服裝展示化妝技巧09-22
模特各類服裝展示化妝技巧09-10
服裝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11-06
服裝品牌市場的調研報告05-31
服裝行業市場的調研報告05-22
服裝品牌市場調研報告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