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調研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調研報告1
在當今社會,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核心課程,對于小學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也逐漸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我們進行了一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調研,希望探究教師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與難點,并探討相應的解決方法。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城市與農村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這種差距更加顯著。
第二,教學方法的陳舊化。在當前信息技術發達的年代,將傳統的教學模式直接帶入課堂可能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們應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解決方法:
第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并加強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管理和投入,縮小城鄉差距。
第二,探究、創新合理且科學的'教學方法,例如語文“閱讀指導”教學、游戲教學等,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并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我們認為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項重大任務,要求我們在日常學習與工作中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并加以嘗試,為孩子們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語文調研報告2
一、調查的目的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已成為中小學教師上課使用的一種普遍工具,更是一種技能時尚。進入新課程改革后,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又得到了強化。自xxxx年,我校語文組開始探究多媒體教學的各種技巧以及與文本相結合的最佳途徑。xxxx正式報批為區研究重點課題,xxxx年被批準為市級的一般課題了。雖然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這方面的探索,但畢竟是新生事物,沒有前人可指引,也沒有太多的相關經驗可借鑒。再加上關于多媒體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利和弊之說法,說法不一,有專家認為:多媒體讓學生思維退化、探索能力降低;有專家認為: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的更加形象、豐富的課程資料,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新教師高舉多媒體教學的大旗,認為語文教學離開多媒體簡直就是落后;而也有老教師認為“一根粉筆打天下”的時代永遠不會過時。到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的利弊在哪里?應該如何才能最為科學的將多媒體這種新型教具為我所用,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這次的調查活動。而直接受益于我們這些年來制作的近百個課件,作為接受多媒體教學成果的最直接對象——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針對以上這種情況我們進行了這次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和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無記名問卷回答的方式,對象是全校三個年段各抽選一百人進行調查。以“語文學科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為主題,內容涉及九個方面30項內容。調查的問題集中對于實施課改后,學校教學設備改造后,采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學生對老師采用多媒體上課的意見與建議,學生接受多媒體授課的感覺等等。
調查問卷的設計如下:
語文學科與多媒體技術整合教學調查問卷
一:對使用多媒體課堂授課的態度:
1、很喜歡2、一般3、無所謂
二:多媒體課堂與一般課堂的教學效果相比
1、很好2、較好3、不明顯4、沒感覺
三:對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所起的作用
1、很好2、較好3、不明顯4、沒感覺
四:在全文結構解讀方面利用大屏幕的作用
1、很好2、較好3、不明顯4、沒感覺
五:課件圖片安插與文本內容的補充作用
1、很好2、較好3、不明顯4、沒感覺
六:課件音樂設計與文本內容的和諧性
1、很好2、較好3、不明顯4、沒感覺
七:課件制作整體效果(文本內容、圖片、音樂)
1、很好2、較好3、不明顯4、沒感覺
八:使用多媒體課堂,運用課件授課后,你遇到的問題:
九:使用多媒體課堂,運用課件授課后,你有什么收獲?
十:針對多媒體課堂,你有什么意見或建議?
三、調查的結果
此次調查,初一共發出問卷90份,收回88份。初二共發出91份問卷,收回80份。初三共發出78張問卷,收回77張。發出問卷中共有14張未能收回。
總計發出問卷259份,收回245份有效答卷。問卷整體設計并不復雜,是為了學生方便作答。但針對幾個關鍵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取得了翔實的第一手數據,對此,我們作出了以下的判斷:
調查內容
很喜歡(很好)
一般(較好)
不明顯
沒感覺
對使用多媒體課堂授課的態度
175
62
4
4
多媒體課堂和一般課堂的教學效果相比
120
110
12
3
對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所起的作用
117
103
20
5
在全文結構解讀方面利用大屏幕的作用
153
76
13
3
課件圖片安插和文本內容的補充作用
162
70
8
5
課件音樂設計與文本內容的和諧性
147
72
22
4
課件制作整體效果(文本內容、圖片、音樂)
126
100
14
5
四、調查結果分析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對用多媒體上課,是持歡迎的態度的。在調查中,表示非常喜歡的學生占了71.4%;有高達93.87%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課堂比一般課堂的教學效果好;對課件本身不論是從幫助課文內容的理解、文章結構解讀,還是從圖片、音樂與課文內容的補充、和諧,學生認可度都是很高的。其中認為課件制作很精美的超過半數,達到了51.4%,覺得制作技術很好的也達到了40.8%,這個數字給了我們課題研究小組的成員們極大的鼓舞,因為它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我們研究小組課件制作水平在不斷提高。只有少數的'學生認為不太明顯或感覺不到。針對研究主要方向“與文本的結合”進行調查的項目:在全文結構解讀方面利用大屏幕的作用、課件圖片安插和文本內容的補充作用、課件制作整體效果(文本內容、圖片、音樂)三項認為很好的占了所調查學生的絕大多數,均達到了60%以上。但在對“理解課文內容所起的作用”和“課件音樂設計與文本內容的和諧性方面”,學生也很明確的表現了不太理想,可見學生對多媒體作用的認識是比較理性且有一定的深度的。同時,學生針對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許多的意見與建議,為我們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翔實的事實依據。
由此可知:
(一)多媒體教學受歡迎的原因:
(1)多媒體教材可以為學生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全面的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學生引入一個嶄新的教學環境。一改過去相對而言比較枯燥的黑板教學,把文本內容有趣而生動的讓學生愉快的接受。多媒體教學的形象、生動,不僅加深了學習的記憶、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2)多媒體教材可以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展示大量的資料,豐富的課堂的內容。有著文字教材無法比擬的優勢,并能夠整合大量的知識,使學生對課文的了解更全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對于綜合性的語文學科來說,課后的積累在課堂學習中一并完成,使學生真正享受“不出教室門,便知天下事”的便捷。
(3)多媒體教材可以把文字教材的抽象內容相象化,便于理解。而且在文字教材轉化
為多媒體教材后,其內容大大增加了。教師的授課空間也加大了,課堂更具有靈活性。也給了學生選擇的可能,使得學生在課堂里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4)老師對知識要點的歸納比較系統,有條理,筆記完整并清晰,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盡管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讓他們學習內容更豐富,學習也更加直觀、容易,有著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諸多優勢,但是學生在調查中也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對多媒體教學材料的運用的意見和看法:
(1)有的同學認為課件中影視內容和一些動畫作品的插入容易讓他們沉浸在其中而不利于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的授課內容上;感觀的東西多了,反而影響了語文傳統的作用,讓學生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感受的空間,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不好的影響。而老師在授課,也容易受到課件的限制,不能解決臨場問題,老師只能按部就班;反而缺乏了應有的靈活與幽默。
(2)有時候老師制作的課件圖片或音樂過多,或者授課內容過多,上課的節奏就比較快,學生來不及做筆記或不知該記哪些內容,不如,上粉筆課板書精煉;學生和老師反而常被課件牽著走,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有時注意力被圖片和音樂所吸引,學生會談論圖片或音樂內容,不利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的內容上,不利于提高上課效率。
(3)還有同學認為課件的質量有待提高。因為有的課件字體設置太小,有的課件字體與背景色彩的對比度不夠強烈,或者字體太花俏反而讓學生看不清楚學生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個別學生還提到如果太經常看幻燈片對視力影響不好。
在調查中,一些同學還針對問卷上沒有提到的一些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大大的彌補了我們調查問卷設計的不足之處。同學們一致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應該輕松愉快,變苦學為樂學;一部分學生希望學校有一個專門的語文教育網站或成立電子資料庫,而且希望中學語文教育網或電子資料庫的主要內容是各類語文考試信息、題庫以及解題資料,或者是中學生優秀語文小論文或相關作品;一些學生希望其主要內容應該還有國內外時事熱點及背景材料。但也有的學生提出上多媒體課不應該鬧哄哄,這樣不利于思考。而且希望老師要避免把多媒體當成一個電子黑板,用以出示大量的文字和圖片,從而由“人灌”變成了“機灌”。
五、調查后的反思
語文是一門內涵極豐富主體感極強的學科,語文課堂教學也當是一門立體式藝術。不可否認,多媒體教學確實真正給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氣息,它打破了過去課堂教學單一沉悶的氣氛,尤其是在實施美育、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興趣等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我們要合理適度地運用好多媒體技術,才能真正為語文課堂教學錦上添花。而不應只看教師怎么教,用了什么畫面,配了什么音樂,設計了什么動畫,而應關注學生接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解文章的鑰匙。應以課堂教學效果的認定來構建語文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如此才不至于本末倒置、喧賓奪主。
綜上所述,我們對多媒體的良好的作用不想多言,只想針對我們的研究課題作一個反思:
(一)媒體的視聽沖擊固然形象直觀,但是遠沒有文字給人的想象空間廣闊、鮮活和歷久彌新的形象效果,媒體填補的藝術空白是單一的,而文字給人的享受而填補的藝術空白是豐富多元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使一些文體的知識立體化、形象化,增加了學生的直觀認識。并非所有的文章都要配上畫面。如果“床前明月光”,配上一個多媒體畫面會如何呢?我們想教會學生想象與聯想,卻又親手堵塞了學生靈活的想象空間,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應當恰當,適當的有的放矢的設計課件。所以多媒體教學在語文學科中要慎用。要把傳統的語文教學法與現代教學理念、技術完美結合。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什么時候,教學目的是教學首要任務,多媒體技術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語文教學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創造個性,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演示員,更是一個教育者、引導者。需要記住的是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在運用多媒體過程中,有些教師運用多媒體還僅限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還只是一種演示工具,在課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內容,由“人灌”變成了“機灌”,沒有注重發揮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的作用。多媒體教學不能為了多媒體而教學,它僅僅是課堂教學手段的一種補充和延伸,應該適時適量,只有在運用其它手段不能很好說明時應用較為合適。
(三)我們要注意通過多媒體教學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智能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忘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千萬不能讓多媒體代替文本,因為超文本閱讀的強化,使得這些聲像讀物對語文文本閱讀產生重大沖擊,如果引導不當,就會養成學生閱讀想像中的惰性,使我們學生更缺少書面語文材料的存儲
所以,通過調查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課改的不斷深入,讓信息技術成為了我們的常用工具,但我們發現,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自我想象、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制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信息技術雖然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下的黑板教學。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認識上的偏差,急待予以澄清。
正如中央教科所課程教學研究部楊莉娟副研究員說:只有冷靜、客觀地澄清認識上的困惑,糾正教學行為上的偏差,才能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良性發展。
所以,必須認清信息技術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多媒體與我們語文文本結合的最佳契合點究竟是什么?多媒體畢竟是工具,必須為我所用。如語文學科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揣摩、品味、聯想實現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個性化的情感解讀。如果一味以標準化的圖像直覺取代語言感知,那就無情地侵占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粗暴地踐踏了學生獨特的體驗,從而背離語文教學的目標。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系到新課程改革的命運,更關系到一代學生的質量。在我們的探究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觀念與行為上的偏差,反映出一個新生事物必然要經歷的復雜的過程。我們既要正視困難與問題,又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通過此次調查,我們更加樹立了我們的信心,并希望有更多課程改革的研究者、實踐者參與到我們的學習討論中來,為語文教學與最新科學教具的結合探出一條最科學,最合理的道路。
語文調研報告3
基本情況:
今年上半年我市被確定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七年級語文選用了蘇教版國標本語文實驗教材。參加實驗的教師約有130人。幾個月來,我們深入學校聽課、與老師一起座談,檢查、了解到我市七年級的語文實驗教學,經過通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課例觀摩、研討;成立課改實驗中心組,課堂教學中能體現課改精神、課改要求和教材意圖,我認為實驗工作起步良好。
主要表現為:
——教學宗旨育人化。具體地說發生了以下“五變”:即學科本位、教材本位的弊端得到較好的克服,由關注學科、關注教材向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的轉變;初步形成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習慣,大多數教師開始了由教書匠向育人師的轉變;由“教”到“學”的轉變;老師們的教學設計由“教案”到“學案”、由課堂到“學堂”的轉變;
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教學目標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總之,新課改中,教師盡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學任務明確化。學科教學目標較明確,教學內容較豐富,知識本位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得到關照和體現。
——教學方式合理化。教師本位和單向灌輸的弊端基本得以克服,課堂教學模式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中有了明顯的變革,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意識和課堂結構初步形成。如省中初中部湯莉的《繁星》一文的課堂教學(見教研網頁)就體現了這一點。
——教學作風民主化。師道尊嚴的傳統意識和習慣基本被拋棄,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初步確立,如市二中沈衛《端午日》一課的教學結構及學習活動的設計(見教研網頁)充分體現了這些。尊重和激勵成為大多數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和自覺行為,寬松、生動的課堂教學環境建設初見成效。
——教學實施創新化。不少教師的思想和手腳獲得解放,不再做教材和教參的奴隸和搬運工,而是以課改精神和課標為指導,結合學校教育資源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膽彌補教材難以避免的不足,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和組織教學。如蔣店中學陳志春老師上的《春》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課堂實錄(見教研網頁),增強了教材的適應性和教學效果,強化了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存在問題:
1.實驗培訓仍嫌不足,需再加大力度,常抓不懈。
課程改革的系統性和艱巨性決定了課程實驗的學習和培訓任務必然是任重而道遠,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市的實驗培訓雖然取得了顯然的成效,但實驗教師對課改的認識和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尚未完全到位,我們在聽課時發現老師們“新教材,舊教法”的現象仍然存在,即使認可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要真正都變成教師自覺的行為習慣和能力還要假以時日。
2.部分老師對課改的理驗理解不透,角色的轉變不到位。課程標準建議:老師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但我們有些老師仍未實現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雖然這些老師也注意要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然而學生還未討論,他竟匆匆把結果講了出來,唯恐“浪費時間”,完不成預定的教學業任務;或者是層層設問,把學生引進自己預先設好的圈套中,說教味太濃。個別老師培訓前后上的課基本一樣,變化甚微。部分老師存在這樣一個困惑:課改要搞,創新精神和能力要培養,課改還要不要抓基礎、抓“雙基”?其實讓學生多讀書多實踐,在實踐中訓練學生扎實的基本功,這與課改并不矛盾。而且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和整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教學中要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總目標認真落實到識字與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作文五個方面的教學實踐中,保證三個緯度的目標得到真正的落實。但有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
3.學科實驗教學尚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由于教師對課改、對課標、對語文教學缺乏宏觀的系統的完整的認識,實驗教學實踐常常顧此而失彼,課改精神與語文學習、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學生情感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與其他方面的教學等等。往往難以協調兼顧,適度把握,和諧推進。如:
①我市的學科實驗教學在作風的轉變和開發學生情感方面取得了較明顯的突破,在轉變教學方式和體現學習過程方面也有了進步,在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則有較明顯的欠缺。
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本次課改的標志性任務,但在實驗教學中我市有些學校語文教學還未真正實現由灌輸和變相灌輸向探究的轉變,課堂教學合作有余而自主尚不足,形式有余而實效尚不足。
③受傳統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的影響,對新教材的創新點、突破點、亮點重視不夠。實驗教學和研討多重課文閱讀教學,而對作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研究還不夠。
4.有些教師的基本功不過關,調控課堂的能力不強。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不能正確給予肯定或否定;對于課文中的重點、難點該講清的而未能講清;范讀課文時未能起到示范的作用,甚至還不如大多數學生的朗讀。有位老師安排練習時,只肯定了學生寫在黑板上的答案,卻漠示了臺下幾十個學生七嘴八舌的發言,這也反映出教師上課的調控能力不強,也沒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未能用課改理念去指導教學。
5.《學習與評價》《語文讀本》均編得較好,但我市仍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訂購,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困難。學校經費緊張,不敢給學生訂輔助讀本,導致不少學校七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只有一本課本。還有的學校圖書館開放時間難有保證,老師布置要課外搜集資料,學生往往手足無措,課外拓展課程資源的難度很大。
幾點建議:
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它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新的語文教材誰也沒教過,沒有一種現成的模式。全靠廣大一線教師在實踐中去研究、去探索。如果光靠教師自發的行動,缺乏很好的組織,顯然是不能保證大面積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為了有效地實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用好蘇教版國標本七年級語文教材,及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本人提出如下建議:
1、各校語文學科組要對實驗工作給以高度重視。每學期要經常組織校內的新課標新教材研討觀摩活動,集體備課活動要突出安排對蘇教版教材的備課內容,要采取多種形式,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校際間的學習交流活動。其間,我們要不斷地“沖電”,練好內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
2、各校要建立課程改革領導小組,要由校長或主任擔任組長,具體的負責本學校課程改革教學工作、指導工作等。
3、建立備課網絡和集體備課制度,確保集體備課落實到位。以校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每周集中一次,保證用集體研究的最好的教案進行教學。
4、建立聯絡員定期匯報制度。我們將會同市課改中心組成員在各自的學區內巡回聽課,,并加以具體指導。各校備課組長要向各學區的課改中心組成員匯報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研究如何解決的辦法。
5、建立定期研究課制度。各學區根據具體情況定好時間表,排出各類課型、各類學校的研究課時間,為大家提供研究的平臺,共同探討閱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實踐活動課、誦讀欣賞課的教學路子。同時各學區要選一所學校作為語文課改示范學校,使其他兄弟學校有學習借鑒的樣板。
6.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讓學生把自己的優秀試卷、日記、作文收集并裝入成長記錄袋。開展優秀作品展示、手抄報、作文集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探索的情趣。
幾點打算:
我們語文學科在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方面,下學期打算做以下幾項工作:
①.組織初中語文課改論文、蘇教版語文教案、課堂實錄比賽,匯集學生單元和考試優秀作文。并將此置于我室學科網頁上。
②.繼續組織培訓,并作有關寫作、誦讀欣賞、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的講座。
③.舉行觀摩活動,內容為:學生的寫字、讀書筆記、課外練筆、課內作文、手抄報、文學社刊展覽。其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為教師提供范例。從而,真正邁出研究新教材的步伐,使我們的語文課改取得豐碩成果。
語文調研報告4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我于XX年11月份,對我實習的學校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的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情況以及學生對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的把握當前課程改革的主旨,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究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現狀
2、學生對于云夠用多媒體教學的看法
3、學生希望運用多媒體教學應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
(二)調查方法
1、訪談,與本學校幾個班共10位老師進行了訪談
2、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對多媒體教學價值觀、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
三、調查過程及結果
(一)教師使用多媒體的現狀
1、中老年教師的使用情況: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由于一部分中老年教師沒有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或培訓時間較少,所以在課堂上不用或極少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學生學得枯燥無味,教師講的很吃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青年教師的使用情況:
一部分青年教師,因其有過培訓經驗,其有熟練的信息操控技術,加之接受新知識、新信息較快。因此平時都會采取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在年輕教師中使用率較高。
總的概括,不足40%的語文老師經常使用多媒體,33.9%的教師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應用,有10%以上的老師有計算機證,但上課從沒用過多媒體,另外9.88%的教師根本就不會用。
(二)學生的看法及建議
對于多媒體教學在中學語文課中運用的基本問答大多數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并不陌生,85%的學生認為運用多媒體上課效果好,15%的學生認為一般,94%的學生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習興趣,87%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能夠提高創新意識,多媒體進駐語文學習課堂,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師生對話,而是師生、機三位教學,學生有新鮮感。
四、調查結果顯示出的問題
目前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并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功能,調查結果總的來看,學生認為多媒體上課效果好,能夠提高學習興趣,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形、聲、色等方面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感受,是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
但它統一的展現方式容易抑制學生的想象能力,簡化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思維過程,造成思維的僵化和片面,會剝奪學生學生想象力的發揮,而且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語文教學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創造個性,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演示員,更是一個教育者、引導者,在運用多媒體過程中,有些教師運用多媒體過程中,有些教師運用多媒體還僅限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還只是一種演示工具,在課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內容,有“人灌”變成了“機灌”,沒有注重發揮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的作用,沒有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功能,只是突出的問題。
五、正確認識多媒體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盡管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作用很大,恰當借助課件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課都制作課件,這樣會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會轉移教師的注意力,忽視對教材重點難點的鉆研,更何況并非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制作成課件來進行講授,若為制作課件而牽強附會,課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還會弄巧成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固然很好,優化語文教學,但這里也存在著一個“度”的問題,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一味的濫用多媒體,就不會起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了。只有合理運用多媒體,才能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所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切勿忽視人文精神。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要獲得情感的培養,人文的熏陶不能光靠教學技巧和小袋教學“武器”,更有賴于教師牽引學生靈魂,沉醉于字里行間,留戀于墨韻書香。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既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又要遵循語文課的特點,這樣,語文課堂才會在現代科技的氛圍中,洋溢濃濃的人文氣息。
語文調研報告5
一、小學語文教師授課方式
在該調研中,我們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授課方式主要有三種,即直接講解、互動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
直接講解方式的教師主要是將知識點通過口頭講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完成作業。互動式教學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講解和詢問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思考方式,從而更好地把握教學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探究式教學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主地思考、探究,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二、小學語文教師評價方式
小學語文教師的評價方式一般有兩種,考試和日常表現。其中,考試作為傳統評價方式,現在依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日常表現則包含課堂表現、課外表現和家長評價。相比于考試,日常表現作為更全面的評價方式,不僅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社交能力等多方面內容。
三、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態度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態度是積極的。在小學生的眼里,語文課是一個充滿奇妙想象和探索的領域。許多學生表示喜歡閱讀故事或意境類材料,充滿了想象力的文字使他們愿意沉浸于課堂中。
四、小學家長對語文教育的看法
小學家長對孩子的語文教育非常重視。在實踐中,許多家長會利用課外時間幫助孩子閱讀、寫作、背誦古詩文等。同時也會傾向于為孩子選擇輔導課程、補習班等,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教材單一。由于教材的單一,很多學生在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存在困難。因此,可以通過豐富語文教材內容、推廣多元化教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次是教學方法不夠多樣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特別喜歡采用直接講解的方式,過分注重學生完成作業,往往缺乏啟發、鼓勵、指導性的引導。因此教師可以加強對互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的掌握,調整教學方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好地掌握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調研報告6
我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如何?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學生喜歡且富有實效的?帶著這些問題,本人進行了長達兩年半時間的調研,走遍了全縣23所初中學校,聽評課達250余節,積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現將本人對我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一些調查與思考報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績
1、教師敬業精神明顯增強。從聽課的情況看,絕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準備比較充分,部分教師不僅能夠精心設計課時教學方案,還能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學內容特點編制學案,沒有教案進課堂的教師極少,在所聽的250余節課中,只有個別教師教學比較隨意,教學預設不充分;絕大部分教師都有候課的自覺意識,能提前5分鐘到達教室門前等待上課,沒有候課意識或上課遲到的教師在所聽的250余節課中只有1人。從訪談的情況看,部分學校開始實行集體備課制,少數學校的集體備課不僅落實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個別學校構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且落實較好;部分教師有著比較強烈的專業發展與提升的意識和愿望,其中城區和城郊的語文教師在自身專業發展與提升方面顯得尤為迫切;部分教師的教學質量意識和課堂效率意識明顯增強,并能想方設法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所任學科的教學質量。
2、教師教學觀念開始轉變。從整體上看,我縣語文課堂教學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農民穿西裝”,“滿堂灌、滿堂問”的傾向比較明顯,但在少數教師和少數課堂上仍然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開始倡導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二是開始使用學案教學;三是開始關注“方法”這一目標維度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意識;五是能正確把握“工具性”這一語文學科的特點,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和語言的積累。
3、學科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盡管從整體上看,我縣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在全市排名還比較靠后,但進步的幅度較大:中考平均成績與市平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且縮小的幅度較大;學科等級劃分的分數線在逐年提高;縣內各校的平均成績分布逐年趨向均衡,差異系數逐年減校尤其是20xx年中考,我縣語文學科人均成績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區、五市縣等11個單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縣中排名第二,僅落后于攸縣。
4、一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20xx年全市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世紀星實驗學校青年教師曾利平獲全市第一名;20xx年全市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素養大賽,下東中學組隊參加,獲得團體一等獎,單項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20xx年和20xx年兩年中考研討會上的示范課都獲得了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的高度評價。
二、嚴峻的問題
1、教學理念整體滯后,適應不了課改要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主宰了課堂。課堂教學“講風”太盛,教師獨霸課堂話語權,學生的閱讀、思考、交流、討論、書寫諸種權利被嚴重剝奪。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教師角色、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師課堂講授限時政策沒有從根本上落實到位,課堂教學中仍以講析繁瑣的“填鴨式”和提問瑣碎的“滿堂問”為主要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流于形式。自主學習時教師不給予有效指導,學生沒有任務驅動,隨意性比較大。合作討論前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時間,沒有考慮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合作討論的必要和價值,沒有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分組分工,沒有制定規范的合作討論規程,形式主義傾向比較明顯。探究學習時教師沒有設計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課題,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導,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廣度。
課堂教學改革推進不力。教師對新的課程理念、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擔心課堂教學改革會影響學科教學成績,存在觀望等待的思想。學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視行為,不重視過程管理,缺少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監督機制和制度保障,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不強,研究氛圍不濃。
2、教材研讀與處理能力不夠,教學有效信息把握不準。
對文本的內涵與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師對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讀,沒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獨立見解,只是照搬教學參考書進行教學。關注較多的是文本內容層面的東西,而對文本形式(語言表達)層面的東西研究不透,課堂教學缺少必要的深度與寬度。如一位教師在教《袋鼠之謎》(八年級下冊)一文時,整節課只是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袋鼠的“三大奧秘”以及奧秘背后的原因,而將文章最精彩的教學內容(“卒章顯志”的寫法啟示,用記敘文的框架、對話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獨特表達形式,精巧的構思布局)舍棄,這是對文本內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現。
對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缺乏整體關照。教師對課程標準、單元目標缺少透徹的研究,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學科基本思想、學科基本方法把握不準,致使課堂教學目標意識不明、教材處理過全、重點難點不突出、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錯位等。如一位教師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上冊)第二課時時提出了以下幾個供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①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②為什么說不要想著下面的巖石;③父親是怎樣救孩子下來的;④父親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來;⑤如何評價其他四個孩子。而根據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可以確定為:①學習朗讀;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驗思想感;③品評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讀文本;④聯系實際,探究文題、文末經驗句的含義。對比該教師的課堂提問和教學目標,我們便可以發現,該教師的課堂提問不僅不成序列,而且絕大多數是與教學目標背離的。
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師在處理教材和文本時,要么把語文教材和語文課程等同,對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學內容;要么把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等同,將一篇文章從頭講到尾;要么把教材內容和考試內容等同,將閱讀教學異化為做閱讀訓練題。對教材內容沒有分析、選擇、重組和優化,更談不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問題化和操作化組織;對文章插圖、研討與練習、音像資料、助讀材料、師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學資源缺乏利用意識。如一位教師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級下冊)時,有兩個環節便沒有對教學內容和資源進行剪取和重組:一是在“觀看視頻,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沒有將能夠體現“安塞腰鼓”恢弘氣勢的視頻資料剪輯,從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為閱讀文章奠定感情基礎的目的;二是在“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一環節中,由于教師沒有將用于朗讀的材料進行剪取重組,而是全文朗誦,致使“通過朗讀,感受語速、語調的變化,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這一教學目標落空。
對文本的文體特點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師在處理教材和文本時,對文本特點及相應的文體閱讀能力訓練不作區別對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閱讀的.要求和程序來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致使課堂教學或脫離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異化為非語文課。如一位教師教《錢塘湖春行》(古詩),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是:如果根據這首詩為游人設計一個游錢塘湖的路線,該怎樣設計?應該把哪里作為旅游的重點?把詩歌教學當做了寫實用文的依據。又如一位教師教《羅布泊,一個消逝的仙湖》(說明文),在指導學生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層次、歸納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后,便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關于如何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的討論上了,而對于與說明文這種文體相關的閱讀知識理解和閱讀能力訓練根本沒有涉及,將語文課異化成了環保教育課。
3、教學策劃與設計的水平不高,教學目標達成度較低。
一是課堂情境的營造與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和諧。教師在進行教學策劃和設計時,不能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如文體要素、情理要素、語言要素、風格要素等)創造出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情境,教師與學生之間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課堂情境與教學內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課》,教學內容本應該是嚴肅沉郁的,教師應該據此創造一種莊嚴肅穆的課堂情境,但一位教師在教這一課時,整個課堂情境是嬉戲吵鬧的,讓人聽后覺得像一場鬧劇。
二是課堂教學安排違背適度原則。首先是課堂教學的容量安排過度。要么過小以致干癟,如課文閱讀教學課;要么過多以致臃腫,如試卷講評課和綜合復習課。如一位教師在上《中考議論文閱讀指導》(一課時)課時,共安排了“中考考點回顧、論點知識、論據知識、論證知識、詞句理解知識”等5大塊知識,還有用于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的7段訓練材料。另一位教師在教《喂!出來》(一課時)一文時,共出了10個思考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我縣教師的課堂教學容量是普遍過小,如一位教師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時,一個課時只做了“教讀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學的難度、深度、起點安排過度。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缺乏學情分析的意識,不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來恰當地安排教學難度、深度和起點,要么過深、過高,學生夠不著,學習的積極性被挫傷;要么過淺、過低,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能刺激思維神經系統的興奮。如一位教師在學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樣、模范”的意思后,還要追問“楷模”為什么是“榜樣、模范”的意思,難度太高。另一位教師在教《“友邦驚詫”論》時,將教學的起點定在學生自讀分析論證方法上,起點太高。再次是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內容安排的時機不當。如有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通常是:①布置學生帶著思考題看書;②指名上黑板聽寫、解釋詞語;③書看完后,組織學生講評黑板作業;④討論思考題。這樣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學思路的割裂與中斷,擾亂了學生的思維,破壞了課堂教學的整體協調。
三是教學程序的安排沒有起伏,節奏感不強。一般來說,教學程序的安排必須符合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和審美教育規律,要像寫文章一樣,抑揚頓挫,高潮迭起。但絕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程序安排達不到這個要求。首先是教學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從頭到尾一個速度,毫無起伏。其次是教學內容缺乏詳略的取舍安排,各個環節平均用力,看不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高潮。再次是學生的思維活動沒有鮮明的節奏感,問題與思維的難度不是漸次加大,教師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強弱變化,學生思維訓練的形式單一枯燥。最后是教學環節的安排沒有層次性、序列性和遞進性,且目標意識不強、意圖不明顯,不能形成一種層層深入的、循序漸進的整體節奏。
四是訓練與問題的設計形式單一,效益低下。在訓練設計上,主要存在訓練意圖不明、訓練指向不清、訓練強度不宜、訓練方式單一、訓練脫離文本、訓練缺少拓展延伸等問題。在問題設計上,主要存在設計的問題思維容量孝缺乏合作探究的價值,問題之間缺少關聯、沒有形成層進的序列,問題不能牽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與品讀等問題。
4、教學實施過程中缺乏規律意識,教學操作能力較差。
教師缺乏課型意識。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論何種文體,也不管教學內容的特點,統一按照相同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模式化傾向嚴重。如試卷講評課,許多教師對“講什么、為什么講、怎樣講”缺少整體規劃,逐題講習的多,重點突出的少,沒有充分發揮典型試題在知識建構和能力遷移上的作用,就試卷講試卷的傾向明顯;筆練意識淡薄,學生動口的多,動筆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機會更少,學生規范答題的習慣較差;試卷講評中忽視“互動性”,沒有為學生充分表達思維過程提供機會,學生參與度不夠。又如綜合復習課,教師中普遍存在教學起點和標高確定不當,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滲透,方法領悟與示例分析脫離,示例呈現缺乏層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問題。再如作文指導課,絕大部分教師在兩個課時中僅僅是命了一個題目,沒有方法指導和作文講評,學生學習寫作的環節嚴重缺失。
教學環節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學環節的缺失,如課堂導入、課堂小結、課堂板書、拓展訓練、作業布置等環節經常被教師簡省;其次是環節之間缺少過渡與照應,各個環節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系;再次是教學的各環節之間缺少一條清晰的教學線索,教學內容散亂,邏輯性不強。這些缺點在新教師的課堂教學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學生活動不充分。教師調動不夠,學生參與度較低,課堂活動成為少數優秀學生的專利。活動形式單一,個別學生活動時,其他學生因為沒有任務驅動而亂動。學習過程缺失,“結論教學”教學的傾向比較明顯,學生閱讀與寫作過程得不到保證,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不夠充分,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培養。活動的深度與廣度不夠,活動的效率低、價值不大,無效活動較多。討論交流的向度單一,只見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不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
課堂點評與指導不到位。首先是課堂點評沒有原則,缺少激勵與引導作用,絕大部分教師錯誤的理解了新課程關于學生評價的理念,對學生的回答不問正確與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聰明”等語言予以評價,對學生的錯誤理解不及時矯正,尤為關鍵的是教師不能通過恰當的課堂點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推動教學過程的有序展開。其次是課堂指導沒有到位,課堂上什么時候講、講什么、怎么講、講多長時間,教師心中無數,如語文閱讀課中朗讀訓練的指導,絕大多數教師都用朗讀的數量來衡量對朗讀訓練的重視程度,至于什么時候安排讀、讀什么、怎么讀、為什么要這樣讀,教師基本上指導不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運用不當。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雖然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且制作了精美的課件,但使用的時機、長度、效度處理不好。要么使用時機不當,多媒體應用牽強附會,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嚴重背離,而不是有機結合;要么用之無度,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學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要么用之無效,不是把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根本目的落實到有效上,而是把它當成區別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唯一標志,反而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教學時間分配失當,教學重心偏移,教學效率降低。
三、誠懇的建議
1、強化教研意識。要充分利用集體備課這一平臺,深入開展教學反思、課堂觀察與診斷、說課評課、相互聽課、集體研課等校本教研活動。應牢固樹立“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的意識,將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在真實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讓教學研究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常態。要盡可能利用上績效課這一契機,逐步養成研課、磨課的習慣,切實增強學情分析、教材研讀、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終讓常態課能達到甚至超過績效課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養。一要重視案例分析與研討。從調研的情況看,教師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教育觀念的問題,而是教學操作能力的問題,而提高教學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辦法便是案例分析與研討,如文本解讀案例分析、課型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案例分析、教材處理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課標研讀案例分析、問題設計案例分析、訓練設計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業務自修與提升。一方面要強化專業發展的自覺意識,因為任何形式和層次的培訓,只有與自身的專業發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實制定業務自修年度項目書,并認真落實,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
3、改革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緊緊圍繞“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來構建教學模式。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已有學習水平來整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程序、選用教學方法、選取教學組織形式。要堅決貫徹落實教育局提出的教師課堂講授限時制度,著力解決講與練、教與學、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教程推進與方法融合等關系問題,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學傳統,正確處理好傳統與現代、改革與繼承之間的關系,按照“構建——實踐——反思”的思路構建自己的課型教學模式。
4、建立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庫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學案編制、課堂實錄、訓練檢測、經典試題、教學反思、教材解讀、課標研讀、教學交流、教育理論等方面。教學資源庫中資料的來源可以是教師的原創,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資料選摘。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可以以電子郵箱、個人博客等為平臺,教研室應分學科設有公共的電子郵箱和教研博客,教師個人可以以教研組為單位設立電子郵箱和教研博客。
語文調研報告7
為比較全面地掌握全市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狀況,我利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的便利條件,先后采用答卷、現場展示兩種形式,在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中進行專業素養狀況的調研,在此基礎上,經過統計分析,形成了這篇調研報告。
一、調研的總體情況
我的調研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識字、寫字水平考試,試題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選擇50個比較常用的詞語(90%是成語),要求為其中指定的字注音;第二部分選擇48個比較常用的成語,要求找出并改正其中的錯別字。第二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學科知識水平考試,內容涉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常識、學科課程標準知識、學科教學理論及教研理論常識和學科基礎知識四大部分;四個部分的分值分別是5分、20分、15分和60分,總計100分。第三個階段在部分教師中進行古典詩詞作品講析水平測試,共選擇15首比較著名的古典詩詞作品,參加考試者通過抽簽確定自己講析的作品,每一首作品均設定了難度大體相當的4道考題,其中,朗讀和講解大意是共有的,其余兩道題依據作品的突出特點擬定,涉及作品內容分析、寫作脈絡分析、表現手法分析、作品朗讀、板書設計及書寫等方面,總計60分。
二、考試成績簡要分析
(一)第一階段
參加考試的20名教師,識字部分沒有全答對的,最好的錯3個,最差的錯33個。比較典型的錯誤有:16人不認識“蛤蜊”中的“蛤”,14人不認識“暴虎馮河”中的“馮”,12人不認識“佶屈聱牙”中的“佶”。寫字部分的成績雖然好于識字,但仍然沒有全答對的,最好的錯2個,最差的錯24個。比較典型的錯誤有:17人沒有找出“床第之歡”中的錯別字,12人沒有找出“額首稱慶”中的錯別字,11人沒有找出“鬼鬼崇崇”中的錯別字。
(二)第二階段
參加考試的38名教師中,總分及格者15人,占參評教師總數的39%。部分題目的滿分率相對較高,第2題,1~2空滿分23人,5~8空滿分23人,9~13空滿分25人;第7題滿分25人;第10題滿分34人;第11題滿分32人;第12題滿分36人;第13題滿分35人;第14題滿分28人;第15題滿分25人。這些題目的總分35分,占整套試卷總分的35%,如果沒有這些題目相對較高的滿分率,則及格率不知會下降多少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也有為數較多的題目得滿分的人數顯得偏少:第2題,14~15空滿分7人,16~17空滿分8人,18~20空滿分7人;第3題滿分0人;第5題滿分0人;第8題滿分1人;第9題滿分3人;第16題滿分9人;第19題滿分0人,及格者僅1人,零分者高達25人。學科知識部分總分60分,最高分52分,得分率87%;最低分29分,得分率48%。
(三)第三階段
參加現場講解的38名教師中,最高57分,最低47分,平均51分,及格率100%。
二、全市高中語文教師專業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鑒于參加考試的教師來自于全市12所高中,占全市高中學校總數的86%,應該說,基本能夠反映全市高中語文教師學科素養水平的整體狀況。由此,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斷:就整體看,我市高中語文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性學科素養水平偏低
第三階段,參加考試的教師讀錯音的字有:“色侵書帙晚”“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東鄰蠶種已生些”“壬辰寒食”“欲漲冶城潮”“巾發雪爭出”“未知軒冕樂”“老去相逢亦愴情”“川迥洞庭開”“吹人舞袖回”“縠皺波紋迎客棹”“涵虛混太清”“隨意春芳歇”“吹斷檐間積雨聲”“西崦人家應最樂”;寫錯的字有:胸臆、頷、喜、滄(蒼)桑、晉、庭、張;兩項共有32人次。朗讀平直,松懈隨意,缺乏最基本的抑揚頓挫者有17人。
(二)獨立加工處理教學材料的能力偏低
第三階段,參加考試的教師獨立把握難度適中的中國古典詩詞曲作品的能力還比較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數很多的教師不能區別中國古典詩詞曲與散文在布局謀篇、選擇表達手法、錘煉語言等眾多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在講解作品大意時,僅僅停留在逐句翻譯的水平上,沒有將整首作品當作一個整體,該補充的沒有補充,該調整語序、句序的沒有調整,該忽略的也沒有忽略,該聯想的沒有聯想到位,致使作品內容解說缺少最基本的連貫性、統一性。二是很多教師不能準確理解作品敘寫的內容、表達的情感。有的教師稱《早興》一詩表達了白居易濃濃的思鄉之情;有的教師稱《壬辰寒食》一詩傳達出王安石壯志難酬的感情;有的教師稱《示長安君》一詩表達的是王安石濃厚的離別之情。三是很多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表現手法。有的教師稱《嚴鄭公宅同詠竹》一詩使用的主要表現手法是托物言志,很籠統空泛;有的.教師看不出《壬辰寒食》一詩使用了借代修辭格;有的教師看不懂遍布于《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一曲中的倒裝;有的教師不會具體分析《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一詩使用的襯托手法。四是很多教師不會靈活有效地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等基本賞析方法。有的與作品寫作時的社會政治生活聯系得過于緊密,過于切實,忘記了中國古典詩詞作品是主要抒寫詩人自己內在思想情懷的文學體裁這一根本屬性;有的不會適當利用注釋信息解釋、分析作品;有的不能立足人情理解作品。
(三)閱讀面比較狹窄
第二階段考試題中,有兩道題的失分比較嚴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參評教師的閱讀面狹窄。例如19題:簡要敘述《紅樓夢》中賈珍請王熙鳳到寧國府協理秦可卿喪事的原因和過程。(100字左右)(6分)必修三和選修第三單元都介紹了《紅樓夢》,參試教師應該熟悉其中的一些極富代表性的段落,王熙鳳協理寧國府就是這樣的段落。我認為,這道題的滿分率不應該低于50%;事實上,滿分率是0,0分率高達66%。
(四)視野不開闊
出色的高中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教科書上,而要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應該關注的問題。比如,必須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努力將課標的要求落到實處;關注學科教學、教研的最新動態,養成研究、反思的良好習慣;追蹤高考命題的動態,努力尋求日常教學與應對高考的有機結合。在這些方面,教師們的差距還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
第一,課標題的得分率太低。第二階段考試,我們設計了20分的填空題,涉及到課程性質、課程任務、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功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七個方面的常識,以檢驗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掌握程度。按理說,這道題的及格率應該達到100%,實際為42%,得分是個位數者高達42%,最低僅為2分。
第二,教學理論與教研理論常識題的得分率太低。在第三階段考試前3個月,我給大家指定了一本必讀書《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新探?學理基礎》,據此命制了3道很簡單的簡答題(3~5),每道題5分,共15分。第3題“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說的語文知識包含哪幾個大方面的知識”,第4題“你所知道的語文課例研究的樣式有哪些”,第5題請“簡要談談你對語文教材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以及二者關系的理解”。這些都是教師們必須知道的,原以為他們會回答得很好,實際情況卻令人很失望,第3題沒有人得滿分,第4題僅有5人得滿分,第5題也沒有人得滿分。
第三,學科知識題的得分率偏低。第二階段考試題的學科知識部分使用的是前幾年幾個省(市、自治區)的高考題。其中,6~9題是20xx年寧夏、海南卷的原題,10~13題是在20xx年上海卷試題的基礎上略加改動而成,14~16題是20xx年遼寧卷的原題,17題是20xx年天津卷的原題,18~19題是20xx年福建卷的原題。我個人認為,這部分的及格率應該達到100%,實際僅為79%。
(五)應試能力比較欠缺
第二階段考試的成績讓我看到,很多一線教師的應試能力仍然比較欠缺。主要表現是:
第一,很多教師的審題能力比較低,找不準答題的切入點。比如,第3題“就一般意義而言,所說的語文知識包含哪幾個大方面的知識”,很多老師因為忽視“一般”“語文”“大”等核心詞語,回答自然知識和社會人文知識;陳述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詩歌鑒賞、文言文理解、現代文閱讀鑒賞、語言文字應用、寫作。再如第17題“請從下面的句子中提取3個反應其主要信息的關鍵詞語”,也是由于無視“關鍵”一詞,很多人答非所問。
第二,很多教師的辨析能力比較低,不知道自己寫的答案中存在明顯的錯誤。這一點集中體現在第2題的種種錯誤答案中。第2題3~4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任務,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很多老師的答案不著邊際:自主性和實踐性、探究問題和發現問題。第2題5~8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結構,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中,每個模塊都是綜合的,體現“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和內容。很多教師的答案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比如: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基礎性/選擇性;閱讀教學/知識教學,基礎性/均衡性。第2題9~13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目標,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很多教師的答案甚至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德、智、體、美、勞,知識積累、道德素養、語文應用、審美能力、寫作能力。
第三,很多教師的分類能力比較低,不知道有些事物應該屬于哪一個范圍。第2題16~17空考查的是高中語文課程的評價,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高中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
整體性和綜合性。比較離譜的答案有:知識性和創新性,過程和思想。再如第4題“你所知道的語文課例研究的樣式有哪些”,教師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答行動研究和案例研究;有人答導學式教學、五步教學、合作探究教學、情境教學;有人答自讀課、探究課、鑒賞課、講讀課、閱讀分析課;還有人答預習鞏固-基礎夯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三、幾點建議
為從根本上提高全市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筆者提出如下粗淺的建議
(一)大力營造學習研究的氛圍
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將教師參加學習研究的表現及效果列為其工作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以激發教師參與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加強校本教研
切實加強校本教研的實效性,使教師在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借助于同伴互助,穩步提升專業素養。
(三)舉辦各類競賽和研討活動
教育業務部門定期、分主題舉辦各種形式的競賽、研討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從客觀上促進其專業素養提升。
(責任編輯付淑霞)
語文調研報告8
一、調研目的
“連抱之木必以授良匠,萬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興,希望在于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素質的優劣。當前素質教育在全國大面積倡導實施,并且成為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時,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完成這一教育的使命。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幾年來小學語文新課程實驗實施情況,以便總結實驗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發現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反思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找準推進深化我校新課程實驗的著眼點和切入點,重新調整推進思路,促進全校語文教師均衡、協調、和諧地發展,筆者對我校小學語文教師現狀情況進行了調研。
二、調研范圍
本次調研對象為我校14位專職語文教師
三、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涉及教師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態度、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教師課堂教學中把握“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幾方面內容。
四、調研方法
采用談話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等
五、調研結果綜合分析
㈠教師基本情況
學校現有語文專職教師14人,其中區骨干教師2人,校骨干教師1人,占語文教師的21.14%。師平均年齡為37歲。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7人,占語文教師的50%。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從學歷結構上看:本科學歷8人,占57.14%;專科學歷5人,占35.71%;中師學歷1人,占7.14%。
第二:從職稱結構上看:小學高級職稱8,占57.14%;小教一級職稱5%,占35.71%;員級1人,占7.14%。
第三:從年齡結構上看:中青年教師占的比例較大,共計??人。
第四:從教齡結構上看:教齡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優勢與劣勢
根據以上數據及教師平日教學情況分析,我校語文教師的主要優勢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師德風范,踏實的工作作風,對教育事業有執著的追求。具有樸實的甘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識,協作能力,教師間關系和睦。年級教研組的凝聚力強,整體形成了和諧、愉悅的人文環境。
第二、學歷較高、教學功底較扎實。教師92.86%以上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業務素質。在近幾年的課堂教學競賽、基本功比賽及論文比賽中,1/3教師獲獎情況良好。教師整體具有一定的實力與潛力。
第三、教師結構合理,中青年化,這決定了中青年教師是我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這批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并不太多的受陳舊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響,能較快地接受新事物,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代溝小,與同事、學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學科帶頭人基本功扎實,工作務實,為教師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師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導主任,她們在教師賽課、基本功大賽、論文中成績較為顯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經驗。
第五、教師對新課程改革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態度。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材培養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當中,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態度積極和正確與否,關系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夠順利地開展。調查發現,我校教師對實施的課程改革持歡迎的態度,但對目前的教學狀況感到滿意的老師僅為25%,有60%的教師認為“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忙忙碌碌的現象,進行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在談到“你認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時,有56%的教師認為要“加強理論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活動,”。教師們在不滿意目前的教學狀況的同時,將自身的專業成長與課程改革結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師對新課程的實施態度是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的。
第六、教師思想上有較正確的學生觀。在多年的課程改革中,教師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轉變,課堂教學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七、課堂教學組織方式有所改進。教師們基本由片面地強調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向在強調學科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老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時能夠通過“在師生的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參照教學參考書上的學科教學要求,擬訂課堂教學目標,確定課堂教學步驟,選擇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式有所改進,大部分教師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師生、生生的互動。
劣勢一:學校教師隊伍自身存在的問題
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新理念雖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課堂教學的把握顯得有些華而不實;而部分教師多年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個性,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比較庫年,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是很強。
教師自身的文化內涵沉淀不夠。許多教師出來工作后,由于各種原因,對自己的進一步學習有所忽視,沒有給自己的頭腦注入新鮮的“血液”,吃“老本”的`情況尤為突出。課堂教學的語言的藝術魅力缺少,而教師課堂的教學情感的表達更是我校教師最為薄弱的地方。
教師思想行為上的惰性。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實踐者、發展者,對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內容和方法等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為了實現師生和課程的共同成長,教師必須學習有關課程理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但調查顯示,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理論熱情不高,他們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學和作業的批改。一天能抽時間主動學習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很少。
劣勢二:影響學校語文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問題
第一、教師研究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其一表現在“模仿型”、“教學型”“經驗型”教師多,“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少;其二,教師科研能力相對薄弱,對教育方法、策略的適宜性,如何根據孩子的興趣、個性來引導,教育時機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樣調動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怎樣成為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與幫助者;怎樣處理教材和有效地駕馭課堂等都感到棘手。整體上的研究能力與水平不能很好地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質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師培訓渠道單一。新教材需要教師來駕馭,需要對教師進行實施新課程方面的培訓,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角色的轉變,懂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認識實施新課程過程應注意問題等。由于在職教師進修和提高受到經費、名額等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師進一步的培訓,主要是參加區的通識培訓或學校的校本培訓。而專業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學歷進修。觀摩同事的課堂教學,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級的學科組之間。教師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機會少,使新課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技術、轉化為方法、轉化為應用。新課程的理念在實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實。
第三、落后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制約著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成長。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網絡式”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將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設施的限制,使教師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受到了嚴整的阻礙,久而久之,教師熱情減退。
第四、缺少專家的引領。學校的教師發展站不到一個更高的位置,感覺缺少領頭羊,比較茫然。
六、對策思考
針對以上調研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㈠學校努力為教師的學習成長創造條件
1、搭建多層次的教師成長舞臺,展示教師的成長
教師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教師的個性差異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就要求為教師的成長提供多層次的舞臺,使得每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的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獲得成長的快樂。
2、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方案,激勵教師的成長
科學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將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這個教師評價方案中,應該注重教師發展性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發展來激勵教師的發展;應該注重多元性的評價——評價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評價者應該來自于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應該注重情感性的評價——評價要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點學科分數;應該注重互動性的評價——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交流是雙向的。
3、為教師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
學校盡可能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得方式,為教師的專業化學習提供機會。有了先進的思想指導,有了具有先進理念的專家引領,教師的成長會更有效。
4、優化教師學習成長的資源,促進教師成長
和課程資源一樣,教師學習成長的資源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素材性資源指的是教師學習的內容,具體可指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課程專家的報告,教育(學)書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條件性資源指的是使教師學習成長開展的條件,如學校促進教師學習的條例,教師學習的所需要的設備等。教師學習成長的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師的學習成長中是不可缺少的,沒有這些資源,教師的學習成長就成了一句空話。教師的成長需要優化的資源。
5、給教師提供參與研究的機會。在研究中,教師才能不斷總結得失敗,提升經驗,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與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 “模仿型”、“教學型”“經驗型”向“科研型”、“專家型”轉向。
㈡教師要通過主動學習,豐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師要根據自己發展情況,擬定自己近幾年的發展規劃,對自己的發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2、加強讀書,使自己更具有教師課程能力的內涵。用先進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用先進的理念來引領自己,用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自己。一個具有思想,有著豐富內涵的語文教師才能更有效地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讓自己的教學成為一門“藝術。
語文調研報告9
一、調查問卷結構分析:
本試卷內容為17道選擇題和一道問答題,選擇題涉及內容可分為:
1、語文課前預習調查:2、3題
2、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調查:4、5、7題
3、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調查:6、8、9、11、14、15題
4、語文課教學評價調查:12、16題
5、語文課整體感受調查:1、13、18、19題
6、語文課現存問題調查:10、17題
二、調查對象:
三至六年級九個班級的部分學生。
三、調查數據統計如下:
1.你是否喜歡上現在的語文課?
A.喜歡 65% B.一般 27% C.沒興趣 7% D.不喜歡 1%
2.對于還沒有上的新課,教師是否安排時間讓你進行預習?
A.沒有安排 14% B.有時安排 55% C.經常安排 36%
3. 你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的預習,對你上課聽講是否有幫助?
A.沒有12% B.有一些54% C.有很大34%
4.目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偏重于哪些方面?(可多選)
A.課文內容分析75% B.語文知識講解66%
C.語言文字訓練21% . D.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的體會35%
E.語文素養的培養12% F.課外知識的擴充10%
5.上課時,老師是否注意培養了你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A.沒注意 11% B.有時注意 45% C.注意 26% D.特別注意 18%
6.上課時,教師是否注意傳授一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的竅門
A. 沒注意10% B. 有時注意48% C. 注意27% D.特別注意15%
7. 上課時你對老師講課的內容:
A、感到厭煩1% B、有些厭煩 29% C、感興趣 70%
8.目前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主要是哪一種?
A.教師講,學生聽42% B.師生共同探討 34%
C.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13% D.學生以讀為主,教師適當講解11%
9.課始,教師有沒有給你們明確的學習目標?
A.沒有明確目標 13% B.有明確目標41%
C.目標含糊 20% D.有明確目標,但后來沒按目標教26%
10. 語文課堂上,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可多選)
A.課文內容大家都懂了,教師還在大講特講18%
B.一堂課,教師提問很多的問題16%
C.教師匆匆忙忙走進教室,沒有準備好就上課7%
D.課中,老師突然停課,長時間訓誡一個或多個學生9%
E.下課時,老師還有好多內容沒講,總是拖課31%
11.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方式你最喜歡哪種?(可多選)
A.以學生為主的討論交流29% B.在老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 18%
C.自學前提下的專題討論14% D.老師指導下去圖書館閱讀 57%
12.你現在的語文老師課堂評價方式有幾種?
A.簡單評定“對”或“錯”24%
B.多種角度評價,并能引導深入思考 34%
C.討論式,沒有簡單下結論,讓大家評價 26%
D.表揚為主,不指出錯誤所在16%
13.你在語文課堂上常處于什么狀態?
A.以聽老師講為主45% B.常處于思考感受中 29%
C.積極參與到活動中14% D.經常走神4%
14. 你現在的語文老師最喜歡布置的語文作業形式是哪種?
A.抄詞54% B.做練習冊 14% C. 造句或作文5% D.課外閱讀27%
15.上語文課前,教師是否有意識的組織引導你們開展大量的課外閱讀、積極搜集相關學習資料,擴大你的知識儲備?
A.不組織引導7% B.有時組織引導63% C.經常組織引導30%
16.你是否喜歡你的'語文老師?
A.喜歡 58% B.一般 5% C.不喜歡 37%
17.你認為你現在的語文教師存在哪些問題?(可多選)
A.課前準備不太充分,教學內容不夠充實 18%
B.課堂效率不高,速度過慢 24%
C.面部表情呆板,講課沒有激情,不吸引人 26%
D.教學方法單一,評價單一 22%
四、調查結果分析:
針對此次調查結果評析如下:
1.課前預習:任課教師對課前預習內容有一定的安排,但大多數只是“有時”;認真完成的學生對學習新課有一定幫助。因此,可以說明課前有效的預習,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有益處的,為此我們要合理安排預習,使學生養成習慣,并形成有效預習的能力。
2.課堂教學內容: 雖能注意對學生各項能力的訓練,研讀文本,但教學內容仍以課文分析、語文知識講解內容居多,對人文精神的宣講也偏多,但對語文能力素養的培養不夠。因此,關于課文內容、知識的講析要精簡,要注意語文能力的培養,要寓人文精神于語言文字的涵詠之中,這樣才能使課堂實效得以體現,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3.教學方式方法:目前使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師生共同探討也逐漸走進課堂,但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不明顯。調查顯示:學生期望以學生為主的討論交流,更期望 在老師指導下去圖書館自由閱讀。
4.教學評價:大多能多種角度評價,并能引導深入思考;有時能采用討論式,引導大家評價。但也時有以“對”“錯”簡單評定,或一味表揚不指出錯誤所在的。因此,評價要體現針對性、開放性、實效性。
5.對語文課的整體感受:總的說來,70%的學生是喜歡目前的語文課的,但也有近30%的學生興趣一般。因此,我們要重視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創新性。
6.現存問題:教師講課沒有激情,講課時面部表情過于呆板,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要盡快轉變觀念,在教學方法,知識的充實延伸,將語文生活化、社會化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根據以上現存問題,要想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教師要以積極的情感態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要注意語氣、語調、神態等多方面的調整,與學生盡可能的多溝通、多交流,用我們的積極的情感態度感染學生,使他們喜歡語文課,也喜歡語文教師。
二是以優化的教學設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要科學確定教學目標,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精心篩選教學內容,在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同時,關注學生語文技能方法習慣及情感態度的形成與養成,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是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尊重學生主體,優化評價機制,使學生在樂學中好學并學好,學會并會學。
語文調研報告10
各位專家:
下午好!很高興我們因為“課內語文學習法”而在一起研討。昨天的各位專家點評甚是精彩,有許多寶貴的意見值得我們學習,謝謝你們給我和我的同事們的褒獎和鼓勵。
今天專家們坐在一起為語文教學而爭論、各抒己見,我以為是一件好事,你們的研究都是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理論指導,而我們的教學也為你們的研究提供素材,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使大家共同進步,也為中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活水。最近我正好在教諸子散文,說到百家爭鳴,我和學生們說真的要感謝那個看似混亂實則開明的時代,有人說那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十個時代之一,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在那時總結又由那時傳承下來,就是因為爭論而激發了先人們的智慧,如果不是那樣自由寬松的文化環境,今天我們到哪里去學習孔子的進取、老莊的灑脫?反面的例子是曾并稱顯學的儒家墨家,隨著大一統的國家建立,尤其為中央集權的需要,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兼愛、非攻”的民主思想自然被擠出主流,哪里還顯呢?
昨天討論到“教什么”和“怎么教”這個語文界爭論不休的問題,以我們一線教師的實踐來說,其實是同樣重要的。
教什么內容,除了教材編者的意圖每個老師需要深入領會之外,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機動,學情永遠不能忽視。我們所上的每一節課都只是語文系統學習的一個環節,環環相連才能構成完整的語文課,學生也才能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培養出語文運用的技能。
至于怎么教,即使是沒有做過教法專業研究的普通教師也會在口口相授的聽課中按照某種套路來教學,這些套路經過研究者們的歸納和改革就成了教法或者是學法的模式,無非是為幫助一線教師上好課。
今天我們重點要談的是“課內語文學習法”的特點,也許有人一提起模式就反感,感到因為形式限制了內容,就不是好東西。我想來打個比方,我是個母親,得負責孩子的吃喝,所以雖然覺得做飯很麻煩,為了孩子的身體,還是每天精心挑選,給她做營養豐富、搭配合理、科學健康的飯菜,但是孩子還是不領情,她自己渴望在外買著吃,就盼著我有人請客出去吃飯,她好換換重口味,蘭州拉面、肯德基,我就讓她自己處理,但以他們的想法吃太多快餐會導致膳食不平衡。說明什么呢?僅僅一種做法,很容易生厭,即使你的營養再豐富,也會看著就飽了。得換又不能由著她胡來,得適時而動。
“課內語文學習法”的優勢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它的創設意圖就是培養創造力,這個與知識學習也并不矛盾,只是側重培養其自學能力罷了,以我的經驗,學生在一節課上總是能提出一兩個似乎于教參上找不到的問題,比如昨天我的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春上村樹和李白的生命觀的比較,也總有學生能夠回答,因為那可能是他們的喜好,討論未嘗不可,這就是生成之美,比起我們的一些固定的視界或許更寬,我們為什么怕這些發現呢?應該支持啊,這是給我們找到新的視角來賞析啊。
當然傳統的經典的視角教師是可以直接講解的,這些選文的研究可能很精彩,教師好準備,也好講授,但是這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題,這就如同命題作文,讓你寫《誠信》,你卻寫《彎道超越》,怎么找到爭論的結合點呢?當我們論辯的時候,偷換概念是容易將主題引入岔道的。我們今天的命題還是上法,不是內容。今天吃的是西餐,雖不是中餐,也有營養的,如果在座的哪位設計出泰國菜,我也樂意烹調,請大家分享。
應盛主任的邀請第一個作為高中教師來體驗實踐他創設的教法,對于我這樣一個老教師來說,除了麻煩以外就再無什么功利可求了。其時我想起魯迅的《吶喊自序》那段和金心異(錢玄同)的對話“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魯迅說:“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于是我終于答應他也做文章了。”把自己比作魯迅是有點不謙虛,但是那份理想主義也就是答應做實驗教師的動力吧。畢竟在今天這樣扭曲的功利主義之上的教育體制下,我們的學生學得是不是太累?是不是學得太無趣了?換換口味為什么就不可以呢?
語文調研報告11
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改革實踐中,廣大教師努力轉變觀念,認真探索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規律,通過加強集體備課、優化課堂教學、落實基礎知識和能力訓練、改革作業方式、改革考試方法等措施,優化了語文教學過程,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回顧10年來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歷程,赤峰市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施逐漸從一種實驗性、探索性的課程實踐,轉變為一種常態的語文課程實踐,語文課程改革實驗進入了穩定的發展階段。各個旗縣區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良好氛圍已基本形成,改革實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為了進一步發揮優勢、克服不足、優化過程,現將目前全市小學語文課改實施情況做如下總結:
一、取得的成績
1、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
在各級教研部門和學校的組織引導下,廣大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中。如參加各種形式的新課程培訓、教研活動、專家講座等等。只要我們參與教師對語文課程教學問題的研討,去查看語文教師的教案、論文、教學反思或教學札記,我們都會聽到、看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等語文新課程理念的表述。這些現象表明,語文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已經逐漸融入到語文教師日常的工作話語中。可以說,經過10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實驗,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已經為廣大教師所熟悉、所認同,并且逐漸融入語文教師日常工作的話語系統。教師們已經初步樹立了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
2、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初步的轉變
經過10年的語文課改實驗,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的教學行為正在逐漸發生變化。那種“滿堂灌”的講解少了,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強調誦讀領悟的多了;以教參中的解釋作為唯一正確解釋的少了,尊重學生的理解,強調通過閱讀討論、分享交流生成對文本的合理理解的多了。注重積累,培養語感,鼓勵學生自由、有創意的表達成為許多語文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
隨著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漸為學生所熟悉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方式表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閱讀、朗讀、思考、想象,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并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傳統的“教會”向現代的“學會”轉變。教師在教學中還非常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關注學生的需求,注意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討論。有的教師也開始從“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誤區走出來。體現在:形式多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全班討論等多種形式;有效合作——討論的問題有挑戰性、有思考價值,通過交流產生思維碰撞;恰當指導——老師參與學習討論,適時引導點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合作探究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
3、語文教師建立了初步的學生意識和課程意識。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學生會怎么想、學生會怎么做;教學過程中關注的不再只是重點、難點和考什么,而是更多地去思考什么地方打動了學生,什么方式學生最喜歡。很多教師為此建立起了兒童意識,尊重童真、童趣,通過游戲、故事、藝術表演等情境教學,讓學習成為兒童幸福童年的快樂音符。教師們真正開始嘗試以學生為中心、教為學服務的新課程理念。
課程不再被簡單地誤認為是少數人的專利和工作,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深刻地認識到,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和建設的過程。于是打破了傳統的簡單、被動地任務完成式的工作思路和方式,以《綱要》、《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自主、靈活、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主要表現為:
(1)重新把握教師與教材的關系。教師不再簡單地拘泥于教材,“教”教材本身,而是用教材的內容,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多數教師意識到不能再把教材當作“圣經”來解讀,而是著眼于生活、著眼于兒童經驗。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主動開發當地課程資源。“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的10年間,圍繞這一目標的實現,很多實驗教師和學校的領導做了大量積極而有意義的探索,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和課程開發意識逐漸增強。建立大語文觀,擴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在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成為許多教師課程開發的重點。很多學校語文老師會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學生介紹自己在課外讀的書,精心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不少學校把古詩文經典誦讀、古詩文鑒賞、書法等列入校本課程。
許多實驗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運用集體的智慧、共同思考并挖掘當地的課程資源,建立起了自己的課件庫、探究基地,并制作了許多活動材料,有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隨著各實驗學校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推進,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語文課程基礎性及其與生活的聯系體現得更為明顯,語文課程的活力也明顯增強。這樣的課程意識,是打破以課本為本的.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口。
4、語文考試評價改革對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考試評價對語文教學實踐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很多人都把考試稱為“指揮棒”。改革語文考試內容和形式,盡可能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發揮考試評價的教學反饋和教學改進的功能,積極推進綜合素質評價,是10年來語文考試評價改革的重要內容。
赤峰市各旗縣區的語文考試評價,注重評價形式的多元化,從以前對學生終結性評價,到現在的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考試形式由過去的單一筆試改為口試與筆試相結合。口試主要考查學生的識字、朗讀、口語交際和課外閱讀積累等情況。筆試主要考查學生的識字寫字、閱讀、習作等情況。從測試的內容上看,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為基本價值追求。積累與運用、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語文綜合性學習都成為考查的內容。試題也更加關注對學生實際語文運用能力的考查,重視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語言,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恰當地運用語言,重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體把握,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利用文本信息并聯系個人經驗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重視學生多角度地理解問題,側重考查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實的體驗,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重視學生有創意的表達等,都成為考試內容的重點。從測試題型上看,零碎繁瑣、死記硬背的題目越來越少,題目的綜合性、開放性明顯增加。刻板的命題作文越來越少,自擬題目、不限文體練習習作的則越來越多。簡單唯一的評分標準越來越少,依據學生不同的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以及思維水平賦分的越來越多。所有這些變化,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5、實驗學校敢于挑戰課改難題
語文評價改革、校本課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是本次語文課程改革運作中的難點,大部分的學校沒有等等靠靠的思想,主動地承擔課題,挑戰難題。對課改中的難點作了初步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值得我們學習。如:有對評價改革的探討,有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有對教師培訓的探討,有對習作教學的研究,有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有對開設校本課程的嘗試,盡管這些做法還不很成熟,但是,可貴的是我們都去嘗試了,去探究了,這就是新課程理念在各實驗學校領導頭腦中的集中體現。
二、存在的問題
1、等、靠、看的思想依然存在。對于課改,首先是“態度決定一切”。有的學校處于觀望狀態,認為有現成模式可套,現成經驗可用,抱著等、靠、要的思想;有的教師反映,因為我們的班額太大,所以新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我們,等班額小了再說;還有的老師說,新的教學方式該怎么教,等教研室給我們提供一種現成的模式就好了;還有的學校說,評價改革不好操作,看看別的學校怎么搞,我們照著辦就行了,等等。
2、常規教學與課程改革分離。認為常規教學是實的,是抓分數的,課程改革是虛的,是做給別人看的,教學與課改相分離。有的學校認為課改是應付各級檢查,耗時費力,影響校長和教師的精力,認為課改與教學質量是兩回事。新課程理念沒有真正融入平日的教學管理中,相應的監督評價機制還不健全。
3、新課程目標的落實不到位。盡管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很難使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對新的教學方式的運用上,出現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摒棄了,新的教學方式又沒有很好的把握的尷尬局面。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成了一種形式,有的一節課只聽到老師“討論討論”的聲音,至于學生是否運用這種方式解決了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合作的時效如何,如何發揮教師的“引、導”的作用,卻關心得很少。有的課在落實“三個維度”目標的達成時,過分強調某一個方面,而忽略另外兩個方面。有的老師一節課下來,基本的教學任務都完不成,甚至學生連課文都讀不通順,就讓學生漫無邊際的想象,講解分析的現象依然存在,“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更無從談起。
4、對校本課程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力度不夠。目前還缺乏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同于一般活動課,搞成了學生在學校演演唱唱的非語文的活動。
5、校本教研力度有待于加強,教研的形式亦需改革。全市大部分鄉鎮學校的低、中年級同學科教師只有一到兩名,大多數的教師包班,受時間空間的制約,受資金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參與的大多是學校內部和其他年級的教師統一進行的教研活動,針對性不強。教師們反映學校開會太多,搞教學研究少。
三、反思與建議
1、加強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實驗的領導。
課程改革不是僅改變一下教材而已,它是一場重要的教育變革。不要把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等同于一般的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而要把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作為一項巨大的工程對待。校長要加強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宏觀管理,挖掘學校各職能部門的最大潛力。同時,校長應該積極參與到新課程的改革中,把握新課程的工作方向,通過聽課、評課、研討等活動,進一步感受新課程。
充分發揮基層教研組織的作用。把教研室、教導處的工作重心要下移,深入教學第一線,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深入課堂,和教師一起研討教學。通過聽課、評課、集體備課等活動發現問題、研討問題、總結經驗、推廣經驗,充分發揮中心教研組的輻射作用。各旗縣區不僅要關注城區學校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更要關注鄉鎮農村小學的語文課程改革,對不同的學校在要求上要有所區別,分出層次,對師資力量相對強的城區小學,可以要求教師按新課程改革的更高要求進行,對鄉鎮農村小學就應該考慮其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工作量大的實際情況,在當前的情況下,可以相對放低要求,比如:首先要保證語文教學計劃的正常實施,要保證語文教學任務的按時完成,然后再要求教師盡快適應新的課改理念,用新的語文課改理念進行教學、評價。
2、進一步加強小學語文新課程培訓的力度。
新課程培訓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反思、不斷提升的過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走到今天,人們已經少了許多偏執和浮夸,多了一些理性和平實。這無疑會使我們在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路上邁出的步子更加堅實有力。從這次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對《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有所認識和了解,在課堂教學中也有所落實和體現,但對課標的精神實質把握的不夠全面、準確,有的只是一些浮淺的、形式化的東西。所以,要引導廣大語文教師進一步加強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研究和學習,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努力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理念,轉化成教學實踐,形成教學策略,落實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成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3、持續改進閱讀教學,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吃準目標 準確把握年段目標,增強目標意識。就是要把課上成語文課,上成所教那個年級的閱讀課,上成所教那種類型的閱讀課。做到年段目標準確、鮮明,不缺位,不越位。
(2)、精選內容 依據年段目標、文本特點、學生實際,精選教學內容。找準語言訓練點,能力培養點,方法習得點。
(3)、夯實基礎 就是要做好小學語文該做的事,學生要讀好書,寫好字,要聽得明白,說得清楚,寫的通順。一句話就是打好聽說讀寫書的基礎。
(4)、指導學習 就是要增強在閱讀教學中指導讀法、寫法、學法的意識。有切實可行、靈活多樣、適合本年級、本課文的指導怎樣讀、怎樣寫、怎樣學的方法策略。在學習中要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對文本作出解釋的能;對文本作出評價的能力。四種技能:朗讀、默讀、略讀、瀏覽。五種習慣:預習與自學的習慣;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聽課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
(5)鼓勵創新 就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
4、加強校本教研的指導和管理。
校本教研是解決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各學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讓每位教師針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研究如何將《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轉變為有效的教學策略,落實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具體的、典型的問題。同時,采取切實措施,促使校本教研經常化、制度化,本著“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行為跟進”的原則,將校本教研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
5、加強對語文教育教學評價的改革。
評價機制是制約課程改革的瓶頸,如果評價機制不能與課改要求相統一,那么,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話。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大家都感覺到了評價改革的難處。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難就裹足不前,而應該進行積極的探索。我們的評價是為了教師學生的發展,重過程性評價,輕甄別性評價,讓教師學生時時感受到自己在成長。從調研的情況看,由于評價機制的原因,很多老師擔心按新課改的要求教學會影響教學質量,故“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加強與新課改相適應的評價機制的研究與探索,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按照《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建議和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建立和健全新的語文評價機制,從而推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化和發展。
語文調研報告12
一、基本情況
我們按工作計劃進行教學調研。調研內容分為兩大塊,一是深入課堂聽課,二是檢查教學常規管理。這次調研,聽了指定的課改年級與非課改年級的課16節,檢查教師備課筆記(教案),聽課筆記簿,作業批改抽樣檢查,召開座談交流會,情況反饋分析會。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無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從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②開始打破“教師為中心”,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2.語文三個維度目標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部分教師的教學較扎實,知識和能力這個維度落實得較好;
②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很多教師都重視引導學生積累字、詞、句方面的知識;
③重視發展性評價,課堂上激勵性語言多了。
3.部分語文教師都能夠將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能夠運用多媒體上課。教師在運用多媒體上課方面做得較好,課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學中也運用得恰到好處。
4.學校都比較重視教學常規管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絕大部分教師都能根據教學進度備課和撰寫教案,教案比較規范,書寫也認真;
②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互相聽課,聽課簿內容較詳細。
③教師布置的作業量基本適中,形式多樣,批改得較細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評有分數(等級)和寫有批語。中高年級還要求學生寫日記或周記。
三、存在問題
1.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出現了不容忽視的`三種傾向:
一是重視朗讀課文,忽視語言的運用,輕視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實踐,不通過有效的練習來培養語感,只是一味的把課文讀來讀去;
二是重視感悟,忽視質疑,這在中高年級教學中表現得更加突出;
三是課改年級的教學有弱化“雙基”的傾向。
2.學生的語文作業停留在知識性的層面較多,中高年級缺乏思維性拓展練習。如造句、寫話、日記、周記等。
3.閱讀教學方面學生缺乏有效的練習,教師沒有設計精讀課文中的重點語段練習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不重視培養閱讀能力方面的書面練習。
4.課改年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較普遍,很多教師的課只有溫度而沒有深度。
5.大部分忽視對習作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有的教師拔高習作教學的要求。比如,某教師批改三年級的作文時寫下“詳略不得當、中心不突出”這樣的評語,評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較多,打擊了學生習作的信心。
6.課改年級出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弱化”現象,表現在教師一味放手,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的權利,過多進行意義不大的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7.少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師執教精讀課文時還不能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8.教學常規管理方面: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寫教學反思,少部分教師的備課筆記(教案)太簡單,有的滯后于教學進度。有的教師聽課極少,一個月只聽了一節課。
四、教學建議
1.要正確處理好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的關系,加強“雙基”教學。課改年級尤具要注意夯實“雙基”。
2.加強語文實踐,中高年級教師要為學生精心設計運用語感的富于多樣性、創造性、選擇性的書面練習。每篇精讀課文學完后,課堂上要騰出5—8分鐘讓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
3.加強對習作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要舉行習作教學研究活動。
4.重視教學案例研究。在學科教研活動中,可以通過觀摩課例剖析個案讓老師明確什么是該學習的,什么是該避免的。
5.教師要寫教學反思。不是每課必寫,起碼一個學期要寫一些有價值的課后反思。
6.要結合自己所屬遠程教育的模式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充分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資源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7.加強集體備課。校本教研要帶著“問題”進行研究。
語文調研報告13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河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加強語文閱讀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現實的需要與學生學習的需要。本文通過調查,發現了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誤區,并據此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加強語文閱讀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現實的需要與學生學習的需要。而當今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開展?其效果怎樣呢?為此,我在平安縣平安鎮東村小學進行了實習教學,并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閱讀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小學六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
所以,閱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認真研究閱讀教學,并搞好閱讀教學。
一、基本情況
我們按工作計劃進行教學調研。調研內容分為兩大塊,一是深入課堂聽課,二是檢查教學常規管理。這次調研,聽了指定的課改年級與非課改年級的課16節,檢查教師備課筆記(教案),聽課筆記簿,作業批改抽樣檢查,召開座談交流會,情況反饋分析會。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無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從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②開始打破“教師為中心”,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2.語文三個維度目標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部分教師的教學較扎實,知識和能力這個維度落實得較好;②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很多教師都重視引導學生積累、詞、句方面的知識;③重視發展性評價,課堂上激勵性語言多了。
3.部分語文教師都能夠將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能夠運用多媒體上課。教師在運用多媒體上課方面做得較好,課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學中也運用得恰到好處。
4.學校都比較重視教學常規管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絕大部分教師都能根據教學進度備課和撰寫教案,教案比較規范,書寫也認真;②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互相聽課,聽課簿內容較詳細。③教師布置的作業量基本適中,形式多樣,批改得較細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評有分數(等級)和寫有批語。中高年級還要求學生寫日記或周記。
三、存在問題
1.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出現了不容忽視的三種傾向:一是重視朗讀課文,忽視語言的運用,輕視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實踐,不通過有效的練習來培養語感,只是一味的把課文讀來讀去;二是重視感悟,忽視質疑,這在中高年級教學中表現得更加突出;三是課改年級的教學有弱化“雙基”的傾向。
2.學生的語文作業停留在知識性的層面較多,中高年級缺乏思維性拓展練習。如造句、寫話、日記、周記等。
3.閱讀教學方面學生缺乏有效的練習,教師沒有設計精讀課文中的重點語段練習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不重視培養閱讀能力方面的書面練習。
4.課改年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較普遍,很多教師的課只有溫度而沒有深度。
5.大部分忽視對習作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有的教師拔高習作教學的要求。比如,某教師批改三年級的作文時寫下“詳略不得當、中心不突出”這樣的評語,評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較多,打擊了學生習作的信心。
6.課改年級出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弱化”現象,表現在教師一味放手,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的權利,過多進行意義不大的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7.少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師執教精讀課文時還不能將識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8.教學常規管理方面: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寫教學反思,少部分教師的備課筆記(教案)太簡單,有的滯后于教學進度。有的教師聽課極少,一個月只聽了一節課。
四、教學建議
1.要正確處理好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的關系,加強“雙基”教學。課改年級尤具要注意夯實“雙基”。
2.加強語文實踐,中高年級教師要為學生精心設計運用語感的富于多樣性、創造性、選擇性的書面練習。每篇精讀課文學完后,課堂上要騰出5—8分鐘讓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
3.加強對習作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要舉行習作教學研究活動。
4.重視教學案例研究。在學科教研活動中,可以通過觀摩課例剖析個案讓老師明確什么是該學習的,什么是該避免的。
5.教師要寫教學反思。不是每課必寫,起碼一個學期要寫一些有價值的課后反思。
6.要結合自己所屬遠程教育的模式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充分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資源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7.加強集體備課。校本教研要帶著“問題”進行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閱讀現狀調研報告
書籍是傳承文明的橋梁,是延續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老師的讀書興趣和水平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讀書,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讀書,能改變人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提升專業品質,促進專業發展乃至推動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促進其專業發展,推動小學生課外閱讀和構建書香校園建設,推進包河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擬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小學語文教師讀書工程”。為此,我們進行了全區小學語文教師閱讀現狀調研活動。
語文調研報告14
一、調查概況: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臨城鎮中學度過了我的實習生涯。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里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利用實習做了一個針對語文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調查。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特別是初一)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中學語文的發展現狀。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以我實習的初一年級語文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我的指導老師陳會彥老師以及初一年級其他班級的語文老師。
(三)調查結果:首先,從中學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中學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數老教師是大專文憑。其次,從現今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中學的語文老師基本都采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采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采用教學設備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體。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從教學態度上來講,一個班里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單個人的不同時段語文成績也有很大差別,老師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學生都有耐心,視學生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當然,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中學語文的發展現狀。
我實習的年級是初一,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很常見。而此時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語文知識的。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語文教師的必修。富有激情的聲音、起伏的腔調,游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是他們維持課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實習期間上課時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后來我也學習使用這些方法,效果還不錯。
中學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為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夸獎他們。當然也不能全靠表揚,在行為習慣方面,批評和懲罰也是必要的,否則引不起他們的重視。中學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為他們年齡還小,就認為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調查中發現,中學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如果師生共同喜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他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對待學生不公平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途徑引起老師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產生的后果也是他們始料不及的,可以說學生的出發點是無害的,端看老師如何對待。實習中,我就見到這樣的事。我實習的班級有一個男生叫楊杰龍,很調皮,上課老是插嘴,老師越是說教他他越是調皮,老師對他很頭疼。我認為楊杰龍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也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我會注意他的言行,每次跟他談話都爭取引導他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最后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中學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中學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為主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為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為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
中學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中學生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后,他們的社會關系發生了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合作及競爭。師生關系及同伴關系對他們有重要影響。這種關系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感的發展。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兩個能力。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須具備一定基礎:即字、詞、句知識;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學常識等。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三大現實目標:基礎知識、閱讀、表達。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閱讀和表達的基礎能力。根據以上了解到的中學語文教學現狀,我認為,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教師。最后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合適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悅中增長知識、獲得學問。
大二寒假社區教育調研報告社區教育調研報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調研報告
語文調研報告15
20xx年5月,我們承擔了全旗中學語文學科近200名教師培訓,圓滿地完成了培訓任務。為總結經驗、鞏固培訓成果,為確定下一步培訓內容提供切實依據,進一步做好“初中語文教師培訓”工作,我們按照學校的要求,于20xx年7月組成“教師培訓調研工作組”開展調研指導活動。
一、調研概況
1、調研組成員:參加此次調研活動的成員有,初中語文、數學、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英語培訓教師各一名,主任一名、副校長一名,共11人。
2、調研方式:本次調研采取了問卷調查、召開教師座談會、聽課評課等3種方式。調研組先后前往隆昌鎮中學、白音敖包中學、白音溝中學、豐水山中學、碧流臺中學、十三敖包中學進行調研,在調研中,聽課評課,與每一所學校的語文教師和領導進行了座談;聽課30節,語文教師參加了評課與研討,調研結束時收回語文學科調查問卷31份。由于被調查教師對問卷的內容理解不深,答非所問的現象較多,又加之不負責任的胡填亂寫,致使統計無法進行。只能猜測大致意思。
二、問卷結果
調研期間,我們設計了“新教材學科基礎知識培訓內容需求問卷調查表”,請參訓教師對學科知識需求方面給予評價,發放并收回問卷31份。具體情況如下:
1、培訓內容方面的:認為學科知識內容不用培訓的占大多數,更多的人要求還是教學方法培訓。
2、在培訓方式方面,多數人選擇了講座。還有人選擇送教下鄉、培訓教師做課示范等。培訓時間多數人選擇一天,還有一年、一個月等。
3、在回答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問題時,缺少教學方面的軟件和各類資料是多數人的選擇。
4、在與各校領導和教師座談中感受到基層教師的進步如下:
(1)、課程理念更加豐富
通過與教師座談,我們了解到:以前的培訓大大地豐富了廣大教師的課程理念。如:培訓前,語文教師大致了解的課程理念僅僅只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列出的四條基本理念,而且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課程理念的內涵與教學實踐難以達到有機的統一。而在培訓后,廣大語文教師的課程理念變得更加豐富,認識到一個全新的語文課程理念,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并要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以便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也就是說,語文課程要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走向教師,由學科走向學生。課程不在是文本課程,更是實踐體驗課程。
(2)、教師觀、學生觀、評價觀產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關于教師觀:通過培訓,教師們普遍認識到: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于傳道、授業、解惑,更應是學生學習的朋友和伙伴、合作者,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且要為學生提供合作的空間和時間,幫助學生構建具有鮮活生命力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應側重于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真正蹲下來看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發現學生優點并加以引導,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
關于學生觀:教師們普遍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是一個個年輕的鮮活的生命”,領悟到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應使每一名學生成為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關于評價觀:通過培訓,教師們認識到評價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優化教學的活動體系、健全學生的素質結構、改善師生的'生命質量。拋開帶有經驗主義的老一套評價方式,創設和養成尊重每一名學生內心世界的氛圍和習慣,實現評價對每個個體的寬容和接納,讓學生在評價中擁有更多的自信。
5、教學方法得到更新,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改變,積極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巧。
聽課中看到,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都能積極嘗試培訓學到的教學方法,如指導朗讀教學。設法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激發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如白音敖包中學的高珊老師在講授《秋天》這篇課文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出秋天的美麗景色,然后采用配樂朗誦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體會老師飽含感情的朗誦,從中感悟秋天的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以上分析,培訓的總體效果很好,達到了預期目的,培訓教師的水平得到普遍認可,授課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對基層教師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培訓內容設置、培訓師資配備、培訓方式和培訓形式的選擇等方面受到基層教師的普遍歡迎。通過培訓,基層教師對新課程和新教材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進,對于推動新課程改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鞏固培訓成果的幾點建議
1、強化培訓后的跟蹤,以鞏固培訓成果
鞏固培訓成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培訓行為的跟蹤,具體的方法應該是:以受到的培訓教師為主體,以教學中的問題為課題,以教研活動為載體,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如寫心得體會,新課改案例,組織專題講座,輔導同學科教師,開展實驗專題,帶好實驗班級,樹立課改標兵。教師的匯報課競賽,論文評比活動等。這些強化教師行為跟蹤的措施將作為一項長期的制度堅持不懈地落實下去,不僅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更讓他們以點帶面帶領其他教師共同進步。當然這需要人、財物、的強有力的支持,僅靠個人單槍匹馬根本沒有能力完成,僅僅是建議而已。
2、架設教師研討的平臺
真正構建起培訓的立體網絡,即天網、地網、人網。針對農村學校規模小,教師負擔重,培訓教師之間得不到交流的現狀,應考慮架設教師培訓研討的平臺。①是建立校際之間聯合研討的立體平臺,沖破了學校的圍墻,以優秀教師為業務骨干,把二、三個相鄰的學校組成一個片級教研組,每周或每月堅持一次活動,學校間輪流主持,讓教師到聯片教研組的學校進行講座、參加課堂教學交流,促進校與校、師與師之間的交流,構建起地網。②建設智慧共享的網絡平臺,利用遠程教育教室,構筑一條新的教育航海線,教師們可以把自己參加培訓的心得體會、運用新理念的成功案例、課程標準的解讀、教學的疑惑等在網絡上發布,實現天網溝通。③搭建組織互助研究平臺。建立“青年教師研究協調組”、“學科教研組”、“課題實驗組”等團隊,開展小型多樣的教師論壇、學習沙龍、課堂研討等活動,構建起人網。
3、注重發揮優秀教師的輻射和帶頭作用
培訓后教師的管理非常重要,及時跟蹤指導并充分發揮他們的輻射和示范作用,召開培訓教師、基層教師、所在學校領導座談會,研究如何發揮他們的輻射和示范作用,制定了具體的措施和方案。如舉行老教法與新教法教師的對比課活動,安排兩名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同講一節課,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假如一名教師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講的累,學生學的累,收效甚微,另一名參訓教師采用以讀代講、自讀自悟的新教學方法,學生既學的活躍,又鍛煉了能力,參加活動的教師自然會從中找到答案,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另外,采取抓課例促進教學行為內化的做法給其他教師以啟示。
四、關于培訓內容的建議,已經在教師培訓實施方案中說明,這里不另行贅述。
20xx.11.2
【語文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調研報告11-29
語文教育調研報告12-07
初中語文調研報告10-28
語文教育調研報告08-09
寒假調研調研報告01-13
初中語文教育調研報告范文04-05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通用16篇)04-20
調研報告05-23
調研的報告02-27
初中語文教育調研報告3000字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