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旅游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旅游調研報告1
會展業與旅游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會展通常都會選擇旅游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地方舉辦,而知名的成功會展又會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更加重視發展會展旅游業。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會同市旅游局、市會展辦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會展旅游業發展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會展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會展旅游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展經濟蓬勃發展,產業特色初步形成。從全國范圍來看,合肥會展起步偏晚,但發展較快。自以來,展會數量年均增速達40%。全市舉辦各類展覽40余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18場次);達69場次,較上年增長70%,參展人數增長141%,當年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型會展25個;舉辦各類較大的展覽66場次,尤其是第十六屆國際美術大會的舉辦,標志國際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當年參展人數總計達28萬人次。,全市舉辦各類展覽突破70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32場次),營業收入、展覽面積、參展人次都再創歷史之最。,全市共舉辦各類展覽102場,展種涉及科技、工業裝備、文化藝術、農業、服裝服飾、人才、糧油機械等領域,其中全國性展覽有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合肥展暨合肥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8場。我市舉辦各類展覽122場,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各類展覽45場,同比增長10%,總展覽面積達63.9萬平方米;安徽省紅三環體育館舉辦展會25場,總展覽面積16萬平方米,參展人次達60萬。
會展企業快速增加,辦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覽業務的企業已達60多家,其中專業展覽公司30多家,直接從事與展覽相關的廣告、裝璜、物流等關聯業務企業近200多家。以安徽國際會展中心為龍頭,形成了體育館、科技館及商務中心、公園、廣場等室內外大小適宜、分工自然的展場體系。會展企業呈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適時進位、選項定位的發展趨勢。專業展覽公司的發展壯大,加速了合肥會展經濟的崛起。幾年來,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十六屆國際美術大會”、“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連續四年)、“中國畜牧業交易會”、“第38屆全國新特藥品交易會”、“第57屆全國汽車零配件交易會”、“第48屆中國教學儀器設備展覽會”、“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動漫交易會”、連續兩屆“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等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40多個場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國性大型展會,即使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輕易能夠申辦到的,比如“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在我市連續舉辦四屆的基礎上,和2010已經確定繼續在合肥舉行,特別是“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合肥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合肥已經成為中部區域性會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區域性或地方培育起來的會展旅游方面,成功舉辦了(或連續舉辦)“安徽國際工業裝備展覽會”、“安徽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合肥)徽菜美食旅游節”、“中國合肥高新技術項目資本對接會”和“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等。
2、旅游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入境游客、國內游客和旅游總收入三項主要指標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分別突破10萬人次、1000萬人次和100億元。更是逆勢飛揚,全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1340.8萬人次,同比增長29.3%;入境旅游人數14.8萬人次,同比增長31.8%;旅游外匯收入8229.2萬美元,同比增長30.7%;旅游總收入132.5億元,同比增長32.1%。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全市gdp的7.96%,邁入了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新階段。我市編制完成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召開旅游發展大會,確立建設“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長三角地區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的目標,并把旅游產業納入“1346”行動計劃加以推進。
旅游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廣a級景區、星級酒店、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等旅游標準,推動旅游產品和服務升級,在國家旅游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綠色飯店和鄉村旅游等級評定標準。目前全市已經掛牌的星級飯店和具備星級接待標準的賓館飯店104家,五星級標準10家,掛牌3家,古井酒店集團進入中國旅游飯店民族品牌20強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總公司、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年營業收入過億元,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安徽順達旅行社躋身全國百強社。
3、旅游業與會展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伴隨著會展經濟發展,合肥旅游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合肥共舉辦會展122余場(次),參會客商達360萬人,占來肥游客總數的37%多,也就是說每3個來肥游客中就有1個是會展客商。特別是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博會,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會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業的發展壯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外地客商產生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體規模的擴大也使得會展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經濟拉動效益明顯,城市品牌穩步提升。合肥會展業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從直接經濟效益看,,會展拉動第三產業收入增長約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26%。從間接效益看,會展旅游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合肥的住宿、餐飲等行業發展,更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合肥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從對城市品牌提升等無形效益上看,會展旅游業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動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中起著促進作用。
二、我市會展旅游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旅游產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質量的旅游資源。我市雖然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著稱,擁有李鴻章、劉銘傳等歷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卻缺少自然景觀,發展傳統的觀光旅游和休閑旅游的條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國旅游城市中的地位,還必須發展商務旅游、會展旅游等新型旅游產品。會展旅游是國民經濟的“助推器”。據專家估計,展覽業的產業帶動系數為1:9,即展覽場館收入1元,相關收入為9元,為其服務配套的服務業、通訊業等行業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強會展旅游業對我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市發展會展旅游業優勢分析。
城市綜合實力日益增強。近年來,合肥在過去良好的基礎上,建設與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664.84億元,財政收入301.2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在極其復雜的宏觀環境下,全市經濟社會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力越來越強,為我市大力發展會展旅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市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漢的高速鐵路均已開通,京福等高速鐵路也將從合肥通過,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時空距離。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項目建設,合肥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臻完善。通過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大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明顯增強,為各類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機遇。
同時,合肥市擁有較為雄厚的科技教育實力。省會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擁有全國聞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每千名職工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較高的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為合肥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以合肥這座科技名城作為依托,合肥可以承辦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對于加強合肥市與國內外的學術、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個安徽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旅游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點30家,其中國家4a級旅游景區7處(包公園、徽園、野生動物園、三河古鎮、安徽省博物館、豐樂生態園、元一雙鳳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肥東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群暨渡江戰役紀念園、肥西縣劉銘傳故居劉老圩),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3處(包河區大圩鄉、長豐縣豐樂生態園、肥西縣中國中部花木城),全省優秀旅游鄉鎮4處(上派鎮、撮鎮鎮、三河鎮、雙墩鎮)。近年來,我市堅持宣傳部門、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密切配合、聯合促銷,積極開展“聚焦包公故里”媒體采訪推介,組織旅游大篷車促銷,舉辦中國(合肥)中東部旅游交易會、中國徽菜美食節、合肥市鄉村旅游節和紫蓬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等系列節慶會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旅游市場拓展成效明顯,泰國、韓國等旅游包機,上海、太原等地旅游專列源源不斷涌入合肥。同時,旅游合作與開放步伐明顯加大。合、巢、六三市無縫對接,打造泛巢湖國家旅游區;與黃山、池州、銅陵、安慶、巢湖五市共筑合銅黃沿線大旅游;推進合淮旅游一體化,簽署了《合淮旅游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內30多個城市簽署旅游合作協議。整合資源,聯合周邊打造了“兩山一湖、合肥綠色之旅”、“科教之城魚米之鄉—合巢蕪之旅”,成為安徽省十佳旅游線路。
會展旅游業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從政策層面積極扶持會展旅游業發展。為進一步推動旅游業發展,去年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合肥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市政府出臺了《合肥市加快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近幾年,我市會展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進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會展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合肥會展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5月出臺了《關于加快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為合肥會展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市會展辦、商務局和財政局共同出臺了《合肥市鼓勵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市政府扶持會展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臺了《合肥市大型會展工作保障預案》,進一步加強對會展的服務保障工作。,市政府調整了合肥市會展領導小組成員,由常務副市長張曉麟擔任會展領導小組組長,并加強和充實了會展辦的領導,完善并健全了會展辦工作職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為加強會展工作,促進會展發展,我市修訂了《合肥市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根據《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出臺了《合肥市促進和鼓勵會展業發展政策的實施細則》。
會展旅游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由于絕大多數展會都是按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的,以往展會“撞車”、同一檔期多次重復辦展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會展辦逐步加大了協調、引導力度,并通過會展行業協會來促進行業加強自律。現在,各專業會展企業及會展中心、體育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場地單位,依托各自特點分工協作、密切配合,辦會辦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會展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2、我市發展會展旅游業劣勢分析。
旅游資源相對貧乏。合肥地處內陸,與旅游先進城市和旅游資源豐富地區相比,不靠邊、不靠海,既無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點,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業起步較晚,旅游產業規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業發展受到一定制約。歷史文化遺址雖多但可供參觀的成熟景點較少。目前我市旅游資源普遍體量偏小,多為歷史遺產類,其中包公墓系遷葬類,李府屬重建類,其它類型數量相對較少,在全國并不占有很大優勢。
缺乏旅游特大項目支撐。一直以來,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項目支撐,存在著品牌效應較低,品牌支撐力不足的問題,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產品,現有產品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不足以吸引游客專門到合肥來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機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經失去了建設像蕪湖方特那樣具有震撼力的現代化主題公園的機會,這是合肥旅游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缺憾。
會展業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國際性、全國性會展數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會不多,尚未形成象廣州廣交會、杭州西博會、廈門投洽會、深圳高交會那樣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展會。與國內會展經濟發達城市相比,國際性會展太少,圍繞合肥及安徽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策劃舉辦的區域性會展也較少。會展業市場主體培育滯后。我市目前從事會展的企業只有60多家,而會展經濟發達的城市會展企業都在數百家,甚至上千家。會展企業不僅數量少,實力也比較弱,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少、觀念落后,經驗不足等問題,具有運作全國性、專業性展會能力的公司不多。與國內外著名的會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結構、技術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隨著我市會展經濟的迅速發展,會展人才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精通展覽設計、會展組織策劃,了解國際慣例,富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十分缺乏。會展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格局尚未形成,會展保障服務的社會化與市場化程度低,綜合服務水平不高。
3、會展業發展體制不順。
1、會展辦在協調工作方面:大型會展尤其是全國性展會涉及政府提供具體服務的部門多、時間緊、任務重,安全責任大,客觀上需要會展辦有很強的協調力度。
2、會展辦公室只是臨時性協調機構,但日常協助企業申辦展會、組織協調各類大型會展活動的事務越來越多,現有會展辦設置狀況極不適應合肥會展經濟工作的發展要求。
城市承載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會展旅游業是一個與城市承載能力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對展館、交通、賓館、通信及配套設施等方面要求較高,我市在展館、配套設施、保障能力等軟硬件條件上與發達城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難以滿足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的需要。一是展館面積不足。除國際會展中心室內展覽面積為3.7萬平方米外,其余3個展館室內展覽面積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設施不足。國際會展中心周邊星級酒店、大型購物商場、高檔次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仍顯不夠,為參會客商提供高標準的綜合配套服務仍難保證,展館仍處于單體經營狀態。三是國際航班明顯不足。由于自身條件等客觀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駱崗機場僅開通了合肥—首爾、合肥—香港兩個國際航班。稀少的國際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場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會展期間,道路通行不暢、公交運力不足、車輛停放難等矛盾也比較突出。
三、關于進一步促進合肥市會展旅游業發展的建議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會展旅游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是,合肥會展旅游總體看好,未來更好,機遇大于挑戰。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抓住難得的機遇,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為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充實市會展辦的工作力量
針對會展業和旅游業,合肥市會展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和旅游局分別承擔了管理責任,但均各司其職,未能充分結合。特別是會展業,我市還缺乏一定主導推動力量,尚未完善相應的立法、監督機構。若要將會展旅游作為一產業發展,我市還缺乏一個管理部門。據了解,目前全國有十幾個省會城市設有獨立的會展機構(有編制)。我市組織開展過一次“會展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提出“完善領導工作機制,調整充實市會展辦公室力量,將市會展辦公室列為市政府直屬單位,由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提升宏觀指導和協調服務能力。”從我市會展旅游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充實政府會展辦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如有編制問題限制,可采取從相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添人不增編的方式解決,建議市委、市政府認真研究。
2、加快會展場館建設,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旅游產品的質量和價值要提高。一個城市能夠吸引旅游者,或者一個國家能夠吸引外國人到我們國家來旅游,最重要的是旅游產品。一個旅游景點的旅游產品是由旅游景區、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三個部分組成。景區很值得到此一游,旅游設施安全讓人放心,服務令人滿意,那么越來越多的人來,當地經濟的發展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所以要加強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
綜上所述,我國以后的發展,有必要把旅游業作為重要項目,進一步加強旅游產品的包裝與營銷、重點旅游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旅游發展的區域合作,努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從而更好的促進經濟的騰飛。
旅游調研報告2
縣政協于xx年4月下旬,在馮興錢副主席的率領下,就如何發揮農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進我縣城鄉統籌發展,開展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自然資源特色鮮明。蒼南縣旅游資源獨特,境內有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景區,同時還有石聚堂、燕窠硐、鯨頭等多個縣級風景區。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旅游景觀。
(二)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資源是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靈魂。蒼南縣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如金鄉衛城和蒲壯所城的抗倭文化,五鳳、騰垟的茶文化,礬山的礦石冶煉文化,玉蒼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嶺、鳳陽、莒溪等地的畬鄉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劉英等抗日名將活動遺址的紅色文化,還有唐橋宋塔、矴步、牌坊、狀元墳、生態染坊、文物古跡等歷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間民俗文化獨特、農耕文明體驗豐富多彩,如有太平龍、靈溪宮廟會、冥齋會、唱茶戲、拔五更、抬閣、馬燈舞等民間民俗及捉小海鮮、踏水車、織布、做豆腐、搗年糕、采摘蔬果等農耕文明體驗。
(三)生態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目前,我縣已建成(或已通過生態鎮現場核查)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鄉鎮5個,市級生態鄉鎮1個以及縣級以上生態村324個。特色農業發展訊速,如靈溪觀美桃湖的農業觀光園、馬站農業園區等農業基地和觀光園區建設初具規模;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蒼南翠龍茶等特色知名農產品聲名遠播;擁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蘑菇之鄉等多張涉農國字號金名片。優美的環境和特色農業基地,為鄉村休閑生態游、農業觀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活動載體。
(四)鄉村農家樂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縣農家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截至到xx年底,農家樂累計總投資規模達4280萬元,接待餐位數7840個,床位數258個。全縣已發展農家樂旅游特色村5個,農家樂旅游特色點72個,xx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4856萬元,游客購物收入108萬元,直接從業人員745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
雖然我縣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但還存在對開展鄉村旅游重視不夠,缺少科學的發展規劃,農家樂布局不合理,功能單一;對民間民俗、農耕文明、抗倭文化、畬鄉文化等旅游產品的挖掘和開發不深;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夠;鄉村景點檔次不高、分布較散、旅游服務能力不足、經營管理欠規范、發展機制不靈活等問題,發展鄉村旅游工作還需強力推進。
二、大力發展我縣鄉村旅游的幾點建議
發展鄉村旅游業,有利于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發展,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山區群眾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縣的鄉村旅游還處于發展初期,應按照科學發展理念,將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培訓教育和市場運作等各項舉措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鄉村旅游上檔次、高效益。
(一)加強部門協作,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各級鄉鎮政府應加大力度,將發展鄉村旅游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兼顧,合理開發,加快發展。要發揮鄉鎮政府屬地管理的主導作用,加強與交通、建設、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工商、宣傳、廣電、教育、文化等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建立鄉鎮、部門協作聯動的管理機制。
(二)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根據現有鄉村旅游資源,制訂出我縣鄉村旅游的中長期和近期發展計劃,合理布局鄉村旅游景點和線路,明確全縣鄉村旅游的板塊特色、項目重點和發展目標。要引入先進的鄉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創意,結合美麗鄉村打造、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房集聚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做好我縣國字號涉農品牌資源文章,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農(漁)業旅游產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特的發展格局。要選擇一些條件好,有潛力的鄉鎮和村莊,策劃好之后率先發展,以點帶面,全面突破。同時要鼓勵支持本地企業、農戶加強對鄉村旅游商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如金鄉同春酒、本地筍干、席草制品、海鮮產品等開發經營,不斷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增加鄉村旅游附加值,為農民帶來實惠。
(三)完善投入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完善農村配套基礎設施。要創新投融資體制,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資環境,尤其是要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支持。應研究出臺對鄉村旅游提供信貸支持和資金支持的機構和個人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為鄉村旅游提供資金支持與信貸服務,以解決鄉村旅游在發展初期和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普遍存在的資金支持不足的難題,最大限度地支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和升級。例如,提供稅收優惠,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游;通過財政貼息,鼓勵金融機構為鄉村旅游和農家樂提供小額貸款或低息貸款;通過再保險、風險貼息等方式,鼓勵政策性和商業性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鄉村旅游業保險業務,幫助農戶和相關組織化解經營風險等等。
(四)加強綜合管理,提升整體環境。一要依據鄉村旅游特點制定標準,規范管理。要把蒼南實際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鄉村旅游管理辦法,用來指導、規范和幫助農家樂經營者。按照現有的示范標準和星級標準加快經營戶的提檔升級,加強對游客權益保護,規范農家樂文明友好待客行為,以確保鄉村旅游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二要加強培訓,提升綜合服務素質。要加強鄉村旅游從業者的業務知識、旅游知識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接待服務水平。特別是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一批鄉村特色景點導游員,提升游客對景點的內容感知度,促進對景點的宣傳和推介。三要加強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能夠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建設整潔、衛生、和諧、優美的旅游環境;要做好鄉村景點間的綠道、慢行道的規劃和建設,拓寬游玩項目,增加游客的游玩興趣和滯留時間;要加強環境法制建設,把鄉村旅游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統一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加大宣傳力度,拓展鄉村旅游市場。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資源。要綜合利用電視、網絡及平面媒體等各種渠道,全方位的開展宣傳。要創辦鄉村旅游節目,定期宣傳蒼南鄉村美景,積極開展蒼南人游蒼南、外地人游蒼南活動,進一步拓寬旅游市場,提高蒼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舉辦節慶活動為抓手,加大鄉村旅游營銷力度。要組織有關單位積極參加各種旅游交易展覽會,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漁寮端午觀海節和沙灘音樂會、玉蒼山重陽登高節和炎亭海鮮美食節,四季柚、蕃茄、柑橘、五鳳茶葉等農產品采摘節,做到以節興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區位優勢,開展精品聯合,努力拓展鄉村旅游市場。要圍繞浙閩邊界山海生態游的主題,加強區域聯合,營造精品線路,繼續主動與甌南閩東二省六縣(市)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創精品旅游線。
【旅游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文化旅游產業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2-27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12-05
旅游景區調研報告12-14
旅游工作調研報告10-26
旅游發展調研報告06-30
鄉村旅游調研報告07-24
文化旅游產業調研報告04-16
旅游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4-11
旅游地區調研報告12-26
旅游市場調研報告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