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工作調研報告(精選16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糧食工作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
為加強全市糧食系統人才建設,促進糧食經濟發展,按照市委組織部要求,日前,我局對全市糧食行業人才工作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將調查情況及有關建議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至20xx年底,全市糧食行業現有機構總數142個,其中行政單位5個,事業單位8個,糧食企業129個。全市糧食系統人員總數3294人,其中中共黨員人數641人,占19.46%,女性職工824人,占25.0%,少數民族職工78人,占2.37%。
(一)從職位分類看:公務員71人,占2.16%;企業管理人員361人,占10.96%;專業技術人員342人,占10.38%;工人2520人,占76.5%,其中技術工人663人(其中,中級工以上人員為398人),占26.31%,普通工人1857人占73.69%。
(二)從年齡結構看:35歲以下人員1003人,占30.45%;36—45歲人員1375人,占41.74%;46—54歲人員863人,占26.20%;55歲及以上人員53人,占1.61%。
(三)從知識層次看:研究生學歷2人,占0.06%;大學本科學歷80人,占2.43%;大學專科學歷250人,占7.59%;中專、高中學歷2354人,占71.46%;初中及以下學歷608人,占18.46%。
(四)從人才培訓情況看:糧食購銷市場化以來,各級糧食部門通過大力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精簡了企業人員,加大了企業人才管理的力度,并克服資金困難,在人才培訓方面進一步加大了投入。20xx年,全市糧食系統組織參加培訓371人次。培訓知識類型,主要為企事業管理人員培訓,特殊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等;培訓渠道,主要是通過糧食系統教育培訓機構(353人次,占95.15%),其他渠道為黨校和行政院校。
二、存在問題
(一)知識層次偏低。全系統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比例僅為10.08%,而在系統主體單位糧食經營企業中,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比例僅為8.94%,且有相當比例的學歷不是第一學歷,為從業后通過函授或其他途徑取得,所學專業中,真正系統的學習經濟管理、糧食工程等專業的偏少,學習信息技術、工商管理、法律等專業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公務員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目前全市糧食系統公務員隊伍年齡結構以36—54歲人員為主,占81.69%,而45歲以上人員47人,占63.38%,35歲以下人員明顯偏少。
(三)人才使用環境亟需改善。由于當前糧食系統處于比較困難階段,人才管理和使用中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1是引進人才難。多數糧食企業的處境是求生存階段,在市場競爭中如履薄冰,真正的人才不愿到糧食企業工作。2是留住人才難。企業內部各項機制不完善,也難以為人才提供發揮作用的平臺,即使引進人才,由于待遇及企業環境等原因,也難以留住人才。3是培養人才難。企業歷史負擔沉重,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經濟效益差,近2年雖略有好轉,但企業難以在人才教育、培訓等方面投入到位,培養自有人才存在困難。
三、關于加快糧食系統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鼓勵人才走進企業。
xx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要實現向農業強市的轉變,加快農業產業發展,提升農副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是其中的關鍵環節。目前xx市糧食加工業已成為皖西北糧食加工集散地,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企業亟需引進人才開展自主研發,實現產品升級。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樹立以工作業績用人的導向,出臺激勵措施,鼓勵企業引進人才,人才走進企業。如可結合全民創業,進一步出臺干部到企業掛職,幫助企業發展的措施;對應屆畢業大學生,可參照大學生到農村任“村官”的優惠政策,出臺應屆畢業大學生到民營糧食加工企業(包括其他類型民營企業)工作的,可享受同等優惠待遇等。
(二)企業應為人才發揮作用,建立良好的內部環境。
企業應進一步深化內部人事政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為人才提供好的企業環境。首先要為人才提供發揮才能的平臺,使人才能夠人盡其才;其次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機制,使真正有能力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人才,能夠通過工作實績,走上管理崗位,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對為企業做出貢獻的人才,要給以一定的物質激勵。企業只有積極創造條件,做到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以適當的待遇留人,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才能促進企業發展。
(三)要加大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
要在全行業,尤其是各級糧食企業負責人中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大力推進人才興糧戰略,逐步加大對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積極提高廣大職工隊伍素質,尤其要重點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培訓;對專業技術人員也要加大特殊工種技術培訓力度,使之不斷更新、充實知識,實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四)要進一步優化機關公務員隊伍。
要通過交流、公開招考等辦法,補充年輕公務員,切實改變當前公務員隊伍中人員年齡偏大的矛盾;要通過輪崗、掛職等措施,積極培養高素質、復合型行政管理人才;要結合效能建設,完善公務員考核機制,增強機關干部的壓力感、責任感,在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形成人人干事業,人人謀發展的氛圍,從而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扎實、業務過硬、充滿生機的公務員隊伍。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2
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出臺了《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深入開展了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了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工作,嚴格了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糧食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形勢與小康社會的目標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糧食部門的安全工作,除了安全目標管理的糧油保管、生產經營、機器設備、化學藥品管理、防火防盜等安全責任事故管理外,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加強xx部門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
一 、加強糧食部門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的緊迫性
糧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無糧不穩是歷史經驗證明了的客觀事實。糧食經營、糧食流通、在保障糧食安全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隨著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縣的糧食產量平穩豐產。
目前,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發揮著xx縣糧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來國家有關方面在地方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沒有資金投入,省、市、縣也沒有相應的建設資金,導致糧油倉儲設施建設落后,糧油加工逐年萎縮,批發市場散亂,現代物流發展緩慢。從現狀看,糧食產量的逐年增加與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矛盾十分突出;這一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影響國家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這一政策的落實,勢必造成農民賣糧難問題的再現,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影響我縣的糧食安全。
從全縣的糧食產量、商品糧數量和統計儲備量總體看似乎是能保障糧食安全,但實際并非如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甚至包括各級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糧食流通產生的經濟效益,忽視了其應急功能,導致市、縣級的糧油儲備靜態規模小,糧油庫分布格局不合理,不能適應應急需求。以我縣近兩年的稻谷產量看,每年產量9000萬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萬公斤。以全縣63萬人計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糧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進入我縣,就會使我縣的主要口糧大米需求造成緊張。在自然災害增多和國際、國內糧油價格波動頻繁的背景下,各級政府應該從滿足應急需求的角度出發對糧食儲備基礎設施進行重新規劃、修建。此項工作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或隱患
(一)糧食倉儲設施的問題或隱患
1.由于現在的糧油庫主要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規劃布局的,與現在的糧食生產及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導致出現兩類現象:一類是倉儲條件較好的儲備庫基本能按照儲備要求承擔儲備任務;另一類是位于鄉鎮的糧庫,承擔著收購、中轉的儲備任務,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修繕,破舊不堪,倉容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國家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需要盡快修繕或建設,增加倉容,以保障糧食流通。
2.糧庫在基礎設施、保管條件、機械裝備、信息系統、自動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儲備條件很差。這些倉房大都處于墻體開裂、屋面漏水、門窗簡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倉庫倒塌嚴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 糧食倉儲的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的“四散”作業和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保糧設施配備不足。微機檢測、環流熏蒸、機械通風僅占有效倉容的六分之一,影響了糧食的安全儲存。
5. 多年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原糧儲備,成品糧油儲備庫是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中的空白。
6. 糧庫內的烘干設備一直是我縣糧食儲蓄中的空白。
(二)糧油加工的問題或隱患
1.盡管我縣的菜油加工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總體水平還停留在“小、散、差”的層面上,建設布局、企業規模、設施裝備、科技含量、技術創新、產品檔次、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等各個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總體競爭實力仍然較低,全行業形不成整體優勢,造成有效資源浪費,并存在設備老化的缺陷。
2.由于歷史的原因,加工企業按行政區域重復建設,糧油加工企業集團為數不多。當年引進設備新建和進行技術改造的國有糧油加工企業轉制后經營困難,效益低下,全行業加工能力嚴重過剩,開工率較低。
3.糧油加工主食品的工業化、產業化滯后,不能滿足城鎮居民對糧油加工產品的營養、快速、精細的增長需求。
4.糧油產品的深度加工和資源利用停留在淺層次、初加工階段,產品結構單一,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5.雜糧產量在糧食產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對雜糧的開發利用重視不夠,沒有成為糧食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糧油批發市場的問題或隱患
1.盡管糧油批發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我縣糧食主產區的地位、與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其它省在糧油批發交易量、手段、設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
2.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要承擔中央和省、市、縣地方儲備糧管理,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自行采購糧食、加工轉化和市場銷售,企業之間集約化的資產整合和規模化的經濟合作還未形成。
3.各鄉鎮或縣城對本轄區內的糧食交易數量沒有科學的估測,且在批發市場的建設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布局,沒有統一的糧食批發市場,導致各地糧食市場有場無市或者是有市無場的現象為數不少,市場交易、服務、信息等設施不完善。
4.政府對糧食批發市場的投資和社會資本比重較小,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四)現代糧食物流的問題或隱患
1.運輸方式落后。糧食運輸采用傳統的包裝運輸方式。糧食收購、儲存到中轉運輸環節,包、散轉換,資材耗費大、拋灑損失多、摻混雜質情況嚴重。
2.裝卸裝備水平不高。糧食裝卸以傳統方式為主,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糧裝卸和運輸設施(備)不足,整體技術裝備水平落后,各種運輸方式及其銜接配套有待優化,物流網絡有待完善,電子商務體系幾乎為空白。
3.組織化程度低。糧食物流資源分散,無序流動,經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銷脫節,缺乏統一協調的宏觀力度,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建設資金不足。糧食屬于微利經營行業,企業很難籌集資金投入,影響企業積極性,現代糧食物流發展緩慢。
三、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的建議
(一)政府應做出科學、合理的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1.各級政府應該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特點、人口分布特點、糧食主產區和銷區分布格局等狀況進行縣鄉級糧油收儲庫規劃布局,設立重點收儲倉庫。整體布局須科學、合理,形成一個能滿足應急需求和市場流通的收儲布局系統。
2.糧食加工企業應該置于全縣整體發展的格局下作規劃,加工企業必須進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團化方向發展。
3.糧油物流中心的布局也必須置于全縣整體發展格局下作規劃,避免重復建設或有場無市現象的發生。建議每一個鄉鎮在所轄范圍內至少建立一個集糧油收購、批發、質量檢測等復合功能為一體的、且規模適當的糧油物流中心。
(二)建議政府每年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糧食基礎設施建設
1、修繕儲備設施,增加糧食儲備,提高儲備質量。開展倉房維修改造工程,對全縣不同程度存在維修改造的糧食倉儲企業進行一次規劃、分期實施、逐步完善,以確保糧食倉儲基礎設施的基本完好;加強糧食收購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建設和完善庫區的地坪和糧食烘干設施;加強糧食倉儲企業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的“四散”作業程度,提升機械、自動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糧設施,提高微機檢測、環流熏蒸、機械通風、檢化驗設備等保糧設施比例,實現綠色、安全、高效、實用的生態儲糧保管技術的全面應用,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2.支持現有糧油加工業進行結構和布局調整,同時通過資源整合、優化重組,實現糧油加工業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轉變,形成企業集團,創建龍頭企業和優質品牌,提升糧油加工業的綜合競爭實力;支持發展綠色和無公害的糧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約化生產、配送、連鎖營銷配套工程;支持我縣特色農業優勢,進一步開發雜糧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進糧油主食品工業化進程,滿足消費趨向膳食方便化、健康營養化、品種多樣化的需要;支持開發一批糧油精深加工新產品,使糧食加工向食品加工產品和相關工業產品延伸,實現糧食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后的增值目標。
3.支持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市場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大力推進糧食市場信息化和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4.支持散裝、散卸、散運和散儲“四散”作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優化設施的銜接配套,重點給予資金扶持。
(三)理順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管理模式
由于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理念陳舊導致國有糧油企業資產閑置,經營效益低,浪費了糧食基礎設施。理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與糧油購銷企業之間的關系,保證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國有糧油購銷企業有一定的調控權,以發揮國有糧油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過國有資產入股于糧油企業,通過控股來實現調控權。建立現代股份制企業,可以盤活部分糧油企業的資產,提高糧食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實踐中要杜絕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兩種極端現象。
(四)探索科學、有效的投融資機制
從我縣的糧食基礎設施現狀看,達到滿足各級政府的應急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資金缺口還很大。目前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比較單一,糧庫或糧油購銷公司還期望政府的投入, 但政府的財政收入規模還比較小,沒有大包大攬的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導向,綜合應用招商引資、企業自籌、職工參股、資產重組、資產置換等形式的投融資機制。通過資產和土地置換,盤活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資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所屬資產,大多是以前的糧站、糧庫。這些站、庫、點分布在各個鄉鎮、甚至村落。對那些較邊遠、不具備批量收購糧食的庫點,或是地處中心城鎮、具備房地產開發等商業價值的庫點,可以通過拍賣或資產置換的方式進行盤活,拍賣所得款項或置換得到的收益,用于重新選址,建設現代化糧食倉庫,適應新時期糧食收購和保管需要。
建議政府設立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專項基金,資金的管理嚴格按照預算資金的管理程序進行,資金使用的審批權歸屬于糧食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為了調動糧油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建議各級政府的資金發放方式采取以獎代補。此外,為了加強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規模效益,須加強各級、各類資金的整合使用工作。
(五)探索糧庫與加工廠、糧油市場聯合經營的共贏機制
糧庫與加工廠、糧油市場的聯合經營可以盤活一些固定資產,提高糧油企業的經營效益,進而減少一些糧食基礎設施的建設量;原糧庫與加工廠的聯合,一方面能為加工廠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便于儲備糧的輪換;成品糧庫與糧油市場聯合經營既可以加快成品糧的輪換更新,也有利于糧油市場的糧源供應。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3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各級糧食部門積極轉變工作職能,努力加強糧食監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新形勢下較好地發揮了職能作用。但是,由于監管工作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加強糧食監管的存在問題
一是不想管。在實施了幾十年的傳統糧食流通管理體制下,形成了一套傳統的思維模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些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習慣于用行政手段管理糧食流通,用包辦代替的辦法管理糧食企業,對依法管理糧食流通特別是管理社會糧食行業感到無從下手,存有畏難發愁情緒,不愿主動的開展糧食監管工作。
二是不敢管。隨著糧食市場的全面放開,在社會上和群眾中形成了“放開就是不管”的模糊認識,近年來糧食供過于求的市場形勢也使人們對糧食市場的穩定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加之其他經濟類型的糧食經營企業對糧食部門的管理還不習慣,依法經營糧食的意識不強,所以,不愿被管、不服管理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執法手段不夠有力,對抗拒管理的業戶無法有效地處理,因而在糧食執法人員中存在不敢管的現象。
三是不會管。依法開展糧食監督檢查是一項新的工作任務,糧食行政管理人員缺乏工作經驗,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于執法依據、處罰標準、處罰程序等具體業務掌握的還不夠熟練,因而制約了依法管糧工作的開展。
四是不能管。主要是機構、人員、經費還不能保證依法管糧的需要。有的市、縣級糧食局仍是事業單位,且沒有獲得政府授權,不具備行政執法的資格。有的雖然是行政機關,但內部沒有獨立的執法機構,人員編制較少,工作經費不足,難以保證執法工作需要,因而沒有能力全面開展糧食監管檢查工作。
二、加強糧食監管的對策措施
加強糧食監督檢查工作是一項新的任務,必然經歷一個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過程。因此,針對當前糧食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應強化以下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糧食執法體系。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暫行辦法》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及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抓住《條例》和《辦法》實施的有利契機,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應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申請地方政府給子執法授權,以獲得行政執法資格。要按照“專門機構、專業隊伍、專項經費”的要求,積極爭取地方黨委和政府支持,盡快建立專門的糧食監督檢查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切實擔負起糧食行政執法工作。同時要按照有關文件規定,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解決好糧食行政執法工作的專項經費。在機構、人員編制尚未落實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調整現有科室職能,整合人才資源,確定專人負責,抓好執法檢查工作。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確立糧食部門的執法地位,爭取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
(二)加強糧食執法隊伍建設。
糧食行政執法和糧食監督檢查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涉及到農民、消費者和糧食經營者的利益,關系到糧食部門的形象。因此,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優良、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的高素質隊伍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把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著力抓好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和糧食流通業務的`培養,采取業務培訓、組織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盡快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要建立并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嚴禁無證執法行為。同時要強化對執法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嚴格要求,嚴肅紀律,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
(三)依法開展糧食監督檢查工作。
依法進行糧食監管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既不能求穩怕亂,不敢放手放膽開展執法工作,也不能操之過急,盲目行事。
一是要嚴格工作程序。糧食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要堅持做到該履行的程序一項不少,該有的步驟一個不缺,每一件處罰案件都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運用法律、法規準確,處罰適當,切實杜絕盲目執法、野蠻執法行為。
二是要注意工作方法。在具體執法過程中,要認真總結經驗,摸索規律,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在檢查方法上,可以采取定期檢查、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和專案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實施步驟上,可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找好突破口;在監管對象上,宜先大后小,逐步擴大行政相對人范圍;在處罰手段上,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先教育后處罰,不斷提高監管效能。
三是加強與其他執法部門的溝通與合作。糧食監督檢查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對各部門的職責范圍作了明確規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的職責范圍正確行使職權,既不能“錯位”,也不能“越位”。要積極爭取工商、質量監督、食品衛生等有關執法部門的支持,適時開展部門聯合執法行動,既可以學習借鑒其他執法部門的工作經驗,鍛煉提高糧食執法隊伍的素質,也可以提高糧食行政執法效果,有效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四)明確糧食監管工作重點。
在糧食監督檢查工作開展初始階段,當前主要應抓好兩項重點工作。
一是糧食收購資格審核認定工作。這是政府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唯一的行政許可項目,也是開展糧食監督檢查的基礎。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糧食收購許可法規,使全社會了解糧食部門的工作職能和執法職能,使廣大糧食經營業戶知法、懂法,準確、及時地申請收購資格許可,做到持證收購,合法 -經營。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則,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耐心為申請人解惑釋疑,及時受理各類市場主體的申請,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審核受理工作。要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建立健全審核工作監管制度,嚴格標準,嚴格要求,嚴格程序,嚴格時限,嚴明審核紀律,及時糾正糧食收購許可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二是認真開展社會糧食統計工作。社會糧食統計是加強糧食宏觀調控、有效進行監管的基礎性工作。把轄區內各種經濟類型糧食流通企業的統計業務活動納入管理范圍,是國家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要按照政策規定,準確確定應當納入統計范圍的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并按照統計制度的要求,認真進行監督檢查。對于不執行制度規定、不按時上報數據的經營者,依法予以處罰。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4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已施行兩年多,糧食依法監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摸索了一些有效辦法,逐步規范了糧食流通市場。但就整體而言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五不”,即:機構建設不健全,人員編制不落實,監管經費不保障,監管工具不具備,監管程序不規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上級重視,下級不重視;糧食系統內重視,社會上不重視;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重視,糧食企業不重視,導致了糧食依法監管工作難以開展,甚至缺位。因此,筆者就如何加強糧食依法監管工作談幾點建議:
一、正確處理知與行的關系,要在行上下功夫。
所謂知就是認識,行就是工作落實。目前,對依法監管糧食的認識已基本形成共識,問題的關鍵是抓工作落實。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許多單位在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時精力投入不多,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造成了糧食依法監管工作在社會上不被完全認可的被動局面。如何解決工作落實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做到“三到位”,即:工作責任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精力到位。要把糧食工作當成事業來干,要象抓糧食企業經濟效益那樣想辦法抓好監督檢查工作,要象抓糧改那樣舍得花力氣抓好監督檢查工作,尤其是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把監督檢查工作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當作執政興糧的第一要務來抓,工作上要有韌勁、磨勁,舍得花精力解決糧食監督檢查工作中的大事,如機構建設、人員和經費落實等,只有這樣糧食依法監管工作才能上臺階,才能向縱深發展,才能全面推進。
二、正確處理政企關系,要在履行職能上下功夫。
通過調查,有三種現象值得深思:
一是產權制度改革后,新組建的糧食購銷企業因國有資產所占的比例較大,絕大多數市縣糧食局與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沒有真正分開,許多局領導兼任企業法人,在開展糧食督查時,有意、無意之間就把國有糧食企業當成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種袒護心理;
二是有些縣區在開展監督檢查時,把目光往往只盯在個體或民營糧食購銷企業,存在著查外不查內現象;
三是糧食市場放開后,社會上其它成分的糧食企業創辦人大多數是原糧食系統的職工,在熟人熟事面前,監督檢查工作也只能走走過場,難以拉開情面較真。造成這三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和職能缺位,其影響很大,一方面容易給社會上造成錯覺,認為糧食監督檢查工作可有可無,不被重視;另一方面有損糧食執法隊伍形象。糧食依法監管是我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發揮社會職能的主要抓手。可以這樣說,監督檢查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存與亡的大事。因此,我們在處理國有糧食企業關系上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特別是在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時,要從履行職能的高度來把握,要本著“看好自己門,管好自己人”的原則,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量內再量外,先量國有企業,再量其它企業。對系統內發生的違法經營行為,要按內外一致的原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追究經營單位和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嚴重的還要追究主管部門的行政責任。
三、正確處理經常性檢查與專項督查的關系,要在經常性上下功夫。
糧食具有流通量大,經營主體多,涉及面廣的特點,這就決定了監督檢查工作難度大,責任重。近兩年來,開展糧食監督檢查工作側重于專項督查多,側重于抽查多,側重于查案多,工作上處于被動、應付的現象。原因就是此項工作沒有形成制度化和經常化。通過調查,糧食市場放開后,經營主體雖然很多,但分類來講主要是三種類型。
一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是糧食購銷主渠道,儲存能力強,收購量大且收購時間長;
二是糧食加工企業,絕大多數規模較小,一般情況下是邊購邊加邊銷;
三是糧食經紀人,多是沒有儲存能力,無固定場所,流動收購,隨收隨賣,這就給監管工作增加了難度。由此可見,依法治糧工作要想有效地開展,必須在經常性和制度化上下功夫。
一要對轄區內糧食經營戶進行摸排、登記、建檔,實行信用等級考評制度,進行分級監管;
二要進行巡查。在糧食集中收購期間,縣區糧食局要組織執法人員面對轄區內糧食流動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巡視,主動出擊,對無照或違規經營者要給予堅決查處,特別是近兩年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糧食監督檢查工作更要延伸到每個收購點,延伸到農村,這樣既確保了政策的落實,也更體現了監督檢查工作的到位。
三要堅持監督檢查與開展各項業務工作相結合。依法治糧是綜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在實踐中我們感到:糧食監管工作必須與業務相結合,業務工作開展到那里,監管工作就跟到那里,這就有利于構建監管工作平臺,不留死角,不掛空檔,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正確處理監督檢查與整體工作的.關系,要在協調配合上下功夫。
糧食市場化改革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以后,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既要肩負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行業服務的職能,又要承擔糧食市場監管的重任。面對這一全新的任務,由于思想認識的不同、執法體系建設的不平衡、現行機關體制的不合理,各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重視程度、工作力度和執法水平上存在著明顯差異,特別是糧食執法工作對外涉及多個部門,對內涉及各個業務環節,如果不妥善協調好各方關系,勢必會出現重管理輕執法、錯位缺位、推諉扯皮現象。因此,做好糧食行政執法工作,還必須正確處理好監督檢查與各方的關系,在協調配合上下功夫,努力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一是正確處理監督檢查與行業內部管理之間的關系。
監督檢查是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管理相對人進行檢查處罰,打擊違法行為,規范糧食市場秩序。而行業管理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研究和制定行業發展規劃,貫徹落實政策,開展行業指導、服務和監督。兩者在具體工作中,既相互促進,又各有所側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堅持監督檢查與行業內部管理相結合,加強配合與協作,有利于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整體效能。
二是正確處理監督檢查機構和內設的法制機構之間的關系。
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內設的法制機構是專司法制工作的機構,主要承擔法制宣傳、調研立法、復議聽證、案件審核等法制工作;監督檢查機構是受糧食行政主管機關委托而組建的專門從事糧食執法檢查、督查的機構,主要承擔法律、法規授予的執法職能、執法宣傳、執法檢查、實施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處罰等。這兩個內設機構應各守其責,依法行政,相互協作,加強監督。
三是正確處理糧食監督檢查與其它部門之間的關系。
糧食執法涉及面廣、難度大,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部門職責的分工,在違法行為處理上又有局限性和限制性。因此,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的職責范圍正確行使職權,既不能“錯位”,也不能“越位”。要主動協調好與工商、質監、衛生、價格等部門的關系,在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要學習借鑒其他執法部門的經驗,積極爭取有關執法部門的支持,適時開展聯合執法,有效地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5
20XX年,我們緊密結合糧食工作實際,按照開展調研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糧食中心工作,認真組織調查研究,加大調研工作力度,共組織開展各類專題調研六次,擬寫調研報告六篇,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參考,較好地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現將有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領導高度重視
成立了調研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局長同志擔任信息調研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相關股室股室長和基層企業法人代表為成員。在日常工作及管理中把此項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做到了與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總結。日常調研工作堅持做到了“四個一”,即每月通報一次信息調研工作開展和效果情況;每季度小結一次信息調研工作;每半年專題討論研究一次信息調研工作;年終總結并表彰獎勵一批在信息調研工作中工作突出的科室和個人.從而在機關全體干部中形成了抓好信息調研工作的共識,切實增強了做好這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制定責任目標,嚴格考核獎懲
年初,根據上級下達的信息調研工作任務和我縣糧食工作實際,制定了《信息調研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本著“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扛指標”的原則,把信息調研工作任務分解到科室和下屬企業,落實到人。明確規定,各科室及每個下屬企業每季度完成調研文章1篇。為將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制定了嚴格的信息調研工作責任制和獎懲制度,將信息調研完成情況作為年終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為增強責任感,實行了信息調研“一票否決”制。年底對信息調研工作進行單獨考核,并作為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計入總分。對圓滿完成信息調研任務的科室和個人進行表彰,評選優秀稿件;完不成信息調研任務的,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資格。
三、緊扣糧食系統實際,精心設置調研課題
科學地選擇和確定調查研究的課題,不僅決定著調研方向和水平,同時也是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基礎。因此,我們立足糧食工作的大局,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需求,合理設置調研的主題和內容,提出具體的實施要求和保證措施,為實施正確決策提供及時、高效的服務。首先,我們著眼新安糧食的長遠發展,確定中長期調研規劃。調查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正確處理好長遠與當前、冷線與熱線、超前與現實的關系,合理確定調研規劃,最大限度地開發調研資源。其次,緊扣糧食發展重點,確定分年度調研主題。我們緊緊把握全縣糧食發展工作的重點,合理確定年度調研主題。其中關于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招商引資、新農村建設、訂單農業等一系列調研報告對現狀認識深刻,對問題分析透徹,提出的對策建議針對性較強。
四、圍繞中心工作,積極開展調研活動
在日常工作實踐中,各科室人員積極深入基層,開展各種形式的調研活動,圍繞熱、難問題,開展對策性調研。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工作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認識,并結合糧食工作實際,發現新問題,解決新情況,積極探索有效舉措。先后圍繞新農村建設、糧食種植結構調整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并提出了針對性、實效性的對策。組織人員深入農村,對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種糧收入的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形成了《農村種糧熱不起來的原因》、《家庭戶間存糧減少,糧食安全受到影響》、《當前糧食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調研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河南省新安縣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在《中國糧食經濟》雜志發表,為領導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五、調研工作計劃
一要狠抓工作落實。加強對各單位開展信息調研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經常通報工作開展及效果情況,暢通信息網絡。對完成工作任務好的單位及干部進行獎勵,對不積極按照要求開展工作的,提出批評或由領導進行談話,以進一步提高對信息調研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
二是努力提高稿件質量。充分發揮基層聯系點作用,加強實地調研工作;加強信息調研員隊伍業務培訓工作,切實提高他們的文字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科室之間的協調,對一些好的.素材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集中采寫,增強稿件的深度和時效性;建立信息調研質量分析制度,對每季度報送的調研文章質量通過與其他縣優秀信息調研文章相比較,總結經驗、查找問題,掌握調研文章撰寫的基本規律。
三是強化制度建設,建立目標管理考核機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出加強調研工作的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強調研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明確任務、時限和質量標準,做到責任、考核、獎懲相結合,充分發揮每位同志參與調研工作的積極性。
四是結合工作實際,建立調研成果轉化機制。對較為成熟、有重要指導意義的調研成果,經過一定的程序,形成規范性的意見、文件下發實施;對一些有價值的觀點、思路、建議和經驗,要及時報送上級部門和有關領導,為領導的決策和指導工作提供依據;對一些暫時不能形成的具體規定和制度,但有助于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的成果和典型經驗,轉化為言論、理論文章等,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6
安全生產事關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新時期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扎實推進安全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安全發展環境。本文就如何強化管理,切實抓好新時期糧食系統的安全生產工作,促進糧食工作又好又快發展,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近年來,xx市糧食局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各級政府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安全責任,注重宣傳教育,搞好檢查督促,落實防范措施,實現了安全生產無事故,達到了上級下達的事故控制指標要求。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一是安全生產基礎還比較薄弱,支撐體系和監管機制尚不健全;
二是部分糧站庫房破舊漏現象比較嚴重,但由于維修資金不足,故存在著不安全因素;
三是系統內糧站大部分出租,而承租企業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生產投入不足,拼設備、拼廠房情況比較突出,給企業留下一定隱患。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常抓不懈的思想,把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好。本人認為,加強搞好新時期糧食系統的安全生產,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重視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
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措施,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基本任務和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安全生產事關大局,我們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正確理解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進一步強化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把安全生產工作真正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單位一把手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要集中精力抓,切實負起具體責任。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研究、探索和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不斷改善安全生產環境,完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狠抓安全生產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加強檢查督促,從嚴管理,嚴格要求,切實做到安全生產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二、要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每位職工安全生產的基本制度。大量的事故表明,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的關鍵在領導,領導手握決策大權,領導責任制的落實與否,直接關系著整個單位的安全與否。因此,作為領導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安全工作作為“天”字號頭等大事來認識,嚴肅認真地履行自己對國家、對單位、對職工所負的安全責任。要認識到領導安全意識的淡薄,領導責任的不到位,才是單位最大的事故隱患。作為單位領導,必須按照有關制度要求,用“鐵的心腸、鐵的手腕”帶頭嚴起來,帶頭抓落實,逐級簽定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將安全生產與職工年終工資掛鉤,與領導考核、任免掛鉤。只有這樣,才能使領導能夠恪盡職守,嚴把關隘,使每一個職工堅決做到不違章、不冒險,遵章守紀,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要加大事故隱患的查治力度,防范各類事故發生
安全生產預防工作一定要經常化。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做好安全事故的隱患排查工作,在發揮專門機構作用的同時,積極鼓勵職工幫助查找、發現事故隱患。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安全檢查是落實責任、規范管理行為、發現事故隱患、促進隱患整改和減少“三違”的有效手段。通過制度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的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積極有效地消除生產現場存在的各類事故隱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超前預防、超前控制。安全檢查要切忌走馬觀花、敷衍了事和形式主義。必須嚴肅認真,要把檢查與整改、檢查與責任追究結合起來。在檢查中積極開展調查研究,針對安全生產工作中的新特點、新問題,抓薄弱環節、抓要害崗位、抓危險場所、抓事故多發地點,提高檢查質量及效果;要提高隱患整改的質量和效率,對查出的問題和隱患不遷就、不護短,認真整改、及時處理,使各項檢查和整改工作落到實處。
四、要搞好宣傳培訓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素質
培訓教育是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杜絕“三違”的有效途徑。要從安全生產方針的貫徹、安全法律法規的普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識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不能只滿足于會議傳達、文件轉發,也不能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必須以三級安全教育為基礎,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全局職工工牢固樹立“人的生命價值高于一切”和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觀念,形成人人講安全,人人重視安全的良好氛圍,杜絕“三違”行為,有效地減少事故的發生。
五、要加大對安全生產資金的投入
要根據本系統安全生產工作的實際和需要,加大對人員和經費的投入,改善安全生產硬件設施,重視和充實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確保安全監管工作不斷檔、不空位;要正確認識安全和發展的關系,舍得資金投入,保證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正常的經費,以促進安全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要督促生產經營單位,按照法律要求,每年投入一定量的資金,用于添加安全設備和開展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及其他安全生產必要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機制,改善條件,確保安全生產預防工作的落實,使安全資金為生產條件的改善和隱患治理提供重要保證。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7
糧食產業化工作可以理解為糧食作為產業,使之向理想的狀態發生質變的過程。糧食產業含蓋了糧食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的全過程。質變即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促使做大做強;向產業鏈方向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訂單收購”等形式,帶動糧食、油料生產的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增強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實施品牌戰略;服務“三農”,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繼土地革命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農業發展的第三次飛躍,是農業生產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變革,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糧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特殊商品,糧食產業是安定天下的產業。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創新糧食流通方式,強化糧食企業經營等,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1、產業化是糧食產業現代化和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人多地少、農業經營規模小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糧食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手段,由龍頭企業與千家萬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把糧食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使分散經營的小農戶組合成專業生產聯合體和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基地。這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改變了單純從事原料生產的地位,改善了現行的投入機制,可以使資本和先進技術、農藝措施、現代裝備有機地融入糧食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素質。同時產業化又是新形勢下糧食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選擇。糧食市場化,主體多元化,經營多渠道,這是必然趨勢。新的形勢下,在糧食流通中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這是中央一號文件充分肯定的。國有糧食企業要想發揮主渠道作用,首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掌握充足的糧源,掌握糧源的最現實出路就是參與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訂單糧食。不然的話,就很難掌握糧源,糧食企業經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存與發展就會更加舉步維艱。實踐證明,產業化是實現糧食產業現代化的現實選擇,為實現糧食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產業化是提高我國糧食產業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有力措施。目前,農戶是我國糧食生產最基本的微觀基礎,也是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基本依靠力量。我國有2.2億多農戶,經營規模小,生產鏈條短,農產品銷售手段落后,市場化程度低,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兩個市場的競爭。而發展產業化經營,可通過“公司+農戶”、“批發市場+農戶”等多種形式,把分散的農戶與統一的市場聯結起來,龍頭企業提供信息,農戶按照龍頭企業要求進行生產,其產品質量和成本效益遠遠高于傳統分散條件下生產的農產品,增強了農戶進入市場的競爭能力。同時,龍頭企業有了穩固的農戶作基礎,生產原料有保障,企業自身也會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3、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提高了糧食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和技術水平,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使農產品實現重復增值。特別是通過“公司、工廠+農戶”、“專業協會+農戶”、“股份合作”、“訂單收購”等形式,使企業與農民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在一體化經營體系內部進行利益互補,農民除了可以得到種植糧食的收入外,還可以分享流通和加工業的部分利潤,從而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糧食的比較效益。
二、夯實產業化基礎是糧食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我們xx的產業化經營工作,在全系統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其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目前已擁有國家、省、市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擁有國家“放心糧油”、國家免檢產品、江蘇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等省級以上品牌13個,市級名優產品5個,市級知名商標2個,全縣優質糧食生產基地達30多萬畝,連接農戶近20萬戶,有力拉動了全縣糧食經濟的發展。應該講,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是好的,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滿足,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更好服務的基礎上,我們應進一步夯實三個基礎。
在服務上謀求突破。《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后,賦予了糧食行政部門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管理職能,要求我們必須打破原有糧食系統的概念,在產業化經營的大舞臺上,克服畏難情緒,主動介入對他們的引導和服務。
一是加強信息的溝通與引導。不斷搜集糧油市場行情,提高信息的前瞻性、綜合性和準確性,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系統,運用形式多樣的載體和現代化的傳播方式,為全縣產業化經營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
二是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協調。積極深入基層,主動上門服務,宣傳《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了解龍頭企業和加工企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和實際需求,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出謀劃策。及時了解并竭力幫助解決龍頭企業發展中的存在問題,營造龍頭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為服務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8
農戶余糧增多,結構不盡合理,糧企肩負重任,根據省市xxx的統一部署,xx開展了農戶糧情調查,調查資料顯示,農戶余糧增多,品種結構不盡合理。
一、農戶余糧增多
xx年末農戶余糧萬噸,其中小麥萬噸,稻谷萬噸,玉米萬噸,xx年末余糧增噸,其中小麥萬噸,稻谷萬噸,玉米減少萬噸。
二、品種結構不盡合理
xx年全年糧食產量萬噸,其中小麥16萬噸,稻谷萬噸,玉米萬噸,當年消費萬噸,其中小麥萬噸,稻谷萬噸,玉米萬噸,當年可差出糧食萬噸,其中小麥萬噸,稻谷萬噸,玉米差入萬噸。
三、原因:
(一)產量因素:
由于國家十分關心“三農”問題,實行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加之農民科學種田,使糧食連年增產,xx年主要糧食產量比xx年增萬噸,其中小麥增噸,稻谷增3萬噸,玉米基本持平。
(二)消費因素:
1、農民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⑴由于外出勞務人員逐年增多,在家種田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對糧食的消費相對較小。
⑵xx是全國有名的長壽之鄉,小富了的農民開始講究營養搭配,多吃瓜果蔬菜已成為時尚,肉蛋食品也已搬上了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2、飼料用糧減少
xx年牲豬上市量65萬頭左右,比正常年景的80萬頭以上減少了15萬頭,按每頭豬耗用150公斤糧食計算就少了飼料用糧11萬多噸。
3、種子用糧減少
由于科學種田,精耕細作,已不是過去的“一熟稻、一熟麥、一直種到胡子白”的粗放種植,絕大部分老百姓都是買優良品種,用以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不再是一個品種連續使用若干年,造成品種的嚴重退化。
(三)流通因素
稻谷庫存增多的主要原因,xx年受稻飛虱等蟲害的危害較大,有數量沒質量,品質下降,xx年稻谷市場又不十分景氣,大米加工企業銷往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大米數量急劇減少,由于價格原因,谷賤傷農,農民不愿意把優質稻米低價賣出,待價而沽。
四、國有糧食企業肩負重任
糧食問題,上維國事憲政,下系黎民百姓,關乎國計民生,糧食工作,既為耕者謀利,又為食者造福,服務千家萬戶,我市xx年度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從農戶收購的糧食萬噸,其中小麥萬噸,稻谷萬噸,其中小麥占全社會小麥的94%,銷售給農戶的.糧食萬噸,其中小麥萬噸,稻谷基本無銷售。玉米萬噸,銷售份額只占了全社會糧食銷售的,其中小麥29%,玉米22%,主渠道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xx是養殖大市,按牲豬上市量80萬頭,家禽3000萬羽計算,就需購進飼料必須的玉米20萬噸。糧食人要在為xx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一方面要把農民兄弟的余糧收上來,一方面把農民兄弟必須的糧食品種購回來,實行余缺調劑,滿足需求,從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的全面騰飛,服務“三農”挑起“糧食人”的大梁。我們要抓住國家賦于的政策、資金、倉儲等優勢,利用xx火車站貨運開通的便利,把山東、河南及東北的糧食貨源組織回來,滿足xx市場的需要,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再塑糧食人的風采,再樹糧食行業的新形象。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9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稅收政策方面問題按照《關于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糧食,暫一律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事實上如果購貨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將少抵扣進項稅額,所以多數購貨企業要求糧食企業開具普通發票或不索取發票而有自己開具收購發票。
(二)糧食企業營銷不規范,上門收購、現金交易,收購價格不穩定,稅務部門無法準確掌握其經營情況,這就給國稅部門稅收征收管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收購發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由于農產品收購發票是由收購者自行填開,地點不確定,涉及面廣,虛開收購發票現象普遍存在。少進多開、低進高開,擅自提高購進價格或增加購進數量,甚至將運雜費、裝卸費和一些無法取得發票的費用都計入收購價格之內,大大提高了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造成收購發票金額超過了實際支付金額。
2、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購發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確認收購對象時,只能一戶一戶的進行實地核查,在確認收購產品的單價、金額等方面,由于無法掌握相關信息,也就無法監督企業是否做到了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而這樣做即浪費人力物力,又無法查出實際問題。
二、對糧食企業稅收征管現狀的幾點建議
(一)取消國有糧食企業免稅的稅收政策,糧食經銷企業銷售差價小和進項稅按收購價低扣的原因,所有經營糧食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都是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認定國有糧食企業免稅已無實際意義。
(二)加強對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日常管理
1、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發放必須從嚴。根據企業經營規模實行按月限量發放,驗舊購新。
2、嚴格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糧食收購發票管理問題的通知》規定:“凡從事糧食收購業務的企業,在與賣糧人進行糧款結算時,必須使用稅務機關統一印制的糧食收購發票。不得以其他憑證代替糧食收購發票使用,或作為會計入賬憑證。”對會計核算不健全的企業,一律不得領用收購發票,由稅務機關替開。嚴禁跨地區使用收購發票,既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
(三)加大對農副產品收購企業的納稅評估力度。一是要從收購渠道上嚴格把關。要堅持必須是從農業生產者手中直接收購的農業初級產品,方可開具收購發票;其余通過其他渠道收購的農產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購發票;必須嚴格控制企業跨地區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嚴格核查收購金額較大且同一銷售者多次銷售的情況。二是要從收購的數量及價格上進行核查。對于收購的數量,要通過實地查驗核實庫存數量與實際收購數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過資金往來情況查找問題。農產品收購一般以現金支付為主要方式,對于企業的收購資金運動情況,可通過原始憑據和企業賬目核實企業資金往來的真實性。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0
根據縣委統一部署和計劃安排,9月份開始,多次深入涉糧企業圍繞中心今后工作、糧食流通督導、創新服務模式等內容開展調研活動,基本達到了摸實清、找癥結、解難題的目的。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糧食流通督導工作的意義
(一)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種糧農民、糧食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宣傳和執行糧食流通法律法規的規定,規范市場秩序,糾正違規行為、鼓勵合法經營,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保障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服務。目前的糧食流通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經濟運行模式。越是糧食市場放開,越需要加強宏觀調控。
(三)保證糧食流通統計數據的真實,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可靠依據。督促糧食經營者依法及時、準確地報送糧食統計數據,可以使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掌握糧食流通的`真實情況,為保證糧食安全,制定糧食中、長期發展計劃,以及緊急情況下準確啟動糧食應急預案等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四)保障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保護農民利益的實現。沒有農村的穩定,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發展,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成為一局空話;沒有農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達小康。
二、糧食流通督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給糧食流通督導帶來一定的壓力。糧食經營網點遍布城鄉,良莠不齊,呈現出點多、面廣、分散、無序等特點。一些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加工的個體私營糧食經營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增加了糧食流通督導難度。
(二)糧食流通管理機制不完善。機構改革前,糧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糧食局負責。機構改革后,許可證辦理由行政審批局負責、監督檢查由市場監管局負責、督導服務由糧食安全保障中心負責。多方共管,導致存在無人問、無人管的尷尬局面。
(三)糧食部門的人才儲備滯后。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糧食部門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在糧食流通角色轉換中存在老思想、老觀念,隊目前的糧食流通督導工作重視不夠。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人員補充缺乏良性機制。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1
近幾年來,我局的信訪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信訪工作的新機制、新舉措,創新信訪工作格局,把握信訪工作重點,提高信訪工作水平。今年以來,全系統沒有新的信訪案件,沒有出現集體上訪,有力地維護了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
一、整體聯動,構建信訪網絡新格局
我局的信訪大調解工作緊緊圍繞市政府信訪大調解工作格局。一是建立了系統內網絡體系,各單位建立健全了以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實行“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專管,信訪專兼職人員具體抓的工作制度。二是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我們做到把信訪工作同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獎懲,在年初研究制訂了《xx市糧食局共性目標考核辦法》,明確獎懲制度。三是工作同步,形成合力,市局今年三次組織召開基層領導工作例會,研究、分析部署基層工作,解決處理重大信訪問題,如原平潮糧管所部分職工上訪強占倉庫問題,我局多次召開基層領導會議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研究制定工作計劃,目前對原平潮糧管所部分職工強占倉庫的問題已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四是抓好信息反饋,充分發揮各單位信息員作用,加強對集體上訪,異常上訪的信息監控,協調處理和督辦反饋,做到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二、關口前移,重點控制集體上訪,越級上訪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把信訪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基層,把矛盾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大一線信息掌握,使大量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
一是變上訪為下訪,根據市信訪工作的要求,我們在做好群眾信訪工作的同時,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我局每月都有干部下基層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各職能科室同企業都有掛鉤聯系點,市局基本掌握企業的動態。
二是強化信息工作,認真貫徹信訪重點管理暫行規定,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健全了工作網絡,狠抓了工作落實,使一些重要的社會動態、信訪信息得到了及時搜集、迅速傳遞,對基層企業發生的矛盾要求各單位及時向市局匯報,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市局派人幫助解決。對集體上訪,我們要做到黨政主要領導及時迅速趕赴現場,把集體上訪的職工勸回本單位接待處理,遏止了集體上訪、越級上訪事件的發生。
三是加強信訪法規宣傳,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信訪意識,在信訪接待過程中,認真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國務院頒發的《信訪條例》以及《xx市群眾逐級上訪和接待處理暫行規定》等信訪法規和規定,努力使廣大人民群眾增強依法信訪的觀念,自覺做到逐級上訪、依法上訪,從而減少了越級上訪和群訪。如有個別改制企業的職工,因對政策不理解和個別人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串連拉幫曾多次準備集體上訪,我們及時組織人員下基層了解情況,講明政策,耐心勸阻,做好說服工作。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解決,盡一切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三、突出重點,做好來信來訪調查處理工作
XX年我局收到各類信件7封,其中舉報類信訪1封,市長熱線交辦函1封,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轉辦件1封,行風熱線1封,市信訪局轉辦3封,接待來訪10多人次,信訪辦結率100%,化解大量的社會矛盾,解決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處理好信訪反映的問題,使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及時反饋,是信訪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我們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在信訪問題上繼續堅持做到“一個宗旨、兩個堅持、三個結合、四個服務”,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依法辦事;解決實際問題和思想教育疏導相結合、行政協調與法律處理相結合、自辦為主和加強溝通聯辦相結合;為改革發展的大局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為領導機關服務、為兄弟部門單位服務。我們把信訪工作重點放在切實解決群眾利益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上。
四、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信訪接待日制度和領導下訪制度
根據市委辦、市政府辦對XX年全市信訪大調解工作的要求,我局黨委始終把信訪工作作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工作和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同時,認真貫徹市委辦、市政府辦《關于全市開展黨政干部下訪工作的實施意見》,并研究制訂了《xx市糧食局黨政干部下訪工作實施意見》。今年以來,我們認真總結了近幾年來企業改革改制后出現的新情況,特別在人員分流、身份置換以及老信訪戶在他們沒有達到自己目的要求情況下,經常到有關部門上訪,部分職工有一定的思想情緒,加大了工作的難度。為了做好信訪工作,解決好職工的實際問題,一是我局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了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和黨政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做到領導干部親自接待處理來訪,并有專人做好信訪接待登記工作,重要信訪領導親自參與接待調查處理,對上級轉辦的信訪件都能按上級的要求及時辦理,做到件件信訪有著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二是市局領導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妥善處理,化解各種信訪問題和矛盾,改變了群眾上訪為領導干部下訪的工作作風。局長三次下訪,幫助企業,幫助下崗職工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解決的也耐心細致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副局長秦華在掛鉤點北興橋鎮中閘村調研時,一名老信訪戶同村干部產生矛盾,多次上訪,在秦華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穩定了情緒,由于其生活困難秦華自己拿出100元以示慰問,其表示不再上訪。今年以來,我局4名副科以上領導干部到基層下訪9人次,沒有出現新的信訪件。
我局在信訪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1—10月份完成購銷經營量23.5萬噸,占xx市下達任務17.5萬噸的134%,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比同期1.36億元增長32%。到目前實現經營利潤500多萬元,是xx市下達任務的5倍,全市三級儲備糧78750噸,居各縣市之首,為調節市場供應,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2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稅收政策方面問題按照《關于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x,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糧食,暫一律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事實上假如購貨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將少抵扣進項稅額,所以多數購貨企業要求糧食企業開具普通發票或不索取發票而有自己開具收購發票。
(二)糧食企業營銷不規范,上門收購、現金交易,收購價格不穩定,稅務部門無法正確把握其經營情況,這就給國稅部門稅收征收治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收購發票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由于農產品收購發票是由收購者自行填開,地點不確定,涉及面廣,虛開收購發票現象普遍存在。少進多開、低進高開,擅自提高購進價格或增加購進數量,甚至將運雜費、裝卸費和一些無法取得發票的費用都計入收購價格之內,大大提高了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造成收購發票金額超過了實際支付金額。
2、治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購發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確認收購對象時,只能一戶一戶的進行實地核查,在確認收購產品的單價、金額等方面,由于無法把握相關信息,也就無法監督企業是否做到了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而這樣做即浪費人力物力,又無法查出實際問題。
二、對糧食企業稅收征管現狀的.幾點建議
(一)取消國有糧食企業免稅的稅收政策,糧食經銷企業銷售差價小和進項稅按收購價低扣的原因,所有經營糧食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都是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認定國有糧食企業免稅已無實際意義。
(二)加強對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日常治理
1、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發放必須從嚴。根據企業經營規模執行按月限量發放,驗舊購新。
2、嚴格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糧食收購發票治理問題的通知》規定:“凡從事糧食收購業務的企業,在與賣糧人進行糧款結算時,必須使用稅務機關統一印制的糧食收購發票。不得以其他憑證代替糧食收購發票使用,或作為會計入賬憑證。”對會計核算不健全的企業,一律不得領用收購發票,由稅務機關代開。嚴禁跨地區使用收購發票,既堅持屬地治理的原則。
(三)加大對農副產品收購企業的納稅評估力度。
一是要從收購渠道上嚴格把關。要堅持必須是從農業生產者手中直接收購的農業初級產品,方可開具收購發票;其余通過其他渠道收購的農產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購發票;必須嚴格控制企業跨地區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嚴格核查收購金額較大且同一銷售者多次銷售的情況。
二是要從收購的數量及價格上進行核查。對于收購的數量,要通過實地查驗核實庫存數量與實際收購數量是否一致。
三是要通過資金往來情況查找問題。農產品收購一般以現金支付為主要方式,對于企業的收購資金運動情況,可通過原始憑據和企業賬目核實企業資金往來的真實性。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3
一、前言
1. 調研背景:闡述當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地位、糧食供需形勢以及本次調研的目的和意義。
2. 調研對象與方法:明確調研的具體地區、涉及的糧食產業鏈環節,以及采用的調研方式(如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
二、糧食工作現狀分析
1. 糧食生產情況:包括耕地面積、種植結構、產量變化、科技應用程度等。
2. 糧食儲備與流通:介紹糧食儲備設施、管理水平、流通效率等情況。
3. 糧食加工與轉化:探討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狀況、產品結構、產值貢獻等方面。
4. 糧食市場銷售與價格走勢:分析糧食銷售網絡構建、市場價格波動、供需平衡關系等。
三、存在問題與挑戰
根據實際調研結果,詳述在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和銷售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面臨的內外部挑戰。
四、對策與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與挑戰,提出改進糧食工作的`具體策略和建議,如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強儲備管理、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等。
五、結論
總結全文,展望未來糧食工作的發展趨勢,強調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實施相關措施的必要性。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4
一、調研背景與目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總量的增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次糧食工作調研旨在全面了解我國當前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以及消費等各個環節的基本情況,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與挑戰,以期為相關政策制定和優化提供科學依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有效實施。
二、調研內容與方法
農業生產環節:對主要糧食產區進行實地考察,詳細了解種植面積、產量、品種結構、農業生產效率、科技應用程度等方面的情況。
糧食儲備環節:調查各地糧食儲備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狀況,評估儲備規模、輪換制度執行情況及糧食品質安全管理措施。
流通環節:研究糧食收購、批發、零售等環節的價格形成機制,關注糧食物流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以及糧食市場供需平衡狀況。
加工環節:考察糧食深加工企業發展現狀,分析其對糧食需求的影響,以及在提高附加值、節約資源等方面的'作用。
消費環節: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方式,掌握城鄉居民糧食消費習慣、消費需求變化趨勢及其對糧食供應端的影響。
三、調研發現與問題
(此處根據實際調研結果詳細列出發現的問題,例如:糧食生產效率提升空間、儲備設施老化、流通環節成本高企、加工產業鏈條不健全、糧食浪費現象嚴重等)
四、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策略建議:
1. 提升農業科技含量,推廣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穩定糧食生產能力。
2. 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加大儲備設施建設投入,嚴格儲備糧質量管理。
3. 優化糧食流通環境,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糧食供應鏈的韌性和靈活性。
4. 扶持糧食深加工企業,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糧食資源利用率。
5. 強化糧食節約意識,倡導合理膳食,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
五、結語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必須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障。此次調研所揭示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希望能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共同推動我國糧食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5
一、前言
本報告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當前我國糧食工作的現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通過對全國范圍內的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等環節進行實地考察和數據分析,為優化我國糧食安全戰略,提升糧食產業現代化水平提供決策參考。
二、糧食生產情況調研
生產規模:近年來,我國糧食總產量穩定增長,但受耕地面積減少、水資源約束等因素影響,單位面積產量提升空間有限。
種植結構:糧食種植結構持續優化,但仍存在品種單一、區域分布不均衡等問題,需進一步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提高優質糧食產出比例。
技術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在糧食生產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但部分基層地區技術推廣力度不足,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程度尚有提升空間。
三、糧食儲備與流通狀況調研
儲備體系:我國糧食儲備體系較為完善,但在儲備設施更新升級、科學輪換機制建設等方面仍需加強。
流通環節: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布局逐漸優化,但仍存在運輸成本高、損耗大等問題,急需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四、糧食加工與市場供需調研
加工行業: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迅速,但初級產品附加值較低,產業鏈條延伸不夠,需加大技術創新,發展高附加值產品。
市場供需:總體上我國糧食供需平衡,但局部地區季節性供需矛盾突出,且隨著消費者對糧食品質需求的提高,高品質糧食供應壓力增大。
五、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持續強化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優化種植結構,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2. 完善糧食儲備制度,提升儲備設施現代化水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3. 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構建高效、便捷的糧食物流網絡;
4. 推動糧食加工業轉型升級,培育糧食品牌,滿足市場需求;
5. 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障糧食價格穩定。
六、結語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們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繼續深化糧食領域改革,創新工作機制,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 16
一、前言
調研背景與目的:闡述當前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本次調研在保障糧食安全、優化糧食產業結構等方面的意義。
調研對象與方法:明確調研地點(如XX地區)、調研范圍(包括糧食種植、收購、加工、儲存、銷售等環節)及所采用的調研方法(如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訪談等)。
二、XX地區糧食工作現狀
糧食生產情況:介紹該地區的.糧食種植面積、產量、主要作物種類、農業生產條件和技術水平等。
糧食流通與市場狀況:分析糧食收購、運輸、批發、零售等環節的情況,以及市場價格走勢和供需平衡狀態。
糧食儲備與管理:評估糧食儲備設施條件、儲備規模、管理制度及其執行情況。
糧食安全保障政策實施效果:對現有糧食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評價,包括補貼政策、保險政策等對糧食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影響。
三、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梳理總結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例如糧食生產效率低下、基礎設施不足、政策執行不到位、市場波動風險較大等問題。
四、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如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提升糧食生產效率;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強化政策落地執行,確保糧食政策惠及農民;優化糧食市場環境,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等。
五、結論
概述本次調研的主要成果,強調糧食工作的重要地位,重申做好糧食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對未來糧食工作的推進方向和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糧食工作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珍惜糧食的調研報告范文推薦12-12
糧食調研報告范文(精選5篇)10-14
糧食領域財政調研報告范文10-27
糧食安全調研報告(精選10篇)10-14
糧食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10-22
2017年糧食局安全生產工作調研報告07-27
糧食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通用6篇)10-13
關于浪費糧食調研報告范文(精選6篇)10-13
糧食安全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2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