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1
一、背景介紹
網絡購物是借助網絡實現商品或服務從商家/賣家轉移到個人用戶(消費者)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有網絡的參與,都稱之為網絡購物。它是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是中國的網絡購物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年,網絡購物市場銷售額第一次沖破零售業的“500億天花板”,達到全年594億元人民幣,2.1億網民中有5500萬網絡購物人群,每人平均消費超過1000元,占200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推動中國的網購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網民數和網購人數的急劇增長,以及上網購物已經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并成為主流消費方式之一。
2008年仍是中國的網絡購物爆發式增長的一年,網購成為網絡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突發性事件基本不影響網購的增長,包括上半年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特別是下半年逐漸蔓延的金融危機,對網購市場的負面影響較小,金融危機反而成為網絡購物發展的新契機。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傳統零售市場強有力的補充,網上購物已成為年輕一代主流的購物方式。2008年中國的網絡購物交易額規模突破千億大關,達1281.8億,相比2007年增長128.5%。
中國龐大的網民基數為中國的在線購物市場描繪美好的前景,隨著在線支付、誠信服務、第三方支付、物流推薦、購物搜索等與網絡購物相關的互聯網業務的推出及成熟,中國的網民對網絡購物已經不再恐懼,而是在網絡購物方便性的吸引下逐步將在線購物作為自己的主要購物渠道。未來幾年中國的網購市場將持續保持快速的增長趨勢,2011年中國的網絡購物交易規模有望達到5690億元。
實際上,網絡購物的發展成熟應該遵循一個大致的周期,當網絡購物普及率基本穩定在一個水平上,就可以大致認為網絡購物大致到發展成熟期。從事物發展的規律上看,中國的網絡購物進入發展成熟期,預計在2016年左右。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1.大學生網上購物男生略高女生。調查結果顯示,54%的被調查學生有過網上購物經歷,而男生網絡購物群略高于女生。互聯網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男生比女生更敢于冒險和追求新的事物,而且男生的網絡基礎知識比女生普遍,這可能是造成大學男生網絡購物比率要高于女生的原因。
2. 大學生網上購物潛力巨大。通過本次調查顯示,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占五成。而沒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其中只有11%的人沒有瀏覽過購物網站。不難看出大學生在網上購物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3. 在網上消費與傳統消費并存的今天,大多數大學生選擇網上購物的原因是方便、價格便宜,其各自所占的比例為33%、34%,節約時間有21%,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商品齊全,當然還有少部分是出于好奇、時尚。在網上購物的被調查者中選擇結算方式時,有56%的人喜歡選擇網上銀行支付,貨到付款也占有22%的比例,銀行轉帳、郵政匯款共占20%。說明網上銀行支付、貨到付款是比較受歡迎的兩種結算方式。
4. 在大學生心目中,可供網上購物的首選網站共分為三大類:主要進行網上零售的b2c網站、拍賣網站以及門戶網站。尤其,拍賣網站如淘寶、易趣、卓越, 網上零售如當當成為學生的首選
5. 有購物的人中購物需求以滿足精神需要的產品為主。購買的前四種商品依次為圖書(28%)、運動和休閑產品(24%)、電腦及相關產品(24%)、音像制品(20%)
6. 網上購物與傳統形式的購物有著時間與空間的差異。其中購買物品有物美價廉17 %,跟所說的一致,貨真價實19 %,但也有被網上賣家欺騙的。購買物品后,對購買的商品的滿意程度有29%的人感覺一般,滿意的有15%
三、網絡購物原因分析
1. 選擇網購的原因
調查顯示,有過網絡購物經歷的被訪者們選擇網絡購物的原因主要有時效性、便利性、價格低以及商品多樣性。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選擇網上購物的原因主要在于網上購物更方便,更能夠節約成本,同時也可以獲得更豐富的商品信息。
其中男生對時間要求多一點,圖個節約時間,方便,和價格便宜。而女生在此基礎上對商品的種類和商品的樣式有更高的要求,可見網上購物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種類繁榮需求,其優勢在現代繁忙的社會日益體現出來,以發展成一種潮流,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
2. 不嘗試網絡購物的原因
調查顯示,在沒有購買經歷的大學生中,沒有嘗試網絡購物的原因主要有對網站不信任,怕受騙,質疑其安全性,擔心網上付款環節等。沒有網絡購物經驗的消費者對網絡零售商的解很少,而質量、信息搜索以及訂購都是在消費者真正進行消費的時候才能夠切身感受的。因此,這些因素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是否參與網絡購物。
四、大學生對網絡購物的評價特征
1. 網上購物的擔心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有網絡購物經驗者對商品的質量擔心程度最高(37.9%),對售后服務和物流快遞的評價較低,對商品種類、查詢方便性的評價較高。沒有網絡購物經驗者更多的是對網上消費的安全與隱私表現出較大的不信任傾向,而有過網上購物經驗的大學生,已經對其建立起基本的信任,說明大學生的初次網絡購物體驗非常重要。
2. 網購的滿意程度。我們看到:同學們對網上購物的評價總體較好。有67%的同學對網上購物商品的滿意程度為:一般。23%的同學持滿意的觀點。而評價為很不滿意,不滿意的同學共占10%。但也有值得重視的問題:沒有一位同學對網上購物的商品持很滿意的態度。可見,雖然網上購物的商品基本能夠達到要求,但距離同學們的期望值還是有一段差距的。作為一項新興的購物方式,它的提升空間還是相當大的,我們期待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現。
3. 遇到問題怎么辦。當同學們在網上購買的商品不和心意或有質量問題時,有23%的同學有想退貨,但又不知道通過什么渠道辦理退貨。13%的同學表示非常生氣,不再網上購物,18%的同學認為東西不多吃點虧算。對于要求銷售網點退貨或提出投訴的同學共占46%。以上數據顯示出,在網上購物的過程中消費者與廠商的溝通渠道不夠暢通,造成許多同學在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收到侵害時,無法及時有效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能束手無策或忍氣吞聲的被動接受。對此,筆者以為加強消費者與廠商的溝通,開辟更便捷,實效性強的售后服務是網上購物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4. 未來購買意愿。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網絡購物者明確表示在未來的一年還會繼續進行網絡購物83.7%,明確表示不會的很少6%。即使至今沒有嘗試過網絡購物的大學生,在被問及“以后是否會嘗試網絡購物”時,表示今后會進行網絡購物的占到69%,說明他們對網絡購物的發展非常期待,在網購條件讓他們感到滿意時愿意去嘗試。網絡購物與傳統購物相比在方便及時性、信息的豐富性等方面具有很多優勢,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網絡購物。
5. 網絡購物前景。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為網絡購物的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大,會被人接受。在43份持贊同態度的問卷中,回答主要有網購的前景好、價格便宜、發展空間大、物品種類齊全、方便、新興、節約時間等。在37份有抵觸的態度中,大多意見有質量的不放心、安全沒保障、無售后服務、郵遞時間長等。在10張從雙方面討論的觀點中,一方面對目前的信用、質量、以及網購的體制不放心;另一方面,相信他的潛力大、前景良好。縱觀這些回答,可以得出網購在目前已經被一般的人所接受,但由于目前的一些問題使得仍然有2/5的人不愿意接受。相信隨著體制的改進網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五、建議
1. 加強對大學生網絡消費的教育和引導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多數大學生(占被調查人數的68.5%)有過網絡購物行為,這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網絡購物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但是大學生的消費心態還不夠成熟,一部分人僅憑新鮮好奇和有趣而網絡購物,因此存在盲目消費現象。對此,高校應該開展消費教育,設置有關消費知識的講座,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導向,培養他們健康的消費心理樹立他們合理的消費觀,引導他們正確的消費行為,就成為當前高校“兩課”教學的重要課題。[7]發揮高校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通過豐富的活動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存在問題,加強交流,宣傳健康向上的網絡消費文化。加強大眾傳媒的正面引導,呼吁文化部門在大眾傳媒中向大學生進行網絡消費的針對性宣傳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視對子女的消費教育,合理控制子女的消費來源,糾正子女不當的消費行為,幫助子女形成正確地金錢觀和消費觀。
2.開展網絡購物安全方面的教育
學校可以通過網絡消費主題講座等形式,進行合法網站識別以及防范網絡欺詐的技術手段方面的教育。有些大學生對網絡法律法規缺乏解,法律意識淡薄,為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大學生網絡法律法規的教育,并教授他們一些自我保護的手段,這對于預防和打擊網絡犯罪,加強大學生自我權益保護是有益的。在法律法規教育方面,學校可以請求警方合作。對于已經受到網絡欺詐而心理受挫的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咨詢,以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
3.大學生應加強自我教育
大學生自身應該加強自我教育,樹立正確、合理的消費觀,擺正對網絡消費的態度。通過分析認識自己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心理,基于自身需要做出購買決策,避免受商家不良誘導盲目消費或沖動從眾消費。既要解網絡購物的優點,又要對網絡購物的安全問題有足夠的認識。學習識別合法網站的知識,主動增強網絡消費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交易時提高警惕,保護好個人的信息資料如身份證號碼和銀行卡密碼等。
4.已下信息資料為大學生網絡購物及網上開店創業的提供參考。
購物網站按模式可以分為:
BtoB(商家對商家): B2B 對個人消費者來說可以不算
BtoC(商家對消費者):B2C 現在做的大的不多,有卓越、當當和京東商城 CtoC(個人對個人):C2C 現在淘寶、易趣、拍拍、百度有阿都比較大
卓越、當當都是買書的較好選擇,每本書基本都有折扣,最夸張的一折書記者都見過不少。最關鍵的是你想買的書網上很少沒有的,而且都是正版。卓越亞馬遜成立于2000年,為客戶提供各類圖書、音像、軟件、玩具禮品、百貨等商品。卓越亞馬遜總部設在北京。并成立上海和廣州分公司。至今已經成為中國的網上零售的領先者。
當當網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中文網上購物商城,由國內著名出版機構科文公司、美國老虎基金、美國IDG集團、盧森堡劍橋集團、亞洲創業投資基金(原名軟銀中國創業基金)共同投資成立。
1999年11月,當當網正式開通。成立以來,當當網一直保持高速度成長,每年成長率均超過100%。當當網在線銷售的商品包括家居百貨、化妝品、數碼、圖書、音像等幾十個大類,近百萬種商品,在庫圖書超過40萬種。目前當當網有超過4000萬的注冊用戶(含大陸、港、澳、臺和國外),遍及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2007年圖書銷售碼洋超過六億元。每天有上萬人在當當網買東西,每月有2000萬人在當當網瀏覽各類信息。
當當網的使命是堅持"更多選擇、更多低價"讓越來越多的顧客享購網上購物帶來的方便和實惠。
淘寶網的使命是"沒有淘不到的寶貝,沒有賣不出的寶貝"。
卓越網發布于2000年5月,主營音像、圖書、軟件、游戲、禮品等流行時尚文化產品。卓越網誕生以來,憑借獨創的"精選品種、全場庫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長為國內最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電子商務網站,贏得超過520萬注冊用戶的衷心支持,發展成為中國訪問量最大、營業額最高的零售網站,并獲得全國網絡文明工程組委會評選的"中國優秀文化網站"稱號,入選"中國10大互聯網旗幟公司"和"最具投資價值網站100強"。
卓越網總部設在北京。 2001年3月,上海分公司正式成立,從而邁出區域拓展的第一步。2001年10月,主要面向網下用戶的卓越精品俱樂部發布,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即發展注冊會員65萬人以上。2003年11月,廣州分公司正式成立。通過產品線擴張和區域拓展,卓越網正在形成為以社區文化為主的最大的電子商務銷售平臺。2007年6月5日,卓越網公告顯示,公司已正式更名為"卓越亞馬遜"。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2
xx師范學院在校學生作為大學生消費市場的一部分,使得快遞行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繁榮。因此,我們以校園快遞狀況為主題,對我校周圍快遞進行了隨機調查,希望通過調查能夠真切的了解校園快遞現狀。
(一)活動主題
有關xxxx學校快遞現狀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
了解校園快遞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發現總結分析快遞發展存在的問題、快遞公司應該改進的地方以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針。
(三)調查方式
隨機抽樣調查、面談
(四)調查現場
一、學校基本信息
xx師范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高校,位于xx市川匯區文昌大道,在校本科生22000余人,教職工1318人。
二、學校快遞的基本統計信息
xx師范學院作為一所高等院校,全校師生較多,市場較大,所以說周邊的快遞也十分多,我們大概選取了幾家有代表性的快遞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包括申通、韻達、天天等在內的七家快遞。
下面是七家快遞的基本情況: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日均發貨量以申通、圓通居上,其次是韻達、天天、匯通,郵政和國通最少。與幼師相比,則是韻達、天天、匯通較多,申通卻并不多,可見市場門面也占有一定的重要性。另外由于師生男女比例不同,所以總類比例則多以服裝居多。
從快遞運營體系來看,申通比較重視校園市場的營銷,尤以其有固定門面為特點,可以上門自取件,所以同學們可以自由安排取件時間,增加客戶的信任度和安全感。但是,申通的要價相對較高。
圓通、天天等快遞則無固定地點,一般需要同學們在中午12點~14點盡快取件,采用業務員個人聯系送貨的方式,而業務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造成其服務不好的印象。并且,在運營上,對于中間環節出現的差錯不能很好地予以解決,尤其丟失和拖延問題,一直阻礙業務的擴大和公司的發展。但其要求支付的費用較低,所以仍有不少人會貪圖便宜選擇圓通來寄送一些不很貴重、不很急的物件。 中國郵政的費用不比同類公司低,但其網點的覆蓋率是其它公司無法比擬的,所以不少外地郵件為了確保安全可靠,仍會選擇中郵。中郵的“國字”背景,和1%的較低保價比率,使其在貴重物品快遞方面占有較大優勢
三、快遞特點
1 )代理點多而雜
針對上述快遞公司代理點的所在地,校園快遞顯現出多而雜的特點。代理點數量雖多,但由于租金問題,店家往往選擇施工簡易房或與其他商鋪共同租用很小的店面來維持日常的經營。地方狹窄簡陋,師生難以對其產生信賴感;貨物擺放零亂無序,給師生造成以易丟失,安全系數不高的感覺。
2) 不穩定性大
單個代理點由于現有的市場份額有限,所賺取的利潤同樣有限,而在租金和人工費等成本的開支下,凈利潤額就相對不高的情況。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各代理點就會出現經常性換址或經常性更換代理人,乃至于更換營業業務的情況。
四、主要問題
大量的快遞服務在方便了廣大師生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1)周圍環境較差。大部分快遞都集中聚集在學校門口,同學們拆封后經常隨手把包裝丟棄在門口,導致大量的垃圾散落在校門口。2)快遞人員服務態度時好時壞。因為學校是快遞行業的巨大市場,學校周圍的快遞每天的單子都比較多,所以各快遞也都不把服務態度作為提高其競爭力的手段。3)寄送物品時收費高而且標準不統一。校園快遞面對的是學生,很多同學都認為快遞收費不太合理4)對快件不太負責,經常出現破損件。快遞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快、準的基礎上還要保障物品的安全,但在安全這一方面還是有很大不足。
五、改進措施
為了促進快遞行業更好的服務大家,使得其更好的發展。我們針對存在的問題從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幾點解決方案。
1) 針對快遞公司 根據對快遞公司的調查發現,有相當大部分的表示,校園快遞模式需要改變。現有的房屋租金較高,而主營業務主要為發件至師生處賺取的相當于“代運費”的數額有限的金錢。而一旦經營時間變長,很容易發生虧損的情況,如不改善,就很再在這個市場生存。
2) 針對派件員 快遞公司應該著眼于長遠發展,不能只拘泥于現狀,要始終將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要對派件員進行培訓和指導,提高其服務素質,不光要及時把貨物送到,而且要保證物品的完整性,盡量不出現破損件。同時要改善派件員的服務態度。
3) 針對學校 學校的校園秩序是其必須規范的。而雜亂無章的快遞公司代理點,極易給校園環境的穩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因而新的校園快遞模式是必要的。
4) 針對師生 通過對在校師生的走訪,絕大多數希望在提、派送貨物及時性、降低價格和改善服務態度方面進行改善。
5) 基于高校校園快遞的上述現狀,我們提出了一種將現有校園快遞資源整合、優化的新模式:在高校校園設立一“校園快遞中心”,與各快遞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統一接收各快遞公司郵件,進行分配管理,從中收取中轉費用;并針對師生拓展送貨上門、寄送業務、個性化服務等。該模式的產生符合校園市場的發展規律,是校園市場快遞行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六、總結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了解了快遞工作的一些基本情況,我們發現由于現代快遞飛速發展,中國的快遞業也有了飛快的發展,但由于中國的快遞最后發展,我們的快遞公司規模比較小,快遞公司的功能不全。但實際上我國的快遞業是先進的,落后的是我們很多的快遞公司,他們的運作不合格,本身也有企業提升和產業提升的問題,相信經過幾年的整合,在全國一定能真正形成上百個在國內和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快遞公司。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3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呈兩極分化,普遍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于事半功倍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學習環節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這種情況讓學校的管理者和老師十分擔心,在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貧困山區、半山區,這種情況已經影響了班級、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課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學、厭學,上課紀律性差。
但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這種情況雖然在留守兒童中所占比例小,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是辨證的。如何將留守兒童的不利處境轉化為積極因素,是需要探討的非常有意義的話題。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說謊騙人,小偷小摸,抽煙、喝酒、打架、罵人……成為了“問題兒童”。如雙箐口小學二年級學生保傅林在父親外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長期在放任自流的環境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里不聽代養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干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等現象發生;芳華中學學生謝小兵,由于家庭困難,父親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親長期不在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并且敲詐低年級同學的錢財。
3、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障礙。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我們對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雙箐口小學二年級學生趙曉蓉父母雙雙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講話了,上課常常發呆,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愿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一個角落;芳華中學有一個有一個叫李遠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從不與同學、老師講話,極端的封閉。
4、監護管理不夠強。對169名留守兒童調查發現,留守兒童托付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75;拖付親朋好友照管的占10;有5的留守兒童沒有監護人,獨自一人生活。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親朋好友,在他們眼里,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盡到了責任。甚至部分監護人,因為忙于農活,對留守兒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在問卷調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藥;20的給父母打電話。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于溺愛,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在本次調研中,有一個叫黎紹林的男生,父母都到上海打工,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椐他的班主任反映,他每隔一段時間,便以各種理由向外婆要錢,然后到縣城去玩耍,直到錢用完后,才會回家。同時,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因年老體弱等多種原因無法認真行使對兒童的監護權,特別是老人防范防護能力弱,安全保護意識不強,也導致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屢有發生,使孩子的生存狀況存在諸多隱憂。
5、監護人自身素質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加之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學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就連一些年輕的農村家長也難以很好地輔導學生,更不用說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監護人的素質偏低,也造成了學校與監護人溝通上的困難。老師們更擔心,隨著打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留守兒童會進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響的將不再是少數人的素質,而將是未來農村建設者這個大群體的素質。
二、產生的主要原因
1、農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觀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特別是中小學時期,是人生行為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外出務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難以將子女帶在身邊,錯過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于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認為把錢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質上滿足,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于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學習輔導的任務,使家庭道德教育處于真空狀態。
2、學校教育力不從心。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由于學生多,教學任務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兒童沒有寄宿學校,在學校的時間有限,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留守兒童難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兒童特殊群體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有的學校人數比例小,沒引起重視;有的學校雖人數比例較大,但仍在探索實踐階段。
3、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不夠。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農村在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方處于無人員、無設施、無場所的“三無”狀態。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
三、學校對留守兒童教育現行的一些具體做法
1、學校領導已引起重視,并建立相應的機制。
在調研的幾所學校,都有留守兒童的統計和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具體措施。部分學校成立留守兒童管理領導小組,明確學校各部門及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責任,形成校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雙箐口中學從思想教育、“五老”進校園、模擬家庭、師生、生生結對子、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等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同時,建立學校教育服務制度。發動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定點、定人的幫扶;與監護人簽定《監護人責任書》;班主任與留守兒童簽定《自我承諾書》,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與村社取得聯系,各村設有留守兒童村社聯絡員;建立《留守兒童突發事件處理預案》等。
2、學校積極開展一系列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活動。
(1)定期開通“親情熱線”電話,使留守兒童家長通過“親情熱線”經常與孩子聯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況,加強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溝通,消除留守學生對親情的心理饑渴。
(2)、開展模擬家庭活動,老師充當留守兒童的臨時父母,將留守兒童接到自己家中,輔導學習,并給以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如三岔河小學的太瓊仙、飛叢仙老師,一發現留守兒童思想不穩定或者學習下降,就將留守兒童接到自己家中,與學生交心談心,輔導其學習,親自為學生做飯。
(3)建立幫扶機制,發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通過“兩免一補”、貧困生、特困生救助等辦法對貧困留守兒童進行重點救助。如龍海鄉共有小學生3215人,20__年為1085貧困學生減免各種費用20__0多元,占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每年的免費教科書也優先向留守兒童發放;
(4)開展“結對子”活動。班主任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學校發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或幾個教師負責一個村的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系;
(5)“五老”進校園活動。發動老干部、老黨員等做義務校外輔導員,講革命傳統史,鼓勵學生發揮艱苦奮斗、自強自立的優良作風,對留守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3、積極建立家校聯系,舉辦“四老”家長學校。
學校在學生入學時,詳細記錄了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及父母的聯系方式。當留守兒童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與父母取得聯系。同時,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臨時監護人的情況,學校對對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四老”人員進行培訓,改變“四老”家教觀念陳舊,對孫輩重養輕教、嬌慣溺愛的情況,引導這些老人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進行跟蹤管理。
完善學校留守兒童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溝通”機制(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系電話等方面的知情;多與留守兒童談心交心,多開展充滿人文關懷的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兒童家庭進行家訪;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監護人、代管人進行溝通)。根據每一位留守兒童身心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針對性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指導,并進行跟蹤管理。
5、積極開展各類校內外活動。
班主任和老師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啟發、引導的疏導原則,強化行為規范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他們親情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
四、下一步的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意見建議
1、請上級有關部門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給基層以項目財力支持,擴大寄宿制學校的覆蓋面,讓留守兒童集中到學校吃住。對__農村教育投入,幫助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村小、中學新辦或鞏固原有的寄宿學校,并按照實際留宿的留守兒童數量,發放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讓留守兒童吃住集中到學校,一是可以解決家中無人照顧的問題,二是方便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有利于同學間的交流,發展積極向上、開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兒童上學往返途中的安全隱患。
2、學校應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農村中小學應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心和關愛;二是針對留守學生特點,強化行為規范的養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熱線電話等形式,加強與留守學生家長的溝通,為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系創造條件。
3、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引導留守兒童家長
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社會各方面應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宣傳普及家教知識,教育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在留守兒童父母回鄉探親時,組織他們參加家長會或家長學校學習,引導他們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教育臨時監護人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強化監護責任,構建親屬監護網絡。相關單位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家長在外出務工的同時,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強與孩子溝通、學會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學方式和方法,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此外,要加強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轉變監護理念,引導臨時監護人及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注。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5、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社會呵護網絡。全省各鄉鎮、村(居)委會應盡快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建設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針對各類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實際地解決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問題。對于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要特別關注,建立社區幫扶中心,并組織干部到留守兒童家里慰問,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負責,統籌鄉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組織他們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4
一、調研目的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國務院在《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中,要求對接《中國制造20xx》,提出“逐漸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基礎裝備、一般機械裝備專業化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使機電行業所需自動化控制技術集成應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原來復雜的機械裝置和簡單的電氣控制相結合的機電一體化逐步向被由機械技術、電氣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氣動技術、液壓技術、傳感器技術、PLC技術、網絡及通訊技術等學科的強烈相互滲透而形成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所取代。
為獲取機電一體化行業分析、 崗位職業行動領域分析、 職業崗位群和相應的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等信息,我們針對企業和學校的具體情況,擬定具體的調研問題。調研過程中以上述問題為調研的基本訴求點,通過現場考察、走訪座談、調查問卷、專題研討等方式,結合企業的調研對象直接或間接反映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通過調研,確定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并給出結論和建議,為機電專業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提供依據,促進機電專業一體化專業的建設。
二、調研對象與內容
企業調研主要范圍為廣州周邊地區相關企業,包括廣州造紙廠等15家具有代表性的機電一體化企業,如表1所示。調研對象是這些企業的機電一體化一線技術員工、班組長、人事部門等。
本次調研共發出五種表格:包括面向專業技術崗位一線員工的實踐專家調查表(56份),實踐專家訪談記錄表(37份),面向專業技術崗位班、組長的用人單位意見調查表(15份);面向企業人事部門的用人單位意見調查表(15份),以及企業座談會議記錄表(8份)。調研要了解以下內容:
1、機電一體化行業企業發展現狀與技術發展情況;
2、機電一體化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數及從業人員(包括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的基本情況;
3、機電一體化專業對技能人才綜合職業能力要求;
4、機電一體化專業現有課程設置在工作崗位的重要程度;
5、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與思路;
6、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及培養層次的定位。
三、調研分析
(一)行業企業發展現狀與技術發展趨勢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制造業實現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生產的基礎,將向創新性、高效性、節能性、可靠性、智能化、模塊化、系統化等方面發展。它的發展和進步依賴并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它是許多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是各種技術相互融合,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和產物,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光明。
(二)技能人才需求狀況與崗位職責要求
1、技能人才需求狀況
對企業人才結構及來源調研顯示:相關企業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的學歷主要包括本科學歷、大專學歷、中職學歷等,他們絕大部分直接從中職、高職和大專院校等學生中招收,從社會招聘的人員和企業自行培養的人員較少,從事維護、維修、安裝、調試工作的平均年限是4-26年。從15家企業調查中獲悉,從企業現有機電一體化技術人員以及未來3年對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需求情況如表2所示。
機電一體化企業從事機電一體化相關工作的員工在機電一體化企業中約占76.8 %。機電一體化技術在企業中應用主要兩個方面:制造機電一體化產品和利用機電一體化設備進行生產。 前者主要需要完成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裝配、安裝、 調試和售后服務等工作;后者主要包括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和設備的維護保養。不同企業對技能要求的類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規格也有不同的要求。 機電一體化技能人才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2、崗位職責素質、能力要求
通過走訪調查行業企業、回訪畢業生及召開專家研討會,共確定了4個典型工作崗位及相應的素質、能力要求,求如表3所示。
3、課程對從事機電一體化工作崗位的重要程度
針對現行技工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開設的課程,對從事機電一體化相關工作的員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是各門課程知識模塊對從事此工作崗位的重要程度(由不重要的0分到很重要的10分依次給分),取調查數據的平均分,得到表4。從各門課程知識模塊平均得分情況看,機械類和電氣類課程較為重要,如機械識圖、機械裝配、電工技術等課程;而文化基礎課和非專業課程較為不重要,如數學求解、英語閱讀、計算機編程等課程。當然,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到,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崗位,各門課程對從事此工作崗位的重要程度有較大差異,例如:銷售人員崗位對應用寫作、計算機應用和英語閱讀等課程較為重要,而設備操作和裝配崗位認為這些課程不重要。
四、調研結論
(一)人才培養方向定位
通過分析機電一體化專業對應的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與技術發展趨勢,分析行業、企業內生產類、維修類、技術支持類、服務類的相關技術崗位。結合近年來我校、我系多年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辦學經驗,將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定位為:面向機電制造業、機電設備安裝及維修公司、使用自動化生產設備等的各行業、企業,從事機電設備的操作與維護、機電產品的裝配與調試、機電設備的維修與改造、生產現場工藝技術人員、生產一線管理人員、機電產品的銷售與技術服務等崗位,培養從事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修、維護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養層次定位
通過用人單位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相對應的崗位人才層次分類以及緊缺崗位人員數量需求,了解各企業崗位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及所需專業資格證書等。本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可定位為:機電一體化(機械)方向、機電一體化(電氣)方向、機電設備管理方向,各方向設置中、高級技工層次,通過一體化教學模式,以規范的操作與團隊協作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維護等任務,同時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系統設計能力、制定元器件加工工藝能力、簡單數控加工能力。人才培養方向與層次的定位如表5所示。
依托行企開展機電專業一體化課程改革,為我們今后機電專業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提供依據。通過企業調研活動,我們體會到機電專業一體化課程改革還有許多細致繁雜的工作需要我們認真地完成。但只要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組織實施,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不斷探索,認真總結,相信一定會完成機電專業一體化課程改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職業教育,為造就更多更好的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服務。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5
學校體育跑道181m,沙坑、單雙杠各一,籃球場兩個(無室內運動場地);實驗室、儀器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內僅一架鋼琴),少先隊(團支部)活動室等各一個,其它教學器具等基本設備初步達標。
近三年來,金星學校重視素質教育,全體教職工在校領導班子帶領下重視人性化管理,實行老師量化考核,充分調動老師積極性,在教學工作中積極營造“安全、健康、和諧”的人性化氛圍,以“知禮、勤勉、奮進”為校訓,認真落實“減負不減質”的根本宗旨,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重視課改
①組織老師學習有關政策法規和學科課程標準,并鼓動老師參加縣“323”師訓等各種學習活動,并進行理論實踐。
②通過黑板報,編寫“課改專欄”,定期宣傳課改動態信息,交流課改老師的心得體會。
③定期開放“家長學校”,向廣大家長宣傳課改的目的意義,反饋學生的成長過程,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共同出謀劃策。
④加強了課改實驗的領導、管理和指導工作,制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模式》。
⑤規范了課改資料的建設和管理,并加強了教學指導工作,學校領導經常深入課堂聽課,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教學工作。
2、老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
①老師主動參加課改,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和教學案例。如小學,很多老師通過自制卡片、教具、學具;如語文老師為提高識字量,不僅在書中,還在各種學習資料中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習慣,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克服了由于教學資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給教學帶來的麻煩。
②老師的教學手法發生變化。首先老師的理念變,才能使之方法變,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組織、激勵、引導等方法在不斷改進,很多老師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如美術老師楊先紅,在色彩課中結合唐詩、宋詞,并利用情感和審美雙重因素,使學生在樂中學,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傳授給了學生,把課堂教學和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3、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
通過語數英等各學科現場觀摩可以看出,課堂教學較之前傳統課堂教學都有一定改進,使人感到了新課改后,課堂中的清新氣息,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為豐富,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趨勢。“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如語文課,學生有大量的實踐進行探究、思考、觀察和分析及實踐活動。卻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因材施教,科學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學習給了學生更多參與和表達的機會,學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意識普遍增強。
4、教研氛圍日接濃厚
人性化管理發揮老師原動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特別是新課改以來,以“323”師訓工程為載體,積極參加教科研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
①教科研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除聽課、評課還去辦了專題講座研討活動,對新課改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展開及時的討論和交流,使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獲益匪淺。
②課題研究開始啟動,經過半年多的實踐探索,今年上報市級課題兩個。
5、嘗試構建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大家都知道:評價的功能不僅僅是甄選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為此,該校在課改實踐中,引導老師大膽改革評價內容和方式,采用“分項考試+等級評價+孤立評價+鼓勵評語”的呈現方式,努力構建多元,評價內容方式多樣,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方法是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交互互動。如語文分:識字寫字(學生互評)、朗讀、口語交際(老師家長參與),以鼓勵為主用游戲形式糾正等等。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6
關于農村小學現狀調查問題應該說是一個老話題,多年來,許多來自一線的教師以及教育管理人員、教育研究人員等都曾就此做過不少文章,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時,它又是一個新話題,因為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變化、國家及地方關于教育的決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調整,農村教育隨之會呈現出新的特征,并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下面,筆者謹以xx小學教育為例,作簡要調研分析。
一、基本情況
xx地處建湖縣西北部,與阜寧縣毗鄰,面積50。78平方千米,轄12個村(居),人口29820人,為xx最薄弱鄉鎮之一。現有中心小學1所,定點村小2所。
多年來,由于受到全鎮經濟薄弱、交通閉塞、教育投入相對較少等因素的影響,學校辦學條件極其簡陋。
(1)校舍。中心小學現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學樓1020平米,為b級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目前現有校舍中,教室、辦公室及生活用房嚴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無一間達標。兩所村小校舍總面積為1590平米,除增壽小學630平米簡易教學樓為b級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經有關部門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鑒定,全鎮小學所有校舍均在“建議拆除”之列。
(2)辦學設施。辦公設施:辦公桌椅基本達到教職工每人一套,但絕大部分為80年代所添置,陳舊、破損嚴重;目前因辦公用房緊張,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室里辦公。電教設施:全校現僅有多媒體教學設施4套,電視機、dvd等配套教學設施5套;電腦95臺,45臺為今年新配“龍芯”電腦機房,另50臺方正電腦已屆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為中心校淘汰電腦,各15臺,均已報廢;教師用機目前才配至部門、科室,無教師辦公用機。錄音機、語音教學系統:無語音室及可用錄音機。圖書資料:中心校生均6冊,村小生均20冊。
(一)農村小學的辦學優勢
相對于駐城及縣直學校來說,一般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么辦學優勢可言。如果勉強說來,大概有兩點:
1、班額少。中心校各班級生數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級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級甚至不足10人;而駐城及縣直學校班額一般在60以上。應該說,在農村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為老師盡可能多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體驗提供了可能。
2、教學質量的壓力小。雖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作為家長的共同心理,但總體來說,駐城及縣直學校的家長這種愿望和要求顯得更為迫切和強烈,不少家庭經濟條件、社會背景等均相對較好,對子女教育培養的期望值較高。此外,一部分農村家庭,跳出“農門”心切,往往從幼兒園開始便在城里租房或買房供孩子讀書。因此,農村學校在落實“減負”要求和貫徹“五嚴”規定方面面臨的困難要比駐城及縣直學校小得多。
(二)農村小學的辦學劣勢
相對于駐城及縣直學校而言,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條件簡陋。一是教學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達標。二是教學及設備條件相對較為簡陋,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三是學校公用經費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學校正常發展經費使用需求。
2、教師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一是教師人崗對應極不協調。一方面按師生比來說,在編教師總數明顯超標;另一方面從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來說,人員相對緊缺、學科不配套的問題又較為突出。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教師隊伍中,專業知識不強、業務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業進取精神,安于現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及不安心從教,無病呻吟、小病大養等情況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學校的品牌效應及綜合影響力較小。農村學校難以像縣城學校那樣對學生及家長有吸引力。在農村學校中,學生家長存在擇校的心理和愿望還是較為普遍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無法進城讀書的類型,一旦條件成熟,仍要想方設法進城里學校讀書。
4、缺乏促進教育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社區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視教育的力度不夠,學校在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學校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時常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二、問題成因分析
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究其成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隨著“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施行以來,對促進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育發展也隨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縣級財政供給與全縣教育發展的投入需求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計劃安排,應化解的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債務我縣尚未完全撥付到位;縣直較大規模的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債務等待政府償還,同時,作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點工程建設急需政府大量資金投入。因此,盡管全縣上下都在大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講,教育局、縣政府均已無力兼顧面廣量大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發展。
此外,隨著“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實施,鎮級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開了教育這一包袱,不再承擔自身在教育發展上應肩負的責任,使得農村教育的發展更加舉步惟艱。
2、教育經費使用與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當前,我縣學校公用經費是按生數多少為標準撥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標準向學校下達公用經費總額,而學校公用經費的使用并不完全與生數成正比,就好比一個“三口之家”與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開支一樣,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夠了。在這種經費管理模式下,對生數相對較少的農村學校而言,則必定在維修費、辦公費、教師培訓費、學校特色發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制約學校的改革和發展。
同時,目前學校經費支出采用國庫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購的模式,對于規范學校財務管理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審核支付手續煩、規矩多,集中采購耗時長、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經費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鄉鎮校在規定的報帳日報帳,往往一天時間無法完成,結果還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繼續排隊。再如,我鎮在4月份就上報計劃,打算購買一臺草坪機,但至9月低尚未落實到位,結果在8月底校園環境整理中,僅清除草坪雜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農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施行后,學校與社區、村(居)以及鎮級政府的聯系沒有原來那樣密切,鎮級政府的教育責任相對減少,社區及地方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關心重視顯得相對不夠。二是學校工作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到學生家長觀念、文化素養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遠不及城里家長。做同樣一件工作,比如學生報刊雜志的征訂、家校通平臺的建設等,城里家長十分熱心;而在農村,盡管這些做法對學生及家長來說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無幾。再如,學校在學生到校時間管理、學生路隊管理、家長接送學生管理等制度的實施方面,不少家長以自我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從學校管理,我行我素,動輒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罵甚至揚言毆打老師。
4、在教師的使用與管理上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
一是教師流動不合理。歷年來教師“農進城”選調對象均為農村優秀教師,優秀師范類新生分配基本是駐城及縣直學校優先,優秀教師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師補充,使得城鄉教師隊伍素質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鎮小學一線教學人員中,由師范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的僅36人,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不足45人。全鎮小學無一名科學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專職教師。
二是農村教師結構老化。我鎮小學在編教師83人,其中年齡在55周歲以上達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或年老體弱生病休養的達17人,堅守教學一線的人員僅58人。
三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
①不少教師由于長期在農村工作,這里管理相對落后,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社會、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學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導致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工作缺乏激情,養成松散習慣,難以專心教學。
②對于一些中老年教師而言,因信息閉塞,學習、見識的機會少;加之思想封閉保守、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欠缺,盡管課堂教學、課程改革風起云涌,但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對于青年教師而言,置身于鎮校范圍內,因教師整體素質和教研水平不高,幾乎沒有什么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師間的傳幫帶流于形式,效果差,在專業成長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領。
③由于現行管理體制因素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難貫徹落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干好干壞一個樣,教師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當前,盡管已實行了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怕引發矛盾和問題,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無法拉開較大的差距。從而安于現狀,不注重學習,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水平者有之;擺老資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齡不肯上班者有之;無病呻吟,小病大養,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教師隊伍的戰斗力大打折扣。
三、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的相繼召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均衡教育的呼聲逾加強烈,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成了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眾所周知,當前農村學校與縣城學校在學校硬件條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正是農村家庭擇校縣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在學校辦學條件上的公平與均衡理應成為首當其沖的重要任務。
1、加快實施農村學校校舍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力度,按照原則上每鎮舉辦一所小學的布局要求,對現有學校校舍情況作調研分析,立足學校實際,按照教學及配套用房基本滿足教學需求的要求,對農村學校校舍進行全面改造,使農村學校在校舍條件上既滿足需求,又達到整齊劃一的程度。
2、加快推進農村學校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由于受到經費使用的限制,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自行添置設備、設施相對較少,“等、靠、要”傾向較為明顯。目前,各校教學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與教育現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離。要組織對全縣各學校辦學設施設備條件的普查,立足縣域實際,制訂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標準,督導和幫助學校開展達標創建活動。
3、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要聯合財政部門要深入學校作好調研分析,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公用經費,要保證學校經費總額能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
(二)進一步調優資源配置,努力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
加快農村學校發展步伐,是實現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緊迫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加緊實施校舍改造工程和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外,對全縣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學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設備條件等諸多方面逐步趨于均衡,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1、逐步建立起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目前,縣城學校是全縣優質師資最密集區,縣城學校在師資配備上高出農村學校一個較大的層次;農村學校師資配備校際間又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為促進師資合理流動,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實行全縣教師統一調配制度。由教育局相關部門根據各學校規模統籌安排教師。二是實行教師輪崗制度。學校領導與教師在同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六年。三是選派縣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制度。在縣城學校選派一定量的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做到縣城學校教師原則上有不少于三年的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2、建立起縣城與農村學校對口支援制度。根據縣城學校規模及辦學實力等因素,確定其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的數量,各援助學校要在辦學思想、教學理念上對受援學校產生實在的影響,要在人員及設備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促進農村學校的加快發展。
3、組建縣域教育聯合體。以縣內知名校、龍頭校引領,組建多個教育聯合體,實行人才、資源共享與互動,組織開展幫扶與促進活動,實現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辦學質量、師資配備、辦學設備條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與繁榮。
(三)進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斷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現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和影響。但多年以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瀾不驚,教師崗位“鐵飯碗”的傾向表現得依然較為明顯,特別在農村學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較為嚴重。
1、切實開展動真碰硬的師德教育活動。毋庸諱言,目前來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提法,我們作為教師本身已覺得不再是那么底氣十足,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等諸多行為的存在使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開一場至上而下的“整風運動”,通過展開深入有效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排查在思想上、行動上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上的存在問題及差距,并制訂出臺具體而明確的制度與規范,對新發生的違規行為作何處罰,進一步規范與約束教師的從教行為。
2、有效推進教師全員聘任制改革。制訂與出臺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實施方案,由縣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按需設崗的要求,對各學校核編定崗,由學校組織實施民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全員聘任制改革,使能夠勝任教學一線工作并享有較高的群眾信任度的教師優先聘任到教學一線工作,享有高于教輔、后勤等崗位的待遇和報酬。促使不能勝任一線工作、不安心從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養不愿上班等各種類型的人員轉崗或待崗。在實施全員聘任制的過程中,可允許農村學校依據工作實際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擁有教師資格的社會從業人員,方可保證農村學校全員聘任制改革不會因教學崗位人員不足而流于形式。
3、全面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當前,教育行業中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但在目前的農村小學由于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所理解的績效工資就是“漲工資”,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少學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得經濟杠桿未能在調節與規范教師工作行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控,一是要保證績效工資考核發放的民主性、真實性,二是要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真正做到依據德、能、勤、績等綜合因素考核發放。做到有為才有位、績酬掛鉤、優績優酬。從而形成勤于學習、樂于鉆研、敬業愛生、廉潔從教的良好風尚。
希望加強對農村學校的重視程度,這樣不僅能夠大大的提升農村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樣能夠幫助更多的農村學生入學學習,對提升農村整體文化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7
在縣教育局“131”工作方針指引下,為了更好的促進學校發展,分析學校存在的問題原因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促進我校各項工作扎實有序地向前推進。根據縣教育局師訓股的安排,我對學校進行了教學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占地面積 平方米,建筑面積 平方米,綠化面積600平方米,體育場地1200平方米。學校現有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71人,住宿生245人,在職教師 人,其中專任教師 14人,后勤輔助3人,大專以上學歷14人,中專學歷3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5人 。
二、學校管理措施
(一)、加強校園管理,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校園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認真施實,提高校園文化品味,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1、加強校園設施維護,改善辦學條件。20xx年對教學樓進行了加固維修,教學樓頂進行了SBS防水處理,更換了校園花池,粉刷教學樓墻面,仿瓷教室、辦公室墻面;維修門窗、課桌;校園容貌煥然一新。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塑造學校精神。校園文化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把握好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三個原則,確立“規范加創新,素質加個性”的辦學理念,明確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目標,形成符合自己的校訓、校風、教風、作風、學風。同時開展教室文化、寢室文化、餐廳文化、墻壁文化的創建活動,讓校園內處處體現高雅和文明,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助于師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二)、加強安全管理,服務全體師生。
學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要給全體師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和各項安全工作制度,制定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具體方案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加強校園安全能力建設,安裝校園監控系統,校園內重點區域監控全覆蓋,增加了一名校園專職校警,配備了警棍、強光手電等防爆器材,24小時負責校園內外的安全保衛工作。按要求購置、更換滅火器等安保設備,堅持每月的安全隱患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3、強化對學生的安全衛生教育,每周開設一節安全衛生課,教會學生基本的安全衛生常識,同時每學期開展防火、防震安全演練,每學年開展滅火演練,在演練過程中滲透自救、自護的知識教育,真正讓學生掌握自救、自護的本領,做到服務育人。
4、食堂是學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今年給新食堂配齊了新設備,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檢和培訓,明確要求和操作規范,從原料采購到飯菜入口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守縣食藥局制定的要求和標準,統一配備學生餐具,專人清洗,每餐消毒,保證學生飲食安全。
5、學生住宿方面,學校制定了《生活教師管理細則》、《女生管護細則》、《住宿生請假要求》,對生活教師進行培訓,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流程,確保學生住宿安全。
(三)、狠抓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規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不得利用課余、節假日、雙休日給學生有償補課,不得私自訂教輔資料,不得歧視學困生。
2、抓好教學研究工作,讓教研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學校成立語文、數學、綜合三個教研組,各教研組長學期初制定教研計劃和講評課活動方案,嚴格要求,認真落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具體做法:
①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與指導(新老教師一幫一等);
②組織外出學習,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3、明確常規教學的規定,并認真落實在日常工作中,對教師教案、學生作業進行周查月評,詳實記錄檢查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要求教師改正,幫助青年教師更快的成長。每學期分兩次對教師的教案和作業進行量化評分,評分結果納入年底的績效考核。
4、加強質量分析,每次考試都要對成績進行認真的分析,每位老師都要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確目標,逐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5、少先隊組織健全,開展特色活動,發揮應有的管理作用。每年10月13日進行新隊員入隊儀式,宣布本學年少先隊機構,明確活動要求。堅持升降國旗制度,每周一進行升旗儀式和國旗下演講,宣布上周“文明班級”的評比結果。
6、教室開展創設“溫馨班級”活動,引導學生構建班級文化,班主任是學生的心理導師,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冊上詳細記錄。宿舍開展爭創“五星宿舍”活動,促進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7、落實陽光體育活動,豐富活動內容、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每月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小型競賽,促進學生參與的體育鍛煉良好風氣,達到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8、培養學生特長,成立美術、豎笛、抖空竹、花樣跳繩等興趣小組,有組織地開展培訓活動。
9、加強家校聯系,召開家長座談會,開展家校活動。
10、學校檔案資料完整規范、分類存放,充分發揮檔案資料的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問題
1、教師嚴重缺編,年齡結構不合理,50歲以上老師占50%,中青年教師少,沒有專業英語教師,不利于學校發展。
2、房屋設施需進一步改善,學校學生寢室是租用的民房,沒有美術、音樂、科學、電腦等專用教室。
3、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還比較薄弱,課堂駕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針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還需制定更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4、校園特色文化還需挖掘,“書香校園”氛圍還需加強。
5、安全管理和常規教學管理需進一步完善、加強。
四、今后工作措施
1、科學管理,發揮團隊作用。在學校管理中,要依靠一支團結協作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巨大內驅力,學校一貫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強調教師的學習提高,努力提升本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素養,能勝任學校各線工作。今后我校要通過開展學習型、服務型、管理型教師隊伍建設活動,打造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較強,具有責任意識的教師隊伍。
2、規范管理,嚴抓常規教學。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永恒的目標。 我校在堅持周查、月查教案、作業的基礎上,再次加大教師的“備、教、輔、改、研”即:任課教師每學期在校內講兩節公開課;每位教師除本教研組外再聽其他教研組1—3節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同時精細要求,高標準規范各項工作。
3、塑造品牌,深化學校發展。學校要發展,就必須有獨樹一幟的特色。此次參觀之后讓我感到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應該更細致、更清晰、更系統、更明確,使校園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在現有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標地制定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再逐一改善校園文化環境,使我校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得到改善,以陶冶師生情操,提高師生素質,提升學校品味。進—步改善辦學條件,利用一年時間配齊多媒體,優化育人環境,最大限度搞好學校的硬件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打造一個多元化、個性化和人文化突出的校園。
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努力辦成讓群眾滿意的學校!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8
一、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近些年來學校以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突破,堅持“學習、改革、發展、提高”的辦學思路,堅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為教師成功搭臺,為學生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唱響了“教學質量是從教之基,立校之本,揚校之根、發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證了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學有所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我校教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
教務處忙于上傳下達,對教學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學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實處,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不科學,屬“粗放型”。部分教師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差異發展的要求。
(二)學生兩級分化嚴重
我校生源復雜,覆蓋面廣,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層次差異表現尤為突出。
(三)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師變動特別大。雖然實行了136910工程,但總還是“青黃不接”。骨干教師群體相對薄弱,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引領,新教師的成長需要專業發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課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系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后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五)教學基本條件急需繼續改善。近幾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學校教育教學條件雖大為改善,但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還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但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相對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約束與管理的階段。
(七)教科研沒有實效性。教研與教學不夠緊密,公開課與平常課兩樣上,差距較大;老師靜下心進行教研的心態不夠成熟。
(八)對寫字課教學不夠重視,學生書寫習慣較差。
(九)超級大班現象嚴重,致使老師超負荷運轉,學生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影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執行)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體系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雖然已經制定出來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礙于人情面子,執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權威性,因此,制定出來的制度急需加強執行力。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目前,我校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教師的勤變勤換嚴重影響了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三)會議、活動太多,老師疲于奔命,心理壓力大,沒有職業幸福感。
(四)學生朗誦能力較差。晨讀時間不充分,學生到校后大多在進行清潔大掃除,白白浪費了一天的黃金時間;課堂上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讀。
(五)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不符合農村小學學校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有些課沒有設備、沒有教材,老師又沒有太多的精力充分準備,學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創造適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條件,否則談質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話。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設尚未完成,對于教育教學的投資力度較小,特別是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這在一定范圍內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級大班現象嚴重,教師壓力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結合,增強師生的幸福指數。
在學生層面上,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發展為先”的理念。校園既是教師工作的場所,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間。教師在學校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校園應該成為讓教師感受職業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場所。對老師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養”。在“用”上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在“用”中實現教師的職業成就;在“養”上積累教師的精神財富,在“養”中豐富教師的專業內涵。
(二)加強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和諧、進取,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教職工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四是切實解決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堅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扎實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1)道德行為教育。在各年級認真貫徹執行小學生行為規范守則,繼續開展長江小學一日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
(2)堅持德育工作貼近我校學生生活。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和形成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與管理方法。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四)堅定教學為主,質量第一的教育觀,規范管理,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常規教學環節實現整體優化。
一是抓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鼓勵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配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三是以課堂為主陣地,強化培優輔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良好發展。四是注重教學反饋,精心設計作業。五是抓好教學質量的終端檢測與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學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從理論層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層面加以細化和實施,從質量層面加以監控,從評價層面抓過程落實與質量創新。
(3)完善教學質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學規范管理,以規范保證質量的落實。二是通過理順教材體系,力求無縫銜接。三是探索適合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四是以個別化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發
展。五是形成與發展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學生的后續教育打下基礎。
(4)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廣泛開展以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活動,通過考核課、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等形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增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
(5)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課改中形成的經驗,結合我校的實際進行課程改革研究。
(6)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研究力度。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7)加強理想教育,尋找成功的典范;明確學習目標,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舉辦各種學科競賽活動和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進而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與能力。
(五)堅定科研興校信念。
(1)立足教師,加速專業成長。
(2)立足真實課堂,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3)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特長,揚長補短,并將自己的特長與優勢和學校特色風格相結合。倡導教師在站穩站好講臺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認真撰寫科研論文。
(六)加強學生讀的指導,建設書香校園。一是保證學生晨讀時間,二是多舉行一些朗誦、演講比賽,三是號召各班成立圖書角。
(七)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爭取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相結合。
面對新工作,迎接新挑戰,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傳統思維定勢,認真分析與科學發展觀相抵觸的問題,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聯系實際,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檔次,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9
自20xx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我國的民辦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人才培養渠道,適應了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而且對深化教育辦學體制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我國民辦學校產生和發展的時間不長,在實行《民辦教育促進法》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貫徹實施,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昌邑區教育局民辦教育管理辦公室組成調研組,利用近半年時間對昌邑區各個民辦學校貫徹實施《民辦教育促進法》落實情況,已經出臺的法律、法規、規章及相關政策對推動民辦教育發展的作用,我區民辦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征求對制定、修改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調研。
鑒于此次調研,調研組從實施《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發展情況、主要經驗、面臨的主要問題、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建議、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有關對策情況對昌邑區民辦教育凸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形成調研報告。現將調研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民辦教育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了“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民辦教育發展方針之后,昌邑區民辦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截止目前為止,昌邑區現有民辦學校149所,其中文化類學校占總數的29%,藝術類占32%,外語類占30%,計算機類占3%,職業類占6%;學校現有專職教師600余人,年度培訓學員約4萬多人,學校總占地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達2200多萬元。現已形成了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成人教育齊頭并進,文化培訓、藝術培訓、技能培訓兼容并蓄的多層次、多形式的民辦教育體系,并構成了以城市為中心,城鄉結合的辦學格局,成為我區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民辦教育發展的主要經驗
縱觀民辦教育多年的發展歷程,橫看各地民辦教育成功發展的路徑,我們得出結論,民辦教育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民辦教育發展必須瞄準市場、適應人才市場的需要;二是民辦教育發展必須從思想觀念和實踐中推進現行教育體制改革和管理機制改革,創造靈活、高效的體制和機制;三是民辦教育發展必須敢于創新,突出自身特色;四是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誠信原則、質量原則;五是民辦教育發展必須打造良好的辦學環境及辦學條件;六是民辦教育發展必須得到社會各界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行政部門必須增強服務意識,簡化辦事手續,提高工作效率,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幫助民辦學校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政策扶持方面的問題。
一是辦學場地的應用與開發得不到重視,適合辦學條件的教育集中場所資源匱乏;二是相關部門對民辦學校的便捷服務有待改善和提高;三是民辦學校建設貸款難。
2、行政管理方面的問題
一是管理過于被條框限制,不靈活。如:藝術專業的教師大多沒有教師資格證,因審批標準限制而不能聘用的問題;《督導評估指標》根據學校規模、專業、分門別類設置,才能更有效發揮指導評估作用。二是化解風險手段缺乏。如:民辦學校辦學風險抵押金設定標準偏高,收取困難。三是打擊違規辦學力度薄弱。如:無證辦學機構難以清除,教育自身無法強制執行。四是法定權益沒有全面落實。如:民辦學校在表彰獎勵、教師職稱評審、資格認定、人事關系流轉等社會優待方面還沒有依法落實相應的權益,享受應有的待遇。五是審批條件不夠合理。如:辦學面積和驗資數額標準過高。
3、民辦學校辦學方面的問題
一是部分學校缺少長期辦學理念。校舍長期靠租賃,只重經濟效益,不重辦學投入,辦學極不穩定。二是缺少一支穩定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師以兼職居多,任課教師流動性大,學校隨意解聘和教師隨時辭職的現象較多,影響了教育教學秩序的穩定。三是缺少現代管理理念和手段,教學管理工作水平不夠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監控機制也沒有完全建立。
4、違規辦學方面的問題。
一是部分民辦學校,以就業和經濟利益驅動為目的,不申請、不注冊,想辦就辦,想停就停,我行我素,擅自辦校或設立分校,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秩序,而相關有效力的執法規定甚少,以至于找不到更有效的法律依據,造成主管部門執法力度薄弱,整治力度不明顯。二是個別民辦學校已盈利為目的,利用不正當手段招生,變相開設中小學文化課類補習,聘請在職教師上課,或向在職教師出租教室上課,形成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縱容”在職教師舉辦文化課補習班的惡劣事態。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在職教師亂辦班行為追究不嚴,懲治力度不夠,造成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給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四、對策及建議
1.加強和改善民辦學校的監督、管理和評估,依法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
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一法一例”及其實施條例,嚴把準入資格、加強教學督導、倡導誠信辦學、嚴格監督管理、認真指導服務。在審批標準、評估體系、廣告發布、年評年審、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嚴把審批關、培訓關、財務關、評估關,推進依法治校,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加強民辦教育市場的規范化管理,全力防范辦學風險,逐步建立起自動調節、規范運作、科學發展、健康有序的民辦教育市場規則。各部門要明確民辦學校為非財政性事業單位,一切按照非財政性事業單位進行管理,更好地落實對民辦學校征地、基建、稅收、水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2、出臺制約違規辦學行為的政策措施,加大民辦教育執法力度。
建議我市教育主管部門出臺政策及規定,要求政府各職能部門(城-管、物價、公安等部門)積極配合教育部門成立聯合執法機構嚴打違規辦學行為,凈化民辦教育市場,為民辦學校營造健康發展的環境。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10
為了解XX縣職業學校,在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后課堂教育教學的現狀。20xx年3月17日至19日,體藝科、>職教科在云和職業技術學校調研三天。美術學科、通用技術學科調研的主要內容是隨堂聽課、教師座談與交流兩項。以下是對18日上午半天調研活動后的總體情況簡要分析匯報。
一、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
云和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國家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由于職業技術學校的特點,云和職業技術學校現有美術專業班4個,其中高二年級2個,高一年級和高三年級各1個。現有美術專業專任老師7名,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基本為美術專業學校畢業,學歷合格。通用技術專職教師1人。
二、課堂教育教學的現狀
本次活動聽課3節,其中美術專業課2節,通用技術課1節。美術專業課一節是電腦平面設計由吳蓮老師執教,另外一節是素描由陳峰老師執教。通用技術學科是技術與設計1中一課,由劉偉林老師執教。
由于職業技術學校的特點,除通用技術學科教材統一使用XX鳳凰教育出版社教材外,美術學科的教材由任教美術專業班的老師自編內容供學生們選學,教育教學內容選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美術學科和通用技術學科在課堂教育教學形式上,以“講授——練習”的模式為主,先由老師介紹或講解,學生自由練習或是上講臺演示。個別學生上講臺演示,其他學生觀看演示,不少學生則自由交談。
三、課堂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1、課堂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觀念一時難以轉變
幾節課同時反映出的問題是教育觀念問題,教育觀念的更新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況且職業學校的專業課老師,少有參加高中新課程實驗>培訓。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中,用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對于老師,已經根深蒂固,運用起來駕輕就熟。
2、課堂教育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問題有待盡一步提升
學科教師自主選擇教育教學內容,雖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但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的就業服務。老師應更多考慮,選擇適合學生就業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選擇能體現本校的辦學特色,或是體現XX縣是中國木制玩具之鄉的特色內容進行課堂教育教學。通用技術是動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應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多讓學生在實驗室里操作實踐。
3、課堂教育教學的評價機制應逐步建立
在調研中,幾個老師的課堂教育教學都以下課的鈴聲為終結,學生對自己的作業或設計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評價。教師對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講解后,學生真正落實情況缺乏了解,不利于開展后續的教育教學。
四、研究與對策
1、呼喚職高教師也應更新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觀念下形成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識地去改變,在教育教學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回到原先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進行的課程改革實驗,老師們都通過學習培訓來轉變教育觀念,通過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教學行為。職高老師也應該不斷學習,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課程標準、教育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轉變成老師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將教育教學觀念轉化成教師課堂教育教學的自覺行為。
2、提升學科老師的集體備課,發揮群體作用
集體備課意義在于老師之間通過探討與交流,取長補短,發揮每個人的教育教學特色。云和職高美術組有別于其他普通高中,美術組教師個體數量較多,在沒有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強化做好集體備課工作,發揮群體優勢,選擇教育教學內容,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討教育教學方法,不失為一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捷徑。
3、提升教育教學策略的研究
教育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師是否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或講完教育教學內容,而應該是觀察學生在單位時間里想不想參與課堂教育教學,有沒有掌握知識與技能,或者是專業技能有沒有得到新的發展。如果學生不想學習或者學習沒有什么>收獲,即使教師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無效的教育教學。
要保證教師的教育教學有效,教育教學策略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教育教學采用講授式的教育教學方法,有便于操作時間省等優點,而采用討論或是自主學習的方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式和研究精神,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逐步開展和落實。
4、倡導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評價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改變教育教學方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老師不斷提高和發展。同時,也通過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沒有評價的教育教學肯定是不全面和深刻的。兩個學科的教師應該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學生練習后對學生作業或設計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可以多元,可以由老師進行評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評或是學生互評。開展多元評價,能讓任課教師明白教育教學任務是否圓滿完成,是否有效,讓學生知道是否達到了教育教學目標。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11
摘要: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社會的未來,學生的身體健康牽動著千萬個家庭的心,而學校食堂的食物安全狀況更是直接關系到每個學生的身體健康與學校的穩定發展。學校食堂一旦發生食物安全事故,輕者影響學生的學習,家長的工作,重者則會影響到國家的穩定,社會的和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因此,食物安全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所以鐵東區衛生防疫站于2014年5月,對鐵東區中小學校的食堂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鍵詞:
調研報告 基本情況 主要問題
1. 中、小學校的基本情況
鐵東區教育局下屬共有中小學校36所,其中小學23所,中學13所,共有學校食堂36所,調研發現,近年來由于各級領導的重視,區教育局對學校食堂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多次開展的食物安全整頓和學校食堂專項整治工作,使得鐵東區的絕大多數學校食堂食物安全狀況得到持續好轉,無論是從硬件設施方面,還是從軟件管理方面均比幾年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資金有限,以及其它多種因素,使得學校食堂不能全部得到改善,還有部分學校食堂基礎衛生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食堂面積不足,布局及工藝流程不合理;還有個別食堂,由于管理不規范、不科學,人員素質較差等等,致使學校食堂食物安全狀況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需進一步改進。
2.目前學校食堂食物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食堂基礎設施不完善,食物安全狀況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經過調研發現,鐵東區的中小學校食堂建設雖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衛生設施硬件不“硬”,基礎設施不全,除部分學校食堂配有學生餐廳外,絕大多數學生食堂均沒有餐廳,學生需要在教室用餐,這樣又增加了飯菜在運送過程中保溫、存貯不當而受到污染的安全隱患;另外還有很多學校食堂,雖然各功能間比較齊全,但由于食堂的總面積不足(人均約0.8平),致使各功能間的面積均較小,根本不能滿足正常的加工操作的需要,這樣就不得不違規操作,經常有各功能間之間混用的現象,這樣又增加了食物受到污染的安全隱患;還有的學校食堂,由于建設比較早,多來年一直沒有再投入使得食堂的布局及工藝流程不合理,衛生設施設備陳舊或數量不足,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這也是不可忽視的食物安全隱患。
2.2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食物安全隱患大
調研中發現,有個別學校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有部分學校雖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形同虛設,根本沒有按照管理制度去很好地執行。具體表現為購銷臺賬不完善,不能及時、全面對購進及銷售的食物進行登記;食物原料的索證索票不齊全,雖然目前鐵東區中小學校食堂的食物原料采購,全部是由區教育局統一招標配送,但由于供貨商不愿積極配合,有些管理人員也不太重視索證索票工作,使得食堂的索證索票工作一直做得不好;食物留樣工作也欠規范,有的數量不足,有的時留時不留;學生使用的餐具也不能完全達到消毒的效果;日常的加工操作不規范,不能完全按照《餐飲服務食物安全管理辦法》去做,這些情況均表明學校食堂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
2.3從業人員衛生安全意識不高,專業知識匱乏
調研中發現,許多學校食堂的從業人員沒有得到很好的培訓,衛生意識較差,專業知識匱乏,在日常的操作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操作規范去做,怎么方便怎么干,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還有一些從業人員對食物安全知識知知甚少,這主要是由于食堂從業人員的流動性大,經常是來了一批新人,沒干幾個月,還沒等養成良好習慣,就又換了一批新人,致使從業人員素質較低;還有極個別的人員,崗前沒有參加健康體檢,存在先上車后補票現象。也有的從業人員雖然參加過培訓,但對他們自身來說,都是流于形式,培訓結束一切照舊,因此從業人員的食物安全意識亟待提高。
2.4監管力量不足,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難
多年來,由于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少,只有2-3人,要承擔全區所有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的食物、公共場所、飲用水、學校和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管理工作,以及各種大型會議、活動、重要接待等,同時還要代管高新區的相關工作,工作量很大,加之近幾年全國食物安全問題較多,專項整治工作難度大,從不同層面和層次上說,衛生監督力量比較薄弱,有待進一步加強。
3.整改意見和建議
學校食堂食物安全,關系到廣大學生身體健康和飲食安全,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加強學校食物安全管理,預防和控制食物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客觀要求。為了加強學校食堂食物安全監管,進一步消除食物安全隱患,有效預防和控制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針對鐵東區學校食堂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逐步完善學校食堂基礎設施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學校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學校食堂建設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不可分割的系統工作,加大對學校食堂硬件設施設備的投入,確保學校食堂功能齊備、設施完善,從根本上改變學校食堂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建立健全學校食堂食物安全責任機制,依法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獎懲。學校負責人不僅要講教學,還要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學校食堂食物安全工作。
3.2健全機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學校食堂管理水平
建立以學校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制度,嚴格落實食物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學校食堂內部管理,特別是在采購、儲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潔、留樣等環節必須按工藝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原料)的交叉污染、腐敗變質,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同時,在聘用人員時,學校應盡量保持從業人員的相對穩定。要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食物安全常識和食物中毒預防及應急處理知識的培訓,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完善從業人員健康檔案,嚴把從食物原料采購、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環節的各個關口。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大力推動學校食堂食物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監督其落實索證索票、人員培訓、健康管理、設備維護、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強化對重點時段、重點品種和重點環節的管理。督促學校食堂定期認真開展食物安全自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3明確職責,加強監管,確保食堂衛生監管落到實處
學校要建立完善、科學的食堂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考核、獎懲辦法,強化學校食堂管理。食物安全各成員單位要通力協作,履行好各自職責,充實衛生監督隊伍力量,政府加大工作經費投入,配備必要的食物監測設備,加強對學校食堂的日常監管,強化對學校食堂食物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落實,確保廣大師生的飲食衛生安全。
3.4加大宣傳,強化培訓,打造全社會關注學校食堂食物衛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關部門要提高認識、相互配合,進一步加大宣傳和培訓工作力度,采取集中培訓和開展講座相結合的方式宣傳普及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的食物安全意識。在學生及家長中定期開展食物安全知識講座,學習食物安全基本常識,使學生養成衛生、科學、健康、安全的膳食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食物安全防范意識,增強辨別假冒偽劣食物的自我保護能力,監督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為全區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安全放心的進餐環境。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12
定價
要開店,得提前摸清楚周圍同類型店鋪各種產品的價格,你的定價最好和他們持平,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要符合你裝修的檔次和你的地段。
第二步是根據定好的價格,除去你預留的利潤和其他成本(房租水電),對產品的成本進行計算,根據最后的計算結果來調整配方,容量等,如果成本太高無法用普通的封口杯之類,就得為此產品考慮換小容量的包裝,比如小而精致的咖啡杯,看上去高大上但容量小的玻璃瓶子等。總之,在你正式開業前進行成本計算是一項必要的,且需精確計算的工作。
成本計算和調整配方是同時進行的,在成本之內,你要反復多次實驗出每一種產品各種配方的比例,直到喝到感覺最好的口味,可以請朋友同學來試飲,最后對最佳比例要形成標準的量化標準,可以記下來,一來可以保證產品口味的穩定性,二來提高你的制作效率,三來為培訓店員準備。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13
產品定位
之前有人跟我說做促銷活動可以一塊錢一杯賣奶茶,并且認為奶茶利潤很高,一塊錢不會虧。我實在想說,這會虧的非常離譜,7年前,你做一杯流動攤位上賣的那種奶茶,成本都要7毛錢,現在流動攤位上賣的成本都差不多2塊錢了,更別提大城市的消費者根本不喝那種奶精和果粉簡單沖調而成的廉價貨,一塊錢一杯賣,會虧到哭不出來。
飲品類高利潤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所以我開了兩年就把店鋪轉給別人了,轉讓費賺了八萬左右。把生意正紅火的店鋪轉掉我不后悔,原材料成本上漲太快,而武漢這個城市的消費能力上升太慢,賣不起價錢來,利潤空間被大大縮小。
但是否現在不適合做飲品生意了呢?我認為在江浙滬北上廣這類城市還是有利潤空間的,因為這邊飲品的價格基本是8塊錢以上,除去其他開支,應該還能有40%左右的利潤。如果飲品價格低于6塊的地區,就不必開這種店了,利潤和風險相比太不相當。
開飲品店并不需要很多種類的飲品,因為太多的飲品就需要你去進更多種類的原料,那么你的資金就全壓在原料上了,手中總是看不到錢。二來,在你的運營過程中你會發現,其實顧客常常買的飲品種類是非常集中的,很多飲品被點到的幾率非常小,卻需要占用大量的資金去備貨,如果長時間沒有賣掉,還會過期。你在運營的過程中,可以定期把不好賣的飲品淘汰掉。
在有限的十幾種飲品中你得有自己的特色飲品,最好是能自己開發獨家新品,鎮店之寶,一旦形成了風潮,帶來的銷售量是非常驚人的。
學校的調研報告 篇14
一、調研目的
依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我們對全鎮中小學體育藝術教育的開設、體育藝術群體活動的開展、場地設施、器材、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了調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應采取的促進策略與措施,全面提高學生體育藝術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調研對象及調研方法
(一)調研對象
各中小學、教學點
(二)調研方法
1、問卷法:
調查體育藝術教師師資隊伍狀況;經費投入;未來7年發展規劃。
2、訪談法:
與體育、藝術教師、校領導、辦事處教研干事及學生面談。
3、觀察法:
看檔案資料;看場地、設施設備;看器材
三、調研綜述
(一)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發展成績
1、開齊開足了課時,嚴格組織管理
根據調查發現,全鎮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教學管理的依據完全來源于上級下達的指導性文件,各校體育藝術工作由校長親自負責,下設由主管副校長和教研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實施。各校均開齊開足了體育藝術課時,并把體育藝術活動在學校工作計劃中做了細致認真的安排,并得以落實,組織領導與管理體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實群體活動,競技成績、藝術成果喜人。
其中全鎮各校積極開展了“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了中小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校“兩操”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克服場地、器材、經費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學生群體活動,做到有時間保障,有訓練內容、方法,有訓練記載,充分調動了義務教育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以體促智,以體育美,以體育樂的目的。“課外一小時鍛煉活動”開展率達100%。
在各校體育藝術興趣小組及運動隊訓練達98%,俱樂部式的體育藝術教學法模式營造了生動、活潑、友善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集體的溫馨和情感的愉悅。各校堅持舉辦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徑運動會,開展月或季體育藝術活動,如“三大球”、“三小球”、廣播操、拔河、踢毽子、歌詠比賽、美術作品展等小型多樣的比賽活動,在參加各級體育、藝術比賽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體育藝術教育設施簡陋,但成果喜人。
3、體育藝術教師素質迅速提高,穩定教師隊伍
積極響應國家、湖北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爭取指標先后組織體育藝術教師到武漢等專業培訓機構接受培訓,積極創造條件為體育藝術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創建平臺,落實體育教師服裝等有關待遇,并在評先晉級中優先考慮。真正提高體育藝術教師地位和待遇。
(二)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藝術教師地位不高,編制不足。
調研中發現,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師人均每周上課在14—18節不等,但額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紀課改的要求,義務教育學校1—2年級小學體育教師應該保證每班每周4節體育課,其它年級3節體育課。目前體育藝術教師編制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特別是村小師資嚴重匱乏,學生只知道上體育課就是玩。
從教師年齡和職稱結構看,中年教師居多,青年教師和老教師僅占5%,而高級職稱為零。從社會輿論看,雖然近年來反復提倡提高體育藝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可實際落實還是遠遠不夠,存在的差距還很大,輕視體、音、美和對體育藝術教師的偏見依然存在,多數學校在評先評職時不能夠考慮體、音、美學科的特殊性和艱苦性,晉級評優存在偏重文化課教師的現象,體育藝術學科教師評高級職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體育藝術教師被迫轉崗或下海,造成體育藝術教師隊伍不夠穩定。
2、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失修。
義務教育經費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經濟比較落后,財政困難,尤其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嚴重短缺,致使學校體育藝術不能很好開展。調研發現,許多學校體育藝術經費所占比例不到學校教育經遇的1%。有的學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藝術工作不夠重視,在資金籌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沒有積極主動地想辦法給予解決。
部分學校體育藝術場地設施建設不夠科學,部分設施被占用,體育藝術設施存在著極大的浪費現象。由于養護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設施的使用壽命,致使器材頻繁損壞,甚至報廢,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春、秋、冬多風季節,各校體育場地揚塵現象嚴重,很大程度影響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給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
(三)促進體育藝術教育持續、均衡發展的策略與措施建議。
1、加強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狠抓師資培訓。
對于建設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體育藝術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新時期學校體育藝術的開展給體育藝術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和藝術,更要有突出的學識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風范,還要充分認識學校體育藝術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法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求知精神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因此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加大體育藝術教師培訓的力度,教育部門應把體育藝術教師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一方面要抓住“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的培訓工作,制定政策吸引優秀的大學生充實到我鎮中小學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種形式,對現有在職教師進行培訓。通過開展本校教學改革試驗、校際相互觀察、交流等活動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職體育教師和有興趣的富余教師到專業院校進行培訓和函授狀大隊伍。提倡校際之間教師相互聘任。促使他們更新知識,增進專業教學能力。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使體育藝術教師享受與其他教師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調動積極性,穩定體育教師隊伍。
2、不斷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要嚴格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件》中規定的體育經費,努力達到全國平均,在經費的使用上,每年應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實解決有些領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計劃但難以落實的問題。
在教育經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為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增加創造了條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不斷加大對學校體育藝術經費的投入,做到專款專用,同時也要廣開財源、多渠道、多途徑籌集經費,迅速改變學校體育藝術遭遇嚴重短缺的局面。認真貫徹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學校體育藝術場館設施不被侵占,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藝術活動場地和器材設施的配置,從制度上保證學校體育藝術工作的正常運行,創造一個衛生、安全、整潔、舒適的現代化的育人環境,使學生在翠綠的草坪、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優美的運動場景中,去奔跑、去跳躍、充滿生機和活力地成長發展。
3、重視群體教育,促進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形成。
實現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不僅重視體育藝術課程教學而且還應重視群體活動和興趣小組的訓練等群體教育,堅持每年舉辦兩次田徑運動會制度,積極組織“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師生體育、藝術匯演活動。因此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校的群體活動。建立青少年業余體育藝術俱樂部,組織多種運動項目的課外訓練運動競賽,并以“體育與藝術”“積極生活”為主題,有計劃的開展體育藝術節等活動。建立群體教育的評估標準,把體育藝術群體活動作為對學校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從提高學生的體育藝術認知水平、體育藝術素質、體育藝術能力和意識著眼,構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新體系。將體育藝術教育的實施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課內、課外、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教育模式。采用教育部門、體育藝術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多邊互動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
4、加大體育藝術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力度。
其中體育藝術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為更好地實現學校體育藝術的目標,國家教育部把體育課改變為體育與健康課程,這是我國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臨新的教育觀念、新的環境、新的要求,體育藝術課程必須加大改革和建設的力度,用新的教學理念重新修訂體育藝術課程計劃,使體育藝術教學體現時代精神和素質教育要求。教學內容要多樣化、彈性化符合學生興趣和愛好,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藝術實踐能力和體育藝術素養,使學生的終生體育藝術思想形成和發展。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間互動為原則,改革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能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的體育藝術教學環境。
【學校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調研報告11-05
學校調研報告10-20
學校的調研報告08-09
學校調研報告10-17
學校調研報告12-13
關于學校的調研報告06-18
學校發展的調研報告06-18
學校市場的調研報告06-18
有關學校的調研報告06-26
學校專業調研報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