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主題教育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1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1
根據涼山州委、州政府《關于實施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決定》,20xx年以來,涼山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百鄉扶貧辦關于教育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及統一安排部署,始終把我鄉教育扶貧工作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連貧困兒童,認真履行宣傳、督導、調研、聯絡、幫扶五項職能。動真情、動真格,進一步明確思路,抓住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教扶貧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礎設備設施得到較大改善;校園綠化、美化、凈化等得到規范有序,教學質量取得明顯提高。
在貴局的幫扶下,教育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和適齡女童入學率均達到100%。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啟動以來,貴局在劉斌局長的帶領下,多次深入到我鄉,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面對面的交流,聽取群眾的意見,并指導群眾如何開展我鄉的“新生活運動”。使我鄉的教育和社會事業都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現將貴局在本年度對我鄉教育扶貧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本年度,貴局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貧共精神,積極投身到我鄉教育扶貧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貧領導小組,并擬定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計劃,把此項工作納入他們的目標責任管理工作中,作為年終考核內容。
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一) 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基礎工作
一是立足實際,理清思路。貴局針對我鄉教育發展現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真研究,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貧工作計劃》。二是深入聯鄉,實地調研。工作組多次深入到我鄉,全面了解我鄉教育發展基本情況。為切實開展我鄉教育扶貧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使我鄉教育扶貧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工作組成員視教育扶貧為己任,深入鄉村、學校,召開鄉村組干部、教師及群眾參加的教育扶貧研究會,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四川省對彝區普高以及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動室的黑板報和下鄉深入村組宣傳教扶貧、“新生活運動”等工作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讓大家進一步了解教育扶貧、“新生活運動”的重要性和意義,為推動教育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 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確保“兩基”達標迎檢。
教育扶貧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貧困兒童上得起學,讀得起書,改善貧困地區的教育落后現狀。為解決貧困學生入學問題,使“一幫一”助學活動開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參與了此項活動,向我中心校捐助辦公桌椅12套,價值9600.00元;小型鼓號隊器材一套,價值4000.00元;學生服裝200套,價值10000.00元;書包文具200套,價值8000.00元;協調50噸水泥價值28500.00元。昨天,貴局又給我中心校送來了學生洗漱用具200套和體育用具,價值5930元。小計:62430.00元。通過貴局教育扶貧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學設備和辦學條件,促進了全鄉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確保了迎國檢工作。
(三 )協助鄉黨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積極致力于我學校辦學條件改善,開展教育扶貧工作的`同時,貴局還為促進我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出謀劃策,主動協調落實建設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助鄉黨委政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一是配合和支持我鄉,搞好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我鄉結合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發展經濟作物,使支柱產業花椒、核桃、馬鈴薯、煙草等上規模、重效益。從而加快了我鄉經濟發展的步伐。
二是積極配合我鄉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等宣傳教育活動。劉局長指示說,要把省委書記劉奇葆在涼山調研時關于“創建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進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的強大動力,結合“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將“板凳工程”作為新生活運動的切入點,以小板凳推動大工程、促進大轉變,著力改善彝區人居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創建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
三是捐贈物資,提高民生。20xx年春節問尉了30戶貧困戶:30袋大米(每袋50斤),價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價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計:9600.00元。在啟動彝區新生活運動之際,聯系了140戶貧困戶,捐贈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個共價值27583.00元。給鄉政府贈送了2臺電腦、一臺打印機給鄉政府,價值10000.00元。以上共計:115543.00元。
為了及時開展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貴局安排駐鄉聯絡人員一名,長期駐點我鄉,計劃幫扶303戶貧困戶,并擬定了幫扶規劃及措施。給鄉政府預訂了12套辦公用具、12張鐵床、1個冰箱、1套餐桌、1套會議圓桌、1組文件柜。
總之,教育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工程,任務重、工作量大,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抓好當前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政策的好時機,和聯系單位連成一片心,一如既往,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致力于我鄉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努力開創“百鄉教育扶貧”工作的嶄新局面。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2
20xx年7月,在學校領導和全校教師的信任和關心下,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后備干部,在20xx年秋季學期,學校領導為了鍛煉和培養后備干部,安排了我負責辦公室、支部、綠色學校工作,并且擔任三年級美術教學。在這一學期里,我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工作,認真的去了解和學習學校的管理,虛心的向學校領導和教師請教,積極的投入到學校各方面工作中去,為學校的管理向領導納言獻策。根據縣局關于后備干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對學校各方面工作進行了深入了解和調研,特別是學校的教學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方法
一是聽取一線教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及措施,二是深入課堂聽課。主要看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功,新課程理念的貫穿,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三是走訪部分師生及學生家長。主要了解學校管理、常規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各項制度的落實、教學工作狀況、教師工作責任心、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等。四是查閱各類資料。重在掌握過程管理是否精細化。
二、存在問題
1、教師投入教學工作積極性不高
由于當前體制的原因,部分教師安以現狀,不思進取,缺少主人翁意識,敬業精神差,沒有危機感。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老師只滿足于“出滿勤”,不關注教學效果;有的評上高級職稱或者高級職稱的教師,漲了工資,就不想上任務較重的課;有的不愿當班主任等等。
2、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
部分教師對推進新課程改革認識不夠,加上平時不主動學習,不積極參加活動,對新課程理論了解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教學方法還是老一套。“滿堂灌”、“填鴨式”。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課堂教學效益不高
部分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系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后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4、教學常規管理抓得不細、不實
教研組、教師工作計劃審簽、單元過關抽查、作業批改檢查、教師聽課評課輔導檢查等,管理還不細致,不實在。
5、學科教師不配套
我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局部有缺額如綜合科普遍差專業教師,學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師兼課的辦法,彌補部分科目教師不足,增加教師工作量,也由于專業不對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6、現代化教學設備缺乏
我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投入不足,設備數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機室由于電腦絕大部分損壞已不能使用,學校只有一臺投影儀,并且沒有專門的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師使用先進教學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1、深化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真正以“績”兌“資”
一是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掛鉤辦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和危機感,提高工作效益。
二是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根據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實行“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
2、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
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改變現行只提要求,不問結果;不認真學習,冒報學分的現象。
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科研經費獎勵機制。
四是認真解決一些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3、完善教學質量獎懲制度
加強學校教學目標考核和質量監控,采取過程獎勵和結果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對于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學校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4、強化教學工作指導
一是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二是深入調研,掌握情況,了解教師需求,提高指導針對性;三是結合學科實際,組織學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學設備
在加強學校校舍建設,美化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兼顧教學設備的投入,以滿足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迫切要求。必須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團結拼搏,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我校教育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3
根據市電化教育館《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摸底調查的通知》精神和市電教館的要求,對我校電化教育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統計,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我校現有22個教學班(含三個學前班),在校學生1521人,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45臺,在校學生與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的比(生機比)為33.8%。我校共有教職工69人,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17臺。我校有網絡多媒體教室2個,使用統一規定的教材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建立了學校辦公平臺和學校網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學資源庫。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錄像帶、錄音帶、電子圖書、VCD、DVD、CAI課件等多種媒體教學資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缺乏組織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專人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證,造成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三)信息教育資源應用不足。課程整合不足,對現有的教學資源應用不足。例如,現在要求統一紙質備課,導致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校信息教育資源不能很好的應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投入。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證。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認識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提高人們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認識,把教育信息化建設認識提高到是建設教育現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學校領導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認真學習落實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落實省關于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強各級學校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根據上級要求制定各項措施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制定嚴格的`標準來統一規范教育信息化行為,要加大規范管理,檢查評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評價系統,成立學校信息化教育評價小組。統一標準,規范管理,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程度和信息化發展水平作為重要指標納入教師綜合考評之中,以評促建。
四、下一步發展目標
(一)加強教師的信息應用技術的培訓。只有全體教師擁有了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才能讓信息技術更高的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強信息教育投入,特別是加強教師用機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師機數量較少,配置較低。加強教師機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證。
(三)加強資源建設,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資源,最大限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的整合,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引進工具型、平臺型、資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學軟件,充實豐富我校教育資源。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4
城頭鎮中心小學是江蘇省首批實驗小學和全國首批寫字實驗學校,省書法特色學校,蟬聯三屆省模范小學,連云港市藝術教育窗口學校,連云港市管理規范示范校、連云港市農村小學藝術課程基地,學校少年宮被中央文明委、財政部確定為40萬公益彩票基金資助學校。
近二十年來,經過全體師生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探索,秉承“立美育人”之校訓,提出“小學六年影響一生,藝術特長受益終身”的教育思想,依托“藝術教育”這一鮮明的辦學特色,不斷賦予其豐富的時代內涵,逐步確立了城頭小學以寫字特色為龍頭的藝術教育品牌學校,逐漸形成了以文化育人、環境育人、藝術育人、寫字育人的辦學模式。現將我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創建情況匯報如下:
一、矢志不渝,以先進理念引領藝術教育
回顧城頭小學近二十年特色學校建設的過程不能發現其“立足特色項目——發展學校特色——建設特色學校”的軌跡。19xx年8月16日,時任江蘇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同志蒞臨城頭中心小學,在觀看了學生的現場書寫后,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書寫育人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績,欣然題字“立美育人”。“立美育人”,既是對我校前期工作的總結與肯定,又為我校新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堅定了我們以書法教育為突破口,大力開展藝術教育的信心和決心。從那一年開始,學校便以書法教學為突破口,大力開展以書法特色為龍頭的`藝術教育探索和實踐,提出的“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提筆就是練字時”、“練字先練姿”等寫字教育理念和做法,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基于讓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這一追求,歷任校長都始終把藝術教育作為學校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把藝術教育當做校長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特色建設領導小組,在全縣率先成立了體衛藝辦公室,專人負責。為了使學校藝術特色教育工作落實到位,我們制訂和完善了藝術教育教學規章制度,科學制定學校藝術教育特色教育發展規劃、確定各年級藝術教育課程目標,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確保藝術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即使在應試教育興盛的那幾年,我們也一直堅持不懈地在藝術教育這片天地中默默耕耘。
二、豐富內涵,以特色項目亮化藝術教育
近年來,我校以“小學六年影響一生,藝術特長受益終身”為宗旨,充分整合多個優勢項目和社團活動這個載體,達到“人無我有”和“人有我優”,將學校的藝術教育與辦學品位提升有機融合,積極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特色建設、社團、鄉村學校少年宮、市藝術課程基地建設四位一體,整合發展。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最美的藝術來自天真的童心。”在學校藝術教育蓬勃發展的態勢下,20xx年起,學校學生社團相繼組建并不斷完善。幾年來,經過不斷的摸索與創新,學校形成由“班級社團”、“年級社團”、“校級社團”組成的三級社團體系,實現了學生特長發展的層次性、遞進性。特別是藝術門類的社團活動,得到學校大部分學生的青睞,學生在每周的社團活動中感受藝術、實踐藝術、理解藝術。在一次次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精彩紛呈的社團活動從根本上增強了我校藝術教育特色發展的“厚度”,賦予學校特色建設新的動力,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社團活動特色化,特色建設校本化。學校以社團為基礎,立足藝術課程開發,推進藝術教育特色發展。學校開設了“書藝”、“篆刻”、“數棋”、“剪紙”、“音樂舞蹈”、“花泥畫”、“國畫”、“抖空竹”等藝術社團,組織編寫了系列校本實驗教材,為推進特色建設校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缺少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校在不斷擦亮書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同時,經過不斷地探索,形成了以“立美”為核心,寫字特色鮮明,音樂、舞蹈、國畫、篆刻、棋類等藝術門類齊頭并進的特色建設格局。篆刻社團被評為市十佳優秀社團,合唱、國畫、炫彩花泥、數棋社團被評為縣優秀社團、縣十佳社團,其他十余個社團均在各級各類比賽、展演中獲獎。以書法教學為突破口,從優勢項目到學校特色,城頭小學無疑走上了一條成功之路。
三、加大投入,以優美環境烘托藝術教育
學校努力建設以“立美”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學校教學樓都以“美”字命名,溢美樓、尚美樓、集美樓、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命名為立美樓。使校園文化與特色內涵相得益彰。綠樹掩映,小橋流水,亭臺立波,流光溢彩,再加上一幅幅精美的學生藝術作品,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生動反映了深厚的校園文化積淀。
學校規劃和構建了“一苑、一樓、一廳、一館、一墻、一園、一廣場”七個一工程。“一苑”就是“琴書苑”,位于學校西南一隅,這里花紅柳綠,紅瓦白墻,仿古建筑飛檐翹角,洗硯池荷花蕩漾,散發著濃郁的藝術風韻。連同這里的三口學生音樂教室、一口舞蹈房,可謂雨過琴書潤,風來翰墨香。“一樓”指的是溢美樓,集中作為藝術活動、社團活動、少年宮活動、藝術課程基地等專業特色活動室。全樓24口教室,為學生提供了豐盛的“藝術自助餐”,設有師生書法練字室、篆刻室、國畫室、花泥制作室、剪紙室、數棋室等等,每個室同時以指導老師的名字命名為“某某工作室”,以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可謂室室精彩。“一廳”是一座能容納近千人的演播大廳。這是我校師生展現藝術風彩,錄制節目的地方。一次次難忘的演出,連同這座大廳一同烙在了孩子們的記憶里。“一館”就是藝術教育成果展館,陳列著師生的優秀作品、師生藝術活動圖文簡介、城頭小學的.發展和榮譽、優秀校友介紹等。在這里記錄著學校光榮的昨天,激勵著大家立足今天,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一墻”指的是供學生習字、繪畫展示的“書法墻”和“繪畫壁”,它氣勢宏大,長達百余米,這是孩子們最愛的場所。他們可以拿起毛筆盡情在瓷磚墻上揮毫潑墨,可誰又能說出這個墻壁能寫出多少書法家、畫家呢?“一園”即“立美園”,是我校的植物園,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這里的苗木都由學校的師生共同種植和管理,“立美園”匾牌的題字也是我校書藝社團11歲學生車東方親筆書寫。學校還新建了一個“立美廣場”,為學生打造了展示才藝的大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是每個城小孩子的藝術信念。
學校精心設計了藝術長廊、文化櫥窗、書法美術作品展室、樓梯樓道常規教育宣傳欄;制作了各種標志、標語、名人名言等展示標牌。做到了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讓每一個校園景點都啟智。挖掘校園文化作為課程資源的價值,引領孩子在藝術氛圍中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我們不懈地努力著。將學校的藝術教育與辦學品位提升有機融合,以藝育德,以藝增智,以藝練才,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5
1、書法課程開設的背景
國家教委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寫字教學的通知》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的文件,進一步提升了書法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性。而在我們地區不少學生正面臨著提筆忘字的現象,中小學生們的漢字書寫水平令人擔憂。寫錯別字、寫不規范漢字等現象屢見不鮮,常言道:字如其人,字寫得好的人,往往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對于學生而言,現在學生在考試中必須筆答,就拿考試作文來說,很地區都有卷面分數,字寫得好,明顯占優勢。現在這么好的物質條件,這樣的“書寫危機”再不能出現了。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書法課程開設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心素質,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重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同時優化學生實際的書寫水平。書法習字訓練,還能將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寫字教學結合起來。
2、學校書法課程的設置和安排
根據書法活動的學科特點,學校開展書法教學課外活動,全面鋪開硬筆書法的學習,安排美術教師授課,系統地給學生傳授硬筆書法基礎知識和技能。借以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初二以上的年級和高中,由語文老師安排,進行必要的硬筆書法練習,對愿意參加毛筆書法的學生進行傳統書法訓練。
學校還專門提供場地資金,設置了“德藝軒”書法教室,規范書法教學設備,配備適合書法訓練專用的課桌和文房四寶,由我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青年教師魯永光坐鎮,全天向生開放,保證書法課專業化教學的開展。針對書法課程目前沒有統一教材的'狀況,根據學生需要編寫教材、練習紙,保證書法教學、訓練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3、師生書法學習的收獲和轉變
學生書法學習的的檢驗除了參與每隔一年的全市學生藝術節大型書法比賽外,班級、年級比賽每學期一次。經過展覽比賽等活動,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取得的成績也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夸獎,學生也可以因為自己的書法特長而自豪。原來是老師、家長鼓勵著來學,現在是學生主動來練習書法,這樣一來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書法作品懸掛,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的氛圍。
教師書法學習的的檢驗是板書和教案兩大塊,教師參與書法教育,不是為了當書法家,而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基礎的教育。對教師素質的培養和工作習慣的養成,提高了教師本學科的教學魅力。在每月展示的優秀教案中,從內容到書寫佳作不斷增加。在一年一度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優秀板書好戲連臺。
隨著電腦的普及,曾經作為學生啟蒙教育重要內容的書法學習不能漸漸遠去。許多語文老師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字寫得好的學生學習成績都不錯。所以,學習書法可以增強了學習者自信心,能提高個體的專研精神。那個人不愿意有豐富學識?做一個博古通今的人,那就讓我們從學習書法開始吧!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6
(一)學校基本現狀
三角小學于xx年由東溝小學,小堡小學合并在一起,學校總占地面積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積800多平米。20xx年中心校為學校將木窗換為鋁合金窗,辦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統一購置。學校共設有1個微機室,沒有實驗室和圖書室,學校操場設有籃球架和乒乓球臺。xx年學校購置了電腦,共22臺,3~6年級可以上微機課,課上2人使用一臺電腦。全校共6個班級,6個年級,分別為學前班、1、3、4、5、6年級,由于20xx年沒有招來一年級學生,導致沒有二年級。因為現在學生人少,所以學校每兩年招一次生。學生共105人,以前學生有200多人,每個班級至少30人,但后來越來越少,到鎮里去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二)在校教師情況
學校有老師12人,2個領導,6個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語文和數學。全校只有一名英語老師,負責3、4、5、6年級的教學,是特意給三角小學派來的,來到三角小學已經有4、5年了。學校無專業音體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師,都是一個老師教多個科目。在缺少老師時,學校會在村里尋求高中學生作為代課老師。老師大部分住在牌樓鎮中,每天上下班有專門的車接送。教師年齡在36~50多歲之間,最長教齡長達30年,最短教齡為16年。工資2600~2700元∕月,過節時沒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溫補貼100元。學校會逐年評選優秀教師,但評出的優秀教師都會被調走,老師的安排是輪流調換,調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據個人原因。老師在同一所小學最多呆6年,很少有機會參加外出培訓。三角小學里有一位劉老師,是6年前調來的,教學認真負責,經常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反映情況,劉老師實行一幫一原則,一好帶一壞。
(三)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學期開一次家長會,但家長來的'人數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為老師家住在牌樓鎮上,來回不方便,平常教師不常與家長溝通。學校每學期考一次試,試卷由鎮上統一印發。每學期評選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學生,百分之十五的優秀少先隊員。每學期期末老師都會進行家訪,針對對象是學困學生和貧困學生,每次5~10個學生。學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試之后不排榜。
(四)老師分析學生情況
1、老師們認為,孩子好壞不能根據考試成績來評價,因為孩子成績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試成績與這次考試成績相差太遠。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長,有可能英語不好,數學卻很好,這些都不能用來比較孩子的好壞。
2、現在上學書本都不要錢,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紙錢,所以因為家里貧困而退學的原因極低,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學習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條件好的越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氛圍差,害怕問老師題。
3、還有一種是父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著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
4、老師們普遍認為,學生家長認識不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了,對孩子的學習也是不管不問。一位老師說,農村家長與鎮里家長重視程度相差太多,鎮里家長重視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視程度不到10%(老師自己認為數據,不一定準確)。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7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研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研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研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研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8
按照市委統一開展大調研活動部署,本人就加快推進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題,通過查資料、看現場、座談會等形式,多次深入區縣市和基層學校開展調研,最后在借鑒外地先進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經驗基礎上,形成了此份調研報告,力求現狀和問題更貼近常德教育實際,所提建議更具操作性。
一、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義務教育685所,另有教學點227個,共有學生426965人,專任教師29955人。其中小學有449所,在校生297693人,專任教師17312人,全市小學占地面積為695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為201.6萬平方米。普通初中236所,在校生129272人,專任教師12643人,全市普通初中學校占地面積為78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為269萬平方米。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有寄宿生176452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1.3%。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生26676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6.2%。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在校生114425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26.8%。
近年來,我市強力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以加快建成教育強市為總攬,堅持把義務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斷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實施教育三年攻堅、全面改薄、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產業立市教育三年計劃等系列行動,有力促進了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1、教育各項投入不斷加大,發展基本均衡全面實現。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教育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為教育發出了許多超歷史的“政策紅利”:近5年全市教育累計投入約370億元。20xx年全市教育投入近90億元,比上年增長近10億元,其中爭取上級投入7億多元,改造薄弱學校236所,建成82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武陵區紫菱小學、鼎城區江南小學、石門橋鎮中心小學、臨澧縣丁玲學校等一批新建學校竣工投入使用,湖師大附屬德山學校、武陵區第一小學、安鄉縣深柳中學搬遷等重大項目正在抓緊建設。特別是市委市政府在20xx年強力啟動教育三年攻堅,累計投入資金18.33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965所,其中,新建、改擴建城區中小學校45所,新增城區優質學位1.6萬個;建成公辦幼兒園及民辦普惠園60所,新增園位3000多個;改造農村薄弱學校371所,維修改造校舍近40萬平方米,有力改善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面貌。
設立“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對每位獲獎教師給予10萬元重獎,開全省之先河;為市本級特級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雙師型”骨干教師發放地方性津貼;嚴格落實教師鄉鎮工作補貼,設立了武陵山片區教師人才津貼和農村教師崗位津貼,最高每人每年可獲8千元補貼,有效提升了鄉村教師待遇。隨著這些重教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推進了教育強市建設。目前,全市9個區縣市全部被認定為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成為我省繼長株潭之后第二批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市域均衡的市。今年,我市將啟動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縣申報創建工作。
2、大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大力均衡師資配置。據統計,近三年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補充教師4830人,基本達到“退一補一”,新進教師大多安排到農村學校任教。同時,全面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每年交流校長教師1500多名。大力培育名優教師。通過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工程,加強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廣大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整體素質普遍提升,全市現有市級骨干教師548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47人、在職特級教師75人、名師工作室19個,專業教師四級人才梯隊初步形成,名優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不斷顯現。
大力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召開全市師德師風建設現場推進會,培育了一批優秀教師典型。石門縣10位教師義務送教的事跡,經《光明日報》等媒體專題報道后,引起了陳寶生部長的高度關注,并先后兩次做出親筆批示,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出臺教師從教“十條禁令”,并針對教師違規有償補課、收受家長紅包禮金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組織開展了多次專項整治行動,處理了一批違紀違規人員,教育行風不斷好轉。
3、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城鄉教育質量差距縮小。大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近年來,我市全力推動教育資源集團化聯盟化改革,充分發揮“名校+”效應,以此為突破口,有效擴充了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總量。目前,全市共成立了10個教育集團,構建了40個名校聯盟,組建了120對結對幫扶學校。總投入近2.5億元的市一中柳葉湖學校、武陵區北正街小學恒大華府分校和育英小學德景園分校于20xx年秋季正式招生,增加優質學位近4500個。此項改革被評為全省教育工作創新項目。大力推進考試機制改革。
去年,市城區開展了初中畢業生英語口語人機對話考試改革試點工作,從題型、分值、時量、考點考室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習能力考核內容,作為評價學校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依據,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今年計劃在全市全面鋪開。大力推進德育教育改革。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以德育教育為重點,結合學校特色,打造了市十一中“禮誠”教育、芷蘭實驗學校“生命課堂”、武陵區北正街小學“樂學”課堂、西湖小學“文明禮儀”等一大批德育品牌,市四中核心主義價值觀教育受到中宣部領導好評。
二、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市已經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但離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短板。
1.“農村學校弱”現狀未得到根本改變。由于經費投入不足等原因,“農村學校弱”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基礎建設水平仍然大幅落后于城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周轉房缺口較大。據我們統計,農村學校需要建設周轉房6922套。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教師還住在磚木結構的老房子里,或是多人擠在一間舊教室里,面積狹小,沒有廁所、廚房,生活不便,嚴重地影響了農村教師的從教積極性。二是寄宿制學校條件普遍落后。目前,全市農村寄宿制學校有一半以上學生住在10人以上的宿舍里面,住20人以上的宿舍還有64間,如石門縣太平鎮完全小學,住32人的宿舍還有5間。石門縣磨市鎮九伙坪完小,住60人的宿舍還有2間。這些宿舍大多是利用閑置教室改造而成,室內無衛生間和洗漱間,而且樓層衛生間設施簡陋,供水供電設施老化,存在安全隱患。據我們統計,按照每間宿舍住10人、人均不少于3平方米的標準測算,全市還缺少宿舍1771間、床位1.7萬個。三是運動場地條件簡陋。
目前,90%左右的城區初中學校已經鋪設了塑膠跑道,體育設施配套基本達標,但農村學校基本上還是泥土操場和煤渣跑道,有些山區學校和教學點甚至連基本的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械也沒有,學生無法開展正常的體育課外活動。四是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目前,市城區已實現所有學校班班通,但據調研發現,農村學校班班通率較低,如安鄉縣有42所學校、漢壽縣有39所學校、澧縣有85所學校均未實現班班通。
2.“城區學校擠”現象仍然嚴重。隨著城區擴容提質、入城務工人員子女增加、擇校熱等原因,導致近年來城區接受學生入學壓力大幅增加,“城區學校擠”仍然是教育提質的腸梗阻。去年,我們嚴格執行招生計劃,起始年級小學按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計劃招生,從源頭上遏制了大班額現象。市直、武陵區、石門縣、津市市、安鄉縣、經開區、西湖、西洞庭、柳葉湖、桃花源已消除義務教育階段66人以上超大班額;經開區、桃花源已消除義務教育階段55人以上大班額。但從調研情況來看,我市消除大班額任務和形勢仍然相當嚴峻,目前全市還有66人以上超大班額243個,主要集中在澧縣、漢壽縣等城區小學。56人以上大班額1349個,主要集中在臨澧縣、澧縣、漢壽縣、鼎城區等城區小學和初中。預測未來3年,僅市城區需新建中小學校15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5萬個,才能滿足入學需求。
3.教師隊伍均衡發展水平不高。當前,教師隊伍結構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編制緊張。全省開展新一輪教師核編工作后,我市核減了近7500個教師編制,其中鼎城、漢壽、安鄉等地核減都在1000個以上。3年內,大多數縣市區都處于滿編或超編運行狀態。為應對農村小學班額小、學生少而造成的“超編缺人”,小學適齡兒童數量探底回升,女教師生育二孩請假等客觀現實,各地不得不聘請大量臨時代課教師來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轉。如桃源、石門、澧縣等地,聘請代課教師數量都在500名以上。二是結構矛盾極為突出。從年齡來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中40歲以上教師占到了62%左右。特別是農村村級小學,大部分教師都在50歲以上。從性別來看,在專任教師中,女教師比例較高。在鄉村教師招聘中,出現了“總量招不滿、男教師招不到”的現象。如漢壽縣30歲以下教師中女教師約占82.8%、男教師僅占17.2%。
從學科結構看,全市中小學長線學科教師相對較多,而部分短線學科專業教師缺乏。特別是理化生教師嚴重不足,大多數鄉鎮中學專業對口的理化生教師數量達不到要求。三是年輕教師流失嚴重。由于個人發展、經濟收入、娛樂生活、個人婚姻等多方面的原因,農村年輕教師“招不到、留不住”的現狀越發嚴重。如石門縣西北山區學校每年主動辭職或者申請調回戶籍所在地的年輕教師在70—80人以上,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青黃不接現象非常普遍。
三、推動我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建議
為確保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教育服務,提出如下建議。
1、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依法加大義務教育投入。市縣兩級黨委政府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現行教育投入政策,持續增加義務教育投入,逐年提高教育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確保教育費附加真正用于教育。要綜合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物價上漲、辦學實際需求等多種因素,建立生均公用經費穩定增長機制,特別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投入,確保學校可持續發展。二要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積極爭取中央、省里教育項目和資金投入,確保中小學改造建設需要。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傾斜,改善辦學條件。同時,要更加注重教育軟實力建設,加大對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課程改革、智慧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要擴大義務教育融資渠道。探索建立社會捐贈、出資辦教育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各界辦學助學,支持民辦教育發展,使其成為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
2、科學規劃布局,優化資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學校規劃布局建設。一方面,要按照規劃引領、分級落實、逐年實施的原則,盡快修訂完善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充分考慮就近入學與道路暢通的問題,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將新建學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區域重點傾斜。另一方面,要強力貫徹落實《湖南省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按照新建居民區所需學校應與居民區建設同步進行的法定要求,積極推進相關學校建設項目落地實施,緩解中心城區學位接納壓力。二要加快學校現代化建設。全力實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大對城區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強化校舍場地、儀器設備等方面的建設,確保首先在硬件水平上實現優質均衡。加快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確保到2020年,我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100%。三要全力消除大班額。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國家、省市要求,盡快制定出臺消除大班額計劃方案,采取盤活存量與增加供量的方式相結合,整合現有閑置、閑散教育資源,全力加快推進計劃內教育項目建設,不斷擴充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建議市委、市政府給予區縣市新建改擴建教育項目更大的資金、政策支持。
3、健全體制機制,建強教師隊伍。一是創新師資補充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多種人才引進形式,通過多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高素質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當前首要的是結合產業立市教育三年行動,盡快研究制定出臺教育優秀人才引進辦法,以最優惠的政策打贏人才搶奪戰,引進更多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師范大學、綜合性重點大學及師范類優秀畢業生來常從教。同時,要有的放矢探索聘用制、合同制教師,緩解教師結構性矛盾。二是完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建議建立“縣管局聘校用”管理體制,打破教師“學校人”身份束縛,使教師成為“系統人”,由教育局統一調配,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流動,實現教師優質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定期輪崗交流機制,建立健全任期性交流、服務性交流、競聘性交流、互補性交流等四大機制,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充分發揮名校長、名教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激活農村教師隊伍活力。三是創新教師素質提升機制。要構建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和培訓制度,以提升校長管理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加強對中小學校長、教師的培訓,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大對各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教師、名校長的培養、引進、獎勵力度,花大力氣提升名優特教師占比。
4、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嚴格執行陽光招生。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入學、就近入學、劃片入學政策,防止“擇校熱”現象產生,不再增加大班額。同時,要不斷簡化進城務工子女就讀政策,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取得公平受教育的權利。二要加強均衡發展督導與監測。建立教育均衡發展動態監測與復查機制,健全過程督導、跟蹤監測、整改復查等制度,完善均衡督導規程,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督導,強化動態監控,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議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要求,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將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區縣市目標管理考核,并建立獎懲機制,鼓勵先進,督促后進,形成有利于我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濃厚氛圍。三要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要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安全知識,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識。要按照“預防為主、整治為重、教育經常、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交通、校車、網吧等重點領域的聯合執法檢查,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9
按照五大連池市教育局《關于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狀況現狀調研和中小學(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的通知》工作部署,第三責任區負責人孟凡奎、陳延海,成員郝運龍、楊葉新、趙德利、姜忠宇。在督導室陳延海主任帶領下,郝運龍、楊葉新、趙德利、姜忠宇一行五人于4月7日和9日兩天時間,對我市第一中學、建設中心學校、雙泉中心學校、訥謨爾學校、沾河高中、龍門農場學校、格球山農場學校、尾山農場學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此次調研采取現場座談,聽取匯報,實地走訪查看、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各學校整體進行了全面了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和達標情況
(一)工作成效:
1.學校高度重視,工作扎實有效。各學校依據通知要求,全面啟動,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狀進行了認真自查,對自查中發現的短板和暴露出的問題及時整改。
2.對標對表,不打折扣。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資源配置7條、政府保障程度15條、教育質量9條三大方面以及七個一票否決和五個門檻對照,逐一對照,逐項落實,確保達標。
3.政府保障有力,學校功能室齊全,硬件設施達標。
4.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規范備課上課考評各個環節,開齊、開足、開全三級課程。
5.教學管理規范,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6.立足本校實際,努力打造學校特色。如第一中學重視心理健康,開展咨詢培訓,重視家校共建,實現開放辦學;格球山農場學校校本課程“版畫、管樂、拉丁舞”等。
7.多措并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培訓,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注重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新時代教師形象,注重教師梯隊建設,發揮傳幫帶作用,打造骨干團隊。
8.狠抓落實,勇于創新,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二)達標情況:
1.資源配置
(1)每百名學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各學校均達標。
(2)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數。除第一中學近兩年骨干教師數量不足以外,其他學校達標。
(3)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專任教師數。各中小學均達到9人以上。
(4)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7.63平方米以上,達標。
(5)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10.2平方米以上,達標。
(6)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2500元以上,達標。
(7)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2.4間以上,達標。
2.政府保障程度
學校規劃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學校建設、教師編制、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中小學(含九年一貫制學校)規模均不超標;小學所有班級學生數均不超過45人,第一中學有個別班級學生數多余50人;教師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到100%;專任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上崗率達到100%;各校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健全。
3.教育質量
鞏固率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100%;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章程基本健全,教師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各校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范,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不存在過重課業負擔現象。不存在以考試形式招生、違規擇校、分重點班現象,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社會認可度高。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城區、農村學校生源不平均
近幾年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沒有及時跟進,市區內學生逐年增加,雖然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城區學校建設步伐,但總體來講,建設速度依然滯后于發展速度,造成市區學校,大班額問題依然突出,如市第一中學個別班級學生數多余50人,大班額現象直接影響到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和實施。相反農村教學點學生少,班額少,隨著進城進城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農村不足50人的微型學校、不足10人的袖珍班越來越多,原來較大的村小變成了教學點,甚至出現了“空殼校”。由于村小普遍規模過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導致了農村辦學效益低下,且有限教育資源浪費較大。在農村教學點,教師上課無激情,學生之間缺乏“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加之教學點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沒有跟上,造成這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
(二)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得不到及時的充實,青黃不接的現象較為嚴重。從總體上看,農村學校教師的平均年齡比城區教師大得多。
二是學科比例失調。“小科目”專任教師不同程度缺乏,音樂、體育、美術、英語教師嚴重缺乏,面臨著難以開齊科目、開足課時的困難。上述現象的存在,體現了我市城鄉義務教育還存在較大差距,農村整體薄弱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
(三)部分學校資源配置不充分
1.雙泉鎮中心學校教學樓,現已有20多組暖氣片漏水不能使用強行關閉停用等待維修,還有一部分漏水小能對付使用已供現在取暖,個別暖氣開關不好使漏水,使教室地面全是水,致使教室內部分墻面因暖氣漏水受潮起皮脫落;鍋爐房電路老化斷電,為不影響使用,現在臨時架設線路維持使用;鍋爐煙囪與鍋爐連接處老化腐爛,經常冒煙影響鍋爐運轉;引風機經常有異響,增加潤滑油但仍然響動,初步斷定引風機老化;因多處供暖部件損壞從而影響教學樓正常供暖。自來水主管線沒有深埋到凍土層,致使到冬季就凍,得到7、8月份能化凍,校園內現在沒有水;雙泉鎮青石教學點鍋爐老化嚴重,四處漏風、漏水,引風機異響、老化。
2.格球山農場學校綜合樓外墻大面積脫落,校園硬化路面多處塌陷破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急需修繕。運動場三合土四百米標準環形跑道因多年水土流失嚴重損壞,學生體育課不能使用。多媒體教室一體機、實驗室的投影等因購置多年設備老化,配置低,嚴重影響課堂信息化教學效率。計算機教室教師機顯示器損壞,需購置顯示器一臺。語音室設備陳舊老化(2006年的.設備),以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更新換代全套語音設備。
3.龍門農場學校美術室、校園警衛室等專用教室有待建設,校園圍欄高度不夠,應該加高,學校多處基礎建設需要維修。
4.市第一中學在上下學人員高峰期時的交通安全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公交站點距離校門口太近,上下學時公交車停留造成交通堵塞,人員疏散緩慢。社會閑散人員在放學時段聚集在校門口,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5.尾山農場學校教學樓年久失修,暖氣片經常漏水,墻皮脫落嚴重。專用教室還不夠,沒有心理健康室、綜合實踐實驗室,缺乏相關專業設施。教師用電腦臺數嚴重不足,目前一個學年組辦公室只有一臺電腦,無法滿足教師備課需要;學生用電腦時間已長久,且不能上網,需要添置更新。各班級各室的電子白板使用時間太長,只有三塊能正常使用,有的班級的電子白板已經不能用了,且無法聯網,設備需要更新。學校操場還是沙石的,不能滿足學生的體育測試達標要求。個別學科缺乏專任教師,學校計算機、生物、政治、科學學科都沒有專任教師,目前這些學科都是由其他學科老師改學科教學。教師隊伍整體年齡老化,平均年齡基本接近50歲,存在職業倦怠,教師信息化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6.建設中心學校校園電線老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計算機老舊,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影響教育教學工作。
二、整改建議
1.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加大義務教育投入。特別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投入,確保學校可持續發展。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傾斜,改善辦學條件。同時,要更加注重教育軟實力建設,加大對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課程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科學規劃布局,優化資源配置。一要加快全市學校規劃布局建設。充分考慮就近入學與道路暢通的問題,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將新建學校向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區域重點傾斜,緩解中心城區學校壓力。二要加快學校現代化建設。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強化校舍場地、儀器設備等方面的建設。
3.健全體制機制,建強教師隊伍。一是創新師資補充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多種人才引進形式,通過多種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高素質高水平教育人才到本市工作。二是完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教師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流動,實現教師優質資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充分發揮名校長、名教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激活農村教師隊伍活力。三是創新教師素質提升機制。要構建和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和培訓制度,以提升校長管理能力、教師教學能力為重點,多層次、多渠道加強對中小學校長、教師的培訓,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嚴格執行陽光招生。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入學、就近入學、劃片入學政策,防止擇校,不再增加大班額。二要強化校園周邊環境整治。要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安全知識,不斷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識。要加強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交通等重點領域的聯合執法檢查,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10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匯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了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了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為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為充分了解本區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小學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為對象,采用材料匯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匯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了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運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干隊伍年輕化。
通過調研數據,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干隊伍偏于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布,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于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于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于推動教育科研進程是有利的。因為他們顧慮少,接受信息快,豐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中學高級)的4人,占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占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占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占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占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占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占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說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于初中教師,在小學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初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于實踐,并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群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于合作研究群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通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信息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采眾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群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科研為主線、以課題為依托、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小學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為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學以創建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為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小學作為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干教師群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于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持。如,對人員培訓方面舍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范。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了解到,學校普遍認為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占多數。
5.落實制度。
為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范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核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范性、群眾性)”。百花洲小學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小學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小學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核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鉤。右營街小學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扎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小學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眾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扎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范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扎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數據、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為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小學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為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扎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小學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于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于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采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為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盡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系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為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持,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于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干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數據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了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于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于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泛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范、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范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范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為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并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于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項目任務,如百花洲小學。而有些學校由于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說不明白;材料都說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范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范,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于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于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為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持。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占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后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后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范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并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著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為。必須強調,中小學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為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通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于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為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周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進程,不利于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為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項目之中,爭取項目和經費支持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著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干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通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為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扎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范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數據的搜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鉤。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于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小學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核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范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采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后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并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為,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絡,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著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脫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為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采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項目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局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群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通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后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后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 11
按照《關于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摸底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臨邑縣教育局高度重視,積極安排,先后召開局黨委會、中層干部會進行安排部署,認真按照優質均衡發展標準,開展自查、摸清現狀、理清問題、查找短板,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優勢和現狀
臨邑縣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轄8鎮1鄉3個街道辦,人口54.61萬。近年來,臨邑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確定了“一產轉型,二產做強,三產突破”的發展戰略,全力建設“縣強、民富、政通、人和”新臨邑,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多年來,臨邑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力保障教育經費,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全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先后啟動教育建設年、教育教學管理質量提升年,助推教育均衡公平發展。投資13.9億元,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68所,實現了學校校舍樓房化,全縣75所學校運動場地全面升級,鋪設塑膠跑道、人工草坪操場27個,鋪設跑道草運動場地48個,建成了20個高標準風雨操場,實現了體育場地塑膠化、學生活動室內化。投資1.32億元,集中更新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實現了學校內部配置標準化。大力推進教育優質均衡,3年補充教師392人,教學一線師資力量得到充實,啟動了教育綜合改革,教育內部活力不斷激發,通過著重狠抓“質量、特色、規范、改革、隊伍、保障”六位一體,辦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推動臨邑教育事業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
(二)差距和不足
臨邑縣對比《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中的標準要求,缺少體育教師209名,美術207名,音樂教師205名,各類儀器設備缺12942500元。超過2000人的小學3所,初中1所;超過45人的小學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初中班級74個。
臨邑縣規劃到20xx年,全部補齊和完成各項缺口。對照標準要求,制定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實施,全力動員,強化措施,倒排工期,壓實責任,確保臨邑縣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驗收。
二、具體情況
(一)資源配置現狀和差距
1、我縣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1538人,初中644人,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2、我縣縣級及以上骨干教師848人,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3、我縣現有體育專任教師149人、美術專任教師151人、音樂專任教師153人,按標準缺體育專任教師209人、缺美術專任教師207人、缺音樂專任教師205人。
4、我縣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10.66m/生,初中13.53m/生,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5、我縣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12.27m/生,初中10.7m/生,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6、我縣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1688元/生,中學2136.8元/生。按優質均衡標準共缺12942500元。
7、我縣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小學2.4間,初中2.5間,達到優質均衡指標要求。
8、我縣超過2000人的小學3所,初中1所;超過2500人的一貫制學校0所。
9、我縣超過45人的小學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初中班級74個。
(二)政府保障程度現狀和差距
1、我縣共75所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2、我縣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為:小學710元/生/年,初中910元/生/年,城鄉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
3、我縣初中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各13間,其中音樂3間、美術1間面積不足。小學音樂專用教室60間,美術53間,其中音樂41間、美術37間面積不足。初中音樂美術各缺5間,小學音樂缺15間,美術缺18間。
4、我縣超過2000人的小學3所,初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都未超過2500人。
5、我縣超過45人的小學班級146個,超過50人的初中班級74個。
6、我縣不足100名學生村小學和教學點學生數1540人,公用經費1704000元,達到指標要求。
7、我縣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為31.2萬元,特殊教育學生數為52人,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為6000元,達到指標要求。
8、我縣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年平均工資收入為61863.8元,公務員年平均工資收入57000元,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并按規定足額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總量。
9、我縣完成5年360學時培訓的教師1175人,全縣教師3350人,教師培訓完成率35.1%,未完成5年360學時的`教師2175人。
10、我縣按照省定編制標準和學校崗位設置方案配置城鄉學校的教師,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
11、我縣符合交流輪崗條件教師總數280名,上一年度交流輪崗教師280名,交流輪崗教師占符合交流輪崗條件教師總數的比例100%;交流輪崗的骨干教師57名,占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比例20%,達到指標要求。
12、我縣在崗專任教師2817人,其中持有教師資格證的專任教師2817人,占比100%,達到指標要求。
13、我縣城區和鎮區公辦小學、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分別100%、100%,達到指標要求。
14、我縣優質高中招生名額總數2200人,分配名額1320人,占比60%。其中分配農村學校的名額169人,占分配名額總數的21.4%。
15、我縣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數1186人,在公辦學校就讀1186人,在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0人,合計1186人,占比100%。
(三)教育質量現狀
1、我縣初中畢業生數為5144人,三年前初中在校生數為5426人,轉入學生數為3人,死亡學生數為0人,轉出學生數為15人,全縣初中三年鞏固率為95.02%,達到指標要求。
2、全縣殘疾兒童少年為131人,入學126人,入學率為96.2%。其中,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81人,占比61.8%,達到指標要求。
3、我縣各學校都已建立德育工作、教育教學管理等規章制度,實現了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
4、我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于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達到指標要求。
5、我縣各學校教師均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較高。
6、我縣各學校認真開展德育工作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7、我縣各中小學均能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足開齊各類課程,且嚴格遵守課時要求。
8、我縣各學校認真落實各項減負規定,學生無超標準課業負擔。
【學校主題教育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主題教育調研報告范文(通用15篇)03-28
學校勞動教育調研報告05-19
學校教育調研報告(精選6篇)05-20
學校調研報告06-05
(經典)學校調研報告11-13
學校的調研報告09-01
教育調研報告04-03
教育的調研報告11-16
學校管理調研報告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