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學校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學校調研報告1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新要求的提出,旨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教學研究也面臨重大挑戰。在課程改革中,引導教師認同新的課程改革方向,幫助教師接納新的課程內容和完成新的教學活動,是最重要和最困難的環節。特別是遠離城市、缺乏信息資源和專業人員支持的農村地區學校,這一任務就更顯艱巨。近年來,我省農村小學都在積極探索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的新的研修方式。“校本研修”被認為是培養具備新課程實施能力的教師的重要途徑而受到關注,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在研究者的指導下嘗試開展多種“校本研修”活動,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方式等也在發生著顯著變化,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為全面了解目前我省農村小學開展校本研修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了解農村小學教師對校本研修的態度、困惑、期望,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為我省農村小學開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導,我們開展了全省農村小學校本教研活動現狀調查研究。
本次調研以問卷調查為主,為獲取比較全面的數據,共涉及小學101所,發出問卷101份,收回101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00份。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又就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訪談并查閱相關資料,經過匯總與分析,下面是我們的調研情況的總結。
一、農村小學校本研修的現狀和需求
調查結果表明,很多學校能以新課程為導向,從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需要出發,緊緊圍繞學校新課程實施的問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校本研修,呈現出可喜的變化,許多學校開始建立相應的教研管理制度,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研討活動。教師們開始關注和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主動尋求專業人員的支持,在他們的指導下學習觀課、評課的方法,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還有的教師開始自覺地閱讀教育理論及相關領域的書籍,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實踐證明,農村小學通過開展校本研修,教師的教育理念有了轉變,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從實際水準來看還處于初步的摸索、嘗試階段,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問題主要表現在:學校領導對培訓的認識沒有真正到位,沒有把校本研修作為學校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活動,而是等同于日常的教學研究活動;學校的各項培訓管理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說在口上,就是沒有落實在行動上;有的學校缺乏對學校發展目標的分析,也缺乏對教師培訓需求的分析,沒有分層分類的要求,盲目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加重了教師負擔;還有的學校由于學校人員少、校點分散、財力有限,沒有較好的研修資源,只能因此而放棄很多較好的研修設想。
1、我省農村小學多數領導和教師對校本研修的內涵、功能定位還缺少確切的理解和把握。校本研修是以學校為研究主陣地,以學校教師教學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促進學校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為目的,把教師培訓、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的研修制度。從調查情況來看,有12%和56%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很有收獲或較有收獲,29%的教師僅僅是略有收獲。但是,對于校本研修所倡導的基于學校的觀念,對于校本研修三大要素即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含義,對于校本研修要著眼于研究教師自身教學中的問題的思想,多數領導和教師還缺少確切的理解和把握。有23%人認為在學校開展的教研活動就是校本研修。我們認為,要使學校教研活動真正實現校本研修所追求的目標,學校領導和教師就有必要進一步清晰對校本研修的認識,以避免由于認識不到位而產生的教研方向和活動引導上的盲目性和追求形式的問題。
2、我省農村小學校本研修活動還沒有真正發揮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功能。校本研修以學校教師教學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要解決學校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調查表明,一方面,我省農村小學教師參加校本研修活動積極性是有的。在調查中只有18%教師認為自己教學工作任務重,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校本研修,也有教師提出教師的責任就是教學,沒有做研究的義務。有51%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有60%教師認為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重要措施,教師已經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校本教研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專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我省農村小學校本研修活動沒有發揮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功能。雖然農村小學校本研修更多的.是一種教學研究,教師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主要是以教師課堂中出現的現實問題為研究內容。在調查中有52%教師也意識到將自己在課堂中碰到教學問題和同事們一起探討對自己有幫助。但是,只有47%的教師在研修活動前“查找資料,積極準備”,22%教師注重研修活動后應用,26%教師聽課評課后改進自己的教學。可見,在研修活動后,教師沒有具體的“行為跟進”。還有5%教師認為研修活動的計劃性、針對性差,有20%的教師認為學校聽課缺乏明確的研究目標,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引領,使得問題得不到真正的解決。如何開展針對性強、貼近教學一線實際的專題研討活動,真正實現校本研修的“教學研究”功能是目前我省農村小學校本研修需要破解的一道難題。
3、我省農村小學校本研修資源開發不充分。校本研修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基于學校自身條件,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而開展的集體研討活動。從理論上說學校中的任何人,財、物、事、時間、空間、信息等因素都有可能對教師的發展造成影響,都可成為研修資源,但最主要的應是“人”的資源。調查表明農村學校校本研修資源不足,一是校內資源不足且開發不夠。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風格、學有專長的教師在村小較少,特別是把校內骨干教師或學有專長、教有風格有一技之長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資源轉化為群體特色,更顯不足。教師在日常研修活動中得到的幫助主要來自于網絡信息和教學書刊也分別占61%、45%。校本研修中得到同伴的直接幫助的只占27%,有51.5%教師認為校本研修中最缺乏的是本校的骨干教師。二是校際資源利用不充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風格、學有專長的教師主要在中心小學,鄉鎮中心校多年來形成了“中心”優勢,成為村小校本研修的主要校外資源。所以65.1%的教師認為中心校與村小資源應互通共享,50.3%的教師認為村小要利用中心校資源開展校本研修。一個地區的中心校或相同類型、層次的學校,肯定擁有較多的可資交流的培訓資源。如名教師,特色課程等都是很好研修資源。但學校之間交流僅限于上級組織到中心校聽課等活動,教師在日常教研活動中通過教學觀摩得到幫助占40%。可見,中心校在校本研修中的主陣地作用和村小的能動積極性沒有很好發揮,缺乏有效措施,實現有限資源的校際共享。三是教師培訓機構介入不深,影響不大,沒有發揮主導的功能。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校本研修中來自專業人員和同伴的直接幫助的分別占7%、27%。76%教師認為校本研修最缺乏的是“專業研究人員”的指導。在校本研修中,教師培訓機構的地位與作用,沒有被充分發揮。可見,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是目前校本研修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4、我省農村小學教師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數教師都能經常關注教育教學方面的熱點問題,并經常查閱各種媒體獲取教育信息,這說明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更新,絕大多數教師都形成了自覺獲取信息、開闊視野的習慣。教師們雖然每天都在接觸新事物,在工作中研究新問題,但只有不到30%的人能自覺將收獲加以整理、提升,多數教師尚未形成整理、提升的習慣;在教研活動中有37%的教師只是聽取同事發表的意見,愿意在教研活動中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只占29%;38%教師在“表達自己的做法”,而“質疑別人的經驗和做法”的僅為4%。而校本研修的目標是使教師成為教學研究者,要有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可見,開展校本研修活動,要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增強教師的教研意識,提高教師的自主反思的能力,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
5、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有一個“學習和發展共同體”。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相互協作,相互交流,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學困惑、教學經驗和教學觀點,不僅自身的素質得以提升,而且群策群力,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促進更多人的反思和成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普遍認為,集體研討的教研活動比獨立鉆研好(40%比10%)、有專家指導的研討比只有同伴的研討好(72%比4%)、同事之間的研討比教研組的常規活動好(37%比16%)。有45%教師傾向“以問題為中心的集體研討會診”,有42%教師喜歡“針對某一課例進行解剖分析”,這說明隨著校本研修和課程改革的深入,老師們的合作、研究、參與等教研意識已有所增強,絕大多數老師希望通過集體研討提高專業水平。當前需要根據教師需求,有計劃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為教師創設一個研究、反思、合作、交流、分享的平臺,這個平臺應是比較友好的、開放的、平等的、自愿參加的“學習與發展共同體”。
6、教師迫切需要通過指導、互助、反思途徑來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校本研修有三大要素,教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有73%教師希望得到專業人員的幫助,有16%教師最想得到網絡幫助、13%教師希望得到校內專家幫助,9%的教師希望有關部門給予資料的幫助,9%教師想通過教學觀摩、評比活動得到專業指導。反映出教師們既從自己的實踐需要出發探討、解決具體問題,又需要借助專業人員的理論指導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指導、互助、反思的不斷循環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而對于教研員的指導方式,教師選擇“作為合作伙伴,與教師一起備課、聽課、評課,再上課改進”的有66%,選擇“以課例為載體,組織專家對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多方會診”的有25%,選擇“聽課評課后,依據經驗給予教法上的具體指導”也有34%。只有9%和1%的教師希望專業人員給他們提供相關專業信息和組織教學觀摩、評比。通過這次調研我們深切地感到廣大教師是非常期盼獲得專業指導人員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渴望教研員能以合作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具體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希望能在活動中與他們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和民主的學術氛圍,通過互動交流、討論和專業引領人員指導下的行為跟進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二、對今后農村小學開展校本研修的建議
1、正確把握校本研修的本質內涵和價值取向。校本研修是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我們只有認認真真地學習相關理論,才能踏踏實實地進行研究。為此,應提高對校本研修內涵、基本要素等的認識。校本研修是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主體,以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重點,是利用學校這個教師工作、成長的職場,把校本研究和校本進修結合起來,構建以校為本,以研導修,以修促研,提高教師素質以提高學校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教師培訓模式。所謂“校本”,即以校為本,就是要確立基于學校、通過學校、為了學校的基本理念,激發學校主動發展的思想意識,引領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規劃校本研修內容,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創新校本研修方式,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是要面向全體教師,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是要激發廣大教師的主體意識,使廣大教師真正成為研修活動的主體,真正進入在工作中研究、研究性地工作的職業狀態;教師研修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以研導修,即在研究中提高教師素質,確保進修提高的專業方向性、問題針對性和工作適用性;以修促研,即通過提高教師素質,健全研究隊伍,提高教育科研的質量,增強教育科研的導向功能。校本研修應是研修一體,互生共榮,在研修中工作,在工作中研修。基于上述認識,校本研修的目標訴求是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學校課程實施、課程開發的能力和水平。校本研修的主導思想是基于學校,立足教師,源于課堂,研究真實的問題,創新真實的做法,追求真實的成效。
2、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研修機制和管理制度,營造有利于教師的研修氛圍。學校要建立有助于激發教師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校本研修制度。可采用目標激勵、參與激勵、尊重激勵等多種多樣的激勵方式使教師感受到只要積極參與了校本研修就能實現教師個人目標和學校目標,使教師個人利益和學校的利益達到一致。讓每一位教師真正體會到自己是校究主題開展交流研討,一是交流對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對策,二是討論執教者提供的研究課教學設計,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隨后,執教者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修改教案。教學設計必須著重體現研究主題的主導思想,必須著重嘗試研究主題相關問題的解決策略;第四步,上課聽課,課堂觀察。由執教老師上課,其他教師聽課觀摩,進行課堂觀察分析。課堂觀察,既關注各個環節、各個要素,而著重觀察記錄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教學行為;第五步,課堂評議,深入反思。組織教師對研究課進行分析評議,以研究課為范例,就研究主題的相關問題進行再討論,以先進的課程理論和教育理念審視、分析教學中的具體細節,通過對教學細節的分析深入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學策略的改進;第六步,提練總結,行動跟進。
在廣泛討論、形成共識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問題解決、行動跟進的一些具體策略和措施,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推廣成功經驗,創新教學技術。主題研究式教學研討活動,是由教師基于自己的實踐自主選擇研究主題,是同校、同組教師在同一文化環境下合作研究,平等交流,所以能夠有效地激勵廣大教師參與學習和研究。主題研究式教學研討活動,瞄準教學中具體問題的解決,把理論學習、問題思考、對策研究、課堂實踐、總結提煉、行動跟進有機結合起來,所以能夠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主題研究式教學研討活動,是集體商量確定研究主題,圍繞主題合作學習、集體備課、共同探討、共享成果,整個過程都是合作開展的群體活動,所以能夠更好地營造團結合作、共同提高的研究氛圍。在大力推廣主題研究式教學研討活動方式的同時,大力倡導各校抓重點、創特色、講實效,根據本校教育教學實際自主選擇研修內容,自主創新活動方式。
3、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人員研究、指導和服務的職能和骨干教師的作用。校本研修不能停留于低水平的說課、評課、交流研討,必須通過一定的專業引領提升研究水平,必須引領教師從具體的經驗和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反思、改進和創新。專業研究人員和教研員要深入教學第一線,走進課堂,了解課改和校本教研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學校教學工作和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實際問題,傾聽學校的呼聲,了解教師教學研究中的困難。教學引領與指導要以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進為重點,注重教師教學潛能的開發和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要善于發現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閃光點和經驗,并和教師一起進行總結和提煉,與教師建立一種平等對話的合作伙伴關系,倡導不斷創新的研究風氣,創造生動活潑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研究指導的方式方法,與一線教師一起體驗新課程,解決課改和教學研究中的問題。在校本研修中,必要的專家引領是不可缺少的,但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農村學校,要根據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以學校為中心挖掘培訓資源,能者、優者為師,讓骨干教師在培訓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獲得價值,以更高的熱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本研修中,在學校、教研組內形成以骨干教師為龍頭的教師集體研究力量。
農村學校調研報告2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強,農村人口大量涌向縣城和區域中心集鎮。農村學校特別是部分邊遠山區學校、村校辦學規模進一步萎縮,農村學生就讀需求、師資需求與校舍配置相對失衡。為深入了解我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校舍資源利用、學生就讀需求、師資配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對策,按照縣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10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沭全牽頭,由縣人大教科文衛工委、縣教委負責人組成專題調研組,對我縣沙市、上壩、雙龍、雙土、故陵、新津、寶坪、清水、盤龍、巴陽等10個鄉鎮近30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現狀開展了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全縣基本情況。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316所,其中,公辦學校126所,含普通高中8所(市重點高中5所),職業學校2所,單設初中28所(原縣管初中12所),九年制學校5所,小學80所,特教學校1所,獨立幼兒園2所;民辦67所,含中小學6所,幼兒園61所;村校123所。鄉鎮中小學附設幼兒園84個。
xx年,在校學生167852人,其中初中39146人,小學69059人。在職教職工9853人,其中初中3115人,小學4972人(其中村校380人),特教學校34人。全縣校舍建筑面積1831851.91平方米,生均11.53平方米。
(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情況。全縣現有農村初中24所,農村小學71所,九年制學校5所,村校123所。初中27052人,小學49xx1人。學生人數在2000人以上的農村小學有6所,100人以下的中心小學有4所(鹽渠小學、新建小學、梅峰小學、富家小學)、初中1所(九龍初中)。學生在100人以上的村校有10所,10人至20人的村校24所,10人以下的村校40所(其中僅有1人的村校7所)。
(三)城鄉人口變化情況。一是農村人口呈下降趨勢。根據統計局統計數據,全縣農村人口xx年981703人,xx年980544人,xx年980369人;二是農村人口大量涌向縣城和區域中心集鎮,城鎮人口逐年遞增。全縣城鎮人口xx年362866人,xx年370178人,xx年377240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愿望不斷增強,村校教育資源處于相對劣勢。
二、主要成績
近年來,全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始終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好的扶貧工程,緊緊圍繞打造重慶市教育強縣目標,凝心聚力,奮力前行,推動xx教育不斷實現新跨越、取得新成效。
(一)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十二五”期間,爭取中央、市級資金24億元。投入建設資金6.5億元,新建小學2所、幼兒園11所,改擴建學校93所。投入15284萬元,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85所;多方籌集資金化解教育債務,債務總額從5.4億元下降到1.1億元,義務教育學校教育債務全面化解。投入資金6239萬元,新建多媒體及“班班通”教室2518間、計算機教室60間、“六大功能室”666間、實驗室184間、圖書室119間、村校綜合室38間,新建“村校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114個,為全縣中小學購買了教育資源庫。主動作為有效處置村校閑置資產。一是保留備用。為保障農民子女就近入學,以備必要時恢復辦學使用,保留了11所閑置學校校舍,建筑面積6204平方米。二是盤活利用。除留作保留辦學外,其余382所農村教育閑置資產(建筑面積153450平方米)由縣人民政府整體劃轉給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通過簽訂相關權益轉讓協議,將農村教育閑置資產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益讓渡給當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行使。
(二)教育質量持續攀升。始終把教育質量作為核心任務,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全面落實“減負提質”,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優化常規管理,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堅持開展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每年表彰獎勵教育質量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階段比例100%,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比例94.3%。義務教育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普及,為全縣高中教學質量步入全市先進行列奠定了堅實基礎。近5年,全縣高考總上線4.4萬人、本科上線2.2萬人、重本上線6574人,有18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xx年,全縣高考總上線9790人,上線率96%;本科上線5506人,上線率53.99%;重本上線1xx7人,上線率18.51%,有5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
(三)文明禮儀教育影響全國。堅持把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以《中小學文明禮儀公約》為主要內容,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構建了文明禮儀教育“四進”工作機制,推動了講文明、懂禮儀的xx學生品牌形成,助推了中國禮儀之鄉建設。先后承辦了全國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高層論壇、重慶市文明禮儀進校園推進會,助推了教育部《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的出臺和配套教材的編寫。文明禮儀教育已經成為xx教育的一張名片。
(四)特色教育有為有位。堅持以體育、藝術、科技三大教育為抓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彰顯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126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之一,被重慶市確定為市級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新津小學等14所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江口中學等6所學校創建為市級藝體、科技特色學校。沙沱初中2006級學生劉灝勇奪仁川亞運會94公斤級舉重冠軍。云硐初中跳繩隊獲得亞洲跳繩錦標賽亞軍和季軍。養鹿初中學生鐘祎帆參加國際青少年藝術節,所在小提琴演奏6人團隊獲得重奏合奏組金獎。東山初中學生肖波獲xx年首屆全球葫蘆絲巴烏網絡大賽一等獎。學生舞蹈連年榮獲全國金獎,xx年云中學生舞蹈獲全國特等獎(全國僅10個)。盛堡初中被命名為“全國跳繩大課間示范學校”。民德小學學生歐陽夢嶼獲得全國宋慶齡少兒發明獎金獎。我縣成為全市藝體、科技教育獲獎大戶,特色教育可圈可點。
(五)隊伍建設顯著加強。從xx年起,連續5年為農村學校補充教師2529人。目前,全縣在職教職工9853人,35歲及以下教師占45.7%,本科以上學歷教師達到54.2%,基本解決了教師隊伍總量不足、結構老化等問題。構建了國家級培訓做示范、市級培訓推重點、縣級培訓抓全員、校本培訓重教研的“金字塔”師資全員全能培訓體系,每年投入300余萬元,組織教師參加市、縣及國家級培訓6000人次。全縣現有特級教師12人,市級名師2人、骨干教師117人,縣級名師36人、學科帶頭人41人、骨干教師1528人。堅持獎優罰劣的用人導向,促進干部有序交流,鼓勵干部干事創業。xx年來,全縣交流學校領導干部37人,提拔重用23人,免職16人。建立健全表彰激勵機制,每年評選表彰“五個十佳”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xx年開始,按五類標準全面落實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中心校教師最高月補助700元、最低200元,村校教師最高月補助1000元、最低350元;xx年開始,農村學校教師落實鄉鎮工作補貼每人每月300元,農村學校教師待遇不斷提高。目前,學校班子團結、務實,有干勁;教師敬業、樂教,有朝氣。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校布點需要局部調整。村校布點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規劃。部分村校因生源流失導致校舍、設備設施比較富余,造成了學校資產閑置和浪費。同時,由于農村少數貧困家庭短時間無力將適齡兒童送進區域中心集鎮就讀。如上坪小學復埡村校1個教師教8名留守兒童,由于路途遙遠、群眾需要等原因,村校仍需要保留;文龍小學六合村校因“9.1”洪災導致校舍損毀,22名學生和3名教師撤并到中心校,但六合村校距離中心校較遠,輻射人口2500多人,群眾強烈要求恢復。
(二)辦學條件需要繼續改善。部分學校配套功能不完善。一是個別學校飲用水水質不達標,如無量小學曾因水質不達標被罰款;二是教師周轉房總量不足,如故陵初中少數教師沒有配套周轉房住;三是寄宿制學校洗澡室、廁所需要改造完善,如上壩小學等;四是學校資源多寡不均,如寶坪小學占地面積不足,寶坪初中閑置土地和房子較多;五是寄宿制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缺少編制;六是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點多面廣,教師每天參與學生營養午餐分餐、陪餐等相關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三)教師隊伍建設需要繼續加強。一是教師總量不足。全縣編制數為10395個,在編在崗教師9853人,下差542人(不包括幼兒教師,學校附屬幼兒園教師沒有核編)。二是教師性別比例失衡。近5年新招教師中女教師多達70%以上,部分學校年輕教師性別比例相差過大,大齡未成家女教師過多,直接或間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和教師身心健康。三是學科結構不合理。藝體教師缺乏,尤其是村校,存在設備設施無教師使用、不會使用等困難。四是新入職教師穩定性不夠。受地域環境和個人價值取向等約束或影響,新入職教師辭職頻繁(每年均有30至50名辭職或辭聘)。
(四)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需要引起社會共同關注。據調查,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基本在70%以上,如雙土九年制學校留守兒童比例高達80%以上。父母遠離,學生家庭教育中父輩教育以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隔代教育代替,留守學生在監護管理上存在很大“盲區”,導致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性格偏差、意外傷害等方面的問題日趨突出。同時,家長把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全部推向學校和教師,但學校和教師無力承擔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角色,這迫切需要黨委、政府、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關注。
四、對策建議
(一)建立完善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良性互動。建立完善教師合理流動、有序交流的長效機制。組織“xx名師”等深入農村中小學開展送教下鄉活動;組織城區學校教師深入對口農村學校開展課改研討等結對幫扶活動;選派城區或城周優秀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支教,鼓勵中心校教師輪流到村校支教,藝體教師到村校走教。探索小型中心校不撤建制,不設行政班子,由區域中心校委派副校長負責管理,減少管理成本。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在考核標準不變的情況下,對學校進行科學分類、分組管理,確保公平、公正。
(二)合理調整學校布局,著力改善辦學條件。一是穩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繼續辦好不能撤并的村校;對于需要撤并或恢復的學校,按照“一校一議”的原則舉行聽證會,保障每一個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利用高山、邊遠地區移民搬遷等政策,解決邊遠特困家庭學生到中心校就讀問題,促進合理撤并微型村校;做好需要擴容的大型學校規劃建設(如江口二校、南溪二校等)。二是針對性投入。尊重村校現實需要,以維修改造為主;加大中心校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不斷增強中心校辦學功能。
(三)科學核定教師編制,進一步優化鄉村教師結構。結合我縣農村學校教育實際,村校和小型中心校適宜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標準靈活、科學地核定學校的教師編制。調整和避免學校教師資源過剩和不足的現象。教師性別比例失調問題應引起省部級人力社保部門的高度關注,制定政策,切實解決。增核幼教編制,解決幼教師資緊缺問題。
(四)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建議人力社保和教育行政部門密切配合在補充農村教師時,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引進本土人才。如有條件地培養本地的全科教師、免費師范生。落實《重慶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20xx年9月26日市人大常務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渝府發〔xx〕28號)的政策要求:職工繼續教育經費的比例不得低于職工工資總額的1.5%;區縣財政按照不低于本地區教師工資待遇總額(含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1.5%預算教師繼續教育經常性經費(周邊萬州等區縣已基本落實),學校年度公用經費總額的5%用于教師培訓。
(五)做好政策頂層設計,破解留守兒童管理難題。呼吁上級人大出臺相關法規或實施條例,如規定留守兒童父母至少留一人在其身邊監護。相關部門積極聯動配合,如黨委、政府包括鎮、村要以強制性措施進行干預,盡量讓每個孩子有一人(父母之中)監護。明確學校、鄉鎮、社區、村級以及縣婦聯、文明辦、團委等相關部門的責任。如每學期由地方政府牽頭,學校具體承辦,開展不少于1次的家長學校培訓活動。
(六)開展教師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堅持立德樹人方針,加強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廣泛深入開展“忠誠教育、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的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教育,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落實師德師風考核、通報和公示制度,不斷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為義務教育協調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建議縣委、縣政府繼續把教育定位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好的扶貧工程;縣財政、人事、發改、編制、公安、食品藥監、移民等部門主動為教育發展獻計出力;縣國土、規劃、建設、環保、水利、扶貧、招商等部門積極配合,盡力為教育發展開綠燈;縣教委要不斷改善教師待遇,在落實現有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和鄉鎮工作補貼的基礎上繼續提升幅度,在評職晉級、評優選好、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等方面進一步給予鄉村教師政策傾斜;各鄉鎮(街道)每年開展教師節表彰慰問活動,為學校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農村學校調研報告3
校車交通安全管理不僅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家庭幸福,更直接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穩定與當地經濟的發展。為加強農村學校校車交通安全管理,今年以來,xx公安分局交警部門牽頭組成調研組,深入全區農村地區對農村各學校、幼兒園校車進行調研。經調研發現,xx區農村校車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針對存在隱患,交警部門從治標治本入手,找出問題癥結,積極為學生構建和諧、有序、安全的交通環境。
一、基本情況
目前,xx區農村接送學生車輛主要有三種:一是學校自購并自行聘請駕駛人員接送師生車輛;二是私車運營接送師生;三是極少數小型貨車接送師生。涉及xx(車5輛、幼兒園三所)、xx(車2輛、幼兒園1所)、xx(車2輛、幼兒園1所)、xx(車11輛、幼兒園9所)、xx(車3輛、幼兒園2所)、xx(車5輛、幼兒園3所)、xx(車2輛、幼兒園2所)、xx(車3輛、幼兒園2所)、xx(車6輛、幼兒園3所)九個鄉鎮,共39輛車(其中微型車38輛、轎車1輛),26所幼兒園。其中,大部分校車是私人經營的小型面包車,有的使用年限較長,車況極差,車身嚴重老化,車輛管理隨意,監督缺失。
二、存在問題
1、接送學生車輛車況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一是農村幼兒園為了招攬學生,提供接送免費服務,但為降低成本,選擇使用低廉、車況差、甚至是瀕臨報廢的車輛接送學生;二是農村學生居住地較為分散,上下學距離學校較遠,客流單一而且固定,且時間都集中在早晚,導致手續不全、車況差、駕駛人素質低的不法校車便趁虛而入,超員、超載等違法行為是普遍現象。
2、宣傳不到位。由于農村地處復雜而又偏僻,雖然交警二大隊經常組織民警進村入戶進行宣傳,但僅僅靠交警部門一家孤軍奮戰無疑是杯水車薪,很難從根本上形成對不法車主或群眾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3、管理盲區。農村校車的車主多為當地人,存在運營道路熟、人際關系熟等特點,交警下鄉開展整治行動,就與民警打起“游擊戰”,加之警力不足,導致整治行動成效不明顯,使不法校車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根治。
4、責任不明。就目前的管理職能上看,教育、學校、運管、交警等部門,都只在一定程度上對校車擁有部分管理職能,究竟應該誰來提供,誰來保障供給,沒有明確的責任部門。造成了誰都管,誰又都管不了的“踢皮球”現象。
5、發展失衡。因全區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落后、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和城鄉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公交服務水平較低,導致城區學生可以通過公交車上、放學,但延伸不到邊遠農村滿足中小學生交通出行的需要。鄉村客運因其局限性,不能到達每位孩子的家門口,且價格較高,農村學生無力承受,導致地處邊遠農村學生選擇乘坐不法校車上、放學。
三、解決農村校車安全管理的辦法
1、宣傳為先,形成氣氛。以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為載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方式深入學校和農村,結合交通事故案例對師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采取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等方式和途徑,全方位開展各種交通安全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提高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使其充分認識到乘坐黑校車的嚴重危害性,從思想上鞏牢安全防線,使隱患車輛沒有生存“土壤”。
2、健全機制,各負其責。鄉鎮教育、安全主管部門和學校、幼兒園要建立健全內部交通安全責任制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做到部門與學校、學校與學生、學校與家庭層層簽定交通安全責任狀,教育學生自覺不乘坐、家庭不租用無牌無證、報廢、拼裝的“黑校車”。
3、高度重視,加強聯系。交警部門聯合教育、學校、運管等部門,共同把校車和接送學生車輛管理工作納入當前重要工作來抓,實行層層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局面。
4、全面摸查,掌握情況。與教育部門對轄區運載學生車輛逐一排查,逐一核對,逐一登記,逐一建檔,做到底數清、 車輛隸屬明晰、駕駛人情況屬實、運營時間和線路清楚、安全隱患有數。
5、加強管控,形成壓力。根據農村校車的行駛路線、運行時間,有針對性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加強巡邏管控力度,依法從嚴查處車輛超員、超速、酒后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取締報廢車、拼裝車、貨車等車輛違法接送學生現象,形成嚴管、嚴控、嚴防的高壓態勢。
6、部門合作,形成合力。加強與教育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加強協作,不間斷地加大對農村偏遠鄉鎮中小學校、幼兒園接送學生的不法校車的督查力度,發現一輛,查扣一輛,決不姑息遷就。
7、嚴格把關,源頭管理。會同相關部門對校車技術狀況進行徹底的安全檢查,車輛技術狀況不符合安全行車標準的,堅決不準上路;劃分責任片區,加大對無駕駛證駕駛校車、沒辦理運營手續、報廢車拉載中小學生的違法校車,堅決予以取締,不留隱患。
8、加大投入,構建和諧。加大對區委、區政府的匯報力度,降低校車入戶的門檻,對合法運營的校車給予優惠政策,保證合法營運的校車以最低運營成本。同時,增加校車數量,使農村學生能乘坐安全、舒適的合法營運校車。
【農村學校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學校安全調研報告05-29
農村學校調研報告范文05-29
農村貸款調研報告12-23
農村產權調研報告12-22
農村用水調研報告06-21
最新農村調研報告08-25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16
有關農村集體調研報告04-30
農村低保調研報告范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