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精選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
一、工業企業現狀
鎮在縣管轄期間,曾是一個工業小鎮,鎮內擁有十多家工業企業,主要以化工、建材、塑業為主,工業經濟塊頭在當時縣管轄的三個鄉鎮中居于首位。劃入區管轄之后,工業經濟開始萎縮。
一是經濟體量太小,原始資本積累不足,建材業面臨國家實行產品強制淘汰,沒有跟上經濟轉型步伐;
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用工條件較高,加上成本大幅調升,面臨用工荒問題,不得不向西部遷移。
三是交通瓶頸制約了鎮的招商引資和項目進入。
XX鎮目前的工業經濟在全區五個鄉鎮(街辦)中基本處于末位狀態。
境內最大的工業企業為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該企業由化工控股,隸屬區管轄,固定資產總額近兩億元,占地面積206畝,有職工498人,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3.92億元,實現稅收1676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3.68萬元。
除了化工這個中型企業外,鎮內還有小微型民營工業企業四家,他們分別是新明塑業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總額200萬元,占地面積4.5畝,有職工40人,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423萬元,實現稅收8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2.78萬元;中源建材廠,固定資產總額300萬元,占地面積45畝,有職工35人,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458萬元,實現稅收7.2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2.57萬元;巴人福醬品有限公司,固定資產總額130萬元,占地面積6.5畝,有職工12人,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128萬元,實現稅收3.2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2.87萬元;市方銀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總額120萬元,占地面積5.2畝,有職工8人,2013年完成工業產值98萬元,實現稅收3.5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3.8萬元;
二、工業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1、工業經濟發展環境欠優。
由于區體制發育不健全,區、鄉兩級政府在項目決策上缺乏自主權,招商引資工作比較被動。企業辦理一切手續都要由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做主,往往一個項目要拖好幾年才能落地,有些項目被拖的受不了只好離去。
2、工業經濟發展政策難落實。
區政府為加快經濟發展曾經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勵措施,但是絕大部分都因無法兌現而成為一紙空文,因為區財力太薄弱,拿出資金來獎勵企業發展比較困難。
3、以往的優勢逐步成為頹勢。
的工業經濟本來就先天發育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發展不良,所以一直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尤其是前些年為了滿足GDP的增長需要,引進了一批“三高”企業,隨著優勢條件喪失和環保壓力增大,這些企業現在不僅不能為人民謀福利,反而變成了各級政府的包袱。
4、黨委、政府重視程度減弱。
近些年來,隨著逐步被納入市新區建設之后,區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防違控違和配合城市新區建設上來,對全區工業經濟如何發展精力投入不夠,很多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沒能及時得到幫助和解決。
三、現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困難
1、塑編、建材等一批傳統企業自身沒有能力實現產品轉型,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按照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給予指導和幫助不夠,使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升級的難題。
2、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多數企業資金流轉不暢,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一是因為市場產能過剩容易造成產品大量積壓;二是由于無序競爭,導致賒銷后貨款難以回收;三是企業辦理貸款手續程序復雜、利率高、資金到位不及時。
3、很多企業存在勞動用工緊缺,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都想找好崗位),另一方面是企業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險、高運力的化工企業,處于集鎮中心,對鎮乃至主城區居民的生存環境負面影響非常大。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20xx年,市政府城市新區發展規劃將鎮納入了中央商務區范圍,城市功能定位發生根本轉變,市政府明確要求鎮不再發展工業項目,轉為發展商貿樓宇經濟和高檔住宅。根據城市新區總體規劃,現就全區及的工業經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重視發展工業經濟。區委、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的謀劃與發展,要與城市新區建設統籌安排,關鍵是要與市政府以及高新區搞好銜接,既要把新引進的高新科技項目安排好,又要設法把拆遷范圍內的優質企業安置好,不能讓那些過去為經濟作出了貢獻,將來仍然可以繼續作貢獻的優質企業沒有出路。
2、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區委、區政府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與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加強溝通,盡全力為工業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發展環境,主要是在市場主體發展上要方便、快捷,對可以進入的企業項目要開綠燈、不設障。
3、進一步完善優惠鼓勵政策。區政府要盡快修定出臺切實可行的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優惠鼓勵政策,做到取信于人。優惠鼓勵政策執行時要一視同仁,對本地企業家和科技人才一樣對待。
4、進一步優化配置人力資源。區委、區政府對經濟管理部門要配置、培養好專業人才,讓他們成為懂經濟、善管理、能指導的內行,具備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其次還要有為企業服務的熱情,經常深入企業調查研究,了解企業訴求,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
5、進一步完善企業聯系制度。現在的干部都非常忙,因而沒有執行好過去制定的企業聯系制度,讓我們的企業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覺,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們一定要堅持幾手抓,讓我們的企業家感到在創業很溫暖,從而激發他們更高的創業熱情。
6、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發展融資環境。為具有較強生命力的企業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貸資金支持。
7、通過新區建設搬遷補償方式,有計劃地淘汰一批落后企業、轉移一批過剩產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險)企業。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2
一、小微工業企業的發展情況
目前我區有xxx余家小微工業企業,其中有87家從業人員在xx人以下,經營收入xxx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企業主要以造紙、包裝、紡織、建材、機械加工、檔發、食品等產業為主,從業人數和企業數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長。xxxx年前兩季度生產運營情況良好,xx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場疲軟、沿海地區的信貸危機引起的關閉潮影響,部分小企業開始陸續出現停產或半停產情況,影響面積約xx%。針對上述情況,我局從小企業中選取x戶不同行業的微小企業進行走訪調研,雖然小微企業生存困難重重,但也能從中看到部分行業發展壯大的希望。
二、我區小微企業的發展特點
(一)小微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較為落后
小微企業由于受規模和資金方面的限制,設備陳舊、工藝和技術水平較為落后,從而造成生產效率和產能比較低。此外,由于技術落后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由于廢污排放不達標造成的停產都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巨大困難。
(二)小微企業經營者、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不少小微企業經營者未接受過較高程度國民教育
無論在專業技能水平、質量管理水平、銷售服務水平和企業發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業管理水平較為落后
小微企業通常是以家庭為基礎組成的企業,治理結構不科學、不健全,在產銷決策中往往存在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廠長一人說了算的現象。此外,為了節省工資開支,企業財務人員多是聘用兼職人員,企業內部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體系,現代企業制度的法治觀念并未在企業中樹立起來。這也導致企業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目標,且風險加大。
(四)小微企業產品質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業技術裝備較為落后,管理水平較低,較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造成產品質量不高。小企業初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企業發展緩慢,小企業產品質量和水平都難以令人滿意,企業很難有長足的大戰。
(五)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大,資金少
小微企業由于信用評價體系缺失,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實力較弱,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生產經營穩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業融資難,阻礙了一部分小企業的發展。但也由于企業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資金(自有資金高達90%),在當前形勢下,也在抗風險抵御危機方面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六)食品、包裝、電子類領頭小企業逆勢飛揚我區傳統行業造紙、紡織和機械加工行業都發展到一定規模,市場成熟,利潤有限
小企業越來越難從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產業中小企業才能找到發展壯大之路。這些找對路子的企業現階段是產銷兩旺,完全沒有受到小企業危機的影響,這些企業目前考慮的是如何開拓市場,如何創出行業知名的品牌。
三、現階段小微企業生存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市場行情直線下降,產品銷售困難
沿海地區大量小企業關閉,導致內地原材料加工企業產品滯銷。我區有部分小加工企業是以沿海地區小機電、小電器生產企業為主要客戶的,近幾個月沿海地區小企業出現危機后,內地企業也受此影響,產品銷售困難。
(二)人民幣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壓力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幅度超過1.8%,很多企業不敢接長單、大單。企業對出口外部環境吃不準,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人民幣匯率等難以把握,影響了企業產品出口信心,我區有出口商品的企業不敢接單,沒有直接出口的企業受下游出口企業的影響,訂單也出現銳減。
(三)原材料波動幅度大,企業生產不能正常進行近兩個月內
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棉花出現大幅下跌、絕緣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現大幅下滑,這些都讓生產規模小、利潤點低的小企業吃不消。通常這些小微企業都是以訂單來決定生產,企業不存貨也不儲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漲、下跌都會直接影響生產成本,而產成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具有一定滯后性。
這樣一來,以訂單決定生產的小企業就受到巨大影響,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基本沒有抗風險能力微型企業多數選擇停產,等待市場變化,而有一點抗風險能力的小企業,為了留住技術工人或者解決原材料儲存等問題,即使生產會造成虧損,也會保持一部分生產線繼續運轉。
(四)技術工人緊缺,人員流動大
小微企業大多數以部分合同工和雇傭臨時工相結合的用工方式,訂單多的時候就招工人開工生產,訂單少或者沒有的時候就停工讓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業工作環境差,福利低且沒有保障等因素這種常年招工的現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業想要留住技術工人也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顯,究其原因這是由小微企業的生產方式所造成的。
四、對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和建議
(一)對高新技術產業給予支持
對于一些創業階段的企業,融資難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政府應對這部分企業出臺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使這部分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從而發展壯大。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對企業深入調研,從上下兩個層面共同著手,使國家的資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
應擴大企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引導我區小微企業按照《企業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按照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健全企業規章制度,把質量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落到實處,在強化企業綜合管理方面不斷有所創新、有所成效。
(三)對小微企業進行分類
梳理全區小微企業分布、行業所屬等情況,篩選出一批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節能、無污染的優勢小企業,重點培養,為我區工業發展補充后勁。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3
中小工業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優勢,是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基礎之一。
近20年來的招商現狀表明,我們對國際國內的大型制造企業可望而不可及。對此,我們需要有一個務實的認識,既然沒有大企業愿意來投資,能否把重點放在中小企業上,給他們提供有力支持,幫助他們做大做強,進而,將xx打造成中小企業投資發展成長的天堂,使其成為xx的城市名片,以此吸引更多外來中小企業進來投資,從而催生更多中小企業的誕生與成長壯大?浙江的絕大多數大企業(甚至包括現在全國的行業龍頭)都是從手工作坊開始起家的,直到現在浙江的一些地區仍是家家戶戶擁有小工廠,正因如此,浙江經濟充滿了活力。所以我們不能一葉障目,將發展的眼光僅停留在招大商上(當然招大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型工業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到20xx年底,我市中小工業企業已達近6000戶,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80%以上。但是,我市規模以下工業在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受內外諸多因素的制約,經濟機體的內在活力明顯不足,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是孕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溫床”的功能不強,地方企業長不大。目前,我市有大型工業企業只有5戶,近20年以來幾乎沒有新建、也沒有從中小企業發展而來的大型企業。
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短,生死變動頻繁。每年既有一些企業誕生,也有不少小企業停產、轉產、搬遷或倒閉。
三是企業規模偏小。無論是從企業資產看,還是企業實現主營收入,我市企業規模都偏小,戶均資產3649萬元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88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下企業,占4成。況且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生產設備陳舊,場所簡陋,無法建設標準化的生產流水線,企業發展難以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無法形成對大中型企業的配套生產能力,給規模以下工業乃至整個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成為制約其“茁壯成長”的重要內因。
四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科技活動能力薄弱。在我市中小型工業企業中,有85%的企業沒有科技活動投入,多數企業研發能力薄弱,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低,競爭力差,無法形成品牌。
五是信息較為閉塞。受人力、財力和技術力量的制約,小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手段有限,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基本處于或“黑暗中摸索”、或“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局面。
六是資金短缺,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問題是規模以下工業經濟發展的羈絆。雖然國家已出臺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有關優惠政策,但貸款難問題多數企業仍未解決。資金的制約,影響了企業技術改造擴大再生產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成為阻礙規模以下工業發展的一道門檻。
七是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管理機制滯后。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不高,發展目光短淺,加上粗放式的經營管理,缺乏正常性技術人才培養機制,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八是體制和制度改革不夠到位或不配套,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寬松環境尚未形成。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包括基礎設施環境、法制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和人才環境等。另外,政府對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還缺乏有效的監督服務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秩序、稅費征管和統計數據質量等。
綜上所述,由于諸多因素影響,不僅難以吸引外地企業駐足,就連本地企業也出現外移傾向,這一傾向應當引起管理者的足夠重視。
二、扶持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的對策
針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我們應當進一步堅定加快發展信念不動搖,積極應對復雜形勢,從財稅支持、金融服務、優化環境、減輕負擔、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等方面,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加快發展。
(一)整合完善特色工業園區。
立足中小企業,結合特色塊狀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規劃籌建特色工業園區,制定優惠政策,降低入園門檻,提供優質服務,吸引市內外各種所有制企業平等進入,增強集聚效應,加速產業規模化,培育“小巨人”企業,提高競爭力。
(二)鼓勵和促進專業化分工。
經驗表明,大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比較固定的配套協作關系,不但有助于自身市場的穩定,還可以得到大企業的技術支持,從而加快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
從xx實際出發,進一步完善中小工業企業的配套協作關系,推動經濟發展。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將中小企業納入整個工業結構調整的總框架,利用產業政策、產業發展導向對小企業進行引導,以市場為導向,以名牌產品為中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努力實現規模以下工業由目前分散、雜亂、小規模的經營,向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如整合現有工業園區,有意識地把相關的產業引導到功能明確的產業區,同時加強上下游配套產品企業的聚集,培育和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從而全面壯大規模以下工業經濟。
(三)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
一是搭建改造傳統產業平臺
組織各類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以市場化運作機制,定期舉辦交流活動,為中小企業改造傳統產業提供平臺。
二是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的扶持力度
通過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對中小企業的傳統產業改造項目先進性和大小進行認定,制定科學扶持政策,對達到政府規定要求的改造項目,政府給予較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實施項目改造。
三是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門應把工作重點從單純抓科研項目
向抓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創造政策環境轉變。
四是加強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之間的合作
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共同開發以創新為特點的高科技項目,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財政、金融支持。
一是規范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優化納稅服務。
稅務部門在公正執法的同時,充分用足用活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保證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能享受到國家的稅收政策扶持。對高新技術企業,可試行對其利潤再投資部分實行稅收抵免政策(現階段可采取財政補貼的形式)。
二是加大財政對中小工業企業資金融通的支持力度。
如設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對那些有技術懂管理,有產品研發項目或專利技術,有強烈的創業意識的人,給予風險投資支持,以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中小工業企業。
三是提供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手段。
設立中小企業風險擔保基金,以支持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上市、產權轉讓、典當、拍賣等方式直接融資。
四是堅決清理對中小企業的不合理收費。
對于正常性的收費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擴大減免幅度和范圍;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費用應由稅收來承擔,不得再收取額外的費用;同時要逐步剝離目前由企業承擔的一些公共事務與社會職責,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項費用。
(五)構筑面向中小工業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專為中小工業企業服務的機構。
如建立中小工業企業服務中心,為中小工業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投資理財等服務。抽調專職人員或從大企業派出兼職人員向中小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技術培訓與市場開拓指導。
二是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機構。
積極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提高中小企業技術開發、市場營銷和資本運營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素質的改善跟不上企業規模的成長,企業家的經營素質的提高跟不上企業數量的擴張的問題。
三是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提供各類信息服務。
四是由政府出面組織“金融超市”
通過政府協調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便利條件。五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提升產業轉移承載能力。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4
改革開放以來,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有了長足發展。工業企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企業質量有所提高,整體實力得到加強,工業企業經濟逐步成為縣鄉經濟的主體。但隨市場經濟體系的日趨完備,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弊端也隨之逐步暴露出來。如何克服這些矛盾和弊端,將是能否有效推動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走出低水平發展,邁向新階段所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發展現狀。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同發達地區相比總體水平比較低。其特點是:起步晚,發展慢,能源缺,競爭力差。
主要表現在:
一是自然環境惡劣,工業企業發展先天不足。
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大多位于農業縣市,農業經濟為主體,工業經濟只是縣鄉經濟的補充。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和原材料的缺乏,導致地方政府從指導思想上就不是十分重視。
面對惡劣的環境,也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這些地方的縣鄉工業企業總是處于低水平運轉。
二是體制結構不合理,受市場制約力大。
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大多建于改革開放之前,按照農業方式辦工業,起點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深,改革開放后仍難擺脫傳統體制的束縛。產權不明晰,機制轉運不靈活,仍難擺脫政府干預的陰影。下崗職工負擔重,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缺乏,是制約欠發達地區縣鄉工業企業發展的四大因素。
三是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產品結構不合理,效益低,規模小。
大多以原集體、街道小廠為依托,以原材料初級加工為主體,科技含量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很多工業企業瀕臨倒閉。
四是工業企業負擔過重,虧損面過大。
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縣鄉工業企業,在有一定利潤后,地方政府首先不是擴大原始積累,壯大工業企業規模,而是千方百計通過殺雞取卵的辦法,最大限度地獲取工業企業利潤,緩解地方財政壓力。部門也隨之巧取豪奪,通過各種名目向工業企業伸手。致使部分工業企業的倒閉,不是因為經營不善,而是破產于地方政府與職能部門對工業企業的貪得無厭。
五是工業企業改制缺乏科學性,造成國家資產的流失和社會的動蕩。
面對負債經營的工業企業,在改制中不是因企制宜,而是一刀切破產拍賣。在破產過程中,又沒有按規范程序,請專門機構進行清產核資,而是私下交易。即使是公開競標,也只是流于形式,走過場。導致上百萬的資產,幾十萬甚至幾萬就將它處理給私人,使國家資產白白地流失。對拍賣所的資金,不是先國家稅金、貸款和下崗工人的補償,而是將其挪作他用,導致國家稅收流失,下崗工人因補償不到位,而上訪或圍困地方政府機關,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因此,要正確分析欠發達地區縣鄉工業企業形勢,因企制宜,因廠制宜,尋求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發展的突破口。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提高產品競爭力為目的,通過兼并、聯合、租賃、入股、拍賣、民營化等形式,進行企業改制,形成資源優勢互補,產品技術優勢互補。增強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活力,提高產品競爭力使欠發達地區縣鄉工業企業盡快走出低水平發展的困境,跟上國民經濟發展速度。
一、抓住機遇,找準方位,加速欠發達地區縣鄉工業企業的改制進程。
對欠發達地區縣鄉工業企業來講,企業改制因堅持以/股份制改造為重點,按照縣鄉工業企業民營化的思路,采取租賃、拍賣、轉讓、兼并等形式,實行企業產權、企業經營自主權和企業內部分配方式的全面改革,來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發展。首先,加速部分企業產權拍賣和經營權出讓,進快使之民營化。對那些運行機制乏力,產品種類單一、老化,規模窄小,經營面臨倒閉的工業企業,養又養不活,虧又虧不起,盤又盤不大。
只有通過企業產權的拍賣和經營權的出讓,通過民營化的方式,加快企業重組進程,使之盡快走出困境。其次,加速企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制進程。對企業市場信譽好,企業經濟實力強,產品適銷對路,又發展潛力,但發展后勁又不足的工業企業,要積極推進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以資本為紐帶,打破行業隸屬關系,所有制關系和區域界限,實行企業產權的多元化。通過對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使工業企業資產得以優化,閑置資產得以利用,產權效能得以調整,造就一批組織結構規范化,產業結構合理化,產品結構優良化的骨干企業和品牌產品。
二、強化競爭,優化管理,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份額。
優化工業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工業企業競爭力,改進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運行質量,是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發展的關鍵。
第一是加速工業企業內部優化管理進程。
加強工業企業內部管理,是發展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當務之急。從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現狀來看,關、停、或虧損的企業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強化管理意識,把提高企業內部運行質量放在工作首位。在企業管理上,要重點抓好質量、營銷、財務、安全、環保等專項管理。特別是要注意降低負債率和“兩項資金”占用率,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要引進現代管理觀念,加強經濟成本核算和市場信息分析意識,提高工業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第二是加速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增強工業企業的活力。
要利用國有工業企業改組改制的有利時機,以市場為導向,幫助工業企業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同時,對已經開始的改制工業企業,要抓住目前國家對中西部正在加大投入的大好時機,高度重視科技開發力度,做好工業企業投入產出的工作,提高工業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
第三是加快提高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素質力度。
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素質跟不上企業發展速度,是制約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發展速度滯緩的主要原因。隨著知識經濟的日新月異,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為工業企業的科技進步提出了緊迫的要求。
加大引進先進、適用技術的力度,努力提高工業企業的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來適應市場需要。通過開發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來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要采取各種形式開展人才培養,多渠道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協作。通過培訓、引進、協作等途徑,造就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縣域工業企業的整體素質。
三、完善措施,強化服務,營造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第一是要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改制實施細則的制定,要盡快制定出符合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實際的改制實施細則。統一口徑,重點對國有資產的處置、企業職工的安排債務償還、土地使用權和其他固定資產產權的歸屬、企業員工保險、企業下崗分流員工的經濟補償和再就業等問題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使改革后的工業企業,能在一個安定、完整的體系下正常運轉。擺正國家、企業、員工三者利益關系,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第二是加大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區業的融資減債力度。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是制約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發展的又一大因素。因此,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關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近期出臺的鼓勵和發展民營經濟企業的有關規定,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招商引資和資金投放力度。目前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主要是:企業員工入,股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等三各方面。而企業員工受收入影響,入股有限。民間借貸和商業銀行因利率太高,企業也不敢多貸。因此,企業利息包袱過重,發展資金不足,是困擾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一大障礙。
要解決企業資金的困難:
一是要繼續發揮商業銀行的主渠道作用。
對產品有市場,但因資金不足和資金拖欠嚴重的企業,要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協調作用,努力幫助企業解脫三角債務的困境,幫助解除企業之間的債務鏈,使企業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的軌道。對產品市場看好,又發展潛力的企業,要幫助他們考察市場并給予必要的貸款扶持,使其通過技術改造,盡快地強大起來。
二是企業本身要拓寬融資渠道。
通過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吸納社會閑散資金;通過招商引資,吸納境內外的資金;通過資本營運,盤活企業資產存量,挖掘企業內部資源潛力。
三是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縣域工業企業的資金運用效率。
要進一步提高工業企業的資金營運效率,把有限的資金用于企業的技術改造和高科技、高檔次、高效益的工業企業項目上。
四是切實用好、用足、用活國家優化資本結構的有關政策。
通過兼并、破產、減員、增效、核銷銀行呆賬壞、賬來減少企業債務。同時,在部分改制企業中,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實施一定期限內的零所得稅制。并將企業此部分所得,嚴格控制在清償專業銀行過去的貸款本息上,給改制企業以休養生息的機會。第三加大服務力度。健全管理機構,完善服務體系,是發展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堅實基礎。隨著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改制工作的不斷深入,轉變地方政府職能迫在眉睫。
一是企業應在管理、指導、監督、服務方面下功夫,重點強化會計、稅務、統計、金融和審計等方面的功能。
二是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建立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國有資產營運公司,明確應運主體,強化工業企業的產權約束,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三是加快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擴大社會養老保險面,推進離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險,由企業管理向社會化管理轉化,切實減輕欠發達地區的縣鄉工業企業的負擔,為工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5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基本情況
我縣地處腹地,地理位置特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礦產27種,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5000多億元。其中,支柱礦產鉛鋅資源探明儲量450萬金屬噸,遠景儲量800萬金屬噸,約占全省儲量的80%。是中國“四大鉛鋅基地”之一;黃金資源探明儲量108金屬噸,遠景儲量150金屬噸以上;探明石灰石儲量7.79億噸;已探明可開發大理巖50wm3,遠景開發儲量150wm3石墨礦探明儲量1000萬噸。
近年來,我縣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圍繞“鉛、鋅、金、新材料”三十億集群,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工業企業419家。2012年,當前工業產值228.64億元,工業增加值83.4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8家。2012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218.64億元,占全縣當前工業總產值的95.6%;實現工業增加值81億元,對縣域GDP的貢獻率達到73.1%,真正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呈現持續快速發展態勢,年均增長40.28%,對推動我縣爭創全省“十大縣”和西部“百強縣”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是,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持續影響和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發展和經營存在很大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產業經濟結構不優。
在這4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從事鉛、鋅、金、非金屬資源開發的企業有39家(其中從事鉛、鋅資源開采和選礦的企業有31家,從事金資源開采的企業有2家,從事非金屬資源開發的企業有3家,從事鉛、鋅、金冶煉的企業有3家,從事水泥生產的企業有2家),是以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新型建材、植物化學品等行業尚未形成規模,電子行業、機械制造、日用品加工、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難以引進。導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單一,經濟結構不優,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第二、經濟效益大幅下滑。
鉛、鋅、金等主導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跌,鉛鋅價格較去年5月同期分別下跌1568元和465元/噸。特別是與今年4月相比,0#鋅、1#鋅、1#鉛的月平均價格每金屬噸分別下降了947元、977元、1020元,黃金價格也下降了50元/克。與此同時,礦山企業的人工、原材料成本和采礦成本都有所增加,利潤空間被壓縮。雖然我縣大部分企業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但由于市場價格下跌,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數量相同,當前價格產值、利稅等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呈負增長,企業經濟效益呈明顯下降趨勢。
第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更難培育。
一方面,由于我縣有色金屬資源開發缺乏大型項目的支持,找礦增儲缺乏突破,以及土地、環保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中泰黃金省級礦山建設5、5萬噸鉛冶煉項目因環境影響評價等問題停建,而尹牧寺等老礦山企業原有探明資源已經枯竭,面臨停產的局面,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面臨減少。另一方面,鉛酸蓄電池、鋅空氣電池等行業下游延伸產品和深加工項目發展滯后,石墨礦深加工、尾礦綜合利用、九子溝磷礦綜合開發等非金屬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進展緩慢,難以培育規模以上新型工業企業。
第四、企業銷售渠道萎縮。
自去年年初鉛鋅精粉運費由100元/毛噸調整為200元/毛噸以來,株洲冶煉廠和白銀有色金屬集團的采購站因采購成本增加而撤離縣城,導致縣內鉛鋅精粉銷售渠道萎縮,銷量持續下降,我縣鉛鋅精粉銷售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生產鉛鋅精粉近3萬噸。
第五、開發環境不夠優化。
由于資金短缺,一些政府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沒有完全落實到位;個別部門為企業服務的意識不夠強;一些收費項目,如礦山爆破服務費高,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融資難、辦證難等問題直接影響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下一步應該采取應對措施
1、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思路。
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堅定不移地把“以工業強基礎”作為事關全縣經濟命脈的根本決策,增強發展新產業的決心和信心。繼續深入扎實開展調研活動,理清阻礙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提出對策,動員全社會力量,促進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2、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
目前,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圍繞鉛、鋅、金、建材等資源開發,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產業與產品關聯度高。下一步就是對資源配置的形成大做文章:
一是積極打造鉛鋅、黃金、建材、風電等緊密(或松散)的四大產業聯盟(或協會),推動集團發展,逐步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二是支持勘查開采技術薄弱、安全風險控制較差的小型礦山企業,逐步退出礦產開發行業,向其他領域轉型,做好對大企業、大集團的產業支撐;
三是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四是積極引進風力發電、尾礦綜合開發利用等新興產業和綠色產業,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比重;
五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能耗高污染企業;
六是加快縣域工業園區建設。今后所有加工工業項目都要集中在工業園區,提高產業集中度,延伸產業鏈,千方百計把縣域工業園區打造成特色產業集聚區;
七是加快工業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積極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
3、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結合我局職責,積極協調財政、安監、質檢、環保、發展改革、電力、林業、水利等企業部門,進一步優化企業投資發展環境。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和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和支付力度,開展涉案企業審批制度建設,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向縣委、縣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優化發展環境、減輕企業負擔、引導企業做大做強發揮積極作用。
4、努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加快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爭取10月份上市運營;加強縣鄉兩級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不斷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積極支持和培育成長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逐步擴大規模以上新型工業企業數量,促進縣域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5、著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效率。
加強企業管理和企業家隊伍建設,及時成立“縣級專家服務團”,積極推進“標桿管理”和“精細管理”,促進企業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普遍提高。合理引導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繼續進行成本、資金、質量、安全等基礎管理,加強財務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不斷完善各項內部規章制度和規范操作規程,完善企業監控體系,實現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6、認真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在企業融資1.863億元、工行融資2000萬元、信用社融資3890萬元的基礎上,縣農業銀行積極向金融機構上級推薦,適時組織召開銀企座談會、對接會、簽約會,努力協調金融機構融資企業,爭取下半年增加貸款1.2億元。積極督促和協調及時落實郵儲銀行與新海礦業和華勤貿易簽訂的融資協議,積極加強與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門的聯系,協調解決超順鑄造公司、萬路工貿公司和天盛礦業公司的道路和河岸建設問題;加快與電力局聯系,為龍泰石墨礦、延灣石墨礦、南方礦業、嘉陵再生資源利用等企業解決電力問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6
近期,針對我市當前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困難問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抽調有關科室人員組成調研組,切實深入我市區六個縣區工業園區、中小微工業企業開展調研。
一、主要困難問題
(一)融資難、融資貴、“去實業化”現象明顯。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受融資門檻和成本高以及企業自身資信度偏低等影響,各級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十分有限。獲得商業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其融資成本也比大企業平均要高出50%。中小企業貸款一般情況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有的甚至高出100%。
多數中小企業抵押物不足,需要擔保公司擔保,擔保貸款的年利率達到了12-15%。還有很多小微企業不能正常獲得銀行支持,只能通過比銀行利率高出3-5倍的民間借貸獲得發展資金,有的民間信貸月利率高達5%—10%。同時,實體經濟的“去實業化”現象愈加明顯,一些制造企業也把投資重點轉移到房地產業、銀行理財與信托投資上來,甚至通過“實業釣魚”辦法,以實業為擔保獲得貸款用于其他領域的套利中。
(二)企業人才引進難、用人成本高。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是企業發展的“引擎”。而當前我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才欠缺、產業工人難招問題。高學歷、高職稱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因流失而嚴重不足;班組長、業務骨干在很多崗位中出現“單兵”作戰、獨挑“大梁”的現象;管理層面和最具執行力的車間班組普遍出現人才的短缺現狀、嚴重斷層。同時,企業普遍反映用人成本高,為員工購買的各項險種支出比例較大,甚至占到員工工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三)市場疲軟、訂單減少、貨款回收難,企業投資信心不足。
受國際國內市場低迷和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市中小企業訂單銳減,貨款回收難。按很多制造企業慣例,一般到5月,公司接到訂單應該達到上年的五到六成,而今年普遍減至往年的三成或三成不到。
以區集團為例,今年到5月份,接獲訂單僅6000萬元,只相當于去年同期的20%。同時,很多中小企業貨款回收難度較大,已經出現貨款回收打五到八折或以貨抵款的現象。中小企業項目投資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想投現象較為普遍。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僅有138個,比去年減少37個,總投資365.9億元,比去年減少173.8億元,且當年計劃投資僅112.7億元,距全年工業和技改投資目標差距較大。
(四)工業用地指標緊張。
工業用地指標緊張,土地審批程序、周期較長,延緩項目投資進程。企業入駐園區一兩年沒有辦下來土地證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發展中的融資。
(五)園區投入不足,建設緩慢。
各區縣工業園區普遍呈現投融資平臺公司注冊資本金小、融資能力弱、融資渠道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園區規劃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同時,園區水、電、氣配套能力不足及污水處理設施滯后,制約入園企業發展,尤其是縣、兩縣工業園區供電問題突出。
縣工業園區使用地方電網,供電保障能力低,電價高達1.1元/度,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高。縣“落地電”政策一年一定,政策調整周期短,且只有新增企業享受,縣原有工業企業為移民搬遷做出了貢獻卻無法受益“落地電”政策,中小微企業對此項政策意見較大。
二、對策建議
(一)建立企業問題清單制度。
按照市委提出的“樹立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作為衡量支持、幫助企業發展成效的標準”要求,建立“企業問題清單制度”,定期對企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進行梳理,形成適時更新的“問題清單”,分門別類敦促相關部門和縣(區)限時解決。
(二)制定企業人才培育規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引領。現在國家和省上高度重視企業人才培育,省上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每年財政安排1000萬元專門制定了“萬名中小微企業培訓計劃”。周邊各市州甚至包括市內相關區縣都重視企業家隊伍培育,每年都從有限的財力中,不惜安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對企業家進行系統培訓。如瀘州,x年用于工業企業人才培育投入已達300多萬元,而我市不足30萬元。
建議充分發揮我市正在開建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高水平高標準制定《x-x年市中小企業人才培育計劃(中長期)》,每年市財政安排300萬元左右工業企業人才培育專項資金,對我市中小企業人才進行系統提升培訓。
(三)組建市工業投融資平臺。
市中小企業普遍融資困難,企業財務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發展受到極大制約。建議效仿周邊省市,發起組建市工業投資集團公司,吸納民間資金參股聯營,打造全市統一強大的工業投融資平臺,切實解決市中小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急需資金。
(四)適時調整涉企政策。
在當前企業運行困難的背景下,建議研究并適時調整政策。如稅費負擔問題,尤其是費的問題,能免則免,能緩則緩,盡量按最低限收取。當前企業普遍反映用工成本高昂,各項保險費用較高,建議落實《勞動合同法》前提下,將《勞動合同法》的各項具體要求由低到高分步實施,根據企業行業和規模等方面特點,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給予初創企業、小微企業和極度困難企業適當的過渡期或緩沖期。
借鑒國際經驗,對初創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吸納就業達到一定數量,社會保險費用按一定的人數比例由政府承擔,或由政府給予適當補貼。
同時,針對企業反應近年土地使用稅過快增長的問題,認真研究土地使用稅的征收辦法,對于單位土地面積產出不同、不同生產類型的企業,予以區別對待,有上限和下限浮動的,原則上一律按下限征收。對目前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交納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緩交、減交或免交。小企業用于研究技術開發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委托其他單位進行科研試制的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準予稅前列支。
(五)幫助企業引進和留住人才。
要制定政策,幫助企業引得進、用得起、留得住人才。政府引進的高端人才,應該鼓勵去企業鍛煉,在企業多做貢獻。借鑒“村官”運作模式,可在經濟管理部門抽調人員到企業當“企官”。切實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有計劃組織企業到高校招聘高學歷、高素質適用人才。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7
近年來,鎮始終把工業強鎮作為統領全鎮經濟發展的主導戰略,服務工業園區產業發展思路和規劃,形成了工業園區為主體的空間布局,工業經濟總量和質量得到提升。
一、全鎮工業企業發展現狀
目前全鎮擁有各類工業企業3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建成1家鋁材料制造企業(鋁業)、3家設備制造企業(消防器材、電器機械、園林工具)、1家包裝材料制造企業(印業)、24家建材企業(5家砼構件、3家采石、1家采砂、9家水泥磚瓦制品、6家金屬門窗制造)、2家家具制造企業(1家木制家具、1家金屬工具與家具)、4家服裝布藝加工企業、3家食品加工企業。
另外還有5家電力、燃氣及算來水供應企業(供電換流站2家、煤氣站2家、自來水廠1家)。涉及10多個門類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截至XX年,全鎮工業增加值總量達17.33億元。經濟普查統計年均工業經濟總收入2200萬元,工業總量在全區鄉鎮排首位。
(一)工業企業空間布局
全鎮工業集中發展區規劃總面積為5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園3.5平方公里,集鎮集中發展點1.5平方公里。全鎮38家企業主要發展鋁材、建材、包裝材料、食品、服裝和家具制造業。有4家采礦業企業,主要從事石灰巖和砂石開采,分布在XX個鄉村及集鎮。24家建筑材料企業以及4家包裝材料及設備制造企業分布在全鎮10多個村。只有鋁業1家企業和3家小型建材企業分布在工業園區規劃區內。我鎮現有飛地工業企業1戶。
(二)工業企業行業布局
在全鎮38家企業中,采礦業企業4家,鋁制造1家、建筑材料制造類企業24家,食品生產3家,服裝加工3家,設備制造3家。另外,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企業5家。從行業分布來看,鋁材及建筑材料制造企業不管是企業數量還是經濟總量仍然是我鎮工業經濟的主導者。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局限性較大,制約了園區外工業企業的發展愿望。
嚴格限制工業園區外新上工業項目的政策出臺,一方面有效促進了工業集中、集約、集群和高效發展。另一方面抑制了現有區外企業進一步發展的訴求愿望。加上目前園區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項目承載能力較差,園區難以容納區外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及產業政策限制,多數區外企業也缺乏向園區調遷的條件。
(二)產業規劃布局不到位,導致工業發展速度緩慢。
由于園區產業定位標準高,對引進項目規模的要求有點貪大求洋,進駐園區的項目,既沒存在形態也沒有形成業態(園區內有幾個項目有征地就是不見開工)。區外工業企業項目發展似乎受到了空間和政策的制約,有原地踏步的趨勢。
(三)“產城共榮”的城市發展規劃理念相對落后。
從現有城市新區建設、集鎮建設以及信息產業園功能來看,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缺乏聯系,存在城是城,園是園的獨立性,產業發展有空心化的趨勢。在工業與城鎮怎么互動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企業怎么配合等方面還缺乏整體思考,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沒能有效融合。
(四)工業企業發展潛力不足,稅源企業不多。
工業企業近年來的發展歷程,重點企業、稅源企業依舊是熟悉的名字,在排名靠前的位置很難看到新進企業。有的企業大,但交給地方的稅收少。招商引資協議多、建設少,項目意向投資大,到位少,經濟發展還在依靠原有老稅源企業負重向前,工業經濟總量與稅收不成比例。
(五)行政效能低下影響了投資環境。
部分企業反映政府服務意識淡薄,行政審批繁瑣,效率低下,存在“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的問題,關鍵在于工業企業項目落地難。在關心支持企業方面,我們還沒有創造出一個有利于企業成長、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六)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弱。
一是多數小企業起步水平較低,低水平重復投資較為普遍。
全鎮工業企業中,建材類和采礦類資源企業達28家,所占比例達到70%,由于此類資源性企業技術要求低,投資小,見效快,進入門檻低,易于被選擇。特別是特大城市建設的推進,全鎮磚瓦砂石建筑材料為主的企業增加到24家。但部分企業已處于限產狀況,產能明顯過剩。
二是多數小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落后。
以業主個人產權為基礎的家庭和家族式管理方式是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其產權制度具有明顯的家族化傾向。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術人才、缺營銷人才”。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工作的滯后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是企業產品科技含量偏低。
企業主選擇的多為技術門檻低、管理門檻低和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附加值低。
四是企業存在污染問題。
鋁廠、采石廠等企業的污染嚴重,污染并沒有得到有效治理。
三、加快工業企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堅持科學規劃,著力構建新型工業格局。
突出招商引資,火眼遴選優勢工業項目。繼續以“調結構、轉方式、上水平”為重點,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為主導,著力引進資源節約、生產環保、高稅收、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型企業,大力推進產業集中、集約、集群化發展,形成主業突出、優勢明顯的工業新格局。
(二)堅持環境友好,確保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和諧。
突出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限制高耗能、杜絕高污染產業發展,加強環境保護,集約利用資源,實現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產城共榮,促進工業發展與城市發展共生共融。
學習借鑒蘇州先進工業園區的經驗,堅持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一體,建議規劃、國土、工信和產業園區等部門應盡快啟動新城區產城一體規劃編制工作。在城鄉一體化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鄉資源,統籌規劃產業園區工業項目與園區外工業項目的共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產城共榮。
(四)堅持創新發展,統籌協調產業園區內外共同發展。
一是創新發展平臺。
結合產業園區建設與產業集群培育。著力規劃產業功能分區和電子信息產業園的工業集聚發展平臺,大力培育產業集群。從空間規劃、產業布局、龍頭企業培育、招商引資、項目把關等方面著手,培育和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
二是創新企業用地政策。
不斷拓展企業發展空間,應結合現有工業園的發展政策,鼓勵符合園區外落戶的企業通過混合所有制的聯合方式,鼓勵企業兼并重組,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拆除企業原所在地的建筑物并實施退耕,維持現有土地使用總量。在不增加土地供應的基礎上,實現產業的區內外同時積聚發展。
三是創新工業發展融資渠道。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園區工業項目建設,拓寬融資渠道,破解工業園區建設中的融資難題。
四是創新招商引資策略。
既要對外招商引資,又要對內保商留資,保住本地傳統產業。在主導產業方面強化重點企業(項目)引進,引進能延伸現有主導產業鏈條的企業項目。
五是創新企業兼并重組。
要積極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推動大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兼并重組。優先保障兼并重組企業在兼并初期的要素供應,對重點企業兼并收購破產、停產、困難企業,在產權變更、能源供應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支持。
鼓勵企業多采購本地產品,鼓勵企業配套發展,用混合所有制兼并重組壯大企業。華泰商品砼可以與境內砂石企業合作,鋁業可以與樂星紅旗合作。兼并合作對于涵養地方稅收有很大的示范。經信部門要及時發布項目引進建設信息,推動更多項目配套發展。
(五)堅持轉變政府職能,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要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深入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并減少、合并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推行并聯審批、集中審批、代辦審批,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在對企業執法過程中應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加強高校與本地企業的合作,對企業家及高管人才建檔入庫,定期開展對話交流,讓他們成為工業企業發展的智囊團。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8
小微型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個體戶的統稱,小微型工業企業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型企業、微型企業以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戶。小微型工業企業是提供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主要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實現增加值203.2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1.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個百分點,為全市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了掌握小微型工業企業發展狀況,市統計局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全部小微型企業和部分規模以下企業及個體戶進行了調查,結合常規統計數據,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微型企業整體運行現狀
(一)小微型企業數量占比大
20xx年,全市小微型工業企業數量為46763家,全部工業企業數量47090家,小微型工業企業占比高達99.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數量為885家,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為73%;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沒有全面統計,目前掌握的數據為規模以下工業企業9613家,個體戶36265家(2013年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
(二)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增速低位運行
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的小微型企業增速5.9%,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5%)2.6個百分點。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增速更低,全年增速3.9%,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6個百分點。
從近五年增速情況看,20xx-20xx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的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增速波動較大,20xx年增速19.6%,2013年7.1%,20xx年13.7%,2015年-4.3%(主要是受國家統計局執法檢查的影響,剔除該影響因素,可比口徑增速2.5%),20xx年5.9%。五年間增速回落明顯,20xx年雖有所反彈,但仍在較低區間運行。20xx-20xx年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增速也明顯偏低,20xx年增速2.2%,2013年3.6%,20xx年3%,2015年5.1%,20xx年3.9%。
(三)小微型企業效益指標運行平穩
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的小微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00.62億元,增長5.6%,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2%)0.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50.5億元,增長0.3%,低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8%)0.5個百分點;資產總計753.82億元,下降0.2%,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3%)1.1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主要效益指標運行平穩。
從近五年效益指標運行情況看,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的小微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00.62億元,較20xx年增加253.49億元,20xx-20xx年均增速7.9%;利潤總額50.5億元,較20xx年增加11.19億元,年均增速9.4%;資產總計753.82億元,較20xx年增加276.05億元,年均增速10.2%。小微型企業主要效益指標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較快發展的態勢。
(四)小微型企業科技研發支出增長較快
20xx年,xxx市(不含長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科技研發(R&D)活動的企業共185家,其中小微型企業95家,占比高達51.4%;全市科技研發(R&D)活動的企業同比增長xxx.9%,其中小微型企業同比增長30.1%,增速高于全市15.2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研發(R&D)內部支出23.04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小微型企業科技研發(R&D)內部支出3.69億元,同比增長67.4%,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59.7個百分點。
(五)超六成小微型企業資金情況基本正常
從企業資金情況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中,8.1%的企業認為20xx年企業資金較為充裕,58.5%的企業認為資金處于正常水平,資金充裕和正常的企業占比高達66.6%;另外,還有33.3%的企業認為20xx年資金較為緊張。在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中,2.9%的企業認為20xx年企業資金較為充裕,62.6%的企業認為資金處于正常水平,資金充裕和正常的企業占比高達65.5%;另外,還有34.5%的企業認為20xx年資金較為緊張。
(六)小微型企業全年經營情況預測有所分化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對2017年全年生產經營情況的預計較為樂觀,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戶預計相對較為悲觀。
從產值情況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中,65.1%的企業預計2017年產值較20xx年增長(按照企業數量計量,下同),21.9%的企業預計持平,僅有13%的企業預計下降。在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中,22.9%的企業預計2017年產值較20xx年增長,22.7%的企業預計持平,37.1%的企業預計下降,另外還有17.3%的企業說不清楚。
從盈利情況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中,36.3%的企業預計2017年盈利較20xx年增加,41.2%的'企業預計持平,20.7%的企業預計下降,另外還有1.8%的企業說不清楚。在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中,20.5%的企業預計2017年盈利較20xx年增加,26.6%的企業預計持平,39.6%的企業預計下降,另外還有13.3%的企業說不清楚。
從稅金情況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中,50.7%的企業預計2017年稅金總額較20xx年增長,31.7%的企業預計持平,17.4%的企業預計下降,0.2%的企業說不清楚。在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中,17.1%的企業預計2017年稅金總額較20xx年增長,28.2%的企業預計持平,17.1%的企業預計下降,另外還有37%的企業說不清楚。
二、小微型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小微型企業經營粗放,多數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生產工藝簡單,產品檔次低,品種單一,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和低成本、低利潤參與市場競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缺少話語權。近幾年受到市場大環境影響,各地小微型企業普遍存在融資困難、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要素瓶頸、勞動力成本上升等重重難題,在一定范圍內壓力劇增。
(一)融資難,投資意向減弱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影響,小微型企業經營缺乏資金的情況仍未得到改變。盡管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小微型企業財政信貸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制度尚未完善合理,優惠政策宣傳還不到位,加之小微型企業信用度低,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能獲得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的小微型企業比例仍然很低。從調查結果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認為導致資金緊張的原因中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占43.1%;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認為導致資金緊張的原因中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占15.8%。
資產負債率是期末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通常企業借入資金越大,越是顯得企業活力充沛。因此,經營者希望資產負債率稍高些,通過舉債經營,獲得充足的資金,擴大生產規模,開拓新興市場,增強企業活力,獲取較高的利潤。而從近五年企業資產負債率看,20xx年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4.4%,2013年為55.3%,20xx年為51.3%,2015年為49.7%,20xx年為48.8%,資產負債率呈現出下滑態勢,反應了企業家信心不足,再投資意向減弱。
(二)招工難,守成思想加深
近年來,新生代農民工的比例越來越大,與他們的父輩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他們對于工作環境、住宿條件、企業文化也有較多要求,而企業則希望招收吃苦耐勞的熟練工。供需訴求上的矛盾加劇了用工緊張、用工不穩定,多數企業招工,已經成為一年中不間斷的工作。招人難,培養員工也難,小微型企業沒錢、沒有培訓團隊,更不能讓員工走出去與外界進行交流。再加上小微型企業沒“錢”途,成長環境和發展空間也不具吸引力,這就造成員工流動快,難留人。
由于員工“跳槽”頻繁,小微型企業主也懶得花太多錢培養人員,更傾向于招有經驗者。實力弱,不想花錢培養人,然后就留不住人,更不想培養人,結果又難以發展……許多小微型企業陷入了這個怪圈,嚴重影響了企業發展,也不利于xxx市勞動者就業、定居。從調查結果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用工需求比20xx年上升的僅占24.4%,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戶用工需求比20xx年上升的僅占xxx.4%,也從側方面反映了企業對勞動市場中勞動者綜合能力要求逐漸提高和企業面對復雜的經濟大環境下的守成思想。
(三)成本提高,生產經營困難
受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及國內物價持續高位運行等因素影響,再加上工人工資水平提高,小微型企業生產成本上升較快。從調查結果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中,48.1%的企業預計成本上升;在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中,39.6%的企業預計成本上升;20xx-20xx年全市小微型企業主營業務成本以年均8%的速度增長,企業銷售費用年均增長8.5%,管理費用年均增長9.9%,加上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企業規模無法得到質的改變,無法發揮小微型企業的靈活性和市場適應能力,作為市場風向標和排頭兵,無法不斷革新,不能引領發展潮流,就不能體現出小微型企業的優勢,在市場競爭逐漸加劇的大環境下,一旦遇到突發情況,便會土崩瓦解。
(四)眼界狹窄,管理決策失準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戶,相對來說規模較小,市場輻射面較窄,僅僅以一時的需求供給判斷資金分配和未來發展難免會出現決策失準的情況。從調查結果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小微型企業導致資金緊張原因: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占43.1%,因管理或投資造成的存貨資金占用較多、貨款回籠慢、擴大再生產、基建投資和投資金融性資產等占45.4%,運營成本占11.6%;規模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導致資金緊張原因: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占15.8%,因管理或投資造成的存貨資金占用較多、貨款回籠慢、擴大再生產、基建投資和投資金融性資產等占67.1%,運營成本占17.1%。除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外,企業家因對市場判斷失準或企業資金分配不合理導致資金緊張的情況尤為突出。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和個體戶因不合理投資或管理導致資金占用的情況尤為嚴重。
三、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性建議
(一)把控源頭,指導引領
受到環保或其他政策性因素影響,有一部分企業在資金人員都充足的情況下,依舊不能開工生產或限制生產,嚴重打擊了企業積極性,也不利于推進和諧xxx的建設,因此需要在企業創建投產初期就對企業進行嚴謹審查,對于企業生產是否和政策有沖突,對環境是否有大的危害,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否有好的市場前景等等情況進行評價說明,指導企業把資本投入到更有益處、更有回報的資本市場,把問題解決在搖籃狀態,對于已經存在且存在問題的企業要積極協調溝通,不能一紙禁令打天下,要管幫相結合,引導企業轉型升級走出困境。
(二)校企聯合,專職培訓
利用好xxx高校多、涉及面廣的優勢,鼓勵和支持校企聯合,定期舉辦小微型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業合作交流會,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與應用。創建小微型企業技術創新基地、技術創新中心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對專職技術人員進行登記備案,定點培訓,使待業人員都能有一技之長,形成xxx人才庫統籌調配,協調解決人員配置不合理,找人不對口等問題,保證人才在企業競爭中流動,在xxx穩定中成長。
(三)普及政策,做好服務
對扶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行梳理,并通過政府信息公開、報紙、電臺(電視臺)、政府站等形式集中對外宣傳。集中辦理有關行政許可事項的部門,編印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小冊子,提前告知辦事程序、明確許可條件、承諾辦理時限,告知辦理進度。
(四)搭建平臺,引導幫扶
培育一批重點示范產業集群,鼓勵小微型企業向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集中,園內消化,互補互幫,整合物流,營銷資源,降低單個企業生產成本。搭建小微型企業創新平臺,按照“政府支持、企業自治、市場化運行”的原則,為小微型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和中介服務,鼓勵創新,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步伐。搭建小微型企業電商平臺,加大宣傳,鼓勵交流,提高產品市場輻射面。對于重污染企業鼓勵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先進的企業以收購、兼并、重組、聯營等多種形式,實現企業的合作轉型、產業提檔升級。
(五)以大帶小,提質升級
從調查結果不難看出,企業因為企業管理或不合理投資導致資金緊張的情況占半數以上,其實不僅僅是資金方面的問題,企業的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困難,小微型企業或小個體因為管理層接觸的社會面相對較窄、對政策理解不及時、管理水平不高,在本就艱難的市場大環境和運營成本提高的情況下企業還因決策失誤,困頓頻發,可謂是雪上加霜,急需政府聯合本地發展較為成熟的大型企業和有關部門對企業家進行不定期會談,引領發展方向,以大帶小,提質升級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9
2018年,我市年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下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繼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凸現。現根據XX市統計局企業調查隊對129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最新抽樣調查資料匯總整理,將有關情況綜合反映如下:
一、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主要涉及勞動密集型行業,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作用明顯。
據抽樣調查資料反映,在全市制造業涉及的525個工業行業小類中,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已涉及了77個,占14.7%。從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涉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中,各種設備制造業占19.4%,紡織業占11.6%,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和化工制造業均占7.8%,食品加工業、塑料制品業和通訊設備、計算機及電子設備制造業均占6.2%,金屬制品制造業占5.4%,服裝鞋帽業、家具制造業、印刷等其他行業共占34.1%。由于這些行業需要吸收大批勞動力,對緩解日益上升的就業壓力作用較為明顯。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期末從業人數比上年增長14.3%。
2、整體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企業微觀經濟運行健康穩定。
2018年,受能源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曾經一度面臨較大的風險,但隨著政府調控措施的及時到位,外部環境逐步好轉,規模以下工業總體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整體實力不斷得到增強。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全市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2.1%,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3.0%。尤其是規模以下工業作為民營經濟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其作用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
目前,我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民營企業已占到95%以上。隨著規模以下工業發展速度的逐年提高,企業的規模和效益也隨之上升,其中,戶均工業總產值達168.7萬元,比上年增長21.5%;戶均資產達232.7萬元,比上年增長 3.6%;戶均固定資產原價達125萬元,比上年增長6.1%;產品產銷率達95.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調查還表明,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有 6.2%的企業銷售狀況很好,比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只有5.4%的企業銷售情況較差,比上年減少2.6個百分點;企業反映“市場開拓能力不夠”的比重比上年下降5.4個百分點,認為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的比重比上年下降6.8個百分點。由此可見,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3、內部管理進一步趨向規范,企業效益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也逐步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大多建立了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配備有專門管理人員。隨著內部管理的健全規范,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規模以下企業的生產效率明顯上升。調查數據顯示,我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全年人均創造產值11.5萬元,比上年增長7.5%;人均上交稅金0.9萬元,比上年增長28.6%;人均實現營業利潤0.8萬元,比上年增長33.3%。
由于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廣大企業主對未來發展前景也普遍看好。在被訪企業中,有93%的企業對未來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比上年上升3.9個百分點,其中,預測企業未來發展“非常好”的占5.4%,“較好”的占34.1%,“一般”的占53.5%,分別比上年上升4.6、4.1和12.4個百分點;只有 1.6%的企業認為未來發展前景“較差”,還有5.4%的企業難以對前景作出判斷,兩者比例分別比上年下降2.3和1.6個百分點。
4、社會保障意識進一步增強,企業職工參保水平穩步提高。
相對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穩定性較差,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大。由于這一特點,以往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在用工問題上比較簡單和草率,導致不為員工辦社會保險等現象較為普遍。
但是,隨著我市社保擴面力度的不斷加大,這一現象得到有效改觀,企業的社會保障意識有所增強。調查表明,在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僅有17.1%的企業未為員工辦理任何社會保險,比例比上年下降10.8個百分點。在已參保的企業中,企業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的參保率分別為31.5%、30.0%和15.8%,分別比上年上升7.8、15.7和10.8個百分點;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參保率分別為20.0%和9.8%,均比上年上升5.4個百分點。
5、外部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企業認同程度不斷得到提升。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把扶持民營、個私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切實落實到位,職能部門機關服務意識明顯增強,辦事效率有所提高,同時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這些都為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力地促進了規模以下企業的快速成長。在本次調查中,被訪的129個企業普遍對我市的發展環境表示滿意,其中認為企業發展外部環境“很好”的占3.9%,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認為 “較好”的占24%,“一般”的68.2%,比上年上升8.5個百分點;回答“較差”的只占3.9%,比上年下降7個百分點。
二、我市規模以下工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1、產業層次比較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調查表明,我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涉及的行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裝備水平差,初級產品加工比重大,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附加值不高,容易引起行業內部過度惡性競爭。在本次被調查的企業中,當問及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有70.5%的企業反映存在“行業內部過度競爭”,比上年上升2.5個百分點。
2、資信評級參與度低,企業融資難度較大。
雖然我市規模以下企業信用觀念逐年有所增強,但總體上參與信用等級評定的企業比例仍比較低。調查表明,我市還有79.8%的規模以下企業未參與資信評級。由于規模以下企業不重視資信評級,客觀上也造成了企業的融資困難。在被調查企業中,有79.8%的企業需要從銀行貸款,在這些企業中,均未能享受省財政設立的扶持民營經濟專項資金補貼或貼息貸款;同時,有 22.3%的企業感到從銀行貸款“十分困難”,有31.1%的企業感到“較困難”,有39.8%的企業感到“一般”,僅有6.8%的企業感到“較容易”。在談及融資難的原因時,有52.8%的企業選擇了“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居第一位;有44.9%的企業選擇了“手續煩瑣,效率太低”,居第二位;有 39.3%的企業選擇了“缺乏必要的人際關系或特殊關系人”,居第三位;有38.2%的企業選擇了“資信等級不夠”,居第四位。
三、對提高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思考
從我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整體發展情況看,仍需要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力。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規模以下企業有發展壯大的愿望,也期望政府和各級部門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1、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我市規模以下工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因此,可以依托各地的傳統產業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規模以下工業的發展。同時,繼續大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以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小企業進入園區,為他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引導他們走向企業集群之路,朝著大產業鏈方向發展。
2、進一步加強信息服務。
調查表明,我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能將電腦用于網上營銷的僅占26.4%,這一比例雖然比上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但企業的信息渠道還是比較窄,因此,有38%的被訪企業期望政府部門能夠利用信息資源優勢,為廣大小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3、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融資困難是制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93%的規模以下企業資金來自“自有資金”。由此可見,規模以下企業的資金來源相對較窄。調查數據顯示,小企業對拓寬融資渠道的期望很高,有30.2%的企業期望政府部門為其“增加融資渠道”,比例比上年上升6.2個百分點。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制定靈活多樣的貸款制度,積極發揮財稅政策的扶持作用,完善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建立相應的信用貸款專項資金及風險償貸機制,切實解決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融資難問題。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0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狠抓產業培育、項目建設,積極轉方式調結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持續膨脹,企業效益逐步提高。
201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26.9億元,同比增長32.5%,占全市總產值的9.96%;企業總數達138家,占全市總量的16.7%;實現利潤61.2億元,同比增長38.1%,占全市總量的5.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達305.3億元,增長8.3%;從業人員達36000余人。
(二)工業主導產業支撐作用逐步凸顯。
全縣石化化工、裝備制造、紡織、新醫藥、資源再生利用等主要產業實現總產值761.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4.1%。“有機化工和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初具規模,利津經濟開發區有機化工產業園成功申報了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通過不斷延伸石化產業鏈條,加快開發下游產品,實現了由石油化工向精細化工的轉變;依托利華益集團、津博化工等骨干企業,成功申報了山東省石油化工產業集群,2012年石化產業實現總產值670.4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5.2%,利潤34.6億元、占56.6%;全縣石油裝備制造等企業發展勢頭較好,裝備制造業實現總產值40.8億元、占4%,利潤3億元、占5%;紡織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實現總產值27.4億元、占2.7%,利潤2.1億元、占3.5%;新醫藥產業平穩發展,實現總產值18.6億元、占1.8%,利潤1.5億元、占2.5%;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前景較好,實現總產值4.4億元、占0.4%,利潤0.5億元、占0.8%。
(三)鄉鎮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健康發展。
從2012年統計數據看,絕大部分鄉鎮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各項指標均有大幅度增加,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重點集中在鳳凰城街道、陳莊鎮、鹽窩鎮等幾個鄉鎮街道。其中,鳳凰城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3.3%,實現總產值476.3億元、增長40.6%、占46.4%,利潤23.3億元、增長48.7%、占38.1%;陳莊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占全縣總數的15.3%,實現總產值188.9億元、增長42.5%、占18.4%,利潤10.2億元、增長43.1%、占16.6%;鹽窩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家、占全縣總數的22%,實現總產值168.4億元、增長19.8%、占16.4%,利潤14.3億元、增長32.5%、占23.4%。
(四)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壯大。
2012年,全縣列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家,涉及石化、新能源、新醫藥、非金屬礦物制品等多個行業,資產總額37.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52.6億元,同比增長62.7%;主營業務收入156.1億元、利稅17.6億元、利潤10.6億元,分別占14.9%、14.8%、16%、17.3%。
(五)工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確立了“兩極一帶”的戰略發展格局,利津經濟開發區、陳莊工業園、利津濱海新區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綜合配套能力和承載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榮烏高速、德大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建設投用,交通環境顯著改善,區位優勢不斷顯現;國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等與周邊地區相比優勢明顯。
同時,通過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制定完善審批服務等工作制度,加強監督機制建設,有力促進了政策環境、政務環境、服務環境、人才環境、市場環境等的改善,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體規模小,產出低。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26.9億元,僅占全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312.59億元)的9.96%;平均總產值6.85億元,僅占全市平均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總產值12.52億元)的54.7%。全縣13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年產值過200億元的僅1家,10—30億元的20家,5—10億元的35家,其余8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產值不到5億元。
(二)盈利水平低,財政貢獻小。
2012年,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7.04億元,僅高于XX區,列全市五縣區(XX縣、XX縣、XX區、XX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4.47億元、10.33億元、8.69億元、6.65億元)倒數第二位;企業平均利潤4082.64萬元,僅相當于XX縣的28.5%、XX縣的36%、XX區的44.2%;有2家企業虧損,12家企業停產,7家企業的利潤和利稅出現負增長。13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上繳稅款超過100萬元的只有18家,超過1000萬元的只有4家,上繳稅款不到10萬元占60%以上。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缺乏核心競爭力。
全縣除石油化工外,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整體存在著產業鏈條短,產業層次低的問題;全縣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14.85%,比全市平均比重低17.51個百分點,傳統產業所占比重在8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技術含量低,物耗高、污染高,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主打品牌少,附加值低。
(四)缺乏高素質人才,制約企業發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缺乏高級管理人才,80%以上企業仍沿用家族管理模式,管理不到位,資本運營能力差,效益難于提高;科研人才嚴重缺乏,擁有研發中心的企業寥寥無幾,嚴重影響了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高級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導致優質產品少,市場競爭力弱。
(五)項目儲備少,發展后勁不足。
企業發展主要靠招商引資,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絕大多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立時間短,自身膨脹能力差,發展緩慢。企業研發能力弱,產品不能達到生產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企業項目少,抗風險的能力弱,發展后勁不足。
【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工業企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12-07
小微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7-21
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調研報告11-12
工業企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范文12-21
小微工業企業發展狀況調研報告01-16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5-27
關于扶持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1-16
商貿企業發展調研報告11-28
2021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