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調研報告
在現在社會,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環境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1
一、生態環境基本情況
1、全鎮轄37個行政村、2個代管村、3個居委會、55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2137戶,總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約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訊覆蓋。現有田土面積8.6萬余畝,20xx年糧食總產量35678噸,人均產糧月1400斤,20xx年人均總收入10000余元,人均純收入3893元。
2、生態資源基本情況。鎮現有山林面積46萬畝,其中蘆頭林場、連云林場、獻鐘森工林場、森工林場、獻鐘苗圃占2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66.5,楠竹1200萬多株,立木蓄積35萬多立方米。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竹木儲量充足,辜、徐、蘆、灶四洞,綿延百里的等國有林場以及20多個村辦林場的杉木林基地成為的綠色寶庫,其中蘆頭林場是市最大的國有林場。同時,人民歷來就有靠山吃山的習俗,生態和環保意識較強,在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方面歷來相當重視。
二、生態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情況和思路措施
1、發展思路和特點。“生態立鎮”是鎮長期以來的戰略定位,也是促進其旅游業長足發展的必然途徑。近年來,鎮緊密圍繞縣委、政府“基礎先行、工業主導、旅游活縣、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以“興旺大旅游、推動大發展,建設有活力、有實力、有魅力”的為戰略目標,把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大力推動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以旅游產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近幾年相繼開發了連云峽谷漂流、麗江漂流、純溪小鎮、沱龍峽漂流等一批生態旅游項目,創立了“一鎮三漂”的品牌,享譽省內外。20xx年,鎮榮膺“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稱號。今年,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美麗”的目標,要求全鎮上下樹立長遠眼光,樹立憂患意識,抓緊抓好抓實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環境衛生改善,以實際行動配合“全國生態縣”的創建。。
2、生態文明有新共識。一方面加大植樹造林力度。今年完成造林5000畝以上;各村要把境內水泥路作村級主干公路看待,確保村道沿線有樹有綠化,鼓勵村民在屋前屋后進行綠化。另一方面加強生態保護力度。抓好節能減排,引導工礦企業走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倡導機關部門單位各村大興節能之風;嚴格落實采伐指標限額和公示制度,今年要禁伐闊葉林;森林防火要時時抓、人人抓,健全村級護林員制度,加大宣傳和巡查力度;任何村組禁采麻石,對河道采砂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打擊亂采濫挖、亂砍亂伐、破壞耕地林地、放火燒山等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
3、環境衛生有新舉措。走行政推動、全民參與的道路。一是以宣教提意識。繼續加大環境整治宣傳教育力度,采取宣傳車、廣播、倡議書、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各中小學校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各廠礦企業單位對職工進行宣傳教育,以迅猛的輿論攻勢,造就全民重視環境衛生的濃厚氛圍,提高群眾自我約束的意識。二是以制度促轉變。各村要嚴格按照村級目標管理考核細則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村上要抓到組,組上要抓到戶;各村要制訂整治環境衛生的村規民約,倡導垃圾不出戶、不出村,垃圾分戶處理、分戶解決;各村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試行家戶籌錢成立村級環衛基金,用以聘請專門保潔員和補貼垃圾回收專員。三是以考核強督促。成立環境衛生整治辦,對各村環境衛生實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講評、一年一獎懲的制度,確保環境衛生天天抓、經常抓、不反彈、不放松;根據每月的考核結果對合格村插紅旗,對不合格村插黃旗;根據每個季度的考核結果進行通報,村干部將在大會上進行講評;根據年度的考核總分,嚴格落實獎先進罰后進的制度;繼續實施每位村干部負責一段路面衛生監管的方案,確保責任追究到人。
4、把生態環境和城鄉一體化有機結合。城鎮開發方面:依靠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旅游,依靠旅游經濟的繁榮促進城鎮繁榮,同時以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城鎮功能的日益完善來提高旅游發展承載能力,合力打造特色旅游景觀鎮品牌。繼續推進集鎮的開發建設,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集鎮管理,力爭把大道沿線儲備100畝土地列入規劃。重點開發獻鐘集鎮,全力打造旅游產品和游客集散中心。根據總體規劃向西拓寬獻鐘集鎮范圍,大力引進各行各業商家到落戶,力爭以旅游流動人口和過往商客促進商業繁榮,以商業繁榮促進第三產業發展,著力把獻鐘集鎮建成住宿餐飲、休閑購物、娛樂觀光等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城鄉規劃方面:以科學可持續的戰略眼光進行發展規劃,提升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的總體形象。提高科學規劃水平,促進村級合理規劃發展,堅決禁止土地非法買賣,堅決遏制農村無規劃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的現象。村級公路改造嚴格按照交通部門的規劃和程序實施,嚴格控制,沒有列入計劃的一律不能開工,上級不予解決資金。
三、生態建設的一些制約因素
一是大多數青壯勞力進城務工,導致植樹造林缺乏必要的行為能力,從而影響了生態建設的力度。
二是少數群眾和工礦企業在影響生態環保方面的一些陋習做法短時間難以扭轉。如少數群眾利欲熏心,偷盜亂發森林資源或隨意野外用火、亂丟垃圾。再如少數工礦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舍不得投入,從而造成生態破壞;或以犧牲生態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牟取利益。
三是生態建設的各項政策相對太少,用于進行大手筆生態建設的資金嚴重缺乏,影響了生態建設的進度。如植樹造林的成本,上級撥付資金不夠,直接影響了造林質量和規模。
四、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讓生態文明意識成為各行各業以及群眾的主流意識,做到生態創建人人知、人人積極參與。
2、加大鼓勵引導的力度,采取資金獎勵等實質方式鼓勵引導群眾植樹造林,提高造林的補貼。
3、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嚴格落實采伐計劃,切實做到采伐跡地及時補種,對違反規定者予以嚴厲處罰。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嚴厲打擊失火燒山的事主。
4、加大生態環境工作的資金投入。綠色生態已成為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潮流。應逐漸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的財政投入,切實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的進度和力度。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2
一、生態環境建設的內涵和某縣的自然地理現狀
(一)生態環境建設的內涵
生態環境建設是一切旨在保護、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及生態系統工作的統稱。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起因于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如濫墾、亂捕、濫伐、工程破壞及污染物質排放等等,其后果影響到大氣、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生物資源等許多方面,其中植被破壞是關鍵所在,因為其他多方面的變化都與植被狀況密切相關。自然,要恢復改善生態環境,植被又處在關鍵地位,因為植被既能對近地小氣候起重要的調節作用,又能控制大氣中溫室氣體,是一系列污染物質的吸收者和積存所;植被還能緩沖地表受外力沖擊,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是一切陸地生物種群的貯藏庫、避難所。只有恢復建設好植被,才能使生態環境中各個方面協調起來進入良性循環。因為森林植被體量高大,結構完備,所以森林植被建設處于植被建設的主導地位。
(二)某縣的自然地理現狀
某縣土地面積4056平方公里,臨近珠江源頭,有著十分重要的生態環境地位,是珠江部分上游和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屏障,養育著113萬多某縣人民,影響著珠江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某縣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740米,山高坡陡谷深,山地面積501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82.4%),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83.6萬畝。全縣有林地11.6萬畝,疏林地1.3萬畝,灌林地54萬畝,未成林地101.4萬畝,無林地(包括荒山荒地、半石山地、巖山、開荒地)64萬畝,森林覆蓋率25.6%。石漠化面積23.6萬畝。某縣生態環境脆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某縣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大氣受到污染
某縣城關四周的四家水泥廠,產煤區的改良焦廠、火電廠等,晝夜不停地排放煙塵,還有其它生產生活中不停地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直接或間接造成了某縣上空大氣的污染。據某縣環保局報道,某縣煙道氣煙塵濃度最大值為827毫克/升,最小值為286毫克/升;雨水的最高ph值為4.53,某縣各地的大氣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氣平均環境質量為二級。
(二)水資源危機
1、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近些年來,某縣河流流量嚴重減少,甚至出現了很多河流斷流。一些農田因水資源短缺得不到灌溉;一些村寨因水資源短缺,一年只有約4個月吃上人畜引水工程的水,其余時間要到數里外的地方背(挑)水吃。
2、局部地區水環境惡化
某縣的一些地區水體受到污染。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是烏都河(某縣段)、拖長江(某縣段)。烏都河的污染主要是有機物污染,是看不見的污染;拖長江的污染主要是無機物的污染,是看得見的煤粉污染。
(三)固體廢棄物排量日益增多,處理率和綜合利用率不高
某縣固體排放物主要是煤等礦產資源開采利用的廢棄物和生活垃圾。這些廢棄物處理率不高。它們既占用土地、影響市容,又破壞生態環境。這些固體排放物存在的環境問題,礦區和人口密集區的人深有感觸。
(四)植被破壞嚴重
由于某縣人口多,農民為了獲得糧食,大量毀林開荒,農作物從坡腳種到坡頂;過度放牧;各種工程建設活動日益增多,造成植被的嚴重破壞,現森林覆蓋率只有25.6%。
(五)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的難度越來越大
1、人地矛盾突出
人口多,土地少,有限的土地既要植樹造林,又要種糧,還要放牧,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馬依鎮、大山鎮的一些村寨,除了農民居住地周邊幾塊土地的坡度在25度以下外,其余土地的坡度都在25度以上。如果25度以上的土地退了耕,就無耕地可種,而生態移民又難以做到。
2、未植樹造林的土地難以植樹造林
某縣植樹造林活動已經開展了近二十年,容易植樹造林的荒山、荒坡、水邊、地角、路旁已經種上樹,剩下的是沙化、石漠化程度非常高或容易被人畜侵害苗木的土地。這些土地難以植樹造林。
三、建設好某縣生態環境應采取的對策
(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和宣傳的力度,增強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
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森林資源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除了對有關管理人員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教育外,應著重對公眾開展環境教育,不斷增強公眾的法制意識,形成全社會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使他們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參與。逐步在某縣中小學有計劃地增設和開展一些生態環境保護課程和宣傳教育活動,使中小學生知道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己,從小養成良好保護生態環境的習慣,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同步進行
生態治理必須體現保護與建設并重的思想,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對可通過保護措施而自然恢復的區域,應以保護為主,村莊、公路、鐵路沿線等需要采取防護措施的地方則應加大綠化力度。
(三)保護好植被,營造天然堤壩
據研究,當大雨降落時,樹冠和樹葉可截留20%以上的雨量;林地上的枯枝落葉和雜草層能截留并吸收5——10%的水量,1畝林地比1畝無林地每年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植被對洪峰的最大削減量可達到50%左右。保護好植被,等于營造了很好的天然堤壩。因此,應保護好某縣的森林植被,做好某縣的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工作。
(四)做好退耕還林工作
退耕還林要把生態建設放在第一位。搞好退耕還林,就是要把退下來的耕地利用好,農民感到退耕還林后的經濟效益不比退耕前的差,才能使農民愿意退耕還林,達到穩定退耕還林的效果。因此,要正確處理好農、林、牧的關系。首先,要有以林為主的思想意識。綜合治理應定位在生態功能的發揮上。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基礎。大力發展林業,是實現某縣經濟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興林,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糧豐,糧豐才能致富。根據某縣各地土地條件、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合理安排林種,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林與經濟林,使植樹造林成為有經濟效益的產業。其次,要把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搞好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
1、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投入
因地制宜地修建一批蓄水池、沉沙涵、排灌水渠、攔河壩、防護溝道等工程,實現截流、蓄水、攔沙、沉沙的目的,并解決灌溉和人畜飲水問題。
2、加大坡耕地的改造力度
大力植樹造林,對25度以上的坡耕地應盡量退耕還林(草),對25度以下的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的進度,切高墊低,砌筑硬坎,通過運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建立一批穩產高產農田,增強蓄水保土功能。
(六)大力推廣推行清潔生產和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一是限期治理污染嚴重的企業;二是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要盡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排污量少的生產工藝;三是大力發展小水電、沼氣、太陽能等,解決農民的燃料問題,減輕農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四是提高“三廢”的綜合利用水平,實現“三廢”的資源化。
(七)依法保護生態環境
法律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依據,依法保護生態環境是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根本途徑。應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打擊各種亂砍濫伐林木的違法犯罪行為,還應杜絕修路、開礦等直接或間接破壞森林植被的行為。同時還要依法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其它不法行為,使生態保護工作贏得公眾的有力支持,最終達到保護好生態環境的目的。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3
一、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和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農村環境治理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為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xx鄉整體面貌,對xx鄉生態環境保護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摸底,有爭對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議,為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斗。
二、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xx鄉建制于1984年,全鄉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1564戶6631人,距離尋烏縣城50公里,廣東興寧市區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廣東發達地區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
xx鄉農業是以種植業、果業為主導,茶葉和油茶種植為特色。其中油茶種植面積有25500多畝,平均年產油茶24。5萬斤,年產值1000萬元;茶葉種植面積有1800多畝,年產值達630萬元。xx鄉礦產和水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高含量的鈾礦、稀土、水晶礦;境內還建有斗晏、大田、鐵尺水、龍潭等8個水電站,裝機容量計3。95萬kw,被水電專家稱之為“小水電之鄉”。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環境問題日益凸現,xx鄉生態環境令人擔憂。目前xx鄉農業種植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殘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質惡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結,肥效降低,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地膜的廣泛推廣及大量應用,雖提高了產量,可由于廢棄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農田污染,影響農業持續發展。稀土的非法開采造成飲用水水質嚴重下降,對生活垃圾隨意排放到河流,影響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養殖污染,使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環境問題已嚴重威脅到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制約了xx鄉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xx鄉經濟落后、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種植不合理的現狀,以及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觀制約因素的存在,使得xx鄉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二)xx鄉造成嚴峻生態環境形勢的原因分析
1。 環保意識淡薄,宣傳程度不夠。對農村環保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群眾環境保護意識總體還不夠強,許多群眾往往會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或投訴,而對自身破壞或影響環境的行為缺乏自我約束。
2。 政府環保力量薄弱。一是xx鄉沒有專門的環保隊伍和防保員。鄉干部學歷參差不齊,專業五花八門,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二是鄉干部人員常變。人員變動過快,使環保工作在質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 農民生產、生活習慣落后。長期以來,xx鄉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群眾養成了許多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例如缺少科學種田的指導,濫用化肥和農藥;垃圾隨處扔等等。這種淡薄和落后的環保意識在農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體十分龐大,難以根治。
4。環保方面配套設施不足。環保政策、環保機構、環保人員以及環保基礎設施均供給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礎設施與日益加大的污染負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導致了環境污染的加劇。
三、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
按照“建設環境優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鄉大力倡導環境保護意識,構建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加大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鄉政府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大環境宣傳的力度。把保護環境灌輸到每個村民頭腦中,不斷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讓農民明白什么是環保,為什么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通過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他們樹立起農產品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從而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2. 落實環保鄉村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村委會,固定村級環保員,確保人員流動帶來的不便。加強鄉鎮環保培訓,完善體制,健全責任追究制。要加強對鄉、村領導干部的環保培訓,打破部門行業的條塊分割,協調各相關部門,依法界定執法職責,將行政執法權力與執法責任有機結合,科學設定執法崗位,明確執法程序。
3. 倡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加強農業知識培訓,制訂農藥、化肥等的科學使用計劃,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殘留的農藥,鼓勵使用和推廣配方施肥、生物殺蟲滅害等技術,同時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推廣農村環境保潔,實行農村生活垃圾袋裝,確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潔,轉變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
4.完善環保配套設施。應該制定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引導,防控結合,發展生態農業。加大環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態環境保護如xx環保重點工程、農業污染防治等方面傾斜。要以“建設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為抓手,以“農業生產清潔化、村莊建設生態化”為原則,全面推進xx生態建設。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農業資源,有效控制農業污染,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環境。建設和完善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廣泛開展xx生態文化建設,著力提高xx環境質量,構建生態優美、和諧穩定的新xx。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4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家園。7月9日至7月xx年增大,海上和陸地養殖業迅速洋生物科技園”,還有投資2億元的有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 .74億元的大發展,使農民增收的渠道不斷拓寬,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工業化、產業化和城市化趨勢日益明顯,皮口鎮一步步向海濱小城市目標邁進。
因地制宜
1.皮口鎮地處黃海之濱,鎮域總面積286平方公里,常駐人口8.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6萬人。 海岸線長35華里,淺海水域xx年來一直被束縛在土地上,這種傳統觀念的束縛,使農民增收的潛力十分有限,在思想觀念上保守怕變,難以融入現代市場。皮口鎮鎮通過宣傳推介一批靠養殖致富成功的典型,以農民身邊的事實來影響農民,讓農民看到增收的途徑不止一條,現有耕地容納勞動力有限,而轉移富余勞動力士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通過典型示范,廣大農民自發地進行養殖工作,由此帶來了觀念上的更新、視野上的開闊。
3、抓信息,建立勞動力轉移服務網絡體系
如何能及時將用工單位用工信息送到他們手中極為重要。為此,皮口鎮努力構造,不斷完善,建立起一條承上啟下的勞務用工信息網絡:鎮勞務信息服務小組→村勞務信息服務站。鎮里經常派出專人到海產品養殖場了解信息,及時將用工信息發到村勞務信息服務站,及時將用工信息傳到農民手中,并為他們進入用工單位做好各種服務工作。為富裕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信息保證。
思考與建議:
隨著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村莊擺脫了貧困和落后,開始慢慢的向城市化靠攏。通過對皮口鎮的調研,我們總結以下幾點經驗:
1.要因地制宜
俗話說“依山靠山,依水傍水”,皮口鎮擁有海岸線35華里,淺海水域xx年正月初二的祭財神民俗文化、正月十三的祭海文化和正月十五巡街文化最具影響和代表性。而有關貔仙、大白碑、老龍頭、涼水灣、礦泉井、海神娘娘、牛眼坨、牛眼蛤等等眾多民間傳說、故事,更為地區文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皮口小城鎮文化也極大了豐富了現代人的生活內容。而“黃海公園”——皮口西山風景區、“一洞仙”——狐仙洞風景區、“天鵝湖”——東大甸自然濕地以及平島旅游度假村等地,不但是當地人們休閑、觀光的最佳去處,也為豐富地區特色文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皮口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陸島交通港,是長海縣距大陸的最近點。因此每年接待旅客近70萬人,成為海島旅游的重要中轉站。
位于皮口鎮西南黃海里長山水道南部海域,距陸地最近處清水河口3公里,牛眼坨碼頭西南側。因島上平坦得名。呈梯形,東西走向,東高西低,長約 .3公里,寬0.8公里,陸地面積 .04平方公里,海拔30.9米。漲潮時周圍水深3米。地質屬太古界片麻巖。為平島村駐地,人口500余人,耕地730畝,種植玉米、大豆等。以漁業為主,產雜魚、蟹等,建有百噸冷凍庫。現已規劃成具有漁家特色的旅游度假村,每年接待大批上島旅游的游客,旅游服務業已成為島內第二大產業。
平島旅游度假村是普蘭店市境內唯一一個海島村,距皮口港 8海里,東西長約xx00米,南北寬約500米,雖總面積僅為795公頃,卻是被譽為“萬傾碧波中的平靜之舟”的一個避暑御寒的絕佳去處。這里為我國少有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 月初的xx年內重點開發建設項目之一,作出總體發展規劃,吸引內資外資共同開發。這里的陽光、沙灘、別墅、海鮮以及獨特的漁舟唱晚、漁家風情、游客趕海、漁民家宴、家庭式的接待以及海上垂釣等旅游。
空間分析
皮口鎮地理位置優越,距大連市中心 0公里,與長山列島僅有8海里,隔海相望。也是大連東部沿海距日、韓最近的口岸。鎮內交通便利,金城鐵路、xx年貨物吞吐量80多萬噸,客運量69萬人次。
由于交通便利,皮口鎮即是省內游客節假日度假的好去住,也為省外游客體驗海島游提供了便利的機會,市場潛力巨大。
資源分析
我國少有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 月初的xx年皮口鎮被國家體改委等十一部委確定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XX年被遼寧省確定為中心小城鎮,XX年又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被國家漁業部確定為全國水產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大連市定為重點開發建設的小城市。XX年,皮口鎮被國家發改委以“人與自然河蟹小城鎮”及在海洋開發、利用、保護方面的突出表現而入選為XX年上海世博會參展城鎮。根據日前確定的規劃,皮口鎮正以濱海路為中心軸線,西起清水河,東至贊子河,北到高速鐵路,面積38平方公里以上區域全部納入鎮區內,對產業、居住、商貿、飲服及公共設施、重大基礎設施等按功能區分,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將皮口鎮重新定位為產業發達、生態良好、臨港宜居、河蟹文明30萬人口的中等海濱城市。
皮口鎮現擁有省一級鄉鎮敬老院、大連市一流的公安分局以及武警邊防、法庭、工商等執法部門在皮口都有派出機構。220千伏的變電所座落在境內, 萬噸能力的凈水廠即將擴建成5萬噸。市政、環衛、城管中隊等 城鎮管理職能部門一應俱全,購物、旅游、休閑、娛樂場所眾多,城鎮功能齊全。
調研分析
一、抓住機遇,引導合理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將“規劃科學、配套健全、環境良好、工程優質”真正落到實處,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二.是企業參與,強化業務培訓與考核,提高隊伍綜合素質。以培育企業品牌、練好內功、提高產品創新能力為著力點,繼續優化和落實創建方案,加快科技創新,豐富創建內涵,將企業與住宅融為一體,不斷增加社會責任感,發揮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
三、定期開展思想培訓,提高村民素質,逐步引領農民接受新知識,新思想,主動做到愛護環境,提高了生活品質,慢慢呈現出積極向上的風貌。
思考與建議
雖然相對其他鄉鎮發展較好,但目前社區建設已呈現瓶頸現象。盡管目前絕大多數社區居委會的辦公設施和居民活動設施不足、社區工作人員待遇普遍偏低。
建議:進一步提高社區建設認識,不斷推動社區科學發展。切實加強各級各部門對社區建設及重要性的認識,推動社區的科學發展。要深入學習、廣泛宣傳社區的自治職能,讓社區自治意識深入民心,使社區盡快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從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建設和諧社區工作,把社區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工作議事日程。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民政局,積極爭取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通過采取財政支持、劃撥土地、減免費稅、房屋置換、改造或新建等多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礎設施不足的局面。要明確收入來源,不斷加強投入。包括財政補助收入,即州、縣市兩級財政按有關規定核撥的各項經費,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序的增長機制。上級核撥收入,即上級有關部門和街道(鄉鎮)給予的非財政補助收入(包括非正規組織就業崗位補貼)。社區專項工作經費。主要是州、市(縣)兩級部門補助的設施建設、維修、服務、活動等專項工作經費;以及撥付社區"費隨事轉"的各項經費和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其他專項工作經費、活動經費等。各項捐贈收入。主要是慈善組織和基金組織的經費援助、駐社區單位和結對共建單位贊助社區的經費及各種募捐與個人捐助的經費等。獎勵經費。主要是上級部門對于社區工作先進的表彰獎勵經費等。其他收入。主要是社區有償服務收入、社區使用的固定資產變價、租賃等收益。要明確支出范圍,落實經費到位。包括人員經費支出。主要是社區工作人員與公益性崗位及社區其他聘用人員的工資、福利、獎金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公用經費支出,主要是辦公、服務、活動等經費支出。專項經費支出,主要是社區設施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5
市地處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前些年金融業發展狀況并不理想,金融生態環境出現嚴重惡化,并一度被定為“金融高風險區”,幾年來經過政府與金融部門的共同努力,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地方政府出資置換高風險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實現了全國首家地級市將金融工作作為黨政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目標責任考核,不僅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風險區”帽子,而且轄內金融業開始步入良性循環,區域經濟金融初步呈現互動協調發展態勢。
一、金融生態環境的治理:創建金融安全區
1999-是市金融生態環境的治理階段,當時尚未系統地提出金融生態這一概念,而是定位于創建金融安全區,著重解決銀行經營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問題。期間,人民銀行、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由相互抱怨觀望逐步走向相互理解支持,工作中牢牢抓住“三個點”,群策合力,共同治理,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風險區”帽子,創建安全區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以救助支付風險為焦點,全面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被確定為“金融高風險區”的直接導火線就是城市商業銀行爆發支付風險,因此創建金融安全區首先從救助支付風險著手,在資金和政策安排上進行重點傾斜,確保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人民銀行有效發揮風險監管者和最后貸款人作用,緊急籌措救助資金5.68億元,及時封堵支付缺口進而消除了支付危機。地方政府積極發揮行政職能,半年時間幫助清收不良資產1.17億元、保全資產7.25億元,彌補前期虧損、呆賬損失、拆借高息共計4億多元;率先實施了地方財政出資置換商業銀行不良資產8億元,為全面化解其經營風險奠定了基礎。二是以打擊企業逃債為重點,大力整治社會信用秩序。銀行業出現高風險主要是由企業大范圍不規范改制引起的,因此創建金融安全區的重中之重就定位在打擊企業逃廢債行為,維護金融債權完整,開展大規模整治社會信用秩序活動。人民銀行牽頭組織金融部門對惡意逃債企業實施聯合制裁,大力維護金融權益。地方政府成立專門領導機構開展創建金融安全區活動,成立創建金融安全區領導小組,大力實施“誠信”工程,社會信用狀況逐步好轉。三是以撬動信貸增長為亮點,在發展中化解歷史風險。引導樹立從發展中化解歷史風險的經營理念、以貸款增量來稀釋存量風險對銀行業走出懼貸和惜貸陰影、步入良性發展至關重要。人民銀行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加強窗口指導,有效發揮央行再貸款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以增加信貸投放來化解歷史沉淀風險。地方政府出臺信貸獎勵政策,研究由財政出資成立貸款擔保機構,為企業融資和銀行放貸提供便利條件。
二、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政銀互動考核
-是市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階段,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重點由單純的維護金融債權,逐步擴展到以全面改善社會信用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誠信”建設上來,著重解決銀行的運行質量和經濟金融的協調發展問題。人民銀行、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由相互理解支持進一步演升到互助合作、協力共建,工作中注重牽好“三條線”,穩步推動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一是以整頓存貸市場為引線,規范銀行內部競爭秩序。化解金融高風險之后,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需從規范內部運行環境入手,理順銀行之間的競爭秩序,共同維護金融的整體利益。人民銀行組織金融機構簽訂《維護存款競爭秩序同業公約》,促進銀行間公平競爭和創安工作順利開展。加大對信貸市場的風險提示,引導金融機構規避“壘大戶”風險,督促金融機構利用信貸登記系統查詢貸款大戶,避免盲目競爭和一哄而上形成信貸集中風險。二是以建立政績考核為主線,改善銀行外部運行環境。轄區個別政府部門的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行政干預問題,暴露了創安工作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軟約束,將創安工作納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成為推動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的主動力。人民銀行密切關注創安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積極建議將創安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進行統一考核。地方政府建設“誠信”將創安作為重要內容,將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與各級政府政績捆綁到一起,形成了政府考核金融、金融考核政府的“雙考核”局面,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工作真正駛上“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共同參與”的快車道。三是以推介重點項目為連線,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成為改善金融生態的一項核心工作。人民銀行適時傳導宏觀貨幣政策,加強區域經濟金融協調性研究,積極為銀行信貸投放指方向、找出路。地方政府積極為銀企合作搭建平臺,多次以召開銀企互動會、項目推介會等形式,大力促進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協調發展。金融機構積極實施“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結合地方產業政策來調整信貸結構和增加資金投放,經濟金融初顯協調互動發展態勢。
三、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問題的提出及建議
市開始進入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階段,著重解決銀行業的效益性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要盡量避免較大的利益沖突,逐步形成一種政銀企互動發展的格局,兼顧政銀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當前市在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中面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再是一些簡單的表象問題,而是涉及到制度安排、法制建設、行政干預等深層次問題,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努力解決的問題重點。
1、銀行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問題。銀行作為金融生態環境中的生存主體,其法人治理結構和金融服務狀況成為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而目前銀行的一些制度安排不盡合理,如地方金融機構產權不明晰,經營中不能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信貸管理中重風險約束輕績效激勵,爭搶大企業信貸忽視小企業市場等等,嚴重影響到金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建議各級政府積極督促轄內農村信用社加快改革進程,建立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內部管理和業務經營,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各銀行要加快內部制度改革,建立正向激勵機制,適時調整信貸營銷策略,在大企業信貸競爭成本上升和資金集中風險加大的狀況下,盡可能將營銷重點向中小企業轉移,不斷提升對地方經濟的服務水平。
2、司法部門執法的獨立性問題。法律環境是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我國目前的法制建設尚不完善,司法部門執法過程中獨立性較差、效率不高,在涉及金融問題上表現為金融勝訴案件執行難,主要是由于法院執行力量不足、地方政府行政干預等問題所致。建議各級法院進一步提高案件審理獨立性和公正性,合理調集人員組成金融案件專門執行機構,定期組織金融案件專項執行活動,切實提高金融勝訴案件執結率;各級政府部門應盡快轉變行政理念,兼顧銀企案件糾紛中雙方面利益,消除司法干預和地方保護思想,有效保護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3、市場規律約束的外在性問題。經濟的外在性是指某種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對無關者的影響,外在性的存在意味著市場失靈,如銀行無法通過市場約束來對企業逃債進行懲罰就是市場失靈的表現,是一種負的外在性,而賴以消除市場失靈的制度建設又尚不完善,如對逃債企業不能有效實施嚴厲懲罰,對誠實守信者又不能帶來相應利益,這易引導其他企業的逃債預期,亟需健全相關的制度保障來消除這種負的外在性。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快征信體系建設,逐步實現權威性的企業信用評級,為銀行信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同時著力改善區域內的社會信用狀況,強化社會信用對企業的約束;研究完善《破產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使破產起訴成為強制企業還貸的“殺手锏”,依靠法制建設來強化市場約束。
4、中介機構從業的公正性問題。銀行經營中的許多業務與中介機構具有密切關系,如對企業評級授信、發放抵押貸款、接收抵貸資產等都需要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的公正程度將對銀行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目前法律和行規約束軟化的現實情況下,中介機構在利益、人情和權力等影響下可能會做出對企業有利的評估,如高估企業資產來騙貸或抵貸、低估銀行準備處置的抵貸資產等,人為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和資產處置成本。建議政府加大對中介機構行業的整頓規范,嚴格行業準入和行業監管,對作假者堅決清出資產評估市場;注重從政策上鼓勵和扶持一系列專業化的中介機構發展,打破評估行業的行政性壟斷,增強行業競爭性和行業自律性,促進中介機構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誠信水平。
5、地方政府行為的雙重性問題。市場經濟下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行為具有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市場失靈時政府調控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行為(如政府出資成立貸款擔保機構)就顯現出行政干預的.積極性,而市場正常運行中的政府破壞市場規則對經濟主體進行約束的行為(如政府剝奪銀行抵押優先受償權)就暴露出行政干預的消極性。實際工作中地方政府的一些行為往往把握得不到位甚至錯了位,需要調控引導時政府反而缺位了,不該插手干涉時政府卻又越位了,損害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行政效率。建議政府切實從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將金融視作轄內一種產業來扶持發展,正確處理政銀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關系,在對銀企進行行政干預時以是否有利于推動二者的合作發展為標準,杜絕以損害銀行利益來發展地方經濟的短期行為。當前,迫切需要政府在成立擔保機構、構建征信體系、改善融資軟環境等方面進行積極干預。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6
進幾年來,隨著大量礦業的開采,污染廢水的排放和水土資源的破壞,導致了人們生活失去了協調。由其是煤礦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們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為了使家鄉人民擺脫氟病毒,特對貴州織金黑土鄉作一份調研報告。
一、調查目的:
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宏揚“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務于社會,反哺于家鄉,幾年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家鄉的變化是日異月新,雖然得到了發展,但生態環境卻遭到破壞。大量煤礦的開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還破壞了人們的生命體系代謝,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兒童,諸如此類的問題比比皆是。因此特為家鄉作了一份分析報告,做到反哺于民,為人民服務。
二、調查方式及成果:
(1)調查方式,通過實地調查和訪問的方式,了解到當地煤礦儲藏量豐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條件下,大量煤礦合理開采卻不合理制理,導致水污染嚴重,生態土壤平衡失調,嚴重地危害了田間農作物的生長及水源問題,經過科學合理的數據統計,幾年來家鄉的發展雖有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患病率在不斷的提升,呈上升趨勢。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癥也在增加。
(2)調查成果,經過與村委員會的配合和實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屬稀有氣體在水中的一種產物,浸在水源中。雖然中毒者發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擴散,但在村委和眾多希望水理的幫助下,逐漸形成了實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調查儀器預備階段的統一,使方案的實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配合,解決了許多必要的問題。
三、調查數據及原理的分析:
(1)調查數據整理,經過走訪與實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為95。5%,由氟中毒而導致的其他發病率為23。53%,處于不受氟侵擾的人基本很少,還有許多由于儀器不精確,得出的數據不是太科學,得到的數據可根據偏差的大小調整,總體上抓主要矛盾。進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與侵害原理分析,氟屬于稀有氣體元素,符號為F,原子數為9,是鹵族元素之一,呈淡黃,一般情況下,氟可奪取牙齒中的碳元素,導致牙齒呈淡黃色,出現凹凸不平的跡象,中毒較深者還可導致畸形身軀,且不利于兒童身體的發育。
四、調查總結: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研究,雖得出一張實地調查表,但卻出現諸多問題,調查的目的在于保證今后方案的實施,在于調節可支配與不可支配之間的關系。
一、調查出現問題,
(1)在許多水勢較湍急的地方無法靠近,很難得出氟對土地資源的侵害程度。
(2)在調查的過程中,宣傳力道不足,走訪過程中與鄉親們的溝通不是太順暢。
(3)出訪或是勘察,儀器裝備不是太精確,勘察設備差,拍攝資料分析欠缺。
(4)調查期限短,時間較少,準備不充分。相關參考資料缺發研究不透。
(5)無團隊合作,缺少交流與討論環節,導致許多結論片面。
(6)天氣地理因素的影響。
(二)、調查中問題因素的解決,
(1)在今后的相關調查中,注意充分準備資料,多著實地調查,提高調查水平。
(2)多功能地運用相關專業解釋出現的問題,多向調研老師請教。
(3)盡量以團隊的形式外出調查,完善得出結論的合理化與規范化。
五、調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后實施的意義:
在諸多數據中盡量以此方案為標準,盡量完善計劃多與當地部門聯系,盡量取得他們支持,得出相應的結論,爭取做到實地實查,方案合理。爭取為家鄉人民獻出一份綿薄之力,使人們擺脫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與當地部門能興修水利,讓人們擺脫水污染,此方案有利于實地調查和研究。經過逐步實施,可形成完整統一的規化方案。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7
按照政協縣委員會辦公室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縣生態環境系統化保護和建設的專題調研方案》文件要求,現將涉及我單位的耕地、農業發展等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耕地情況
今年全縣完成播種面積451.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420.4萬畝,占播種面積的93.2%。糧食作物中玉米、高粱、谷子、綠豆等作物播種面積較大,分別為:163萬畝、78萬畝、48。7萬畝和76。74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7.56萬畝,占播種面積的6.1%,飼料作物面積3萬畝,占播種面積的0.7%。今年我縣將繼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確定發展優質高蛋白大豆1000公頃、辣椒800公頃、棉花150公頃、甜玉米20xx公頃、藜麥200公頃、脫毒馬鈴薯150、蒲公英60公頃。目前,各相關企業已與農戶完成訂單簽訂工作。
(二)化肥、農藥、地膜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近幾年,我縣一直積極采取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等多種措施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保證農藥、化肥施用量的負增長。20xx年,全縣農藥施用量600噸、化肥施用量12萬標噸,20xx年,全縣農藥施用量500噸、化肥施用量10萬標噸,20xx年,全縣農藥施用量450噸、化肥施用量9.5萬標噸。從總體來看,我縣農藥、化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雖地膜使用時會對環境造成些許影響,但我們已經采取建立廢棄農膜回收綜合利用體制,成立了專門的公司將農膜回收綜合利用,極大的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三)有機農業發展情況
目前,我縣已完成綠色、有機、無公害認證面積為15079.7公頃,獲證產品數量139個,其中:有機食品獲證數量52個,面積3573.7公頃;綠色食品獲證數量7個,面積467公頃;無公害食品獲證數量80個,面積11039公頃。獲認證的農產品主要有綠豆、谷子、高粱、葵花、蔬菜、雜糧雜豆等,主要品牌有鶴香、嘉粒倉、希地、鶴裕天香等知名品牌。今年,我們繼續整理上報蛤蟆泡漁業有限公司認證的白鰱魚等5個綠色食品材料,認證面積3.3萬畝。新認證縣綠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小米、縣科文生態養豬場綠色食品豬肉、縣鄧春林家庭農場白玉米糝、單氏米業有限公司綠豆、德源鑫米業制品有限公司玉米粉等19個綠色食品。新申報的是單氏米業有限公司的“弱堿小米”。
(四)有關法規執行情況
緊緊圍繞“放心農資進鄉村,質量興農保平安”這一主題,聯合市種子管理站,從4月27日開始至5月4日利用一周時間開展放心農資宣傳活動。宣傳周期間共深入蘇公坨鄉、八面鄉、邊昭鎮、烏蘭花鎮等鄉鎮。入戶10戶,張貼條幅3條,發放《省種子管理總站致全省農民的一封公開信》《庭院經濟種植技術》《縣農業綜合執法隊致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等資料30000份。宣傳周期間組織執法人員、農業技術人員105人次,引導農民在購買農資時要索取票證,提高廣大農民識假辨假和依法維權能力以及科學種田水平。期間累計接待咨詢服務400多人次。支持鼓勵誠信農資企業下鄉進村設立經營網點,展銷優質農資產品。展銷種子等農資產品3500公斤,價值13萬多元。組織舉辦全縣農藥經營技術人員培訓班,培訓56學時,培訓人員100人次。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廢舊塑料回收難。農民不愿意將其收集,多數摟后放在田頭路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就地焚燒造成大氣污染。二是生產有機肥缺乏應有的獎勵政策,替代化肥的產品少,減少化肥使用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三是除草劑應用較為普遍。農民已經習慣于化學除草,減少農藥還需出臺獎勵政策。四是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產量低,優質不優價,比較效益差,而且面積小,形成不了規模。五是農藥瓶回收較困難,而且銷毀更困難。六是執法人員不足,執法難度大,執法成本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力度。鼓勵企業開發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對獲得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獎勵。對獲得名牌、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獎勵。力爭使我縣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產量達到30萬噸。二是積極探索農膜回收方式。通過采取在地膜覆蓋面積較大的鄉鎮設立廢舊地膜回收站就近回收、大力推廣機械回收殘膜技術等多項措施,加大地膜回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最大限度減少廢舊地膜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三是出臺優惠政策,大力積造有機肥,鼓勵農戶多使用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四是宣傳教育群眾盡量少用化學農藥,選用生物農藥和人工除草,減少對土壤和水的污染。五是加大政策和法律宣傳力度,嚴格執法程序,依法打擊各種坑農害農行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8
一、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氣候氣象平樂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日照時間1104小時,全年無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136mm。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1.65m/s。地形地貌平樂鎮屬淺丘型地貌,鎮城內山、丘、壩兼有,各占三分之一,山勢挺拔,丘陵起伏,境內最高海拔841m,最低海拔520m。
土壤平樂鎮土質為黃壤土。酸性土壤占47,中性土壤占19,堿性土壤占34。土地肥沃,最低土層厚0.5m以上。
水資源平樂鎮地表水資源為穿鎮而過的白沫江,多年最枯月流量為10m3s,豐水期流量為1000m3/s。地下水資源豐富,鎮區內白沫江兩岸為第四世紀沖積層,但夾有粘土及亞粘土和礫石層,水文地質情況較復雜。
植被平樂鎮植被是較好的,20xx年森林面積已達22250畝,森林覆蓋率達45。森林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主要樹木有茨竹、楠竹、松樹、柏樹等,國家一二級樹種有紅豆木、香樟、楠木和柏果等。除14655畝耕地上是農作物植被外,其余(除5000畝山坡地被開墾外)土地上均生長著灌木和草本植物。因此平樂鎮的植被覆蓋率是比較高的。
動物由于平樂鎮的植被良好,所以野生動物數量較多,野生動物種主要有野雞、野兔、野鴨、野豬、蛇及成千上萬的白鴿。無國家珍稀動物。動物主要生存在森林內。
農業生態平樂鎮共有耕地面積14655畝,人均耕地0.76畝,其中田9605畝,地5050畝。種植傳統農作物1萬6千余畝(其中水稻7605畝,玉米4050畝,小麥4500畝),種植經濟作物1萬余畝(油菜6550畝,蔬菜1500畝,茶葉1500畝,西瓜1000畝)。副業主要是養殖生豬和雞。
水土流失平樂鎮由于植被良好,加之沒有大型的土木工程修建,所以水土流失不嚴重,該區水土流失模數為2488t/km2·年,屬輕度侵蝕。全年水土流失量在6萬噸左右,水土流失面積約25km2,主要分布在耕地、森林未覆蓋的山坡地上。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農作物的耕種和森林覆蓋未達到要求。
生態系統多樣性平樂鎮主要的生態系統有農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
植物多樣性平樂鎮生長的植物主要有竹類、松樹、柏樹及紅豆木、香樟、楠木、柏果、黃桷樹等及其它灌木。
動物多樣性平樂鎮生存的動物有野雞、野兔、野鴨、野獵、白鴿、蛇等。
二、環境保護情況
(一)生態保護:平樂鎮嚴格執行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政策,禁止亂砍亂伐、毀林開荒、毀林開礦和采石現象發生,杜絕了人為破環生態系統的現象。
(二)固體廢氣物排放、噪聲污染控制:平樂鎮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工業企業很少,植被覆蓋率又高,所以環境空氣質量較好,農村地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建成區中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平樂鎮因工業企業少,同時工業企業中產噪設備也幾乎沒有,所以建成區噪聲主要來源于交通噪聲,但車流量不大,所以環境聲學質量良好。
(三)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尤其是植被)保護較好,植被覆蓋率已達95,森林覆蓋率也達到45,水土流失不嚴重,屬輕度侵蝕。人為破壞生態的現象基本杜絕。國家一二級珍稀植物保護完好。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較好。
(四)環境指標:除白沫江水質在枯水期個別指標超標外,環境空氣、環境噪聲質量均是比較好的。環境空氣質量在城鎮區達到二級,農村區域達到一級。環境噪聲城鎮區達到國家1類(夜晚)和2類(白天)標準,農村區域達到國家0類(夜晚)和1類(白天)標準。
(五)基礎設施建設:
①道路平樂鎮道路發達,通外有土平路、臥夾路,距省道成雅路僅有9公里。鎮區內村村通公路,各風景區、風景點也有公路相連。
②住房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滿意標準(12m2)。
③給排水給水廠和給排水管道有一定基礎。
④街道綠化普及率98,人均工藝綠地面積為112m2。
三、目前存在困難
(一)經濟環境:農業產業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傳統農作物(水稻、玉米、小麥)種植面積過大;農副業欠發達,尤其養殖業發展力度不大;農產品加工業太少,也未上規模。第三產業開發力度不夠,雖然有眾多旅游資源存在,但來旅游觀光的人太少;第三產業的從業種類太少。工業經濟不強大。
(二)社會環境:人口文化素質偏低,導致三種產業科技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
(三)基礎設施建設:
①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不當。
②風景區部分道路和鄉村道路未硬化。
③給水廠供水量偏小,城鎮供水管道服務范圍不夠。污水采用邊溝方式收集不恰當,排水管道遠遠不夠;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白沫江水質影響較大。
④公共設施(市場、商場、停車場、環衛設施、路燈、標語、廣告牌)未規范化建設。
⑤城區消防存在隱患。
⑥歷史文化遺跡未能維修和維護,有的甚至成危房,有的甚至即將消失。
(四)能源:城鎮居民仍有80的住戶采用蜂窩煤作為能源、鄉村農民仍有部分住戶采用薪柴。
(五)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還要繼續提高。
(六)環境質量:工業污染源還未達標排放;地表水環境質量有待改善。
總的說來,平樂鎮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做到了較大成績,但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打算
1、嚴厲打擊對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的行為,對于濫砍濫筏嚴令禁止,大力宣傳退耕還林政策,保護農村環境;
2、對于招商企業,嚴格限制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之企業;
3、按照鎮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改善城鎮居民、農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4、嚴格按照平樂鎮環境規劃進行環境保護及建設。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9
一、調查原因:
進幾年來,隨著大量礦業的開采,污染廢水的排放和水土資源的破壞,導致了人們生活失去了協調。由其是煤礦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們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為了使家鄉人民擺脫氟病毒,特對貴州織金黑土鄉作一份調研報告。
二 、調查目的:
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宏揚“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務于社會,反哺于家鄉,幾年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家鄉的變化是日異月新,雖然得到了發展,但生態環境卻遭到破壞。大量煤礦的開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還破壞了人們的生命體系代謝,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兒童,諸如此類的問題比比皆是。因此特為家鄉作了一份分析報告,做到反哺于民,為人民服務。
三、調查方式及成果:
(1)調查方式,通過實地調查和訪問的方式,了解到當地煤礦儲藏量豐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條件下,大量煤礦合理開采卻不合理制理,導致水污染嚴重,生態土壤平衡失調,嚴重地危害了田間農作物的生長及水源問題,經過科學合理的數據統計,幾年來家鄉的發展雖有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患病率在不斷的提升,呈上升趨勢。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癥也在增加。
(2)調查成果,經過與村委員會的配合和實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屬稀有氣體在水中的一種產物,浸在水源中。雖然中毒者發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擴散,但在村委和眾多希望水理的幫助下,逐漸形成了實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調查儀器預備階段的統一,使方案的實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配合,解決了許多必要的問題。
四、調查數據及原理的分析:
(1)調查數據整理,經過走訪與實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為95.5%,由氟中毒而導致的其他發病率為23.53%,處于不受氟侵擾的人基本很少,還有許多由于儀器不精確,得出的數據不是太科學,得到的數據可根據偏差的大小調整,總體上抓主要矛盾。進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與侵害原理分析,氟屬于稀有氣體元素,符號為F,原子數為9,是鹵族元素之一,呈淡黃,一般情況下,氟可奪取牙齒中的碳元素,導致牙齒呈淡黃色,出現凹凸不平的跡象,中毒較深者還可導致畸形身軀,且不利于兒童身體的發育。
五、調查總結: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研究,雖得出一張實地調查表,但卻出現諸多問題,調查的目的在于保證今后方案的實施,在于調節可支配與不可支配之間的關系。
六、調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后實施的意義:
在諸多數據中盡量以此方案為標準,盡量完善計劃多與當地部門聯系,盡量取得他們支持,得出相應的結論,爭取做到實地實查,方案合理。爭取為家鄉人民獻出一份綿薄之力,使人們擺脫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與當地部門能興修水利,讓人們擺脫水污染,此方案有利于實地調查和研究。經過逐步實施,可形成完整統一的規化方案。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10
一、調查原因:
進幾年,隨著大量礦業的開采,污染廢水的排放和水土資的破壞,導致了人們生活失去了協調。由其是煤礦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氟使人們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為了使家鄉人民擺脫氟病毒,特對貴州織金黑土鄉作一份調研報告。
二、調查目的:
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美德,宏揚“春晦使者”精神,使之服務于社會,反哺于家鄉,幾年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家鄉的變化是日異月新,雖然得到了發展,但生態環境卻遭到破壞。大量煤礦的開采,水土污染的制理趣之于弱化,因此水的含氟量交高;不但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還破壞了人們的生命體系代謝,危害生命安全。大量的氟中毒、氟斑牙、畸形兒童,諸如此類的問題比比皆是。因此特為家鄉作了一份分析報告,做到反哺于民,為人民服務。
三、調查方式及成果:
(1)調查方式,通過實地調查和訪問的方式,了解到當地煤礦儲藏量豐富,交通便利,在此有利的條下,大量煤礦合理開采卻不合理制理,導致水污染嚴重,生態土壤平衡失調,嚴重地危害了田間農作物的生長及水問題,經過科學合理的數據統計,幾年家鄉的發展雖有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患病率在不斷的提升,呈上升趨勢。各種不同類型的病癥也在增加。
(2)調查成果,經過與村委員會的配合和實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屬稀有氣體在水中的一種產物,浸在水中。雖然中毒者發病率高,污染易于擴散,但在村委和眾多希望水理的幫助下,逐漸形成了實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調查儀器預備階段的統一,使方案的實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配合,解決了許多必要的問題。
四、調查數據及原理的分析:
(1)調查數據整理,經過走訪與實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為9%,由氟中毒而導致的其他發病率為2%,處于不受氟侵擾的人基本很少,還有許多由于儀器不精確,得出的數據不是太科學,得到的數據可根據偏差的大小調整,總體上抓主要矛盾。進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與侵害原理分析,氟屬于稀有氣體元素,符號為F,原子數為9,是鹵族元素之一,呈淡黃,一般情況下,氟可奪取牙齒中的碳元素,導致牙齒呈淡黃色,出現凹凸不平的跡象,中毒較深者還可導致畸形身軀,且不利于兒童身體的發育。
五、調查總結: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研究,雖得出一張實地調查表,但卻出現諸多問題,調查的目的在于保證今后方案的實施,在于調節可支配與不可支配之間的關系。
一、調查出現問題,
(1)在許多水勢較湍急的地方無法靠近,很難得出氟對土地資的侵害程度。
(2)在調查的過程中,宣傳力道不足,走訪過程中與鄉親們的溝通不是太順暢。
()出訪或是勘察,儀器裝備不是太精確,勘察設備差,拍攝資料分析欠缺。
(4)調查期限短,時間較少,準備不充分。相關參考資料缺發研究不透。
()無團隊合作,缺少交流與討論環節,導致許多結論片面。
(6)天氣地理因素的影響。
(二)、調查中問題因素的解決,
(1)在今后的相關調查中,注意充分準備資料,多著實地調查,提高調查水平。
(2)多功能地運用相關專業解釋出現的問題,多向調研老師請教。
()盡量以團隊的形式外出調查,完善得出結論的合理化與規范化。
六、調查方案的合理及今后實施的意義:
在諸多數據中盡量以此方案為標準,盡量完善計劃多與當地部門聯系,盡量取得他們支持,得出相應的結論,爭取做到實地實查,方案合理。爭取為家鄉人民獻出一份綿薄之力,使人們擺脫病魔的折磨。希望村委與當地部門能興修水利,讓人們擺脫水污染,此方案有利于實地調查和研究。經過逐步實施,可形成完整統一的規化方案。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11
問卷調查顯示:我們首先提出的問題是關于環境及生態方面的認知度得。不到5%的人對環境或生態問題非常關注,大概40%的人對次比較關注,45%的人對此關注一般,約百分之五的人認為無所謂。并且對環境和生態關注度大的多是一些學生或是有文化知識的人,大多數農民對此的關注度則不大。關于用水情況,我們這一塊兒90%都用的地下水,俗稱井水。雖然不是自來水,但還算是比較干凈的了,地下水污染較少。
對于蔬菜瓜果之類的話,25%的會經常擔心,45%的認為有時會擔心,30%的認為通常不會擔心。這主要是看瓜果蔬菜的來源地。如果是本地的他們的擔心就會少很多,如果是從外地進貨而來的人們一般就會比較擔心一些。對于浪費水資源一事,50%的人都會勸阻別人停止這種行為,40%的人卻只有憤怒沒有行動,10%的人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由此可見,公民的節水意識還有待加強。對于3月12日的植樹節活動的調查顯示,30%的人會積極參加此活動,30%的人認為此活動能起到宣傳、教育的目的,20%的人認為此活動只是在做秀收效勝微,另外有20%的人對此則毫不關心。對于垃圾分類處理問題,對這方面的知識很了解且能做到分類處理的人少之又少,只占總調查人口的5%左右,60%的人對此比較了解,但是卻沒有做到垃圾分類處理,既不了解垃圾分類也不會分類處理的人占35%左右。由此可見,本地人們對于垃圾處理了解還不夠。
下面來看一下關于生態方面的幾個調查結果。 將自然保護區開發為旅游景點一事,毋庸置疑,它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從而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我們都知道過多的群眾觀光勢必會對保護區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當地的生物。60%的人認為利大于弊,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40%的人認為弊大于利,造成的環境問題很嚴重,得不償失。很多灑店都有有關野味的菜品提供,有時候還會是些國家級保護動物,對“吃野味”人們的看法各不相同。20人中只有一人即5%的認為這是一種時尚純享受,是一種顯示富裕的行為;35%的認為純粹是為了嘗鮮;50%的認為偶爾嘗一下可以但不是經常性行為;10%不贊同這種行為。關于了解環保和生態建設的渠道,可謂是眾說紛紜。由于問卷上此題為多選題,但綜合起來講的話,依靠電腦、電視、收音機等電子設備的約占40%,依靠報紙、書籍類的約占40%,通過學校教育得知的基本是學生,約占35%,道聽途說的約占30%,很顯然,大多數人都由不同的渠道來了解的。對于加強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應做的努力,30%的人認為應該依靠科學技術,20%的認為政府應加強宣傳工作,20%的人認為應普及相關知識,30%的人認為應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對于我國生態建設的目標,認為應加強對現有天然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的約占40%,大力開展植樹種草的約占30%,治理水土流失的約占40%,防治沙漠化的約占35%,建設生態農業的約占20%,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約占30%。關于環保教育應從娃娃抓起,80%的認為應該應時代的要求贊成此提議,20%的人還是覺得不切實際。
我們這兒原本有一片非常清澈的湖,在湖邊的一些人都是使用湖水的,夏天好多人在湖水里洗澡。但是后來由于人們想提高收入,此湖便被一個個體戶承包,養起了鴨子,成群成群的鴨子在湖里到處亂飛,使湖水變得又臭又臟,嚴重影響了邊的環境。現在這片湖被新主人買下,新主人在湖里養起了珍珠,整個湖面上到處都飄滿了大大小小的塑料瓶。一片美麗的湖水就這樣變成了一個畜養池。我不得不為此惋惜呀!人們往往容易被利益沖昏了頭腦,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其實破壞環境就是在破壞我們人類自己的家呀! 由調查可以看出:我們這里的人環境意識還比較的薄弱,對于生態問題的概念更是不夠了解。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的人民大多數都是農民,他們很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對于保護環境的深遠意義還不夠了解,更不用說是生態問題了。 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
我覺得我們保護環境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一些小事 :
1、盡量使用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2、盡量乘坐公共汽車,少開私家車
3、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4、節約糧食,不要隨便浪費糧食
5、隨手關閉水龍頭,并能提醒他人節約用水
6、一水多用,使水的利用更充分
7、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8、使用節能型燈具、電器等
9、不隨意焚燒秸桿、塑料等污染環境
10、不吃田雞等野生動物,保護青蛙維護農田
11、舊物捐給貧困者,不可隨意丟棄
12、回收廢電池、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紙等
13、使用無氟冰箱 ,盡量不要再室內使用滅蚊劑
14、少用農藥、化肥,盡量使用農家肥
15、買食物時,優先選擇綠色食品
16、組織義務勞動,清理街道、海灘等
17、參與環保宣傳,爭做環保志愿者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12
我的家鄉在溫嶺濱海,溫嶺市地處浙江沿海中部,臺州市的南部,遠離大城市、遠離大市場,工業資源缺乏,國家無大中型項目投資,自古只有農民和漁民兩大生產群體,屬自給自足的小生產農業縣(市),人均只有半畝田。
一,自然資源特征
(一)土地資源特征
根據20xx年末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全市土地面積92407.77公頃(不包括樂清市、玉環縣和臺州市黃巖區、路橋區的飛地52.82公頃、灘涂15663.78公頃),其利用現狀為:農用地70897公頃,占76.69%;建設用地14398.7公頃,占15.58%;未利用地4789.42公頃,占5.18%。
分類
農用地
其中:
耕地
園地
林地
其他農用地
面積(公頃)
70897.00
35557.70
5794.80
23617.80
5896.70
比例(%)
100
50.18
8.18
33.33
8.32
注:其他農用地為畜禽養殖、農村道路、坑塘、養殖水面、田坎及農田水利用地
溫嶺土地利用特點:一是耕地和林地的比重高,分別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8.48%和25.56%;二是土地利用率高,為92.27%;三是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僅為0.03公頃。
(二)水資源總體特征
溫嶺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3.21億立方米,平均降水深1581.10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8.0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6.6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36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709立方米,為重缺水地區。
溫嶺市水資源以地表徑流為主,河川徑流是其主要部分,全市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3億立方米。
溫嶺市水資源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降水時間不均衡。年降水量年內分配呈雙峰型,即6月梅雨期和7-10月臺風期為降水峰值;冬春期為少雨期,在臺風影響少的年份,夏秋干旱較為嚴重。二是降水空間分布不均衡。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中部平原,至西部丘陵山區遞增,并隨地勢的增高而增加;而蒸發量隨地勢的增加而減少。三是地下水資源少。溫嶺地下水資源主要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屬于消耗水,只能作為應急水源。
(三)氣候資源的總體特征
溫嶺市氣候特點是: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冬無嚴寒,熱量充裕;雨量豐沛,光照適宜;早春回溫遲,秋季降溫慢,無霜期長。就農業條件而言,全年光熱水匹配良好。但由于地形、地勢的差異,熱量、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域差異和垂直差異。西部山區光、熱隨高度上升遞減,水分則隨高度上升而增加;平原地區光、熱、水等氣候因子分布狀況基本相同。溫嶺市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有冬季冷害,梅季暴雨、臺風暴雨引起的洪澇,七、八月的高溫干旱,冷空氣和臺風等帶來的大風。
(四)旅游資源特征
溫嶺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長嶼硐天、方山—南嵩巖兩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江廈省級森林公園和新世紀中國第一縷曙光首照地—石塘。長嶼硐天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系南北朝以來人工開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觀。方山—南嵩巖風景名勝區,系北雁蕩山余脈,集危崖絕壁、奇峰深谷、飛瀑溪澗、田園風光等自然景觀于一體,氣勢磅礴雄渾,伴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歷史。新世紀曙光首照地—石塘,石屋、石街、石巷、石級錯落有致,風格獨特,引人入勝。元寶山麓的“洞下”沙灘,是絕好的天然海濱浴場;南北沙鑊島的怪石、沙灘、石屋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海島景觀。此外,市境內其它人文景觀旅游資源也很豐富,主要有古遺址、古橋、古塔、古民居、古文物等,具有很高的旅游觀賞價值。
(五)海洋資源特征
溫嶺市三面臨海,靠近東海漁場,擁有大洋港灣、隘頑灣、樂清灣三大港灣。海域地形平坦、底質細軟,近岸大小島嶼、礁石棋布,海域流速平緩,海水鹽度、溫度適宜,水(涂)質肥沃、餌料豐富,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繁衍、棲息,是得天獨厚的海洋牧場,是我省大小黃魚、墨魚、帶魚、三疣梭子蟹、青蟹、中國毛蝦、脊尾蝦、縊蟶、泥蚶、青蛤的主要產地。樂清灣和大洋港灣是貝類自然增殖苗種基地,尤其是樂清灣的蟶苗具有重要的地位。
溫嶺沿海發育了廣闊的潮灘,灘涂資源豐富。全市可圍灘涂10955.33公頃,占潮間帶總面積的70.64%,其中,涂面高程在黃海零米以上的約5100公頃,占可圍灘涂的46.56%。全市灘涂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東部(大洋港灣)、南部(隘頑灣)面積達8046.67公頃,北部沿海(樂清灣)面積為1646.67公頃。海涂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圍墾后適宜發展水產養殖業、種植業和作為建設用地等。
二,生態環境總體特征
溫嶺市生態系統類型主要包括森林、灌叢和灌草叢、農業、濕地、海洋、城鎮生態系統。總體來看,溫嶺保護得較好的自然生態系統類型比例較小,尤其是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現存的自然生態系統質量也較低。
據《20xx年溫嶺市環境狀況公報》,全市環境質量總體上不樂觀。除城市主要飲用水源湖漫水庫、太湖水庫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外,市第二水廠取水源地松甘河的水質污染嚴重,不符合飲用水質要求。地表水水質以劣Ⅴ類為主,占84.42%;其次是Ⅲ類水質,占13.49%;Ⅴ類水質占2.09%。環境空氣質量尚屬清潔水平,優良天數為333天,但酸雨(類型為硫酸型)頻率高達77.8%,降水pH平均值為4.41,屬重酸雨區。
溫嶺市由于人多,水、土地等自然資源偏緊,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和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與環境容量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對環境的壓力還將加重,如不采取更為科學合理的措施,將為影響溫嶺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開發利用評價
改革開放以來溫嶺市強化農田基本建設,加強植樹造林,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較大的改善。同時,通過建設標準堤塘、河道疏浚等防洪排澇工程,增強了防災能力。
1、森林資源開發和保護
自19xx年溫嶺縣委提出“三年消滅荒山,八年綠化溫嶺”的目標以來,全市有計劃地開展綠化造林和林業基地建設,綠化已初見成效。森林覆蓋率達到35.3%(超過半平原縣市森林覆蓋率30%的指標),農田林網控制面積占農田總面積的88.2%,公路、河流堤防宜林地段綠化率91.1%,村莊綠化面積占25.6%。城區綠化面積284.2公頃,綠化覆蓋率40.6%,人均公共綠地8.35平方米。全市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04.94平方公里,其中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面積分別為22.68平方公里、15.4平方公里和5.53平方公里。
2、生態農業建設
溫嶺市是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三個試點縣(市)之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全面實施“藍天、碧水、綠色”工程。基本完成了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建設了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8個,面積達6667公頃;綠色農業保護區11個,面積達9333公頃。
3、生態市建設
溫嶺市委府把發展綠色產業、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建設成效初步顯現,市域環境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歷年來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文明城市、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市)、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市)等榮譽稱號。為促進溫嶺市經濟增長方式的進一步轉變,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溫嶺市人大于20xx年7月29日通過了《溫嶺生態市建設規劃》,全面啟動了生態市創建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水污染形勢嚴峻。由于環保基礎建設滯后于經濟的發展,生活、生產產生的污染物和廢水得不到有效處理,加劇了地表水的污染,同時也污染了近海海域。二是農業面源污染依然嚴重。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和農膜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對農業生態環境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三是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對農作物生長和人畜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生態環境調研報告范文04-11
學校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12-29
有關生態環境的調研報告范文06-17
景點調研報告01-07
裝潢調研報告12-03
快遞調研報告12-03
餐飲調研報告12-01
民生調研報告11-27
網吧調研報告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