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留守兒童調研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留守兒童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調研背景
近日,上海師范大學第八屆研究生支教團在服務地廣西省田陽縣的四所小學,選取了400名留守兒童開展了有關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的調研。本次調研立足于支教團所服務的廣西四所小學的留守兒童,希望通過本次調研了解服務學校內留守兒童們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及需求,為今后針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工作奠定基礎。
在調研問卷環節中,為了保證問卷的有效性,我們特意選取四至六年級的高年級學生進行問卷填寫,并在填寫過程中對調研目的、個別問題進行說明。調研數據真實可靠,統計認真負責,是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此次調研的真實體現。此外,我們還通過留守兒童家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孩子們真實的生活情況,以確保調研的真實可靠。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現將調研分析與報告公布如下,期待各位領導、專家與老師進行批評與指導。
二、調研結果分析
1
家庭經濟情況不佳
日常撫養人關護能力有限
從家庭情況來看,有95%留守兒童所在的家庭基本都來自于低收入家庭,其中有56%的家庭月收入不滿千元;與此同時,我們發現,這些留守兒童多為非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占調研總數的73%。由此可見,家中人口多、收入來源少是西部山區家庭父母紛紛選擇外出打工的初衷。然而,當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均外出打工時,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又如何得到保障?調研顯示,有68%的留守兒童日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親戚撫養,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撫養人中文化程度達到初中及以上水平的僅占26%,其余均為小學及以下的文化程度。據此可推斷,留守兒童們在非父母親撫養的生活中不但缺失普通孩子們所擁有的父愛、母愛,即使撇開撫養人的責任心不論,其撫養人的文化水平也很難對孩子們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通過“家庭情況”的調研數據顯示,留守兒童們經濟生活困難、家庭生活缺少父母在旁關懷、日常學習得不到撫養人的有效幫助是留守兒童群體存在的普遍問題。
2
心理狀況喜憂參半
自立、成熟卻不失孤獨感
在初步了解留守兒童們的家庭狀況后,問卷以孩子們日常與外出打工父母的了解與交流的角度切入,以對待父母外出打工的態度、日常生活的獨立性與處事選擇等方面,來探求孩子們的心理狀況。
調研顯示,父母親平均每年在家少于3個月的情況分別為78%與74%,與此對應的是,由于長期在外,大部分父母親對于孩子們的日常教育主要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說教式、理解式的教育;然而,仍有38%的孩子連每月與父母交流一次都達不到。雖然如此,卻有26%的留守兒童對于父母不在家表示出了愿意或無所謂的態度,根據課堂及家訪的情況反饋,這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與行為規范往往有待加強;當然,大部分留守兒童們則體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成熟與獨立性,有83%的孩子會經常或偶爾在父母親外出打工期間感覺到孤獨,但也有60%的學生對父母外出打工表示理解。在“對于父母不在家的感受如何?會痛恨父母嗎?”的問題中,留守孩子們也體現了他們較于其他學生群體的懂事。多數學生表示父母不在家會感受到孤獨和無助,也會很想念父母,但都表示不會痛恨父母,因為他們都理解父母,知道父母外出務工是為了家庭生計、為了供他們讀書生活;只有極少數學生表示出對父母的痛恨,父親或母親在你年幼時就離開了他,沒有讓他感受到父愛或母愛。此外,數據表明大部分留守兒童們的心理并不閉塞,當他們心情不好或有心里話時,有近50%的學生選擇與自己的朋友進行分享;然而,有些學生仍會選擇自行解決與消化自己的情緒與心情,這一比例也達到了35%之多;愿意與自己親屬或老師分享心里話的學生分別只有10%與6%。
這一板塊的數據提醒我們,留守兒童們的心理狀況值得我們去關注,那些異于同齡人的懂事究竟是不是好事?那些少數極端痛恨父母、遇到問題自我解決的閉塞兒童是否為他們的成長埋下了更大的隱患?如何在父母親不在身邊的日子里幫助留守兒童們排除學習、生活、情感中的困難?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索并且急需解決的問題。
3
學習成績呈“橄欖形”
生活中的小眾化問題不能忽視
在留守兒童日常學習方面,其學習成績呈現出“橄欖形態”,在班中達到一般及良好水平的學生達68%;生活中,當自己做錯事面臨長輩及老師的批評時,近9成的孩子都能虛心接受,同時逾9成的孩子們在支配父母給予的生活費會選擇勤儉節約,而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間絕大部分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沒有受到影響。這幾組在學習與生活上較為樂觀的數據都進一步表明了留守兒童們的成熟度與獨立性。然而,那一小部分學習不佳、面對錯誤無所謂、人身安全受到過影響的留守兒童仍然需要我們予以關注。在社會高速發展、公益事業提速的時代下,我們所要關心的不僅僅是大眾性問題,更應該關注小眾化需求。況且,仍有61%的留守兒童認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于不在身邊是有區別的;更有63%的孩子堅定地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對其學習有影響。根據以上客觀選擇題的統計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對于父母在自己學習生活中重要性的認知總體呈現出3:2的態勢,這說明留守兒童們面對父母外出打工這一情況時心情是矛盾的,是需要我們去進一步了解與疏導的。
這在開放性問題的統計中,孩子們給出的回答也驗證了我們的推斷。多數學生希望父母能增加在家陪伴自己的時間,也希望他們能多花時間關注自己的學習,但同時又矛盾地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過多操心,只要在外打工平安、多打電話和家人溝通交流就好。而對于學習生活中的要求,孩子們大多只表示希望在自己考得不好的時候,父母不要打罵他,如果考得好的話,可以有所獎勵,比如帶他去百色、陪他玩游戲、為他檢查一次作業、在六一的時候給他們買一套新衣服和鞋子等簡單的事情。這些平凡的希望體現了孩子們的童真,也真實反應了父母外出打工對于留守兒童們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負面影響。
4
學校教育關注度低
教師日常關愛度不足
本次調研從教師家訪、學校關愛措施建立等方面就學校教育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進行了解,從數據顯現,學校對于留守兒童群體的關注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說當地學校幾乎沒有意識到留守兒童成長所面臨的特殊問題。數據顯示,每年一次或每學期一次被老師家訪過的留守兒童不到30%,而根據支教團調研小組的進一步家訪也發現,留守兒童并沒有得到學校或班主任教師的特別關注,有60%的孩子表示,上學幾年來,老師幾乎沒有來家訪過。此外,所調研的四所小學也幾乎沒有專職的心理教師與辦公機構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情感予以幫助,這樣的教育盲點所帶來的影響也從孩子們“最希望學校為你們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一題中得以體現:大多數學生希望學校可以延長電話開放的時間或設立信箱,可以讓自己多跟父母打電話溝通或者收到父母的信;還有學生希望學校能提供專門的心里輔導教師或教室,能夠有人能聽他們傾訴,不再孤獨。
通過這一系列的數據及支教團調研小組近一年來的實地了解,我們認為當地學校教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沒有給予留守兒童特別的關注。然而,在家庭環境無法提供這些孩子們所需要的教育與關愛的現實情況下,這些責任無疑就要落到學校;再者,作為西部山區的寄宿制學校,教師是與孩子們日常接觸最頻繁的,也是最容易發現問題的,因此,加強學校教育對于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關注度是急需的.。
三、留守兒童關愛措施建議
籌建留守兒童辦公室,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成立關注留守兒童成長的辦公機構,在關注校內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的同時,要完善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監護人、臨時監護人與其父母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要定時、及時地向其監護人、臨時監護人和外出務工的家長通報學生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為主、家庭為輔的教育局面。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學校、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談,主動關心關愛,主動發現問題,積極開展各類結對幫扶工作,提高留守兒童及其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親密信賴度。
設立“留守兒童之家”,構建全方位的關愛體系
區別于辦公機構的基礎性設施,學校應設立“留守兒童之家”此類真正針對留守兒童開放的關愛場所。從留守兒童的角度出發,建立以愛心投遞、親情熱線為主的溝通方式,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便利,有條件的校舍可安置電腦,按實際需求為留守兒童提供與父母視頻交流的機會;還應建立健全教師家訪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真正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想法與需求,并以此調整關愛措施。此外,要重視臨時監護人的教育、監督工作,盡可能向臨時監護人介紹一下教育孩子的常識,開設一些簡單易懂的培訓,讓他們更了解孩子,從而更好地引導、關愛孩子。同時,要充分利用春節等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黃金季節”,多與留守兒童家庭溝通交流。
將關愛融入日常教育,將關愛行為化作一種習慣
對于每個人來說,家是溫暖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家,老師就是他們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在教育教學工程中,要格外留意留守兒童的情緒變化,要學會默默地予以關愛。可以在班級建設中,增加留守兒童的職責,通過擔任班干部、課代表增強其自信心與責任感,以此促進其學習、生活的規范性。此外,應當開展豐富的校園活動,一方面能吸引留守兒童興趣,增加校園生活樂趣,更能緩解部分孩子的厭學情緒;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助籌備“六一晚會”等機會,將活動準備期間的任務更多地讓留守兒童們擔當,增加他們與老師、同學間的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留守兒童是敏感的,是需要學校與教師細心去關愛的,只要在日常行為管理、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予以留意,定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支教團調研小組的感悟
留守兒童無疑是一支特殊的群體,我們通過調研不只看到這一群體內心的孤獨與閉塞,更能看到這一群體的自立與堅韌。與父母的聚少離多不是他們走向極端的根本原因,他們在生活物質上并不十分匱乏,他們更多是內心世界對愛的一種渴望,這種愛不只是父母可以給予的,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扮演“父母”的角色。在這其中,學校、教師無疑應當承擔這樣的角色,而作為來這里支教的老師,我們也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協助當地學校引導留守兒童們健康成長。
【大學生留守兒童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16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2000字11-11
關于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12-22
縣全年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通用6篇)10-28
我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研報告12-21
農村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范文(精選3篇)07-18
縣留守兒童生存與發展狀況調研報告09-18
縣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調研報告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