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態旅游村建設調研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十分的重要,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發展生態旅游村建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為了加快xx區旅游村建設進度,我們圍繞xx區建設旅游村基礎條件和發展前景、存在問題,以及如何整體推進全區旅游村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旅游村建設的現狀
(一)農家樂迅速發展成為旅游村建設“重要支撐”。xx區“農家樂”自XX年“十一”旅游黃金周在瀛湖鎮湖心村興起以來,先后輻射到玉嵐鄉、南溪鄉、流水鎮、吉河鎮、新城辦、江北辦、迎風鄉、縣河鄉、五里鎮、恒口鎮等鄉鎮、辦事處,基本形成了瀛湖周邊“湖畔農家樂”,黃洋河、吉河沿岸“田園農家樂”,香溪洞周邊“近郊農家樂”,月河川道“庭院式農家樂”等發展模式,為旅游村建設創造了基礎。旅游村建設也為整合和提升農家樂發展開辟了新路子。
(二)景區周邊環境日趨優化為旅游村建設創造發展空間。隨著瀛湖、香溪洞、毛壩田園農業旅游示范點等主要景區的道路、綠化、景點建設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區自然景觀為依托的農家樂的發展空間,為提升農家樂檔次、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建設旅游村,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三)統籌城鄉一體化促進旅游村建設。圍繞“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加快了旅游村水、電、路、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78洪災后,各涉旅鄉鎮、辦事處結合災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設旅游社區、打造農家樂集群等措施,將旅游村建設納入鄉鎮統籌發展規劃,著力改變村容村貌,使建設旅游村基礎條件得到根本改變。
(四)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為旅游村開辟新的客源市場。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車后,xx旅游交通大格局優勢凸顯。隨著西康、襄渝、陽安三條鐵路復線,十堰至天水(陜西安康段)、包頭至茂名(陜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陜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安康機場遷建,構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樞紐,西安、武漢、重慶、成都等大中型城市進入安康三小時生態旅游經濟圈。屆時,以陜南風情特色為主體的xx鄉村旅游獨具魅力,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xx鄉村旅游客源僅以城區居民為一線消費群體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三個認識誤區”。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鄉鎮認為旅游村就是以一個行政村為單位;認為旅游村建設就是農家樂經營戶的檔次提升;認為旅游村規劃就是“建成一條路、房子兩邊蓋”的發展模式。產生這“三個誤區”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設“環境生態化、居住文明化、餐飲風味化、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五化)標準,對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規模發展效應認識不足,尚未系統的、全方位的考慮旅游村建設中的具體事宜。
(二)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支撐。當前,全區旅游村建設僅以農家樂為主體。由于農家樂自身發展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項目支撐,導致旅游村以“吃”(農家飯)、“麻”(打麻將)為主要消費內容,表現出旅游檔次低、消費單一性、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
(三)人力資源不足。突出表現在,鄉鎮機構改革后,原有的旅游辦撤銷,鄉鎮現有從事旅游工作的人員均為兼職人員,旅游村建設工作人力明顯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愛旅游、有見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設工作中缺乏創意性的建設思路。
(四)資金缺乏依然是“瓶頸”。當前,僅僅依靠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建設旅游村水、電、路、環衛等基礎設施,投資渠道單一,投資額度有限,投入資金明顯不足。
(五)工作考核機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設工作未納入年度專項考核,旅游工作質量競爭機制還沒有建立。
三、幾點建議
(一)政府主導、打造景觀
借鑒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設的成功經驗,政府按照城市建設標準,對旅游村道路、供電、供水、排污、綠化、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規劃、統一建設,力求達到城市化、現代化、集約化。按照“農戶出資、政府補貼”的辦法,實施民居景觀化,突出規模發展的整體形象。特別是要依托自然資源,實施景觀打造,建設觀賞性和參與性較強的環境元素,營造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入駐經營,走“政府搭臺、業主唱戲”的路子。
(二)調整規劃、打造主題
按照“規模發展”、“不同區域打造不同主題”和“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原則,適當調整旅游村布點規劃。具體地說,以黃洋河為紐帶,整合迎風鄉、縣河鄉鄉村旅游資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壩田園、牛蹄嶺解放戰爭遺址、迎風袁臺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進田園·品位鄉村”為主題,建設新“毛壩田園”;以新城辦木竹橋村為核心,沿襲首屆東藥王殿壽文化節的影響力,將東藥王殿旅游開發納入其中,著力打造“鄉村長壽文化”;整合瀛湖鎮湖心村、洞橋村和玉嵐鄉橋興村、清泉村等鄉村旅游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漁家”主題;流水鎮窯頭村以打造“古鎮人家”為主題,展現陜南古鎮特色。四個板塊打造的四大主題,均以“親近自然·放飛心情”為主線,實現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有機統一。
(三)產業聯動、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為核心,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發揮建設區域內,運輸業、種植業、產品零售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旅館業等相關產業優勢,完善服務,豐富產品,最大限度的延長游客消費鏈條。比如,瀛湖周邊有果樹、有茶葉、有漁業資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釣等參與性旅游活動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葉、魚產品等,滿足游客購物需求。還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資源優勢,開辟農家寫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圍;黃洋河沿岸群眾擅長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將其發展壯大成為傳統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賦予其藝術內涵,為游客增強旅游文化氣息,增加其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實現以旅富農。
(四)創新模式、科學發展
鼓勵成立蔬菜種植協會、林果種植協會、畜禽養殖協會、農家樂旅游協會等與旅游行業密切相關的群眾性協作組織,村委會以專業協會為載體,協會帶動經營戶,經營戶相互協作,建立經營戶+專業協會+村委會的管理模式,匯集專業協會優勢因素服務于旅游,實現行業準入、服務質量、收費標準等方面自我規范,共同促進鄉村旅游良性發展。
(五)儲備土地、規模開發
用活土地流轉配套政策,儲備一批鄉村旅游規模開發用地;采用適度土地補償或土地入股方式,將土地資源集約化經營,專門用于大型旅游項目建設;避免農家樂小規模、低檔次、零星式經營。一方面要從旅游村建設規劃入手,嚴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關,對于投資額度小、規模小、缺少特色的鄉村旅游建設項目予以限制。
(六)企業運作、聯手促銷
采用股份制形式,整合旅游村經營優勢,適時組建旅游公司;圍繞主題特色,準確定位客源,創新宣傳渠道,統一對旅游村進行整體形象策劃和包裝;積極參與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評選,打造對外整體形象“名片”;著力構建旅游公司與旅行社利益共同體,健全科學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旅行社主動宣傳推介旅游村的能動性,建立穩定的鄉村旅游客源市場,逐步走出一條鄉村旅游品牌化的路子。
【發展生態旅游村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村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30
駐村調研報告范文11-27
鄉村建設調研報告12-06
林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1-20
家庭農場發展調研報告09-26
學校發展的調研報告06-18
轉型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5-28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05-27
發展村級經濟調研報告05-06
旅游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