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調研報告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為了解決和了解____農民就業問題與現狀,進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廣泛的深入調研。按安人社發〔____2〕437號文件要求,我局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到基層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調查,掌握農村勞動力就業現狀和實際情況,通過走訪和座談多種方式,掌握第一手基礎材料,現形成如下報告。
(一)農村勞動力的資源情況
全縣總人口為59295人,16周歲-60周歲勞動力資源39083人,占總人口的77.7%。其中男____85人,占51.6%;女18898人,占48.4%;16-30周歲16712人,30-45周歲12995人,45-60周歲9376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411人,高中6019人,大專及以上 2653 人。農村勞動力常年轉移15413人,每年新增成長勞動力1000人以上。數據表明我縣富余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技能單一,整體素質不高是不容忽視的事實。近幾年,流動人口和農村居民進城有所增加,城市人口逐漸增多,轉移就業的人數大幅度上升;轉移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從勞動力的職業構成看,從事農、林、牧、漁第一產業的勞動者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因此技能型勞動力逐漸上升。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
從總體情況來看,農村勞動力已成為農民實現勞務收入的主要渠道。大量的勞動力開始向大城市和小城鎮轉移,農民剛進城所從事的主要是一些邊緣工作,即城鎮人不大樂意干的臟、累、苦、險等工作。如建筑、廢品回收、環境衛生、飲食服務、小商小販等這些城鎮人退出或自動放棄的工作崗位。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縣農村勞動力素質有所提高,慢慢的從體能型轉化為技能型,通過職業、技能培訓等措施,培養了一批有知識、有文化、觀念新、懂技術、會管理、能帶動廣大農民運用技能脫貧致富的務工能人,從而帶動其它就業人員從事一些高技能工作,慢慢從高、危、苦的行業脫離出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是大勢所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條件,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當然,也是促進工業經濟、縣域經濟發展和城市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是歷史進步的必然結果。
1.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有所提高。____0年以前,除了高考、招考等所謂正規轉移就業進城的農村勞動者外,大部分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文化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下;21世紀以后,城市對農村勞動力的文化要求有所提高,基本上是高中或中技以上,這促使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2.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具有明顯兼業性。事實證明兼業農戶的出現,他們既從事其他產業活動,也不放棄農業生產。即保留了自己土地的收成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經濟收入,豐富了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勞動力市場,同時對于縮小城鄉差別和農民進城落戶奠定了良好基礎。
3.從轉移的行業看,第三產業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方向。就目前情況看,農村勞動力基本上改變了就業觀念,從所謂的“正式固定工”、“計劃合同工”轉向就地就近臨時工、外出農民工等。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方向是相符的,應該盡快解除各種觀念的束縛和限制條件,敞開城市的大門迎接他們。
4.自____7年我縣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的人數就突破萬人,在方式上從曾經盲目性慢慢趨向有組織性,____8年至____2年勞務輸出趨于穩定上升趨勢,常年轉移在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等地有1.3萬人以上,轉移時間為1年以上,最短的3-6個月。對于一個只有5萬人小縣來說勞務輸出處于良好狀態,因此,為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進程,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進城農民就業作為工作重點,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引導鼓勵農民工外出和進城落戶,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客觀性、必然性。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及就業趨勢分析
1.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城郊農村土地被征用,雖都以現金形式補償,一部分農村勞動力沒有得到有效安置,造成失地又失業的新型富余勞動力,在經濟基本上保持旺盛的活力,第二、三產業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都已得到迅速發展,大多數農村勞動力投身于產業之中,這部分富余勞動力基本上無生活憂慮。此類勞動力基本已融入到城市體系,是典型的轉業型農民。
2.我縣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扶持力度。五年來,縣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____8至____2 五年間,全縣已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5 萬人,其中省外轉移就業 1.3 萬人,市內轉移就業0.8萬人,每年新增轉移就業1000人左右,勞務收入逐步穩定且有上升趨勢,創勞務收入1.3億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出現了自由型向組織型、分散型向規模型、體力型向技能型、大眾型向特色型、流動型向穩定型轉變的良好局面。
3.近年來,通過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加了農村勞動力收入。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農民勞務收入是我們促進農村勞動力收入增長的主要工作內容。十一五以來,全縣共開展農村勞動力各類培訓38期5987人,其中旅游培訓320,計生子女培訓219人,再就業培訓1317人;創業培訓7期460人,人人技能工程培訓5期522人。職業技能鑒定合格并獲《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173人。以此為出發點,我們一是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我縣關于鼓勵全面創業促就業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從政策、資金、信息、技術、市場、服務等各個方面,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二是加強農村勞動
力技能培訓,鄉土人才培訓、產業帶頭人創業培訓,農村兩后生培訓等多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技能和素質,健全橫向、縱向勞務信息網絡,加大和經濟發達地區勞務對接,不斷提高農民工轉移就業渠道,努力改善農村居民就業創業環境和條件,確保農民工資性收入不斷快速增長。
4.不斷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自____8年以來,隨著大城市、沿海開放城市等經濟迅速擴張和縣有關部門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為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民增收及城鄉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鼓勵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人社部門從事勞動保障全體工作人員,服務陣地轉移,及時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細致的掌握各類企業和項目的用工需求狀況,做好人力資源供求監測分析和用工調控工作。通過縣人力資源市場和鄉鎮社保平臺等發布單位招聘信息、個人求職信息,讓用人單位和求職者能有更多機會和途徑了解就業信息,使返鄉的農民工能與用工企業及時對接。以“春風行動”為載體,積極開展“送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服務”活動,以“就業送崗位、創業送服務、求技送培訓”為目的,廣泛開展就業政策宣傳和引導,在縣城主要街道橫掛標語10多個,發放“春風卡”3000多張,發放農民工維權手冊和務工指南4000余份,篩選發布用工信息____余條。活動效果良好。
(二)建立健全了服務保障制度,切實保護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對組織轉移輸出把好三關,即用工信息關、送人關和跟蹤服務關。由政府宏觀調控,勞動保障部門牽頭對外地勞務市場及用工單位的性質、規模、實力,特別是勞資報酬、勞動安全等情況進行實地考察,統一組織,統一輸出,到達用人單位后辦理好交接手續。然后要對其轉移情況進行跟蹤詢查服務,盡量達到用工企業、勞動者、家庭三滿意。為全面掌握全縣勞動力資源源基本情況,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現狀和流動情況,了解農村勞務輸出動態,進一步針對性地搞好農村勞務輸出奠定基礎,為研究農村勞動力轉移規律提供了有實依據,發展了勞務經濟,拓寬了農民工增收渠道。
(三)強化技能培訓,完善中介服務,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就業能力。隨著珠江三角地區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用工需求已從過去的簡單勞動力轉變為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大中專、技校畢業生供不應求,一到轉移地的企業就能很快上崗,而且還能拿到高工資。這對我們的勞動力轉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盡快適應這一要求,強化職業培訓,切實做好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服務,在不斷提高我縣勞動力人數的同時,大力提高轉移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從而形成技能型、高素質勞務輸出的品牌。因此素質和技能培訓已成為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舉措。積極開展勞動力輸出前培訓,拓寬多途徑的就業局面,提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和文化素質,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和后備力量。從而增加農民創收能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一)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相對滯后
從總述情況看,影響____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首要原因是:____縣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較低,還沒有完全從傳統經濟和農業社會中脫胎換骨出來,二、三產業和城鎮的接納能力弱小;其二,農村人口增長率制約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其三,城鄉經濟結構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強烈排擠、限制和制約,就業制度、分配制度和教育制度,阻礙了農村勞動力自由流入城市的通道,以及僵化的思想意識觀念,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造成大量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和農村經濟的落后與貧困;其四,農村勞動力素質相對較低是制約剩余勞動力轉移數量特別是轉移層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總之____農村非農產業由于缺乏資金、技術、人才,發展水平不高,對剩余勞動力的容納能力有限,本縣勞動力市場發育滯緩,中介組織發育尚不成熟,政府部門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二)農村轉移勞動力素質偏低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今后仍將有相當數量的農民必須離開土地,農民轉移就業問題將更加突出。隨著技術的進步,就業崗位對勞動力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據調查100家用人單位所提供的1386個崗位中,對技能有要求的崗位就有900多個,約占65 %,而我縣農村勞動力擁有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術等級證的人員不超過10%,農村富余勞動力中具有專業技能的比例低,致使出現技能人才短缺與富余勞動力并存的現象。
(三)農村勞動力對就業培訓認識不夠
我縣農村勞動力占全縣勞動力的90%,在加快全縣全面提升技能培訓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沒有農村勞動力的發展,就難以實現的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的核心是提高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問題,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對整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但大多數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能弱,傳統觀念難以改變,培訓積極性不高,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通過技能培訓達到就業目的的長遠打算,導致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組織難、開展難的局面。培訓和需求存在差距、培訓項目與市場需求、崗位要求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因而市場競爭力不強,培訓轉移率不高。因此,加強農民工的技術技能培訓,全面提高素質,是我們當前的重點工作。
(四)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雖然近幾年國家把保障進城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放在重要位置,但是權益保障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當前農民工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問題依然嚴峻,表現最為突出的問題包括:克扣和拖欠工資,強制加班加點和超時工作,勞動和衛生條件惡劣,不按規定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等。一些用人單位雖然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但往往對農民工規定的義務多、權利少,合同上的約定不平等。一些用人單位在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安全保護、職業病防護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農民工相關權益保障制度還不完善。
(一)未來一段時間內,我縣將加大組織培訓力度,暢通轉移渠道,擴大轉移規模,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完善政策激勵措施,依法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二)力爭到____5年,每年平均培訓____0 人,新增轉移就業 600人,全縣累計培訓8000人,累計轉移就業突破 160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實現近萬元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
(三)維持較高的農村經濟增長率
帶動就業,擴大規模擴大城市,增加大容量的就業崗位,解決現有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切實把農民工轉移就業工作作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促進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快速健康發展。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引導,建立和完善勞務經濟服務體系。堅持本地服務與異地服務相配合,軟件服務與硬件服務相結合,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精心架設培訓與轉移的“連心橋”,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水平,保障勞務輸出的及時性、有序性和穩定性。政府及中介機構要加大信息服務力度,積極做好用工信息服務和就業跟蹤服務,不斷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信息化水平。
(二)多業并舉,拓寬就業增收渠道。按照縣上“一縣一業”的總體戰略,采取以生豬發展產業為主,多業并舉,積極構建二、三產業的發展路子,尤其是第三產業。充分利用建設農村工業化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明確和出臺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從培訓項目、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在農村培育出更多的養殖、種植大戶,同時發揮能人和典型作用,帶動更多的勞動力實現就業,推動我縣勞務經濟的發展,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對農民工采取多種形式的政策宣傳,充分利用廣電、網絡普及農村實用性技術,培育農民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按照“農民歡迎、適用易學、市場需要”的原則,帶動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同時政府加大農村農業公共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快水電、路、通訊、廣電、工程建設,積極推行各類保險等社會保障工作,使農村勞動力就業條件與面貌得到根本改變。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市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4-06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調研報告04-06
勞動力轉移調研報告11-06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12-20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調查報告(精選10篇)08-29
鄉鎮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情況匯報08-04
關于農村勞動力調研報告12-11
農村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