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逐步完善,鄉村企業的改制,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等等,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轉移尤其是農村女富余勞動力的從業結構調整,再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為全面了解城鄉婦女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更好地發揮婦聯組織的作用,我們對全縣婦女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全縣現有農村富余女勞動力中有七成以上為中年婦女。針對這一群體,我們重點在鎮、鎮、鄉、鄉四個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了調研。
一、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的現狀
(一)年齡構成
通過對四個鄉鎮,60歲以下xxxx名農村富余女勞動力進行調查摸底,有xxxx名婦女年齡主要集中在30歲—50歲之間,超過農村富余女勞力的七成。特別是41歲—50歲的,占總數的41%。
(二)文化程度
在被調查的農村中年婦女中,其文化程度人數及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三)再就業技能
相對于現代化社會大生產對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由于其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家務勞動承擔較多等一系列因素,再就業技能普遍缺乏,因而比農村男性富余勞動力的就業轉移更加困難。我們調查統計的4102名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中,有一定求職技能的僅788人,不到總數的20%。也就是說,超過4/5的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目前沒有就業轉移的技能。她們想富、求富、奔富的心情十分迫切,但往往是想富無門,求富無能,奔富無策。
(四)選擇就業地區意向
我們調查統計的xxx名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中,有xxxx人選擇在本鄉鎮村,有xxx人選擇在本縣區,xxx人選擇在本市,選擇外省市的只有xxx人,可見要做好農村中年婦女的轉移工作,首先應該思考的就是如何幫助她們實現“不離土、不離鄉”的就地轉移。
二、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我縣中年婦女勞動力在轉移就業工作中存在著就業層次低、就業穩定性差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觀念比較保守,限制了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的'速度。
“男主外、女主內”的舊思想在不少人的頭腦里根深蒂固,存在小富即安的依賴思想,不愿接受新事物。農村中年婦女家庭觀念厚重,沿襲相夫教子、贍老扶幼的傳統,受夫權思想影響及顧及家中老人、小孩教育等現實問題,外出務工顧慮較重。
(二)文化素質低,制約了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的層次領域。
農村中年婦女,由于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學知識、專業技能和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弱,不善于利用信息,難以向新興產業轉移,在與城市勞動力的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她們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造成了在轉移過程中,職業選擇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競爭優勢,只能從事一些臟苦累的簡單勞動,造成就業愿望與實際嚴重脫節的矛盾。
(三)農村中年婦女家庭負擔較重,難以擺脫土地和家庭的束縛。
調查中,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普遍反映負擔過重,一方面要照顧好家人和小孩,另一方面又要種好全家的承包責任田,往往忙不過來,想外出打工,但家門難離。
(四)信息不靈,渠道不暢,制約著轉移外出的數量和質量。
由于傳統的諸多因素,農村中年婦女與外界接觸少,信息量小,想出去打工,不知道干什么,想在家創業,不知道能干些什么,顯示出盲然和盲從。在四個鎮村調查中發現,農村中年婦女外出打工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婦聯組織推薦或勞動職介;二是靠親戚朋友介紹,三是靠自己在外盲目尋找。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仍存在著無序流動現象。
(五)婦女勞動力的轉移受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一些鄉鎮如鄉、鎮、鄉,在本地支柱產業的帶動下,當地農村婦女的較好地實現了勞動力的就地轉移。而在其他一些鄉鎮,由于沒有本鄉鎮的特色支柱產業,當地的婦女依靠本地產業實現勞動力轉移的機會較少,影響了農村婦女特別是中年婦女的增收致富。
三、做好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的建議及對策
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是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也是用現代文明改造新一代農村婦女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面廣量大、就業轉移難度相對偏大的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求富心切,卻大多找不到好的致富項目,迫切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針對以上分析的五個方面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促進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的迅速轉移。為此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農村中年婦女的整體素質。
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資源雖然豐富,但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勞動技能相對較低,造成農村中年婦女在轉移速度、數量和質量上都滯后于農村男性勞動力。因此,要加大農村中老年婦女的轉移力度,首先要面向農村中年婦女宣傳男女平等、“四自”精神、提高自身素質等健康向上的觀念,破除小農意識,增強群體意識和創業觀念,努力引導中年農村婦女轉變觀念,營造農村婦女學知識學技術、積極就業、奮發創業的良好氛圍。
其次就是要提高農村中年婦女的就業技能。在農村中年婦女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中,要把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作為提高農村中年婦女就業創業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對農村中年婦女富余勞動力進行轉移前的引導培訓。充分利用城鄉各種教育、培訓資源,通過集中辦班、咨詢服務、印發資料以及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手段,根據市場需求,以訂單、定點和定向培訓的形式,對農村中年婦女富余勞動力開展轉崗就業技術培訓,提高她們的就業能力,樹立新的就業觀念。
(二)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經濟。
發展地方特色經濟是促進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的一條很好的途徑。許多鄉鎮、村通過幾年十幾年的實踐,建立了本地的特色支柱產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為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要抓住農村中年婦女的特點,積極引導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支柱產業。縣鄉婦女,依靠當地的特色產業中國結編織,通過簡單的培訓,發展來料加工,不出家門就實現了勞動力的轉移,用她們自己的話,“我們在家編中國結,不出家門口就可以增加收入,不耽誤看家護院、照顧孩子,每月有500多元的收入,比到外地打工強多了”。縣鎮,依靠當地的特色杞柳產業,全鎮的大部分農村婦女都在從事杞柳種植、編織,甚至六七十歲的老婦都可以在家門口編柳筐增加收入,該鎮基本上不存在農村富余勞動力。
為了更要的發揮特色產業在轉移婦女勞動力方面的作用,一要發揮婦聯群眾團體優勢,通過“雙學雙比”這一載體牽線搭橋,把婦女組織起來,教育她們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增強勤勞致富觀念,提高產品質量。二要加強扶持,做大產業。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一些扶持鼓勵的政策,為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實踐證明,招商引資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解決當地就業問題的“雙贏”策略。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大批大型項目到我縣落戶,為我縣經濟發展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時,也解決了本地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鎮通過招商引資建立的服裝廠分廠,一期工程吸納女工1000余人,幫助當地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打工的愿望。但就我縣目前勞動力供大于求、勞動力不愿遠離家鄉的現狀來看,還應當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引進更多企業到我縣建廠招工,為農村婦女特別是中年婦女就近擇業提供更多機會。
(四)發展婦女專業經濟合作組織。
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整體競爭力,是新形勢下壯大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發展道路。要總結推廣農村中年婦女合作經濟組織的創新實踐,幫助更多的農村中年婦女參與到各種合作經濟組織中,形成信息共用、技術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促進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力聯結。要為婦女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提供指導和服務,創立交流的平臺,宣傳有關的政策,提供相關的信息,推廣可借鑒的做法。勝利鄉婦女徐景雪,依靠當地豐富的婦女勞動力資源,牽頭組建了勝利鄉冠冕工藝品專業合作社,通過舉辦免費培訓班,吸收周圍鄉鎮的婦女參加學習編織技術,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納固定女社員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8000余元,草帽編織已經成為當地農村家庭婦女致富的主要產業。
(五)大力發展庭院經濟。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發展庭院經濟有很大潛力。尤其是農村中年婦女可以針對自身特點,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間和各種資源。發展庭院經濟,切實幫助農村婦女不出家門實現增收,要因地制宜,幫助農村婦女選準開發模式,依據資源條件和自身能力選擇生產經營項目。土地資源寬裕的地方,宜發展種植業;土地緊缺的地方,宜發展養殖、加工服務業;城郊農村宜發展庭院花卉業。
【農村中年婦女勞動力轉移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協議12-31
農村勞動力流失的調研報告07-28
有關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研報告11-18
農村勞動力轉移經濟1500字論文10-01
關于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1-20
社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方案模板12-12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工作經驗11-20
探析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問題10-13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年度工作總結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