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情況調查報告
按照市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安排,xx年10月-11月,我帶領環保、城管、國土等部門先后深入到吳起、志丹、安塞等部分縣、鄉、社區和企業,對環境污染情況進行調研,并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現總結報告如下,供同志們決策參考。
一、環境污染基本情況
我市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由于水土氣候條件差,生態環境容量小,自然凈化功能弱,環境污染現象十分普遍,隨著我市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和資源開發的擴大,環境污染問題呈現出不斷加劇的態勢。分析我市環境污染情況,按污染物來源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即以石油煤炭開發為主的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性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
(一)以石油煤炭開發為主的工業污染危害巨大。我市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13.8億噸,煤炭儲量71億噸。全市除洛川、黃陵、黃龍縣外全部有石油開采活動,境內分布著長慶、江漢、中原油田公司和延長石油集團的29562個井場、62190口油井、4332.8公里輸油管線、171座集輸站(輸油站),2007年,全市共生產原油1207.68萬噸,加工原油934.6萬噸。煤炭開發活動主要集中在子長、黃陵縣,2007年產煤1034.8萬噸。伴隨著石油煤炭等資源開發的不斷擴大,以石油煤炭為主的工業污染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目前已成為我市污染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2007年,全市石油廢水產生量為929.9萬噸,處理695.98萬噸,還有234萬噸石油廢水沒有得到處理,給我市整體環境特別是礦區河流水源造成巨大危害和隱患。
(二)城鎮生活性污染也占相當比重。2005年至2007年,我市城市化率從32.01%迅速提高到35.12%,人口大量快速聚集給城鎮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城鎮污水、垃圾污染已成為城鎮環境污染的重要方面。2007年,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約1827萬立方米,平均處理率為44.88%,市區為80%;生活垃圾產生量約34.49萬噸,無害化平均處理率為26.1%,市區為85%。調查中還發現,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活動的不斷加劇,市區和各縣城的噪聲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對環境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已成為群眾環境投訴的熱點之一。
(三)農村面源污染有上升趨勢。農村面源污染主要指農藥、化肥、塑料制品等殘留物等對農產品、土壤、水體、環境的污染。由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剛剛起步,保護規劃尚不完善,人居環境建設滯后,農民環保意識淡薄,監管措施落實難等因素,農村環境面貌改善較慢,污染治理工作進展不明顯,而且隨著農村工業產業的發展,各類農村面源污染有上升趨勢。
二、污染治理的主要經驗和措施
通過調查發現,寶塔區和北部吳起、志丹、安塞縣的自然條件較差,但環境污染治理情況相對較好,南部幾個縣自然條件較好,但治理情況相對較差。寶塔區作為市區所在地有其他縣不具備的優勢,北部三縣也相對比南部縣財政情況好,這都有利于他們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但分析總結寶塔區、吳起、志丹、安塞縣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發現除客觀條件有所不同外,尚有四點共同經驗值得學習推廣:一是領導重視,污染治理責任夯得實。二是措施得力,能抓住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持之以恒進行治理,并針對不同污染問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三是投入力度大。主要體現在對環保基礎設施和污染治理工作的支持上,重點污染治理項目的建設資金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監管能力強,保證了各項污染治理措施落實到位。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大力開展了以石油為主的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初步建立了工業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寶塔區和北部三縣針對自身是石油主產區,主要污染源是石油類污染的現狀,積極主動落實石油污染防治各項工作要求和措施。一是大力建設清潔文明井場。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建成清潔文明井場25342個,建成率達85.7%,其中北部三縣就建成清潔文明井場6030個,建成率達到94.3%。二是實施石油廢水綜合治理。截至2007年全市累計建成石油廢水處理系統236個,處理污水695.98萬噸,處理率達到74.8%,其中北部三縣就建成石油廢水處理系統55個,處理污水425.74萬噸,處理率達到88.1%。三是努力提高原油管輸率。近幾年,全市共建成輸油管線4332.8公里,其中北部三縣就建成輸油管線4032.11公里,進一步減少了石油拋灑滴漏現象。四是加強了油區生態環境建設。北部三縣把石油污染治理與植樹綠化工作結合起來,要求石油企業大力開展井場環境建設。截至2007年底,北部三縣的石油開發企業在井場及油田周邊植樹種草21501.85畝,綠化井場道路4104.8公里,分別占全市的47%和40%,極大地改善了井場環境面貌,保護了油區生態環境。
(二)加強了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加大了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城鎮環境質量顯著改善。針對城鎮生活污染實際,一是發揮全市中心行政區的優勢,市區聯動,持續開展城鎮空氣污染治理。以“轉換煤種、實施集中供熱、天然氣工程,進行綜合治理”為中心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07年底,寶塔區范圍內的集中供熱面積達到260萬平方米,天然氣用戶達到3萬多戶,用氣普及率達95%以上,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001年的238天增加至2007年的283天。北部三縣也及時開展了大氣治理工作,縣城的空氣狀況明顯好轉。二是發揮財力較好的優勢,加快了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寶塔區依托市上支持,積極配合做好各項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以“三山兩河”為主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使市區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市區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已建成投用,一大批環保基礎設施建成或正在建設。北部三縣也發揮財政較好的優勢,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安塞兩廠已建成投用,志丹、吳起的兩廠進入收尾階段。市區和北部三縣對城鄉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比重連年增大,有力促進了城鎮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三是針對城鎮居民迫切要求提升生活環境水平的訴求,寶塔區和北部三縣聯合市環保、交通、工商等有關職能部門,開展了城鎮交通、商業、建筑施工噪聲專項整治和汽車尾氣治理工作,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環保工作的認同感和配合度。如設立噪聲投訴專線,對市區593輛公交車和出租車實施油改氣工程,受到各界好評。
(三)加強了以飲用水源保護為主的水污染治理,確保了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污染情況不斷改善。一是以環保部門為主,市縣聯動、齊抓共管,共同完成了王瑤水庫一級保護區內的102口油、水井的關閉工作,進一步保障了庫區水質安全。二是在全市縣域飲用水源地污染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中,寶塔區和北部三縣由于監管有力,整改到位,率先達標,不但有效保障群眾飲水用水安全,同時也給其他縣做出了表率。三是積極配合市政府落實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措施,抓了延河、洛河等流域的綜合治理。目前,延河、洛河、秀延河等主要河流水質全面改善,基本達到了水功能區劃規定標準,消滅了超V類水質。四是認真落實環保要求,建立了石油產區突發環境事故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有效提高了預防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去年“8·29”污染事件,市政府和志丹、安塞縣緊急啟動應急處置預案,密切配合,有效解決了突發性石油污染問題,給各縣提供了應急經驗。
(四)全面推進了農村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有效遏制生態破壞不斷擴大的趨勢。寶塔區和北部三縣的主要做法:一是把環境污染治理與退耕還林、植樹綠化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做好退耕還林和綠化工作,改善生態環境。二是把環境污染治理與建設生態示范區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推進生態示范區建設推動環境全面好轉。目前,寶塔區和吳起縣已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區,吳起縣于2008年10月又通過了國家級衛生縣城初驗。三是把環境污染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大力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減少農村生活污染,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四是把環境污染治理與推廣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結合起來。努力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為減輕農村面源污染提供了良好的治理思路和經驗。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市加大了環境保護投入力度,環境保護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通過調查我們也發現,各級對環境重視的程度仍然不夠,環境污染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治理環境的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究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認識問題。通過調查發現,各級仍然普遍存在著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是對立矛盾的思想,未從深層次認識到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是統一的、互相促進的,從而在實際工作中沒有把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落實。盡管國家三令五申要求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并重,但重經濟增長、輕污染治理,重增長速度、輕增長方式轉變的思想和做法依然存在,這勢必導致一方面經濟在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環境在不斷污染。所以,解決認識問題仍然是做好環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二是投入問題。主要是指經濟發展對環境破壞的速度遠大于環境污染治理投入的力度。例如石油行業每年以新打8000多口油井的速度增長,雖然生產企業每年投入了一定的治理資金,建成了一些污染治理設施,也取得了一定治理成效,但資源開發的.規模和速度遠大于污染治理的速度和強度,污染治理整體投入嚴重不足,污染治理舊賬未還,又欠新賬。又如由于城鎮化進程快,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不斷增加,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從而引發的環境問題也就越來越多。
三是監管問題。加強監管是保障環境污染各項治理措施落實到位的唯一有效途徑。但在具體工作中,一方面由于我市近年來石油煤炭等資源開采的規模和范圍越來越大,城市規模不斷擴張,環保重點區域、流域污染治理任務繁重,加之當前環境污染事故又處于高發期,客觀上給環境監管造成很大困難。另一方面,也確實存在著監管力量不足,監管措施手段單一,工作不到位的問題。
四是機制問題。一是資源開發環境補償機制不利于污染治理工作,如石油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補償費征收比例過低,遠不能滿足污染治理費用,影響了生態恢復和污染治理工作。二是環境污染治理激勵機制不健全,生產企業主動治理污染的積極性不高,往往是被動投入、被動治理,勢必影響治理成效。三是懲治環境違法的政策措施不完善,污染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仍然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導致企業寧愿被罰也不愿意花更大代價主動治理污染。
四、對策及建議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們要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的關系,以實施節能減排和創建全國環保模范城市為抓手,以建設富裕延安、生態延安、和諧延安為目標,落實責任,加大投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進一步夯實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切實落實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本系統環境保護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牢固樹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的思想,統籌規劃,科學發展,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關系,為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提供堅實的領導基礎和認識保障。堅持市縣區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將每年的環境質量、污染物總量控制、重點環保工程建設等目標任務納入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中,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和問責制”。對完不成年度環境保護任務的縣區、部門、單位,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因決策失誤或監管不力造成重大環境事故、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堅決按照《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二)進一步加強污染治理工作
1、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一是繼續抓好以“轉換煤種、實施煤改氣、集中供熱”為主要措施的大汽污染治理工作,擴大城鎮空氣治理范圍和項目,嚴格控制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揚塵污染,加強餐飲業油煙污染防治,促進空氣質量全面持續提升。二是切實加強汽車尾氣和噪聲污染治理。積極推廣使用環保車型、節能車型,降低汽車尾氣污染。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制度,深入開展商業、施工和交通噪聲污染整治活動,為市民營造清凈的生產、生活環境。三是加強污水、垃圾污染治理。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發展的機遇,加快各縣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力爭用2年時間,完成各縣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建設任務,提高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為市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2、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繼續認真落實《延安市石油開發環境污染治理方案》,以清潔文明油井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原油管輸、污水回注、生態恢復三大工程建設,力爭到2010年,使全市石油生產污水實現全部回注,原油全部達到管輸,油區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治理。進一步修訂完善《清潔礦井建設標準》,繼續推進礦產資源整合步伐,提高礦產資源開采規模和水平,逐步實現礦產資源的有序開發和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3、認真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大飲用水源地監督保護力度,堅決取締一級保護區內與飲用水源無關的生產和生活設施。加快各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區劃界定標工作,因地制宜確定保護方式,開展水源保護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飲用水源保護區突發環境事件預警體系、應急反應體系,積極防范各種污染隱患。加強延河、洛河、秀延河等市內主要河流的綜合治理,做好沿岸污染源監控,加強污染防治工作,保證工業生產和農業灌溉的用水要求。
(三)進一步加大環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一是市、縣財政要把環保投入列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認真落實“211環境保護”計劃,逐年加大對環保的投入,確保財政對環保支出的增幅高于經濟的增長速度。二是要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依法、足額、全面、及時征收排污費,要將排污費納入財政預算,作為市級環保專項資金管理,用于重點污染源治理、區域性污染防治,新技術和新工藝推廣應用,生態保護、環境執法和監測體系建設。三是向中省建議爭取開征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補償費和環境治理保證金。征收標準為石油開發每噸征收30元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補償費,由市政府安排用于區域流域性環境治理;煤炭開發每噸征收20元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補償費,用于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石油開發環境治理保證金和煤炭開發環境治理保證金分別按50元/噸和30元/噸繳納,由企業直接繳入市縣政府指定專戶,專款專用,市政府根據企業污染治理進度撥付資金,資金使用由環保部門監督實施。
(四)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要認真執行《陜西省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所有新上項目都要嚴格執行 “五個不批”制度。即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不批,不符合城市功能區劃和總體發展規劃的不批,不符合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原則的不批,污染物排放不達標和不能滿足污染物總量控制原則的不批,不符合國家合理節能標準和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不批。通過把好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口,加快我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循環產業發展,使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能夠有所突破。要圍繞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發展國際支持建設的項目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在特殊時期也要做到既要經濟發展,也要保護環境,避免因急功近利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五)進一步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廣泛開展全民環境教育,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自覺行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環境質量公示制度、環境質量新聞發布制度,擴大公眾對環境問題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廣泛開展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綠色家園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搭建多種形式的環保活動平臺和載體,使每個公民、每個家庭、每個單位、每個社區都從我做起、積極參與,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
【環境污染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環境污染問題調查報告12-24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15篇)01-13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15篇11-24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15篇10-26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精選15篇01-29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精選15篇)01-29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合集15篇)01-27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集合15篇)01-16
環境污染問題調查報告9篇01-15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匯編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