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的調查報告1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案設計科學,大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挖掘教材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用語準確,發音標準,書寫規范,均能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注重聽說訓練。同時能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變化之三: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采取了隨機聽課,此次調研活動。及時反饋指導的方式,深入到5個鄉(鎮)10多所學校,共計聽課30多節,召開座談研討會10場。教研員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與授課教師做了面對面的評價與指導,大家就目前教學中存在困惑和疑難問題,和諧、融洽的交流、研討氣氛中,暢所欲言,最終達到共識,收到預期的效果。
雖歷時短暫,這次調研活動。但使我感受頗深:
一、感受了英語教學工作在基層鄉、校較前變化巨大。
所到之處,變經之一:領導、教師觀念的變化。首先。看到鄉(鎮)教育組及所在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等鄉(鎮)教育組的領導,自始至終陪同我參與聽課與調研;各學校的校長、主任等領導與我同聽課、同評課、共研討。同時也使我感受到一線教師對我來的熱烈歡迎,特別是一些學校的教師,爭著上課,搶著讓教研員評課的極大熱情,令我深為感動,用他話說:希望你常來指導,多提意見,這樣的活動我歡迎。這種對教學工作的真誠與坦蕩,與過去教師那種害怕聽課,害怕指出其課堂中的缺失等現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如上變化說明,基層教育教學工作者,渴望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識有了鮮明的增強。
所有鄉、校都能開足開齊英語課程,二是調研期間我發現。師資配備到位,有的學校已配有專職英語教師,所配備教師的素質普遍較高。一改過去那種將英語科視為“副課”觀念,這足以說明領導的重視,帶來了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新變化。
大校好于小校,變化之二:城鄉英語教師素質差距在縮小。以前城鎮英語教師的素質普遍好于鄉村英語教師的素質。然而通過這次調研發現:大部分鄉村英語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鎮教師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鎮教師素質,這種令人欣慰的變化,說明全縣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已在逐漸提高。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案設計科學,大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挖掘教材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用語準確,發音標準,書寫規范,均能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注重聽說訓練。同時能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變化之三: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通過隨機聽課發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有的教師還能借助現代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學生那嫻熟的口語表達和會話能力的展示,使我看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感受成績的同時。
影響了教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1、各年級英語教材版本的不統一。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建議各年級的教材版本盡量統一化,為教與學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架起一座通暢的橋梁。英語科任教師中非專業教師居多,農村學校較為突出。
2、專業英語教師仍較匱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快速提高的步伐。目前尚無一所小學有專業語音室以輔助英語教學。
3、英語科教學的配套設施設備不足。致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難以經常開展。河北版英語教材起點高。
4、師生普遍反映。難度大,內容繁,不適合本地學生使用,致使學生學習難,教師的教學難。均有待進一步提高。建議教師在挖掘教材。
5、個別教師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書寫的規范性以及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等方面。探索教法,研究學生諸方面要勤于鉆研,精益求精,要重視重組教學資源,努力突出英語科的教學特色,全力提高教學效果。
教育的調查報告2
一、xx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我市進城務工人員的逐年增多,市區教育局在沒有相關政策和財力支持的情況下,本著貫徹《義務教育法》的精神,積極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和潛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決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
1、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情況
目前,xx市市區中小學生248.230人,外來人口學生數占全市中小學生總數的9.12%。外來人口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齡未成年人的總數為22.637人,就學率為98.7%,基本都在公辦學校就讀,也有一部分在私立學校就讀。
據各區教育局對xx年6月底情況的統計,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我市各區就學的情況如附表:
區 名 全區中小學生總數 其中就學務工人員子女 合 計 占全區中小學生
的比例數
初中學生數 小學學生數
南關區 28.611 163 245 408 1.42%
寬城區 42.530 869 3.475 4.344 10.21%
朝陽區 21.965 125 470 595 2.1%
綠園區 34.547 1.802 3.691 5.493 15.9%
雙陽區 45.158 27 235 262 2.6%
二道區 45.860 3.308 845 4.153 9.1%
以上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人數僅為學籍統計數字,還有相當一部分務工人員子女尚未辦理轉入手續,實際入學人數遠比學籍統計的要多。從各區數字分布與實際調研,我們可以看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相對集中于綠園區和寬城區。而這兩個區中,大多集中在城鄉結合部。如綠園區的126中學和28中學均為遠郊,集中率較大,分別為46.9%和11.7%。同時,從這些統計數據,我們又觀察到一種情況:務工人員子女的小學就學率比較高,而中學入學率相對較低。
2、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管理情況
目前,我市教育部門制定了《xx市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就學暫行辦法》,并采取了5項具體措施。一是堅持按標準收費。各級教育部門對務工人員子女就學與本市跨區學生同等對待,并按物價局規定的`標準收取寄讀費。二是堅持在全日制公辦學校就學。以流動人口所在地的公辦學校接收,隨時插班跟班就讀。三是堅持就近入學。按戶籍管理規定,在臨時戶口所在社區按相對就近的原則分配到指定的公辦學校(不含改制校、民辦學校)入學。四是堅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權利。流動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與本地學生一樣參加評優、評獎和入隊、入團,以及參加各項校內外活動。五是單獨建籍、單獨管理。建立臨時學籍跟蹤管理制度,實行單獨造冊,統一管理,進出有記載有手續,定期上報。對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經考試合格的頒發證書。
第三,廣辟新的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多元化投資辦學,是現階段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最合適的選擇。建議各級政府以更開放、更全面、更務實的態度,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務工人員子女較為集中的城鄉結合部創辦務工人員子女學校。
教育的調查報告3
為全面了解xx縣xx鎮留守兒童教育狀況,推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近年來,鎮婦聯聯合鎮中心小學對我校施教區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狀況做了調查,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由于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7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務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及撫養孩子;有6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5%被托付給親友。因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于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造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有所缺失。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
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數以上,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6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教育乃至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教育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
2、性格發展不健全。
臨時監護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沖突。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靈孤獨、情感淡漠,親子關系發生了消極變化,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3、學習成績一般。
由于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大部分重監護輕教育,甚至對留守兒童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代社會中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4、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
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為習慣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于看電視、游戲、網絡等不良現象的約占30%。
1、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及留守兒童增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留守兒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教育上,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照顧,由于爺爺奶奶等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的問題一般都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擔的家務很多,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導致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嚴重的影響。調查顯示,xx鎮中心校1000人在校學生中,就有210多個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的21%,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小學各級留守兒童百分比是呈逐級遞增現象(如下圖)。
表格略
2、家長教育觀念的缺失
留守兒童監護人在留守兒童教育上存在誤區,認為學校應該承擔留守兒童的一切教育責任,從而導致部分監護人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缺失。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監護人把孩子出現問題的責任歸咎于學校教育的不力。一位家長講,老師拿的工資是國家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理應把孩子教育好,如果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一切責任應該由學校和老師承擔。正是這種思想上的誤區,使得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家庭教育的失職,導致孩子們在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
3、隔代教育存在不足
留守兒童監護人在平時的生活中,由于年齡上的差距以及思想認識上的差異。監護人很少與孩子溝通,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隔膜,給自己的`監管造成很大壓力。在調查中發現父母外出打工,大約有65%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照顧,有5%的留守兒童是由其它親戚照顧。這樣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對兒童成長有很大影響。
4、學校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特殊關注不夠
由于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輩(或親戚)又很難承擔起對他們的教育責任,所以留守兒童應該受到學校的特別關愛。另外,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老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從調查中了解到,69%的監護人希望由學校主辦培訓班或家長學校;64%的監護人希望老師和學校要經常與監護人聯系;57%的監護人希望老師要加強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50%的監護人希望學校要多組織孩子們一起活動。由于一些學校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留守兒童缺乏特別的關愛,不能主動和監護人聯系。從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調查看,學校老師經常家訪的為5%,有時候家訪的占24%,很少家訪的占69%,從來不家訪的占2%,這與監護人的需求相比有較大差距。由于老師極少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沒法向監護人了解他們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教育。
5、留守兒童問題還未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明顯滯后于對城市流動兒童的研究,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研究匱乏,由此導致社會輿論關注不夠,相應地也就阻礙了相關政策的出臺,未能有效推動社會各界力量及早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有利于促進學校教育和農村社會的良性發展。
為了保證屬于“留守兒童”的學生的健康成長,xx鎮教育辦公室協同鎮黨委政府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
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加大學校義務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鎮黨委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盡量從各種渠道對貧困家庭在經濟上給予幫助,使一些家長多有些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子女。
2、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鎮婦聯充分發揮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優勢,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不斷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
3、學校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4、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加強心理教育,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疏導教育,達到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
5、大力開展校園活動。學校每年都要開展大規模的校運會、廣播體操比賽、慶祝六?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對“留守兒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緩解了他們的厭學情緒。
6、實施制度化的家訪,逐步建立起了學校與“留守兒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通過上述措施,學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兒童”常見的問題得到有效制約,已經沒有“留守兒童”輟學的現象。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的衍生物,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時代要求。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于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更關系到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教育的調查報告4
一、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本次調研涉及的對象主要是全市三個區的農村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年齡從幾歲到60歲不等。
2、調查方式: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為主,走訪座談、個案分析、資料分析為輔的方式,使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調查的時間為XX年5月。
3、調查內容:教師的生活及家庭情況、教師的思想情況、教師的身體狀況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時的救助情況、教師的工作狀況、教師的福利狀況、教師的心理疾病及教師遷移變化的動機、農村教師的現狀、社會各界對教師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農村教育現狀及農村教師心態的調查結果分析
1、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
本次調查共下發問卷400余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學生占12%,青年占46%,中年占28%,老年占14%,領導占30%,教師占62%,其他人士占8%。
2、農村教育現狀的基本特征。
(a)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工作量大。
調查中,很多的學校領導表示,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這一環節直接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在我們的問卷調查表中,一周有20節以上的課的老師占78%,10節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節之間。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80%以上的老師一般上的是2門到3門課。在村小,有18%的老師還在上復式班。比如隆興小學十四村,地處金城山,山高路遠,學生上學困難,老師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課,整個村小就只一個老師,不上復式班,孩子又怎么辦呢象這樣的村小還有很多很多。擔任班主任的老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有更多的班務工作需要處理,上課前得寫教案,上完課后得批改作業、研究學生、家訪等。繁重的工作不僅體現在上課時間上,而且其它方面也體現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多還要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庭作業,教師都得認真檢查批改;除作業外,還要對付各種名目繁多的考試,考試好像成了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方法。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考、看卷、分析……著實忙!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還包括對學生的管理。復雜的學生問題,讓許多教師心理勞累是不言而喻。
我們看看御史小學的李蜜老師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飯
6:30————————7:00
吃飯,邊吃邊看當天上課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帶領學生打掃清潔衛生
7:40————————8:20
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學生早讀
8:30————————11:40
上午有三節課要上,兩節語文、一節數學
11:40———————1:00
回家做飯,動作快的話還可以休息一會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學生睡午覺,并守午覺
2:40————————4:40
下午一節語文、一節數學
4:40————————5:20
批改當天的作業,并且準備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學校開會,會上強調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飯,盡量安排時間家訪
7:40———————
刻試卷,為學生出習題,做完后休息
李老師還是在中心小學任教,她一個人上一年級的語文和數學課,并擔任班主任,學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經讓她疲于奔命了。李老師只是我們很多老師中的一個。
而且,除了這些外,老師還得管理和揣摩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給農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而這種沉重的心理負擔在教師全天候的工作之外無形中延續著,這是其它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讓許多教師都紛紛把目光投向城區學校,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工作,好的教師都流向了城區學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師資的流失、師資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長期的惡性循環,農村教師的負荷也就不斷增加!
(b)硬件設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農村學校,教學軟件上的資源相對是平穩的,而在硬件設施上,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多媒體設備的學校也不一定有幾個老師會使用,形同虛設。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最辛苦的當數上音樂課。
如御史小學,目前的音樂課設備就只有一架破舊的電子琴,又重又破,幾個音樂老師上課都沒用它。姜大豐老師上音樂課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老朋友二胡給拿上,其他大部分老師上課都是用嗓子吼。
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御史小學。
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學校音樂課設備都還基本沒有,情況好的學校至多也就是幾臺錄音機,或者風琴。有鋼琴的學校,只是個別。
體育課,也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相當于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大部分學校就是幾個乒乓臺和籃球架。而且,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藝體科目沒有專職的老師,都是由其他老師上。上課的老師很多時候都是讓學生自習、做作業、看書。素質教育在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體現。
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c)“留守兒童”現象突出。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了解,目前我國進城的農民工1。5億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已達2290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呈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農村教育的對象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學校反應留守兒童現象嚴重。調查顯示,有69。8%的監護人表示“很少與孩子談心”,只有11。3%的留守兒童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說說。在教育態度方面,有70。8%的隔代親人及73。1%的親戚表示只照顧“吃穿睡覺”,別的很少管。“這說明‘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圍,委托監護人難以盡到對孩子的全面教育責任。”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我們的教師有著無以言狀的苦楚。
御史小學的王小平老師不久前曾遇見過一件值得我們深思的事。學校為了便于管理,安排四年級開始上早晚自習,遠的學生都住校,王老師是小學四年級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會到寢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個女生不在寢室,王老師找遍了學校,也打電話問了不少的人,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問,卻發現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但是家里的大人卻沒想過老師會很焦急的尋找孩子。可見,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本質的沖突。
我在招收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家長非要把自己不到5歲的孫女送到班上讀一年級,不管我怎么跟他做解釋工作,到最后還是想方設法把學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個月下來,孩子吃不消了,哭著不進教室,這時候的家長就完全把責任推到了我的身上,認為是我非要讓他的孩子讀一年級的,并且認為是我們學校的教育有問題,要不孩子怎么會不進教室呢農村中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聞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
今年開學發生在御史小學的另一件事情,讓我們很多的老師對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感到痛心。二年級一班有一個同學叫秦勇,這個男孩子年紀不大,但是很調皮。據該班班主任陳老師說,這孩子是中途到班上學習的,上課從來都不認真聽講,也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而且還老是遲到、曠課。他家里只有他的奶奶,一學期下來,考試成績只有5分,這下他的奶奶著急了,開學的時候找到陳老師,問陳老師是否可以讓孩子留級。考慮到孩子確實太小,成績跟不上,老師同意了他奶奶的請求,并且幫著為這個孩子辦好了手續。誰知道,等把孩子弄到一年級教室坐上的時候,他奶奶的一番話卻讓在場的老師和家長目瞪口呆。原來,秦勇在去年9月的時候到學校報名讀一年級,當時學校規定必須要滿6歲才可以報名,他還不到規定的年紀,按說應該去上學前班,但是他的奶奶卻讓他直接進了級的教室,并且對老師謊稱是從外地回來的。也就是說秦勇根本就沒讀過學前班,更別說上一年級了!
說到這里,我就不知道該為我們的教育感到悲哀還是為我們的孩子覺得無奈。
父母不在身邊,一些“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撐,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機。調查表明,不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較為嚴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閉,有的內向、孤獨、柔弱無助,有的甚至對父母充滿怨恨和逆反心理,還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監護而變得膽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兒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XX年公安部有個調查,顯示了兩個‘大多數’,即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新問題。各級政府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予以逐步解決。”
(d)教師福利待遇低。
據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工資在500到1000的占80%,其中青年教師居多;工資在1000到1500的占16%,中年教師居多;工資在XX以上的占2%,老年教師居多;待遇上覺得可以的只占18%,67%的老師認為基本沒福利待遇,15%的老師覺得根本沒有;在我們的走訪中,90%的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福利問題。據調查了解,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農村教師,每個月的工資不到500元。隆興小學劉學華老師說“出來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一個月只有200多元,教了多的書,現在一個月的工資也不到700元”,該校楊文泉老師教師說“我們出來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不到30元,一家幾口就靠著那30元過日子”,大部份的農村教師都是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御史小學的唐祥清老師說,他以前的工資也很低,老婆是農村婦女,生了6個女兒,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養,學校的那點工資根本不夠用。陳通周教師說他們教書那幾年,真的是一人做幾份工,早上的時候一早就上地里去勞動,不到8點,就趕回家吃飯,然后急忙往學校趕,等上完課,連家門都不用進,拿著工具又上地里去,然后回家吃午飯,吃完飯又得去上課,下午回來還得忙農活!在家里,男人是主要勞動力,如果光指望學校的那點錢,全家早就餓死了。很多年輕老師說,我們辛苦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么“每個月的錢不夠自己一個人用”,更不要說結婚養孩子了。許多老師就是覺得在農村教書的福利待遇太低而離開了這個職業。御史小學的何安平老師分到學校后,上了一年的班,然后出去讀書,最后選擇離職,現在在重慶有了自己的事業。還有該校的張華老師和秦佳老師,他們都是在教書不到一年的情況下覺得福利太低而辭職的。在XX年,該校的劉洪成老師也選擇離開了學校,到外地打工去了。調查中我們發現,辭職的并不是只有該學校的老師,小佛小學也曾經有老師辭職離開。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98%的老師認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重要的。農村教師的福利為什么會這么低呢會龍二小的姜朝國校長是這樣說的:“一是農村教育負債嚴重,普九和危改引起學校的債務,使得學校運轉艱難;二是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緩慢;三是鄉鎮對教育的投入太少,基本上沒有投入學校的教學基礎設施及維修,全靠學校自己承擔;四是社會救助、捐資辦學體系沒形成,投入到農村學校的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又哪來的錢給老師發放福利待遇呢”
(e)教師精神壓力大。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78%的老師覺得精神壓力大。走訪中我們也了解到,有近10%的老師因為精神壓力而導致身體的不健康,其中76%的老師有慢性咽炎。教師精神上的壓力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方面。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個體的素質直接影響著老師的工作。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象讓我們的老師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寬和嚴的尺度標準,越來越多的孩子動不動就鬧離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鬧自殺,一不順心就不讀書。去年發生在龍門中學的那件事,相信很多的人都還記憶猶新,僅僅因為和老師言語上的沖突,就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顧,從樓上跳了下去。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教育領域層出不窮,特別是最近幾年。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對待學生,輕不得重不得,怎么會沒有壓力呢!
二是家長方面。教育是一項社會性事業,這項事業需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去共同實現。農村學校校網分散,學生分布廣,學校規模小,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需要加強校網撤并,充分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很多農村的家長對此認識不到位,既要求優質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學,對于學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僅不予以配合,還千方百計加以阻攔,導致教師工作開展不順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長要求很高,認為成績好一切都好,成績不好老師難辭其咎。特別是農村的家長,根本不會管你什么素質教育,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質教育這么多年,從某種角度上講,老師是沒有目標的,怎么做不清楚,評價體系不到位,這與家長的態度也是有關系的。
三是學校和上級部門方面。作為教師,來自于學校和上級部門的壓力是很大的。看看現在上大學的人數越來越多,升大學的比率越來越大,但是基礎教育的壓力卻不減反增,升學數、升學率牽扯著老師、校長、基層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的每一根神經。特別是一線教師,在擁有各種“質量指標”的“量化管理”系統里面,連氣都來不及喘,大家一門心思地備課、上課、改作業、為學生訂正錯誤、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學生做“上大學的好處”等人生“美好”愿景的教育……沒日沒夜,周而復始。老師們苦不苦當然苦!老師們怨不怨當然怨!但是能怎樣整個教育都這樣,教學期間這樣那樣的檢查,名目繁多,各種各樣的教研活動、每個節日的慶祝活動、會議記錄、讀書筆記、安全問題、學習問題、生源問題等等,不僅讓老師覺得經濟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而當假期臨近,我們老師卻沒有將要解脫的輕松快樂,因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們的假日瓜分了——職務、職稱、崗位、學歷等各種名目的假期培訓進修要用去十幾或幾十天,更為可怕的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實行假期補課,時間一般都至少是假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78%的老師覺得精神緊張,擔心上級檢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學生成績不好,很多的老師長期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
四是社會方面。自古以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圣而偉大的,在教育事業中是“辛勤的園丁”,就是無私奉獻的那種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那種人,是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的那種人。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特別是現今社會對教師職業更是有著多重的要求,既是學生群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導管理學生的權威,他們又在一定時間是學生家長的代理人,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還是學生的朋友,需要與學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還要協調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關系。這種多元化的不同性質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師精神勞累和思想沖突。公眾卻認為教師不應該索取物質和一個平常人應有的精神回報……這樣下去何時是頭啊!這樣,農村教師更迷茫了。教師這職業(這里只探討從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教師)到底好不好如果讓一個非教師來回答,答案肯定是這樣:當然不錯!你看,一年工資沒少拿,卻有寒、暑假近三個月的假期,哪行哪業有這種待遇我相信,說這話的人都是真誠的,而且,在他們夸贊老師這行當的兩個理由中,“工資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為這實際上并不太客觀,有許許多多行業的工資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兩個長假”則是主,因為從表面上看這很客觀,是事實。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實際上,我們業內人士都知道,這些年來,我們的老師沒幾個能過上完整的寒暑假。為什么呢大家知道,每逢假期臨近,我們老師并沒有將要解脫的輕松快樂。因為要競爭職稱,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學習,要適應社會對教師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利用假期進行充電學習。看似輕松好玩的假期實際上卻比平時上班還要辛苦,這些都不是別人所能理解的。
三、農村教師的心態及其形成原因
根據以上幾種現狀,我們把農村教師的心態歸納為以下幾種:
1、積極心態。
盡管很大一部分農村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意思、待遇不好,但是也有部分老師在對待工作問題上,仍然是積極面對和充滿熱情的投入。許許多多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農村教育事業付出一生的心血,問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無私奉獻”的決心。千百年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圣而偉大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焟蚷成灰淚始干”,把教育事業視作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就是無私奉獻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是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的……許許多多的老師就是帶著這樣的“無私奉獻”的決心在農村的工作崗位上堅守一生。隆興小學的楊文泉老師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該校任教,其中有是在該學校的村小任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路難行,孩子上學難,很多老師都不愿意去。有文化有知識的人都出去打工掙錢去了,他在當地也算是一個高知識分子,看見農村孩子讀書難,他放棄了很多的機會,一直扎跟山區教育,有的孩子上學沒錢,他還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資為孩子補貼學費、買學習用品。這么多年來,他堅持在最基層,一個人擔負起一個村的教育工作,甚至上復式班,為了教育事業,楊老師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講臺和鄉村的孩子。
二是“回報社會”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師,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師,他們經歷了艱苦的大革命,成了歷史的犧牲品,當他們在黨的關心幫助下回到學校,走進課堂,他們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滿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不計較報酬,不嗇求回報,無怨無悔。會龍二小的楊文貴老師在談到為何堅守在鄉村教育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時,他說:“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回報給社會,在哪教書都是無所謂的!”
三是“安于現狀”的滿足心。有這種心態的老師一般分為三種:(a)中年教師。他們已經處于人生的中年,生活、事業、家庭都基本穩定,面對未來,認為沒有改變的必要,已經習慣了目前的生活狀況,所以能積極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隆興小學的胡蓉國老師教齡,在村上呆了,和丈夫在同一所學校,對于目前的生活,胡老師表示比較滿意,而且她覺得,他們這樣的年紀沒幾年就可以退休,何必大費周章的去調動什么的呢(b)回家鄉的教師。這部分老師他們從農村讀書走出去,因為種種原因回到家鄉教書,離家近,就比較能積極的教學。御史小學的劉冬明老師,出來參加工作,來一直是在他本鄉的村小教書,直到去年才到鄉中心學校上課。(c)夫妻倆在同一個地方的教師。一些老師夫妻倆在同一所學校或者同一個鄉鎮,他們的家庭生活穩定,在別人來看,屬于美滿幸福的,這些老師沒有想過遷移,因此也能積極的投入到教學中。
2、消極心態。
一是物欲的膨脹、精神的淪喪,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影響著教師的心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多數人通過各種途徑走上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崗位。這些人,工資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輕松,連許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過頭看看我們的老師,固守于三尺講臺,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買不起名牌,衣服永遠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貧的,不管買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終其一生,教師都是寒酸的。物質上的清貧,讓許多老師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了懷疑,消極的情緒由此而來,但是卻又不舍得放棄。看過這樣一篇報道:由于覺得教師工資不高,時間不自由,陜西師大XX屆本科畢業生高山本可以到一所中學當物理老師的,但他不愿意從事教師的工作,幾年來先后做過大學實驗室工作員、企業產品推銷員、商店送貨員和溜冰場溜冰鞋看管員等工作,都無果而終,最后落得身無分文流浪大連街頭而不得不尋求救助站幫助的地步,但已跟父母“斷絕關系”的他在跟父母“續”上關系后,仍然堅定地表示,不管找工作的路上再怎么受挫,也“絕不去做教師的活”。高山的事例只能說明一個道理: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嚴重的影響著我們教師的心態。但是很多教師卻又因為種種原因無力去改變這些現狀,久而久之,許多的老師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
二是浮躁的時代,動搖了很多老師“無私奉獻”的決心。許許多多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一輩子,但是面對現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關心帶來誤解,認真視為呆板,負責卻認為多事。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談起過這樣一件事,他說讀書的時候,教師對他是恨鐵不成鋼,經常對他冷潮熱諷,說他只有賣氣力吃飯的份兒,他很恨這位教師。某一天,當他與老師重逢的時候,恰好這位老師有求于他,他顯得很冷淡,雖然最終他幫了這個老師的忙,但他也對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當年你說我很笨,只有賣氣力的份,是這樣說的嗎”教師無語。聽到這兒的時候,我為我們的教育者們感到心疼,覺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能成才,恨鐵不成鋼,在教育方法上,或許有著許多的不同,但出發點都是希望學生好。然而,又有幾個學生能真正懂得教師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換來的卻是這樣的不被理解,難怪我們的教師灰心了。時下市場經濟大潮中,這樣的例子更多,導致一向安于清貧“無私奉獻”的教師開始動搖了。
三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大。誠然,許多的老師在剛走上講臺時也曾有過壯志宏圖,決心扎根農村,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成為一代名師。但現實和理想差距太遠了。現實的具體體現在:
(1)農村教師被不公正待遇長期困擾著。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的老師對于農村學校和城區學校的福利待遇覺得很不公正,同樣的付出勞動和心血,甚至農村教師付出的還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報卻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農村老師,社會、家長在對待老師的問題上,對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的老師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農村家長到學校,一般就是孩子有事了到學校質問老師來的,而城區學校的家長卻很尊重老師,隔三岔五的到學校找老師。了解學生的情況,兩種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上教學環境的惡劣、家庭生活的困難、教師住房的問題等等,長期困饒著我們的農村教師。
(2)農村孩子素質無法和城市孩子比。學習上,城里的孩子很多是一點就會,而農村孩子你就得花數倍努力,所以城里學校的教學上更易出成績;家長對待教育的觀念也有所不同。農村的家長越來越多的向孩子灌輸新的“讀書無用論”,讀書沒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掙錢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卻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識才能有未來。
(3)農村教師中“農村”倆字成了年輕教師個人問題的絆腳石。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很多的農村教師都是大齡青年,其中男性占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這些老師,由于教學環境差、交通不便利、沒住房、工資獎金待遇低,使得他們在個人問題上一直得不到滿意的解決。會龍二小的鄧勇老師,是一個很不錯的小伙子,出來參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沒有結婚。說起個人問題,他顯得很無奈:“誰讓我們在農村教書呢,交通不方便、又沒有住房、工資待遇低,哪個女孩子愿意嫁到這來啊”象鄧老師這樣的男老師在農村教師隊伍中是最普遍的。現實是殘酷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的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師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辦公室三點一線的生活,讓許多老師喪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師認為在僻遠的鄉村教一輩子書,很難實現人生抱負,也無法獲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就視而不見了,對工作的熱忱也沒有了……這種理想與現實巨大的反差讓許多老師悲觀失望。
教育的調查報告5
一、調查對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答復下列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擬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答復“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么?〞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根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開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開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開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時機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擬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教育的調查報告6
今年是大學的最后一年,作為數學教育的學生,我在20xx年有幸來到珠海市乾務五山中心小學進行為期近1年的教育頂崗實習,此次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實際的實習中,我的接受了學校的音樂課、美術課等。盡管任務繁重,但是在這期間,我積極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順利的完成了教育實習工作。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對自己的教育實習數學科目和班級做了有關的調查工作,是針對數學科目以及低年級學生而言的。得到了教師的支持和學生們的真實想法,我相信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教育實習意義和目的
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范教育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體現,是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合格教師的重要環節。通過教育實習應達到如下目的:
1.使實習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鍛煉,培養教育和教學上的獨立工作與人合作的能力。
2.使實習生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時間中向優秀教師學習,認識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樹立和鞏固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
3.通過實習,檢視自己在校教育學習質量,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改進措施,以促進自己的更好就業和給學校老師、同學提供回饋幫助以后有針對性的教育。
4、通過實習加強我校與其他學校的聯系,共同研究解決新時期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推廣現代化教育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推動我校教育的穩定發展。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數學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小學數學的現狀
2、從班主任的角度探究一年級學生的現狀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
數學以我實習的一年級數學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我的指導老師周運喜老師等數學教師;班主任以我的實習班級一(6)班為主要觀察對象,調查對象為班主任陳翠嫦。
三、調查結果
數學:
從數學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首先,從小學數學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數學教學的狀況。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一年級年級的數學教師的文化水平都是本科。經過從教導處了解的信息,在這所小學中擁有本科文憑的老師大多原本是大專,而從大專在職進修至本科,但是現在全部教師都需要本科文憑,從現今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數學教學的狀況。
在教學方法方面,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基本都采用問答法、講授法,并側重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同時在課堂中較多的利用小組討論學習來讓學生發現、鞏固其中的知識要點。在采用教學設備方面,經調查發現,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使用多媒體、掃描儀等先進的手段,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機會。在多媒體和投影儀的選擇上,教師偏向于投影儀的使用,同時課堂知識點主要是根據課本來進行安排,并在黑板上以板書參與講解說明。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老師們覺得書本的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金華地區所用的北師大版教材簡單的一頁知識卻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急需要教師去挖掘、引導,所以大多情況下,以書本為重,利用新方法來進行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么”,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另外,事實證明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它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可是隨時更改課堂內容的設置。
從教學態度上來講,小學的孩子都還未定型,心性不穩,對于中低段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不僅一個班里的學生數學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學生自身不同時段數學成績也有很大差別,小學數學老師們認為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以此來進行因材施教。他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數學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們極力想讓孩子聽懂,所以變換著方式讓孩子感興趣,并且看這些孩子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幾節課不同的要求。同時,他們一直覺得3、4年級的數學知識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對5、6年級的后續學習墊點了一定的基礎。然而對于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老師也沒有采取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當然,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于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在整個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三年級的數學老師們對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自己的計算推理很重視。在作業要求方面,三年級的老師可以說是非常嚴苛的,這是為了讓學生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后能更好的適應更高年級的要求。
班主任工作:
可以說,一年級的學生是最難管的。這一年剛好是他們從幼兒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階段,并且由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紀律渙散。陳老師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利用地方課、思品課學習班級的新規章制度,提醒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并且在課后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而我的工作則是幫助申老師對學生信息的記錄以及學籍資料的書寫,在此基礎上協助班主任對學生進行規章制度的規范,主要體現在早操、吃飯排隊以及上課的時候。而除此以外,我還需和班主任一起送學生至校門口,等其父母來接孩子。經過3個月的觀察,我發現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明顯增加,父母每天來接孩子的時候都會從班主任那里了解孩子當天的學習情況,而班主任也會從父母那里獲得學生在家的學生情況。看來,學校與家庭的聯系還是比較緊密的,而且雙方都越來越重視這種“家校聯系”。
忙忙碌碌幾個月,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是我親身體驗,盡管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積極反思,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堅持下去,以不變的激情奮斗下去,多了解當下的教學情況,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育的調查報告7
一、調查概況
在20xx年9月份,我對一所省內中學的學生學習心理進行了調查。這項調查旨在掌握當前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動向,以便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并為實施素質教育探尋新的路徑提供客觀依據。
二、調查方法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學生問卷,我們在六中學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旨在探討教育價值觀、學習、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等方面的內容。共發放80份問卷,并成功收回70份。這一樣本數量接近我們設想中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中學生對教育價值觀的看法各不相同。有74%的學生認為學習對于提升自身素質至關重要,他們深知學習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全面發展,并且能夠為將來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還有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他們把高考視為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希望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更好的升學機會。另外,16%的中學生則綜合考慮了學習與個人成長以及升學之間的關系,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平衡,既注重提高自身素質,也積極備考以追求升學的機會。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具有經濟社會特點。青年人的經濟收入通常與其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約65%的大學生相對較多地獲得了高收入,25%的高中畢業生相對較多地獲得了高收入,而8%的初中畢業生則相對較多地獲得了高收入。
2、學習
調查結果表明,有67%的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一般,而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大家對“考大學”意識的降低存在相反的趨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所占比例相當大。此外,在調查中發現,有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對于學生害怕學習或者討厭某些課程的原因,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且具有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和化學抱有較高的熱情,而對于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和英語則不太感興趣。在被學生普遍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科目,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以后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一個備受師生們關注的話題。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大約92%的大學生對于"特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有52%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在此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此外,還有78%的學生希望在學習中能夠獲取更多實用的科技知識,以便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得到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高中畢業后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愿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務實化、功利化
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生存和生活所需的.文化科學知識,并增強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非常重要。此外,家庭經濟條件優越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會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有兩個顯著特點,即注重實用性和功利性。如今,中學生越來越注重未來教育所帶來的經濟回報,他們傾向于從經濟角度評價所學課程的價值,并因此決定在不同科目上付出的努力程度。因此,我們要求課程教學能更注重貼近生活和生產實踐,融入更多實用技術內容。
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在發展過程中既不夠成熟又比較不穩定。事實上,許多中學生對教育價值觀抱有迷茫態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目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找到工作,從而使中學生對考取大學產生了信心缺失;另一方面,中學的文化課程注重學術性,很難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能需求,難以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和興趣。這些原因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產生了厭學情緒。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
在調查中,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因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而有差異,這使得學習需求呈現出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樣化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指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度的要求不同。對于準備就業的高中畢業生來說,他們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而對于考取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希望所學課程的難易適中,學業成績達到中等水平;而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追求更廣泛的知識儲備,希望學業成績達到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樣化指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廣度的要求寬泛。他們既希望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希望培養自己的特長,還希望學習更多實用技能。
3、學習目的,但主觀性和不性
根據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有89%的學生在他們的學習目的中存在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可持續性。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對比分析,并對學生本人的考察,得出以下結論:學生的學習目的主要集中在認識到未來城市就業的艱難性上。然而,這樣大規模的主觀觀點是非常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將來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可持續性主要表現在思想和行動之間的脫節。調查結果顯示,在37%選擇上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表現出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教育的調查報告8
在幼兒教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的今天,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可是,在幼兒園家長接送的時段里,在幼兒園召開的家長會、家長學校的活動中,我們時常會看到老年的爺爺(外公)、奶奶(外婆)來幼兒園。年輕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養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年邁的老人身上。可見,目前祖輩養育孩子、或和祖輩共養育的孩子家庭已占相當比例。隔代教育作為客觀存在的一種家庭教育的方式,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由隔代教育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綠梅幼兒園地處城鄉交界,年輕父母較多地到離家較遠的單位上班,撫養和接送孩子往往就由老人代勞。為了使大家全面了解隔代教育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我們于1999年5月對綠梅幼兒園家長發放調查問卷180份,收回155份,其中父母養育的孩子為116人,隔代養育的孩子有39人 。同時,又對各班班主任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父母教育的孩子和隔代教育的孩子的發展狀況,揭示其利弊關系。通過分析其原因,提出我們的意見和建議。
一:結果與分析:
1、 隔代教育有利的一面。
1)、祖孫由于有血緣關系,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祖孫關系融洽,情感真摯,祖輩大都非常樂意撫養孩子。這不僅使父母可以放心將孩子交給老人,自己又能安心工作。這就為隔代教育的成功帶來有利的心理基礎,為教育孩子創造有利的條件。
2)、由于老人是過來人,一般有較豐富的育兒經驗和人生閱歷,可以指導和幫助子女教育孩子。尤其在孩子入幼兒園前,孩子年幼,年輕父母教育孩子的經驗不足,祖輩無疑成了年輕父母的好幫手。
3)、老人一般都已退休,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撫養和教育孩子,這就為孩子的父母安心從事工作創造了條件,使父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隔代教育弊大于利。多數父母已認識到隔代教育的負面影響,有70%的父母不愿意在自己有時間時讓祖輩撫養。而教師們認為:
1) 祖輩養育的孩子,其健康狀況較差。經調查:父母養育的孩子健康狀況好和較好的(不生病或極少生病)占75%,而祖輩養育的孩子占49%。與人交往中,父母養育的孩子有55% 語言表達能力強,積極舉手發言,用詞較豐富,而祖輩養育的孩子只占30% 。特別是孩子的交往能力,父母養育的孩子能主動與人攀談、積極和別人相處,其較好的比例為83%,而祖輩養育的孩子則不善于和別人攀談,語言貧乏,較差的比例為38%。
4)祖輩養育的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個性發展明顯不好。父母養育的孩子任性的比例為36%,依賴父母的'孩子28% ,他們膽大、做事 有信心;而祖輩養育的孩子任性比例為81%,依賴祖輩的孩子有49%,膽小,自信心不足。
5)祖輩養育給家長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教師們認為有78%祖輩較難溝通,家長工作不夠支持,教師難指導家庭教育。而父母只占28%。 結果分析:
1)、由于老人受歷史條件和自身年齡的限制,他們文化學歷低,教育觀念和思想較陳舊。他們不太容易接受新觀念,總是以原有的老觀念教育和要求孩子,因此容易和子女造成教育上的“代溝”。
2)、隔代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由于年紀的緣故,老人活動能力和精力有限,往往缺少年輕人的生機和活力,孩子與自然和社會交往少,其語言表達、交往能力等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使得和老人同居一室的孩子顯得“暮氣沉沉”,特別是孩子在心理上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3)、“隔代親”現象影響孩子自理生活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老人們由于年輕時忙于生計,對自己的子女缺乏耐心和教育。現在退休后有了空閑又無所時事。在有了孫代后,就會把他的全部心血、慈愛之心加倍傾注到孫輩身上。對他們的生活關心得無微不至,處處遷就孩子,恨不得樣樣事情包辦代替。這樣,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發展受到限制。
二、思考和建議
1、家庭教育是人成長中的最重要的一種教育,隔代教育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隔代教育做為客觀存在的一種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年輕的父母大多數是雙職工,既無時間親自養育孩 子,又無能力將孩子送入寄宿的貴族園校,更不愿意托保姆撫養。所以,請老人幫助撫養不失為一條良好的途徑。但關鍵是如何發揮隔代教育的優勢,認真克服其種種不利的因素,使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善,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2)、家庭、幼兒園(包括學校)和社會三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共同教育后代,為培養合格的公民而努力。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一種教育,為人父母的要端正自己的教育觀念,不能為了工作和事業而把孩子往老人處一放。作為幼兒園和學校,也應看到隔代教育這種狀況,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家園的溝通和合作。社會也應積極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共同促進孩子健康和諧地發展。
2、建議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多方合作,優化家庭教育質量。
1)、幼兒園應對隔代教育現象引起高度重視,并有針對性地舉行一些活動。如:“祖輩學校”“親孫學苑”等,逐步使祖輩明確教養孩子的目的,更新教育觀念,了解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方法;舉行“祖輩教育經驗交流會”,請文化素質好、養孫有方的祖輩做講座和交流經驗,使祖輩們有所感悟和得到啟發,從中明白教育的重要;還可適當舉行一些“祖孫同樂”的游戲,引導祖輩走出家門,融入幼兒園和社會,增進祖輩和幼兒園的聯系和合作。幼兒園還可和社區合作,舉辦各種“親子學苑”“親子沙龍”“早教中心”,延伸早期教育,形成托幼一體化教育。利用父母的休息時間,聘請幼教專家指導年輕的家長和孩子共同活動,以彌補隔代教育不足。
2)、教師們應對隔代撫養的孩子進行重點培養和個別教育,注重對孩子的交往能力、獨立性培養,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3)、孩子的父母應正確處理好工作和撫養孩子的關系。既要尊重老人,積極和老人溝通,同時又要及時和老人商量教育孩子的策略,共同制定教育措施,從而形成教育合力。父母盡量抽空利用節假日,陪同孩子和老人到戶外游玩,走進社會,融入大自然,享受“天倫之樂。
教育的調查報告9
(1)題目
應以簡練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所要調查的對象、領域、方向等問題,題目應能概括全篇。
(2)導言
亦即引言、總提、序言、前言。簡短扼要地說明調查的目的、好處、任務、時間、地點、對象、范圍等。要注意將調查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讀者了解概況,初步掌握報告主旨,引起關注。調查方法要詳細說明,要寫明是普遍調查或是非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是隨機取樣、機械取樣、還是分層取樣,調查方式是開調查會還是訪問或問卷,以使人相信調查的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調查報告的價值。
(3)主體
這是調查報告的正文部分。這部分要把調查來的超多材料,經過分析整理,歸納出若干項目,分條敘述,做到數據確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觀點明確。盡可能用數據,如能用圖表形式表示,能夠增強說服力,一目了然。
寫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大致有如下幾種寫法:按調查順序逐點來寫;按被調查單位的人和事的產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來寫,以體現其規律性;將兩種事物加以比較,以顯示其是非、優劣,找出其差異;按資料的'特點分門別類逐一敘述。這種安排較為常見。最后,要寫清楚調查的結果。
(4)討論或推薦
依據正文的科學分析,能夠對結果作理論上的進一步闡述,深入地討論一些問題。亮出自己的觀點,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結論
歸納結論,即交待調查研究了什么問題,獲得了什么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6)列出參考資料
即在寫調查報告過程中,參考、引用了哪些資料(將篇目名稱、作者、出版單位、日期),目的在于對所寫報告負責,并給讀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資料作者的勞動。注:信息來源于互聯網
教育的調查報告10
據化材學院的安排,臨汾七中實習領導小組自xx年對我校xx級教育實習工作做了調查了解。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概況
我們前往臨汾七中調研了xx級教育實習情況。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包括聽實習生講課、與實習學校領導和指導教師座談,以及征求實習生的意見,以了解有關教育實習的基本情況。
1.在七中實習的xx級學生共有16人。
2.在此期間聽了化材學院在高一實習幾位同學的講課,寫出教學實習調查表16份。實習成績大都是優,良。基本上如實反映了實習生的實際教學水平。
3.臨汾七中的校領導對這次實習工作非常重視,由專人負責接待安排,保證了這次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意見和建議
1.根據七中指導教師的普遍反饋,經過對xx級實習生的觀察和評估后發現,大多數實習生在實習素質上表現出色,較往屆有所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他們展現出虛心學習的態度,愿意接受新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積極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其次,他們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勤奮努力,不懈追求卓越,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升工作質量;第三,他們嚴格遵守紀律,時刻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以示范的力量影響他人;最后,他們能夠按照指導教師的要求,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并且在工作中展現出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總體而言,這些優秀的實習生在實踐中展現出了卓越的實習素質,值得我們予以肯定和表揚。
2.大部分學生對參與教學工作充滿熱情和積極性,他們認真撰寫教案,備課細致入微,仔細批改作業,并且在上課時態度也十分端正。他們的知識面廣泛而深入,個別實習生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出色,受到中學生的喜愛和歡迎。此外,這些實習生還踴躍參與所屬教研室的教學活動,借此機會吸取老師們的豐富教學經驗和寶貴體會。
3.師大實習生普遍生活樸素,謙虛謹慎,講課儀表端莊,能深入班級與中學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實習生社會工作能力,又減輕了任課教師的負擔。至于輔導自習、批改作業、監考等教學輔助工作,更是個個爭先去做。學校領導普遍感到滿意。
4.一些指導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實習時間太短,需要增加實習的時長。因為時間不足,許多重要知識無法全面掌握,從而影響實習效果。基于此,他們建議將實習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見習階段,實習生主要進行觀察和傾聽;第二階段是實習階段,實習生可以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樣的安排能夠達到更好的實習效果。指導教師們認為,應該培養出"一專多能"型的教師,因為這樣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滿足中學生的需求。
5.少數實習生普通話不過關,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書不規范,字跡太了草,說明“三字一話”的訓練還要認真抓緊抓好。
三、實習生自己的情況
實習生談了前段時間的收獲、體會,也提出了一些改進教育實習工作的意見、建議。
1.學校非常注重對實習生的'關懷,為他們安排了專門的教師來指導他們的教學實習工作和班主任實習工作,并對他們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指導教師嚴格把關試講、教案等教學準備工作,只有達到標準才能通過,這展現了他們高度的責任心。同學們深受這種關懷感動,并從中學到了老教師們的治學方法。
2.經過指導教師的辛勤培養,精心指導,多數同學克服了最初的膽怯心理,積極承擔輔導或講課任務,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獲,初步嘗到了甜頭,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適應未來的教學環境打下了初步基礎。
3.實習生反映:在大學所學知識,包括教學方式方法等與中學實際脫節現象較普遍,教學內容不能銜接,教學方法不盡相同,因此一開始感到很吃力,對現在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心理狀態、學習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實習工作的難度。建議我校今后應加強對中學實際情況的研究(包括教材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選用,中學生思想狀態,心理狀況的調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這樣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4.有部分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認為學校安排的教學實踐活動過于稀少。這是因為學校對他們缺乏信任,不愿意將主課教學任務交給他們,僅在最后一周安排兩三次上課機會,使得他們無法有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5.一些實習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他們在大學期間所學的計算機、化學等實踐性知識太少,實際操作能力不強,無法適應中學培養“全能型”人才的方式。他們希望能夠更多地學習與實踐相關的知識,以滿足現實需求。
教育的調查報告11
20xx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占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調查研究中發現了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對策建議。現如下:
一、存在的九個突出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差別最突出的是意外傷害。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兒童,其中前四項分別高5.3、1.6、3.9和3.1個百分點。意外傷害的發生源于留守兒童安全防范意識和知識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監護人履責不到位。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1.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1.4和2.7個百分點,教師反映的差距更大。
2.留守兒童學習態度較差,學習興趣較弱
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49.4%)、上學遲到(39.6%)、逃學(5.5%)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8.6、4和1.3個百分點;不想學習(39.1%)和對學習不感興趣(43.8%)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
九成多留守兒童認為學習重要,他們學習態度和狀態上的差異,既與學校教育的大背景有關,也與學生自身的情況有關。一方面,客觀上存在普通農村學校培養目標單一與留守兒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學習知識一旦脫離自身的發展基礎和需求,學習興趣自然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因為缺少有效監督,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差,學習狀態也會受到影響。
3.留守兒童缺乏應有的學習輔導
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比非留守兒童都高出5.8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非留守兒童學習的主要幫助和監督者是父母,而留守兒童則是老師。接受訪談的留守小學生認為,父親外出后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遇到難題沒人問了。代替父母照顧孩子的祖輩監護人較多,他們學歷偏低,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的學習。
(三)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1.留守兒童家庭支持弱化
2.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朋輩性傾向明顯,易受不良團伙影響
3.教師的情感支持不明顯
有47.8%的四年級留守兒童遇到困難時主要求助于老師,顯著高于第二位的同學朋友(36.6%)。在青少年時期,父母與教師是兒童的兩個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學中低年級的留守兒童,當父母遠離時,教師就成了情感依戀對象。但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在你最信任的人是誰、你的心里話主要跟誰說、你和誰最親近等情況中,老師在留守兒童身邊的人群中排位都靠后。
4.兩成留守兒童感知不到社會支持
國內外諸多研究證明,社會支持狀況是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預測變量,本研究也得到同樣的結論。留守兒童消極情緒較多,經常感到煩躁(46.0%)、孤獨(39.8%)、悶悶不樂(37.7%)、無緣無故發脾氣(19.7%)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5.7、5.7、1.5和1.1個百分點。這些消極體驗降低了留守兒童對生活的滿意度,有23.2%的留守兒童對現在的生活感到不滿意,比非留守兒童高6.4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提醒我們在給留守兒童提供各種支持時,應充分考慮他們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各種幫助,使其更容易感受到外部支持的存在,而且要幫助留守兒童學會有效地利用這些支持,以更好地發揮其在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四)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在留守群體中,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顯然低于男童,對自己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
在留守群體中,有外顯性攻擊行為和內隱性攻擊性情緒的女童比例都高于男童,經常感到煩躁(47.6%)、悶悶不樂(38%)和無緣無故發脾氣(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個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來抑郁、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于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留守女童負面情緒多、孤獨感強。其原因:一是性別的差異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愛撫;二是家庭和學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滿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傳統的社會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負擔。在留守群體中,36.4%的女童在家經常干活,比男童高9個百分點。有63.2%的留守女童要洗衣,35.2%要照顧弟妹,比留守男童高25.9和14.7個百分點,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為家庭轉移更多勞動負擔的同時,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與父母外出帶給她們的心理影響疊加在一起,不僅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也可能會影響到她們未來的發展。
調查也發現,留守女童人際交往狀況較好,來自同學朋友的支持高于留守男童,這部分緩解了她們的心理壓力。
(五)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在閑暇生活中,有13.8%的留守男童每天看電視超過2個小時,比非留守男童高3.2個百分點;在上網的兒童中,在網上玩游戲(64.9%)、講臟話(41.8%)、瀏覽色情暴力內容(8.3%)的留守男童比非留守男童高4、3.5和1.7個百分點。
在學校生活中,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老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此外,有47.2%的留守男童沒參加過學校的任何課外小組,分別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4.7和5個百分點;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伙欺負,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某縣綜治委的同志說留守男童是當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體,稱他們為110的后備大軍。其原因:
一是缺乏有效的監管,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為相對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較女生晚,更需要來自父母的監控,否則在日常生活中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理解、掌握和內化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從而導致價值觀和行為偏差。數據顯示,在留守群體中,男童贊同錢能解決所有問題(11%)和家里有錢或有人當官的命真好(27.5%)的比例比女童高1.9和6.6個百分點;贊同誠實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騙(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羨慕(47.1%)和做好事經常得不到好報(39.0%)的比例比女童高46個百分點。
二是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對留守男童影響較大,本次調查中有91.9%的留守兒童父親外出或雙親外出。父親外出縮小了兒童的生活和活動空間,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長。父親外出的家庭中缺少權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監督變得更為困難。對于男童而言,父親還提供了男子的基本模式,供其參照和認同,父親遠離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別認同。
(六)父母外出對小學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1.父母外出對四年級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影響最大
在四年級到初三6個年級的留守兒童中,過去一年,有3.6%的四年級兒童遭遇觸電,比例最高,這個比例在非留守群體中是1.5%,在6個年級中最低;在上網的留守兒童中,有26.9%的四年級兒童玩網絡游戲,僅比初二低0.5個百分點,這個比例在非留守群體中是20.7%,在6個年級中最低;在上網的留守兒童中,有9.9%的四年級兒童在網上瀏覽色情暴力內容,比例最高,這個比例在非留守群體中是5.6%,低于五年級。此外,有10.6%的四年級留守兒童在生病后選擇自己忍著。
外出父母及代理監護人,因為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長大了,已經適應校園生活而又尚未面對升學壓力,容易對其放松監管。這不僅使得他們更易遭受意外傷害,也忽視了他們一些不良品德和行為的滋生和發展。按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劃分,十歲左右的兒童正是道德水平從他律向自律過渡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
2.四年級留守兒童對父母外出后的負面體驗較多
感覺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來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四年級留守兒童年齡還小,對父母依戀感強。他們經常想念父母(76.7%)、擔心見不到父母(59.2%)、擔心父母不愛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的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留守兒童最需要學習輔導。
3.父母外出對四年級留守兒童的交往行為有較大影響
四年級兒童人際交往狀況總體較差,這與他們年齡尚小、社交技能不足有關,四年級留守兒童相比非留守兒童更差。認為自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52.1%)、認為同學喜歡自己(68.7%)、愿意和別人說話聊天(80.6%)的四年級留守兒童的比例,分別比四年級非留守兒童低6.4、3.6和1.8個百分點,可見,父母外出對其社交技能和行為影響較大。
(七)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初二現象更為顯著
1.初二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較差
有37.2%的初二留守兒童每天看電視1小時以上,較初二非留守兒童高2.6個百分點;有38.3%的初二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外出后更自由了,較四年級留守兒童高13.1個百分點。
2.初二留守兒童在學習及校園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較高
初二留守兒童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8.4)、沒完成作業(62.7%)以及被老師懲罰(75.2%)的比例高于初二非留守兒童2.314.4個百分點。
3.初二留守兒童受同輩群體影響較大
初二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身心急劇發展變化,存在著種種發展的可能性,他們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響、情緒變化大、成績兩極分化普遍、違紀違規頻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動、追求獨立等特點,這被稱為初二現象。對于初二留守兒童來說,青春期的影響與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疊加,放大了種種問題。
(八)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
本次調查的重點之一是關注寄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影響,下文中的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均為留守兒童。
調研發現,寄宿生相比非寄宿生有一個突出優勢:在自我接納和人際交往方面,寄宿生要明顯好于非寄宿生:對我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70.8%)、父母外出后我比原來自信(62.2%)、父母外出后我比原來獨立(76.6%)等正面自我描述的認同比例,寄宿生比非寄宿生高4、4.4和8.8個百分點,而對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36.3%)、我覺得別人比我運氣好(31.5%)等負面自我描述的認同比例,比非寄宿生低2.3和3.3個百分點。
有63.8%的寄宿生認為自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79.7%認為同學喜歡自己,比非寄宿生高4.8和7.7個百分點。寄宿生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也更高,有81.1%的寄宿生參與過學校、社區的公益活動,比非寄宿生高7個百分點,他們的社區安全感也高于非寄宿生。
自我接納與人際關系密切相關。寄宿生在集體生活中提高了社交技能,在與同輩的親密交往中獲得幫助和肯定,從而接納自己,良好的自我接納又促進其人際交往。可見,寄宿制學校的集體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并緩解留守兒童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
在其他方面,寄宿生的情況則不容樂觀。寄宿生的日常生活習慣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飯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個百分點,平均每天睡眠9小時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個百分點。
寄宿生的學習和校園生活狀況更糟糕,上學遲到(49.2%)、沒完成作業(54.6%)、不想上學(45.6%)、對學習不感興趣(48.9%)、聽不懂老師講課(62.9%)、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56.7%)、成績下降(78.5%)以及被老師懲罰(67%)的寄宿生比例高于非寄宿生5.912.6個百分點。
除了學習用品外,寄宿生的各種需求都高于非寄宿生。寄宿生對學習輔導(57.4%)、和父母在一起(51.4%)、興趣特長培訓(24.4%)、課余假期活動(24%)、了解青春期知識(15.1%)和心理咨詢(16.7%)的需求明顯高于非寄宿生,相差3.86.8個百分點。他們對錢、與成年人多交流、了解自護知識、運動器材和場地的需求也高于非寄宿生。需要是個體對內外環境的客觀需求在腦中的反映,它常以一種缺乏感體驗著,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寄宿留守兒童來說,缺乏集中體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學習輔導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習經常有老師答疑的僅有四成(40.4%),僅三成多寄宿生(34.2%)覺得住校的好處是學習上遇到難題有人幫助。
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認為住校最大的不好是想家(24.7%),其次是自由活動時間少(18.1%)和課余生活枯燥(17.7%)。住校期間,寄宿生學習之余或節假日最經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學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鍛煉玩耍(38.5%)和看電視(24.5%)。
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遠離父母和家庭使得寄宿生對父母的情感需求更高,雖然同伴和老師給予了寄宿生較多的情感支持,但還遠遠不夠。七成多(76%)留守兒童表示在住校期間想家。當心情不好時,寄宿生更多地選擇與同學伙伴交流(51.0%),其次是和老師交流(30.0%),第三是和家里人交流(28.0%),其他是自己想排解(27.6%)、寫日記(25.7%)、悶在心里(17.5%)、哭泣(16.0%)等等。
學校提供的心理輔導服務也不多,僅兩成多(23.9%)寄宿生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談心,23.9%的寄宿生表示學校有心理咨詢室、心理信箱等心理輔導服務設施,僅6%的寄宿生使用過這些心理輔導服務。有48.5%的寄宿生經常感到煩躁,較非寄宿生高5個百分點。
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差,生活衛生設施配備與維護狀況不容樂觀,就餐滿意率僅六成多;安全狀況堪憂,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發生過丟失財物的現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學拉幫結派欺負別人。
調查還發現,低齡寄宿趨勢明顯。有35.2%的留守兒童是從小學就開始寄宿的,其中15%從小學四年級及以下就開始寄宿,寄宿留守兒童從小學高年級不斷向下延伸,少數學校還出現了一年級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寄宿的現象。低齡寄宿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對寄宿制學校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九)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更差
在父親外出、母親外出、父母外出三種類型的留守兒童中,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占8.1%,這個群體總量不大,但各方面問題最突出。
在生活照顧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中,有35.1%沒有吃早餐的習慣,比父親外出的高2.9個百分點;有54.4%在過去一年遭遇過意外傷害,比父親外出的高5.7個百分點。此外,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最高,例如生病沒人照顧,更容易被欺負和歧視,要干更多家務農活等,而覺得家庭經濟條件好了的比例最低。
在課余時間安排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看電視、閑逛、去影院、游戲廳和網吧的比例都較高,勞動負擔也較重。
在網絡行為方面,在上網的留守兒童中,母親外出的有22.3%通常在網吧上網,比父親外出的高4個百分點;在網上與陌生人聊天(50.8%)、講臟話(51%)、瀏覽色情暴力內容(8.8%)的比父母外出的高7.5、11.8和3.3個百分點。
在學習和校園生活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有32.4%自評學習成績為上等,比父親外出的低6.5個百分點;不完成作業(55.6%)、逃學(7.3%)、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73.2%)、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0.4%)、不想上學(41.8%)、對學習不感興趣(45%)的比父親外出類型高2.110.3個百分點;認為學校里及周邊有不良幫派或團伙(34.7%)、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或團伙(29.1%)的,比父親外出類型高5.6和4.5個百分點。
在自我接納和人際交往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表現矛盾:他們覺得自己有較強的生活能力,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的比例最高,但覺得別人比自己運氣好的比例也最高;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愿意去幫助別人的比例最高,但不愿意和別人談話聊天,經常嫉妒別人的比例也最高;他們認為可以支持或幫助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感覺需要時沒人能幫自己的比例也最高。
調研發現,家庭中父母外出一般都會有相對明確穩定的監護安排,而母親外出后留在家中監護孩子的父親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疏于照顧和監管,以致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生活習慣和學習方面表現較差。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鮑威爾對親子依戀的研究結論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嬰兒應該有與母親(或穩定的代理母親)之間連續不斷的溫暖、親密的關系。他深信,早期依戀特征對個體后期發展有重要影響,且早期依戀的發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關鍵期,兒童依戀難以重新建立,個體會出現情感不穩定的狀況,面對挑戰時也容易出現易怒情緒。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自評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22%)、感到煩躁(51%)、孤獨(45.5%)的比例最高,他們認為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內向(40.5%)、憂郁(35.8%)、膽小(20.7%)和焦慮(31.2%),高于父親外出的3.99.9個百分點。
鮑威爾還認為,早期依戀的順利完成和發展才能導致一個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數據顯示,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更贊同錢能解決所有問題(11.5%)、家里有錢或有人當官的人命真好(27.9%),他們自評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23.7%)比父母外出的高6.4個百分點,認為自己現在最需要的是錢(26.6%),比父親外出的高4.9個百分點,這與他們安全感缺乏不無關系。數據也顯示,除了生活費,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可以支配的零花錢最多,有36.2%的人每月有30元以上,比父親外出的高6.8個百分點。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三種留守類型中,父親外出對兒童的生活、學習、情緒方面影響較小,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母親外出的影響更大。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舊表現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比父親外出的高2個百分點;有87.8%對未來充滿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個百分點。
二.對策建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關心關懷他們的健康成長。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戶籍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各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采取舉措,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開展關愛活動,扎實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境不斷優化。針對此次調研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健全關愛留守兒童的法律和政策體系
2.立法保障早期教育。針對留守兒童早期教育問題,應通過家庭教育立法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地方政府現階段應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公共財政應加大對農村托幼事業的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則可逐步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
3.立法保障家庭教育指導。為家庭教育立法不僅要控制家長的家庭教育行為,更要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各地要按照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規劃和《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的要求,強化部門職責,落實工作方案,繼續鞏固和發展留守兒童家長學校,以此為依托加強對家長和監護人的指導與服務,有效改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針對家長學校師資和教學資源欠缺的問題,可組建家庭教育專家隊伍,對家長學校進行系統的師資培訓。
(二)完善監護制度和國家救助體系
1.強化父母法定監護責任。為了減少因父母缺失給兒童造成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傷害,應在法律法規方面強化父母的法定監護職責,探索監督和保護父母盡職盡責的渠道和辦法,切實保護留守兒童。
2.探索有償代理監護制度。職業代理家長、托管家庭等有償代理監護的形成是市場導向的民間自覺行為。就目前來看,其在應對留守兒童問題上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面對這個新興職業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建議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給予管理和監督,使其能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問題。
3.加快完善國家監護和救助體系。明確政府在留守兒童救助方面的主體責任,建立留守兒童社區保護網絡,明確強制報告制度,完善臨時監護程序,為困境留守兒童提供臨時照料,確保他們得到有效監護和及時救助。
(三)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
1.建立領導協調機制,不僅要在縱向上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責任機制,也要在橫向上對各方工作進行統籌協調。
2.搭建平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格局,提高非政府組織和群團組織在社會事務中的地位,形成整體功能。
3.統籌經費保障機制,政府要將關愛留守兒童列入財政預算,確保必要的經費投入,同時要出臺激勵政策,營造有公信力的慈善環境,提供簡便易行的模式流程,有效拓展經費渠道,吸引更多企業和公益組織參與到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中來。
4.針對調查中部分學校校長和老師提出的不知道關愛工作如何進行的問題,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已經形成并證明有效的方式進行和推廣,規范相關的工作流程及模式。
(四)構建全方位的留守兒童教育保護網絡
1.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按照適當比例配備生活老師、心理輔導教師和文體活動老師,加強師資管理和培訓,并將其納入學校編制中。
2.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支持和監管。在本次調研的部分地區,民辦學校已經成為當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它們普遍存在場地等硬件嚴重缺乏,師資流動過快等現象,但因寄宿的便利和較高的升學率得到留守兒童家長的認可,建議政府給予更大的支持和有效的管理,使其成為公辦教育的有力補充,在留守兒童關愛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3.在留守兒童集中的社區建立關愛服務陣地。發揮民間社會力量的作用,培育社區留守家庭互助小組和留守兒童互助小組等組織,對于增強留守兒童的社區安全感,強化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網絡具有積極的意義。
4.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確保一旦發生問題,有關方面人員能迅速介入并妥善處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意外傷害,尤其是媒體頻繁曝光的留守兒童性侵問題較為突出的現象,建議社區建立三級預防機制,著力提升家庭和兒童自我保護能力。
1.各級團組織應積極探索共青團統籌、團屬組織聯動、青年社會組織合作的工作體系,注重承接政府相關職能的轉移和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以專業化手段主動承接政府關愛留守兒童方面的各類事務。
2.婦聯應利用自身優勢,將留守兒童關愛納入婦女兒童工作的整體框架,重點突出家庭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家庭教育指導,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3.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對代管家長、大學生志愿者等進行有效的培訓,并建立幫扶活動的長效機制,使關愛行動制度化、長期化。
(六)注重滿足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多樣化需求
1.針對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我們的志愿者活動可以借鑒美國大哥哥大姐姐組織(BigBrothers/BigSistersofAmerica)的幫扶模式,滿足不同性別的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
2.針對大齡留守兒童,特別是無人監管的留守兒童,建立長效幫扶和管護機制,對他們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3.針對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建議家庭盡量不作出母親外出的安排,如果迫不得已,也應該認真安排好監護人,學校和社區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七)完善關愛服務機制與構建減量化機制并重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根本的在于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途徑有二:一是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使留守兒童能夠與父母團聚;二是消除制度、經濟和社會文化的排斥,鼓勵、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外出農民工帶著子女舉家進城,使更多農村兒童能夠在父母身邊生活。
教育的調查報告12
教育問題歷來一個沉重話題教育事業歷朝歷代興國安邦大業它關系著一個國家發展大計關系著一個民族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個人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構成基礎教育核心部分作為個體它承擔著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培養;而作為整體它則承擔著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塑造。
新的課程體系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課程改革從總體上已由實驗階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六項改革目標正在逐步實現:——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為了更全面、科學地了解中學教育現狀外在假期間通過走訪和查閱資料對##市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大量調查發現本市中學教育在建國后歷經不斷改革不斷發展既有顯著成就又有存在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如下分析:
一、中學教育投資規模擴大,布局趨向合理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市中學教育有了很大發展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基礎教育落后狀況政府逐年加大對文教衛生廣電事業投資力度20xx年全市為發展文教衛生廣電事業財政支出為111060萬元占財政總支出23%其中有相當部分用來發展中學教育在學校興建方面建國后也有了飛躍發展到20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學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學27所高級中學7所初級中學220多所九年一貫制中學21所基本上滿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學教育需求
中學教育布局也日趨合理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布極不合理狀況采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個縣區出吳堡外都有一定數量普通中學各個人口眾多鄉鎮大都建有初級中學在交通樞紐和經濟活躍鄉鎮還建有完全中學而每個縣城都有完全中學1到4所榆陽區橫山府谷神木還建有高級中學5所從而使學校布局和城鄉人口分布相適應
二、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拉大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在調查中隨處可見首先從國家財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經費增長幅度遠低于財政收入增長本市20xx年財政收入計劃增長30.7%總支出增長36.6%而文教衛生廣電支出增長額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經費飲很少其次在各部門之間那些如政府電力交通等有資源支配權利部門在辦公室和職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遠遠優于學校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還表現在城鄉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教育資源則非常有限城里中學有漂亮教學大樓花園式休閑校園完善體育設施和教學設備富裕學校校長出門還有高檔公車而在農村中學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中現象:籃球場黃泥地足球場一片荒田實驗室門上結滿了蜘蛛網室內器材更十分陳舊如此環境鄉村中學學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這種城鄉差距嚴重阻礙了中學教育發展
三、中學教育收費逐年上升家長難承重擔
建國初中國中學教育一種國家補貼式教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學教育事業逐步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幾乎成了一中自費教育以本市20xx年城市普通中學收費標準為例初中學費75元/學期借讀費500/元學期課本作業本費140元代辦費95元高中學費350元/學期借讀費800元/學期擇校費8000元課本作業本費150元代辦費80元此外還有個別地方和學校收什么所謂贊助費建校費等而補課費考試費資料費則每一所中學必收一筆費用
教育收費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長負擔特別農民家長負擔在中國二元經濟體制長期存在情況下農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筆中學教育收費就成了農民家庭主要消費且力不從心如果一個家有兩個孩子上中學就可以花去一個農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個或幾個這個家庭就難以再承受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輟學率居高不下狀況教育收費高問題不僅影響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們對新知識接收及民主與法治貫徹實行造成障礙
四、中學教育師資隊伍壯大素質有待提高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本市中學教師隊伍有了很大發展教師隊伍數量不斷提高全市有教職工近14000人僅榆陽區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專任教率達79.5%高中達93%這些人中涌現出大量省市級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我市已形成同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包括培養新教師和培訓在職教師兩大類師范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師資水平和壯大師資隊伍
近年來師資水平雖然有了不斷提高但整體素質上還有些偏低既表現在知識積累上有表現在師德修養上本市中學教師特別初中教師整體上存在和學歷不高專業技能偏低問題而且各縣區普遍缺少美術、音樂等方面專業教師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一支教師對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祖國幾代人所以必須大力發展師資隊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五、中學教育課改步伐緩慢教學考模式化
中國中學教育課程改革口號叫得很響但課程改革步伐總蹣跚不前中學教育其實一直遵循一種模式在學習上表現為一種被動性接受和強迫性記憶典型形式就老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課本內容學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書筆記“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現實工作中演變為一個萬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張揚個性更不贊成渡船過河因為獨木橋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師用教鞭規范學生學生用分數應付老師這就所謂“傳道受業解惑矣!”
隨著高考試卷標準化不斷加強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考試越來越趨向標準化、模式化高考電腦閱卷使試卷變得機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閱卷也走上了標準化評卷標準化體現在按某種模式來進行閱卷即開頭、中間部分、
結尾“三段論”模式有人戲稱其為“三股文”其慘狀可想而知高考“標準化、統一化”呆滯了中學教育改革南轅北轍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學習磨滅了教師和學生們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十多天調查研究中我越來越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新能力已應成為我國當前教育改革一個重大問題
創新教育要求把學生看作具有創新潛能創新主體教育結果不僅學生對人類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以及創新個性傾向形成亦即創新能力得到開發發展創新教育過程不學生消極被動地被改造而充分發揮其主動性使教育過程成為學生不斷認識、追求、探索、發現和自我完善過程亦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展能動過程
在中學大力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課程模式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保守教育觀念
我們要以實施創新教育為突破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形成有利于創新教育環境特別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人才觀在教育思想上來一次徹底革新使全民族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現行課程結構
課程改革要趨向教科書多樣性多元化課程結構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位一體課程體系還學生一片自由創造發揮才能天地教師要樹立較強課程意識改變過去那種“重教學輕課程”現象從而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陳舊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從整體上要真正構建“三主”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發展為主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改變自己教風拋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培養學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主人
4、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一貫教育體制
改革教育體制首先完善考試制度招生制度特別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著真正有利于選拔品學兼優有創新才能優秀學生方向轉變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其次要形成以促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育評價機制以形成有利于創新教育環境
5、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營造濃厚創新氛圍
全社會提倡創新精神營造濃厚社會環境和氛圍鼓勵人人創新形成有利于創新家庭教育環境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敏捷性和思維獨立性注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鼓勵其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形成
總的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材內容的選擇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教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于學生探究,并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學校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和科研院所等各種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利用并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
在中學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創新教育促進教育質量提高重要途徑和條件時代發展要求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挑戰需求培養大批世界性一流創新型人才和科學家需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及至整個中華民族素質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xx年11月2日
教育的調查報告13
根據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結合分管工作,和有關人員深入到鄉鎮聯校、初中、縣直學校、民辦學校,通過實地考察、查閱資料、走訪詢問等形式對莘縣的基礎教育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對全縣的基礎教育現狀有了更全面的的認識,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并對下步的發展進行了一些思考,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莘縣基礎教育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莘”戰略和“人才強縣”戰略,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強化政府責任,不斷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進學前教育加快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支持特殊教育穩步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為人力資源強縣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堅持政府為主,積極爭取上級扶助獎勵資金,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投入,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內部配套設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縣共有3處省級規范化學校,27處市級規范化學校,17處市級示范鄉鎮幼兒園,87處縣級規范化學校。一是幼兒園建設實現新的突破。近兩年來,全縣幼兒園建設共投入XX多萬元,新建幼兒園27處,改建29處,擴建7處。5月,縣實驗幼兒園接受了省十佳幼兒園驗收,明天幼兒園通過了省示范幼兒園驗收。兩處幼兒園均達到了全市領先地位。二是農村義務教育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兩年多來,縣財政把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列入預算,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獎勵與專項資金,千方百計籌措縣配套資金,建立了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XX年年落實資金1210萬元,建設了14個項目學校教學樓。落實資金1331萬元,建設了15個項目學校教學樓。今年,項目學校立項20個,已通過公開招標,即將開工興建。近五年來,農村中小學累計投入一億多元,用于改擴建及新建校舍,長期保留的農村中小學有望在三年內實現全部樓房化。三是高中學校辦學條件煥然一新。一中新校、實驗高中不斷完善內部設施,辦學條件達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級規范化學校。二中新建了圖書館、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學生宿舍樓,成為全市第二處省級農村規范化高中。實驗高中東擴工程正在有序進行,制約實驗高中發展的操場問題即將解決。
(二)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升。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大力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項管理日趨規范。形成了小學養成習慣,初中打牢基礎,高中鞏固提高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一是高考連年創優。自XX年以來,本科上線人數連續9年名列全市第一位。特別是,本科上線人數、優質生數以絕對優勢位居全市首位,增長率達到51.24%,占全市新增人數的40.8%。文科上線數占全市的1/3以上。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莘縣占8名;理科全市前10名,莘縣占3名。全市有10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莘縣占5名。二是以來,著力開展了小學抓規范、初中抓課改兩項重點工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中小學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全縣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邁出新步伐。三是中小學書香校園、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三)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干部的選拔和培養,將教育局下屬的7處縣直學校定為正科級單位,2處定為副科級單位,提高了學校領導班子的政治待遇。二是新教師“逢進必考”機制不斷完善。從XX年開始,針對我縣師資隊伍年齡老化、結構失調的現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據自然減員與新增教師1:1.2的比例,每年從應往屆大中專畢業生中招考中小學教師,共招收了1102名教師,有效緩解了我縣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缺編的矛盾。三是精簡鄉鎮聯校富余人員,全部充實到教學第一線。四是教職工實行全員聘任,因崗設職,定員定崗。
(四)教育隊伍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對教育干部實行述職承諾制。每年年初,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校長和局機關中層干部公開述職,總結工作,分析問題,落實措施,接受監督,增加了工作的壓力。二是強化教師校本培訓。在學校內部實行集體備課制、導師制、學科負責制,開展傳幫帶,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三是強化師德教育。把每年的9月份確定為“師德建設月”,大力開展師德教育,全面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創業熱情。為了落實“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辦學理念,今年又開展了全縣中小學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整頓活動,范圍之大,要求之高歷年所未有。四是注重培養名師名校長。目前,我縣涌現出了3名水城名校長、4名水城名師,5名縣級名校長、12名縣級名師,落實了他們的科研經費,示范帶頭作用不斷擴大。
(五)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展順利。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機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國家、省市《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莘縣人民政府關于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從XX年年春季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逐步免除了雜費,減免了課本費,同時對初中貧困住宿生給予生活補助,受助學生達到了在校生總數的8%以上。今年,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調整為每生每年小學400元,初中600元。省、市、縣按照80:8:12的比例分別負擔,及時足額撥付,專款專用。財政、教育部門逐步完善各項管理使用制度,“校財局管”工作進展順利,確保了義務教育經費的規范安全高效使用。
二、促進基礎教育發展的主要經驗
莘縣雖然是一個欠發達縣,但是縣委、縣政府領導抓教育的思想超前,教育決策者的辦學理念先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高漲。莘縣的基礎教育經過幾年持續健康發展,已經躋身全市領先、全省先進。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做好了“七個堅持”:一是堅持優先發展不動搖,把滿足群眾需求、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原動力。二是堅持教育公益性質,促進教育公平,把辦好教育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努力實現“有教無類”、“學有所教”。三是堅持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落實縣鄉辦學責任,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統籌規劃,促進協調發展;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公辦與民辦相結合;適度擴張優質高中資源,鼓勵社會力量采取多種形式發展高中教育。四是堅持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合理調整學校布局,促進農村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五是堅持不斷創新辦學體制和管理機制,搭建公正公平有序的競爭平臺。六是堅持依靠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積極性,爭取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努力創造有利于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七是堅持依法治教,認真貫徹教育法律法規,加強教育督導,促進教育工作和諧發展。
三、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
盡管莘縣的基礎教育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積累了一些可貴的經驗,但是距離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廣大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協調發展,任務依然相當艱巨。縣鄉、鄉鎮、校際之間的差距較大,校舍、師資、內部配套設施等參差不齊,縣域內中小學辦學水平的差距嚴重制約著均衡協調發展。特別是巖集、張魯、劉莊、鄒巷、王鋪、馬集、櫻桃園實驗等幾處初中,在校生均在300人左右,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城區小學、初中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實驗小學、國棉學校、中心希望小學、實驗初中、新華學校無法滿足家長需求。家長擇校意識越來越強烈,大批農村孩子想方設法也要到城區接受義務教育,給城區小學、初中帶來很大壓力。
2、優質高中教育資源還不能滿足群眾需要。一中、實驗高中在前幾年的招生擴張中已經達到了極限,近兩年不得不控制招生規模。兩處學校均按公辦民助性質運作,城區缺少公辦高中,二中地處朝城鎮缺乏吸引力,明天、師范兩處民辦高中辦學不景氣,優質高中教育相形見絀。
3、師資力量薄弱,管理機制亟待改進。縣鄉、鄉鎮之間教師流動欠靈活,年齡結構不合理。鄉鎮小學教師平均年齡偏大,達到了48歲,多數是轉正民師挑大梁。新招聘的年輕教師多數集中在鄉鎮中心小學,偏遠的農村完全小學師資短缺。地域性教師編制不合理,一中、實驗高中、職業中專師資匱乏,莘亭、十八里鋪、燕店、河店四個鄉鎮教師超編。
4、學校內部配套設施陳舊,急需更新。城區、鄉鎮中心中小學基本達標,農村完全小學空殼現象嚴重,圖書、儀器、音體美器材存在短缺、陳舊問題,造成無法開全課程,特別是農村小學英語、體育、音樂課很難開課。
四、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分析
莘縣人口眾多,22個鄉鎮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中心鄉鎮與一般鄉鎮之間綜合實力差距較大,造成教育的不均衡。
1、農村完全小學布局調整進度不平衡。燕店、河店調整力度較大,幾年前就實現了合理布局。莘城、櫻桃園、朝城、大張、古云、妹冢等幾個人口大鎮小學布局還存在教學點,造成資源浪費。一些長期保留的小學還沒有建起教學樓。
2、義務教育經費還不能滿足辦學需要。目前的小學生每生每年4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元的生均公用經費只能滿足維持正常的教學運轉和簡單的維護維修,添置圖書、儀器、音體美器材捉襟見肘。個別鄉鎮存在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統籌使用的情況,沒有按學生人數足額使用,造成經費使用不合理。
3、群眾享有優質教育的愿望越來越高,造成“扎堆”現象。由于家庭比較富裕,家長對農村教育不滿意,出現了許多進城就讀的學生,城區小學生源充裕甚至過剩。新華學校每年都出現初一學生爆滿現象,個別農村初中初一只招生200多人。并且,初二、初三轉學進城就讀的源源不斷。公用經費按人頭撥付,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進城
教育的調查報告14
一、調查概述
20xx年9月,我在實習的一所省級中學調查學生的學習心理。對中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查,為把握當前中學生學習心理發展趨勢、深化教學改革、教育教學本質、教育教學實效、實施素質教育新途徑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方法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
2、當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3、中學生學習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學生問卷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在六中進行問卷調查,發出80份問卷,收回70份問卷,接近理想的有效樣本數。
三、調查的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中學生學習心理的時代特征。
(一)中學生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學生和中學生更有教育價值。74%的學生學習功能是自身素質,10%的學生學習功能是考大學,16%的中學生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具有經濟和社會特征。年輕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65%的學生賺的錢多,25%的學生從高中畢業生身上賺的錢多,8%的學生從初中畢業生身上賺的錢多。
2、研究
調查結果顯示,67%的學生學習熱情高,24%的學生學習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考上大學。意識淡化是一個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人數占了一部分。此外,在調查中,90%的學生有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原因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與本課程的實用價值密切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語文、數學、物理、化學這些貼近現實生活、實用的學科充滿熱情,但對學術實力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等學科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有45%的學生英語之后的生活幾乎是有用的。
3、學習需求
目前,專業知識是師生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大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人知道92%的學生感興趣,52%的學生想要老師。78%的學生希望學習更多實用的科學技術知識,以便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顯示,99%的學生計劃高中畢業后上大學。
(二)當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目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前的中學生不同。
1、教育價值取向、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
成年人意識到教育的價值在于幫助的綜合素質,生存和生活所需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及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經濟條件和成績優異的學生致力于追求高等教育。
中學生教育價值觀的兩個特點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中學生越來越追求未來教育產出的經濟價值,有些人從經濟角度衡量自己課程的價值,進而決定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要求課程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和生產,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和判斷能力既不成熟,也不穩定。其實很多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混亂的。原因如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就業難,使他們對參加高考失去信心;學術性強的高中文化課,學生很難要求職業技能,很難產生內在的刺激和興趣驅動的學習。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倦了學習。
2、有很多縱向和橫向的學習需求
在調查中,中學生個體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期望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多層次性和橫向性。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意味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有不同的要求。高中畢業后就業的學生,只要求基礎知識;被高職院校或者藝術院校錄取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度適中,學業成績適中;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需要最大的`知識能力和優異的學習成績。學習的橫向需求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有寬泛的要求。它不僅要求學習學術課程知識,還要求培養特殊技能和更實用的技術。
3、學習的目的,但是主觀的和非性的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89%的學生有學習目標。對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自身的調查表明,我和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主觀和非主觀的。學生學習目的的主體性在于:認識到未來城市就業的困難。很,這么大一個群體的想法是極其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將來能夠做生意。學生學習目的的缺失主要是思想和行動的缺失。調查結果顯示,37%的高考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性別差異,但表現出被動等待學習。
教育的調查報告15
一、調查背景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改革,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小學教育專業,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然而,小學教育專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專業,里面包含了哪些課程和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進行調查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和趨勢,為今后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二、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了解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實踐性訓練的具體情況,同時調查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便更好地推進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改革和發展。
三、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通過問卷和訪談兩種方法進行。問卷采用邀請碼發放和在線填寫的方式,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為66、7%。訪談則采用半結構式問卷的方式,共訪談了20名小學教育專業的在讀學生和已畢業的學生,根據訪談筆錄進行綜合分析。
四、調查結果
1、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小學教育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應用統計學等基礎理論課程,同時也包括教育技術、課程與教學設計、學科教學等應用型課程。其中,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是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的核心課程,占據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最多。
2、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性訓練
根據訪談結果,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性訓練主要包括教學實習、課程設計、教學案例分析、家校溝通等實踐性活動。其中,教學實習是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性訓練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校外實際教學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實踐經驗,同樣也是學生們最為關注的一個活動。
3、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習和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和挑戰包括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夠緊密、教學實習難度較大、課程設置較為繁瑣等。同時,也有一些學生表示對小學教育專業的需求、課程設置和未來的就業情況存在一定的擔憂。
五、針對調查結果的建議
1、加強小學教育專業教學改革,使得理論與實踐更加緊密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2、改進教學實習模式,讓學生在校外實踐中得到更加有針對性和系統化的.訓練,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求。
3、精簡課程設置,合理分配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和實踐。
4、在教學培訓方面,加大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支持,提供更為優質的課程、導師和實踐機會,切實解決學生的困惑和問題。
六、結論
小學教育專業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相對繁瑣,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比較多,需要在教學改革和教學培訓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未來,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與發展,為小學教師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
【教育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調查報告【經典】12-31
教育調查報告12-07
小學教育教育實習調查報告12-04
學生教育調查報告11-08
心理教育調查報告11-09
教育專業調查報告09-29
實習教育調查報告10-10
有關教育的調查報告11-23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09-16
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