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態環境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
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基礎性建設,是全民的事業,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為了更準確地獲知公眾對我區環境狀況的感受,充分認識我區的區域生態環境狀況,了解公眾對我區生態環境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未來生態建設方案與環保措施的意見和建議,近期區統計局和區生態辦、區環保分局通過現場征詢和入戶調查等方式,結合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暨我生態區建設啟動儀式,對轄區內13個社區的市民進行了一次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問卷529份,其中有效問卷484份,問卷回收率為88%。調查表明:我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滿意度較高,市民對環境保護的參與意識較強,首次調查結果令人滿意,但離生態區建設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一、市民對我區環境質量狀況的總體評價
近年來,我區持續實施“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四大環保工程,城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xx年,全區共完成10個生活小區,30個污染源,15個公建單位及11條區管道路的污水收集系統的改造;完成了11條主河農灌河道清淤整治任務,共清污河道7335米,內河水質逐步變清;20xx年日空氣污染指數(API)大于100的共72天,小于100的293天;區域環境噪聲比去年下降0.2dB。
1、市民對目前環境質量狀況滿意度評價。調查顯示,3/4的被調查者對我區目前的環境質量狀況感到滿意或基本滿意,滿意率達到76.72%,但也有18.3%的市民對環境質量現狀表示不滿意,還有4.99%的人表示很不滿意。
2、市民對生態區建設的了解情況。通過不斷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組織開展生態區建設宣傳周、創建生態街道、創建“綠色社區”、環保知識家庭競賽等主題活動,使生態區建設逐漸深入民心。從調查結果看,有64.32%的市民對我區正在開展的生態區建設活動表示了解或基本了解,20.54%的市民表示聽說過,但具體情況不太了解,有15.15%的市民表示不了解。
3、市民對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評價。在“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和“當前環保宣傳力度”兩個問題上,市民的滿意率分別為76.76%和65.47%,市民普遍對政府在環境保護領域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但也有7.16%的市民提出當前政府在環保宣傳工作方面脫離實際,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
二、市民對我區環境污染狀況的評價
1、大氣污染——老百姓最頭疼的問題。在被問及“目前我區污染較重的問題有哪些?(按污染程度依次選擇)”時,53.74%的市民認為大氣污染是各類污染源中的“第一殺手”,次選比例也達到15.63%。其中機動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污染最為嚴重,分別占大氣污染的48.71%和30.3%,道路揚塵、飯店油煙等也是市民反映較多的問題,xx社區一些居民對無證攤販的煤煙污染表示強烈不滿,要求環保、城管等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
2、工業廢水和白色污染——影響城市環境兩大公害。市民反映的其他污染較重的問題依次是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首選比例分別為18.5%、17.84%、9.91%,少數市民還特別提到了琉璃幕墻的光污染問題。調查顯示,市民認為最嚴重的水污染是工業廢水,比重高達54.3%,其次是河道源頭污染,占32.17%,家庭排放污水及其他占13.52%。在固體廢棄物污染中,有47.58%的市民認為最嚴重的是塑料包裝、容器的泛濫,28.02%的市民認為是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時處理,還有22.38%的市民認為是廢舊電池、電瓶未能有效回收。
3、噪聲污染——市民關注的焦點。由于環保、行政執法等部門采取夜間噪聲監測,控制施工建筑噪音,加大降噪材料投入等有效措
施,市民在此次調查中普遍反映“這兩年耳根清靜了許多”,所以有53.47%的市民將噪音放在各類污染中的最后一位,但其受關注程度卻大大超出預期想象。
三、市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保護環境需要政府的決策行動,更多的是需要全民的參與。此次調查發現,我區開展的打造“綠色城區”活動,擴大了環保聲勢,宣傳了環保知識,市民環保意識得到明顯增強。
有49.8%的市民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兩者間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37.89%的市民認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關鍵是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還有8.79%的市民則認為要以經濟建設為先。
有59.67%的`市民表示愿意參加義務環境監督管理和相關的聯席會、聽證會,希望通過這些形式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顯示了很強的社會參與意識,其中高學歷人群參與熱情尤為強烈。有27.03%的市民表示無所謂,還有13.31%的市民不愿意參加。
有67.16%的市民明確表示若提供機會則愿意植樹,綠化意識普遍較好。但由于現實中真正的機會不多,市民希望有關部門包括相關社會團體能夠多提供機會,以調動公眾的綠化積極性。
有45.36%的市民在餐館就餐時會使用餐館的消毒餐具,同時讓我們驚喜的是有32.7%的市民愿意就餐時自己攜帶餐具,有21.94%的市民選擇使用一次性木筷。一些小餐館由于顧客量小,從成本考慮而放棄使用多次消毒餐具,加上堅決拒絕一次性木筷的顧客并不多,造成了“店家購買,顧客使用”的惡性循環。
有67.86%的市民完全支持對出租車、公交車進行“油改氣手術”,希望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有8.88%的市民持不支持態度,認為只要維持現狀即可,一則因為“油改氣手術”費用太高,二則如果配套改革跟不上,比如加氣站不足,很容易造成交通癱瘓。
四、市民的期望及意見建議
本次調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時也收集到許多有關生態區建設以及環境保護方面的建議、意見,這些意見建議飽含了廣大市民對我區的深切熱愛之情,也表達出對“綠色城市、居住天堂”的追求與向往。
1、最希望居住的社區是花園式社區。調查顯示,40.54%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區創建成花園式社區。35.76%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區創建成安靜社區,其中以xx社區xx社區以及xx街道環北新村社區呼聲最為強烈。16.84%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區創建成油煙達標社區,其中武林街道的中北、仙林社區支持率最高。6.86%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區創建成無違章建筑社區,潮鳴街道東河社區和朝暉街道虹園社區的居民對此反映相對較多。
2、最感興趣的活動是社區綠地保護行動。在被問及“您認為我區的環保工作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努力?”時,市民對“城市綠化”、“污染防治”、“環保投入”、“嚴格執法”等選項的點擊率都比較高,分別占53.31%、50.62%、49.38%、46.07%。在眾多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中,有46.28%的市民選擇了與人居環境密切相關社區綠地保護行動,45.87%的市民鐘愛于生態考察,42.56%的市民希望參觀污水、垃圾的處理過程,41.74%的市民則對垃圾分類回收活動很感興趣。
3、調查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見、建議。
(1)xxx社區居民提出,
①住宅小區的污水及路面破損后造成的積水對環境造成影響,低洼處要填平。
②居民住宅區生活垃圾處理還有盲點、死角,社區要作為衛生的重要問題來抓。
③對城市污水管理出口進行清查,嚴防污水流入住宅區造成污染。
④實行環保責任制,做好垃圾分裝和廢舊電池回收(特別是電瓶車的電瓶應定期實行回收)。
⑤要求解決小區汽車廢氣污染問題。
⑥加強環保執法力度,開展環保志愿活動,加強生態區建設的科普知識宣傳,持之以恒,在中小學開展生態建設知識教育,從娃娃抓起。
(2)xx社區居民提出,運河兩岸的環境整治需要長效管理。
(3)xxx社區居民提出,要在充分分析生態系統的支撐能力及瓶頸的基礎上,編制一份能充分體現城區特色,探索創新,規劃理念領先,操作性強的生態區建設規劃。以景觀生態建設為突破口,提升城市品位。建設生態型的中央商務區,堅持以人為本,營造人文生態環境。
(4)xx社區居民提出,可以學一學東南亞的做法,以法律為后盾,用強制措施保證自然人、法人的行為符合環保要求,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脫離這個前提說環保等于空話一句。
(5)xx街道燈芯巷社區居民提出,
①應控制玻璃幕墻,減少光污染。
②加強執法力度,馬路上經常能看到冒黑煙的助動車、公交車,尾氣污染厲害。
(6)xx街道環北新村社區居民提出,
①目前電瓶車已大量投入使用,而一年后的廢電瓶回收再利用卻沒有跟上,希望早日有地方可回收利用。
②加大宣傳力度,使每一個市民都能提高環保意識,政府要多創造必要條件(如植樹、綠化),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③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投入較少,如果環保基礎設施長期跟不上,要從根本上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是不可能的。
(7)xxx社區居民提出,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將住宅區、生態區和工業園區明顯分開來。
(8)xxx社區居民提出,
①主管領導、工作人員應該多花時間到民眾中去了解情況,及時把生態建設搞上去,要宣傳環境知識,培養大眾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自覺性,只有人人都從我做起,才能跟上城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發展需要。
②政府應該多投入高科技的環保設施,控制污染源的產生。
(9)xxx廣場現場調查中市民反映,
①我們住xx社區,在xxx大酒店后面的商品房,前面有拆遷戶住房戶,每天早上6:00左右無證攤販出來在小區內綠化帶走道上發煤爐,多者4-5只,少者2-3只,天天如此。他們發煤爐,我們嗆咽喉,天天門窗緊閉也關不住。
②白色污染實在嚴重,廠商為了賺錢做法太過分了。既浪費了資源,又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應倡導改進。
③近幾年政府投入不少,但在項目的后續管理方面尚顯薄弱,需改進。
④進一步加快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完善工程,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步伐。
⑤必須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項目建設與管理按照企業化、市場化的模式動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金不足以及投資、運行效率不高的問題。
⑥樹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意識。
⑦只有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的每一件細小的事情做起,從選擇善待環境的生活方式做起,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的社會才能具備現代社會應有的文明程度,才能真正愉快舒適的生活,我們生存的土地也才能生命之水長流,青山常綠空氣長鮮。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2
一、調查目的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之本。同時它也影響到旅游業發展的興與衰。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和有著50XX年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國家,具有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跡、人文景觀和奇特的風俗民情,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所有這一切都必須以藍天、碧水和青山為依托,都離不開環境保護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護、處在良性循環狀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才能激發人們的旅游愿望并轉化為現實的旅游需求。因此,環境保護是所有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現在世界上的能源供應量已
經為數不多了,我們必須在能源枯竭之前開發新的能源,所以我們要知道能源的發展史,這樣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這樣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嚴重的話,恐怕還沒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為混球一個。所以我們要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保護能源。正因為這樣,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從總體上看,全國生態破壞的范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森林植被被嚴重破壞,生態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別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鹽漬化等土地荒漠化進一步加劇,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態平衡嚴重失調,江河斷流,湖泊萎縮,地下水位下降,水患災害日趨頻繁;生物多校性銳減,珍稀瀕危物種滅絕速度加速了,益蟲益鳥益獸種群數量減少。由此可見,生態日益遭到破壞正嚴重制約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為此,筆者認為,要發展旅游業,就必須倡導旅游者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和責任意識。
調查方法、網上查訊法。
二、調查項目
(一)環境污染狀況
1、大氣
1992年,全國廢氣排放量l0.5萬化標立方米(不包括鄉鎮工業,下同)。廢氣中煙塵排放量1111萬噸,比上年增長7.6%;二氧化硫排放量1685萬噸,比上年增長3.9%;工業粉塵排放量576萬噸,比上年下降0.5%。
全國城市大氣中總懸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圍為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增長8%。據67個城市統計,51%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標,尤以吉林、濟南、太原、蘭州、包頭、延安、西安等城市為重。
據66個城市統計,降上半月均值在3.8一55.8噸/平方公里·月之間,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顯重于南方城市。降塵年月均值在30噸/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長春、大同、石家莊、哈爾濱、銀川、吉林、鶴崗、沈陽、蘭州和唐山。
據72個城市統計,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圍為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過國家三級標準的城市有貴陽、重慶、太原、烏魯木齊、宜賓、南充、濟南、石嘴山、青島、天津、長沙和大同。據72個城市統計,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圍為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長春、濟南和運城污染明顯加重,蘭州、寶雞和南充咯有好轉。
XX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區。據58個城市統計,降水ph年均值范圍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為南方城市。贛州、長沙和廈門市酸雨出現頻率高達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懷化、百色、南京、重慶和廣州市酸雨出現頻率在70%以上。XX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后,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自己承擔的'國際義務,并努力推進國內的環境保護工作。經黨中央和國務院批準,中共中央辦
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外交部、國家環境保護局《關于出席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情況及有關對策的報告》,提出了我國環境與發展領域的十大對策,這是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大綱領性文件,不僅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而且是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環境法制建設有較大進展。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城市綠化條例》、《關于我國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處置環境政策》,批準了《征收工業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費試點方案》,轉發了林業部《關于當前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情況和綜合治理措施報告的通知》,發布并全面實施了《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國家環境保護局還制定了環境行政處罰、防治尾礦污染、防治鉻化合物污染、環境監理執法標志等方面的規定和辦法。地方立法不斷加強,山東、湖南、重慶武漢、大連等省、市制訂了環境執法程序規定。國家環埔保護局首次進行了全國環保系統執法檢查。
(二)什么是能源
“能源”這一術語,過去人們談論得很少,正是兩次石油危機使它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關于能源的定義,目前約有20種。例如、《科學技術百科全書》說、“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百科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書》說、“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我們利用熱能、機械能、光能、電能等來作功,可利用來作為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種載體,稱為能源”;我國的《能源百科全書》說、“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提供人類所需的光、熱、動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載能體資源。”可見,能源是一種呈多種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確切而簡單地說,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
三、能源的分類及優缺點
第一類是與太陽有關的能源。太陽能除可直接利用它的光和熱外,它還是地球上多種能源的主要源泉。目前,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
第二類是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地球是一個大熱庫,從地面向下,隨著深度的增加,溫度也不斷增高。
第三類是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這是某些物質在發生原子核反應時釋放的能量。原子核反應主要有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第四類是與地球一月球一太陽相互聯系有關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陽之間有規律的運動,造成相對位置周期性的變化,它們之間產生的引力使海水漲落而形成潮汐能。
四、人類能源利用及發展階段
小水電、我國西部地區的小水電資源十分豐富,根據最新水能資源復查結果,全國小水電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為1.25億千瓦。目前我國小水電的開發量為20%左右,預計到2030年,我國小水電資源將開發完畢,屆時可以形成1億千瓦的裝機水平。
太陽能資源、我國太陽能資源的利用主要用于城鄉居民的熱水供應,目前有太陽能熱水器5000多萬平方米,2020年和2050年分別可以達到2億平方米和5億平方米,分別可以替代1200億千瓦時和3000億千瓦時,替代高峰電力8000萬千瓦和2億千瓦。
生物質能源、我國的生物質能源主要有農業廢棄物、森林和林產品剩余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分布廣泛,其中作物秸稈年產量超過6億噸,農產品加工和畜牧業廢棄物理論上可以產生沼氣近800億立方米。
五、能源利用造成哪些環境污染
陜北石油現已探明儲量十一億噸,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陜西省也成為原油產量增長最快的省區之一。隨著陜北石油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石油開采、運輸、加工、銷售等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二0XX年以來,陜北由于輸油管線腐蝕穿孔、斷裂造成的環境污染事故達五十一起。
六、污染對人類生活的嚴重影響
有一家農藥廠、兩家化工廠的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古河鎮洋橋村村民,成天聞怪味,井水不能喝,自來水有農藥味。三年來,喝著發臭的河水,聞著刺鼻的農藥味,村里已有20余位村民因癌癥離開了人世,今年又有近10人被確診為癌癥,現正在醫院治療。該村靠近農藥廠、化工廠的五組、六組、七組因癌癥不治去世的人數已占到這三個組三年來自然死亡人數的70%……曾是藍天清水的淮河,如今卻是魚蝦絕代的地方。奎河是淮河的重要支流,其岸邊的安徽省宿州市楊莊鄉,是污染最大的受害者。今年3月,楊莊鄉衛生防疫站對全鄉5年內因癌癥死亡人口進行排摸,結果在16個靠近奎河的行政村,患各種消化道疾病和癌癥的人數明顯高于其他村,三年來楊莊鄉因癌癥死亡的人達到千分之13……3月18日,在朝陽醫院門診樓的大廳里,30余位來自承德興隆縣孤山子鄉沙坡峪村的村民神情焦急,27名兒童依偎在他們懷中,有的面色蒼白,有的因肚子疼、頭疼而哭泣。這些村民稱,他們是孩子的父母,孩子都在他們村小學上學。3月15日,很多小學生在學校突然“中毒”,重者昏迷、口吐白沫,輕者頭疼。這些家長懷疑,村小學附近的鉛鋅廠是孩子們“中毒“的“罪魁禍首……
七、發現身邊的能源
污染現象延長縣郭旗鄉王倉村,雖然距離石油泄漏已經數日,但在田地里依然能夠看到,不少種植了農作物的田地還殘留著石油浸過的痕跡,很多玉米苗由于石油的浸泡已變成灰黑色,田地里數位村民正在用鐵锨將已被污染的土層挖出。據村民們介紹,5月30日,一場大雨席卷延長縣。大雨過后,村里30多畝田地被混雜著雨水的石油污染,不少農作物死亡,村民們順著水印發現原來是村旁的七里村油礦一處選油點的石油泄漏造成的。至于污染程
度有多深,村民們說法不一,有的稱土地一兩年無法種植作物;有的則稱污染并不嚴重。一位李姓村民稱,由于選油點的排污設施不力,每逢下雨,就會有少量漏油隨著雨水流至田間,只是“從沒有這次這么嚴重”。調查結論、防治由此引起的環境污染的具體措施加快污染源治理步伐,加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甘肅省環保部門表示,除加快重點污染源治理步伐外,還將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和配套管網建設,保證七里河———安寧、白銀、臨夏三大污水處理廠今年內建成投運;同時,加大沿黃城市垃圾集中處理管理力度,盡快解決蘭州市油污干管安全隱患,確保城市安全;年內將國營四七一廠、五○四廠等企業污水接入西新線排水管道;加大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力度,科學調配黃河水量,確保黃河稀釋自凈能力;建設水質自動監測信息網絡系統,提高環境監管水平。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3
1、生態環境形式不容樂觀:
1.1耕地總量逐年減少,人均占有量小,用途不穩,質量不斷下降,局部地區土壤污染嚴重。
1.2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流失面積有所減少,但水土流失區域差異大,部分地區流失仍在加劇。
1.3土地沙化問題非常突出,沙化土地發展迅速。
1.4森林覆蓋率不斷增加,林地面積不斷擴大,但人均占有量低,林齡單一、林種單一、林相單一、林分結構簡單,森林生態系統呈現數量型增長與質量型下降并存的局面,森林質量低,病蟲害嚴重,森林生態功能衰減的實質沒有改變。
1.5草地退化嚴重,質量持續下降,導致草地生態承載力降低,草地超載現象越來越嚴重,采地生態功能下降,采地已成為重要的沙塵源區。
1.6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大,利用率低;資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江河斷流、地面沉降不僅發生在缺水的北方地區,也發生在水源相對豐富的南方地區。
1.7湖泊萎縮,灘涂消失,天然濕地干涸,水源涵養和調節能力下降,洪澇、干旱頻發,水生態嚴重失衡。
1.8棲息地環境改變、生境破碎化,外來物種入侵,導致不少野生物種瀕臨滅絕狀態,遺傳資源嚴重喪失。
2.生態退化的影響及成因:
2.1生態環境影響:
(1)加劇了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生態環境退化加劇了貧困,影響了社會穩定,阻礙了社會進步,嚴重制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生態問題成為國際性的敏感問題。
2.2生態環境退化成因:全球氣候變化,特別是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對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影響明顯。但人為因素,特別是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和掠奪式的資源開發是導致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的經濟結構初步得到調整,但是粗放型經濟增長和資源浪費仍未得到根本轉變;市場經濟改革速度加快,但是資源的市場調節配置大大滯后;片面理解'發展就是硬道理",注重經濟指標,忽視了生態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建設投資開始加大,但指導思想偏離生態系統方式,生態環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出現流域或區域神態環境的整體退化和資源枯竭的'惡性循環。
重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但是對自然規律認識滯后。重視生態工程措施,忽視認為經濟行為調控;重視人工建設,忽視自然恢復;對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的科學原則缺乏認識;對天然著別、天然河道、天然湖泊、天然灘涂、天然荒漠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不力。
(2)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局限性認識不清。重視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忽視工程的生態影響;重視水資源的人工調控,忽視自然水生態過程;重視生產生活用水,忽視生態用水;重視洪水的災害防治,忽視洪水的資源性和生態功能;重視工程防洪作用,忽視蓄滯洪區調節功能;重視調水、引水,忽視節水。
(3)植被恢復的誤區。重視林木覆蓋率,忽視森林的生態功能;重視造林的規模和聲勢,忽視森森林的質量;重視人工造林,忽視自然生態恢復;重視整齊劃一,忽視多樣性;重視引種,忽視物種地帶適宜性和外來物種危害。
(4)荒漠化防治的誤區。重視"人進沙退",忽視"人退沙退";重視人工建設,忽視自然恢復;重視經濟利益索取,忽視生態承載力;重視造林治沙,忽視草地、沙地結皮固沙功能的保護;重視引水治沙,忽視水分生態平衡。
3.幾個重大生態問題的政策建議包括:
3.1植被保護與建設政策建議;
3.2水資源保護政策建議;
3.3城鎮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建議;
3.4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建議;
3.5旅游業發展政策建議;
3.6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建議;
3.7荒漠化防治政策建議等。
4、生態環境保護宏觀戰略對策:
應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加強法制,加大監管,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具體應做到: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高度協調,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生態文化培育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同時要建立環境與發展再決策機制;開展生態功能區劃和規劃,規范開發活動;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和管理體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完善生態保護政府投入機制,建立生態監測體系和生態管理技術體系;建立環境信息共享機制,保障公民的生態環境信息的知情權、參與權;宣傳先進的環保理念,提高民眾環境意識。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4
一、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概況
(一)畜禽養殖污染現狀近年來,我市農村畜禽養殖得到較快發展,給農村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據有關部門統計,20xx年全市生豬出欄數達xxxx頭、牛出欄數xxxx頭、羊出欄數xxxx只、禽出欄數xxxx只。而這些畜禽糞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推薦的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系數計算,20xx年我市畜禽污水產生量約為xxxx噸。畜禽糞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高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許多中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只能將糞便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后,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我們在調研中還發現,有些養豬場未經規劃建在鄉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糞便要經自然晾曬15天,臭氣熏天,蚊蠅滋生,遇有雨水天氣,在村莊內四處橫流,以致河流、溝渠及地下水源遭受嚴重污染,不僅造成當地村民飲水困難,而且給村民健康也帶來嚴重威脅。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資就無法治理的被動局面。
(二)農藥、化肥污染現狀
農村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質的量殘留。20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xxxx噸,農藥使用量為4130噸。專家指出,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驚人。化學肥料施于土壤中,被農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癥。農藥的量使用,導致土壤的有害物質殘留非常嚴重,對環境生物和人類產生不良影響。調查表明,癌癥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與農藥化肥使用量呈平行關系,農村中4050的兒童白血病患者,其發病原因是農藥殘留的化學物質。
(三)農村生活污染現狀
首先表現為垃圾數量越來越多,以保守估計,按每人平均每天產0.25公斤垃圾測算,我市農村每天將有425噸的垃圾產生。據統計,20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約為xxxx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為xxxx噸。其次農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常見的塑料制品外,有機磷成份也明顯增加。許多xxx的垃圾向農村運送擴散,而部分農村并沒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廣闊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場,嚴重影響到農村土壤、水源和空氣的質量,不僅損害農民健康,危及農民生存,最終將危及城市的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造成我市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監管不力。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既無規劃,又缺乏環保監督檢查力量,環保指標沒有納入有關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未建立起以問責制為核心有效的監管機制,由此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農村環境治理資金匱乏。據了解,在鄉鎮級還沒有設立環保專項基金,鄉鎮的環境治理經費主要從縣級環保治理基金和鄉鎮財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經費緊張,因此,用于鄉鎮進行環境治理的資金難以落實,鄉鎮環境治理難以保證,更談不上鄉村環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眾環保意識差,加之社會宣傳不到位,使廣農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沒有認識到農村環境污染的嚴重危害性,造成對已發生在身邊的污染問題熟視無睹,聽之任之。
三、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立環保責任制。把環境保護納入政府任期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將農村污染防治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和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點),治理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對畜禽養殖場進行總體規劃,規劃后在區外新建的畜禽養殖場必須限期予以拆除,規劃前已建的區外畜禽養殖場必須于20xx年底前治理達標,未按期達標的一律搬遷或關閉。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對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必須要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污染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或廢水達標排放。
(三)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污染。發揮基層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導作用,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5
寒假期間,我們對地處麗水農村的唐市中學進行了綠色希望行動的環境調查。
先介紹該校所處地區有關自然環境及環境保護情況。
該校屬山區,水產、礦產、農副產品及旅游資源豐富,30年前這里常見的動物有虎、獾和黃鼠狼,還時有豹子出現,現在這些動物幾乎見不到了。學校對面的山上樹木很多,多為人工栽植,灌木很少,在唐市西北方向的深山地區還保留有一小塊較為原始的森林區。
我們在此次活動的調查中,采用了問卷的方式,就預先沒計的與環境及環境保護有關的26個問題,對22位居民進行了采訪。被采訪者的年齡在10歲到77歲,文化水平從小學到大專,有學生、教師、校長、商人、農民等。
調查表明:
一.100%的人對這里的空氣質量很滿意。
二、91%的人認為該地區存在環境問題,但對自己居住的環境質量表示較為滿意。
三、68%的人認為該地區的主要環境問題是生活垃圾,還有人認為有噪音污染和工業污染。
四、81%的人認為該地區10年來最顯著的環境變化是水資源越來越少。
五、64010的人認為該地區耕地質量越來越差,其中多數人認為是使用化肥的緣故。
六、該地區幾年較為重視植樹綠化工作,很多人都參加過集體組織的植樹活動。在第二輪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合同簽訂時,政府有一些相應的保護耕地的鼓勵政策,農民多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種樹木,尤其是一些有經濟效益的樹木,如紅果樹、楊樹等,所有被采訪的人都有植樹的經歷,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近10年內種樹達1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過千棵。
七、100%的人說該地區有非法砍樹的.情況發生。
八、1000/0的人認為如果自己居住的地區建起一個化工廠會污染環境。3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周圍出現環境污染問題,會堅決向政府或環保部門反映,不懼繁瑣和失敗。18%的人回答沒辦法,如果自己周圍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只能忍著。還有表示不知道該向哪里反映的,還有的居民表示因為解決過程太繁瑣,所以會放棄投訴。
九、100%的人認為有必要并歡迎在學校進行環境教育。學校反映環境教育應和本校養成教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和培養。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該地區環境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當地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居民一般都將生活垃圾隨意扔在河道里,干旱的時候,垃圾隨風亂飛;大水來臨時,垃圾被順水沖下,污染下游水域,而且垃圾一直無人管理。
二、該地區存在非法砍樹的情況,當地稱為放樹。據反映,當地有的人已經成了常年以非法砍樹為生的職業非法砍樹者。
三、該地建有水泥廠,由于排污設備落后,生產廢渣堆砌在山溝里,對土地、大氣等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為當地生態環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針對該地區環境問題,我們提出如下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通過調查,學校校長同意在這些學校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建議在該地區開展綠色希望行動的教學活動,并使之成為一項有規律的定期行動,唐市中學校長采納了我們的建議。
二、環境保護教學活動應該豐富多彩,并結合當地環境和學生實際情況,發掘適當的教學形式。
三、提高當地農民的環保意識,使之成為大家的一種共識。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當地農民還是有一定環保意識的。
四、改善水泥廠的排污狀況,避免其繼續破壞當地的土地資源。
五、多建生活垃圾池,教育居民不要亂倒垃圾,派專人管理垃圾。
六、嚴禁非法伐木行為,對違反規定者嚴肅處理。保護當地森林資源,并大力倡導植樹造林,提高當地綠化面積。
總之,我們希望綠色希望行動可以是一項長期的活動,環境教育只有在長期的積累中才會產生積極有效的成果。從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們更加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取得了明顯的發展,但目前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煤煙型為主的空氣污染仍十分嚴重;全國662個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地面水、大氣、城市垃圾及噪聲污染嚴重,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趨勢。從生態環境的總體看,一方保護多方破壞,建設的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森林、草原生態功能急劇衰退,土地退化問題突出;水生態平衡嚴重失調;自然災害日趨頻繁;生物多樣性銳減:畜禽養殖和農業資源污染嚴重;近岸海域污染嚴重,赤潮現象頻發。
浙江省經濟比較發達,環境問題尤為嚴重。政府部門也比較重視環境保護工作。1981年以來,浙江省先后制定了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8個地方性法規和15個行政規章。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規定,排污收費、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總量控制、排污許可證、污染集中控制等環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工業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全省生態村和生態農業試點已達100多個,其中蕭山市山一村、鄞縣上李家村、奉化市滕頭村先后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稱號。全省建立自然保護區22個,森林覆蓋率達到54.7%。全省環保系統共取得313項科研成果,其中1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已建立了地面水、大氣、噪聲、酸雨監測網絡和質量保證體系。大氣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但酸雨問題突出。我省干流水質基本穩定,但平原河網地帶水污染嚴重,城市環境噪聲污染居高不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必須更加努力,為我們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后代,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地球吧!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6
一、全市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的成績
我市歷是個山清水秀、生態良好、風調雨順、資源豐富的地方。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政策等因素導致生態環境建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使全市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森林蓄積量和覆蓋率逐年下降,到20xx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0.1%,比1980年相比下降近6%。草原遭到破壞,人們盲目擴大耕地面積,大量草原被開墾。從1986年到現在年平均開墾草原2000公頃以上,目前平原鄉鎮草原基本已經全部退化(具體數字目前正在普查中)。早年的訥謨爾河兩岸草塘因圍墾造地,使其喪失了應有的生態功能。其結果導致了水土流失嚴重、水源涵養能力下降、生態多樣性遭到破壞、物種不斷減少、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壞不但惡化了環境,而且嚴重影響了人們生產生活,制約了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此,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做大做強礦泉生態和旅游休閑特色產業經濟,著力打造“生態、休閑、養生、宜居”城市,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生態發展之路。
(一)生態保護成果顯著。
大力實施森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20xx年以來共完成各類造林面積14.7065.365萬畝。其中:“三北”防護林造林0.41萬畝,退耕地造林1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萬畝,封山育(造)林面積5.5715萬畝,重點公益林培育林間空地造林面積1.46萬畝,重點公益林培育疏林補植面積0.9萬畝。
不斷加大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力度。20xx年以來實際完成退耕還草1900畝、草原治理900畝。加強草原管理,堅決制止和打擊毀草開荒案件,累計查處毀草開荒案件120余起,解決草原糾紛36起,累計種植牧草780畝,青貯玉米1000畝。
全面推進國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加強地質環境治理,20xx年8月投資200萬元完成了團結鄉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嚴格基本農田保護,保護區面積12.5萬公頃,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4.37%。完成省重點小流域治理面積達1.8萬公頃,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達24.39%。20xx年完成團結礦泉稻土地整理一期工程250公頃,訥謨爾河流域土地整理項目585.77公頃,全市退化土地治理率達到14.6%。20xx年10月辟建山口省級自然保護區一處,總面積為994.899平方公里。
積極開展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一是圍繞建設“礦泉旅游文化名城”發展戰略目標,不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城市環境質量。20xx年至20xx年四年累計投資3897.98萬元,共完成市政工程64項。其中硬化道路15條,總面積62497平方米;栽植行道樹1325株,綠化防護林5200余株;改造自來水干線4條2210米,排水管線12條8058延長米;新增和改造人行道13段,面積84194平方米,瀝青罩面道路5條88326平方米;新增和改造路燈394桿;翻新公廁32座,新建水沖式公廁2座,維修公廁44座;新建3處休閑健身廣場,總面積為31838平方米;完成道口硬化、盆栽花卉等項目。20xx-20xx年,新開工建設項目45項,40.0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24.15萬平方米,占整個建設面積的60.27%。自20xx年開始實施集中供熱工程,用3年時間完成了5臺20噸鍋爐的熱源廠、5萬延長米的供熱管網和9個換熱站的建設。截止目前,市區集中供熱面積已達100萬平方米,樓房供熱普及率97%。污水處理廠工程項目20xx年10月被國家環保總局、發改委、建設部以環發{20xx}149號列為國家“十一.五”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規劃,至20xx年完成了可研、初設、環評、一期等相關批復手續。20xx年全面啟動了污水處理廠建廠工作,廠區占地19500平方米,工藝采用德國cwsbr先進工藝,出水將達到國家規定的一級a標準,日處理能力1萬噸。目前規劃、用地、征地補償、建設項目主體確立等相關手續齊備,進廠道路、輸電線路已經完成施工,施工圖紙委托省規劃設計院設計,設計已基本完成,工程已于今年10月13日正式開工建設,計劃于20xx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屆時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將得到有效處理并達標排放。
二是圍繞以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生產力為突破口,積極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改善村民生活質量。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全面提高農業抗災能力,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20xx年以來,累計完成總工程量29.8萬立方米,完成投資729.05萬元。先后建成灌澇區配套建筑物50座,維修渠首攔河壩1座,維修病險水庫5座,改擴建塘壩3座,新打人畜人水井34眼,新購噴灌設備12套,完成渠道防滲500m,維修各級灌溉渠道15000m,新增旱田節水灌溉面積2379畝,改善灌溉面積1萬畝,挖排水干、支、斗溝37條、截流溝1條共計39.5公里,清淤河道900米,新增澇區治理面積8790畝,改善農田排澇面積6000畝,新建護岸工程3處。認真落實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完成了龍鎮發展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項目和雙泉鄉龍豐村畜禽養殖糞便
無害化處理工程項目的申報工作。改善農村能源結構,積極推廣農村沼氣清潔能源的使用。現已建成全市“一池三改(沼氣池、改廁、改圈、改廚)”國債農村沼氣項目515戶,重點建設范圍涉及到全市6個鄉6個村,實現了集養殖業、特、綠色農業,農戶照明、取暖、做飯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利用。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二)生態經濟不斷發展。
以發展特色、綠色農業產業為重點,實現由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生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堅持特色綠色農業發展方向,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標準化作業水平,合理調整種植業結構,建設科技示范園區17處、15萬畝,引導農民重點發展“雙高”大豆、優質麥、礦泉稻、雜豆、柞蠶、礦泉魚等優勢作物,建立“雙高”大豆、優質專用小麥、馬鈴薯、礦泉稻四大糧食生產基地。“雙高”大豆發展到6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0萬畝,馬鈴薯發展到13萬畝,礦泉稻達到6萬畝,水稻大棚達到11個,雜豆10萬畝、柞蠶600把、礦泉魚2500畝,綠特色食品種植面積85萬畝,農作物品種優質率達到95%。同時開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申報工作,礦泉稻獲得綠色標志,山口湖漁通過了省有機食品檢測中心的檢測,成為中國有機食品。
以培育優良、優質畜禽養殖產業為重點,實現由以農業生產為主導向畜牧業生產“半壁江山”的轉變。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繼續堅持以“兩牛一羊”和特種養殖為重點,調整畜牧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壯大龍頭企業和基地飼養規模。加快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步伐。截至今年9月份存欄奶牛、肉牛、肉羊、生豬、家禽分別為7238頭、35225頭、151940只、34544頭、60.11萬只,同比增長25.8%、33.9%、9.2%、17%、60.4%。打造龍頭企業及基地建設,已建立朝陽蒙陽冷凍廠、龍鎮旺仔冷凍廠等6個肉羊屠宰廠,8個榨乳站點,和平鎮大鵝屠宰廠1個。初步形成了5個養殖基地,建成了4個奶牛養殖專業村、3個養殖小區,截至今年6月份發展各類養殖專業戶1229個,全市畜牧產業化發展格局雛形顯現,逐步向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畜牧發展模式轉變。
以特有的自然資源景觀和突出的人文社會環境為重點,實現生態旅游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異軍突起。圍繞“礦泉旅游興市”發展戰略,依托特有的旅游資源優勢,有效整合旅游資源,使旅游產業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境內除風景名勝區——五大連池風景區外,山口湖風景區是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也是國家aaa級旅游區、水利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沾河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的'森林濕地,“神州第一漂”聞名遐邇,現已被列為濕地保護項目。旅游配套產業長足發展,現有三飯店1個,二飯店2個,總投資達6億元的五大連池宏福溫都水鄉國際旅游中心正在建設,屆時將使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xx年實現旅游業收入10562萬元,占gdp比重的3.9%。
(三)生態市建設扎實推進。
2003年啟動生態市建設以來,先后召開政府常務會議5次,市長辦公會議11次,認真研究解決生態市建設與環境保護重點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制度,先后三次調整了我市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由市編委批準成立了生態市建設辦公室,設在環保局并由專人負責。建立了聯絡員隊伍,健全了28個部門46個聯絡員個人檔案。
科學合理規劃。2003年參照《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編制完成了《五大連池市生態市建設規劃(草案)》,同年10月該規劃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并批準實施,2004年對該規劃進行了二次修編,同年4月份修編后的《規劃》順利地通過了省專家組的評審,使我市的生態市建設規劃日趨完善、更加科學縝密。成為我市今后一個時期生態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年度重點工作有效推進。20xx、20xx兩年,由我市“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圓滿完成“中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果展覽會”一、xx屆的我市參展任務,一方面有效地推介了參展企業的產品,另一方面宣傳了我市特有的自然資源和城市風貌。深入開展生態示范試點創建活動,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逐漸消除。20xx年11月我市被正式命名為省級生態示范區。20xx年10月雙泉鄉被正式命名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今年龍鎮、龍鎮發展村、雙泉鄉龍豐村三個試點已完成申報工作,年底有望獲得省環保廳的驗收與命名。
二、全市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的生態環境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恢復,生態對經濟持續發展和改善人居環境的促進作用開始顯現,但總體看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一)全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
一部分人為了眼前的利益,違法破壞生態植被開荒、興建魚池等現象仍然存在。化肥過度使用,有機肥施用量逐年減少,造成土壤養分單一,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長受限。農藥殘留危害,致使土壤藥害嚴重。
(二)生態治理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目前國家的地方生態建設與治理項目資金,主要是投向典型生態示范試點地區,多數采取以獎代補形式進行資金補助,其他地區享受資金支持補助甚少。由于受資金困擾,一些大型農業水利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城市垃圾處理項目、農村能源建設和綠色產品生產開發進展比較緩慢,有的不能開展。
(三)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尚未形成。
個別部門行政許可把關不嚴,不遵守環保前置審批條件,擅自對資源開發項目和城鄉建設項目審批,同時又沒有履行對其他部門的通告義務,一旦發生環境權益糾紛,相互推諉,刻意減輕承擔的責任,社會影響與群眾反映強烈。部門間聯合執法相互配合不到位,執法不嚴、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全市生態環境建設下步工作思路與措施的建議
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xx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市xx屆四次人代會精神,牢固樹立生態優先、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青山綠水就是發展的理念,繼續加大生態市建設力度,加強城鄉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抓好全市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完成目標考核任務;建立多渠道投資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態環境監管,積極打造“生態、休閑、養生、宜居”城市,實現經濟與社會、人口與自然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協調發展。
(一)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實現生態市建設有效推進。
按照《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使我市農村真正步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抓住國家著力建設大小興安嶺功能區有利契機,繼續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完善政策、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實施草原建設和保護工程,保持草原現有水平,推進退牧還草,發展灌溉草場,恢復草原生態植被,逐步解決草原畜禽超載放牧的問題。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合理推進山口電廠開閘放流,實現下游水生生物資源增殖養護和農業灌溉用水永續利用,使水源下游水生生物物種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和保護。圍繞礦泉水、蘇打水項目系列合理開發利用,嚴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關,進一步強化對雙泉水源地和農村水源地的監督管理。推進訥謨爾河流域團結、建設區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加大土壤侵蝕、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山口自然保護區批建進程,積極開展訥謨爾河流域省級自然保護區辟建工作,打造訥謨爾河流域生態長廊。加大山口庫區濕地及其動植物多樣性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力度,保護珍稀物種和物種資源,防范外來動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種入侵。開展生態示范區試點的晉級工作,積極謀劃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依托比較優勢資源,開創我市特色生態礦泉旅游經濟之路。重點發展高層建筑,節約城市用地,塑造現代化城市形象。加快園林式公園、沿街花草植被建設步伐。合理規劃,建設訥謨爾河橋北生態休閑城,吸引外來人口落戶我市,促進消費增長,努力創建“生態、休閑、養生、宜居”的綠色之都、魅力之城。
(二)大力推進污染減排,實現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
加強重點工業企業、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鑫源熱力公司要新上先進脫硫設備,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實現總量削減。多方籌集資金爭取城市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設,繼續加大棚戶區改造工作力度,實現并入城區集中供熱管線。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繼續加大生態農業,特別是礦泉系列農作物的開發,積極開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的認證管理工作,引導和鼓勵相關企業開發認證綠色食品,不斷打造企業和產品品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壯大工業經濟,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制度與管理。加大生態旅游產業景區、景點及基礎配套設施開發建設,以“太平——和平——建設”、“新發——雙泉——龍鎮”兩條主線,辟建生態農業觀光園,打造生態農業綠色走廊,吸引觀光游客到我市休閑旅游,提高對外知名度。加快林業特產經濟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有效開發,提高山產品深加工的附加值。促進畜牧業規模化,實現農民“環境權益、經濟增長”雙贏。
(三)暢通資金投入渠道,實現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多元化。
要積極爭取國家和上級扶持,抓住國家和省加大對生態治理專項補助資金投入的契機,做好上下對接,加強生態和環保項目的篩選、申報及立項工作,多渠道籌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制定地方優惠政策,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和域外投資參與生態環境建設。
(四)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科學化。
在造林綠化上,要按照適地適樹原則,以林種、樹種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低產林改造為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質量,積極推廣應用造林新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在農村能源建設上,要注重推廣“四位一體(沼氣池、畜禽舍、廁所、日光溫室)”生態模式;積極推廣秸稈氣化、風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上,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切實加快綠色食品開發、環境污染防治與保護步伐,努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總體水平。
(五)切實強化監督檢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考核目標化。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建設各部門協調工作機制,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采取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推進。加強重點工程監管,對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對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或項目堅決不批。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包鄉(鎮)、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把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干部的一項重要指標。繼續堅持鄉鎮黨政領導干部環保目標和生態目標量化考核機制。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7
院系: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年級:20xx級 班級:物理學師范四班 姓名:趙正鵬 學號:20xx213913
時間:20xx年2月5日—2月7日
(1)調查地點及情況介紹:本次生態調查地點,我選取了我的家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雞足山鎮關李村委會李子廠村的幾條河流作為我的調查對象,由于我的家鄉所在地是一個小山村,沒有城市化,也污染有工廠,所以我選取得調查對象所能受到的染主要是來自居民的生活垃圾。
(2)狀況簡介:在本次調查之前,根據經驗,我猜想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生活所生產的垃圾得不合理排放,導致一部分生活垃圾排入河流中游,導致河流中有污染。于是我分別到幾條河流的上、中、下游進行了調查分析,為了說明的方便,我將調查的對象分作甲,乙、丙河,在幾條河上游調查時,甲、乙、丙三條河的河水都很清澈,其中生長的'各種水草也正常,經對村民進行詢問調查得知,三條河上游的河水都可以作為飲用水。由此得知,三條河上游河水仍處于不污染狀態;到中游時,三條河的河水雖然沒有出現渾濁現象,但都有很多生活垃圾存在河流底部,這里要說明的一點事甲、乙兩條河在接近中游居民區時匯成了一條河,這幾條河的中游有了一定的污染,針對這一情況,我對村民進行了采訪得知,村民們為了方便,大多數時候都將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流中,這表明村民的環保意識不是很高,到中游進行調查時,我還發現了另一個情況,在河流中游有大片的田地,村民們在施肥后便進行灌溉,由于河流的分流及地理情況的原因,導致田中的水有一部分會回的河中,所以河流中斷出現了一定的水體富營養化,出現了水草瘋長等情況。與此同時,我還發現許多牲畜仍以河流中游的水作為飲用水,經對村民們調查得知,本地的牲畜一直以河水作為飲用水,但卻沒出現大批牲畜死亡或獲病現象,牲畜的生長狀態處于正常情況,這一情況表明中游河水雖然有污染,但情況并不嚴重;三條河在下游匯為一條河,在下游調查時,發現河中河水清澈,河中并無生活垃圾,在下游的村民仍以河水作為飲用水,對下游村民調查得知,村民們以下游河水作為飲用水已經有很多年,村民們也沒有發現什么異常情況,我嘗試著喝了一下下游的河水,發現下游的河水并無異味,飲用后也沒有出現腹瀉等異常情況,這表明河流中游的污染屬于輕度污染,并沒有超出河流的自我調節能力范圍。針對以上的調查情況,我們征求了村民和村委會的意見,結合具體情況,我們制定了一個整改方案。
(3)整改方案:首先,針對主要的污染源,對村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使村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動員村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綜合處理,不盲目倒入河中;其次,對河流中游的生活垃圾進行打撈;再次,改變村民們先施肥后灌溉的習慣,轉變為先灌溉后施肥的,這樣既降低了污染,有提高了肥效,減少化肥的使用;最后,對河流的水質進行定期檢測評估。
(4)實踐反思:當代大學生應該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積極學習和宣傳環保知識,提高自身環保能力,幫助他人提高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在生活中時刻關注環保,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利于環保的習慣;?、積極參加社會環保活動,為建設美麗新中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8
調查人:
單位:
調查時間:
xx年2月10日2月25日
調查對象:
XX社區主街道;主河流
前言:
今年寒假,為了比較深入地了解社會,鍛煉自己,我和鄰里幾個玩伴組建了一個環保實踐隊,現將活動過程做如下說明。
因為今年來家鄉的環境持續惡化,自然環境日趨嚴重,這些都給家鄉的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我們幾個提議創建一支環保隊。
主要目的:
對家鄉的生態環境開展調查,找出家鄉環境持續惡化的原因
在周圍鄰里間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為環保提一些可行性建議,希望對家鄉環境改善起到力所能及的作用。
10日25日衛生情況調查:
(1)首先,我們在家鄉的主大街觀察了過往行人亂丟垃圾的行為且進行了適當的記錄。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都沒及時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隨手亂扔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在我們家鄉能真正愛護環境又能了解物品回收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家鄉主街道的環境衛生惡化,影響市容。
(2)然后,對一個主要河流深入實地調查。我們發現由于人們環境意識的薄弱,把不少的'生活垃圾倒入了河里,河邊,使得主河流被眾多生活垃圾所污染。其中大多是一些廢棄塑料,生活廢品,污水,嚴重影響了河道衛生與清潔。我們也調查了解到由于家周邊沒有較大型的處理生活垃圾的場所,所以一些居民為了貪圖方便,便把垃圾丟到河里,使河中許多地方淤塞,河水也變色了。
10日25日,在街區我們制作了一部分傳單,對居民進行一些環保問卷調查。
調查針對人群:15 65歲街區居民
調查方法:隨機調查
調查如下:選擇題
(1)你認為環保的目的是什么?
a、愛惜每一個生命(62%)b、保護生物多樣性(10%)c、與動植物和睦相處(10%)d、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滿足發展需要(18%)
(2)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a、飲用水,空氣質量(10%)b、森林,土地保護,防止水土流失(34%)c、環境改善(16%)d、糧食蔬菜安全(14%)e、脫貧致富(16%)
(3)你對亂丟垃圾行為有何看法?
a、無所謂(5%)b、值得批評(89%)c、不關我事(6%)
(4)您覺得您周圍環境怎樣?
a、很好(9%)b、感覺還可以(31%)c、比較差(52%)d、很差(8%)
在收回的答卷中,我們發現家鄉居民的環境意識相對薄弱,對環境問題不是很關心。與此同時,我們向其講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目標,讓他們認識到一些環境保護對自身及自己周邊的人,事的重要性,得到他們的支持。
由于我們環保小隊切身體會到了生活垃圾對家鄉環境所帶來的破壞,我們向當地有關環保部門提出了幾點建議:
1.政府及相應機構應在全民中開展整體教育,加強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居民的環保素質,樹立環保風氣,讓保護環境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2.大力宣傳污染的危害性。
3.多推廣環保活動,調動全民共創和諧美麗武岡。
小結:
本次活動讓我認識到:
1.環保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事業,政府,企業,公民缺一不可。
2.團隊精神,共同合作尤為重要。
3.預先準備工作在整個過程中的重要性。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覺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結果怎樣都是成功的。
總結心得: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真正學到不少,對社會的理解也在活動中加深了。實踐中學習其他知識,不斷從各方面武裝自己。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大學生,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努力學好各類知識。此外,必須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鍛煉自己的意志,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為自己大學畢業完全進入社會做好必要準備。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9
一、調查目的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趨勢,已凸顯為新農村建設的軟肋。為此借此次寒假我對我縣部分農村對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對個村莊生活垃圾走訪觀察調研
2、走訪部分農戶詢問他們對日常生活垃圾處理方法及態度
3、通過網絡和書籍尋找解決農村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徑
三、調查內容
一、全縣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及村民對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的態度
1、農村垃圾分布狀況大多農民垃圾都是集中倒在村邊的路兩旁、圍村河溝中、還有農田旁邊農村垃圾一這幾個地方最常見,另外在沒人住的老院子和院子周圍也會存在少量垃圾。
2、垃圾分類易污染廢舊物(廢電池等無回收利用價值的電子零件)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廚余物(剩菜、剩飯、剩湯、等)、農業生產附屬垃圾(蔬菜枝葉、瓜果皮、各類腐壞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廢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類(碎磚瓦、渣土等)、人畜糞便等。從以上分析可見,農村生活垃圾主要特點是:總量較多,季節性較強(夏、冬兩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對較少,可回收利用較少,焚燒熱值較低。
3、村民對處理垃圾的態度。在走訪了50多家村民以后我認為首先、他們會把家里的能夠回收利用的垃圾收集起來放在儲藏室內賣給回收廢品的小商販。第
二、對于廚房垃圾也會挑出能夠喂養家畜的剩余的才會扔掉。從以上分析可見,農村生活垃圾主要特點是:總量較多,季節性較強(夏、冬兩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對較少,可回收利用較少,焚燒熱值較低。第
三、村民會先把垃圾推擠在家里的一塊空閑處,一定量后會把垃圾扔到院子外。對于選擇倒垃圾的位置一般會選擇有垃圾的地方和對其他村民沒有造成直接影響的地方,而他們對于保護環境方面沒有太多的注意甚至從來沒考慮過亂扔垃圾隊生態環境造成的后果。
四、存在主要問題
1.垃圾處理層次低,處理方式落后。
僅城區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而對于我們縣的狀況僅僅為初步實現以村為單位的簡易填埋,大部分村街仍處于生活垃圾無序丟棄、露天堆放狀態,嚴重影響了村容環境質量和周邊生態環境。
2.填埋點設置不規范。
多數簡易填埋點都是利用廢棄坑塘,很少考慮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后果,如農村水質變差。
3.垃圾收集、存儲、運輸設施不配套。
現有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設備簡易落后、損壞嚴重,無法滿足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要求;并且我們村和周圍的三個村根本沒有這些設備。
4.專業保潔隊伍不健全。
在我調查的20個村莊中只有兩建立了保潔隊伍其他村街尚未建立保潔隊伍,且現有人員管理標準、作業標準不統一,難以保證環衛作業效果。
5.資金保障機制還不健全,鄉鎮、村街垃圾處理資金保障機制尚未建立,全區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農村垃圾處理資金分擔機制。
6.市容環衛意識亟待提高。受農村生活傳統影響和基礎設施條件制約,農村垃圾亂堆亂倒等生活陋習仍比較嚴重。
五、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原因
1、上級財政無投入而鄉村財政無能力
目前,農村環保投入嚴重滯后。在一些硬件設施的建設上面,基層政府提供環保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的能力薄弱,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處于空白狀態。幾乎沒有鄉鎮配備專門的環保機構和隊伍,環境監測和環境監察工作尚未覆蓋廣大農村地區。環境保護機構的缺乏使得農村環境出現無人管理的局面,涉及環保的部門亦因為經費不足、人力缺乏而只能對環境污染持觀望態度,只能“愛莫能助”。
2、農村生活垃圾與現代化市場消費如影隨形
在過去計劃經濟時代,農村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本不存在著農村之外的生活消費品垃圾的進入。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市場主導著農村生產、生活消費的各個方面。消費品主要是工業產品,而且一次性使用品在迅速增加,由于一次性使用的包裝商品均是廉價物品,作為貧困群體最多的農村,消費群體最廣,因而,現代化的市場消費給農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
3、農村環保治理責任缺失
新農村建設,對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十分重視,但對農民健康的保護,以及農村環境衛生的改善等,似乎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環境衛生了,身體就會更健康;身體健康了,就可以少花醫藥費。農村環境保護意識不足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環境保護能力的欠缺,而這種欠缺又會加重農民保護意識的缺乏,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互動效應。農民對所生活地方的環境保護漠然處之,“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把自己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卻把垃圾倒在家門之外就不再進行相關處理,弄得到處都是臭氣沖天,不堪入目。
4、農村環保治理措施缺位。
由于傳統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環境保護的重點常常在城市,農村是環境保護的真空地帶,環境管理體系和管理措施嚴重缺乏,這是當前農村環境治理上的典型病癥。顯然,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的關鍵是環境治理措施的滯后:由于農村環保是環保工作的盲區,不僅表現在農村環保投入不足,基礎建設缺乏,也使得相應的治理措施滯后,不能從根本上化解環境污染的根源問題。
5、農民自身缺乏環保知識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素質。
在調查過程中80%的村民是初中文化10%的村民是高中及中專學歷其他的包括文盲小學生,在村里很少有學歷很高的村民,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宣傳環保知識和加強科教興國戰略放在首要位置。
六、解決方法及建議
1、提高農民素質,大力宣傳環保知識。
2、由于農村,村莊分布比較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在技術和資金上是不大現實的。建議生活污水處理以自然村為單位集中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建議以鄉為單位,在沒有找到有效的無害化處理辦法以前,建議生活垃圾作無害化填埋處理。
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問題解決的好壞將關系到我縣“十百工程”和“生態縣”建設的成敗。要徹底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問題,需要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當地鄉鎮政府、當地村共同配合,在財力、技術、政策處理等多方面進行統籌安排,積極吸取各地先進經驗進行大膽的探索,推廣成功經驗,淘汰失敗的落后的經驗和技術,才能解決好農村生
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
目前,主要有兩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可供選擇,具體是:無害化衛生填埋和無害化焚燒發電。兩種模式特點對比如下:
(一)無害化衛生填埋處理模式。相對于無害化焚燒發電處理模式,衛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一是適應用性廣,廣泛適用于各種經濟狀況和自然條件地區;二是對垃圾成分要求較低;三是垃圾處理量調整范圍較大,承擔負荷變化的能力較強;四是處理工藝和技術相對更加成熟、穩定、可靠;五是基礎設施等一次性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較低;六是我區內已形成相對成熟的經營運作模式。
缺點:環保“三化”(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果一般。
(二)無害化焚燒發電處理模式。相對于無害化衛生填埋處理模式,焚燒發電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優點:一是環保性更強,“三化”(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資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過焚燒垃圾產生電能,更加符合“資源化”要求。
缺點:一是對垃圾供應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較高,每日需持續供應大量高熱值生活垃圾,才能確保實現正常發電,實施難度較大;二是一次性建設投資和日常運行經費較高;三是工藝技術流程相對復雜,對建設、運營人員要求較高;四是該模式使用于經濟較發達地區,國內可供參考的成功經驗較少,多數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艱難。
4、建立強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
一是積極協調市直有關部門,爭取全區垃圾無害化處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區兩級財政各承擔50%;日常運行費用市里補貼40%,區、鄉、村共承擔60%。二是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廣泛發動群眾投資、投勞。特別要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通過bot形式建設新的垃圾無害化填埋處理場。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0
為全面了解常州市農村生態環境現狀,深入研究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推進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開展,積極探索農村可持續發展有效途徑,切實保護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生態環境專項治理行動,開展了農村生態環境情況調查,邀請廣大居民朋友積極參與。截止12月14日。
一、調查基本情況
參與調查男占75%,女25%,18-25周歲占12.5%,26-40周歲占50%,41-60周歲占37.5%,60周歲以上占0%。對現有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布點情況37.5%人表示基本滿意,12.5%人表示滿意,50%人表示不滿意,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行情況正常運行,37.5%的人認為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狀況為一般,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是:鄉鎮企業發展和生活廢料堆積,而農業生產過程也會影響環境。87.5%的人堅決反對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鄉鎮企業發展。家里的生活垃圾一般都是扔到垃圾池(桶),并有專人收集清運。家里的生活污水,經下水道收集后排外。37.5%的被調查人對村里的生活環境基本滿意。現在一般村都裝有生活垃圾箱(池),而且是村里統一建設,統一收集清運。農村家里使用的能源,除了常規電能,主要使用液化氣瓶或天然氣和使用太陽能。家里使用過的廢棄農用薄膜主要賣給收廢品或混同生活垃圾扔進垃圾箱。家里收割后的秸稈(稻桿),都是直接把秸稈爛在田里做肥料。生活區周邊有工業企業,并且主要工業廢棄物是工業廢氣和工業廢水。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53%的人認為產業轉型需再進行提高,其次是硬件投入和群眾意識。
二、存在問題
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農村環境惡化的現象開始加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治理,保護農村環境,對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農村的環境保護長期受到忽視,農村環境問題令人堪憂。在建設新農村這一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農村的環境問題。
1.工業的發展形成的大氣污染、水源污染蔓延到了農村。為了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在項目的選擇上,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政策,根本不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對工業項目的廢氣、廢水排放監督不力,使廢水、廢氣成為公害,不僅影響了工廠周邊大氣、水源的質量,而且廢氣、廢水隨風及河流擴大到更大的范圍。嚴重影響了大氣質量、水源質量、土壤質量,致使這一范圍之內的生態環境和人們生活環境不斷惡化。
2.農藥、化肥對農村環境的影響。農藥與化肥的利用既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土地的產出,是農業發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之一。但農藥與化肥的利用在其發揮正面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負面效應。那就是農藥、化肥的殘留不僅使農作物中有害成分顯著提高,也使土壤的品質嚴重降低。所以農藥與化肥也是破壞當地農業、破壞當地農村環境的元兇之一。
3.地膜對農村環境的破壞。農用地膜與農藥、化肥一樣,既是農民的好幫手,又是破壞農村環境的元兇。目前農村所采用的農膜,大部分都很難在短時間內降解,對其回收利用或統一處理的難度也較大。把它埋在土壤里,會影響作物的生長;任其隨風飄落,嚴重影響著環境衛生。
4.生活垃圾對農村環境的影響。農村過去很少有生活垃圾,生火用的燃料遺留物及人、畜糞便等最后都作為肥料回田了。其它方面的生活垃圾基本上沒有。現在隨著農藥、化肥的使用,農家肥基本上沒人用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產品包裝物及其它生活廢料逐漸增多。農村基本上沒有對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條件和設施,致使農村的環境衛生狀況越來越糟糕。
5.作物秸稈對農村環境的影響。過去農作物秸稈的利用是很充分的,除了用作生活用火的燃料外,還可以通過處理后用作家畜飼料,也可以編織成各種適用的編織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稈的這幾項用途也逐漸失去了市場,大部分作物秸稈成了廢棄物。目前農村對作物秸稈的`處理辦法基本上只有焚燒一種方式。不僅焚燒作物秸稈產生的濃煙嚴重污染著空氣,而且極易發生火災。
三、幾點看法
1.加強領導和組織,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要清醒認識、認真分析農村環保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增強抓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自覺性,真正地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2.加大對農村環境的綜合管理和整治力度。突出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加強城鎮生活和飲食娛樂服務業的污染治理特別是廢水排放的管理。對有污染的鄉鎮企業,要加強督促檢查,鞏固達標排放成果;對重點污染企業要建立更為嚴格的監控制度;對新建產業,要切實實行“環境優先”原則,嚴禁新建重污染企業。
3.以創建為抓手,全面推進農村生態建設。緊緊圍繞建設生態鎮這一目標,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農業資源,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形成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和微生物還原的良性循環機制,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環境。廣泛開展農村生態文化建設,著力提高農村環境質量,構建生態優美、和諧穩定的新農村。
4.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工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大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科研攻關力度,積極推廣先進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生產技術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生產產品無害化。
5.廣泛宣傳環保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農村環保工作的合力。利用各種媒體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向廣大群眾宣傳公益意識、環保意識,從而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關心環境、個個參與環境保護的氛圍。倡導購買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生活消費品,選購減量包裝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實施減量、無害和資源化。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1
一、前言
近些年來環境一直是比較敏感的字眼:20xx年初,中國中東部地區陷入嚴重霧霾之中。從東北、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范圍的重度和嚴重空氣污染;2月28日,北京大部分地區出現揚沙浮塵,空氣顏色由灰白轉為土黃,進而北京全境出現沙塵污染。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逐漸從“求溫飽”轉向“盼環保”、從“謀生計”變為“要生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據此,我們小組針對“公民的環境生態意識”做了調查。本調查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共設計15道選擇題,內容涉及環保知識、公民個人日常生活習慣、日常生活環保意識等方面。調查對象包括在校學生、企事業單位員工、外來務工人員以及自由職業者等,共有50人參與此次調查。調查時間為20xx年4月25日至5月2日。
二、主體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調查的參與對象為重慶市沙坪壩區的公民,共50人。
2.調查方法
本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共設計了15道選擇題,涉及到公民對
生態低碳環保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對此的關注實踐行為等方面。能夠真實全面的反映當前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生態環保知識方面
通過《關于公民環境生態意識的調查問卷》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公民的態度總體上是積極負責的,對環境的基本價值換是正確的。對生態環保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還是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對第4題世界環保日是幾月幾號的調查中74%的人不清楚具體的日期,只有10%回答正確是6月5日。說明大家只是平時有意無意地聽到一些與環境有關的知識サ卻沒有引起重視。而在第7題對于不可回收垃圾的調查中有46%選出了正確答案—塑料,另外54%的人對此不能判斷。對于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環保常識都無法判斷的情況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第9題中關于低碳的概念,4%的人選擇了降低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使用量,20%選擇了單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70%的人選擇了降低所有有害含碳物質的使用量、排放量,6%的人選擇了降低所有含碳物質的使用量、排放量。這些問題的正確率均未超過70%,由此可見環保知識的普及宣傳迫在眉睫!
此外對第5題環保知識主要來源的調查中可以看出,電視廣播電影占了很大比例,報刊雜志占到14%,家庭教育占到16%,網絡宣傳占到26%。所以我們可以在電視廣播電影方面多做文章,加大環保生態的宣傳力度。對第6題環境保護的目的的回答,各個選項都有其合理性,但是大部分人選擇了與動植物和諧相處這個選項。而第8題垃圾分類不盡如人意的原因這個問題的回答,62%的人還是承認了居民長期生活習慣難以改變這一事實,因此,改變這個習慣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其他認為環衛基礎
設施配備不到位的.占到18%,垃圾分類知識普及不夠的占到12%,沒考慮過的人占到10%。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態環保知識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對于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生態環保行為方面
對于公民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大家還是有注意到環保的問題的,但是當環保與切身利益沖突時,公眾的分歧意見較大。第10題對是否愿意花錢買比普通產品更貴的環保產品的回答中,只有24%選擇了愿意,還有26%選擇了有時候愿意,接近一半的人選擇了不愿意。這就是當前我們所面臨的窘境,生態環保總是輸給利益較量。第11、12題是關于亂扔垃圾方面的,11題對于外出時是否看到別人亂扔垃圾的回答,絕大部分是肯定的,也有2%從未看到過,2%沒有留意過。不過這也切實說明了,亂扔垃圾這一現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隨手的一件小事可以充分反映出我們環保意識的缺乏。第12題是看到別人亂扔垃圾自己的行動,只有18%會上前阻止并糾正其行為,另外居然有16%認為這很正常。這也可以看出公民在制止他人環境污染,破壞行為時,表現出積極態度的人不多。公眾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傳統思想的影響,不敢站出來聲張正義,維護環境。
公民個人對環保還是比較積極的,在第13題的調查中,對于出行,大本分人還是選擇了比較環保的步行和其他等公共交通。在第14題你可以接受汽車根據排量額外征稅的政策嗎這個問題中,大部分人也表示出了理解與認同,10%可以完全接受,48%部分接受。這些都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生態環保已經成為當今公民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了,人們的環保意識正在增強。最后一道題您有參加過環保實踐活動的回答也說明了這個問題,14%的人已經參加過,還有70%的人想去但是沒有機會。人們對于環保不僅有熱情,
還有一份責任。但是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希望參加環保實踐活動的人沒有機會去,這充分說明公眾參與制度沒有落實,僅僅流于形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所在,首先,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與生態環保意識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態環保意識越強,在數據結果中知識層面越高,他們對問卷的回答效果越好,這也給我們今后的生態環保工作找到一個方向。其次,年齡與環保意識也有一定的關系,年齡越小,環保意識越強。不論在環保知識還是新房未實踐都現實出這樣的趨勢。而這歸因起來則是生活習慣問題,所以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也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再次,我國的法制法規建設不健全,沒有明確的有關行為的處罰措施,政府對此的關注重視程度不夠,也是造成當今問題的一個重大方面。最后,大眾傳媒對生態環保知識的宣傳方面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沒有達到相應的力度。以上的分析結果反映了一定程度上公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有了增強,但是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這條道路漫長而曲折。
(三)、建議(或對策)
從以上的調查報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公民對環保,生態,低碳生活的關切度還遠遠不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模式還有待加強。新形勢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任務,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貫徹《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精神,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服務大眾的方針,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推進歷史性轉變和探索環保新道路,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環保政策方針,開展以弘揚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環境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支持環境保護。為此民眾,社會與國家應參與其中。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2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余璐)12月25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向社會公開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xx年)》(以下簡稱《報告》)。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年度調查于20xx年4月30日至5月26日期間開展,調查范圍覆蓋全國除港澳臺以外的31個省(區、市),共回收有效問卷48945份。內容涵蓋了《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中的各類行為領域,既包括私人領域日常環境行為,也包括公共領域監督參與行為。調查問卷遵循個人認知行為規律,設置了環境狀況感知、環境行為意愿、環境知識和素養、環境行為,以及對政府環保工作力度評價和環境質量滿意度等主要模塊。
據介紹,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自20xx年起每年跟蹤調查評估公民生態環境行為狀況,并發布年度調查報告,旨在通過開展系統科學、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調查,全面深入了解公眾環境行為狀況、人群特征及影響因素,為更好地促進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開展全民綠色行動,更有效地服務環境管理決策提供支撐。調查發現,公眾普遍具備環境責任意識,環境行為意愿較強,但在不同領域實際行為表現存在差異。
行為表現較好的領域是“呵護自然生態”(九成左右受訪者能基本做到“不食用陸生野生動物”或“拒絕購買毛皮、骨制品、藥劑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制品”)、“減少污染產生”(超八成受訪者能在多數情況下做到“不露天焚燒”或“不燃放煙花爆竹”)、“節約資源能源”(超八成受訪者能通過及時關閉電器、電燈或水龍頭的方式節約資源能源,近七成受訪者能基本做到“夏季空調溫度設定不低于26℃”)、“選擇低碳出行”(六到八成受訪者能在前往不同距離目的地或遠途旅行時優先選擇低碳出行方式)和“關注生態環境”(超七成受訪者主動關注或傳播交流過環境信息),受訪者在這些領域基本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行為表現一般的領域是“踐行綠色消費”(約半數受訪者能夠優先選擇較為低碳環保的食品、衣物和電器)、“分類投放垃圾”(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能夠按要求分類投放各類生活垃圾)、“參加環保實踐”(46.6%受訪者曾勸阻過他人破壞環境的行為,一到二成受訪者曾“為環保活動捐款”或“參加政府舉辦的意見征求活動”)和“參與監督舉報”(10.6%的受訪者參與過)。
調查發現,與往年調查結果相比,今年公眾在循環利用閑置物品、購買綠色食品和減少露天焚燒等方面的行為有所提升。在處置閑置物品方面,20xx年和20xx年分別有20.4%、41.3%的受訪者不直接丟棄閑置物品,選擇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而在20xx年選擇循環利用或回收捐贈舊物的人數占比達47.4%。與20xx年調查結果相比,總是和經常做到選購綠色食品的受訪者人數占比增加了近二成,能做到不露天焚燒和燒烤的受訪者人數占比增加了近一倍。
《報告》顯示,公眾普遍具備較強的環境責任意識和行為意愿,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具備踐行環境行為的基本能力、資源和機會,但對如何更多地采取環境行為缺乏了解,72.3%的受訪者認同“我希望采取更多環保行為,但是不知該做什么”。
就環境狀況感知而言,多數公眾認為其所在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總體不嚴重,但認為其住處附近存在垃圾廢棄物污染(23.3%)、空氣污染(21.0%)或噪聲污染(15.0%)等突出環境問題。除空氣污染和垃圾廢棄物污染,城鎮居民更多感受到噪音污染(18.2%),鄉村居民則更多感受到水污染(13.8%)。但同時,受訪者也認為,在過去幾年持續改善的基礎上,過去一年住處附近突出的環境問題又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1.3%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廢棄物污染問題有所改善,48.7%的受訪者認為空氣污染問題有所改善,30.0%的受訪者認為噪聲污染問題有所改善。
具體到不同領域的環境行為,《報告》研究發現:
一是,多數人能在食品、服裝、電子產品方面做到適度消費,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現象,17.3%的受訪者“家中食品經常因為過期而被丟棄”,12.6%的受訪者“經常購買很多衣服、鞋子卻不常穿”,8.2%的受訪者在舊的`電子產品還能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就會更換新款。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浪費現象更為嚴重。
二是,半數公眾已經養成按要求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但不同類型垃圾投放行為表現存在差異,可回收垃圾(64.7%)和有害垃圾(60.6%)投放表現最好,其他垃圾(55.3%)和廚余垃圾(51.9%)投放表現稍差。
三是,公眾的低碳出行情況總體良好,前往較近的地點時最多選擇低碳出行。新能源汽車車主比汽油車車主更多采取各類低碳出行方式,尤其是在前往較遠地點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車主經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替代自駕車或打車”的人數占比為68.7%,遠高于汽油車車主的38.2%。
四是,公眾參與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性較高,35.7%的受訪者參加過環保志愿服務活動,主要通過社會組織(41.5%)、社區(41.3%)、學校(37.8%)等渠道參與。參與志愿活動面臨的最大阻礙是不知道如何參與(55.6%),其次是缺乏必要的培訓保障(24.3%)、活動組織不規范(19.4%)和缺乏有效的激勵反饋(16.9%)等。
調查結果還表明,公眾對政府生態環保工作高度認可,普遍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生態環保工作力度都在不斷增強,認為增強的人數占比分別為79.9%和67.4%。公眾對所在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較為滿意,城鎮受訪者對各類環境質量的滿意度均高于鄉村受訪者。
相較于往年,本次《報告》區分了不同人群特征,即根據個體在私人、公共領域的環保意愿和行為表現,識別出六類特點鮮明的典型人群。
一是環保愛好者,占比17.5%。該類人群在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均表現出“高意愿、高行為”特征,在高收入人群和居(村)委會工作人員中的人數占比較高。
二是獨善其身者,占比24.1%。該類人群在私人領域環境行為表現較好,但在公共領域行動力較弱,在老年人、高學歷、離退休人士中的人數占比較高。
三是公共參與者,占比8.3%。該類人群在公共領域環境行為表現較好,但在私人領域表現一般,同時表現出“環境行為能力高、個人環保責任感低”的特點,在高收入群體、低年齡段群體、居(村)委會工作人員中人數占比較高。
四是能力不足者,占比25.0%。該類人群表現出“個人環保責任感高、環境行為能力低”的特點,行為表現較為一般,尤其是在公共領域的環境行為表現不如私人領域,在低收入、低學歷群體中的人數占比較高。
五是表現平平者,占比18.6%。該類人群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行為意愿和行為表現均處于中等水平,在不同年齡段、職業、學歷、收入群體中均有一定占比。
六是消極旁觀者,占比6.5%。該類人群在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均表現較差,既缺乏采取環境行為的意愿,也缺乏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在低學歷、務農人士中的人數占比較高。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3
一:我國生態環境基本狀況
中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主要表現為:
(1)水土流失嚴重。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中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8.7%。
(2)沙漠化迅速發展。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過149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5.5%。
(3)草原退化加劇。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達10億畝,目前仍以每年XX多萬畝退化速度在擴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過載,牧草產量持續下降。
(4)森林資源銳減。中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昔日郁郁蔥蔥的林海已一去不復返。全國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呈森林赤字。
(5)生物物種加速滅絕。據估計,中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于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植物就高達4000-5000種。近30多年來的資料表明,珍貴野生動物分布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屬于中國特有的物種和國家規定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312個種和種類。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積縮小。多年來,由于過分開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區形成8個總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的超產區,導致華北地區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來,中國湖泊減少了500多個,面積縮小約1.86萬平方公里,占現有面積的26.3%,湖泊蓄水量減少513億立方米,其中淡水量減少340億立方米。
(7)水體污染明顯加重。據1987年典型城市監測調查,有42%的城市飲用水源地受到嚴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調查的532條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約有7億人口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約有1.7億人飲用受有機物污染的水。
(8)大氣污染嚴重。中國大氣污染屬于煤煙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勢頭甚于大城市;產煤區重于非產煤區;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中國能源消耗以煤為主,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種骯臟能源,燃燒產生大量的粉塵、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國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
(9)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鄉鎮企業迅速發展成為農村工業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變的中介。與此同時,也給農村帶來生態環境更大范圍的污染,對農業資源、礦產資源造成更為嚴重的浪費。1978年以前,農村環境污染主要是化肥、農藥等,1978年以后鄉鎮企業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
二:造成目前中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主要來自于三大壓力:
(1)人口壓力: 中國現代人口數量異常迅猛增長,既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最大障礙,又成為中國生態環境的最大壓力。迫于生存,人們毀林開荒,圍湖造田,亂采濫挖,破壞植被,眾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動超過了大自然許多支持系統的支付能力、輸出能力和承載力。
(2)工業化壓力: 中國發動工業化時間晚,發展起點低,又面臨趕超發達國家的繁重任務,不僅以資本高投入支持經濟高速增長,而且以資源高消費、環境高代價換取經濟繁榮,重視近利,失之遠謀;重視經濟,忽視生態,短期性經濟行為為中國生態環境帶來長期性、積累性后果。
(3)市場壓力: 中國正處在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市場經濟本身會產生許多外部經濟效應或者外部不經濟效應,環境污染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環境作為一種公共財產,這種公共財產的提供,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處并不會加大總成本。但是如果沒有公共財產,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損。公共財產或者公共財產受到破壞的特點決定了個人或市場都不會提供控制環境污染的費用和服務,只有政府是公共財產的提供者。來自市場經濟的壓力愈大,政府對防治環境污染、整治國土資源的責任就愈大。
三: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造林綠化取得成效,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有了較大進展,到1998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6.55%,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五,草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草地牧場綜合示范工程成效顯著,各類草地面積達3.9億公頃。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建設穩步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漸入人心,至1997年底,全國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926處,占國土面積的7.64%,10處自然保護區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土地保護和整治工作全面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成效,全國生態農業試點達XX多處,50個生態示范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7個生態農業建設被聯合國環境署授予“全球500佳”稱號,全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7000多萬公頃,部分地區遭到嚴重破壞的生態環境正在恢復。
四:總結
現在,我們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生態環境的建設,我們面對現在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要盡全力進行保護,為創造和諧家園共同努力。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4
當前,中小企業是區域經濟蔚起的主要動力,推動著社會經濟效益的整體提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暢通的融資渠道則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堅實后盾。本文通過對XX市中小企業生態及融資情況的調查,從中分析企業的生存和資金需求現狀及障礙,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一、生態和融資的基本情況
(一)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環境有所好轉。XX市成立地級市后,把中小企業崛起作為發展地區經濟的助推器,近年出臺實施了一系列規范行政行為、制定優惠政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創造有利的環境。一是行政管理集中化。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集中于經貿委下屬部門中小企業局,并專門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企業辦理相關行政審批手續和繳納各項稅費實現了“一站式”。并制定《XX市優先企業發展環境“十不準”暫行規定》,依據《行政許可法》規范行政行為,廢止52件不合規文件,清理整頓亂集資、亂借資、亂攤派等行為,建立企業收費“明白卡”,目前實行此項制度的企業由20xx年的20家擴大到20xx年的123家,年均為企業減負300多萬元;與此同時,在全市各類企業和社會各階層中聘請20名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選擇30家企業作為環境監測點,為發展優良環境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傾斜優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實施了《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推動工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企業發展。對有利于增強城市功能的項目,在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出讓金上給予50-100的優惠;對促進工業化和農業化發展的項目,從項目建成投產日起,第1-3年由財政全額返還企業對本級財力的新增貢獻額,第4-6年每年返還50,用于本地的固定資產投資。如中威車橋公司享受貸款貼息和退返增殖稅等優惠政策計248萬元。
(二)中小企業在整體經濟運行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從調查情況看,中小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主要表現在固定資產逐年增加,銷售收入和利稅直線上升,它的發展和壯大強力地助推了XX市經濟整體快速發展。從固定資產投資上看,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長34.1;從銷售收入上看,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長30.2;從利稅增加額看,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長24.33,20xx年、20xx年和20xx年中小企業利稅分別占全市利稅的88.9、89.1、90。到20xx年底,總資產貢獻率為20.8,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74.73,同比提高25.82個百分點,中小企業已成為全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中流砥柱。
(三)資金供應渠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近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逐步深入,導致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相對緊張。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企業也在尋找其它融資渠道增強資金實力。目前XX企業融資主要表現在“銀行信貸、股金、歷年積累、集團注資和占用供銷款”等方式上。
一是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投入不斷增加。近年來,全市各類企業貸款額在全部貸款總額中的比重始終保持在45左右,中小企業貸款占居各類企業貸款總額的98.7以上。據對10戶重點中小企業監測統計,銀行信貸仍占企業資金來源的主導地位,占總來源的54.4。10戶企業20xx年新增貸款8658萬元,占當期新增總額47876萬元的18.1;20xx年新增貸款21871萬元,占當期新增總額61950萬元的35.3;20xx年新增貸款14803萬元,占當期新增總額40231萬元的36.8,20xx年和20xx年增長幅度分別比20xx年擴大了17.2、18.7個百分點。20xx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6月份,金融機構對全市中小企業簽發銀行承兌匯票分別為16335萬元、35668萬元、45028萬元和27692萬元,20xx年新增額相當于20xx年和20xx年總和。從所調查的10戶企業來看,20xx年至20xx年6月共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35筆、金額32300萬元,銀行滿足21筆、金額19380萬元,滿足率在60以上,若加上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滿足率達到80以上;
二是股金和自我積累在企業資金來源中比重增加。據對10戶企業調查統計數據來看,股金和歷年積累成為企業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從20xx年至20xx年數據統計來看,中小企業內源融資占比始終保持在總融資額的30左右。所調查的10戶企業此類資金達16696萬元,占全部資金來源的39.69。這類企業主要是本土企業通過資產并購重組,多個股東投資生產和自身經營歷年積累。如中威車橋公司三個股東股金826萬元,雙龍公司從20xx年至今積累轉入利潤5300萬元;
三是非金融市場外源融資。近年來,非金融市場外源融資逐步成為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主要來源之一,20xx年至20xx年中小企業此類資金在全部資金來源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調查的10戶企業此類資金占資金總來源的9.51。(1)集團公司直接撥款。此類資金主要是通過資產并購,加入大型企業成為其分(子)公司。如東風XX車輪公司,東風總公司每月獲得生產周轉資金500-600萬元,20xx年剛成立的東風XX專用公司獲啟動資金2500萬元,青島啤酒XX子公司獲總公司注資1000萬元左右;(2)占用供銷商資金。如中威車橋20xx年6月底占用供銷方資金1480萬元。(3)其它方式。主要是向業務往來企業借款和異地商業銀行借款,如中威車橋向其配套生產企業借款300萬元,向武漢商業銀行貸款250萬元。
(四)中小企業貸款審批和不能滿足的因素趨于集中化。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考慮的因素和中小企業需求貸款沒能滿足的原因,以及企業對銀行貸款中存在的問題都呈現出普遍化和集中化的特點,據對金融機構和10戶企業問卷顯示:
(1)在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考慮的因素中:100的銀行重視企業的信用狀況、80的銀行關注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財務狀況、70的銀行注重企業項目風險、60的銀行在意企業所在行業、20的銀行提到企業所有制性質;
(2)在企業對貸款沒能滿足的原因中:100的企業都回答曾經有不良貸款記錄、85的企業回答銀行貸款權限和規模限制、70的企業回答擔保抵押不能落實、70的企業回答中小企業不受重視、30的企業回答是因為信用度低和資產負債率高、20的企業回答是新生企業不能得到銀行傾斜度支持;
(3)在企業反映銀行貸款存在的問題中:100的企業認為銀行審批貸款時間太長、90的企業認為中介評估費太高、70的企業感覺銀行利率水平過高、30的企業反映銀行信貸政策不透明、20的企業嫌銀行信貸品種少和機制不靈活。由此得出,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最重視的是“信用程度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企業對銀行貸款反映最大的是“貸款過嚴、審批時間過長和中介評估費用太高”,這五個焦點問題成為銀行貸款難、企業難貸款之癥結。
二、中小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對生態環境差、融資難呼聲較高的大都屬于經營狀況較差、信用等級偏低、處在產業邊緣帶和新生企業,而屬于地方政府重點調度和龍頭型中小企業并沒有這樣的發展難題。但骨干企業畢竟占少數,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靠的是社會經濟的整體提升,因而大部分有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的中小企業必須進入政府、銀行視野,要關注其培育、成長、成熟全過程。此類企業發展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一)企業層面
一是企業規模小,缺乏品牌意識。從總體情況一看,目前XX市中小企業規模仍然很小,據統計,XX市注冊企業總數為4864戶,與銀行有信貸關系的1137戶,其中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有338戶,占29.7,真正能及時獲得政府優惠政策和銀行信貸支持的僅有50戶左右,且均是市(區、鎮)的優勢行業及骨干企業。大部分中小企業組織形式多樣,產品品種和銷售渠道變動大,貨款回籠不穩定,自我積累能力差,銀行對其進行貸款支持顧慮重重。同時,許多企業受自身條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對自己的產品沒有樹立品牌意識,只是附屬在部分大企業的某項配件需求上,而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如中威車橋公司,目前已配備日本進口生產設備8臺,國際標準檢測儀5臺,生產的產品科技含量在國內處于領先位置,并已達到國際標準,但其生產的產品也只是為東風、神龍等大型汽車企業配套輕、重汽車的鑄造配件,沒有把自身特色發展成為地方品牌參與市場競爭。
二是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不高,財務制度不規范。大部分中小企業是原國有企業破產改制后組建,會計制度不健全、財務制度不完善、不透明,債務管理、投資缺乏有效的控制。有的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不能提供規范的財務報表,甚至故意隱瞞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提供虛假信息,讓銀行不能準確地掌握企業經營現狀和財務的真實性,使銀行發放貸款更加嚴謹,導致企業不能及時獲得信貸支持。如XX酒廠由于內部管理混亂、盲目擴大生產,不及時與貸款行溝通,造成財務風險和產品銷路停滯,730萬元貸款已連續10個月沒有付息,風險已經產生。
三是企業信用狀況不理想,資產負債率較高。全市中小企業在銀行的信用狀況不容樂觀,與銀行有信貸關系的中小企業1137家,其中信用等級在AAA級的有11家,僅占1,AA級信用32家、占2.8,A級25家、占7.2,級2家、占0.2,級4家、占0.4,B級以下976家、占88.4,除了重點企業申報貸款滿足率較高外,大多數企業申請新增貸款時被拒之門外,這也是形成銀行富裕資金找不到優良信貸載體、企業難貸款“怪圈”的主要原因。同時,部分企業違規多頭開戶,逃避銀行監督;有的企業借改制之機逃廢金融債務,所有不誠信行為都讓中小企業整體籠罩在信用差的陰影下,直接影響了金融部門信貸投入信心。
四是企業經營質量不高,銀行對企業前景預期把握不準。一方面資產負債比例偏高。20xx年6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資產負債比例64.71,調查的10家重點調度企業中僅有2家比例控制在30以下,有8家比例在50以上;另一方面兩項資金占用居高不下。6月份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兩項資金占用20.17億元,同比增加29.54,其中庫存同比增長43.38,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5.60。在10家重點調度企業中兩項資金同比增加31.8,其中庫存同比增加27,應收賬款增加31.29,過高的“資產負債率和兩項資金占用”不僅削弱了企業的發展能力,也使銀行信貸人員在決策上更加謹慎。
五是中小企業有效擔保不足。部分企業的有效資產已在營運初期貸款抵押給銀行,現已無新的有效資產抵押,又沒有其它合法擔保。還有一部分企業則是剛剛成立,其資產抵押不足值,影響銀行貸款投入。如某企業20xx年成立,市場前景看好,需要銀行資金扶持,但資產評估值不能滿足銀行抵押貸款條件,雙方都錯過了盈利時機,直到20xx年資產評估足值后才取得貸款資格。
(二)銀行層面
金融機構信貸管理機制不科學,缺乏適合中小企業的貸款營銷機制。突出表現在:一是貸款投向上的“非國民待遇”。目前各商業銀行貸款投向集中在“大城市、大項目”,對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型企業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不夠,基層銀行關注的也僅是幾家骨干企業,往往都以信用度低、信息不對稱、流動性指標不達標等原因拒絕“入圍”信貸籠子;二是信貸考核機制不對稱。重信貸風險考核、輕貸款投入量的考核;重自身經濟效益的考核、輕社會效益的考核。三是在貸款管理上追求“零風險”,一筆貸款產生風險,就要終生追究信貸責任,但沒有考核一筆貸款投出去后對銀行、企業和社會所產生效益,造成機制上的不對等。這種信貸考核辦法,也嚴重挫傷了信貸人員開拓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高度集中的信貸管理機制削弱了信貸支持中小企業的力度。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實行集權式的信貸管理模式,特別是對基層行的信貸權限控制很嚴,過度上收貸款權限,貸款審批手續、環節過于繁瑣,給銀行自身和中小企業貸款帶來不便與困難。尤其是企業技改項目貸款更難,從申請貸款到貸款使用,再加上擔保、抵押、登記、評估等程序,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反映銀行貸款控制過嚴和手續繁瑣的企業達100。
(三)政府層面
政府中介職能作用發揮不夠,只關注重點骨干企業成長,對中小企業整體發展協調、引導力度不夠。一是沒有協調好行政收費部門與銀行、企業的“魚水”關系。主要是銀企辦理抵押貸款和銀行抵貸資產處置中存在的問題。據調查問卷統計,反映行政收費過重的銀企占比達100。不論是企業辦理抵押貸款,還是銀行接收和處置抵貸資產,都要經過行政部門的各種收費環節,突出表現在土地、房產、工商、稅務、公證等部門,涉及各類收費程序二十多道、收費項目達幾十種、收費標準和尺度把握不一,對企業和銀行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神上造成了較大的負擔,影響了企業正常貸款需求和銀行對企業的'貸款投入。比如企業抵貸資產評估時,土地主管部門和房管部門指定到所屬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其他具備評估資格的會計事務所評估的抵貸資產一律不予認可,導致評估費居高不下,甚至存在雙重收費現象。例如,某企業20xx年原在農村信用社開立賬戶,評估價700萬元資產,工商、土地、房產等部門的收費就支出3萬余元,因信用社不能滿足其流動資金需要,20xx年就按程序將基本戶轉到農業銀行辦理抵押貸款,相關部門要求企業資產必須重新評估、登記,因土地和房產升值,新評估價款840萬元,又交2萬余元。二是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和基金還沒有建立起來,各家金融機構和企業都認為組建中小擔保機構和擔保基金是當務之急。
三、政策建議
(一)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地方政府要進一步發揮管理、服務、協調功能,為中小企業生存和融資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一是要規范企業破產和改制,支持司法、金融部門加大對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有效地維護金融債權。二是要維護正當的行業競爭,制止在企業資產評估中的行業壟斷行為,允許企業自主選擇合法的資產評估機構,要責令相關職能部門嚴格按照有關收費規定,停止對企業和銀行在辦理抵押和資產處置過程中的不合理和超標準收費行為,減輕企業和銀行的經濟負擔。三是要引導、規范融資活動,為中小企業提供合法的多渠道融資路子。四是要盡快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和擔保基金,為銀行貸款創造有利條件。五是制止各種亂集資、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的“四亂”現象,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生存土壤。
(二)中央銀行要更好地發揮窗口指導作用,營造良好的信貸政策傳導環境。積極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適當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加大對中小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利用再貸款和再貼現等手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有市場、有效益、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業增加信貸投入。要適當引導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浮動范圍,對部分新興高科技企業可實行更加符合其發展的利率標準,真正發揮利率調劑信貸需求的作用。
(三)商業銀行要進一步改革信貸管理體制,營造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的營銷環境。主要是貫徹執行好國家“有保有壓”的調控政策,商業銀行上級行要根據各地經濟發展趨勢和特點,實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的經營策略,擴大授權授信,適當下放貸款權限,減少貸款審批手續和環節,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最大量地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要求。另外,金融機構在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選項上要注重企業的新產品開發和技改項目貸款,以此來推動中小企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四)中小企業也應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營造增強自身實力的經營環境。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建立具有中小企業特色的發展體系,走好三條道路:在經營管理上要走現代企業產權制度和建立自身企業文化的路子;在生產經營上要有創新意識和要走高科技發展的路子;在融資上要在自身積累和銀行貸款的基礎上走多元化融資的路子。
二○XX年十月八日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5
農村環境是新農村建設亟需關注的重要內容。農村環境保護不僅是關系到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體現。為了解農村環境狀況的基本情況,我借助今年假期,對我的家鄉淮南市潘集區的農村進行了一次調查。通過大約一周時間的調查,我對所調查的農村環境現狀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直觀的了解,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我深刻的認識到了環境工作在農村建設的艱巨性和重要性。現在,我對以下幾個重點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調查分析:
一、農村環境現狀
在調查中感受到了各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特別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地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的方針,積極探索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積極促進農村環保工作的開展,以循環型、節約型、生態型農業為理念,樹立了一批很好的樣板。
1、創建生態文明村,已成為農村環保工作的亮點。各地按照“生態文明村”建設標準,結合當地實際,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許多村莊經過綜合治理,硬化了村莊主干道;村落周圍建立綠化帶;修建垃圾收集設施及排污水溝;清潔能源被廣泛推廣;家庭禽畜養殖實行圈養,規模化養殖場糞污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2、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已開始得到治理。許多地方采取科學劃定禁養區,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和無害化畜禽糞便還田等綜合利用技術,重點治理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通過積極建設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3、水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各地加大了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對重點流域、區域的電廠企業、食品釀造企業、化工工業進行了深度治理和結構調整。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視。重點開展了農村化肥、農藥使用情況調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開展農村畜禽養殖綜合治理工作,建立有機肥料加工廠,將畜禽糞便加工成高效有機復合肥。
4、農村沼氣和秸稈綜合利用等農村節能減排技術得到推廣。近年來,各村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投資主體作用和農村信用社的融資主渠道作用,有效破解了沼氣建設的資金瓶頸。把沼氣建設與生態家園富民行動、村村通、植樹造林、扶貧開發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新農村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近年來,為從根本上解決秸桿對農村帶來的污染,為秸桿的綜合利用找到出路,各地從農業可持續發展入手,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培肥地力,嚴禁焚燒秸稈,并建立監督檢查責任落實追究制。
5、培育壯大綠色資源,走生態林業產業化之路。通過大力營造農田防護林體系,使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都得到極大改善,同時,探索出了一條林糧協調發展的成功模式。
總體上說,由于各地政府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正逐步加大,農村環境狀況有了一定改善。但,同時也應看到,由于歷史原因,目前農村環境狀況仍然較差。當前,隨著農業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和農村生產方式的轉變,以及城鎮化和工業化對農村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增加,加劇了農村環境的總體惡化。
二、農村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八”以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傳統粗放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農業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危及農村飲水安全和農產品安全。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環境監管能力薄弱,環保資金普遍短缺,農業、農村污染減排任務艱巨,已成為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飲用水不安全仍然突出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類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但農村環境基礎設施欠缺、污染治理設施簡陋的現狀,造成農村飲用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不同區域呈現不同的污染特征:
(二)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近年來各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但由于對畜禽糞便污染的'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相對滯后,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成為影響農村生存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化肥、農藥、污灌和污泥農用對環境潛在影響大
為提高農產品產量,各市不少地方過量使用化肥、不當施用農藥以及不科學的污水灌溉等問題依然嚴重。城市污水處理的污泥農用也逐漸成為新情況、新問題。
(四)秸稈對水體和環境空氣的影響不容忽視
由于我省是農業大省,每年農作物秸稈產生量巨大,除部分作為飼料、工業原料、直接還田利用外,其余的堆放于田間地頭、道路及河道兩側,造成河道堵塞及水體污染;有些在田間直接焚燒,造成大氣污染。
(五)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問題應引起重視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農民居住格局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首先是居住面積的不斷增加;其次是新居多沿公路建設;第三是農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第四是化肥的大量施用。規模較大村莊和小城鎮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六)鄉鎮工業企業對農村環境影響大
(七)淺層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應引起高度重視
(八)農村環境監管極度薄弱
三、面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地方和部門對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導致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在農村沒有真正落實。加上部分領導存在重經濟輕環保思想,為保一方經濟利益,對出現的問題遮遮掩掩,欺下瞞上。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長期以來,國家在城市和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大,在農村環境保護,特別是農村環境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而且有限的資金分散于各個部門,缺乏有效的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投融資機制和政策。
三是體制機制不健全。由于受體制影響,縣級以下政府沒有設置環保專門機構,鄉鎮、村級沒有專職環保工作人員,造成分工不清,責任不明,管理混亂,監管不力。
四是技術欠缺。農村污染治理目前只有沼氣的生產和利用技術較為成熟,推廣工作也很有成效。對于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秸稈綜合利用等方面,雖然技術項目很多,實驗、試點工作也都做了不少,但適合在農村大面積推廣的節能減排實用技術還存在一定問題。
五是法制建設滯后。目前,農村環保工作主要還是通過行政手段去推進,針對農村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養殖業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化肥農藥農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無法可依的現象。
四、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提高認識,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統籌城鄉環境保護,要加強對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農村領導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環保工作的主戰場要向農村延伸。建立村規民約,積極探索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組織村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三)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投入,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各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把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統籌考慮、統一安排,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扶持,二是加快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垃圾處理廠建設,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程度。
(四)切實加強縣級環保能力建設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部門間的協同配合,積極探索建立適合農村情況的環保工作監管體制機制,尤其是鄉、村的環保監管機構建設。力爭建設一支責任劃分明確、權力相對集中、協調運轉高效的農村環保監管隊伍。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定期公布全省和區域農村環境狀況。
(五)突出重點,分類指導,著力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農村環保呈現不同特點,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當前要重點抓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飲用水水質衛生安全、農村改廁和糞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治、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農村自然生態保護。一要作好規劃,統籌安排。二要加快農村節能減排實用新技術的研發推廣;三要因地制宜積極推行生態村鎮建設,生態村鎮對農村環境建設具有榜樣和示范作用;四要抓好鄉鎮工業污染源治理,結合工業集聚區建設,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對于規模不經濟的污染企業要限制其發展。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06-28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范文03-31
家鄉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11-18
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07-23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5篇12-05
生態環境調查報告(15篇)03-28
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04-06
農村生態環境調查報告8篇11-09
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范文10-12
校園生態環境的調查報告范文(精選13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