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1
摘要:新課標中提出“生物教學中應有意識培養學生群體核心素養”,并明確指出“環保意識與行為養成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育目標之一”。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全面滲透環境保護教育,以確保初中生群體能夠在掌握生物知識、發散主體思維、拓展能力的同時形成堅定的環保意識,并能夠自覺踐行環保理念,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新途徑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環保教育;滲透路徑
初中生物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關注度較高,對該類知識中所蘊含的人文元素,即環保教育滲透卻多有忽視,以至于多數學生盲目地認為環境保護屬于社會層面內容,更多應由企業和公益性組織負責,踐行意識缺乏。對此,教師應充分明確環境教育中所強調的不僅是工業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環境破壞,也包括人類諸多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生活行為。教師只有自身對環保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在滲透環保教育時選擇最佳的教育方案。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主體環保意識
初中生心理已經較為成熟,對于學習的重要性也有明確認知,大部分學生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學習上,對于生活領域中的各類事件關注較少,這樣一來極易導致學生群體知識視野變窄。在生物教學中突出環保理念可以讓學生對生態保護引起高度重視,從而關注整個社會與家庭環境。除此之外,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堅定自身環保意識,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鑒于此,環保教育滲透絕不可出現形式化問題,而是要真正做到從根本上喚醒初中生群體的踐行意識與價值認同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其承擔社會發展使命,并為環保工作投入全部精力。
(二)有利于為學生營造健康成長環境
近年來,社會環境嚴重惡化,其中霧霾、溫室效應等問題越發凸顯,不僅對大眾生活有嚴重影響,甚至會嚴重損害人類健康。初中學校在實施環保教育時,通常會提倡學生在校園或家庭中多栽種綠植,愛護花草;同時要求學生在假日出行或日常上學時盡量選擇公共交通,減少碳污染;在購物與就餐時減少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全力預防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通過引導初中生從點滴小事做起,可讓初中生明確自身在環保工作中的重要價值,立足生活細節履行環保職責,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使初中生能夠在更好的環境與氛圍中學習知識、拓展技能。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現存問題
首先,師生群體對環境保護理念的認知有限,這導致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一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較為片面。例如,生物教學中提及農藥使用,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農藥過量會對食品安全產生直接影響,但卻對生態文明及環境影響有所忽視,其無法認識到化學劑農藥對土地的危害,也無法正確認識生物劑農藥、化學劑農藥兩者的區別,充分體現出初中生對環保理念認知不足。其次,環保教育形式較為單一。環保教育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所以在實施環保教育時也應利用多種途徑,但部分教師僅將目光局限在課內,即將教材中的內容作為載體開展環保教育,而這會導致學生對于環保理念和知識理解不足。除此之外,枯燥的教育形式也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容易使其對環保產生強烈抵觸情緒。與此同時,實踐教學中也有部分教師會鼓勵初中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養成環保理念,但因組織與監管不足,合作學習的整體效果極為有限,最終導致未能將環保教育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最后,部分教師過于強調用傳統教學模式滲透環保理念,并未對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的應用優勢做深入研究,不僅無法滿足新時代環保教育要求,甚至會使環保教育成效逐步降低。
三、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堅持科學滲透,提高教學成效
環保意識滲透應在課程教學全過程中深入貫穿,以此擴大環保教育的影響力。實際滲透環節教師應對環保理念進行著重講解,幫助學生分析透徹,這樣才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進一步提高其環保重視度。當前社會中依然有個別群眾盲目認為地球上人類是主宰,所以人類可在生態環境中獲取一切想要的物質。由于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當前社會中頻繁出現破壞環境的行為。針對此問題,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圈是人與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之處,這是環保教育開展的基礎。以“認識生命”的教學為例,課堂教學中為讓初中生對生物圈形成完整認知,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堂導入環節,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太空視角下的地球圖片并提問“圖片中地球所呈現的不同顏色的板塊皆由什么構成”,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回答后教師可繼續提問“從太空中觀察地球僅是一顆表層有諸多顏色的星球,如果能夠站在太陽系觀察地球,應該會更加渺小,但這顆星球卻與其他星球有極大不同,有哪位同學知道為什么嗎”,反應較快的學生能夠直接回答“因為地球上有人類”。此時教師可引入本節內容向學生闡述,“確實,地球上有人類,但同時地球上也生存著多種生物,人類只是其中一種,也正因有如此多的生物地球才能夠充滿生機,所以是生物生存環境以及地球表層生物結合構成了生物圈,換言之,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家園”。基礎教學結束后,教師應特別闡述生物圈不可替代,其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唯一場所,因此人類作為生物圈存在的高等生物一定要珍惜、愛護這片空間。利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將環保理念有效滲透在生物教學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環保意識。
(二)結合環境問題,培養學生環保使命感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過度砍伐森林、過度放牧以及掠奪性開發自然資源的問題時常發生,人類為一己之私隨意獵殺野生動物,并在河流和空氣中排放大量污染性的固體廢棄物、廢水以及廢氣等。例如,過度砍伐導致長江、黃河流域出現水土流失問題,日本核污染廢水排入太平洋,許多野生動物皆處于瀕臨滅絕狀態以及光污染問題等。近年來,針對環保問題國家已經提出諸多工作建議和要求,并不斷加強環保宣傳,但局部的生態環境改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其中資源浪費驚人、土地荒漠化面積不斷增加、水土流失現象嚴重等生態矛盾仍在加劇,這些無不彰顯環保工作的重要性。為此,教師可將以上問題與生物教學結合,培養初中生群體責任感與使命感。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播放泥石流以及荒漠處風沙亂吹的.視頻資料;也可播放一些水中動物被垃圾困擾的影像;或者通過海邊對比圖讓學生了解環保的重要性。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環境保護提出意見,并積極踐行。通過將實際污染問題與生物教學相結合,初中生能夠對環境污染問題有更深的了解,切實感受到污染的危害,更好地培養其愛護環境的責任意識。
(三)利用身邊小事,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報道內容也越發全面,如各國針對環保所采取的全新舉措、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生存問題以及社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重要影響等報道日益增多。針對此情況,生物教師可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和各種線上平臺對該方面的信息定期進行查詢和了解。教師也可組織環保演講活動,讓初中生結合最新的環保動態發表自身見解,鼓勵其針對某些熱點事件形成自己的獨到觀點并提出建議。除此之外,生物教學中還可讓學生闡述常見的生活污染問題,隨后要求其在放學后完成一項環保實踐,例如在家對垃圾進行正確分類、節約水資源、隨手撿起馬路上的垃圾等,通過該類活動讓學生學會從生活小事著手,逐漸養成環保意識,提高自身環保能力。
(四)優化教學過程,突出環境教育多樣化
1.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課堂是初中生群體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生物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首先,應對現有教材資源,如“認識生命”“動物資源保護”以及“家居環境與健康”等內容皆可作為環保教育的主要資料和教學依據。其次,要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進行拓展教學,生物教材中部分知識帶有明顯的環保特征,卻未詳細說明,而且所占篇幅十分有限,所以教師為突出環保教育的重要性應進行適當拓展,豐富教學內容。以“家居環境與健康”的教學為例,該部分內容是為讓學生正確認識家居環境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影響,并讓其對生活環境的重要性引起重視。針對此授課目標,教師除要講解家居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外,還應將教學內容逐步向生態環境拓展。課堂上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家居環境不良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哪些影響”“有哪些能夠改善家居環境的有效方法”“家居環境是否是生態環境的構成部分”,通過前兩個問題,讓初中生對家居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個全面的了解,而最后一個問題則是由家庭轉向整個自然生態,引導其重新思考生態環境的保護價值。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教師也可將生態環境數據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了解自然環境現狀的同時能夠積極踐行環境保護。最后,引導學生集中討論。課堂上,為引發學生思考可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以“動物在生物圈的作用”為例,教師可向學生提問“生活中是否見過有捕殺野生動物的情況”,有學生回答“經常見到有人捕鳥”,也有學生回答新聞中常會報道販賣野生動物的事件。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多張販賣野生動物的圖片,看見這些圖片時學生紛紛流露出憤怒和震驚的表情。接下來教師特別強調“野生動物與人類是平等的,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2.開展不同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引領初中生群體落實環保行動的重要途徑,學校可在植樹節、“世界水日”等與環境相關的特殊節日組織各種課外活動,如邀請專家入校進行環境保護演講,制作與環保相關的板報、專題墻報或者舉辦“我愛環境”學生演講競賽等。除此之外,教師也可帶領學生進行市場調查,讓學生在市場中尋找是否有販賣野生動物的情況出現,并通過拍照、詢問、記錄等方式收集相關材料,隨后再利用互聯網查閱其他與販賣野生動物相關的信息,以此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實踐調查報告。學生通過親身感受,逐步形成環保觀念、履行自身職責。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中全面滲透環保教育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其環保意識與能力有重要影響,但該項工作并非短時間即可完成。教師需要長久堅持科學滲透理念,結合環境問題培養學生環保使命感和利用身邊小事以及優化教學過程等構建完善的環保教育體系,以此促使該項教育成效顯著提升,讓初中生群體將正確環保理念內化于心、自覺踐行。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2
義堂鎮教育辦公室
古鎮義堂,位于滔滔涢水之畔,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教育底蘊豐厚。勤勞、樸實、智慧的義堂人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和豐實的人文條件,書寫了義堂歷史上的燦爛輝煌。義堂教育是義堂古鎮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從義堂走出了數千名大、中專畢業生。近年來,義堂中考連創輝煌,這些都是義堂的驕傲,是義堂教育的驕傲。然而,它們無不得益于義堂的小學基礎教育,義堂的小學基礎教育為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功不可沒。
義堂小學基礎教育成績矚目,可喜可賀。然而,解讀義堂小學基礎教育的現狀,又令人喜憂摻半,給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況
1、人口、面積情況。
義堂鎮轄28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總人口4.9萬人,國土面積64平方公里,是云夢縣所轄鄉鎮中的一個大鎮。
2、學生情況。
現設小學16所,其中鎮轄2所即張廟小學和義堂鎮鎮小學,學區中心小學6所,村級完小6所,教學點2個,分布于各行政村。在校學生 人,開設教學班 個,班平生額 人。適齡兒童入學率 %。
3、教師情況。
全鎮有小學教師 人,其中女教師 人,占教師總數的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教師 人,占教師總數的 %;具有中專、高中學歷的教師 人,占教師總數的 %;教師配額為 ;45歲以上的教師 人,占教師總
數的 %,年輕教師所占比率極低,年齡結構趨于老化。
4、經費情況。
學校經費緊張,不得不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把開支壓縮到最小的限度,勒緊褲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開支、辦公費用等主要靠雜費和部分勤工儉學資金維持。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村小學基礎教育的發展。
農村小學基礎教育問題多多,困難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頭萬緒。我們認為,制約農村小學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是教育投入問題,改變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現象已經迫在眉睫了。
一段時期,隨著“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響起,背負債務的鄉鎮財政,只好向農民收取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義務教育實際是農民自掏腰包辦教育。隨著我國加入WTO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實施,義務教育將變成了完全由政府承辦的教育。費改稅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這雖然客觀上減輕了農民負擔,但費改稅后,地方政府實際可用財力減少,財力保障缺乏,難以保障必需的義務教育資金的正常撥付,使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小學教育難以順利進行。 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1、危房問題是老大難問題。
近幾年來,在鎮政府的領導下,鎮教育辦,做了大量的工作,創造條件,改造了黃孝小學,搬遷了鎮小學,但是由于資金的嚴重缺乏,我鎮學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維修,仍有多所小學存在著安全隱患。經調查統計,目前有張廟小學、六合小學、平石小學、胡蔡小學、好石村小學等學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維修。
2、教育裝備相對落后。
教育裝備是辦學條件的一個硬性指標。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我國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面臨嚴峻的挑戰。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啟用,在改變教學手段方面,吸收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變教學手段“單一”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運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鎮16所小學中,普遍存在“普九”負債問題,由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無一所學校配置電腦、微機、打印機等現代教育教學設備,只有張廟小學、鎮小學等部分學校配有少量而陳舊的投影儀、收錄機等傳統電教設備。目前,占我鎮小學教育教學主流的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教學模式。教育裝備的落后,使我鎮小學教育難以全方位地實施素質教育,無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平臺。
3、師訓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參與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這教育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我鎮小學教師中,有許多人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他們急需培訓,以提升學歷層次,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學知識、智能結構和職業技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于資金缺乏這個老大難問題,致使我鎮師訓工作不能落實到位,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只能是紙上談兵,一廂情愿了。
4、教育教學活動不能正常開展。
第一,由于資金緊缺,不能及時添置設備、教具、學具等,導致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動、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教學中。例如,我鎮16所小學中,還沒有一個達標的籃球場供體育教學之用。
第二,資金的短缺,是校際之間,鎮際之間的學習交流、研討活動少了,許多學校、教師面對外出學習研討的機會,只能忍痛割愛、望洋興嘆,教師們只能各自為教,“老死不相往來”。
(二)教師年齡結構老化、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1、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問題日趨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飛走了。一段時期,由于內地與沿海地區的種種差距,少數有學歷有水平的年輕教師受金錢觀的影響,“孔雀東南飛”,辭職到經濟發達地區求職。
原因之二:“鳳凰”沒進來。由于財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響,教育系統幾乎沒有招收大中專畢業生,致使一些愿意獻身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被拒之門外,特別是近幾年教育系統沒有分配一個青年教師,致使教師隊伍沒有注入新鮮血液,補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師隊伍青黃不接。據調查統計,我鎮小學教師中,50歲以上的教師占70%。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數據,這意味著:我鎮小學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中青年教師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極為突出。
2、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真正轉變。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更新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研究性教學。然而,由于目前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健全,教育評價標準不夠科學,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考試分數仍是評價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升學率、優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標。學校、教師只好進行題海戰役,通過大量的機械重復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也生怕孩子耽擱一分一秒,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抓緊些,多布置作業,延長教學時間。這樣,沒有實現教育觀念的真正轉軌。
(三)專職教師緊缺,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既有高超的科學技能,又有豐厚的人文素養。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上的轉軌,農村小學教育必須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這種人才能熟練地運用以信息為主的現代科學技術,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我鎮小學教師中,屬于體、音、美專業出身且具有較為嫻熟操縱教學多媒體技術的專職教師完全沒有,這無疑使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和真正落實難以實現。調查發現,有較多學校由于沒有專職教師,體、音、美等課程的教學只好由其他
教師擔任,而其他教師又不能勝任,致使這些課程的教學組織不好,教學目標不到位,不能實現師生的互動,不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四)學校布局不合理,極大浪費了教育資源。
我鎮農村小學一般始建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雖然能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家長樂于接受,但是這樣的布局存在著極大的弊端:學校分散,布點多、學生少、規模小、效益低,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教育資源。針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鎮教育辦作了大量的工作,原來30所小學經過幾年的努力,相繼撤消了民汪、紅堰、吉口、新光、平石、蔡河、上崗、東方、土橋、雙龍、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經過重組合并現設16所。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辦學規模,優化了教育資源。雖然如此,我鎮現有16所小學中,仍存在著布局不合理的問題。舉債運轉的地方政府無力從根本上解決小學重新布點的問題,有限的教育投入對于嗷嗷待哺的農村小學教育來說等于杯水車薪。此外,村級組織、群眾及社會對聯村辦學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淺,造成困難重重,阻力多多,使學校重新布局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五)教育組的撤消,增加了對小學教育管理的難度。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我縣于20xx年8月撤消原鄉鎮教育組,成立了鄉鎮教育辦。我鎮原教育組10名工作人員精簡到現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鋪導員。鎮教育辦的4位同志,既要應酬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各種頻繁的檢查,又要指導全鎮的教育教學工作,千頭萬系,雖兢兢業業,負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顯得捉襟見肘,成天忙于應付,疏于管理,沒有精力和時間對全鎮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幾點建議
為解決我鎮農村小學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扎扎實實搞好我鎮農村小學教育工作,結合工作實際,我們認為應重點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著力解決教師斷層和專職教師緊缺的問題。針對我鎮農村小學特別是邊遠鄉村小學教師青黃不接和專職教師緊缺的情況,必須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采取“留得住,招得來”的辦法,優化人才環境,使一些年輕有為的教師能留得下來。并安心從教,為家鄉教育獻智盡力;另外,下大氣力,吸收一些師范專業或其它專業畢業的一專多能的優秀大學生加入我鎮小學教師隊伍,使我鎮小學教育工作具備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讓我鎮教育事業長盛不衰。
第二,加大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力度。采取“請進來”(傳授)和“走出去”(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分期分批對小學教師進行有效的輪訓,提高我鎮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適應信息時代對小學教師的新要求。
2、加強小學教育教學管理。
第一,教育辦增設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改變因人手不足導致的小學“放羊式”管理的現狀,使我鎮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走向規范化軌道。
第二,發揮傳幫帶作用。以學區、中心學校為龍頭,帶動村小(特別是邊遠村小),以點帶面,形成合力;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作用,全面啟動名師工程,以強幫弱,整體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制度,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不能僅以小考成績定論學校工作的好壞,不能僅以學生考試積分的高低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對學校、教師工作的評價,應看全體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必須制訂出相應而實用的評估考核制度,在評價目標上,淡化考試的功用,實施學生素質等級制度;在評價方式上,實行考試和考核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實行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考核,綜合評定,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切實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二,加強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不能停留在領導的口頭上,不能睡躺在白紙黑字的文件中,應該落實在行動上。要加大對教師的備、教、改、輔、考等工作的監管力度,切實規范全體教師的教學行為。
3、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我鎮小學危房問題突出,師生安全令人憂心忡忡,教育裝備陳舊落后,離素
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為此,建議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張廟小學、六合小學、好石村小、平石小學、胡蔡小學等學校校舍危房問題,為師生創建一個安全、明亮、舒適的教學環境。另外,加大投資力度,購置教育裝備,完善電教手段,逐步實現教育裝備現代化,教學信息化,使我鎮小學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們對我鎮小學教育情況的調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許不夠全面,有失偏頗,但它畢竟表達了我們對農村小學基礎教育的憂患。我們堅信:有政府的領導,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我鎮小學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會陸續得到解決,我們迎來的是義堂小學教育絢麗的明天。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3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對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xx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么?”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4
一、調查目的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得到全面推進,為進一步明確本校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時了解本校科學學科教育的現狀,進一步推進本校科學教育的改革,為課程改革持續性開展積累資料、提供科學依據,找出學校科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下一步的教學和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我們對xx縣第四小學的科學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時間
xx年xx月xx日
三、調查地點
河北省xx市xx縣第四小學
四、調查對象
xx縣第四小學科學任課教師和三到六年級部分學生
五、調查內容
1.師資情況
2.教材情況
3.學校的重視程度
4.學生情況
六、調查方式
日常生活中觀察記錄、走訪教師、與任課教師進行座談、對部分學生進行談話調查等。
七、調查結果
1.師資情況
三、四年級(本班語文老師或數學老師代課)
五、六年級(專門的科學任課教師,都為教務處主任,非科學專業教師)
2.教材情況:不少任課老師反映,科學教材容量大,難度大,要求高。盡管教材注意降低難度,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以理解。并且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實驗、觀察活動,其實驗設備等都是農村中小學難以達到的水平,學生受環境限制難以完成。
3.學校的重視程度:
a.重視的具體表現:學習的科學課程大多安排合理,每周有兩課時的教學時間;教學部分設施齊全,如有專門的實驗室。
b.不重視的具體表現:科學教師一般為代課老師,沒有專業的或專門的科學教師任教;沒有固定的時間來開展教研組活動;學校配套資源缺乏(如:掛圖、實驗材料等);沒有對教師進行培訓,教師沒有相關專業的學習機會。
4.學生情況
盡管有小部分不喜歡或放棄科學學習,但大部分學生對科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可是幾乎所有學生在潛意識里認為科學是副科。
興趣濃厚的原因:覺得科學能夠表現自我,展示自我,使學生有了自豪感;科學課有實驗、活動等。
學生的興趣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對科學的進一步認識,他們的科學素養還比較低,無論是知識與技能,還是對科學的熱愛,都沒有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八、調查啟示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明確界定了“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應引起各學校的重視。面對大城四小科學教學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因地制宜,解構教材
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與學校配合,把一些與本地實際情況不符的教材內容進行變更,以達到優化的效果。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做好宣傳工作,轉變多年來形成的不重視的現狀。
科學課程是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課程,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不僅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他們正確地認識周圍世界,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的需要,而且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打下基礎,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師更應重視科學教學。
3、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提出科學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科學啟蒙教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提問、探究的樂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改變,變得愛學習;學生整體素質有了變化,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強,交流和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學生綜合素質也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也隨之提升。
4、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在師資的配備上應做出相應的調整,適當地增加專職科學教師比例,確保科學課的教學質量。新教材的特點是教材結構性強,實驗多,學生探究性強。三、四年級的教材一般有4—6個單元,一個單元由4—8課時組成,一節的實驗課都有二至三個實驗活動組成,課前準備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職教師一般都難以勝任,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和科學教學的質量的提高。
5、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是瓶頸,教師是關鍵。只有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才能提高科學課的教學質量。科學課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現在教學面前,對教師提出了極為嚴峻的挑戰,如果只憑經驗教學,則很難達成科學課程教學目標。為此,針對科學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和我縣科學教學現狀和教師的實際,以及科學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課程理念、專業知識、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訓,也可以組織課堂教學研討和評比活動,提供觀摩示范課等,發揮骨干教師和學科教研員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這些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專業水平,更好地為實施新課程服務。
6、重視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建立以學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將有利于創設教師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學校文化,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成長的場所,同時也成為教師成就事業,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學習型組織。”目前所展開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教師在學校教學環境中個體與群體對教學問題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決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校本教研。
7、建立科學教學網站,實現資源共享
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為科學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5
我被分到衡陽市外國語學校初二(372)班進行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英語專業課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兩個方面。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虛心的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實習期間,我也對我校做了一次深入的教育調查工作,針對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
這次調查的主要方法是發放問卷,調查的目的是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有所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調查的過程十分辛苦,為了得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頗費了一番心思,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為了更好的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況,最終的調查結果如表附一。
1.中學生厭學現狀分析
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 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態度及其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在中學學校教育中比較普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通過對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調查 發現,因“喜歡學習”上學的初中生僅占 10.5%, 充分說明厭學在中學教育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其帶來的相關社會問題,令家長茫然、教師憂慮、教育界關注,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學生厭學主要表現是: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思維遲緩,提不起精 神和情緒消極,作業拖拉,敷衍了事,伴隨著學習效率降低,作業錯誤率上升, 學習成績差等后果。根據學生的種種表現,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心理診斷,學生 厭學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應, 即是由于持續努力和精神緊張或長時間從事單調的 工作引起的不適和厭倦狀態。一般認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精神 緊張程度過高;二是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三是思想沖突、挫折、憂慮、懼怕 等情緒的反應。厭學心理產生與發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甚至會危害 他們的身心健康。
2.中學生厭學的成因分析
2.1外在原因
2.1.1學習的時間周期較長。
學習是種內化過程, 不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根據《教育法》的規定,適令兒童的基礎教育需要九年的 時間, 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長的時間。 我們知道, 無論從事什么性質的工作, 干的時間長了都或多或少地會產生厭倦情緒,何況至少要九年的持續學習呢?
2.1.2學習負擔重,內容繁瑣、教學方法的呆板。
現在,提高升學率更是各個學習的第一要務,這關系學校的生存與發展。然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采取“填鴨式”教育方式,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大量的作業,大量的聯系使學生岳發感覺是極其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學生的學習動機依賴于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來激發,但實事求是地講,學校采用的各科教材,無論怎樣 精心設計安排,其趣味性也無法與其他傳遞知識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師、學生 及知識構成的傳遞系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按照一成不變的模式 運轉著, 很少發生變化, 使學生對學習缺乏新鮮感, 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厭學心理。
2.1.3學生心理壓力太重。
現代中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太重,無論是望子成 龍的家長,還是受片面追求升學率驅使的教師,都對學生的學習抓得特別緊。學 生從社會、學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將來考上一所 好學校。特別是家長教子心切,往往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又毫無心理學知識。 所以,總是無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產生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使家長滿意的 挫折感。這樣,學生心理產生太大壓力,必然造成厭學心理。
2.1.4 缺乏必要的輔導和關心。
有些家長在平時從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 忙于家務很是辛苦,他們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認為只要 將孩子的吃、穿照顧好就行了。孩子學習上無人輔導,思想上又無人關心,天長 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
到困難繞道走,失去依賴就寸步難行。
2.1.5 教師原因。
常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反過來也有厭其師而倦其道。教育 方法落后,課堂氣氛沉悶,師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其 次學生因為對老師的反感而討厭上老師的課,極力回避與老師的接觸,最終發展 到對某一科目的厭學。有些則是過分的看中分數,使學生感到厭煩。還有的是因為教師素質低下。教師是學生第一線的教育者,是影響中學生學習態度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使學生不滿。更有的老師,公然歧視所謂的“差生”,僅僅因為低他們的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見了他們更是表現出不屑與輕視,一旦這些差生做錯什么就嚴加懲罰,大打出手,仿佛遇見仇敵一般。“差生是由老師一手造成的”。低素質的教師使學生對其產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對還是要做,為的就是“整老師”,“你想辦法整我,我就想辦法整你!”
2.2內在原因
2.2.1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
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沒 有明確的學習動機,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該怎樣去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盲目 性。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還會受到來自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責怪和鄙視,同時又不 知道怎樣與教師密切配合和交流。導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難時就產生逃避的想 法。
2.2.2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生由于沒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導致學業成績不良,造成精神苦悶,覺得難以學習下去,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 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極重要。
2.2.3學生本身的智力因素是導致厭學心理產生的內在原因。
厭學學生中一 部分學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現在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 理解能力、創造能力都不會太高。
2.2.4人際交往問題。
青少年更渴望尋求同齡人的接納、陪伴和友誼,傾向 于從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則學生會覺得孤單無助,自尊心受到打擊,就開始討 厭學習。他不是真的討厭學習,只是不喜歡學校環境。從而對學校生活產生了恐 懼,開始逃避上學最終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3.解決方式
3.1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
社會、學校及家庭,為從根 本上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 和教材都適當降低了要求,減少了教學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從 過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有充裕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干的事,參加有利于 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 的精力,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生活。
3.2 充分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
突出實驗教學,不但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 驗,而且要組織好每一個分組實驗。當上實驗課時學生的積極性都是很高的,說 明學生喜歡實踐活動。要盡量通過活動課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看錄像等,開拓學 生視野,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克服厭學情緒。
3.3 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 堂教學效率,向 45 分鐘要質量。課堂教學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于減輕了學生 的課業負擔。這樣就杜絕了厭學情緒的產生。
3.4 寓教于樂,把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愉快的情緒相結合。
父母或教師應從 青少年身心的發展特點上掌握孩子最喜歡哪些事情, 然后把學習文化知識同引起 學生愉快情緒的活動結合起來,每當學生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時,就放手讓 孩子自由選擇去做自己喜歡干的事。長此以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建立 起穩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變厭學為好學。總之,要面對學生或多或少存在 著的厭學情緒,不斷發現各種克服此現象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從而使學生生動活 潑、自覺主動地完成學業,以提高教育質量。
3.5 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營造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中,教師心中時時 要裝著厭學學生,為其營造一個能廣泛參與學習的機會,備課時要了解厭學學生 的知識結構,學習過程中做到五優先,即優先提問,優先答問,優先演算,優先 批改,優先輔導。四經常,即經常考察,經常指導,經常鼓勵,經常強化。很多 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于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 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要及時想 辦法,盡量創造環境,教師要用愛這把鑰匙開啟僵化的心靈,要愛得真,愛得持 久, 多關心了解, 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 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
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 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學生學習提高了,他們才會變得自信起來,那么學習的興 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
3.6 老師要注意批評的尺度,成功時讓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悅。
中學生的承 受能力遠不如成年人,但作為成年人的老師,在批評學生時,就要注意場合和尺 度,以激勵為主,少用批評、責怪為妙。對學生學習上的任何進步都要及時給予 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們嘗到成功的喜悅,這能克服學生的厭學心理。 綜上所述,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錯綜復雜的,解決厭學心理問題的 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 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 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 果.
總之,中學生“厭學”,除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質較差外,也與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幫助這些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注意因勢力導,因材施教,齊抓共管,從嚴治校,那么,中學生的“厭學”現象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扼止。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6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國家有沒有發展潛力看的是教育,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在知識經濟主導的今天,具備多種知識和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嚴重忽略了學生身體發展,體育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嚴重遏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正確對待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南康市唐江鎮的農村小學,正式調查始于20xx年6月15日,在各個小學發放問卷調查表29份,回收2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調查內容截止20xx年6月25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大量有關體育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和資料,閱讀相關論著,參考有關或相近的其他文章和作品多篇,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2.抽樣調查法。通過問卷的方式,主要了解這些學校的場地器材、師資力量、學校領導是否重視、學生對體育課的期待等情況,為探討如何改變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作好準備。
二、農村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的觀念與重視程度不夠
個別農村小學對學校開展體育課教學工作認識不足,認為體育教學可有可無,有的學校雖做出了相應規定,但教師在執行過程中由于監督及重視程度不夠,往往就落入把體育變成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錯誤認識,使體育教學不能很好地開展。
(二)缺乏師資力量
體育教師的隊伍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個別小學,學生人數203名,6個教學班(每個年級一個班),按每周每班體育課總數是3節,那么一個星期就有18節,而專職體育教師只有1人(每人每周3節體育課),兼職老師5人,這樣一來體育教師精力有限,使體育課“放羊式”教學成了必然。
(三)教學內容單調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再加上個別教師能力低下,教師不可能自主地選擇健身效果好、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及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來安排教學內容,這就促使現行的體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內容枯燥、形式單一、選擇性小的弊端。絕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課的游戲流于形式,內容過于單調,過于競技化,課的內容常出現機械、重復的`現象,創新意識不夠。
(四)場地器材嚴重不足
教育實行“一費制”后,學校教育經費本來就少,投入到體育中的經費更少了。場地的嚴重不足限制了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開展,限制了學生的活動空間及器材的有效利用。
三、解決對策
(一)領導的觀念轉變與重視程度
要落實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改變以“技能教育”為主的傳統觀念,樹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三維”全面發展的新觀念;改變傳統“三基”教學及“三中心”的教學模式,以新課標的精神為指導,大膽創新、開拓、拓展體育教學,始終圍繞著“健康第一”,圍繞著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來設計一堂課,即要注意他們運動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他們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培養他們終身體育意識。
(二)配齊配強師資
學校要逐步配備具有體育專業知識的人才,力爭使體育教學逐步走上專職化,規范化。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透新的課程標準,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三)整合場地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購置必備的體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的維修、保養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們還應該大力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利用現有的資源來開發與利用,使它為我們的體育教學服務。一方面,我們要巧用場地。我們可以通過平整校園來增加活動場地,還可以在充分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運用校外場地,帶領學生到校外活動。另一方面,我們要活用器材。一是因地制宜地自制活動器材,如撿沙袋、滾鐵圈等。二是巧用身邊現成的廢棄物品,如礦泉水瓶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巧妙地利用學生身邊常見的物品充當活動器材,這不僅彌補了我們體育器材不足的現狀,又能激發起學生活動的興趣。三是對體育器材要合理地重復利用。在教學中要讓器材在教學過程中反復運用,讓同一個器材在不同的活動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7
據化材學院的安排,臨汾七中實習領導小組自xx年對我校xx級教育實習工作做了調查了解。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概況
實習領導組到實習學校----臨汾七中的xx級教育實習情況進行調研,通過聽實習生講課與實習學校領導、指導教師進行座談及征求實習生意見等形式,了解了有關教育實習的基本情況。
1.在七中實習的xx級學生共有16人。
2.在此期間聽了化材學院在高一實習幾位同學的講課,寫出教學實習調查表16份,實習成績大都是優,良。基本上如實反映了實習生的實際教學水平。
3.臨汾七中的校領導對這次實習工作非常重視,由專人負責接待安排,保證了這次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的意見和建議
1.七中指導教師普遍認為xx級實習生實習素質多數好于往屆。主要表現在:虛心學習,工作認真,遵守紀律,對自己要求嚴格,能按照指導教師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2.多數學生熱情積極參予教學工作,認真寫教案,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上課時態度也很認真,知識面較廣,個別實習生教學質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學生的歡迎,實習生還積極參加所屬教研室的教學活動,從中吸取老教師的教學經驗、體會。
3.師大實習生普遍生活樸素,謙虛謹慎,講課儀表端莊,能深入班級與中學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實習生社會工作能力,又減輕了任課教師的負擔。至于輔導自習、批改作業、監考等教學輔助工作,更是個個爭先去做。學校領導普遍感到滿意。
4.有的指導教師反映:實習時間太短,應增加實習時間,時間太短許多知識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們建議實習最好分兩段:第一階段見習,讓實習生多聽多看;第二階段實習,讓學生多參與教學,這樣效果自然會更好指導教師認為,應多培養“一專多能”型的教師,才能適應中學生之需要。.
5.少數實習生普通話不過關,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書不規范,字跡太了草,說明“三字一話”的訓練還要認真抓緊抓好。
三、實習生自己的情況
實習生談了前段時間的收獲、體會,也提出了一些改進教育實習工作的意見、建議。
1.所在學校對實習生都很關心,指派專任教師指導他們的教學實習工作和班主任實習工作,而且要求很嚴格。試講、教案等指導教師都嚴格把關,不達標不通過,體現了高度的`責任心,同學們深受感動,從中也學到了老教師們的治學之道。
2.經過指導教師的辛勤培養,精心指導,多數同學克服了最初的膽怯心理,積極承擔輔導或講課任務,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獲,初步嘗到了甜頭,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適應未來的教學環境打下了初步基礎。
3.實習生反映:在大學所學知識,包括教學方式方法等與中學實際脫節現象較普遍,教學內容不能銜接,教學方法不盡相同,因此一開始感到很吃力,對現在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包括心理狀態、學習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實習工作的難度,建議我校今后應加強對中學實際情況的研究(包括教材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選用,中學生思想狀態,心理狀況的調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這樣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4.有的學生反映,教學實踐活動太少,因為學校對他們不放心,不敢將講主課的任務交給他們,只在最后一周講兩三次課,沒有更多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
5.少數實習生反映:大學所學計算機、化學等實踐性知識太少,動手能力差,適應不了中學“多而雜”,“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在這方面能多學些知識,以適應客觀需求。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8
一、調查目的
新教材低年級識字量比以前增加很多,每篇課文要求識字少則七八個,多則十幾個,且字形復雜,難記易忘,常常是學著后面的,忘掉前面的,師生都感到很累,很難完成識字教學任務。而“漢字難認,漢字難學”,低年級孩子年齡又小,見識也少,思維也差,這又是一個事實。那么,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就成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急待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為了了解班級學生的識字情況,我采取了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資料并通過對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得到一些有意義的結論。以指導班級學生正確高效的識字方法,更有效的服務于教育教學。
二、調查內容
以課堂教學情況為主要內容,具體包括:
(1)識字教學的方法和效果;
(2)學生識字的興趣;
(3)學生的識字的態度和習慣;
(4)學生識字能力和方法。
三、調查對象
以我校一、二年級九個班為實驗班展開調查。各班抽查學生人數10人,發放調查表90份,收回調查表90份,回收調查表全部有效。
四、調查方法
1、問卷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以選擇題為主,輔以問答題。采取答卷的方法,這樣使本次調查獲得比較可信的第一手資料,并且使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較高的效果。
2、訪談法
隨機抽取10名左右學生及家長進行訪談,創設談話情境,如實準確地記錄訪談資料。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家長認為識字順其自然的是55人,占總人數的61%;認為可以進行少量識字的是15人,占總人數的17%;認為認識的字越多越好的僅有20人,占總人數的22%。也就是說,家長對于孩子識字的關注重視不夠,部分家長忙于自己的事業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也就無法指導孩子學習,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校學,回到家中就遺忘的現象。
六、建議與措施
這次調查為我課題的研究明確了方向,堅定了我研究的決心。
1、滲透人文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給識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師既重視以識字技能為重點的認知目標,又要關注以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學習能力。這就是說,識字教學首先應是對人的教學,應滲透人文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激發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的識字才是高質量的識字,只有使學生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提高識字的能力。課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到了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嘗到學習的快樂。現代心理學認為:人處于良好狀態時,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都會提高,我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扎實,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無論哪種教學方法,如果能從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識字,一定能獲得較好的識字效果。
3、培養學生多元化的識字能力,從而自主識字。
識字教學不應把學生的識字范圍局限在一個小小的課堂和一本書里,而要樹立“大課堂”意識,積極挖掘有效的識字資源,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在時間、空間上拓寬學生識字渠道,讓我們的識字教學走向多元,讓我們的學生在多元化的'識字環境中認識漢字,運用漢字,從而使識字教學由單一的教材走向開放的現實生活。采用多元化的識字方法教學,發展不同智能結構類型的學生的識字能力。
總之,識字教學如何適合每個學生個體、個性,這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還需要更好的嘗試。不管探索和嘗試的方法如何,只要把握住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和時代的特色,就會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七、結束語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生識字聰明始”。做為一名引領學生多元化識字的教師,我將繼續深入學習研究新課標、新教材關于識字教學的新理念、新特征,繼續繼承、改革和創新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攻克識字教學難關,大面積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使語文識字教學邁上新的臺階!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9
一、經驗做法
我校從20xx年以來,我校開始課改,隨著月教研與月集體備課的提出,同伴互助的策略也隨之啟動,隨著課改深入,“同組教師的互助研究”牽動了教師隊伍整體發展:
1.在課改中掀起濃厚研究氛圍
高效課堂下,導學案制作、學習小組建設成為每位教師研究的專題,在研究中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少教師在課改中總結出成功的教學經驗,寫出的論文在前郭縣教育、松原教育上發表。
2.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轉變了教育教學觀念。把“自主、合作、探究”當成課改的文字箴言,教師不再是學習中的最高權威者,而是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合作者,是學習和生成的開發者,傳統教學把教師定位在“二傳手”上,高效課堂主張教師要敢于和學會放手。發動“二傳”——讓學生和知識直接對話。
3.改進教育教學的方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力推進校本在教研的發展,我校廣大教師自覺積極投入到課改活動中,他們一改傳統教學的.“滿堂灌”和“滿堂問”的教學方式,教師成了發動學習的人。即激勵、點燃、喚醒。高效課堂捍衛了“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但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相對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約束與管理的階段。
二、意見建議
1.針對學生和家長的看法,建議教師應因材施教,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對學生不能一刀切。對所學知識已掌握的學生可不留書面作業,讓他們去讀無字之書,在生話中學習更多知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對那些待合格的學生應適當留一些書面作業,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消化吸收。當然,對學生閑下來的時間如何安排,特別是留守兒童,倒又是值得商討的問題。
2.加強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和諧、進取,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教職工隊伍。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四是切實解決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4.常規教學環節實現整體優化。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10
理念,是社會變革的產物。它的真正來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師實踐經驗的升華,是教師課堂生活的感悟,是教師教學反思后的變化。同時,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又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在準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研究”之前,我們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進行了一次封閉式的問卷,擬想通過這樣的調查為后面的研究作好準備,現就問卷調查情況進行簡要地分析,以便進一步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發展。
問題1:教育教學理念決定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你是應用什么理念指導你的教學行為的?
問卷中57.9%的教師認為,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以人為本”、“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有13.2%的教師認為:“教育是愛的教育,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孩子愉快地學習”;有18.4%的教師沒有直接闡述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而是從自己所任教的學科來闡述自己的想法,認為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部分語文教師從學科本位闡述,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應該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0.5%的教師,在問卷中只是回答自己會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沒有說清楚什么是新的課程理念。有10%的教師認為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為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生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但仍然有18.4%的教師還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學科本位忽視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新課程的理念到底是什么,作為我們從事教育的每一位教師應該明白,是“以人為本,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面對每個孩子,要把每個孩子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是發展中的人,人總是有差異的,我們的教育要面對差異,選擇適合于孩子發展的教育,讓每個孩子獲得成功,這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
問題2:“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你是怎樣做的?
每個教師都能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關心每個孩子的成長,不僅關注孩子的學業,更關注孩子的道德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教學,每個教師都談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自己的做法。有的教師談自己在教學中,既注重面向全體,又重視個別輔導;既讓給學生有自主發展的空間,又能因材施教;有的教師認識到孩子是有差異的,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差異,設計各種不同層次的練習,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有的教師談自己在工作中,能關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他們,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有的教師認為要為學生提供多把衡量的尺子和標準,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個性特征,并以此為切入口激勵他們,使其取得更好的發展;有的教師則認為在課堂上要關注每個孩子的眼睛,在生活中要關注孩子的健康;有的教師認為在教育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孩子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教師則認為教學的過程中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孩子敢說、樂說,人人都說,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關注人的個別差異,讓孩子都能有所發展;有的教師認為要抱著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讓孩子喜歡自己的同時喜歡自己的學科…… 每位老師從各種不同的層面闡述了人本教育的方式方法,人本教育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它的本質是什么?適合于孩子發展的教育才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才是人本教育,它的本質是人的發展。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能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要把每個孩子看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要滿足孩子的學習心理,要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一種求知的欲望,為他們后繼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問題3:“研究、學習、工作的融合構成教師生涯的完整意義”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們對“研究、學習、工作的融合構成教師生涯的完整意義”這句話的理解基本相同。認識到新課程下的教師不再是“教書匠”,不光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應該注重自己的發展,只有教師自身發展了學生才能不斷地發展。教師應該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增強科研意識,通過教研和科研“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做到讓科研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行為!只有在“研究、學習、工作”三者有機的結合的情況下,教師生涯才會有蓬勃的生機。這僅僅是從字里行間中理解教師的工作生涯,對于我們每個教師來說,首先要明確研究什么?我們要研究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教育,需要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發展需求是什么;我們要研究在教育的過程中,哪些是有效的勞動,哪些是無效勞動;同時還要研究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要學習新的教育的理念,用理念指導我們的實踐。在這個基礎上,要學習別人成功的經驗,不斷產生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人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教育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研究與學習構成了我們工作的主體。
問題4、“教師是蠟燭”、“教師是園丁”、“教師是一桶水”在新課程實施中,你對這三種觀點有什么看法?
“教師是蠟燭”有90%的教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35%的教師不認同這個觀點,認為教師不僅要為孩子奉獻的同時也要關注自我發展;65%的教師認同這個觀點,認為教師應該具備這種奉獻精神。一直以來,教師都被認為是一個利他主義的職業,只是,與同樣是利他主義的其他職業,如醫生或律師不同,教師的利他主義服務,往往帶有一定的單純消耗自我犧牲的悲壯色彩,在長期的輿論中給人一種假象,似乎只有那些能夠為學生的成長甘愿犧牲自己幸福的教師才是值得我們贊揚的“好教師”。這種偏見很大程度地助長了一種在今天的基礎教育仍然存在的現象,那就是部分教師不惜代價地“蠻干”:這批教師無論在教育觀念上還是在教育方法上都比較守舊,但卻有很好的“敬業精神”,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不惜犧牲自己的課余時間,在本來安排學生休息的時間段為學生補課或做練習,企圖單靠時間上的增加來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這些教師通過自我犧牲獲得的職業滿足感,恰恰阻礙了他們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妨礙了他們謀求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上的更新,長遠看來,這種做法無論對于教師自己還是對于學生的發展都是不利的。隨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在教育中的滲透,教育界對教師職業價值的認識發生變化:“以人為本”之“人”,不但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教師這一職業,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但要“促進學生的發展”,也要促進“教師自己的發展”,不但要為學生的健康的身心、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會生活服務,也應該為教師自己的幸福服務,成為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教師的專業活動,不應該單純是消耗型的,而應該是發展性的。作為與成長中、發展中的人打交道的一個特殊職業,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謀求自身的發展,比其他的職業更有必要,更有條件,所以教師在工作的同時應該不忘研究和學習。
“教師是園丁”這個觀點有85%的教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12%的教師不認同這種觀點,他們認為園丁擅長修剪花草樹木,把他們塑成統一的形狀,就如廠里統一加工的產品,如果教師也這樣進行著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會嚴重限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個性。88%的教師認同這個觀點,認為“園丁”是有思想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從事自己的工作中,是把他所教育的.對象看成是一個可塑造的人才,他們在無私地付出,期待每個孩子成才。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園丁”,然而看到花園里被剪成同一形狀的小樹和整齊的樹墻,我們卻頓時感到這種比喻不見得合理:教師與手持大剪刀的園丁并不完全相同。在施肥澆水、防病除草、適當修剪等方面,園丁與教師有相同之處。我們的教師千萬不能在辛勤地耕耘之后,使“小樹”失去了千姿百態,失去將來會成為棟梁的“頂尖和主干”。對學生“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原則,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尤其重要。因此教師不能像修剪花園里的苗圃一樣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的確,作為“園丁”已經對自己工作十分盡職,但究竟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個有個性的人,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教師是一桶水”這個觀點88%的教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90%的教師認同這個觀點,認為只有教師的水越滿給孩子的就能更多,有助于孩子的發展。10%的教師不贊同這個觀點,認為在新課程中我們提倡資源的開發,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資源,家長、社會、同學、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是孩子學習的資源,我們要善于開發資源,不要局限于教師資源。其實對于這兩種看法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這個問題,我們不僅要善于開發教育教學資源,同時教師也必須充實自我,使得自己的知識面更加豐富。作為教師不僅僅是要成為“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成為一個山間的“小溪”,源源不斷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地營養,滿足每個孩子的學習需求。
問題5、“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你認同這句話嗎?對這句話你有什么看法?
有32%的教師認同這個觀點,認為只要教師關注每個孩子,注意教育教學方法,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對于這里“教得好”的理解,就是孩子能得到不斷的進步。有31%的教師認為,這個觀點必須在孩子智力正常的情況下,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孩子一定能學好,能在各方面都能取得進步。有37%的教師,不認同這個觀點,認為這是給教師加重負擔,夸張了教育的力量,給了教師無形的壓力。認為每個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家長,孩子的教育家長應該是主要的,除了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影響,光靠教師是很難把每個孩子教好的。
蘇霍姆林斯基堅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以培養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目標,肯定自我教育在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只要我們的每個孩子能每天得到進步,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你就成功了!
中國的深謀遠慮之人大聲疾呼,要改變落后的教育觀念和陳舊的教育教學方法,真正地以育人為教育的本位價值和終極目標。然而沒有多少人去應答,沒有多少人去設身處地思索一下教育的本質,人們依然已故地在人為的怪圈中徘徊掙扎。教育理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該以怎樣的教育理念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值得每個人深思。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11
在深化基礎教育的今天,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就起存在的現狀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嚴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礎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國教育事業的全面性勝利,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和弱勢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存狀態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結合實際,找到符合實際而科學的解決方案呢?
一、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基本矛盾。
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賴于當時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政府對其投入等綜合因素。西部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社會形態。文化底蘊無不影響和左右著基礎教育改革。其實施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府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視和投入,西部地區的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過政策改革,吸收外資、宏觀調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實際的改革,使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政府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師資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西部地區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捉襟見肘。就我國現實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西部農村經濟仍處于被帶動。相對落后的狀態,由此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意識和比重相對疲軟。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校園環境、教學設備等已經不能滿足基礎教育的需求,不能滿足學生對于課程的深刻理解。思維的發散。創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農村地區往往關心的是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如何,物質文明建設是否有提高,卻忽視了教育對于經濟發展的潛作用。這樣就導致了經濟發展和基礎教育的惡性循環。
經濟的發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處地區的社會文化影響,基礎教育改革,變革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物,社會風俗和文化底蘊中存在的一些東西很容易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障礙。
西部農村地區民眾長期以來形成的舊的觀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文化則制約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度和進程。西部農村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制度相對不夠完善,而幾千年的自然經濟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貧困文化貧困文化與文化貧困這里所說的貧困文化” “與時下熱門話題中的“文化貧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從文化形態上來理解的,后者主要是從知識層面上來理解的。“文化貧困”的著眼點,主要在于素質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學文化知識缺乏等),它主要從量的關系方面反映人們的一種智力狀態,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圍。而“貧困文化”則是指人們所擁有的一種安于貧困的價值觀。它主要從質的屬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層精神狀態,屬于價值理性范疇。如果在這方面陷入貧困,要比物質貧困、智力貧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難以擺脫。
西部農村地區這種自有的文化體系,最直接的作用對象是處于教育中主體地位的學生群體。西部農村地區的學生群體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的受到這種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學習方式,學習觀念,和學習思維或多或少的在圍繞著這種文化展開進行。那么,西部農村地區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會是煥發生機的具有極大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學習了,而將是一種被動的疲軟的學習。
2,基礎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西部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之間,存在著不平衡,這種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難調和,它受到區域,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響。
西部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教學資源等方面相對于發達地區。城鎮學校明顯感到底氣不足,在校園環境建設基本滿足學生就學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師資的良莠很大程度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習慣,而教師會對任教地區和學校進行選擇,那些發達地區,環境待遇好,重點院校就成為其熱門選擇,對于落后的西部農村地區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師,造成了西部農村地區師資嚴重匱乏,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帶不進來,使得西部農村長期處于落后和蔽塞的狀態。信息獲取和交流機制陳舊,外面的教育信息動態獲取很被動很遲緩,無法準確撲捉最新的教育動態信息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長期處在被動中。
但是西部農村地區的這種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而會因著地區的經濟的發展存在。
3,西部農村地區學生自身狀況: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題,教學質量的優略必將在學生本身得以體現,那么學生主題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觀念也就微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還未成熟的學生們很容易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的影響。
西部農村地區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殘留思想,比如:“重男輕女”“學知識無用論”等,這樣,來自家庭和社會上的封建思想潛移默化的左右著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行為,極大的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誤導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生無法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而是把學習當成一種逃避不了的任務,對于學習沒有自信和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是以教師的教授為課堂的中心,忽視了學生是有思維的人,重在傳授課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農村地區的課堂更是把課本知識的傳授和教師的教做為教學重點。這樣的結果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片面追求教學的全面發展和共同進步,沒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學生中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個體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專長。致使,大部分學生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建議,甚至會有很多學生因為某方面較差而被視為弱智,這樣就大大的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在西部農村地區很大范圍內這種現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低下很嚴重。
二、尋找根源,創新方案。
西部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形勢以及學生主題都存在自身特點,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特點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尋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實際,創新的制定解決的方案,這樣才不會背離西部農村的實際盲目改革。
1,聯誼,聯教,資源網絡化。
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難調和,然若對西部農村盲目的進行“一刀切”式改革,勢必無法達到預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們就應該在分清形勢,聯系實際的前提下,區別對待,創新。科學的去尋求解決之道。
西部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基點相對分散,在這種前提下,要充分調動各種教育資源的積極性,就需要首先對這些資源編制,整合,建立聯誼,聯教機制,使教育資源網絡化,在不平衡中尋求平衡點。在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校校之間,師師之間建立一個互動互融的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達成教育資源的交流共享,從而激活各種教育資源,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種教育資源的交流共享,可以從教學教案,內容,資料,方法;學校的管理模式,課程的安排,進行交流,各校根據自身特點對共享資源分類吸收,引用、發展。
師師之間的互動也會大大的活躍教學,使教師,學生得到的優化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以達到師資不平衡中的平衡。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12
一、素質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分析:
兩水中學是鄉鎮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所以從學生角度來調查來看素質教育實施的成果,看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調查顯示,初三級的學生99。5%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式各樣課外活動,有體育、藝術、競賽等,但是只有4。55%的學生認為自身素質確實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學生認為有一定提高,而超過一半54。55%的學生認為收獲不大,18。18%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校組織的活動興趣不大,從中得不到提高。素質教育還包括全面提高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道德素質。經過調查發現,45。45%的學生并不認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質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學生認為與上一輩相比,思想道德素質有所降低。筆者了解到,有些教師認為現在的初三學生缺乏遠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沒有信仰。過去說為祖國學習、為人民服務,而現在由于社會經濟的轉軌,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把學習與自己的命運聯系起來。
二、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素質教育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但歸根到底是一個實踐問題。所以兩水中學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受許多因素制約的,綜合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觀念。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凸現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的教育。但現實中,農村家長們的觀念常常是"讀書——考大學——當官"的思想,所以把傳授知識與提高素質、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考試與素質、智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開來。錯誤的觀念不轉變,素質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師隊伍。素質教育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對教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一個素質不高、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而教師狀況的根本改變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
三是課程建設。且不說課程的內容改革是個難題,單就課程的形式而言,要實現由教師的"教材"向學生的"學材"轉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試制度。中考作為選拔初中學生能否到高中學習的一種比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試存在,應該就具有合理性。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樣的考試能把學生真正的素質考出來,減少偶然性和片面性,這又是一個難題。
五是教育評價。評價是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屬于情感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內容能否評價出來?用什么方法來評價?誰來評價,是社會還是學校?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素質教育的尷尬局面就很難改變。
三、針對以上問題及制約因素在可采取以下措施: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是要通過努力使學生學得"自由",學得"主動",促進他們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以保證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通過本次調查筆者認為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進而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為教育的結合。
重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把整個社會倡導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并自覺履行這些義務。可以通過教學、共青團、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班會、班主任工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開展教育。
第二,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注重養成教育。
責行是責任感的外化,是責任感的最終歸縮。養成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如互助學習活動、參加家務勞動等。學校可建立家務勞動制度,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家長給予具體安排落實,學校定期的監督和檢查,并在校園里定期開展家務勞動競賽和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具有集體、社會責任感。
第三,建立素質教育運行機制,調整和規范教育行為。
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對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學校的教育評估制度。切實通過評估,引導、調控和激勵基礎教育行為,保證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完善師生互評制度,賦予學生實在的評價權利。獎懲制度要面向全體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要改善辦學條件,搞好學校建設。
第四,突出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深化課程教學改革。
學校必須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開設課程,堅決制止那些只重視開設應考學科,忽視甚至放棄那些不參加考試的課程的應試教育現象。要深化教學改革,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素質教育必須承認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貧窮落后山區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方面要體現出這種差異,使不同的地區有較大的選擇彈性。同時,學校還可以開設活動課程和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主動發展的需要。
第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面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素質提出許多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敬業愛崗,關心、尊重和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必須樹立素質教育思想;教師必須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和比較廣泛的興趣愛好,能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提供幫助;教師必須努力鉆研和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必須尊重和關心教師,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13
按照學校的要求,20xx年3月1日至4月30日,我到安順市若飛小學實習,我這兩個月的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里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經過認真分析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狀況后,形成了如下的調查報告:
一、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一是教育觀念。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凸顯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的教育。但現實中,家長們的觀念常常是“讀書——考大學——當官”的思想,所以把傳授知識與提高素質、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考試與素質智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開來。錯誤的觀念不轉變,素質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師隊伍。素質教育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對教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一個素質不高、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而教師狀況的根本改變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
三是課程建設。且不說課程的內容改革是個難題,單就課程的形式而言,要實現由教師的“教材”向學生的“學材”轉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試制度。考試是一種比較公正的手段,也是衡量學生學習進步的一種工具,只要考試存在,應該就具有合理性。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樣的考試能把學生真正的素質考出來,減少偶然性和片面性,這又是一個難題。
五是教育評價。評價是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屬于情感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內容能否評價出來?用什么方法來評價?是社會還是學校?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素質教育的尷尬局面就很難改變。
二、針對以上問題可采取的措施:
一是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論知識教育與道德責任行為教育的結合。重視道德責任行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認識的基礎上,把整個社會倡導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主體的道德義務,并自覺履行這些義務。可以通過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班會、班主任工作等多種活動形式來開展教育。
二是強化責任感教育力度,應注重養成教育。責任是責任感的外化,是責任感的最終歸宿。養成教育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開始,如互助學習活動、參加家務勞動等。學校可建立家務勞動制度,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家長給予具體安排落實,學校定期和檢查,并在校園里定期開展家務勞動競賽和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逐步具有集體、社會責任感。
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要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素質提出許多新的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敬業愛崗,關心、尊重和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必須樹立素質教育思想,必須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和比較廣泛的興趣愛好,能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提供幫助,教師必須努力鉆研和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必須尊重和關心教師,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是建立素質教育運行機制,調整和規范教育行為。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對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小學的教育評估制度。切實通過評估、引導、調控和激勵基礎教育行為,保證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完善師生互評制度,賦予學生實在的評價權利。獎懲制度要面向全體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要改善辦學條件,搞好學校建設。
五是突出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學校必須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開設課程,堅決制止那些只重視開設應考學科而忽視甚至放棄那些不參加考試的課程的應試教育現象。要深化教學改革,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素質教育必須承認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貧窮落后山區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方面要體現出這種差異,使不同的地區有較大的選擇彈性。同時,學校還可以開設活動課程和選修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主動發展的需要。
我實習的年級是五年級,學生都在十一二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很不成熟。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我發現不僅男生好動,女生也不容易安靜下來,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比比皆是,而五年級是個特殊的時間段,語文這門學科在這個階段發揮了它的真正作用,這個時候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進一步識字,更重要的是如何學習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話,是根本掌握不了語文的知識的,這非常讓五年級的.語文老師頭痛。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五年級語文教師的重頭戲,他們努力以富于的聲音、高低起伏的腔調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課堂每個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維持著課堂的秩序。我在實習期間上課時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后來我也學習使用這種方法,課堂收效還不錯。
小學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為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夸獎他們,盡量用表揚來鼓勵他們進步。當然也不能全靠表揚,在行為習慣的調整方面,批評和懲罰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引不起他們的重視,甚至會讓他們產生老師不足懼的想法。小學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就認為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我在調查中發現,小學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他們會去尋找老師跟他們的共同愛好,如果共同愛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他們最不喜歡的老師就是那種對待學生不公平的,無論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還是貧苦人家的孩子,無論是乖學生還是調皮的學生,他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不約而同的。每個孩子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途徑引起老師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會讓老師喜歡,也有可能會讓老師產生討厭的情緒,后果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可以說每個孩子的行動出發點都是好的,那就要看老師是如何看待它了。實習中,我就見到這樣的事情。我實習的班級有一個男生,很是調皮,老師不看到他還算比較收斂,老師的目光一轉到他身上,他便更調皮了,老師對他就比較頭疼,因為他上課總是插嘴。綜合我的所見所聞,我認為這個男孩只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我比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談話中爭取引導他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我認為,當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尋找適合他們的引導之道。這樣才不會讓學生抵觸老師,甚至抵觸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須具備一定基礎:即字、詞、句知識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學常識等。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三大現實目標:基礎知識、閱讀、表達。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閱讀和表達的基礎能力。我認為,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小學生減負不能光看回家作業量,最重要的是要關注教育局的既定作業量。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老師。最后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悅中增長見識、獲得做人的學問。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狀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透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的實際水平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用心的心態堅持下去,多了解當下的教學狀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相信在不久的的將來我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愿我的想法能夠變成現實。
最后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持我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14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為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特對隆德縣小學思品教學現狀作以調查、分析。
一、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全縣思品學科的教師隊伍現狀,各校思品課的開課情況,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況以及學生的品德狀況,更重要的是了解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以便有針對性地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各校對思品課的開設情況很有必要,以便對今后的思品課的開設提供一定的數據。是每位教師上好每節思品課,使我們的思品課教學更快地與明年的課改接軌,使我們的學生先成人再成才,進而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材。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座談的形式。調查的對象是全縣13個中心校及個別村小的校長以及它們所在校的學生(每校抽7x8名學生,合計155人)。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調查之前與各校不打任何招呼,即到即談即記錄。
三、調查結果分析
1、思品專業教師匱乏,沒有專任教師
隆德縣對于師范類畢業的學生沒有正式分配過,截止到今年年底,對于小學教師通過招聘考試錄用了一部分,但是數量太少,根本無法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所需。這就使得各校在安排課程的時候,首先考慮語、數、外,對象思品一類的科目只是在課表上進行安排,未能安排專任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
截止目前,全縣各所小學沒有一名專職的思品課教師,除幾所較大的學校由領導兼任思品課,或有思品課任課教師但同時還兼任其他學科的教學外,其他學校均由班主任兼思品課的教學,這是由各校的生源及教師的編制決定的。班主任既要上好語文、數學,又要上思品、社會,甚至還要上體育、音樂、美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一個班主任要完成這么多的教學任務,而其主要精力又要放在“主科”——語文、數學上,其他學科的教學效果勢必會受到影響。
2、教學積極性偏低,教學思路陳舊
正是沒有專任教師的緣故,兼任教師并不熱衷于思品課的教學,絕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看重的是小學生語、數、外的成績。所以科任教師也是采用“一支粉筆一本書”的陳舊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讀完了事。這一點從每年報評縣優秀課的名單中即可看出。教師們寧肯都擠在語文、數學這個相對狹窄的橋上,也不愿意參加思品科的優秀課評選。有的教師受教材的制約,仍抱著陳舊的教學思路不放,仍然按著舊的、固定的模式去上思品課,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氣氛單調、呆板,效果不佳。
3、能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但不注重教學實效
盡管各級領導事務繁忙,盡管班主任“一專多能”,但基本上都能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也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同學生的座談中得知,有時為了給語文、數學騰時間,竟然一節課上幾節課的現象普遍存在,也就是說,教學任務雖然完成了任務,但不注重教學效果。臨近期末再抽時間搞突擊攆課。總而言之,不論教學效果如何,這些個別教師也能按教材要求完成授課任務。
4、學生品德狀況良好,但不容樂觀。
到各校勿需座談,我便能感受得到:各校學生都非常文明有禮,尊敬師長,見到客人都能主動問好,并且有良好的環保意識,愛清潔、講衛生。通過與校長座談,了解到各校均沒有品德劣跡生,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能落到實處。但是,一出校門,學生的臟話連篇,路隊亂糟糟的,成群結隊,基站接到的現象十分嚴重,對過往車輛的鳴號沖耳不聞。還有一種現象是代課教師布置的任務還能完成,不帶課的教師一叫,就跑了,根本不理,還有有不少同學自理、自立能力差,自己能做的事不能自己做,全部由家長包辦代替,還有的同學愛花零錢,沒有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四、建議與措施
1、加大監管力度,不欠一節思品課。
鑒于前些年教師不重視思品課教學的現象,隆德縣教研室近兩年加大了對思品課教學的質量檢測力度,這就為鞭策教師上好思品課從制度上形成了強有力地保證。再者為保證學校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暢通無阻,各級行政、業務主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使每所學校、每名教師都重視思品課教學,不拖、不拉、不欠一節思品課,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搞好培訓工作,更新教師觀念。
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關鍵環節,教師素質直接影響新課程的實施效果。為了防止教師們“穿新鞋,走老路”,為保障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必須搞好培訓工作,為新課程培養合格的教師。首先,對教師培養與培訓目標進行調整。近年來,每逢出外培訓學習,不是語文,便是數學和英語,很少有思品教師出外培訓的機會,因此要改變培訓理念,改變以往普遍存在的或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或以具體方法、技能傳授為主的培訓目標,要致力于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育觀念和實際教育行為、能力的綜合提高,幫助教師理解、內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所提倡的基本理念,實現教師實際教育行為的切實轉變。
改進教師培訓的方法。在培訓過程中,不僅適當采用集中講授的方式,更要充分運用親身實踐、現場觀摩、即時反饋、小組研討等方式,保障每一位任思品課的教師都能接受適當的、有效的、持續的培訓,使其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即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師權威的教授地位,以教材為載體,教師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3、“全民”齊抓共管,提高品德修養。
思品課為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良好行為習慣服務。除思品課外,各學科教師都應結合自身學科的特點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不能把品德教育的責任全部歸咎于品德教師一個人的身上。同時,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興趣,使每所學校的所有老師都是品德教育者,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利用班、隊會,晨會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正所謂:學校無小事,事事有德育,學校無閑人,人人能育人,真正做到全民齊抓共管,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
4、家、校共同努力,養成良好習慣。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為孩子未入學前的時間都和家長在一起,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將產生直接地、深遠地影響,可謂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因此,學校應經常同學生家長聯系、溝通,成立家長學校,建立家校聯系卡,以便使學校及時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同時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這樣,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一定會使學生養成勤勞節儉、自立自強,按時完成各種任務等好習慣。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 15
調研時間:
10月22日--28日
調研形式:
校長及教務處分管領導邀請中層以上干部、骨干教師參與調研。
調研項目:
課堂教學情況、學生學習常規、作業設計與批改、備課與課堂教學的相關性。
調研結果:
總計聽課24節。
課堂教學情況:
(1)老師們課前準備充分,能認真研讀教材,設計出有各自特色的教案。在教案共享的情況下,大多數老師能對別人的教案作一定的修改。有的老師還認真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2)教學中能夠緊扣教材,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適當進行拓展性。
(3)老師們上課的內容與備課的情況基本相符,體現了備課的有效性。
(4)老師們大都能從教學目標和學生發展需要出發,設置各種類型的基礎考核題和能力訓練題。
學生學習常規:
(1)課堂聽課效率和發言質量,班級之間差異比較大。三(5)班課堂氣氛較濃,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三(1)、三(2)班有部分學生不能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學習效率較低,個別學生聽課習慣較差,自律能力不夠。
(2)教師對課堂節奏的調控,新老教師之間的.差異比較大,老教師能夠全面兼顧,注意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有效指導,根據教學設計調控好課堂節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督促不自覺地學生改正學習習慣,青年教師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教學任務能否完成。
(3)骨干教師和中老年教師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上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地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作業情況:教師們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與課后練習。練習批改及時。
備課:大部分教師都能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對教案進行修改,有課后與改進,課后預設練習有針對性。備課與上課基本相符。
存在問題:
1、個別教師沒有按照教案進行授課,復習課沒有教案。
2、教學時對教學時間與節奏的掌控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發言面不廣,課堂稍顯沉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3、不能很好地把握發展目標的設置和達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礎目標的達成。
4、作業設計的形式不夠豐富,分層練習體現不夠,學生的作業雷同的多,缺少創新。
5、部分教師要注意課堂用語的規范性訓練,教學語言要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改進意見:
1、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課堂教學預設的質量,抓住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面。
2、要加強課堂紀律的調控和課堂教學常規的訓練。要端正部分整堂課都在開小差學生的,對不良學習行為及早加以干預。訓練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的習慣和準確表達自己意見的。
3、要注意掌控教學的時間與節奏。防止由于時間安排不當而影響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4、要加強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實施分層練習和分層指導,關注學困生在課堂活動與課后練習上的表現,及時指導。
5、技藝類學科教師要抓住學科基本技能和應知應會內容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6、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減少不帶學習工具學生的數量。提高技藝類學科的課堂教學效率,盡可能要求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或作品,不留回家作業。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教學調查報告02-25
教育教學調查報告07-02
教育教學調查報告15篇12-14
農村教育教學調查報告(精選5篇)10-26
教育調查報告12-07
教育調查報告【經典】12-31
小學教育教育實習調查報告12-04
當地美術教育教學情況現狀調查報告08-25
數學教育調查報告11-04
體育教育調查報告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