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查報告(熱)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調查報告1
剛到菜市場,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熱鬧的叫賣場景。買菜的、賣菜的,過往的人流、車流穿梭不息,好不熱鬧,這些叫喊聲伴著來往車輛的喇叭聲,人們討價還價聲、笑聲,構成了一曲奇特的交響樂。
菜市場里菜品比較齊全,還劃分了菜類的區域。一些綠油油、紅澄澄的各種新鮮蔬菜整齊地排放在臺面上,比起以前那凌亂的菜場強多了。但是在這次的調查中,我要說的是:菜市場的地面衛生可不咋地,到處都是污水、爛菜垃圾,還有那溢出來的養魚水與地上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更是臭不可聞。我想這么臟的市場誰都不愿意多逛,更是不情愿來的。
我真希望今后賣菜的人們都有一個實物凈化機,可以將垃圾處理成能夠直接利用的肥料,這樣又能美化菜市場的環境,那不是一舉多得嗎?但愿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這一愿望,也許正等待著我們去實現、去發明、去創造??
調查報告作文
調查目的:生活中的水是否被污染。
調查地點:碧浪小區碧浪湖。
調查人員:沈璐嬌、張思成
調查工具:兩個杯子、放大鏡、撈網、石頭、線、魚竿。
調查經過:
先用撈網撈一點水上來倒在杯子里,再取一杯干凈自來水,放在陽臺上仔細觀察。我們用放大鏡發現碧浪湖里的水和自來水完全不同。碧浪湖里的'水比自來水臟多了:碧浪湖里的水里面有點藍藻,有很多油漬,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的臟東西。自來水卻沒有一點油漬。我們有用石頭、線、魚竿又做了一個跟釣竿差不多的東西,并在線上標好了刻度。于是,我們把魚竿伸長往河中心一扔,就開始往外伸線,直到感覺石頭已經到河底了,我們又把線收回來,看看石頭,上面全都是一些很臟的污泥。
我們覺得導致碧浪湖受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是因為人們都亂扔垃圾。
調查建議:我們希望每一位碧浪小區的居民們都能保護碧浪湖的環境,因為我們要保護碧浪湖,民民有責!
學生調查報告2
一、主題:
大學生消費心理及狀況調查
二、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現在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并分析相關的消費心理及暴露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建議及對策,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
三、方法:
問卷調查
四、對象:
大學生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 由于生活環境、成長環境、家庭經濟狀況、 所受教育、校園環境以及年齡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 使這個群體有自己特有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我們通過對部分大學生的經濟收入來源、消費狀況調查以及對他們的消費狀況和消費的特點進行分析, 為進一步改進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線索。
五、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的消費現象
大學生月消費額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費的主要項目中,伙食費用占每月消費總額的93%,交通、通訊占每月消費總額的68%,購物占每月消費總額的65%,娛樂占每月消費總額的52%,學習費用占每月消費總額的47%,交際占每月消費總額的28%,其他類別占每月消費總額的6%。就每月花在娛樂方面的費用而言, 13%的大學生的花費在50元以下,30%的大學生的花費在50-100元,24%的大學生的花費在100-150元,15%的大學生的花費在150-200元,18%的大學生的花費在200元以上。每個月的情感投資費,或者說談戀愛浪漫氣氛“制造費”中, 花費在100元以下占10%,花費在100-200元的占9%,花費在200-400元的占4%,花費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調查中單身的大學生占74%。大學生每學期學習方面的花費(包括考試、考證、文具、書籍、復印、培訓班)中,花費在200元以下占47%,花費在200-300元的占20%,花費在300-400元的占13%,花費在400-600元的占11%,花費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衣、食、住、行)、學習消費(學費、書雜費、考證、電腦等) 、休閑及娛樂消費(休閑、旅游、娛樂)、人際交往消費(人情、戀愛) 等幾個方面。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絕大部分的消費還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費(伙食、交通、通訊),購物(服裝、飾品)消費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娛樂、學習的消費,最后才是人際交往方面的消費。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購買的商品的選擇,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比較理智的`,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和思維判斷能力,對自己的需要定會做出滿足相應需要的行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學生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有些盲目。
而就購買商品時注重的問題而言,大學生重視質量與功能的占調查人數的46%,重視實用性的占總調查人數的21%,重視美觀別致的占總調查人數的15%,重視價格的占總調查人數的9%,重視新鮮感的占總調查人數的5%,重視品牌的占總調查人數的4%。據此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消費結構總體上是合理的,他們能夠從自身條件出發進行出合理的消費行為,大部分的大學生購物時都會考慮商品的質量、實用性,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雖仍會有一部分大學生會更看重品牌新鮮感,外觀,但質量還是最關鍵因素。
就在物品選擇的標準上,對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機等)持的態度中,選擇物美價廉的商品的大學生占總調查人數的占48%,持無所謂態度的大學生占總調查人數的占29%,認為只是要幾件名牌撐場面就行了,當代大學生熱衷,只愛名牌的只占總調查人數的6%,可以看出對于名牌,很少有大學生會刻意追求,很多人對此持無所謂的態度。
(二)、大學生的消費心理
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行為全過程中發生的系列心理活動,它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
認識過程:即消費者對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注意等活動對商品屬性以及各方面聯系的綜合反映過程。
學生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
在長期教學小學語文實踐中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要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是一件困難的事。《新華字典》是小學生最基本的工具書,它是咬文識字的基礎,但是現在學生們的書包中即使有字典,在遇到問題時,也不愿拿出來查找,自己解決問題。
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師或同學,他們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費腦筋。同時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標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報告,學習獨立識字。由于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這兩條迫切需要“勤報告,規范用字”的問題,所以教者決定從“大處著手,小處著眼”細致研究,如何才能真正培養好學生勤報告的習慣。還記得著名教師高林生,在談學生“習慣篇”培養的文章中說:“有的東西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報告’、‘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于前者。” 所以更應該深入研究。
現代科技發達,對小孩獲取各種各樣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這也是把“雙刃劍”,渠道寬了,細心鉆研的習慣自然就沒有了,現在的學生依賴心強,求知欲弱,自然對報告這個習慣不以為然,心態浮躁。歸納起來,現在小學生在報告等使用工具書方面存在不懂、不會、不用的“三不”現象,所以我準備首先調動了他們的興趣后再著手教授一些報告的技巧,再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長期的貫徹實施,形成自然常態后,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和記憶的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去認識理解一個字,對他們在語文方面的組詞造句和作文寫作方面都有很好的幫助。
二、調查內容
調查我校二至三年級學生報告習慣的現狀。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1)設計《低年級學生報告習慣現狀的調查問卷(學生篇前期)》,對我校二至三年級40名學生進行調查。
(2)設計《學生報告現狀的調查問卷(教師篇前期)》,對我校11名(包括我)語文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字典這個工具書興趣很大,但是使用的很少。
問卷調查顯示100%的學生都有字典,但是能帶到學校來的只有45%。85%的學生“喜歡報告”,25%的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是愿意問家長、老師和同學或是自己猜。而語文教師發現遇到不認識的字時,自己猜的或問別人的占了70%。班上學生會使用字典的占了70%。我們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小學生對字典有著濃厚的興趣,都想把字典學好用好,但是能真正使用它的卻很少。
2、學生對報告的方法的掌握比較單一
調查顯示52%的學生只掌握了音序檢字法,47%的學生只掌握了部首檢字法,只有12%的學生能夠做到兩種檢字法都能掌握。 0%的學生能掌握數筆畫檢字法。從我們現場抽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學生掌握報告的方法單一。
3、學生不能把自報告運用到閱讀和習題中去
調查10語文教師發現班上的`學生在字詞句方面的積累認為積累的不多的為40%,認為一般般,還算過得去的為60%,認為積累的很多的為0%。平時的習題和習作方面的錯別字很多的班級占了60%,認為一般般,過得去的占40%,認為錯別字很好的班級占0%。調查中還發現70%的語文教師對學生不會使用字典或者不用字典這種學習方式困擾過,亟待解決。
五、應對策略
1、在學生當中提高對報告價值的認識
在學生中,有將近一半的學生不喜歡字典,或者是遇到不認識的字,會求助家長老師或者同學。這時教師應強化這方面的訓練,教給學生報告的方法和技巧,并通過習題和習作方面讓學生意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和好處;利用每天早自習或者課前預習的時間讓學生對當天要學習生字,通過查閱字典進行自主的理解,然后逐漸形成習慣。每天堅持使用翻閱字典,一旦形成習慣,會使學生受益一生。同時,學生也做到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用認真的態度去學習和練習報告,使學生能樹立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能自主的報告的意識,而不是僅僅流于形式。
2、擴寬學生的報告技巧和水平、并在班級測試中體現出來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標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報告。其實另外還有數筆畫檢字法,通過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報告的方法的掌握比較單一,一年級時教師就在教學生使用音序查字法了,到了二年級,部首檢字法和數筆畫檢字法應該都要能掌握。所以就需要語文教師來教導學生多學些報告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們使用字典的效率,自然他們就會覺得字典很方便實用。后面通過每個班的報告測試,就可以提現出他們學習的水平和效果。
3、營造良好的班級報告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
4、開張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提高學生對報告的興趣
采用班級內的作業展示、“小小查字手”比賽活動等方法激勵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加深對字典的實用功能的理解;開展報告測試,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對報告的興趣,提高字典運用水平。
學生調查報告4
由中國青年報社青年旅游傳播研究院主持,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大學生旅游實踐營實施的《20xx年全國大學生旅游意向調查報告》日前出爐。調查顯示,大學生出游意愿強烈,最愿為美食花錢;極青睞自助游,火車是首選交通工具;更傾向暑假出游,網絡成為信息主要來源;新媒體是他們分享旅游見聞的首選。
本次調查的抽樣樣本庫為教育部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全國985、211院校和普通高校名單中抽選的23所高校,調查對象涵蓋清華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廈門大學、云南大學、湖南大學等23所高校的約1800名在校大學生。共收回問卷1751份,問卷有效率約為97、88%。在被調查對象中,男生占總數的49、51%,女生占總數的50、49%,男女比例大致相當;大一年級的學生占總數的20%,大二占31%,大三占29%,大四占10%,研究生也占了10%。
出游意愿強烈境外旅游仍未普遍
調查顯示,近九成的被調查對象表示熱愛旅游,這說明大學生對旅游的態度多數屬于正面。
從出游范圍看,57、57%的被調查者近來曾在省內旅游,比20xx年高出了3、54%;58、08%的被調查者最近在國內其他城市旅游過,比20xx年增長了10、5%;只有7、54%的被調查者最近去過國外旅游。
在出游頻率方面,47、91%的被調查者每學期出游一次,而28、65%的被調查者每學年出游一次,只有15、36%的被調查者每學年出游三次以上,8、02%的被調查者從未出游過。
在出游時間方面,大部分被調查者出游時間在3天至一周,占據了總數的56、77%,比20xx年增加了約3個百分點;而進行一周以上長途旅游的所占比例則為6、66%,比20xx年下降了4、15%。
在被調查對象中,46、82%的被訪者每月生活費在500~1000元,32、07%的被訪者每月生活費在1000~1500元之間,與20xx年相比增長了4、18%。
旅游費用資金來源的調查結果與20xx年大致相同,60、64%的被訪者資金來源于父母,23、01%的被訪者是通過平時節省生活費來積攢旅游資金,11、7%的被訪者是通過做兼職工作。
39、45%的被調查者愿意把生活費的10%~20%用于旅游;28、29%的被訪者愿意把20%~30%的生活費用于旅游,與20xx年相比下降了5、31%;10、75%的被訪者愿意把生活費的三成以上用于旅游,但與20xx年相比,下降了2、89%。
在阻礙大學生旅游的因素中,“資金缺乏”仍是最大的因素,雖然比例比20xx年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但仍然占據了64、39%;“時間不足”仍然排在第二位,占據了23、62%,比例比20xx年稍有增長。
住宿花銷最多最愿為美食花錢
在短途旅游中(3天以內),40、88%的人花費在200元以內,41、92%的人花費在200~500元,只有14、12%的人花費在500~1000元。
在中長途旅游(3天以上)中,花費在200元以內的比例降至22、11%,200~500元的比例下降至34、66%,而500~1000元的比例上升至25、22%。
在所有花銷中,住宿成為花費最多的項目,占據了31、73%;其次是景區門票,占了20、88%,交通(17、38%)和餐飲(16、98%)位列其后。
而在花費意愿上,78、22%的大學生愿意為美食花錢,看特色演出(38、37%)、買當地特產(33、66%)和景區門票(32、1%)均排在美食之后,此結果與20xx年相同。
自助游極受青睞火車是首選交通工具
在本次調查中,有73、17%的被訪者選擇自助游的出游形式,說明自助游在大學生群體中非常受青睞,選擇旅行社團隊游和社團旅游的則分別只占據了14、91%和6、28%。
在選擇出游的同伴時,“要好的朋友”仍然占據首位(39、86%),其次是“家人”(27、09%),“同學”(11、91%)和“獨自一人”(10、82%),“戀人”則占了9、79%。
在“是否會乘坐以下交通工具”的選擇當中,71、16%的被訪者選擇會乘坐“火車”,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坐比例遠遠小于火車。選擇會乘坐“汽車”的有50、6%,選擇“飛機”的有20、96%,另外還有10、57%的人選擇“自行車”,6%的人選擇“輪船”。
觀賞風景仍是出游首要目的
在旅游目的的調查中,“觀賞風景”(56、38%)仍為第一位,比20xx年增長了18、45%;“增長見識”(48、71%)仍排在第二位,比20xx年增長了19、5%。
更傾向暑假出游網上尋找出游信息
在旅游時間的選擇上,“暑假”依然是被調查對象的首選,選擇此項的人數占總體的63、85%,而選擇“十一黃金周”(33、12%)、“寒假”(32、44%)、“五一等小長假”(31、47%)、“雙休日”(25、01%)的比例則遠遠低于“暑假”。
在“了解旅游目的地信息”和“了解旅游價格信息”兩項調查中,“網上信息”均名列前茅,分別為61、56%和65、1%,這占據了絕對的比例,遠遠超出“朋友介紹”和“通過旅行社”等方式。
55、27%的被訪者表示會提前兩周進行旅游準備,30、07%的被訪者選擇“提前一個月”,此結果與20xx年基本持平。
旅游舒適度仍是首要關注因素
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旅游舒適度”仍是大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占39、52%;其次是“費用”,占23、04%;第三是“安全”,占20、85%。此結果基本與20xx年持平。
在“旅游過程中感到不滿的環節”調查中,“住宿”(39、06%)和“交通”(32、38%)仍是讓大學生容易感到不滿的環節。
最愛用新媒體分享圖片
大學生群體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在分享旅游感受的方式上,傳統方式如互贈照片、發彩信等早已不是主流方式,而“博客”(54、25%)、“社交網站”(48、32%)和“微博”(30、5%)則成為大學生最傾向選擇的分享方式。
77、49%的被訪者會選擇與他人分享旅行圖片,只有16、13%的被訪者會選擇用文字記錄旅行感受。
境外旅行更青睞自然風光類景點
本次調查在往年基礎上增加了境外旅游的項目設置,其調查結構與之前的`類似。
“看世界新角度”(70、76%)成為大學生選擇境外旅游的最主要目的,其次是“長見識”(65、68%)和“鍛煉自己”(61、39%)。由此可見,大學生群體進行境外旅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拓視野、增長見識,以及能夠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能力。
而在選擇境外旅游目的地中,“自然風光類”更受大學生青睞,占了66、78%,“歷史人物類”則稍遜一籌,占33、22%。
根據調查結果,大學生在選擇境外旅游時,停留的時間比國內旅游的時間更長。有58、7%的被訪者選擇停留10天以上,31、25%的被訪者選擇停留一周,而做3~5天的短途旅游的僅占6、78%。
“背包自助”和“交換游學”成為出境游最主要方式
在選擇境外旅游的出行方式中,“交換游學”(37、66%)和“背包自助”(35、26%)成為最主要的兩種方式。而在選擇“背包自助”的人中,男生占了55、45%,女生占了44、55%;在選擇“交換游學”的人群中,男生占了43、99%,女生占了56、01%。由此可見,在選擇境外旅游方式上,性別上存在有一定差異,男生更愿意進行背包自助旅行,而女生則更偏向于通過交流或交換項目,邊學習邊旅游。
在對阻礙境外旅游因素的調查中,“交通費用高”(58、31%)成為首要阻礙因素,其次是“簽證困難”(44、89%)和“安全問題”(43%)。而“無信任旅行社”則是最小的因素,僅占了22、9%,這說明大學生群體在選擇境外旅游時,對旅行社的信任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青年是旅游的主體參與人群,而大學生群體,又是其中最有活力與市場潛力的群體,全國大學生旅游意向調查已經連續進行了3年,中國青年報社青年旅游傳播研究院將每年持續進行這項調查,使旅游主管部門及時了解、掌握該群體的旅游意愿、消費動態,為旅游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對旅游市場發展作出前瞻性判斷;使旅游企業和旅游目的地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定制出針對性強的旅游產品;使青年群體,特別是大學生群體能在同一坐標系下,了解同齡人的喜好,為出游提供很好的參照系。
學生調查報告5
一、調查背景
作為一種便捷的通訊工具,手機的普及率正在日益的提升。同時也刺激了手機話費的消費需求。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因此,對大學生手機消費進行調查,分析他們在手機消費方面的現狀,有利于進一步了解現在大學生的消費觀中所存在的積極與消極的一面。
二、問卷情況
調查采樣地點:哈爾濱工程大學21B教學樓 調查時間:20xx年5月6日
共發放問卷50份,其中有效問卷43份。
三、數據分析
1、性別
2、年級
3、運營商
調查顯示有67。4%的學生選擇了中國電信運營商,這大概和每年充話費送手機的活動有關,且電信資費在三大運營商之中較低。同時身邊的同學都在用的話,也間接的影響其他同學的選擇。
4、手機月租
5、月租合理度
這一部分的數據我們從三種不同的評價分類標準來分析,很明顯,很多同學對自己的月租覺得不合理,可以看出,各類運營商應該重視這個問題,改善其中的情況。
5。1、每月話費
5。2、話費支出結構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話費主要消費在打電話上,占到被調查人數的95。3%。其次是用于上網,占到被調查人數的60。5%,而短信所占的比例僅為0。9%。可以看出,由于微信和其他通訊方式的應用,現在使用短信的數量正在下滑,而通過上網交互的方式則得到較大的普及。但打電話仍是最主要聯絡方式。運營商也應該根據這方面的調查,改變自己在校園活動中的套餐內容,以吸引更多的同學使用。
5。3、話費支出主要對象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與家人與戀人的聯系方面的話費消費額占了很大部分,
同學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在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非本地學生,與家人不在同一個城市,就需要較貴的長途費用了。而戀人關系中,本地或異地的情況都有,同學則大部分是本地號碼。運營商可以設制相關的業務或優惠,如制定合理的長途或本地分鐘數,促進消費。
6、話費變化趨勢
7、話費控制效果
從上表看出,話費處于基本不變,但在緩慢上升的.狀態。大多數同學在入校選號碼時,運營商都給了一個較為合適的套餐。且在存話費送手機的活動中,大多數同學的套餐已經固定,之后換套餐減少話費的畢竟在少數。由于套餐內容較為充足,多數同學沒有想過控制話費的問題。但對于套餐月租的設計又以不滿意居多。調查中得知是套餐的設計不合理,同學們往往為了合適的通話分鐘數或流量套餐,而被迫去買包含許多不必要的業務內容的套餐,如過多的短信條數。這使他們認為自己多花了許多話費在不必要的內容上。
三、個人總結
1、總觀調查,未來大學生話費的結構保持上網,長途,短信的主要結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手機功能的完善,上網成分逐漸成為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結構成分,而短信所占的花費比例減少了,經過分析認為市話與長途的各種優惠的增多是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方便的直接通話包括未來的可視電話也會終進入校園,進一步刺激手機用戶打電話的需求,從而會使大學生的總體消費上升。
2、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月租并不合理,針對折衷情況運營商可以月租返還為話費等等優惠,更改套餐內容比例。
3、隨著短信量的下降,同時又有微信,需要的免費短信就越少了,因此可以將贈免費短信改為贈上網流量,這樣會更符合情況。
4、在調查者當中,與家人、戀人通電話的比例略高,這很大部分是長途電話,移動商可以在這方面做些業務或優惠,這樣也更促進消費。
5、從總體的調查來看,大學生對手機話費消費額及控制等方面做得并不理想,所以應該對自己的消費情況有所計劃。
學生調查報告6
一、調查時間:
20xx年x月。
二、調查方式:
采訪調查
三、調查對象:
90后大學生
90后大學生擁有駕照的比例相對較高且畢業后短期內購車愿望較強,首選購車目標不再是低端入門級車型,而是10萬至20萬元的中型車。不過,近半數90后認為家庭會為自己購買第一車支付購車款。
8成被調查者
未畢業即有駕照
此次對于90后的調查中,在校期間就擁有駕照的人數達到5x00多人,占八成以上。希望在畢業后的1—x年內購車的'總人數占到了總調查樣本的88%。從5年前某媒體一份抽樣調查顯示,當時20歲出頭的年輕人購車意向要比5年后這次調查的結果晚至少兩年,也就是說,5年前對當時剛畢業的學生來說,買車最短時限是x-5年,如今大學生購車意向的時限已經縮短為1-x年。
購車向家里要錢
“90后依賴癥”顯現
對于通過何種途徑購車,有42%的畢業生在考慮購車時會尋求父母支持。這一統計結果,比例遠高于希望通過自力更生購車的群體。從這個角度看,自80后開始舉兩家之力為新生代操辦的“中國式消費”仍在新一代90后的家庭中持續。在“剛畢業,為什么要買車?”的問題上,4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喜歡駕駛”,而選擇代步的為6%。
10-20萬元成首選
本次調查中,結果顯示90后們對于帶“t”的渦輪增壓車明顯“感冒”。此外,45%的被調查90后首選目標是10萬-20萬元車型,這與6年前騰訊網做的類似調查結果大相徑庭。6年前大學畢業生第一輛車的目標價格僅是5萬元檔。這也說明時下的90后在購買力上比幾年之前已經強了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調查問卷反饋中,“品牌、油耗”等關鍵詞成為了眾多大學生人群考慮的重點,90后對于價格并不敏感,只有8%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關注“優惠促銷”。在品牌鐘愛度上,德系車在90后人群中的關注程度要遠遠高于日系車和美系車。有趣的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首選車型顏色上為白色。
學生調查報告7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樹大大三學生的情感現狀
2。大三學生的情感特點
3。當前大三學生情感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比較全面(見附)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四個寢室的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對學生座談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 當代大三大學情感現狀分析
1。 交際困難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三學生在人際關系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往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2。 壓力大
調查顯示。約有30%的大三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并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于內在沖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3。 情感困惑
調查顯示,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為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張的學生說,“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脫。”
3。 其他
調查顯示,還有12%有這樣那樣的情感困惑。
(二) 當前樹人大三學生的情感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樹人大三學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顯不同。
1。 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的加強。
2。 人際交往太過狹窄。
3。 戀愛與情感問題比較突出。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樹人大學大三學生情感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樹人大學大三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 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大三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已經深入到每個角落,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改革運動使中國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學校大學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畢業就失業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當代經濟浪潮中。
2。 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負擔讀大學的高額費用過高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 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大學教育變成大眾進程中,各地大學一味的追求高入學率,而忽視學生的培養。還有,由于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于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沖突,學生和社會的脫節。
4。 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于教師行為滯后,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也在擴大。
5。 社會的影響
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社會意義重大,但伴隨著也有很多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也帶進了學校,這對學生也產生了消極不良的影響。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情感的因素非常復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情感的任務十分艱巨。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說,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沖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沖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沖突如果存在過于強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煉,心理較為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8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新消費運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導新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將消費和科學發展、和諧構建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消費觀念的變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責任消費觀念的新消費主體,催生健康、品質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消費文化,促進人和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為此,我們進行了一個專門的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自己校內以及本市區的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通過發放調查卷,以及訪問的方式,涉及的人較多。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占65。71%,女性大學生占34。29%,被調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占39。74%,3000—5000元占23。26%,1000元以下的占21。25%,5000元以上的占15。75%,調查報告《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為主體占65。83%,1000—2000元占25。64%,20xx—3000元以上的占7。84%。
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于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少數(大約占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說,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后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妝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其中,吃喝占比例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占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妝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墻,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群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盡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于“溫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后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學生調查報告9
一、調查原因
自信心對每個人無論在智力上還是在體力上,或處事上都有基石的支持作用。自信是成功的基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孟特曾對800名男性進行30多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成就最大者與成就最小者之間,最明顯的差別不是智力而是自信心。研究表明,自信心總是與主動、獨立、創新、勇敢、開朗、樂觀等健康心理相聯系,而缺乏自信心總是與自卑、被動、依賴、保守、怯懦、軟弱、不求上進、憂郁等消極心理相聯系。自信心是人的發展的內在動力,自信心作為一種相對穩定的自我情感,是個體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一種積極的自我肯定,并由此做出相應的社會行為。自信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品質,是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數中學生缺乏自信心,造成厭學、自卑、孤僻、依賴、不求上進等不良心理現象。為此,我對如何培養和增強中學生的自信心深入研究,進行調查和分析。
二、調查對象和研究方法
(1)調查對像:初二年級學生150人
(2)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
三、結果與分析
(1)自我評價的調查結果
數項
據目
指標
學習及各方面不如別的同學
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差
在公眾場合不敢表現自己
思考問題的方式消極悲觀
評價自己“很差““不能干“
學生人數
70
36
122
63
36
百分率(%)
46.7
23.6
81.3
41.8
23.6
(2)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學生自信心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46.7%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方面及很多方面都不如別同學,這些學生在集體場合中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集體活動中有壓迫感,從不愿甚至排斥集體生活;23.6%的學生認為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差,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身心自信;有81.3%學生極少或從來不
敢在眾人面前大膽表現自己,懼怕參加競賽性活動特別怕人笑話;有41.8%的同學消極悲觀造成不求上進、被動學習和壓抑等健康的心理;而約有23.6%的學生結自己作了“很差“、“不能干“等消極評價,面對困難挫折時,他們常常害怕、退縮、易放,而不能努力解決困難,懼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在活動時總是選擇那些較容易的活動而逃避那些有一定難度或挑戰性的新活動,甚至有“破罐子破摔“傾向。
四、中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1、教育思想的影響
我國的傳統思想中,強調學生應謙虛,應服從教師,子女聽從父母,很少考慮個人存在和發展的價值,作為教師和家長很少去關心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因而很少提倡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教育一直以來是在抓升學率,許多教師對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個別特點缺乏正確認識和尊重,未能正確把握“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學生。““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中學生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等原則。因此,在教學中往往對學生批評多,鼓勵少,忽視學生的努力和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學生除非成績出眾,否則難以得到贊揚。這樣會造成某些成績好的學生盲目自滿,而更多的學生因在學習中成績平平而受到批評,或被老師冷落,這樣的結果造成大多數中學生缺乏自信。
2、不良家庭教育的影響
(1)過度溺愛使學生盲目自信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不少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懂事、最優
秀的,只是還小。從而過份的縱容和溺愛,使養中處優的孩子容易產生盲目自信,而且易產生優越感,受不了一點委屈。過度的照顧和過份的保護,使孩子缺乏獨立活動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不善于與他人交往。過份依賴人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畏縮退避,而這更易遭受挫折失敗。
(2)過高期望或過于嚴厲使孩子缺乏自信
有些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過高目標,使孩子經常受到父母的否定,這會使孩
子產生持續失敗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從而缺乏自信。有些父母對孩子期望較高,當孩子一出現問題輕則批評、否定,重則挖苦、諷刺,甚至進行棍棒教育。長期處于這種缺少接納、關愛的環境中,孩子會懷疑自己和價值和能力,久而久之,更易遭受挫折、失敗、缺乏自信。
(3)橫向比較和消極評價使孩子自信心不足
對家長來說激勵孩子最常用的方法是將自己的孩子與他人孩子進行比較,殊不知這樣比
較是有害的,把孩子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較,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的評價是孩子認識自己的依據,父母的否定與消極評價會使孩子缺乏自信,產生“己不如人“的消極觀點。
五、培養學生自信心的途徑和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鍛煉機會,培養自信心
在入學之前,學生的成績平平或有偏科,學生對學習缺乏信心,有些學生甚至有恐懼心理,我們應理解學生,幫助他們正確評價自己過去的成績,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會迎頭趕上的,當學生有所進步或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應及時地給予表揚。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在講解重點、難點時,要由淺入深多設疑問,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盡量鼓勵學生通過討論,爭議去解決問題的難點,對有勇氣站起來回答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回答問題比較完整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盡量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幫助。這樣才能讓學生不斷的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研討、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每一節課的內容,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2、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更多的愛和更多的幫助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優勢。我們應注意發現和抓住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想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從而樹立起“天生我才心有用““我能行“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必有成效。同時,我們還應注意自己對學生的教育態度,正確地評價每一位學生,多給予肯定和鼓勵。平時,可以通過點頭、微笑、夸獎等方式使學生感到安慰、滿足、自信。有的男生易犯錯誤,我們要耐心進行教育以理服人,使他們有適度的羞恥感,又不讓他們與大家隔離開來。在教育時,應就事論事,不隨意論斷他的品性。當他做了好事后,應及時予以表揚,既消除同學對他的反感,也使他體驗成功的喜悅,漸漸形成自信、勇敢而自制的良好性格。在這個過程中,免不了受挫折,當學生在失敗和錯誤面前,要教育學生不要只看到失敗這一結果,而要看到努力的過程,鼓勵學生勇敢面對失敗,敢于面對錯誤,并且人錯誤中學習經驗和教訓,要學會自我調整。
3、開展各種活動,給學生表現的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
我們支持學生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與其他學生一比高低的勇氣,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在對抗、競爭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動員、鼓勵學生參加校運會、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卡拉ok比賽、文藝晚會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不斷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密切聯系家長,共同培養學生自信心
我們要重視家訪,與家長經常電話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教育的情況,及時幫助家長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態度,特別要求家長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正確評價,要求家長給孩子更多的愛和更多的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相信通過自己努力是能夠成功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使學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養,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自信心就像催化劑能將人的潛能調動起來,使人們百折不撓不斷努力最后獲得成功。教師和家長應共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各種活動、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條件,給他們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適度的期望,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使他們經常獲得成功的經驗和感受,增強抗挫能力,培養獨立生活和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提高中學生的自信心,使自信心在能力的支柱上成長,繼而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奮發圖強。
學生調查報告10
塑料袋轉眼間就成為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但是,在“簡單、方便”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隨手扔下的一個膠袋、一個快餐盒、或是其他的一次性器具所影響的后果為此,我做了一次關于塑料袋使用、及污染情況的社會調查。
調查時間:周六早上
調查地點:我們家門口的菜市場和周邊小餐館
菜攤上擺放著或紅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墻上掛著紅色的塑料袋;水產品攤位上,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許多,有黑色和紅色兩種。
熟食攤點上,不管是饅頭、包子、糕點還是醬肉、烤鴨、炸蝦、涼菜統統是用白色、紅色、淺藍色的.塑料袋來包裝。
再來看看這些來菜市場采購的人們,個個滿載著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塑料袋子,很少看見有提環保購物袋的,可見塑料袋的使用相當普遍。
最后我在一些餐館發現,塑料袋的使用更是普遍,為了省去洗碗的麻煩,飯館一般都會在碗上套個塑料袋。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兩種。稀飯、涼皮、拉面、餃子等無一例外都會在和塑料袋的親密接觸后進入顧客的腸胃。
經過調查得知這些市場上用的塑料袋大多是一些小商販上門推銷的,有些是從批發市場上批發的廉價塑料袋,在質量上根本沒有保障,大多都存在質量隱患。而人們對塑料袋對人體的危害知之甚少,表現出一種冷漠,那么塑料袋究竟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呢
小學生四年級社會調查報告
現在的社會比以前更發達,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媽媽的工資不是1000元,就是20xx、3000元以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孩子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向爸爸媽媽討要零花錢了。可是,他們拿著這些錢到底想買什么呢我懷著疑問的心情,做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發現,麻辣和燒烤最受小朋友的歡迎。地攤周圍總是擠滿了人,弄得水泄不通。還有一些玩具也銷售得很快,比如說“變形金剛”、“芭比娃娃”、“戰斗陀螺”、“庫洛牌”.都是孩子們愛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歡和別人攀比,花錢去買比別人更貴、更漂亮的東西。還有些孩子拿錢去買惡作劇物品,去嚇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學校里,手拿麻辣和燒烤的學生隨處可見。或許,麻辣和燒烤就是讓學生亂花錢的罪魁禍首。
2、玩具是人童年時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開銷也占用了我們學生的大部分零花錢。還有大多數學生喜歡把玩具帶到學校里來。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違反校規。結論
經過我的調查,我得知,許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買早餐的名義來討要家長的錢,然后去買地攤上的零食、玩具,甚至有人拿著錢去網吧,連不吃早餐也行。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影響學習。
建議
我建議,學校應該采取更好的措施阻止這種現象再次發生,嚴格管理學生在校園里的飲食情況,注意孩子們的健康。這樣才會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加燦爛!
學生調查報告11
調查目的:
了解小學生關于識興趣、能力的現狀,并能針對這種現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興趣和水平。
調查方法
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小學生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等方面調查問卷。
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1)小學生對識的基本態度。從動機、興趣、技能等多個方面了解小學生對待識的基本態度和能力掌握狀況。
(2)形成這種態度和能力的原因。根據調查反映情況進行研究、思考、分析,找出形成種種態度的原因。
(3)對現狀的看法和建議。小結調查及分析狀況,并依據此提出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夠消除學生不認真的態度,提高能力。
(二)調查對象:一、二年級學生
(三)調查時間:xx.5. 6——xx.5.10
(三)調查方式:采用問卷、座談、聽課、看作業。調查中,發放、回收問卷80份,瀏覽教學作業50余本,聽識課6節,就不同對象召開座談會3次。基本情況如下。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的態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度。問卷顯示,討厭識的約68%。
表現二:積極、喜歡的態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的約2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度。問卷顯示,為識而識的約11%。
通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現一年級學生識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識,且形式多種多樣。二年級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為了識而識,興趣明顯下降,有些學生甚至出現了厭惡的情緒。在一年級預習課文時,能積極主動的.預習生,方法多樣,識記的效果也非常明顯,但到了二年級由于識興趣下降,識方法越來越單一,識能力也隨之下降。相對于一年級時,識量有所降低。
表現為:
類型
識興趣、方法
所占比率
自主識型 能自主運用多種方法 5%
天天雷同型 每天采用相同的方法 35%
照貓畫虎型 仿照其他同學的完成 36%
隨意編造型 不查典,進行胡編亂造。24%
由上表可以看出,學生中為完成作業而完成占得比率較大,基本已經處于被動的識狀態。
綜上所是述,缺乏主動,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創新意識是小學生的主要表現。這些消極心理,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消極心態之成因的分析
對消極心態的成因,在做了調查研究后,綜合如下:
(一) 識教學方法的機械單一
在識教學中,一些教師把正確默寫出生新詞作為檢測識效果的最終目標,因此將抄寫、組詞、默寫等單一性的練習作為復習鞏固的主要形式。()教材中雖然有看圖拼音識、在看圖學句中識、歸類識、隨課文識等形式,但是師采用“集中識”的形式較多,而很少采用隨課文分散識,即結合講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學生。識原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降低了學生識的興趣,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過程使學習生時顯得枯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不夠透徹,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造成學生運用詞能力弱的一個根本原因。
(二)學生識能力的培養欠缺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獨立識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強,識的方法不夠多樣,學生思維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學生學習生的方法比較單一。
(三)教師教學理念的缺乏
有些教師對教學理念的學習和認識不夠深入,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要認識常用漢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小學低年級語文,按目前小學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掌握455個生。到二年級,增加到1108個生,小學五年總識量為2615個。這樣的安排便于學生盡快盡多地識,為進行今后的閱讀和寫作提供必要的條件。然而,目前識教學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要求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機械的抄寫,少則一行,多則十遍幾十遍,由于學生只是一味的抄寫,在這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練習實效差。有些教師希望通過抄寫讓學生記,但往往學生在枯燥的抄寫過程中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而寫錯,這些是教師應該在抄寫前必須進行的指導。
調查后記及建議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識教學中,積極開展實踐性識活動培養學生的識興趣,教師要加強學習新的教學觀念并對學生加強指導,學習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對改變識教學中高耗低效的現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其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調查報告12
一、基本情況:
XX屆學院:自動化
應屆生人數:382調查份數:382調查比例:85.9%
將問卷內容總體進行抽象概括和歸納后的評價情況匯總
二、調查結果:
通過對回收的382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如實的掌握了學生家長對我校安臵工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看法和建議。調查顯示學生家長對我校的總體滿意度普遍較高。具體如下:
(一)學校安臵工作做得好,安臵質量高
此次調查涉及家長的職業有公務員、教師、工人、農民、個體、自由職業者、外來務工者之分,但他們送孩子來我校讀書的初衷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學校的安臵渠道多,安臵質量好,學生到企業的待遇高,發展空間大。調查顯示,有占90%的家長認為我校安臵工作做得細,落得實,操作規范,很滿意,家長們對我校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普遍認為送孩子來這里讀書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二)滿意程度高,社會口碑好
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廣泛的認可。85%的家長對我校的總體印象好,80%的家長認為我校通過近些年的建設與發展,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前列,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好的口碑。社會贊譽也逐漸增多,知名度大大提高。
(三)對學校領導工作的肯定
調查顯示,家長們對學院領導、輔導員以及三位助教的工作成果十分肯定,普遍表示是他們的努力付出和艱苦敬業使得學院工作可以井然有序,使得學生得以迅速地適應大學環境和學習方法與進程,同時家長們也希望各位領導再接再厲,讓學院的明天可以更加美好。
(四)指出了學生身上尚存在的幾點問題
①家長反映,他們的子女在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全面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他們也表示是自己和中國教育一手撫養了這樣的孩子,為此家長們十分擔心子女在步入社會后無法面對和承受社會上的種種壓力和挑戰。
②部分家長提出,他們與子女之間存在代溝;少數家長表示他們的子女沉迷網絡,不關心學習和身邊的人和事或已經開始有這種趨勢,又是甚至脾氣暴躁不與父母做任何交流,在大部分情況下容易分神。
③又少部分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還不習慣宿舍生活,或者對獨立生活仍有排斥心理,導致孩子不能專心于學習,常常要為了思考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學習與生活的關系而苦惱。
④一些家長表示他們的子女在戀愛方面花了太多精力,不希望子女在大學里就談戀愛,影響了學習最終還毫無結果。
(五)針對以上問題家長向學院提出的幾點希望
①希望學院在學生獨立生活方面加大引導和教育力度,希望學院通過組織不同類型的學生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前提下來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并同時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生活能力、英語口語能力,讓孩子在集體中自己摸索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他人更好地交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合作和團結奉獻。
②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和加大對其的規范力度,最好可以通過交流讓孩子懂得大學生活里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可以自覺學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經過幾年的大學后可以在社會上有獨立能力;同時希望通過教育指導和相應的條例規范,盡量減少大學戀人對數,使得學生參全身心投入學習。
③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認知并擁有團隊協作精神,熱心公益懂得感恩和回報社會,不缺乏創新思想和能力,擁有愛國情懷關心國家大事,有自知和自查能力,但也希望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個性。
④通過模擬就業和相關輔導,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的激烈競爭,從而感到壓力而努力學習,另一方面對將來的就業也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上家長們對上學期輔導員的指導表示極大的肯定和支持。
⑤針對輔導員,部分家長們特別指出,希望加強輔導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及時反饋他們子女在校信息和問題,方便與學校共同努力培養優秀的學生;同時希望輔導員給與家長們有關讀研及出國留學等深造方面的即時信息。
綜上所述,此次調查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顯示了學生家長對我校工作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在肯定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為我們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諸多問題與寶貴建議。家長的認可,給了我們極大的鼓勵。學院將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給家長和社會一個滿意的答復。
學生調查報告13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能讓咱們看到國際的彩色和艷麗。但現在許多小學生就早早地戴上了厚厚的眼鏡片。那么是什么原因才讓他們患上了近視?近視又給他們帶來怎樣的煩惱?所以,我和其她兩位同學就我校的近視狀況展開了查詢。
查詢
20xx年3月23日,咱們一行三人組成了查詢小組,對我校,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近視狀況進行了一次查詢。咱們運用查詢問卷的辦法,檢查部分學生。首要針對家庭成員中有無近視?每天的看電視及上網時刻?是否準時做眼保健操?是否請醫師進行視力糾正?等問題進行了查詢。用客觀的辦法,搜集到了實在牢靠的原始數據。
查詢結果與剖析
查詢學生人數共40人。近視人群有18位。占總比的45%。400度以上的有3人,占7.5%。300度——400度的有2人,占5%。200—300度的為11人,占27.5%。其間,讀寫姿態不正確的為7人。看電視、玩游戲的有3人。看課外書用眼過度的為4人。其它狀況的為4人。在近視的這類人群中,也有一些學生的爸爸媽媽都為近視。
定論
一、從查詢結果表明,形成學生近視首要原因有:
1.每天看電視,玩電腦,用眼時刻太長,形成眼部疲憊。
2.沒有堅持做眼保健操,或許做眼保健操姿態不正確,不仔細。
3.有些同學遭到爸爸媽媽近視的遺傳,自己又用眼過度,形成近視。
4.其它原因。(包含睡覺、養分方面等)
二、患上近視的同學紛紛表示,在日子中有許多不方便之處,總結如下:
1.上體育課,活動不方便。
2.在平常的日子中,洗臉、睡覺,常常要把眼鏡摘掉,找眼鏡很費事。
3.眼睛常常有不舒服的現象,常常要用手去揉眼睛。
主張
1.用眼時刻不宜過長,每隔45—60分鐘要歇息10分鐘,歇息時要多看看窗外的綠色植物,使眼球能得到充沛的歇息。
2.在讀寫時,光線要適中。
3.靜間隔用眼,要有正確的用眼姿態。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本一尺,胸離一拳,不要躺在看書。
4.看電視,玩電腦時刻不宜太長,眼睛要間隔電視屏幕2米以外。
5.每天仔細,正確的.做好眼保健操。
6.患上近視后,要當即去醫院就診,挑選適宜的眼鏡或許配合做一些矯正視力的辦法。努力使眼睛恢復健康。
經過,此次查詢,我知道到了近視的煩惱,為了咱們能有一雙亮堂的眼睛。咱們應該糾正自己不良的用眼習氣。同學們為了咱們心靈的窗戶愈加美麗,就讓咱們一同行動起來吧。
學生調查報告14
本次調查涉及大學生的整個課外活動,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課外活動興趣豐富多彩,范圍廣泛,種類繁多。當代大學生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按次序排列分別為:體育運動(49%)、閱讀(21%)、文娛活動(12%)、聊天聚會(11%)、逛街旅游(5%)、其他(2%)。本次調查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范圍是書籍、報紙和雜志,調查表明大學生最喜歡的課外活動就是閱讀,排序僅次于體育活動,位列第二。
(一)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狀況
目前大學生最喜歡閱讀的課外書籍按次序排列為:文學類(41%),社會法制類(23%)、歷史人物類(9%),英語計算機類(7%),經濟類(6%),專業輔導類(3%),生活類(2%),科技類(1%),軍事類(1%),其他(7%)。目前大學生最喜歡閱讀的報紙分別是《參考消息》(32%),《中國青年報》(17%),《光明日報》(12%),《日報》(11%),本專業類報紙(9%),體育類(7%),晚報類(5%),文摘(3%),其他4%。目前大學生最喜歡閱讀的雜志分別是:文摘類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等(38%),青年類的《中國青年》、《大學生》等(21%),專業類(12%),體育、婚姻、家庭、生活類(11%),社會法律類(8%),影視類(5%),其他5%。
(二)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差異
從年級看,低年級大學生比較喜歡娛樂性、消遣性的課外讀物;高年級大學生比較喜歡知識性、專業性和學術性的課外讀物。例如,低年級大學生最喜歡言情、武俠類小學的人數為24%,而相對高年級只有7%(p0.01)。高年級大學生閱讀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書籍、報刊的人數為16%,而低年級相對只有4%(p0.01)。從性別看,女大學生比較喜歡輕松、娛樂性、消遣性的文學類、生活類、言情類課外讀物,男大學生比較喜歡嚴肅性、理論性、專業性的社會、、經濟、法律、歷史、科技等方面的課外讀物(p0.01)。
(三)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分析
課外閱讀興趣,是當代大學生最主要的課外活動興趣之一,僅次于課外體育活動興趣,占總人數的21%,這也是大學生作為知識文化群體的`主要特征。調查發現,文學書籍(主要是小說)依然是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中最主要的讀物,這與文學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有關。《參考消息》作為大學生最喜愛閱讀的報紙,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最關心的仍是現實社會和時事,他們特別喜歡迅速客觀的報道和中肯的評論分析,而這正是《參考消息》的辦報宗旨,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渴求更多了解中國、了解世界的思想狀況。《讀者》(原《讀者文摘》)是大學生最喜歡閱讀的雜志,在緊張而又枯燥的專業學習之余,大學生們希望閱讀一些高質量的休閑、娛樂類讀物,而《讀者》所追求的雋永、和諧、親情、人性等風格,非常適合大學生的閱讀心理(也適合更多的大眾),因此成為了大學生首選的閱讀刊物。造成大學生低年級和高年級閱讀興趣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級大學生的理論素養比較差,學術水準較低,專業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方法,因而對專業性、理論性、學術性的課外讀物難以產生興趣,只能把閱讀興趣主要放在消遣、娛樂性的讀物上。特別是許多女大學生對嚴肅的邏輯性強的社會、經濟、歷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讀物興趣更少,而對活潑、輕松、娛樂性的文學類、生活類、言情類讀物甚感興趣,這主要和女大學生的重形象思維,情感豐富細膩,社會親和性強等特有的性別心理有關。
學生調查報告15
小學生的升學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父母與學校最關注的問題。雖然它不及中考,高考那樣正式,那么受社會關注。但由于現如今幾乎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固然會對孩子未來走的每一步路都會非常重視。而家長往往認為小學升初中就是孩子要走的第一步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給學校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家長對這一形勢的認知也比較清楚。大部分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清楚的了解到作為小學生自己對這一現象的態度與看法,我做了如下這一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小學升學這一情況。
二、調查對象:
六年級三班全體學生
三、調查時間:
20xx年4月17日
四、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
五、調查項目與結果:
1、你認為自己是:
A優等生B中上等生C中下等生D差等生
選A人數:占
選B人數:占
選C人數:占
選D人數:占
2、小學升初中你會選擇:
A重點中學B普通中學C無所謂
選A人數:占選B人數:占
選C人數:占
3、如果你選擇重點中學,是因為:
A師資深厚B學習環境好C給別人說起來有面子
選A人數:占選B人數:占
選C人數:占
4、你覺得上一個好中學重要嗎?
A重要B不重要
選A人數:占選B人數:占
5、父母對你上什么樣的中學很在意嗎?
A是B不是
選A人數:占選B人數:占
6、你覺得奧數,奧語對升學有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A有B沒有
選A人數:占選B人數:占
7、即使你學習不是很好,父母也愿意為你交很多錢,讓你上一所重點中學嗎?
A是B不是
選A人數:占選B人數:占
經調查表明:大部分的中等生都認為上一所好中學是很重要的。而無論是否考得上重點中學,大部分的家長也都會選擇用金錢讓孩子上一所重點中學。對于現如今中學都會選用奧數,奧語,甚至初中知識的英語來考核小學生這一問題,小學生也大都持默認態度。
我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卻不同于學生與父母。因為作為小學生來說他們只不過是幼小的孩子,本應是好好享受童年的時候,但卻要讓這些可愛又天真的孩子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對于一般孩子的思維,其實是無法承受如奧數這般思維抽象的知識。但現如今社會已形成這種不合理的趨勢。縱然有學生,有家長不想跟隨這樣的趨勢。最后的結果便只會是孩子受到傷害。但我覺得無論怎樣,家長都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擇校。如果孩子的水平不夠上重點中學,就應該給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學校。或許在普通中學的孩子最后的成績卻不亞于在重點中學的孩子。因為普通中學的孩子都處在同一種環境下。這樣,那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才不會受到傷害,這樣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成績。
所以,我覺得要想使家長合理的為孩子選擇中學,國家首先要使用一些方法把社會上這一不好的`現象制止住,如不再設有重點與普通學校之分,不要讓孩子學習他們無法承受的知識。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才更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在前不久舉行的一場畢業生雙選會上,某單位的招聘臺前一下子擠來了個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職者,另外人都是“參謀”——求職者的爺爺、奶奶和父母。對于類似現象,有社會學家指出,中國的第一批獨生子女正大規模地步入社會,他們的就業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應該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重視。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多年來,獨生子女的數量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由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寵愛,心理較脆弱,承受職場挫折與失敗壓力的能力相對較弱,在初次步入職場時,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
楊強是南寧某高校屆畢業生,是家中的獨苗。從今年月開始,為了幫助楊強找工作,他的父親特地從江西趕到南寧,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下,準備打一場“就業持久戰”。對于這樣做的理由,楊強父親的解釋是“兒子還小,面對五花八門的招聘單位,不懂如何辨別真偽”。
月下旬,廣西人才市場專門舉辦了一場南博人才交流會。筆者看到,楊強的父親邊看邊講,儼然一位解說員,每走到一個招聘單位前,他都要先對該單位的崗位、薪金水平和發展前景進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決定是否同意楊強投遞簡歷。當看到楊強遞過簡歷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辭時,楊強的父親連忙“挺身而出”,協助兒子……
在今年廣西全區首屆人才交流會上,筆者看到這樣“動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開在房地產公司的招聘臺前同時排隊,而女兒卻悠閑地坐在后面一條長凳上無所事事,待快輪到遞送簡歷時,女兒才有些不耐煩地將其父母替換下來,嘴里還嘟噥著“真麻煩!”。
當筆者詢問“為什么不讓女兒自己排隊?”時,女孩的母親不以為然:“女兒辛辛苦苦讀了十幾年書,畢業找工作還要飽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應當替她分擔。”
這樣的現象在招聘會場上并不鮮見。一家長對記者說,之所以要跟著孩子來招聘會,是因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親自上陣“心里會踏實許多”。對于要選擇哪一家單位,一般會全家人反復推敲,他們討論的內容包括單位的工作地點、工作的穩定性、工資待遇及發展空間等等。
心態:對未來霧里看花
那么,獨生子女的就業心態如何呢?請看廣西大學學生會的一項調查:多名獨生子女中,有近七成的人對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普遍認為用人單位對于工作經驗、學歷的要求過于苛刻,并且薪水達不到自己的預期設想;相當一部分學生希望找一個離家近、工作相對穩定的單位;在調查中,幾乎沒有獨生子女有自己獨立創業的想法。
調查顯示,獨生子女普遍不能準確客觀地為自己定位,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以及職業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評價偏高。另外,他們對職業和社會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業前景想象得過于美好或過于艱難,直接導致期望過高或畏縮不前。而且,他們比較注重經濟利益,擇業時往往把經濟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調查還反映出獨生子女就業的一些矛盾心理。許多學生對自我缺乏正確的分析,不考慮所選單位是否適合,而是盲目攀比,還有的同學想找一份“比較好聽的工作”。不少獨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長輩的社會關系,眼高手低,“這山望著那山高”。還有的獨生子女因專業技能、專業知識不扎實等種種原因,沒有信心向用人單位展現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訪中我們發現,即將踏入社會的獨生子女普遍有一種危機感,他們認為社會競爭太激烈,人際關系太復雜,自己難以適應。許多人選擇讀研或出國留學以爭取一個緩沖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競爭中,寧可選擇成為一族。
針對獨生子女群體的職業心態,廣西大學招生就業辦負責人說,作為大學生的獨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園生活,經歷簡單,沒有經受過挫折考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一旦遭遇挫折,則感到失落、悲觀、失望,對未來失去信心。近年來,學校一直致力于學生的就業指導,從信息來源、聯系工作、出面調節到心理輔導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細致的工作,以便獨生子女在畢業找工作時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樣可以充滿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臨擇業就業,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有極大的心理壓力,表現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強的依賴性。
我從四歲開始就戴上了眼鏡,因為我的眼睛患了弱視和散光,從此,電視、電腦就與我劃清了界限。即便如此,我在七歲時還是患上了近視。我的周圍,患近視的同學很多,因此我很想弄明白他們又是為何患上近視的。于是,我對小學生近視原因進行了調查。
六、調查方法
1、我上網查閱資料,了解一般人是怎樣患近視的。
2、我打電話給患近視的同學和朋友,問他們是怎樣近視的。
3、我到綿陽市眼科醫院咨詢趙定中院長,小學生患近視的原因。
七、分析
我在調查中發現,近視在12~18歲為高速發展期。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每年,患近視的人數呈遞增趨勢,而且近視度數大增,上千度的近視眼都不是少數。學齡前兒童用眼不多,但患近視的比例也大為增加。
八、結論
1、學齡前兒童患近視主要是因為先天性眼球發育不健康導致,如弱視、斜視、散光等眼部疾病都很容易導致近視產生。
2、小學生近視主要是因為看電視和電腦時間過長;讀書、寫字時不注意距離與姿勢,不注意光線與照明;不認真做眼保健操等因素導致眼部疲勞,而導致近視產生或加重。
3、中學生近視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因為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功課多,戶外活動少,導致用眼過度,加重近視。
4、遺傳因素、環境污染和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也是患近視的重要原因。
5、患近視后未及時治療或不戴眼鏡,加重近視程度。
九、建議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
1、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不偏食,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2、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看書、寫字時姿勢要端正,光線要充足,堅持做眼保健操。
3、要盡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不讓眼睛長期處于疲勞狀態。
4、要定期到眼科醫院做檢查,及時發現眼病,及時治療,聽從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調查報告【精選】07-06
學生調查報告[精選]07-05
學生調查報告08-27
學生調查報告06-23
學生的調查報告11-04
學生調查報告08-30
學生調查報告(精選)07-09
(薦)學生調查報告07-06
學生調查報告[精]07-06
學生調查報告(精華)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