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財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財調查報告1
【摘要】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多強。理財已成為人們合理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群體。對大學生消費出現的諸多問題。理財這堂必修課迫在眉睫地擺在了大學生面前。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理財觀念漸漸深入人心,而對于準備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更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相對滯后,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21世紀的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精打細算,這樣對于以后走向社會收益巨大。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理財
前言:告別中學時代,邁進大學校門,人生的歷程翻開了新的一頁,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階段。莘莘學子滿懷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將在這里確立,未來的發展將在這里奠基,美好生活將在這里開始。面對嶄新的學習環境,面對突變的生活環境,跨入大學的學子們即會充滿好奇和興奮,也容易遇到許多不適和困惑。那么,如何更好管好你的物質財富,用好你的每一分錢——這是每個當代大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
理財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十分巨大,通過個人理財有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但是通過理財從而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尤其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要就業、買房、結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著我們處理、規劃,沒有科學、合理的理財,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管好你的每一分錢,能讓你在有限的物質財富下享受生活的無窮樂趣。做到錢能生錢,就能讓你在有限的物質財富下享受人生無窮的欲望滿足。
此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結合相關數據資料,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費結構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因此為了調查大學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理財狀況,我們決定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一次理財的調研,弄清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理財的重要性與總結理財的方法。
二、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我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50份,收回41份,問卷有效率82%。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一)、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高且集中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生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于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大多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對于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調查表明,一個月可支配費用為700~1000元和1000~元的都占%,在調查中占了較高的比重,顯示了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為集中,大部分城市里的大學生經濟條件還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占少部分。由此可見大學生可支配的費用還是較高的。
(二)、大學生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父母給的生活費,依靠理財渠道占少數
因此調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學生的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于父母給的生活費,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一般情況下,父母每個月會給固定的生活費,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合理規劃這筆生活費。生活費由盈余固然是好事,而當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學生大多選擇向父母再要適當的生活費,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很有彈性的,學生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對生活資金進行合理理財。另外有%的大學生通過做家教等兼職賺取可支配費用。據調查表明,大學生做兼職的目的主要是增長社會經驗,其次才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為做兼職可以賺點外快,減輕父母的負擔,盡早經濟獨立。而有%的大學生依靠獎學金分攤可支配費用。對于家庭條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學生,獎學金是生活費的重要來源。可前提條件是,在成績允許的條件下。因此,部分學生在情況允許下,都會積極努力爭取獎學金,減少家里的開銷。最后僅有%和%的大學生分別通過做股票或基金投資和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生意。大部分學生的理財意識還是較為薄弱,他們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財投資。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箭在弦上。
(三)、男女消費存在一定差異
調查顯示,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而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由市重中之重。無論是男、女個人飲食都占了較大的'比重分別為%和%。但男女消費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異。就男性而言,聚會和外出游玩占的比重高達%和%。聚會和外出游玩成了男生每個月的必要消費項目,玩樂,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費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費支出主要是外出購物、購買生活日用品和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各占%、%和%(如圖1)。購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調查中一覽無余。大部分女大學生在購物上花的費用遠遠超過飲食費用,甚至有的女生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選擇節衣縮食。而對于消費原因此項,七成以上男生認為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為主要原因。而沒什么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出于和別人攀比和出于某種習慣成為女性消費的主要原因(如圖2)。這表明,女生消費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對于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于性別的差異導致了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差異。
(四)、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注重質量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再花錢是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的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品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四、當代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約束力差,經濟獨立意識較差
進入大學之后,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邊時的有效的約束,大學生在消費上往往是隨心所欲,盲目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透支,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大學生活“上半月滋潤,下半月狼狽”現象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業和生活。據了解,大學生尋找家教等兼職,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長社會經驗,而并非為了“幫補家用”。他們大多認為做兼職,可以多賺點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費有所增加,在購物或游玩時花錢可以花得更瀟灑,更理所當然。當然,也有不少學生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儀的手機,把兼職所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存起來,但畢竟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錢的時間越長,期間越有可能把錢用在別的方面。顯然,大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極為薄弱。
(二)、沒有嚴格的計劃
沒有嚴格的計劃,再多地財富如果不加以計劃,到最后也會變的貧困潦倒。養成計劃的習慣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而據調查,平常沒有記賬習慣和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所占的比例旗鼓相當,而有記賬習慣且每月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所占比例顯得少之又少(如下表)
顯然,大學生并沒有對生活費進行嚴格的計劃和安排的。如何對生活費進行合理規劃,對當代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計劃的習慣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你不會再為錢而煩惱。
(三)、理財觀念淡薄,理財理念缺失
在問卷中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對每個月的收支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學都是對每月支出無計劃,但也比較比較清楚或者心里大概有個數。而對于每個月支出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只占少數而當問及每個月的生活費情況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或僅僅剛好,略有剩余的同學表示每月有盈余。
很多大學生不知道何為理財,當然也就不懂得如何進行合理的理財了。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來說,對“理財”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在對已經擁有的資產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費和管理自己的資產。理財的目的在于學會使用錢財,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品位。一般來說,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么應該花什么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二)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并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三)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四)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
五、大學生合理理財的方法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賬簿",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為自己的消費作一份詳細
的計劃,每月編制“預算”,嚴格按預算執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結”,將實際消費和計劃進行核對,弄清楚超支和節約情況,以區別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調整下月的計劃,但不要將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計劃,整個計劃應留有一定的余地。爭取合理分配生活費用,將生活費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課外學習輔導,留一部分作后備資金。
(二)、學會合理的消費,提高自我約束力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對大學生來說,手頭的資金本來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學會自我克制。要知道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滿足的,所以花錢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買,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所左右,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是否一定要購買,是否經常會使用,以防沖動購買。其次,要學會講價,現在的商品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很大的講價空間,不要為了面子而不講價,講價的結果能直接減少你的支出,為你省錢。
(三)、利用簡單的投資工具,實現對理財的操縱
首先,學生可以選擇定期存款為實現理財操縱的第一步。存錢不在乎多少,關鍵是養成一種儲蓄的習慣,必要的儲蓄是我們以后生活的保障。學生可以開一個個人儲蓄賬戶,采用跟銀行約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從生活費中拿出幾十元存入銀行,或者將每個月用剩的錢全部存入銀行,這樣一學期下來也有百來元的結余。這種零存整取的方式對學生存錢有一定約束力,也有利于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再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學生也可以選擇投資股票來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但眾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風險并存,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建議大學生適度的投資股票。
(四)、學校應當開放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理財意識
理財不僅僅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學校也應該為大學生開展理財教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理財理念。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通過學校的專題講座了解理財知識的僅占兩成左右學生一般是通過各種媒體和銀行的宣傳了解相關理財知識。而另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對學校里關于個人財務管理知識的講座有興趣,并且會去聽。既然如此,學校可增加對理財課程的開放,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最重要的是學校作為大學生一個重要的消費環境,正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的社會環境。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校園外的環境;另一個是校園內的環境。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凈化校園外的環境,盡量避免社會上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腐蝕,將那些社會上高消費的宣傳堅決擋在校園之外,其影響降到最低。與此同時倡導理財理念,在學校,政府與相關公關部門的協助下,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另一方面,應最大限度的凈化校園內環境。我們應該大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六、總結
從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學生消費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大學生的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堅決杜絕.都還不清楚.總體上說大學生的消費還處于一個成長健全的時期。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對于沒有收入來源(大多數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只是日常的訓練和比賽前的演練,而不是看重輸贏結果的比賽。所以,多數人只要有樹立一定的理財意識、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經歷一定的理財實踐,等到今后走出校園,與普通人相比,一定會表現出高人一籌的財商來。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于成長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期間又是一個學會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應當趁早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樹立理財的意識。結合自身的消費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詳細的編制自己的理財計劃,并努力將其實現,顯得迫在眉睫。同時,在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開設理財課程,幫助學生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盡早做好理財規劃以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
理財調查報告2
隨著20xx年我國金融業的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的步步入侵,個人理財業務作為高利潤、高增長的業務,漸已成為中外金融機構搶奪客戶的利器。未來將是我國理財市場高速發展的階段,一場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變革正在向縱深推進。正因為如此,為了及早了解和掌握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以應對國內外同業競爭的需要,我們對當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市場調查。
據調查,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和基礎,但在產品、宣傳、營銷、人員等方面仍受到制約,并存在著相關的一些問題。
一、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有偏面性。根據二八定律法則,大部分人認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營銷就是對20%的客戶營銷。的確,從客戶貢獻度來確定戰略重點和分配銀行資源,這無疑是銀行集約化、精細化經營的明智選擇。但銀行要由經營產品向經營服務、品牌、文化方面發展,就不能對低端客戶“一放了之”、“一棄了之”。誰又能保證得了今天那80%的客戶不會是明天那20%的客戶。應該盡量的多了解客戶的個人信息,對于一些有潛力可挖的客戶要盡力向他們推介新的金融產品和優質的經營服務理念,以期搶得營銷的先機。
2、理財產品過于單一。盡管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創新不斷,但與市民的理財意愿還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理財產品過于單一,同質性較大,缺乏一攬子的理財產品。且老百姓已不再滿足于一家金融企業提供的單一品牌的服務與產品,需要的是市場上最合適自己的各種類型、各種品牌的金融服務與產品組合。
3、新產品宣傳和培訓不到位。在新的理財產品推出同時,經常會忽略對內部人員的宣傳,造成只有具體負責銷售的相關部門了解該理財產品的情況,其他部門則知之甚少。且宣傳的方式還停留在橫幅、告示牌、印刷材料等傳統介質上。另外,基層一線人員普遍缺少理財專業知識,在銷售新理財產品時又缺乏對這些人員的培訓,造成一線人員在宣傳營銷時只能簡單根據宣傳材料照本宣科,根本談不上銷售理財產品所需要的專業要求。
4、客戶經理缺乏綜合素質。銀行的大多數客戶經理只具有銀行會計、儲蓄或信貸等某一方面的工作經驗,在專業技能和營銷技巧上很難適應客戶經理內在質的要求。隨著客戶的日趨成熟,由被動接受銀行轉變為擇優選擇銀行,他們對金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沒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沒有一定的公關營銷能力,根本無法適應客戶、市場和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需要。
二、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建議
針對當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同業行處的先進經驗,提出以下幾個建議僅供參考。
1、加快客戶細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必須對客戶群體進行細分,壓濾機濾布在此基礎上確定銀行的目標客戶群,并采取差異化的分層服務方式。根據我國實際,通過對客戶的資產規模、年齡階段、所在區域三個方面進行細分后,銀行可把中高收入、中青年、住所區域較好的等有潛力的客戶確定為目標客戶群體,對其可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形式,而其他客戶一般以柜臺及自助設備服務為主。
2、提供最佳的理財服務。根據客戶需求,在實現個人金融資產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前提下,應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做設計綜合理財方案,即在現有理財產品的基礎上設計基金、分紅類型的保險及購買國債等投資的最佳組合咨詢,以期為客戶帶來更高的收益。
3、加大新產品的宣傳和培訓。在銷售新的理財產品之前,應做好前期的籌備工作,指定專業人士就具體理財產品設計宣傳營銷方案,方案中應針對不同客戶提出不同營銷策略,力求在實際工作中能切實可行。并加大對基層一線人員的業務培訓,定期組織員工學習財務策劃、投資、保險等各種理財基本課程。在內部人才有限的情況下,可聘請外部專業人士來強化培訓。
4、培養復合型的客戶經理。作為聯系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橋梁,銀行產品的營銷人,商業銀行應加大加快對客戶經理的培養力度和速度,提升客戶經理的整體素質,在熟悉理財產品的同時,還要求精通會計、儲蓄、信貸和法律等方面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對客戶優質的系列貼心服務,來提高對銀行的滿意度,培養自己忠實的客戶群體,樹立商業銀行良好的品牌服務形象。
理財調查報告3
一、家庭理財的含義
家庭理財規劃的整體來看,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設定家庭理財目標;其次是掌握現時收支及資產債務狀況;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資渠道來增加家庭財富。從概念上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企業理財和金融得方法對家庭經濟(主要指家庭收入和支出)進行計劃和管理,增強家庭經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大家庭效用。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合理的家庭理財也會節省社會資源,提高社會福利,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從技術的角度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開源節流的原則,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來達到一個家庭所希望達到的經濟目標。這樣的目標小到增添家電設備,外出旅游,大到買車、購屋、儲備子女的教育經費,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
二、家庭理財的方式
家庭理財方式歸納起來大致有兩大類:保障型和投資型。常見的主要有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房地產、外匯、古董、字畫、保險、彩票、錢幣、郵票、黃金、珠寶14種。其中,古董和字畫具有豐厚的增值內涵,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鑒賞能力,非一般人能操作;郵票在家庭收藏中較為普遍,但作為一種投資,見效并不十分明顯,更適合個人的愛好收藏;外匯,其運作受國際金融形勢影響,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風險性較大;彩票,近乎賭博,只能作為生活的一種調味劑。因此,最為常見的家庭理財方式還是集中在銀行儲蓄、債券、房地產、保險、股票基金這五種工具的運用上。
(一)銀行儲蓄
儲蓄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從理財的角度講,儲蓄宜以短期為主,重在存取方便,而又享受利息;長期儲蓄,依現有銀行利息,考慮通貨膨脹和利息稅等因素,錢存得越久,貶值的風險就越大。怎樣合理儲蓄呢?銀行中有一種稱為短期滾存的方法,即每個月固定存一張一年期的存單,12個月就有12張存單;一年后每個月都有一張存單到期,既保證固定利率,又可滿足家庭靈活開支,如果存單到期不用可繼續滾存,這樣不但享受比活期高的利率,還可擁有及時調整投資方向的余地。
(二)債券
目前債券主要分為國債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國債券分為憑證式國債債券和記賬式國債債券。前者不可上市流通,可提前兌取,但需要支付一定手續費,特別是一年內提前支取,還不計息,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后者可以上市流通轉讓。國債利息比銀行利息略高,風險性小,也不交利息稅,因此較受百姓歡迎,但不易買到。企業債券是由企業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的債券,收益率可能比同期國債高,但風險性也較大,有到期不能償還的風險,購買宜選擇信譽等級AA級以上的大企業。金融債券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一般不針對個人。
(三)股票基金
基金會——高風險也可能高回報。投資占家庭總收入比重10%左右為宜。炒股炒基金之前最好積累一些股票和財經方面的經驗,建議選擇業績優秀的股票,基金,并且多股組合,基金投資可以選擇定期定投基金,從而來分散風險。按照巴菲特理論,5年-10年的投資應該賺大于賠,因此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并保持良好的心態。
(四)貸款買房
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已漸成時尚,貸款買房尤為突出。買房或者為了自己居住,或者想通過房價升溫轉手獲得差益,不論哪種,都屬于家庭中較大的一項財務開支。投資住房應考慮地段、質量,售價及付款方式、環境、物業管理和戶型朝向等因素。同時還要關注房產交易的稅賦政策。
(五)保險
保險可分為保障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兩種。前者重在保障,后者除此之外,還擁有投資功能。投資保險與銀行儲蓄、債券、股票基金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依靠機構、專家進行投資而后者依靠個人單獨的力量。機構理財比個人理財不僅在于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理財專家隊伍,在投資渠道上更廣泛。如國債券,機構擁有發行一級國債的權利,而個人只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投資;銀行機構可通過大額協議存款獲得比個人儲蓄更高的利率;投資機構集眾人之錢而成巨額資金規模,投資風險更低;信息機構獲得信息的渠道比個人要豐富和及時。因此,投資保險不僅保值,還可能獲得豐厚的紅利回報,獲得增值。
比較以上幾種理財方式,打個簡單的比方:銀行儲蓄是家庭理財的后衛,可用于應急支出;債券可以稱得上是中場,可進可守;股票,基金和房產就是先鋒,會帶來財富的迅速增加。而保險則是強有力的守門員,這個守門員在風險管理和家庭理財規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投資理財應考慮的因素
一般來說,我們選擇投資理財方式的時候,一方面要綜合考慮國家宏觀經濟形式;另一方面要考慮自身微觀經濟狀況等因素,根據不同人生階段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理財規劃。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動靜結合原則:即要使理財產品的靈活性和家庭開支計劃相匹配,流動性與穩定性完美相結合。
長短兼顧原則:即選擇投資理財產品,在產品期限上要有長有短,長期性與短期性同時兼顧。
高低搭配原則:即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高風險與低風險有機搭配。
適合為上原則:即理財無定式,并非所有投資方式適用于所有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結語
金錢不是萬能的,而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家庭生活需要金錢,提升生活品質需要金錢,因此,每個家庭須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要確保家庭經濟收支平衡,努力增加收入,還須善用錢財。
參考文獻:
[1]李向賓《淺談新環境下的家庭理財》,《北方經濟》 20xx-11-11
[2]彭萌《家庭理財策劃五步曲》,《消費導刊》 20xx-01-23
理財調查報告4
數據顯示,在全國2500多萬在校大學生中,超過35%的人在過去一年嘗試了互聯網理財,其中,浙江大學的學生成績最好,過去一年全校僅通過某平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收入就高達1069萬,成全國“財商”最高的大學。
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緊隨其后,分列第2和第3,四川大學以561萬的理財收益排名第5,超過清華大學。
名牌高校學生“財商”高
全國范圍看,浙江、上海、福建、江蘇、北京五地的學生,理財觀念最強,嘗試互聯網理財的學生占比超過40%,分列前5。四川的占比為33.2%,位列全國第16位,四川大學躋身全國高校財商top10,位列第5,學生過去一年互聯網理財收入達到561萬。
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學生理財普及程度的排名和經濟發展程度的排名并不完全匹配,福建超過江蘇,重慶超過廣東,分列第3和第6。
大數據顯示,喜歡理財的大學生并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因為這些學生主要都來自一些211、985的名牌高校,其中,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位列前10。
90后理財意識比80后更強
根據該平臺的數據,在開學前三周時間里,共有109萬大學生首次使用余額寶,開始借助互聯網的方式,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費,而且越是臨近開學,開通人數越多,在開學前一周,新增余額寶用戶中,大學生占比達到34%,創全年最高值,大學生也成為余額寶新增用戶的最大族群。
如果加上已經畢業,剛剛邁入職場的90后,那么,在這三周時間內,整個90后群體更是占據余額寶新增用戶的50%以上,占比是80后的兩倍,顯示出90后已逐漸成長為互聯網理財的主力。甚至在門檻較余額寶略高一些的定期理財平臺招財寶上,也有32.6%的用戶是90后,這個數字高于70后用戶的占比,僅次于占比44.8%的80后群體。
數據分析師佘振龍表示,“相比于80后,90后理財意識的建立明顯來得更早一些,他們不愿意等到有足夠本錢了再理財,哪怕本金較少,他們也會嘗試理財;另一方面,由于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大發展,理財的資金門檻、操作門檻都大大降低,這也為90后更早地接觸理財提供了極大便利。”
超1萬名學生靠理財掙夠學費
很多學生的.理財,已經不是“小打小鬧”了。據統計,有超過1萬的學生,過去一年的理財收入在4000元以上,換言之,在9月的開學季,這些90后學生僅靠自己的理財收入,就已經能夠基本覆蓋新學期的學費了。
他們是如何賺到高收益的呢?一個很主流的方式就是幫父母理財。在用戶調研中,一位來自上海交大的學生介紹了自己的理財方式,“爸媽給了我20萬元資金用于理財,我將80%的錢用于招財寶定期理財,20%用于余額寶活期理財,平均年化收益7%,我按照年化4%的收益還給爸媽,多出的才留給自己,一年收入也有6000元,而且爸媽也不虧,這比他們存款的收入還多一些。”
佘振龍表示:“90后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往往比自己的父母更擅長互聯網理財,而不少父母也愿意信任自己的子女,甚至有意識地撥出一部分家庭資產來培養子女的理財能力。”不過,佘振龍也提醒說,90后在幫助父母理財時,一定要考慮父母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盡量將資產多元化地合理配置,基金、股票等風險較高的投資方式,在資產配置中的占比不宜超過30%。
理財調查報告5
一、內容摘要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和信息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人們的理財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同時,如何選擇理財也是他們要考慮的重要一點;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財務管理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用問卷調查了大學生的財務狀況。本文以問卷調查的結果為基礎。
二、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1.調查背景
大學期間,我們參加了網絡營銷能力展示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基于諸葛財富管理平臺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在線數據調查,設計了調查問卷,并根據有效的調查數據撰寫了調查分析報告,對大學生的網絡營銷能力進行了評估。
2.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調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學生在理財方面的理財意識、理財觀念和理財行為,同時也可以了解大學生對諸葛理財的了解程度。找出大學生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或建議,使大學生能夠更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財務管理生活。
三、調查基本情況
1.20xx年4月1日-20xx年5月11日
2.受訪者:大學生
四、問卷調查與分析
1、問卷題目設計思路
(1)標題
關于你是否成為財務管理碩士的問卷調查
(2)設計思路
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分析,了解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經濟狀況和對諸葛理財的理解。
2.調查數據結果的統計分析
(1)通過調查發現,50%的大學生對個人理財業務有大致的了解,32%不了解,9%了解;
(2)34%的人理財目的是合理安排收支,23%的人是提高生活質量,其他占33%;
(3)68%的人不知道諸葛理財,只有5%的人知道諸葛理財,27%的人有一定的了解;
(4)根據問卷統計,21%的人選擇投資銀行存款,16%使用理財,13%分別購買股票和基金債券。可以看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最首選、最偏愛的理財方式是儲蓄;
(5)35%的人認為風險過大是影響其理財的重要因素,26%的人認為不了解理財產品,23%的人認為理財收益低,16%的人認為影響其理財的`原因是缺乏專業知識;
(6)調查發現,68%的人不會選擇諸葛理財進行理財;
4.問題與解決方案
(1)本次問卷調查的大部分學生對諸葛理財了解不多
圖書館決策法:通過適當的方法宣傳諸葛的理財,提高其影響力,同時從自身角度出發,為理財者制定更為有利的方案,擴大理財用戶數量。
(2)大多數人消費不合理,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結構單一
圖書館方法:有的人把錢花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消費安排不合理,建議大學生制定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3)大部分人缺乏金融知識和技能。
圖書館決策法:首先,大學生平時要多注意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學校要加大理財知識的宣傳力度,讓學生了解如何理性消費理財,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消費習慣,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消費和管理。
理財調查報告6
公道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外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看。那末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甚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說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情勢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線路
就月均勻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用度最多。
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漸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還是主流。盡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斟酌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尋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經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具有筆記本電腦,大部份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尋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乃至向他人借錢以滿足欲看。在尋求物資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夸大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尋求情感需要物資投進,常常難以理性掌控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個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節余的僅占1%。對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文娛,選擇買書的不到占十分之一。 少數同學碰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用度。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甚么地方,是不是公道。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以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崛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講,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支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近沒有甚么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往后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類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當成為大學生理財進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是理財進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情勢好,開戶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其實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基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來源是家里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盈利10%了。
三、緣由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致使這一現象的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一)家庭緣由:很多家長始終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程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進步,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獨有的補償心理,常常輕易造成將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疏忽了對孩子初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經常是心太軟,乃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歷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甚么應當花甚么又不該花的。假如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遭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隨著感覺走,他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勤儉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進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分析(二)學校題目:學校在教育學天生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以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合涉足這類事情,或以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以為,青少年時期應當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漸漸來。并且學校沒有構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展開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愛好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未幾。
分析(三)社會題目: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常常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愈來愈緊密。學生們遭到社會上浪費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顯擺。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他人買甚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很多同學都想往逐一嘗試。但是學生究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本身緣由: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束縛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外一方面,他們還沒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遭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少。
理財調查報告7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我市兩級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3月,我市兩級法院共計受理委托理財類案件6件,其中,委托買賣股票糾紛1件,因委托理財合同而引發的財產關系損害賠償糾紛2件,一般委托合同糾紛2件,信托合同糾紛1件。在這6件案件當中,已經審結的2件,正在審理的4件。
(二)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的特點及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總體上呈現以下特點:
1、案件的數量較少但標的較大。從案件總量上看,與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兩級法院受理的委托理財糾紛案件數量較少,但是,該類案件總標的達到1.65億元。
2、案件多發期在20xx年之后。在6件委托理財糾紛中,只有泰山區人民法院受理的1件委托買賣股票糾紛系發生于1996年,其余案件均發生于20xx年之后,這是由于股市長期低迷,在20xx年前后發生的一些委托理財合同中約定的收益無法兌現,導致當事人發生糾紛,從而成訟。
3、案由較多,不統一。現在委托理財糾紛并沒有統一的類案由,我市法院受理的此類案件,在確定案由時也不統一,如有的定成委托買賣股票糾紛,有的定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有的定成信托糾紛,還有的定為一般委托合同糾紛。
在審判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委托理財糾紛的概念不夠統一規范,比較模糊。這直接影響了法院對此類案件的受理與審判;2、審判委托理財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不足,判決缺少統一尺度。由于實踐中對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仍存在較大爭議,加之委托理財合同與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均不甚相符,在現行法律法規中很少能找到適用于此類合同糾紛的法條,加大了案件的審理難度。
二、關于委托理財的概念
委托理財的概念,在實踐中比較模糊,不夠清晰。而由于委托理財現象比較復雜,因此對概念的界定,實際上決定著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范圍。因此,委托理財的概念是我們首先需要予以明確的。
有人提出將委托理財定義為客戶將其資金交付給管理人并由后者將該資金投資于證券、期貨等交易市場或者以其他金融形式進行管理,所獲利益由雙方按照約定進行分配或者由管理人收取管理費的活動。這里強調金融性質顯然是從委托投資的對象及管理方式而言,而非指委托投資的主體,并排除了非金融性的經貿、實業投資及其委托管理。所以,這一概念沒有涉及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將國債、股票或期貨合約等作為合同標的的情況,因此有些偏頗。
還有觀點認為,委托理財是委托人與受托人約定,由委托人將其所有或募集的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交由受托人掌管,并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從事營利性投資經營活動,以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委托理財活動必須在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開設資金賬戶,通過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方可進行。這一概念基本上揭示了委托理財的實質,但卻忽略了現實當中存在的以實物資產作為理財對象的情況。
我們認為,委托理財,實質上是一種投資委托管理或資產委托管理的行為。嚴格地說,“委托理財”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而只是金融業界的習慣用語。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用語,它包含了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委托理財現象。
委托理財合同有廣狹二義。廣義的委托理財合同泛指委托人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如不動產)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而狹義的委托理財合同僅指委托人
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如貨幣、票據等)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以受托資產的種類為標準,委托理財可分為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和非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金融性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是指因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委托人將其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上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組合投資、管理活動所引發的合同糾紛。我們所說的委托理財糾紛,就是指的此類糾紛。
三、關于委托理財合同的類型
委托理財合同千變萬化,種類繁多。總體看來,委托理財合同有名實相符的,也有名實不符的。在名稱上,比較多的情況下,稱為委托理財合同、投資理財合同、委托投資合同、資產管理合同或投資管理合同等;有時,第三方監管合同或委托監管合同是單列的,也有合一的,單列的由委托人與監管人簽訂(委托人與受托人另簽委托理財合同),合一的由委托人、受托人、監管人共簽。委托理財合同也有以其他名稱出現的,如委托代理合同、證券(股票)交易(買賣)代理合同、委托(代理)國債投資(購買)合同、股票質押投資合同、合作(共同、合伙)投資合同,甚至托管合同、保管合同、國債回購合同、投資咨詢(顧問)合同、信托合同等等,不一而足。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對委托理財合同作出相應的分類:
(一)根據委托理財的表現形式來區分,實踐中委托理財合同主要有以下兩種:(1)子母協議,一份正式協議,一份補充協議,保底和保收益的內容一般約定在補充協議中;(2)三方監管協議,委托理財合同由三方主體共同簽訂,即委托方、受托方和監管方,監管方一般由證券公司充當。但是在具體的合同名稱上,則可能各不相同,實踐中比較多的有委托理財、委托投資、合作投資、資產管理、受托資產管理、信息咨詢服務協議、國債托管協議等等。
(二)根據合同中關于虧損負擔和贏余分配的約定來區分,委托理財合同可以分為如下七種類型:(1)本息保底,超額歸受托人型。受托人保證到期返還委托人的本金和一定比例的年收益率,超出部分歸受托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受托人賠付。(2)本息保底,超額分成型。受托人保證到期返還委托人本金和一定比例的收益;對超出部分,由雙方按約定比例分成。(3)本金保底,超額分成型。受托人保證委托人的本金不受損失,虧損由受托人予以補足;對盈利部分,則由雙方按比例分成。(4)盈余分成,虧損分擔無約定型。委托人將資金委托給受托人從事股票交易,雙方只約定盈利按一定比例分成;對虧損,則沒有約定承擔的比例和方式。(5)締約當時沒有約定盈虧負擔,受托人事后承諾補償損失型。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對交易的盈虧負擔沒有約定,對投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委托資產損失,受托人書面承諾補足委托人全部或部分損失。(6)盈余分成和虧損未約定型。合同當事人對于盈余的分成和虧損的分擔未作出約定。(7)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型。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出資,以委托人或者受托人的名義開立資金帳戶和股票帳戶,由受托人負責資產的運作,有時委托人享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約定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三)根據在證券、期貨市場上出現的投資人名義的不同,委托理財分為委托代理的投資理財和信托投資理財。委托人委托受托人使用委托人的賬戶從事投資經營活動的,為委托代理型投資理財。委托人委托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受托人借用他人名義從事投資經營活動的,為信托投資理財。
四、關于合同主體
委托理財合同的主體,主要包括委托人、受托人、監管人三類。其中,受托人的主體是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委托人的范圍。委托理財糾紛的委托人,其范圍的確定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確定,包括各類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組織。因為委托理財糾紛均為因委托理財合同所引起,而只要是平等主體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組織,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則上均可以成為委托人。
(二)受托人的范圍。實踐中,受托人主要包括自然人、一般有限公司、投資管理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理財工作室、經紀人、私募基金等民間性機構,也包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企業財務公司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等專業性金融機構。
上述受托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金融機構,主要涉及券商,第二類是非金融機構,主要涉及投資公司。對于前者,證監會已在《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中作出相應規定。對于后者,則尚存爭議。肯定意見認為,既然“代客理財”列在投資公司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內,且強行法又未作禁止,應認定其具有理財資格;否定意見則主張,委托理財屬于特許經營,非金融機構不宜介入。我們認為,投資公司在受托理財時基本處于監管盲區,而目前理財活動往往涉及巨額資金,一旦失控勢必殃及金融安全。有鑒于此,今后宜適度限縮受托理財的主體范圍,將該業務視為許可經營項目為妥。
五、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及案由的確定
(一)對委托理財合同性質的認識
我們認為,委托理財合同是一種新類型的合同。
首先,委托理財合同實際上使雙方形成了一種臨時性的合伙關系,雙方分別用不同的客體,即委托方以貨幣、受托方以勞務進行投資。委托人開立賬戶后,在合同有效期內由受托方負責該合伙人的具體運營,憑借其專業知識和投資技巧進行具體操作。雙方內部對該合伙人進行期貨投資而產生的虧損和盈利進行劃分,但該約定僅對雙方有約束力,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此,在協議期內交易的盈虧都體現在該賬戶內,一旦協議期滿,清倉結算后,雙方就按照約定承擔責任。
其次,委托理財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理性的意思自治的體現。對保底條款有人提出,由于投資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由受托人承擔全部虧損,會使受托人的義務單方加大,是不公平的。并非理性投資主體的行為。其實,保底條款并非當事人不理性的行為。委托理財現象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有特定的社會經濟基礎,資金和投資專業知識在很多時候并不為相同的主體占有。委托方的目的是使其貨幣增值,但缺乏使其貨幣增值的手段。對受托方來說,雖然具有可以使貨幣增值的技能和知識,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相應的貨幣資金為載體,其技能是沒有價值的。為了將二者有機結合,實現“共贏”,委托理財便應運而生了。
最后,無論委托理財合同如何歸類,但只要此類合同不違反公序良俗原則以及法律與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就應受到法律尊重與保護。申言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必須慎重,不能以監管為由阻礙其創新。法律規定應來源于現實需要,對于委托理財行為,我們應該因勢利導,發揮其積極作用,而不要視其為洪水猛獸,以法律沒有規定為由而否定其合理性。在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一切行為應主要由市場來決定,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二)關于委托理財類合同糾紛案件的案由確定
案由的確定關系到法律關系的識別和案件的定性。對委托理財類合同糾紛案件案由的確定,實踐中五花八門,很不統一,主要有代理買賣股票糾紛、證券(股票)交易代理糾紛、一般委托合同糾紛、委托理財酬金糾紛、借款合同糾紛、合作炒股糾紛、賠償糾紛、委托買賣股票合同盈利糾紛、存款合同糾紛等等。有的同志認為,應當將委托理財糾紛作為一種新的案由單列出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有名合同。有的同志認為,從委托理財合同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來看,這類合同無非就是法律已經規定的有名合同的某種復合,不能將其作為有名合同對待,對此類糾紛應細化分流,區別案件類型,分別確定案由。
我們認為,對委托理財糾紛作更進一步的類型化劃分和處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是必要的。在實踐中,委托理財類合同雖然千變萬化,但細分起來只有五種典型情況:
1 、約定本息保底,超額歸受托人所有的,實與民間借貸無異,應將案由定為借款合同糾紛;
2 、合同約定委托人直接將資金交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投資管理的,屬于信托行為,應將其認定為信托合同糾紛;
3 、合同約定委托人自己開立資金帳戶和股票帳戶,委托受托人進行投資管理的,應將其認定為委托合同糾紛;
4 、合同約定雙方共同出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應將其認定為合伙合同糾紛。
5、對存在前面幾種合同之復合情況的合同,由于合同法對復合合同的問題沒有涉及,因此,宜按照類推適用的原則,對其各構成部分分別適用各有名合同的規定。
六、關于委托理財合同及保底條款的效力
(一)委托理財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是法律對當事人合意的事后評價。目前,對此類合同的定性在理論界和司法界都存有較大分歧,實踐中首先依據何種法律規范對其進行調整也不盡相同。我們認為,在對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認定上,不應拘泥于合同的性質,關鍵要從法理高度對其本質內容進行研判,依據《合同法》第三章的規定確定此類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判斷委托理財類合同的有效與否,只能依據法律規定,把握合同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虛偽表示、隱匿行為、惡意串通、假借名義損害國家、集體、自然人合法權益甚至實施違法犯罪的,應當視為合同無效;同時,有效性應當也源于法無明令禁止即為許可,如果當事人以法律法規禁止委托的資產實施了委托理財,合同應為無效,但是,根據《行政許可法》和《信托法》的規定,委托理財不應采取許可制和專營制方式。
在此次調研中,金融業務資格的缺乏不應導致委托理財合同無效成為在確定合同效力時爭
論最大的問題。我們認為業務資格的缺乏不應導致委托理財合同無效。
(二)保底條款的效力
“保底條款”是人們對各種委托理財合同中委托人向受托人作出的保證本金不受損失,超額分成、保證本息最低回報,超額分成、保證本息固定回報,超額歸受托人等約定的統稱。實踐中保底條款可分為保證本息固定回報條款、保證本息最低回報條款和保證本金不受損失條款等三種。
在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的處理中,爭議最大的問題就是保底條款的效力。我們認為,對保底條款,只要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情形的,原則上應當認定有效。理由是:
1、基于市場主體投資和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人們發明了委托理財合同這種投資方式。實踐中典型的委托理財合同,徒有委托的外殼,其具有與一般的委托或信托合同明顯不同的本質特征,即受托人承擔民事責任不以過錯為條件,并原則上承擔受托行為的所有風險。金融性的委托理財與通常意義上的投資行為也有差異,是對證券、期貨等虛擬市場的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由于絕大多數委托理財合同中都約定有保底條款,對委托理財合同所包含的法律關系是什么,本身就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對于這樣一種具有資金融通和資金管理雙重功能的新類型的商事合同,我們簡單地用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去套,或者非得將它定性為我國合同法中的有名合同,并不是科學客觀的態度。因此,審判實踐中我們也沒有理由運用委托合同或投資行為的屬性,去闡釋委托理財合同,并認定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保底條款無效。
2、迄今為止,我國法律、法規中禁止金融性委托理財的規定,僅見于《證券法》第143條關于“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或者賠償證券買賣的損失作出承諾”的規定。但依體系解釋方法,從該法第194條對違反第142、143條的法律責任的規定來看,禁止接受全權委托和承諾保底收益僅僅是針對券商的經紀業務。其他的禁止保底條款的規定主要表現為人民銀行的規章,如《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第31條、《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第4條等,而這些規章又顯然是從強化對信托投資公司的風險管理方面作的規定,且信托投資公司的現實運作和人民銀行對其的監管均未嚴格遵守上述規定。人民法院認定合同的效力,只能以法律和行政法規為依據,上述規章顯然不能作為認定合同無效的依據。另一方面,即使國家現在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認可保底條款,也存在法的溯及力問題。當事人此前在委托理財合同中約定保底條款,其無法預見會發生無效的后果。認定保底條款約定無效,對當事人明顯不公。
3、在委托理財關系中,由于委托人專業知識的匱乏和合同約定由受托人全權負責等原因,受托人的獨立意志和受托權限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其在享有較大權力的同時,根據權責一致的原則,當然應當負有較大的責任。從委托人權益的救濟渠道方面來看,受托人在投資領域的專業知識強于委托人,處于實際上的優勢地位,如果發生糾紛,由委托人舉證或者識別受托人是否存在過錯頗為不易。此外,我國證券市場還存在信息透明度不夠、惡意虧損現象較多等問題。保底條款則為解決一直存在的委托成本問題提供了一種剛性的約束,有利于督促受托人勤勉敬業,防止道德風險。
4、雖然從維護金融機構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對保底條款采取有限承認的態度,對于平衡作為巨額委托理財合同委托人的上市公司和作為受托人的證券公司的利益,有一定作用。但因這種觀點缺乏法理支持,從構建金融機構信用和維護國家金融市場秩序的角度,具有致命性的負面效應。顯失公平是指在締約時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失衡,我們不能忽視20xx年前投資股市曾有的高額利潤,而僅僅根據近幾年股市低迷導致的巨額虧損來推斷保底條款顯失公平。投資證券市場的高風險、高利益是基本常識,對于因股市周期性的漲跌導致的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失衡,解釋為正常的商業風險更令人信服,從而排除了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余地。至于參照合同法關于調低違約金的規定,僅僅保護法定利率收益,實際上將委托理財當作了儲蓄,不符合市場催生委托理財這種融資投資方式的目的。
理財調查報告8
一、內容摘要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資本市場產品的豐富,理財規劃逐漸成為居民家庭重要的生活理念。談到理財,一般人會想到投資賺錢。實際上,理財的內容要寬泛得多,理財規劃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換句話說,理財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管理與風險管理。本調研從對整個理財市場進行綜合評估與更全面的認識,對諸葛理財作出客戶需求定位及尋找目標人群等方面闡述了理財的發展整體思路。
二、基本信息
調查背景:網上市場調研是20xx年春季能力秀的綜合實踐項目,目的在于了解微信商城的邀請推廣及分銷模式,掌握在線問卷設計、投放及回收的基本流程,熟悉網絡調研數據分析方法。諸葛理財是北京無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開發的一款基于微信客戶端的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首家采用P2F模式(Person-to-Financial institution),致力于打造放心的移動理財服務,為每一個普通人提供安全的高收益理財產品信息。諸葛理財由深圳x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方攜手共創的深港產學研入股創立的,股東管理資產規模大,實力雄厚,為諸葛理財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調查時間:20xx年03月20日至20xx年04月30日
調查對象:部分親朋好友、部分社會人士、部分邀請的諸葛理財用戶(理財盟友團)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在線調研,微信相關公眾號平臺投票功能
調查目標:通過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調查,了解理財產品的未來走勢,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諸葛理財產品的建議。
三、主要內容
(一)問卷題目設計思路(問卷內容見最后附件)
本次問卷調查共設置了9個問題,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從了解調研對象的`個人基本信息、資產概況、理財觀念、理財產品認識度、到理財市場滿意度、接受程度……緊扣調查目的,在不侵犯調研對象隱私的前提下樹立信任度及好感,在受訪者不排斥,自然真實的狀態下提供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
(二)問卷發放以及回收情況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45人參加并且完成了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100%。
(三)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1)在本次調查的45個對象中,有40名為在校學生,4名職工,沒有金融、IT行業人員參與,1名其他特別行業;
(2)調查對象年齡在18-30歲,共計44票;年齡在31-50歲,共計1票;說明接受調研的對象是年輕群體居多。
(3)有29%的人通過親戚朋友,10%的人通過報紙雜志,29%的人通過網絡,12%的人通過電視廣告,21%的人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了解到金融理財產品。通過親戚朋友以及網絡獲取理財信息較為突出。
(4)平均月收入為(折合人民幣)3000以下的有38票,占84%;3001-5000元的6票,占13%;5000-8000元0票;8000-10000元的1票,占2%;1萬元以上0票。
(5)40%的人認為“沒有這部分的資金投入”是影響購買理財產品的主要因素,33%則認為是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20%認為沒有理財意識;4%認為是沒有時間;2%認為是其他不言明原因。“沒有理財部分資金投入”和“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是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重要影響因素。
(6)調查結果顯示,最關心的主要理財問題有31%的人認為是收益;15%的人認為是期限;17%的人認為是起點金額;15%的人認為是產品的依賴程度;15%的人認為是專業性;6%認為是其他。
(7)選擇購買理財產品的標準,可保性34票占27%;收益率高26票占20%;風險較小31票占24%;門檻較低15票占12%;手續費低16票占13%;其他6票占5%。
(8)18%表示在了解不深的情況下會接受親戚或者朋友推薦,購買諸葛理財產品;20%表示不會;62%即超過半數表示會了解清楚再考慮。
(9)有41%會使用或者想了解銀行理財;4%會選擇信托;21%選擇股票;31%選擇基金;4%選擇P2P網貸。
四、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建議)
(1)接受調研的對象是年輕群體居多,他們沒有太多封閉傳統思想,有警惕性但也敢于接受新事物,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目標群體可集中在18-30歲年齡段的人群。
(2)人們對理財產品的接觸面是很廣的,可以是親戚朋友、報紙雜志、網絡、電視廣告、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其中通過親戚朋友以及網絡獲取理財信息較為突出,因此,可以從用戶身邊人及網絡渠道宣傳兩方面重點實行。
(3)收入的因素是人們選擇理財及理財產品的重要前提,理財還是必須先有財。應當樹立正確理財企業形象,讓大眾意識到理財的最終目的不是“用錢生更多的錢”,而是“用錢生合適多的錢”,通過梳理財富來提升生活水平。因為畏懼起點或者期望收益越高,損失風險也會越大。盲目追求高回報,家庭財務的波動太大,也容易造成理財的困難。
(4)“沒有理財部分資金投入”和“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是人們購買理財產品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諸葛理財想要開拓更大的市場,收獲更多地客戶,就要站在客戶角度為他們思考,資金投入的多少是人為還是客觀的;此外,要加強宣傳力度,傳播正確的理財理念給大家,避免大家進入理財誤區或排斥理財。
五、總結
(1)此次調查的成果:
①對現如今的理財市場有了更全面更新的數據分析,這部分受訪者雖然不能代表全部群體,但反饋的信息有助于理財產品的優化及指明理財市場發展的方向。
②從此次調研中可以看出,年輕群體、資金、信任度、收益是理財市場的關鍵之處,人們對理財產品的意識還是普遍存在的,這就為理財市場提供契機;只要關注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及心理需求,企業研發健康產品,最終實現雙贏,乃發展之長久之計。
(2)此次調查的不足:
①題目設置不夠嚴謹合理,邏輯性不夠強,在對理財產品的了解方面的問題設置較多,而對理財產品使用情況方面的問題占比較少,不夠協調。
②有些問題設定的答案不合理,比如:如果您沒有購買過理財產品,您認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單選),“沒有這部分的資金投入”、“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沒有理財意識”這三個答案有侵犯受訪者的不禮貌之處,站在受訪者的角度,會有難以回答的效果或者含有不夠真實的想法,影響問卷的完整性。
③所以,出題者設置題目和答案應重視遵循科學性、客觀性、針對性原則;不能暗示受訪者填寫哪個“好”的答案,也不能忽略了調研目的,更要避免受訪者產生追求完美卻不夠真實的回復。
(3)此次調查的收獲:這次網上市場調研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體驗的同時,還有很大的收獲。掌握了在線問卷設計、投放及回收的基本流程,并了解了網絡調研數據分析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對諸葛理財可以由更深刻的認識以及與理財盟友團進一步研究成長,也可以用數據來給周圍的人進行恰當的交談、合作,讓更多的人接受理財市場的同時正確使用理財產品,共同營造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
附加: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有45人參加并且完成了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100%。
對理財產品的了解和使用情況
1.您從事哪方面工作?(單選)
學生職工金融行業IT行業其他__________
2.您的年齡是?(單選)
18-30歲31-50歲51-60歲高于60歲
3.您是通過何種方式了解到金融理財產品的?(多選)
親戚朋友報紙雜志網絡電視廣告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4.您的平均月收入為(折合人民幣)(單選)
3000以下3001-5000元5000-8000元8000-10000元1萬元以上
5.如果您沒有購買過理財產品,您認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單選)
沒有這部分的資金投入對理財產品了解太少
沒有理財意識沒有時間其他
6.您最關心或是最擔心的理財問題是什么?(多選)
收益期限起點金額產品的依賴程度專業性其他
7.您選擇購買理財產品的標準是?(多選)
可保性收益率高風險較小門檻較低手續費低其他
8.您會接受親戚或者朋友推薦您購買諸葛理財產品(您了解不深的時候)嗎?(單選)
會不會了解清楚再考慮
9.您一般會使用或者想了解哪種金融理財產品呢?(多選)
銀行理財信托股票基金P2P網貸
理財調查報告9
一、調查背景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多強。理財已成為人們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大學生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大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強烈的消費欲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群體。我對財經學院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分析大學生在理財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
理財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十分巨大,雖然通過個人理財有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但是通過理財從而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而且理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尤其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要就業、買房、結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著我們處理、規劃,沒有科學、合理的理財,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二、調查時間
20xx年5月中旬
三、調查對象
內蒙古財經大學
四、調查目的
通過實踐調查,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消費理財觀念和意識,發現有關問題,并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
五、調查方法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財經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投管系,會計系,金保系,計算機系。本次發放問卷150份,收回132份,問卷有效率88%。調查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進行調查,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六、調查數據分析
據統計本次接受調查同學中男生占52人,女生占98人;大一、大二占120人,大
三、占30人。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月消費在400元以下的沒有;400-600元的34人,占26%;600-800元的44人,占33%:800-1000元的24人,占18%:1000元以后的30人,占23%。
在調查數據中顯示“在學習用品、書籍方面消費占100元以上的僅有15.7%。在回答“您有花錢記賬的習慣嗎”時,僅有28.5%的大學生回答“有”,64.8%的大學生
回答“沒有”。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家庭供給,占到被調查人數的63%,有18.2%的學生是家教、兼職或勤工儉學及貸款和獎(助)學金。
七、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消費結構不合理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為主。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大學生戀愛支出主要在吃飯、零食、逛街、泡吧娛樂等方面,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調查還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二)伙食費占最大比例
調查顯示,除了學費、住宿費外,大多數同學64%的錢消費在飲食方面.除了在校內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經成為大學生飲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個體餐館就餐的也占很大比例,各種形式的聚會成為在校大學生飲食消費的一個重點。對于同學之間花錢請客,大部分同學認為偶爾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學生每年都要參加6-15次各類同學聚會。這部分消費基本上每年需要
600-1000元之間。聚會的理由多種多樣:老鄉相識、放假歸來、過生日、當了班干部、得了獎學金等都要請客吃上一頓,否則被視為不夠交情.
(三)大學生“月光族”
大學生“月光族”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64%的同學剛好夠花,還有24%的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或預支下月費用。對于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占10%。
(四)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
財商不高消費偏高、理財觀念淡薄、從匯總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兩點:一、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偏高;二、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很多學生每月消費超支。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八、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主要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剛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一)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
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二)錢要花在刀刃上
如今的大學生大多不必考慮家庭也不必顧慮未來,很多人都是左手進右手出。這其實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由儉入奢易!作為學生,應該把錢花在必須的地方,而且花錢時不要一味追求檔次講究攀比,更多地應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九、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做好理財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二)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半年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后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
(三)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
(四)學會精打細算
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網上購物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盡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五)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并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癥下藥,對今后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六)勤工儉學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總之,大學生的理財實踐,將直接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態度。理財高手,往往都是心思縝密,懂得籌劃的人。相反,那些理財不當,花錢如流水的,則往往缺少宏觀的計劃。所以,大學生要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應該先從學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開始。
十、小結
本次調查對我們大學生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良好的理財習慣是一個大學生必須養成和保持的,而且我們現在還都是消費者,對金錢無節制的揮霍不僅是大學生素質低下的表現,更是高等教育的失敗。這次調查報告的目的之一就是反映出大學生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使我們大學生能夠深切反思自己的消費方式,并能從他人的習慣中得到借鑒
理財調查報告10
一.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現狀的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和對個人進行深度訪談的方式對黃島五大高校的各年級各專業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涉及經濟類,文學類,信息類的同學。此次發放問卷440份,收回有效問卷437,問卷有效率為99.32%。調查問卷采用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的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及去向、自己的理財觀念和想法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大學生的理財現狀和理財的認識。
二.調查數據及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月生活費
在我們調查的437個人當中,月生活費在500元以下的占30%,這些同學的生活費來源主要是父母資助,支出主要用在個人飲食,基本上沒有處于攀比而盲目消費的情況,一般不是“月光族”;大多數同學的月生活費在500-1000之間,所占比例為57%,這些同學的生活費來源主要是父母資助和校外兼職,其支出不僅僅局限于個人飲食,還包括購買衣服和化妝品,這些同學成為月光族的概率為41%;在1000-1500元之間的較少,僅為11%,這些同學的生活費只依靠父母資助的占8%,50%的同學都會自己做兼職掙得生活費,剩余42%同學會尋找商機做些小生意,其支出還包括個人的娛樂消費,這些同學成為月光族的概率為33%;只有極少數同學的月生活費在1500元以上,占有2%的比例,他們有的完全依靠父母資助,一般屬于家庭較富裕的情況,但是也有少數人是依靠自己努力掙取的,屬于較有經濟頭腦的情況,這些同學成為月光族的情況極少。
(二).生活費來源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的生活費來源于父母資助,共341個人,所占比例為78%;獲得獎學金的同學占10%;依靠校內勤工助學的占6%,有校外兼職經歷的占3%,自己做些小生意的同學占2%,其他來源占1%。大學給同學們提供了很多機會,如平時校園內的勤工儉學,發放傳單,做點小生意;大學課程較輕松,大家平時也可以走出校門為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校外兼職工作,如家教,撰稿,翻譯,推銷和銷售等。
(三).消費原因
從圖表上可看出77%的大學生是由于自我需求而消費的,主要包括每個月的基本伙食、生活用品、零食水果等費用;9%的大學生是出于發泄習慣,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女生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有去逛街消費或者暴飲暴食的習慣來發泄情緒;7%是因為追求時髦,這是一個追求時尚的年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時尚點,吸引別人的注意或者讓自己自信有個好心情,從某個角度講追求時髦是一種對美的追求,也不為過;4%出于沖動,這個可能因為個人性格或者消費觀的影響,對一見鐘情的東西失去理智,沒有考慮實用性,都會導致日后后悔;2%是由于攀比,大學生處于青春的黃金期,希望自己能活得轟轟烈烈,在觀賞別人的同時,心里自然會生出一種攀比心理,這種心理誘使自己消費。但是自己要做好心理調節和自我控制,在自己消費時候,切勿拿父母的錢亂揮霍;另外還有1%的大學生出于其他原因而消費,由此也可看出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大家的消費原因也呈現出了多樣性。
(四).平常有無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
4%的人對理財概念很了解,且參與理財活動。
當我們問到假如學校要培養同學們的理財意識,您希望通過什么形式開展的時候,有13位同學希望通過學生會活動的形式開展,266位同學希望通過知識講座的形式開展,152位同學希望采用校公選課的形式,有5位同學希望通過其他方式開展。
(五).個人深入訪談
(1)炒股
根據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08級一炒股同學的說法;“駐足股市并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的資金來源大多是家里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嘗試的時候也有碰壁的時候。有時候損失了投資總額的20%至30%,更有時候賠了一半還多。但是炒股損失對我的影響,更多的是積極方面的影響:一方面這是我接觸投資領域必交的學費,同時也讓我知道了掙錢的不易。而且我認為損失并不是長久的.和不變的,從某種角度而言,這種失敗也成為通向成功的一種助力。”然而這種平和的心理也是不常見的。
另一位經管學院金融08級的同學說;“炒股有收獲也有壓力,我賺過也賠過,炒股能培養投資理財的能力,無論學的是什么專業,增加一些投資經驗都是好事,不管是賺錢還是虧本,對將來都是有益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炒股給我帶來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有時候因為過于關注股市的發展狀況而晝夜不能眠;還有一次因為所買的股票價格下跌了很多,極大地影響了我的心情以至于一門專業課考試失利。”
(2)做小生意
一位信息學院的學姐經常和宿舍姐妹一起在校園內擺攤賣一些小飾品,飾品多從網上訂購,價格也很合理,每次成本一般都是200塊錢左右,如果不出什么問題,一般都能掙得很可觀的收入,她說:“從這么小的生意中我也學會了很多東西,比如大家還價的時候,應該怎么和他們周旋,既使他們接受價格,又是雙方交易愉快,這些都是我以后去工作所具有的優勢。”
另一位機電學院同學從剛入大學第二年起,就開始賣被子和床墊,主要客戶群是剛入校的學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由于被子質量較好,價格也合理,而且大家也信得過他,所以銷路非常好,一條被子和床墊大約能掙50元。但是這種小生意也只能在開學之際做,平常基本上沒什么生意,不過他說他正努力尋找其他適合自己的商機。
三.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的建議
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高校學生的理財意識低和理財能力薄弱是很普遍的現象,逐步培養高校學生的理財意識的必要性越來越明顯。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同學們學習借鑒:
1.做好整體規劃
每個月可以支配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做到心中有數,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用來社會交際、買書等其他用途。另外對每天的消費要清楚地記錄,最好能分類,這樣可以看出消費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每月進行總結,揚長避短,對于規劃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控制改進。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計劃未來幾個月的支出。
2.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家庭條件也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因為追求時尚就拿父母的血汗錢揮霍,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自古以來,就有“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古訓,所以一定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受益一生。大學四年我們的學費加生活費大約在四萬左右,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大學生應該學會體恤父母,理解父母,在校也應該好好學習,爭取拿獎學金,學習之余也可以去做兼職。總之,大學生應該利用好每一分錢,不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
3.學習基礎理財
大學生在校期間,有很多渠道供大家了解更多關于理財方面的知識,既可以去圖書館閱讀有關書籍,也可以在相關網站上查閱,也可以請教老師,多與同學們探討不懂的問題等,都會讓自己收獲很多,受益很多。同時要利用課余時間去做一些實踐,加深對理財的理解,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為自己創造一些小收益。
4.經常出入銀行,關注理財信息
大學生理財生活首先應從如何同銀行打交道開始,大家不要認為去銀行僅僅是取錢和存錢那么簡單,即便是簡單的存款,也能從中學到不少理財知識。也許很多大學新生過去都有在銀行設有獨立戶頭,但大多數是由父母直接掌控的,對存錢、取錢、銀行利息計算等沒有什么感性認識。通過和銀行打交道,大學生可以了解最基本的金融常識、ATM機和信用卡的一些服務功能,學習如何獨立理財。
5.自己能做的,絕不花錢
都說現在的孩子動手能力差,遇到需要自己解決的問題缺什么也做不了,所以遇到問題能自己動手解決的,我們就盡量堅持自己做,不要輕易花錢。比如說學計算機的男生可以幫別人裝配電腦、維修電腦賺點生活補貼,心靈手巧的女生與其去買價格不菲的中國結作為飾物或禮物,為什么不學著自己編一個呢?在動手中既鍛煉了自己,又節省了開支,何樂而不為呢?
6.不要嫌棄二手貨
我們都知道,在大學里有一種明顯存在或隱形的二手市場,大家會低價出售一些自己不需要但是別人需要的東西,這種交易一般是非營利的,我們可以從中以合理的價格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學長學姐們會以很低廉的價格出售他們曾經用過的書籍、學習工具、自行車等,如果有需要,就無需重新購買新的,不但省錢也很環保。有朝一日等你成了畢業生,你也可以在那里把你的舊貨賣個好價錢,讓它們繼續發揮余熱。
理財調查報告11
平安大華基金公司日前聯合全球市場調查機構益普索(IPSOS)發布的首份《中國家庭理財調查報告》顯示,“近60%的中國家庭有理財經歷,但仍有23%的家庭拒絕理財。在20xx年,約48%中國家庭的投資實現盈利,22%家庭的投資出現虧損”。
23%家庭拒絕理財
這份調查選取了我國社會日漸崛起的中等收入家庭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家庭理財中所涉及的各類金融產品,對其家庭收入、投資目標、投資品種、理財觀念和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的深入分析。
調查樣本覆蓋了中國大陸包括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北、西南等主要區域。
調查報告顯示:近60%的家庭有理財經歷,但仍有約23%的家庭拒絕理財。在本次調查的中等收入家庭中,59%家庭正在或者曾經進行投資理財;18%的家庭從未進行投資理財,但未來半年會考慮進行投資理財;同時有23%的家庭會拒絕理財,這些家庭從未進行過投資理財,并且在未來半年內也不會考慮進行投資理財。在有理財經歷的家庭中,45%的家庭的理財行為未有明確的目標,隨機性較強,21%家庭有比較明確的`理財目標,更有15%的家庭已將理財視為生活的樂趣。
動機是抵御漲物價
在對中等收入家庭理財動機進行研究后發現,主要動因集中在提高生活質量、抵御物價上漲、籌劃養老這三個方面。他們的投資品種選擇,以股票、基金和投資型保險作為其首選三個品種。在追求投資樂趣的家庭中,投資股票的比例相對較多;注重籌劃未來的家庭中,選擇投資型保險比較多。但即使投資目的各有不同,都有超過40%的家庭會選擇投資基金。
長線投資回報更好
過往投資盈虧的經驗將會極大影響未來投資決策。選擇某一種理財產品的理由往往是過往投資盈虧“經驗”,這一點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財決策過程中尤為明顯。如果過往沒有實現盈利,未來的投資決策會比較明顯表現為減持;如果過往投資盈利,則會根據對于不同品種的預期,部分人會選擇落袋為安,但同時有部分人會選擇繼續增加投資。這些都是中等收入家庭在具體投資行為上表現出的明顯特點。
調查還發現,穩健型、長線操作型投資風格在家庭理財取得了更好的投資回報,并且投資中面臨的風險更小。
理財調查報告12
公正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外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看。那末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甚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說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情勢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線路
就月均勻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說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用度最多。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漸向開放化、前衛化開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還是主流。盡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斟酌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效勞的質量、價錢,尋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
假期回來,經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具有筆記本電腦,大部份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尋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或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乃至向他人借錢以滿足欲看。在尋求物資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夸大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成認尋求情感需要物資投進,常常難以理性掌控適度消費原那么。
另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個月花費根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節余的僅占1%。對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文娛,選擇買書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數同學碰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用度。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甚么地方,是不是公正。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以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崛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講,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支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近沒有甚么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往后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類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當成為大學生理財進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是理財進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情勢好,開戶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其實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根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是家里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盈利10%了。
從消費情況可以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致使這一現象的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一)家庭緣由:很多家長始終以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程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進步,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獨有的補償心理,常常輕易造成將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疏忽了對孩子初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經常是心太軟,乃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歷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甚么應當花甚么又不該花的。假設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遭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擬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隨著感覺走,他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勤儉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響,孩子打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進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分析(二)學校題目:學校在教育學天生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以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合涉足這類事情,或以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以為,青少年時期應當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漸漸來。并且學校沒有構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展開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愛好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未幾。
分析(三)社會題目: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常常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愈來愈緊密。學生們遭到社會上浪費浪費現象,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顯擺。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方案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他人買甚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很多同學都想往逐一嘗試。但是學生究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本身緣由: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束縛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外一方面,他們還沒有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遭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少。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讓中學生接觸金錢的,認為從小持幣會使孩子思想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這種消極防范導致中學生缺乏經濟意識,出現盲目消費,不會理財等現象。其實,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中學生不可能不和錢打交道,試圖給中學生創造一個真空的消費環境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中學生適當地注意增強經濟意識,對健康成長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區分和分析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大局部中學生家長都固定地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數量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每次還未到月末,同學們早已將零花錢用年完了。很多同學對“錢該怎么用”這一理財的根本問題存在著種種偏見和誤解,甚至在他們“身無分文”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就以我們調查的初中學生為例。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一般不會給太多的零花錢。絕大多數(約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超過100元。據調查,在同學們零花錢的支出工程中,經常購置飲食品占被調查人數的70%,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文具,書籍,報刊雜志,磁帶和光盤等。調查結果說明,多數同學存在“亂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理財意識淡薄是導致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很多同學信奉‘錢是身外之物,出手要瀟灑大方’;也有的人認為‘算來算去煩死人,省來省去也省不出幾個錢’,還不如‘今朝有錢今朝花’。所以同學們的零用錢很大一局部都是在不正確的理財觀念中被浪費掉了。家庭對孩子理財能力培養的疏漏,是造成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方,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擬購物消費;家里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參加,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里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基于以上調查的結果,我們就讓同學們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方生活中需要購置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時機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方案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第四,掌握一些根本的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時機可以學習購置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于購置學習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現今世界,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局部,也是素質教育不可無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培養和鍛煉這種能力。我們向家長和教師建議:在孩子八九歲就應當注意培養其理財
理財調查報告13
一、 調查的目的
本報告主要通過對廣佛地區的在校大學生進行關于房地產理財規劃的問卷調查,以了解被調查大學生的基本情況、房地產投資理財的現狀和方式分析、大學生對房地產的需求等,并進一步分析目前大學生在房地產投資理財存在問題和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二、 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對象是在廣佛兩地的在校大學生,調研方法主要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文獻參考法和網絡調查法為輔,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結合進行深入分析。利用Word、Excel、SPSS等軟件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在本次問卷調查里,我們派發了291份問卷,由于問卷都是在網上進行派發的,因此回收率100%。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被調查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述
如表可知,在本次調查中受調查的大學生的男女比例較為均衡為4:6,而且在受調查者的年級分布中,大三的受調查大學生居多,其次是大二的受調查者,因此按年級來看,受調查者的比例是不夠均勻的,會一定程度影響到最后的報告的結論。但是在受調查大學生的專業分布上看,5:5得比例是足夠均勻分布的。
(二)被調查大學生房地產投資理財的現狀分析
1.被調查大學生的房地產投資的理財計劃情況
在對于受調查者是否有房地產理財計劃進行交叉分析,自變量分別是性別,年級和專業。由上圖,可知相對來說,無論在哪一個年級,男生總體上會比女生更傾向于進行房地產的理財計劃,而隨著年級的增加,受調查者對進行房地產理財的意識會逐漸增強,到了大四男生會有將近一半的人數會有房地產理財計劃,而女生有大約33%的比例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而且到了大四男女生的有房地產理財計劃的百分比是最為接近的。
在進行專業和是否有房地產投資理財計劃的交叉分析中,可以看到有47.26%的經管類的學生會有房地產投資的理財計劃,而僅有22.02%的非經管類學生有房地產投資的理財計劃,因此,總體來說經管類的大學生會比非經管類的大學生更有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的意識。
2.被調查大學生對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
對于相關購房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僅有2%的受調查者會很熟悉相關的購房政策,而36%的受調查者是有了解過的,但是有同樣比重的人沒有了解過相關的購房政策,有26%的受調查者是有了解過相關的購房政策的。
3.被調查大學生獲得房地產信息的途徑
在獲得房地產的相關信息途徑方面,房地產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受調查者會比較傾向于利用電視、網絡和朋友、親人傳播的方式收集關于房地產投資的信息,同時也會利用報紙、雜志和戶外廣告、路牌等獲得相關信息,但是很少會通過展覽會或其他的方式獲得房地產的信息。
(三)被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的需求分析
1.受調查者畢業以后對房地產的需求程度
如圖,有57%的受調查者認為如果有資金限制可以先緩一緩,等工作穩定再說,22%的受調查者認為要盡快買房,安定下來;同時也有15%的受調查者會按照父母或對象的態度進行抉擇。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來說,房子不僅僅是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還是一個根和家的象征,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重視房子的購買,這也成為了目前房價高居不下的一個因素之一。同樣,對于大學生來說,購房是一件大事,很多都會選擇等經濟穩定后再考慮購房。
2.性別與年級和受調查者畢業后對房地產需求程度的交叉分析
對于男生來說,隨著年級的增長,選擇等經濟穩定后再購房的人數增加,想要盡快買房,安定下來的數量減少。對于女生來說,相反地,隨著年級的增長,選擇等經濟穩定后再購房的人數減少,想要盡快買房,安定下來的人數反而增加。相對來說選擇根據父母或對象的意愿購房的女生會比男生要多。
3.受調查者未來購房類型
如圖,60%的受調查者會選擇購買現房,僅有14%的受調查者選擇二手房,剩下26%的受調查者選擇購買期房。可見,受調查者的購房觀念是比較傳統的,受到中國傳統的觀念影響。
(四)被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分析
1.被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
在對受調查者會以何種方式進行房地產理財的調查中,有46%的`受調查者會選擇以購房的方式進行房地產理財,其次有29%的以出租房子方式進行房地產理財,有20%的受調查者會進行房地產的投資經營。
2.被調查大學生預計未來能夠每月投入到房地產的金額
進行房地產投資,而選擇一次性支付和用公積金支付的各占20%和25%。并且在調查中發現,受調查者最能接受的最多還貸期是20年,占47%的比重;10年的還貸期僅次其后,只有15%的受調查者選擇30年的還貸期。
(五)被調查大學生的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1.受調查者購房的影響因素
受調查者在進行房地產投資中首要的考慮因素是房價,占84%,其次是地段和交通,占83%,然后就是小區的環境、戶型和配套設施還有投資潛力等,占67%和51%,最后是物業管理和學位,占48%和43%的比重。可見,對于受調查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房價的高低,因此熟悉相關的購房的政策和學會預估房價的漲跌也是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必修課。
2.受調查者購房的影響因素與畢業后選擇購房的地方的交叉分析
如圖,選擇在一線城市和國外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受調查者會傾向于考慮房價和地段、交通等因素;而在二線城市和普通城鎮會比較權衡地考慮房價,地段和交通,小區環境、戶型、配套設施三方面。而在農村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受調查者會更加考慮房價的因素。
四、調查的結論與建議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
1.普遍受調查者的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淡薄,沒有詳盡的房地產理財計劃。 在進行問卷調查中,有超過6成的受調查者并沒有確立一個房地產理財計劃,而且相對來說,男生普遍會比女生有更加強的理財意識,而高年級的大學生確立房地產理財計劃的人數會比低年級的大學生要多,經管類的大學生會普遍比非經管類的大學生會有更加高的房地產理財意識。究其原因,因為普遍大學生并沒有穩定的工作和相關的理財知識,會覺得進行房地產理財離自己很遙遠,因此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較弱。
2.受調查女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觀念較為傳統被動。
在進行性別對房地產理財的需求分析中可知,女大學生的房地產需求比較被動,超過四成的女性受調查者會選擇根據父母或者對象的意愿來進行房地產理財。主要是因為女大學生會認為自己終究都會出嫁的,在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時比較傾向于向自己父母和對象求助。
3.受調查者對相關的購房政策了解程度不夠。
僅有38%的受調查者是有了解過相關的購房政策或對購房政策是比較熟悉的,剩余的超過一半的受調查者并沒有了解相關的購房政策。因為大部分的受調查者并沒有房地產理財的意識,所以很少會去主動了解相關的購房政策,因此受調查者對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夠高。
4.受調查者獲得房地產相關信息的途徑比較狹窄單一。
相對來說,受調查者的獲得房地產信息的途徑一般是傾向于利用電視、網絡和朋友、親人傳播的方式收集關于房地產投資信息,而且獲得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因此電視,網絡還有家人朋友等方式收集房地產信息是比較容易得到的資源,資料信息也相對真實,如果通過其他的方式如展覽會等,成本和時間的花費就增加不少。
5. 受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傳統,付款方式不夠多樣化。
深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受調查者在選擇理財方式類型時,會傾向于比較安全穩健的方式,60%的受調查者會選擇購買現房,僅有14%的受調查者選擇二手房,剩下26%的受調查者選擇購買期房。可見受調查者嚴重受到傳統的文化影響,大部分會選擇購買現房。而且,在選擇付款方式時向銀行按揭貸款,有54%的受調查者會選擇該方式進行房地產投資,選擇其他方式支付的比較少。
(二)建議與對策
1.對大學生的建議
(1)增強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建立一個詳盡的房地產理財計劃。
作為大學生,應當增強自身的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并且盡早地好好規劃理財方案,建立一個比較詳細的房地產理財計劃。
(2)轉變傳統的房地產理財觀念,進行多種理財方式相結合。
普遍的受調查的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觀念較為傳統,會比較傾向于選擇比較安全的理財方式。因此大學生應該轉變傳統的理財觀念,采用多種理財方式相結合。
(3)拓寬收集理財信息的渠道,付款方式多樣化。
大學生進行房地產理財的信息渠道比較單一,應該嘗試多種的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支付方式,以減輕負擔,但是同時也要核對信息的真實程度,以免上當受騙。
(4)主動了解相關的政策信息,提高房地產理財的專業能力。
大學生應當多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主動了解相關的政策信息,學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判斷房地產的房價走勢等,進行理性的專業的房地產投資理財。
2.對家庭的建議
(1)從小向孩子灌輸房地產理財觀念,轉變傳統的理財方式。
家長應當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從小就能夠注重理財,并且擁有房地產理財的意識,同時,家庭也應當轉變傳統的理財方式,嘗試多樣的房地產理財方式進行理財,已達到良好的理財效果。
(2)尊重與支持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決定。
家長應當始終支持大學生做出的相關的理財決定,可能會由于觀念不同會導致在理財決定的不同但是也不能夠全盤地否定。進行房地產理財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唯有更加專業的理性的判斷,才可能達到更好的理財效果。
3.對學校的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指導,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和相關的理財知識。
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指導,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和相關的理財知識,讓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理財觀念和增強學生的理財專業能力。
(2)增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培育,培養更多的理財人才。
學校可以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培育,來培養房地產理財的人才,從而能夠為社會做貢獻。
4.對政府的建議
(1)健全相關的房地產政策與法律,相關的信息政策應當更加公開,透明。 信息和政策的公開透明對于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的人來說相當重要,應為這個直接會影響到房價,最后影響到理財投資的效果。因此政府應該健全相關的房地產政策與法律,相關的信息政策應當更加公開,透明。
(2)大力監管房地產市場,避免房價被惡意抬高,影響投資決策。
政府應當大力監管房地產市場,嚴格把關房地產的價格,防止房價被惡意抬高,影響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投資決策。
理財調查報告14
調查時間;
20xx年
調查地點:
網絡調查
調查內容:
投資理財觀念
調查方式:
全球投資者調查
x月x日,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富蘭克林鄧普頓發布的全球投資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投資者認為今年以及未來20xx年內,中國將提供最好的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資機會,美國和加拿大排名第二。中國投資者預計今年股市將觸底反彈,68%的投資者認為,經歷了讓人失望的20xx年后,今年市場揩會呈現上漲趨勢,這一數據遠遠高于去年的11%。43%的中國投資者認為,今年以及今后20xx年內,中國將提供最好的股票投資機會。
不過,仍然有72%的中國投資者對于A股表現出擔憂。他們認為,房地產泡沫破裂和出口下滑將是市場最大的威脅,其次是經濟放緩的風險。
“盡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國經濟展現出的穩固基本面和樂觀的長期增長前景,這是投資者提高預期的.主要原因。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盔一步改革,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健康發展和增長的市場。”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王一文表示。
調查顯示,x3%的中國投資者計劃在20xx年采取更為保守的投資策略,4x%計劃采取更加激進的投資策略。大多數中國投資者計劃20xx年將投資重點同時鎖定在股票和固定收益產品。其中,持有最大資產規模的投資者在股票投資方面擁有最強烈的投資意愿。而貴金屬、房地產、股票被認為在20xx年以及未來20xx年將擁有前三名的表現,非金屬類大宗商品緊隨其后。
本次調查還發現,中國投資者目前將他們74%的資產投資國內市場。這一比例預計在未來20xx年將有所下降。在談及未來20xx年間計劃時,投資者預計會將67%的資產投資于國內市場,并計劃將33%的資產投入到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對境外市場缺乏了解是中國投資者不愿意投資海外市場的首要原因,其次的原因分別為匯率對投資回報的沖銷,以及監管門檻對境外投資的限制。
王一文表示:“調查顯示,對于剛剛開始涉足海外市場的中國投資者而言,他們還是更愿意把錢放在離自己更近的地方,但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更豐富的資產類別及海外市場,以更好地防范風險。”
調查顯示,中國投資者在投資方面愈加成熟,對于多元化投資產品的興趣也日益上升。共同基金受到了投資者的諸多關注。73%的中國投資者目前擁有共同基金投資,此外,還有一部分投資者計劃x年內投資共同基金。他們預計,在未來x年內會在資產組合中配置更多的共同基金。
理財調查報告15
公道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還沒有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外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看。那末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甚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說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情勢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線路
就月均勻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用度最多。
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漸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還是主流。盡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斟酌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尋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經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具有筆記本電腦,大部份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尋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乃至向他人借錢以滿足欲看。在尋求物資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夸大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尋求情感需要物資投進,常常難以理性掌控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個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就以我們調查的初中學生為例。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一般不會給太多的零花錢。絕大多數(約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超過100元。據調查,在同學們零花錢的支出項目中,經常購買飲食品占被調查人數的70%,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分別是文具,書籍,報刊雜志,磁帶和光盤等。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同學存在“亂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理財意識淡薄是導致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很多同學信奉‘錢是身外之物,出手要瀟灑大方’;也有的人認為‘算來算去煩死人,省來省去也省不出幾個錢’,還不如‘今朝有錢今朝花’。所以同學們的零用錢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確的理財觀念中被浪費掉了。家庭對孩子理財能力培養的疏漏,是造成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較購物消費;家里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加入,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里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
基于以上調查的結果,我們就讓同學們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需要購買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機會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計劃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第四,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機會可以學習購買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于購買學習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理財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理財調查報告范文10-26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07-24
對當代大學生理財的調查報告12-14
最新理財技巧與理財知識08-04
理財科學的分野與企業理財的定位09-03
如何正確理財-正確理財的方法07-26
理財技巧和理財方法大全08-30
公司理財與信托理財的比較研究09-28
理財的口號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