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調查報告15篇
在當下社會,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就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就業調查報告1
我們從咿呀而語的稚嫩幼兒學步,到以四肢匍匐而進在大人們的
庇護下蹣跚而立,我們慢慢走向成熟,現在面臨大四的我們,即將走進社會。十年苦讀但求一立,那么對于我們自己以后的未來,對于畢業后面向社會,我們不曾無數次的在腦海中勾畫美麗無比的人生藍圖,美好的前景在腦海中勾勒過一遍又一遍,我想大家都是這樣吧,曾不只一次的幻想過自己的未來,憧憬過美好的未來!可是,我們只是去想象,并沒有真正考慮過如何的付諸于行動,如何地去實現。因此,我利用本次大四的寒假,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在錦州各所大學附近展開了一次關于大學生就業觀念、如何利用業余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
采用實地調查形式,并自己親身體驗,參加社會實踐,總結經驗。
一、 調查課題
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如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
二、 調查對象
年級結構:大一占16%,大二占21% ,大三占28%,大四35%
性別結構:男生占45%,女生占55% 。
三、調查步驟及時間
調查總體時間:20xx年2月1日——20xx年2月29日
調查步驟及時間分步:
1、 確定調查研究的課題:20xx年2月1日
2、 起草調查內容及方案:20xx年2月2日
3、 確定調查對象并展開調查:20xx年2月3——13日
4、 調查社會實踐活動情況:20xx年2月14——2月28日
5、 調查分析總結:20xx年2月29日
四、調查的問題與目的
本次調查的問題主要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以及就業理念,就業觀點,在業余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鍛煉自己,如何分配自己的業余時間。
五、調查步驟
(一)、調查前言
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供需比日趨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尤其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并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于畢業生處于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已經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么?他們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
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分析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范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沖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涌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另外,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于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眾所周知,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三)、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缺乏勝任力。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
就業調查報告2
根據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可以知道在過去,人們的印象中,大多數畢業生在就業時都傾向于去大城市、好單位,而本次調查中選擇去欠發達地區學生卻占有相當一部分。這一方面與有些學生提到的“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觀念有關,也與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現實有關。這表明已有更多的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與社會現實,為自己的將來做較為恰當的定位。
從學生對選擇理由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同樣的選擇卻可能源于不同的動機,而不同的選擇也可能是出自相同的動機。比如同樣是選擇比較低的工作待遇,人次百分比排在第一位的動機因素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占總人數的31、8%,典型的表述有:在相對差的單位能擁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使自己有用武之地,更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可為落后地區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與其在舒適環境中平凡地過一輩子,不如在艱苦環境中干一番大事業。
而同樣是選擇寧愿作為普通人員去發達地區的`人其動機也是多種多樣,有的動機是與選擇去欠發達地區的同學殊途同歸。如其中人次百分比居首位的就是為了發展,占總人數的37、6%,典型的表述有:“一個好的環境能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發展的空間”、“人會隨著對手的強大而不斷強大”、“一個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高手如林的地方,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只有面對強手才會激起奮進的激情”、“在大城市發展機會比較多”等。
這樣的人是樂于挑戰自我,占9、6%,典型的表述有:“我喜歡有挑戰性的生活”、“巨大的壓力,激烈的競爭,會使人生更加豐富多彩”、“在競爭激烈的地方磨煉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大城市的環境會增加人的壓力和動力,有助于發揮人的創造性”。
以我對大學生工作問題的理解,談幾點認識:
大學生就業問題首先是社會性的問題,其次才是個體問題;
還沒有就業的我們,承受著很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甚至是人格的壓力,他們最希望得到的是機會、關懷和指導。如果我們大學生有觀念或能力問題,作為老師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想家長也應該這樣去面對問題,而不是事后的責備或教訓。
如果我們的學校,當初能夠使我們更懂得面對社會現實的不易,更懂得承擔公民責任、獨立承受壓力的不易,更懂得在現實中保持理想的不易,更懂得依法維護自己權利的不易,更懂得先生活再發展的道理,他們或許不會等待,而是已經工作,并在不理想的工作中保持積極追求的愿望。因為我們知道人生的發展比具體的工作重要得多,而獨立生存是發展的基礎;我們雖然還沒有工作,但內心的支撐仍然堅固,并在可以自控的程度下尋找更合適的工作。因為我們知道順利自然可喜,能夠經受壓力更是能力。有滿意的工作自然可喜,但工作以后還有失去的風險,人總要有抗壓能力的;我們或許不會埋怨家長,抱怨社會,因為我們知道家長是最無私的,而人生的道路本該自己開拓,沒有人可以給自己安排一生,即便可以,那也是表面的,真正的幸福是不依賴他人的。
單就就業而言,學校固然可以做一些更切合實際的調整,包括規模、結構、特色、師資和教學方式等,坦率地想,大學生就業困難,也是大學的壓力,所以,每所高校都要有憂患意識,要提高自我調節和推動發展的能力。
但最重要的是,教育應該給予學生什么專業技能是要的,但職業界需求發生變化了,又怎么辦?職業界的需求變化永遠比學校培養的快,什么才是對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呢?那是本質的、永恒的東西,是無論成功或失敗時都必然需要的東西,那就是生命和人格的良知,其次才是謀生之技能。?
面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我作為一個學生,既不能創造就業機會,也拿不出一貼良藥,提出的建議,也未必能行。但希望大家都以人為本,關照我們大學生,更希望我們未就業的大學生們,珍視自己的心靈,別讓它受污受傷。
就業調查報告3
在前不久舉行的一場畢業生雙選會上,某單位的招聘臺前一下子擠來了個人,但其中只有人是求職者,另外人都是“參謀”——求職者的爺爺、奶奶和父母。對于類似現象,有社會學家指出,中國的第一批獨生子女正大規模地步入社會,他們的就業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應該引起高校和社會的重視。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多年來,獨生子女的數量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由于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備受寵愛,心理較脆弱,承受職場挫折與失敗壓力的能力相對較弱,在初次步入職場時,很多人感到無所適從。
應聘:全家總動員
楊強是南寧某高校屆畢業生,是家中的獨苗。從今年月開始,為了幫助楊強找工作,他的父親特地從江西趕到南寧,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下,準備打一場“就業持久戰”。對于這樣做的理由,楊強父親的解釋是“兒子還小,面對五花八門的招聘單位,不懂如何辨別真偽”。
月下旬,廣西人才市場專門舉辦了一場南博人才交流會。筆者看到,楊強的父親邊看邊講,儼然一位解說員,每走到一個招聘單位前,他都要先對該單位的崗位、薪金水平和發展前景進行一番深入的分析,再決定是否同意楊強投遞簡歷。當看到楊強遞過簡歷后老半天支支吾吾、不善言辭時,楊強的父親連忙“挺身而出”,協助兒子……
在今年廣西全區首屆人才交流會上,筆者看到這樣“動人”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開在房地產公司的招聘臺前同時排隊,而女兒卻悠閑地坐在后面一條長凳上無所事事,待快輪到遞送簡歷時,女兒才有些不耐煩地將其父母替換下來,嘴里還嘟噥著“真麻煩!”。
當筆者詢問“為什么不讓女兒自己排隊?”時,女孩的母親不以為然:“女兒辛辛苦苦讀了十幾年書,畢業找工作還要飽受折磨之苦,做父母的理所應當替她分擔。”
這樣的現象在招聘會場上并不鮮見。一家長對記者說,之所以要跟著孩子來招聘會,是因為怕孩子“稀里糊涂,一不小心就明珠暗投”,父母親自上陣“心里會踏實許多”。對于要選擇哪一家單位,一般會全家人反復推敲,他們討論的內容包括單位的工作地點、工作的穩定性、工資待遇及發展空間等等。
心態:對未來霧里看花
那么,獨生子女的就業心態如何呢?請看廣西大學學生會的一項調查:多名獨生子女中,有近七成的人對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普遍認為用人單位對于工作經驗、學歷的要求過于苛刻,并且薪水達不到自己的預期設想;相當一部分學生希望找一個離家近、工作相對穩定的單位;在調查中,幾乎沒有獨生子女有自己獨立創業的想法。
調查顯示,獨生子女普遍不能準確客觀地為自己定位,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以及職業能力并不了解,自我評價偏高。另外,他們對職業和社會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業前景想象得過于美好或過于艱難,直接導致期望過高或畏縮不前。而且,他們比較注重經濟利益,擇業時往往把經濟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調查還反映出獨生子女就業的一些矛盾心理。許多學生對自我缺乏正確的分析,不考慮所選單位是否適合,而是盲目攀比,還有的同學想找一份“比較好聽的工作”。不少獨生子女寄希望于父母長輩的社會關系,眼高手低,“這山望著那山高”。還有的獨生子女因專業技能、專業知識不扎實等種種原因,沒有信心向用人單位展現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訪中我們發現,即將踏入社會的獨生子女普遍有一種危機感,他們認為社會競爭太激烈,人際關系太復雜,自己難以適應。許多人選擇讀研或出國留學以爭取一個緩沖期,有的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競爭中,寧可選擇成為一族。
針對獨生子女群體的職業心態,廣西大學招生就業辦負責人說,作為大學生的獨生子女,一直囿于校園生活,經歷簡單,沒有經受過挫折考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一旦遭遇挫折,則感到失落、悲觀、失望,對未來失去信心。近年來,學校一直致力于學生的就業指導,從信息來源、聯系工作、出面調節到心理輔導等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到細致的工作,以便獨生子女在畢業找工作時即使遇到挫折也一樣可以充滿自信,甚至越挫越勇。但是面臨擇業就業,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有極大的心理壓力,表現出茫然、不自信以及很強的依賴性。
競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林明是廣西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去年通過自己聯系實習,最后被北海某公司聘用。如今林明已是公司的技術骨干,他感覺公司員工熱情,氣氛活躍,工作中學有所用,很滿意現在的狀態。現在他正準備考托福,出國讀碩士,拿到學位再回國發展。
今年歲的小敏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英語專業,年畢業的她雖然只有兩年的“工齡”,卻已經跳了兩次槽。令她感到自豪的是兩份工作都是她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很累,老是加班加點,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且和我的專業沒有一點聯系,所以干了一年,我就不干了。剛開始工作時,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被上司批評一兩句,心里會難受好幾天,還經常落淚。不過,現在已經完全適應和改變了。所以我覺得獨生子女的適應能力并不差。”
李彤是年湖南大學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投簡歷謀得深圳某酒店財務部會計一職。在該酒店工作年的李彤也有跳槽的打算,她說:“工資不太高,主要是覺得自己沒太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想跳槽去外企。我最大的心愿是找份好工作,買套大房子,接父母同住,只要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比什么都快樂。”
擇業:揚長避短天地寬
很多家長對子女擇業不放心,但是有父母“親自把關”是不是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國凱房地產公司的負責人說,用人單位看重的是求職者的人品、學歷和經驗。獨生子女們連找工作都要父母親陪同,甚至幫忙查資料、填寫表格,這不能不讓人懷疑他們的獨立能力。
對此,社會心理學專家認為,獨生子女有其特定的成長環境和空間,可以說是社會的特殊群體,在他們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需要大家的關注和引導。一般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獨生子女經過幾年大學集體生活的磨煉,已經具有一定的自理和交際能力。但他們在工作中的刻苦和創新精神相對弱些,需要用人單位的培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潛能。
正如一位兒童心理、衛生專家提出的那樣——“愛比維生素還重要”。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家長對“獨苗”教育比較重視,所以一般而言獨生子女智力早熟、興趣廣泛、知識面寬。同時,獨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愛,在愛的陽光中成長,個性發展健全,多數獨生子女性格活潑、開朗、大方、敢說敢想。可以說,在就業擇業的過程中,只要善于揚長避短,獨生子女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他們是有獨立見解的一代,他們是平等意識、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很強的一代,也是市場經濟觀念很強的一代。
就業調查報告4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就業形勢日益嚴重。同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發展滯緩,企業用人需求下降, 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并且,畢業生滯后的就業觀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的沖突也十分突出,這些都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巨大壓力。鑒于此,我們組就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和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
觀;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幫助大學生提高改善就業狀況;發現就業當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盡快認清就業現狀,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各專業學生
三、調查時間:20xx-1-1
四、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濰坊學院志遠樓隨機選擇經管學生
發卷填寫,并當場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動共發放問卷40份,共收回28份(其他12份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問卷共向學生提問了12個問題。 (見附件一)
五、調查結果及分析:
1.就業形勢調查結果如下:
問卷反饋的數據可發現:52.45%的同學認為形勢嚴峻、26.08%的同學認為就業形勢正常、10.23%的同學對就業持樂觀態度,而還有11.24%的同學不清楚。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就業持困難的心理,而同時也有小部分同學對就業形勢認識不清或關注度不夠。
2.就業準備情況的調查
1)大學生求職準備情況(最具競爭力的方面):
3)當前最欠缺的素質:
通過對以上圖表數據可以發現,很大比例同學比較重視專業證書、協調能力對于求職的重要性,這也是當下同學們忙碌于學生會、職業證書考試的反映,同時一些同學對于我們學校的學歷水平對于以后就業的幫助表示擔憂,還有我們可以發現學校就業指導方面做的不足,而在大學生最欠缺的素質方面,同學們溝通協調能力成為同學們最擔憂的能力。鑒于此,可以發現存在學校就業信息指導方面工作不到位,同學之間溝通協調、團結合作意識欠缺,學生求職技巧匱乏等方面問題。
3.大學生就業時的行業、薪酬、地區的選擇及原因的調查:
1)行業選擇:
2)薪酬選擇:
3)地區選擇:
通過以上圖標數據信息,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多集中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同時由于受固有的鄉土觀念影響,回鄉也是一種選擇,而地區選擇出發點多集中于生活環境好、未來發展前景、家人安排等原因,而處于興趣考慮而做出行業選擇的比例很少;對于就業初期的薪金,同學們表現多集中在20xx元左右,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很少,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對于就業初期薪酬要求比較低,多由于工作經驗少或能力較低造成;而就業行業多集中在收入穩定、待遇有保障的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也是廣大學生的選擇,同時一小部分同學選擇科研部門,同時通過行業選擇的原因分布,可以發現收入因素、工作環境、自身興趣等成為同學們選擇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的主要因素。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收入、好的待遇和發展前景是大學生所追求的主要方向。
4.大學生就業信息的獲得渠道: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獲得就業信息的渠道狹窄,人才招聘會、周圍人群介紹等成為大部分學生就業信息獲得的渠道,學校應重視就業信息的宣傳介紹工作,利用好校友資源。
5大學生就業時最希望得到什么?
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大學生就業初期的主要著眼點是關注自己人際關系的建立和良好的薪酬待遇,而對于從業經驗、穩定的工作崗位、前沿的知識信息關注度比較不是很高。
6.大學生畢業后的前途選擇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選擇是先就業再擇業,主要是通過先就業獲得經驗,選擇繼續深造主要是對我們學校學歷對工作幫助的擔憂,同時也是就業嚴峻形勢的反映;自主創業的比例也比較大,主要得益于學生意識觀念的轉變和院系一些有關創業講座和座談會的進行,反映了同學們的濃厚的創業興趣。
六、調查體會
1.大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錯誤觀念。
1) 準備不足,生涯模糊
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一年級了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我們在調查后的分析中發現,學生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了,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應付考試了。多數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
沒有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每天都在為了考試不掛科而學習,同時對自己定位不清,職業規劃不足。
2)就業期望值較高,追求高薪。
通過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就業傾向集中于高薪、穩定、好的福利待遇,同時地區選擇上多集中于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不關注自己的專業技能或者是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而不是清醒的從自己的專業技能方面客觀分析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地區選擇。
3)社會實踐經歷缺乏,社會經驗不足。
調查中我們發現:存在一部分同學總是停留在校園當中,不出去參加志愿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兼職(服務員、促銷員、家教、校園代理等),社會經驗少,這也是一些用人單位所關注的,我們了解到,同等學歷的應聘生,由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強的同學會被用人單位優先錄取。
4)專業技能不過硬。
通過和一些被調查同學溝通交流,我們發現,大多數同學關注所學知識都是為了應試,而考試之后再詢問有關知識時就會一問三不知,對知識掌握相當不牢,這也是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到了學期后期,老師由于趕進度,講課時也會按考點講解,一定程度上造成同學知識面掌握較窄。
2.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高校、同學的一些建議。
同學: 1)轉變就業觀念,客觀評價自己。
大學生應該轉變職業觀念,腳踏實地,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從基層做
起,把握就業機會,改變那種以高薪作為求職選擇唯一標準的觀念。
2)提高綜合素質,提高就業機會。
首先,重點關注專業課的學習,借此提高就業時的專業技能,這是就業的基礎。
同時,在有精力的同時通過參加一些職業證書的考試證,提高自己就業時的競爭力。再者,注重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借此提高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增強社會自己的社會經驗,這樣,就業時就會更有自信。
3)極早規劃,早做行動。
無論是以后打算直接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都應該極早打算規劃,樹立最終目標和
分目標,這樣,有計劃有目標的生活,大學生活才有意義和規律,同時也有利于以后自己的發展。
4)努力拓寬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
大學生應多關注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了解廠商的人才需求,有目標的準備著,不能不學習,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要時刻關注社會需求,相應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校:1)加強改革教育力度,提高辦學水平。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把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就業調查報告5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給本來就就業困難的我們更添了一層霜。如今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為積極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采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范圍:
本次活動主要采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11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10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而08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骨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并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07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10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 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于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著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沖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于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5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制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占到29.98%、29.10%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占至 41.33%、43.55%和56.37%。
就業調查報告6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調查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
一是經濟知識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
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人才;
三是心理素質,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問題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應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面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客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因素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室必要的。
二、就業取向:
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在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時密切相關的。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的選擇方位較之其他地區多,這也成為就業者選擇的原因。
三、價值取向:
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各單位的薪資基本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單位存在降薪的現象。大多數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都表示,崗位薪資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會基本保持原有水平。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求職者應對人力資源市場和薪酬采取主動迎合態度,針對現階段形式自身作出相應調整。
我們大學生的擇業觀正在發生變化,他們變的冷靜理智,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xx年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100萬家,占全部企業的99%,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學生的主力軍,其企業具有更多的創新和更新能力,我國加入wto后對大學生求職擇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四、大學生應加強就業工作的對策
(一)堅持理想教育確定正確的職業理想,道德修養在掌握的所學專業要求的各項準予技能重點培養學生適應心環境和動手創造的能力。
(二)緊跟時代步伐,更新大學生就業觀念,目前的社會強調的是以創業帶動就業,勇于挑戰,不怕失敗,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只要我們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態,正視社會適應社會,你就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將會盡可能的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合適的環境,大學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大學生本身應對就業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業中有立足之地。現在的就業形式在這里我不像多說,大學生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在調查過程當中了解到,現在大學生也正視到了這一點。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中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那么大學生就業究竟面臨怎樣的難題那?具體請看調查報告
下面是調查過程:
據了解,多數人無法一次應聘成功:2。7%的人應聘次數在5次以內;2成的人應聘次數在6—10次。而且人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將近2成的人花費在500—999元之間。在求職成功后,據不完全統計:10。8%的人很滿意;52%的'人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僅占3。2%。另外,求職時間長也是一個因素:20%的人在1個月之內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人均費時3。13個月,有的甚至成為“校飄族”。
就拿計算機行業來說吧。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
一是不同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平衡,名牌大學、工科院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熱,而一般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冷。
二是用人單位熱,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表現冷。從社會總體需求來看,社會及用人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單位急需計算機專業人才,有的單位是高薪引進,有的單位則是降格以求。而現在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還不能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為學計算機專業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時應該得到高的回報,習慣于和以前的師兄師姐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攀比,導致期望值與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報酬相距甚遠。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對一般用人單位表現出極為冷淡,有的甚至“寧愿失業,也不要找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三是學校熱,用人單位冷。當前,各高校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主動跑市場、跑職場,為學生找就業的門路。但由于高校師資隊伍老化、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呆板,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畢業生,對畢業生表現為冷。
四是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在就業時熱,而能力差的同學在就業時受到用人單位的冷遇。在機關、事業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企業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專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動手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就業時非常搶手,而素質一般的學生在就業時就顯得十分困難。
總兒言之,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癥結何在,經過一個假期的調查和了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專業面太窄;缺乏社會關系;信息不足;性別歧視。
據了解,在填寫了試用期月均凈收入的學生中,不含社會保險的男生月均凈收入為1915元,女生為1820元;轉正后月均凈收入男生為2706元,女生為2441元。進一步分析發現,校際差異大于性別差異,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試用期與轉正后月均凈收入分別為3291元與3975元;而同校男生為3012元與3670元。如果我們將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國外就業、月收入高達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凈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顯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與女生。
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應大力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給大學生更多實踐機會;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規范就業市場,制止憑關系、走后門等不公平現象。
作為一名大學生,“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著。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據,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里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后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
就業調查報告7
一、實地考察,調研情況
1.調查目的
了解會計人才需求及公司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以便以后再學習中提高自己
2.調查對象和范圍
并州飯店人才市場招聘有關會計崗位的單位
3.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招聘單位各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職稱要求及經驗等要求。
4.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與招聘人員溝通交流及上網調查。
二、歸納階段
一般的個體及規模較小的民企在三人以下,而中外合資及規模較大的民企一般在三人以上。這表明市場對會計人才還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會計崗位的人才需求不同,規模大的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更多。通過調查關于市場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對職稱的要求:100%的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大部分的企業還要求會計人員具備中級職稱。
(2)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高度的責任心,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3)團隊協作的素質以及良好的溝通、表達協調能力
(4)辦公自動化操作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
這表明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會計從業資格。高校會計培養也要注重對初級職稱的人才的培養。在會計類招聘中,大部分企業要求是大專學歷,更注重的是經驗。表明學歷不再是惟一的準繩,企業更青睞應聘者的工作經驗。經驗代表了能力,市場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會計人才。因為對于會計人員,進公司如果馬上計劃內投入工作,就可以免去公司的一部分培訓成本,畢竟一些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自然學歷在一些初級會計崗位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三、了解自己優勢
1.取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擁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
2.對于財務會計工作的相關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等也有所了解。
3.擁有較好的學習能力,敢于接受新鮮事物。
4.在校期間,進行了會計實務操作,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四、自身提高
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我自己在英語這方面還需提高,為此我計劃把英語過了四級,另外我還計劃暑假找一份與會計專業有關的崗位進行實訓,一方面可以把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豐富了自己的暑假生活。
五、給學院的建議
針對這次調查我認為我們學校的課程安排的還比較合理,根據市場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為我們設計了合理的教學方案,非常感謝院領導的良苦用心。如果還能再加強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進一步結合,強化電算會計,專業課每門課程配套模擬實訓,與企業聯合辦學那將會更好。
就業調查報告8
說到護理專業的就業的問題,首先應該談到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有以下的條件,比如說
(1)所學專業符合招聘職位所需的資格的條件。一般來講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應具有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具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二是具有扎實的護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護士條例》規定了執業護士注冊的四個條件:
第一,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這是從法律意義上最基本的要求,一個沒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可能對社會、對他人、對本人負責。
第二,在中等職業學校或高等學校完成了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專業課程學習并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這項規定強調執業護士不僅要接受過一定的學歷教育,而且必須有較長時間的(八個月)臨床實習,積累一定的護理實踐經驗,掌握實際操作技能,以便順利履行護理職責,為患者服務。
第三,通過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也就是說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第四,符合國家規定的健康標準,這也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
這四個條件非常明確,也十分嚴格,是執業護士必須具備的。
(2)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學習,貴在學以致用。只學不用,那是讀死書,應失去了學習的價值。
護士是跟病人生病打交道的,一個不小心,造成的損失,可能就無法挽回。作為一個護士,光有牢靠的基礎知識,是不行的,我們所學的,不過都是為臨床實踐打基礎,只有具備扎實的'知識和良好的操作技能,才能為病人的生命保駕護航。
這些條件都是一個基礎,是每一個護理人員都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條件,我們要想更好的適應以后的就業形勢,還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但總的來說我們護理專業的就業形勢是很不錯的,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專業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
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群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為21世紀社區服務的重點。
而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同時,護理人才又是國際緊缺的人才之一。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所以,如果護理的專業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么就業選擇將更為寬廣,國內和國外都有護理人員廣闊的天地,只要努力把自身的打造的更完美,更優秀,一切皆有可能實現。
就業調查報告9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向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忙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狀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應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透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期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取、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忙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取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取就業的占51%。個性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取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取出國留學。對于選取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取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理解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思考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取,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取比較平均,沒有人選取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取1500--3000,沒有人選取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取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透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取,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好處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潛力、改革創新潛力、解決實際問題潛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潛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取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取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能夠理解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狀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取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對于地域的選取,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取1500--XX,沒有人選取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取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透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取,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狀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好處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潛力,解決實際問題潛力和自我學習提高潛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潛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取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取就業的要略高一些。個性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取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取考研,對于選取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取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取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能夠理解最差的機會。
20xx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應對危機我們就應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就業調查報告10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 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余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余人次,這個數字里面雖然存在著有重復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 、 三支一扶 、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 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于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盡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制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采用的是理論化的、局限于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 聯合機制 ,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了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后,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后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于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了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于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了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 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愿為生存而打工 、寧愿 為理想而待業 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 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后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于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并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于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并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就業調查報告11
20xx年,武漢天區高校畢業生(原科)同93449人,他們的就業狀態怎樣?昨夜,市己事局頒布了20xx暮年度文漢地域大教畢業生就業率指數講演。蒙金融安機影響,取去年比擬,往年的《呈文》只要“一半”:便僅無就業率演講,卻出無對于本年度大先生就業的猜測。綱后,危機對于威嚴漢的影響借已睹頂,就業形勢的佳好仍易預測。據引見,20xx年,包含碩士生正在外的高校畢業生,將會送來就業“最費勁”的時代。
下考期近,如何猜測將來的便業壓力,當怎樣挑選本人的博業?市己事局淌靜分配處處少王星稱,除了小教畢業生就業才能需培育外,挑選佳博業非最主要的影響之一。就綱后形勢望,農科專業畢業生,一夕失業,不只薪火較高,而且很易被為代,而理科博業薪火較矮,且呈沒有穩固狀態。
20xx年,文漢高地區高校原科畢業生比上一年僅增加56人,遠7年來畢業生人數刪少率為最矮,緣由非一些沉面高校,如武漢大學、華外科技大教招支的本科生持仄或者加長。
統計成果隱示,20xx年威嚴漢地域下校原科畢業生便業率為67.53%,失業率比下年矮出6.59%,就業率指數降落8.07。重要緣由非蒙邦際金融安機影響,20xx暮年用己雙位的需供質較來年同早期小幅加長。
從綱后了系的.情形來望,影響次要散外正在金融、證券、房天產、從事入入口產品減農制作等止業;自范圍下瞅,重要為外大企業戰官營企業。
20xx年武漢高地區高校大學畢業生考研率為21.54%,取上年15.37%比擬大幅增添,否睹20xx年的就業形勢嚴酷,委婉而考研,考研數質在XX年降落先,委婉而上降,到達歷史最高程度。
據引見,文漢天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人數,減上考研人數實踐到達88%借少,其他1萬人歸了小野,出邦1%,守業0.1%及三四千人自事集體戶,從就業、考研及出邦人數來瞅,武漢地域高校畢業生就業“降真率”約90%。
自第一季度來望,威嚴漢市的gdp增加堅持正在9%以下,但金融安機的影響尚已睹頂,高校畢業生失業仍遭到猛烈沖打。據猜測,往年,下校畢業生便業固然里臨很小困易,但亮暮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將步進最難題的“費勁早期”。
就業調查報告12
2月25日至3月20日,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專門抽調人員成立調查組,依托全區人力資源保障服務平臺,對全區企業用工需求和未就業人員進行了摸底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為掌握全區就業第一手資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先后走訪調查企業585家,召開專題座談會6次,發放調查問卷及宣傳材料1萬余份,
關于就業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對未就業人員的基本情況逐一進行了登記,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臺帳,錄入電子信息平臺,構建了“企業用工需求庫”、“就業人員信息庫”和“就業組織人事管理信息庫”,為用工企業與求職人員的有效對接架起了橋梁。
(一)企業用工需求情況。
在調查走訪的585家企業中,可提供就業崗位8545個。其中,民營企業377家,提供就業崗位6125個;國企83家,提供崗位1125個;三資企業27家,提供就業崗位285個;個體企業98家,提供崗位1010個。從這次調查情況看,民營、個體企業為吸納就業人員的主體。從提供的崗位看,服務類崗位人才需求居首,市場營銷類崗位人才需求第二。其中,餐飲服務類3311個;管理類3205個;機械操作類20xx個。從文化程度和年齡要求來看,大部分企業需要高中以上學歷,50%以上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詳見表1)。
(二)未就業人員情況。
這次摸底調查共登記未就業人員13309人。其中,男5904人,占未就業人員的44.4%;女7405人,占未就業人員的55.6%。從求職者學歷構成來看,大專以上學歷1248人,占未就業人員的9.4%;高中、中專5260人,占未就業人員的39.5%;初中以下6801人,占未就業人員的51.06%。從求職者年齡結構來看,35歲以上為求職者主力,占求職人數50%以上,其中,16-34歲占44.3%,35-44歲占24.8%,45歲以上占30.9%。從人員類別看,高校畢業生489人;失地農民11177人;就業轉失業1643人,失地農民是這次求職者的主要群體。(詳見表2)。
二、問題和分析
當前就業工作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在由數量擴張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變過程中,對就業的影響也呈現出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客觀全面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為正確決策和開展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一)部分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在這次調查過程中,許多企業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難”的問題,特別是服務行業更為突出。造成部分企業“招工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社會層面分析。“招工難”反映出了我區經濟向好發展,特別是西部新城建設,企業用工需求增加。從企業層面分析,“招工難”反映了部分企業在用工理念上存在著偏差,企業用工存在短期行為、薪酬偏低和員工權利得不到保障等問題,造成了勞動關系緊張,必然導致“招工難”。從政府層面分析,政府在加強信息引導、解決企業招聘與勞動者求職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職業培訓、解決企業要求與勞動者素質不匹配問題,加強環境建設、解決企業規范用工與勞動者體面就業問題等需進一步研究解決辦法。
(二)就業質量偏低。近年來,我區通過認真貫徹落實就業政策,積極開發崗位等措施,保持了就業形勢的穩定。但從這次調查來看,全區新增就業人員中,靈活就業人員占到50%以上。據統計,在區職介中心代繳養老保險的近4萬人,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的就業形勢。為穩定就業,政府雖然采取了給予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的就業援助,但靈活就業人員、年內失業人員就業兩次以上的比例仍在30%左右,由于這種就業方式抗風險能力較弱,容易形成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三)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新的困難群體。全區未就業人員中,失地農民占到了一半以上。即便是在目前實現就業的人中,靈活就業比例也高達60%。被征地農民從心理到技能都難以應對市場競爭的挑戰,對政府救濟依賴性強,缺乏就業的主動性。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這部分人的數量還會增多,對就業形勢的影響不容忽視。
(四)群體性就業矛盾凸現。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失地農民是我區就業服務的重點人群,圍繞促進三大群體就業,我們通過相關政策進行了重點幫扶,但隨著幫扶工作的深入,幫扶難度越來越大,當前救助的城鎮就業困難人員5000多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就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更為特殊,該群體就業問題被社會各個領域所關注。今年我區預計畢業生1500多人需要安置,雖然政府采取了購買崗位的措施,但就業安置壓力仍然很大。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本次調查的13309名未就業人員中,初中以下的6801人,大專以上的只有1241人,僅占9.5%,總體文化水平明顯偏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方式的轉變,特別是西部新城建設的加快,社會各方面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招工,對求職者的文化要求較高,基本上都招聘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輕人。而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50%以上,年齡超過40歲的也占到50%以上,很明顯,目前失業人員的文化素質不能適應招工的要求,造成有人無崗和有崗無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六)就業意識淡薄。本地勞動力就業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改變不了就業觀念,他們對工資要求、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等都有著自身的主觀愿望,挑肥揀瘦。這與外地人員“低報酬,肯吃苦”的優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對策與建議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為政府調配人力資源的職能部門,為企業服務,滿足他們的用工需求,為勞動者服務,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具體體現。針對這次調查工作所反映出的問題,經過認真分析研究,建議探討實施相關措施:
(一)服務企業穩定就業。企業是全區經濟發展的脊梁,企業發展壯大是實現“三三五五”發展戰略的強大引擎,也是解決就業的根本。要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大局的理念,把服務好企業作為優化全區經濟發展環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駐區企業當作我們同甘共苦、攜手共進的親密朋友,千方百計為企業謀發展。要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各項就業政策。要加強調查研究,掌握人才需求,實施重點人才引進工程,建立健全企業后備人才制度。積極開展勞動用工指導服務活動,與駐區企業建立直接聯系,在一線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建立企業用工信息溝通機制,及時了解企業用工需求,提供相關信息和服務。
(二)項目超前運作安置就業。借西部新城建設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主渠道作用。在項目落地的同時與企業溝通協調,將就業與項目建設統籌考慮。探索項目建設就業影響跟蹤服務機制。從招商引資環節開始提前介入,對項目進行就業評估,把就業崗位增加和人力資源配置結合起來,在項目實施方案中必須明確增加就業的數量;在項目開工建設時,同步啟動對從業者的技能培訓。同時搞好招聘登記、職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關系接轉等全程服務工作。
(三)政策扶持推動就業。充分發揮各項政策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援助就業困難群體的長效機制。重點做好困難家庭及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工作。把符合條件的“4050”困難人員全部納入社保補貼體系。通過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開展公益性崗位安置,確保高校畢業生、困難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同時,鼓勵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等有創業愿望的各類群體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提供5-10萬元的貼息小額擔保貸款,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四)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要按照專業設計與本地產業相銜接,培訓內容與求職者需求相銜接,開設專業與用人單位需求相銜接的原則,引導培訓機構改革培訓課程,豐富培訓方式。組織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勞動者就業素質和就業質量。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推動創業帶動就業。
(五)優化服務保障就業。充分發揮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橋梁紐帶作用。準確掌握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及時維護“就業信息庫”,為勞動者和企業搭建有效對接平臺,實現“數據集中、信息共享、一點登錄、全區查詢”,促進人才供給和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進一步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聯網業務信息平臺。充分利用區人力資源保障網,建立由區職業介紹中心、人力資源保障服務中心、社區經辦人員組成的QQ群,從而進一步提高就業信息的利用率和就業崗位的對接率。通過組織專場招聘會,供需對接見面會等方式,為企業和求職者無縫對接提供全天侯服務。同時,將企業招工信息編印成冊,在企業招聘會和街道人力資源保障中心免費發放,向求職者提供用工信息。開展向企業“三送”(送政策、送信息、送項目)服務活動,切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就業調查報告13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么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么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么?他們怎么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志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么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著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里“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于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于實際,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為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么?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為發展前景(19%),其次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占13%、經濟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占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學生最愿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后,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向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20xx元,認為20xx-3000元比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為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占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20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為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就業調查報告14
《中國首次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日前公布,中國青年就業調查報告公布。本次調查由全國青聯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聯合進行。調查共選取7000個青年樣本和220個企業樣本。調查對象為15歲至29歲的青年以及他們的雇主。昨天,記者在采訪本次調查的主要負責人、勞動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麗賓時獲悉,青年失業率為9%,高于社會平均水平;政府部門和國企為青年就業首選,失業青年大部分為長期失業。失業率青年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本次調查顯示,15歲至29歲的中國青年總體失業率9%,高于中國目前6.1%左右的社會平均失業率。張麗賓說:“就全世界而言,青年失業率一般都高于社會的平均失業率。因此,青年就業問題也成為社會的重要問題。”
為什么青年失業率如此高?報告指出,中國勞動力人口數量龐大對就業造成了巨大壓力。中國每年新增勞動人口在XX萬上下。由于教育容量有限,每年需要就業的新增勞動人口則在1000萬至1600萬之間。由于青年缺乏工作經驗,在勞動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青年就業問題愈發突出,表現為高于平均水平的失業率。22歲前就業,15%先失業
調查顯示,80%的青年在17歲至23歲之間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另有13%的青年在16歲以前進入勞動力市場。只有2%的青年在26歲以后才進入勞動力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在22歲以前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青年中,有一部分人首先要經歷失業的過程,這一比例約為15%;而此后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青年則幾乎沒有人一開始就經歷失業。
張麗賓表示,這一原因主要是因為22歲以前的青年就業經驗、就業渠道少造成的。72%失業青年長期失業
失業一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占72%。失業者在求職時,超過60%的失業青年認為最大的困難是文化水平低。但只有13%左右的人員在失業期間進行了學習培訓,多數人只是呆在家里、找工作或者做些家務雜活。
失業青年中,職業中等教育水平的青年(37%)和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30%)比重最高,高中、大專生的比例均為13%,大學生的比例為5%,調查報告《中國青年就業調查報告公布》。相對于此次被調查青年的`文化程度構成,實際上職業中等教育水平、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青年的失業率要高于各類文化程度青年的平均失業水平。工作意愿機關和國企成就業首選
在政府部門、國有企業或者自己創辦的企業工作是大多數中國青年的就業理想。分別有21%和22%的受訪青年認為最理想的工作單位是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20%的青年希望創辦自己的企業。也有一部分青年希望在私營企業和跨國公司工作。就創業愿望而言,男青年強于女青年,年齡越大創業意愿越強。
農村青年理想的單位主要是自己創業、國有企業、私營企業以及政府部門和跨國公司;而城市青年理想的單位則依次是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創業、跨國公司和私營企業。有10%左右的青年對自己理想的工作單位不確定,文化程度越低,不確定程度越高;還有一部分青年不想就業,主要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年。計算機和金融業最受喜愛
中國青年最喜歡的行業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及金融業。以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公共管理等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是青年人的第二理想行業。而住宿和餐飲、衛生、社會保障和福利等行業,成為較少青年人選擇的行業。
總體上,70%的青年就業集中于制造業和第三產業中較低層次的服務業以及個別新興行業,如批發零售業(15%),居民服務業(10%),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8%)、交通運輸業、住宿餐飲業。
張麗賓在分析原因時表示,一方面,這些行業勞動力需求總量大,另一方面,大多數青年自身缺乏能力進入其他行業;另外,其他多數行業勞動力需求總量小,高素質勞動力競爭激烈,大部分勞動力不愿“向下”流動轉入其他行業,進而形成青年就業的“行業鎖定”。農村就業青年主要集中于制造業,而城市青年則主要集中于第三產業。40%就業青年不想換工作
大部分人對現在的工作表示滿意。有40%的就業青年不想換工作,另外,分別有近30%的就業青年不一定換工作和打算換工作。而且農村青年的滿意度高于城市青年。
想換工作的就業青年中,63%的人是為了提高報酬,有16%的青年是為了有更好的職業預期,另外還分別有9%的人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條件或獲得穩定的工作。85%的希望轉換工作的農村青年是為了提高收入以及改善工作條件,城市青年中的此比例僅為69%。城市青年比農村青年更關注未來的職業發展。工作情況平均每天工作9.6小時就業青年工作狀況如何?調查顯示,青年的就業質量相對較低。大部分青年就業無保障,工作不穩定,工作時間長,工資低,依靠“青春討飯吃”。低齡青年和農村青年尤為如此。
總體上,38%的就業青年沒有任何勞動合同,還有20%的簽訂了1年以內的臨時合同,36%的簽訂有1至3年固定期限合同。
就業青年平均周工作時間為48小時,按每周工作5天計算,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是9.6小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員每周工作時間在50小時以上。而15至19歲青年以及農村青年的平均周工作時間均為53個小時。90%的青年都沒有兼職行為。
60%的就業青年的平均月收入在600至1500元之間,還有不到30%的人的平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超過半數的就業青年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培訓。工作評價雇主認為青年寫作能力低
就業調查報告15
調研背景:雖然軟件技術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我校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設計了以下問題:
1.軟件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最應該從是哪些職位
2.這些職業應該有哪些職責
3這些職位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
調查步驟:通過創立微信公眾平臺對畢業生進行網上調查
調查目的:
1.通過問卷了解畢業生對工作的了解情況
2.分析畢業生在不同軟件技術技能上的掌握程度
3.結合數據,分析對大學生畢業后應從事工作的建議
調查分析:
根據調查得出:60%畢業生畢業后選擇從事軟件工程師,他們認為軟件工程師需要不錯的.編碼能力,畢業后選擇從事數據庫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師的人數相差較低大概在13%左右,一部分人選擇了軟件測試,只有極少數從事數據庫維護。
通過對畢業生技能技術的調查,畢業生基本擁有良好的編碼能力,大部分已經精通對C語言以及JAVA的運用,擁有從事職業的基本要求,但對于精通各種腳本語言并未熟悉。
調查建議:多數畢業生只是完成了對學校要求課程的精通,在接受學校知識洗禮的途中應該多去另一片土地去進步自己,給自己一個超越自我的機會。
調查小組:SmallGawk
調查成員:張宇 肖宏達 吳光晉
【就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就業調查報告01-17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8-03
關于就業調查報告06-15
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06-10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02-15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7-30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8-21
金融專業就業調查報告11-23
畢業就業形勢調查報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