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社會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
調查目的:
了解農村教育問題目前狀況
調查時間:
20xx.4.30-5.6
調查對象:
xx中小學
調查方法:
網上調查法
實施調查人:
1037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為更好地了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網上調查與農村教育有關的情況,發現有許多問題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一.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問題
自兩年前中國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后,許多擔心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并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并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遭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這一含糊的語義背后所隱藏的問題是,在15%的人口——大約為1億8000萬人——所居住的區域還遠沒有普及,這也就意味著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為共和國的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于學齡兒童的基數過于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人群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為未來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紀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為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普及”是在壓力型體制下“沖刺”的結果,一些縣鄉政府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弄虛作假”這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的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后遺癥,比如許多鄉鎮所背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失學率的反彈。兩年前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1242個縣中,失學率超過5%的有209個縣,超過10%的有63個。在中西部,初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而湖南省有關部門今年夏天對6個縣市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其中小學為39.7%,初中為20.0%),農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貧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達92.1%.
第三,從《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后到實現“基本普及”之前的間,總計有1億5000多萬少年兒童完全沒有或沒有完全接受義務教育。這其中包括未入小學的近3200萬人、小學階段失學的3791.5萬人、小學畢業后未能升學的5000多萬人,以及初中階段失學的3067.6萬人。這一龐大人群的一部分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顯示著他們的存在:從國家今年公布的“8500萬青壯年文盲”,到各地以種種暴力手段威脅著社會的低文化層青少年犯罪。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員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鏡子。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1.教師分布不合理
以前農村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鄉鎮中小學教師調整權力在鄉鎮,造成鄉鎮之間教師分布不合理,兩極分化嚴重。村小、條件差的學校教師緊缺,在職教師千方百計要求調出;城鎮、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小學又人滿為患。有一個村小6個年級,只有5名教師,還有一個村小只有一位公辦教師,其余全是村請臨時代課教師。全區還有上百名計劃外教師,既無法保證教育質量,又加重鄉、村及農民負擔。另一種現象是城鎮中小學教師嚴重超編。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師搞行管(如衛生、紀律、考勤、水電、印刷、門衛),造成人才浪費。
2.教師減員嚴重,補充困難
以我區為例,全區教師共減員216人,包括離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縣、考上公務員等。而現在教師工資實行縣區統一發放,縣區財力有限,保現有教師工資尚有很大困難,更無力負擔新增教師工資。這兩年正值初中、高中學齡人口入學高峰,教師缺編嚴重。而區財政無力支付缺口教師工資。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師緊缺,另一方面師范院校大中專畢業生無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師素質偏低
現在農村小學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教育,大部分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后。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后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為人員緊張和學校經費緊張,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業務培訓、到外地聽課學習。在我們對5120名初中、小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中,有2270名教師認為教師負擔過重,沒有時間進行教育科研活動,占問卷人的44.3%。
4.教師隊伍青黃不接
農村小學教師工作生活的環境相對于城市小學來說非常差,條件也相當困難,老教師不斷退休,新教師不愿意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小學任教,造成農村小學教師緊缺。同時,農村小學教師負擔也比較重。一些生源少、教師缺的農村小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無論語文、數學還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師擔任,甚至還有一位教師擔任幾個年級課程的現象。教師應付正常教學尚且力不從心,更談不上推行素質教育。加之不少農村小學教師處在半耕半教狀態,農耕必然占去相當一部分時間,完成正常教學任務也無法保證。在對4447名小學教師問卷中,2252名教師認為工作負擔重,占問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學設施落后
很多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樂課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體育課要么是學生自己玩,要么是體育教師拿來一個籃球,幾十個學生打上40分鐘……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別提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動,這些都使得農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安于現狀,工作無創新。在對5120名中小學教師專項問卷中,訂閱有關教育報刊雜志僅1種和未訂的有1897人,僅在寫論文時閱讀使用書刊資料的占810人,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僅962人。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2
論文摘要:統籌城鄉就業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兩個率先”目標早日實現的重要舉措。烏江鎮現行的各種保障制度在規范化程度、覆蓋率、保障水平以及實際發揮的作用上差異較大,就此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適用于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和個體勞動者、管理和服務社會化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統籌城鄉就業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手段,是確保“兩個率先”目標早日實現的重要舉措。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關系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烏江鎮20xx年,實現農民參保率在85%以上;20xx至全國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在這一條件下,周文青、陸曉和我等人利用業余時間對烏江鎮農場社會保障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收集了一些資料,獲得了大量真實、有價值的數據,通過對所獲取的信息材料及相關數據的分析研究,為烏江鎮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一、調查內容簡介
1.調查時間和地點
南京市浦口區烏江鎮,是當代草圣林散之的故鄉,素有“金陵門戶”之美譽,地處南京市長江北岸,與南京老城隔江相望,位于東經118.37,北緯 30.23,總面積57平方公里。烏江鎮目前總人口數為22000人,農業人口14000人,占總人口的64%。其中已參加農保人數7300人,其他社會保險人數約20xx人,參加農保的覆蓋率達到90%以上。此次調查自20xx年4月份開始,至5月中旬結束,我們利用業余時間對烏江鎮進行了集中調查。
2.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為具有本鎮戶籍,男年滿18周歲不滿60周歲、女年滿18周歲不滿55周歲,當期未參加其他社會養老保險的各類農村居民(不含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人員)。為了更全面、真實地了解問題,我們還對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烏江鎮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負責人、就業局的負責人以及當地的企業主管進行了專門的走訪調查。
3.調查方法
在團隊出發前的準備階段,我們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我們全隊共分為兩個小組,每組兩個人。其中一個小組著重對五一村的農村社會保障情況進行調查,填寫調查問卷。另外一個組對武家嘴造船廠進行了調查,調閱其所掌握的統計數據及相關政策文件以作參考。
二、調查成果綜述
1.烏江鎮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總體評價
烏江鎮現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主要由農村低保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五保’制度、扶貧救濟及優撫安置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構成。但各種保障制度在規范化程度、覆蓋率、保障水平以及實際發揮的作用上差異較大。南京市政府正式出臺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意見》,有關部門制定了實施細則,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制度比較成熟規范,在全省乃至全國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國正在試點,烏江鎮與南京市同步,全面推進,但目前在實際操作中籌資困難較大,報銷水平偏低,規范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民養老仍以家庭贍養和土地保障為主,與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狀況相同,存在制度上的不穩定性,保障效果不盡理想。另外,各項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普遍缺乏立法支持。總的來說,在目前城鄉經濟快速發展所能提供的基礎條件上,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相對滯后,全市農村社會保障事業水平亞待提高。
2.烏江鎮的農村社會保障具體情況分析: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農村保障對象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烏江鎮于20xx年開始實行新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目前已初現成效。
(1)初步建立了農村生活保障體系。一是實施農村五保制度,保障老人安度晚年。按照“應保盡保、分類施保”的原則,對農村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納人救助的五保戶。目前,五保戶共有127戶,其中集中到敬老院供養為63人,占五保戶總數的49.6%。二是建立農村低保補助制度。按照“特困重保,陽光操作”的原則,烏江鎮自19%年起,對農村中因殘、因病等因素導致的貧困戶建立低保補助制度。目前,已年有275戶農村貧困戶納人了農村低保補助范圍,涉及1100人,占總人口的5%,根據社會生活指數和農民平均收人每戶每月260-360元不等的標準進行補助。啟動了農村低收人純農戶增收工程,對人均純收人在20xx元以下的農村純農戶在“增收項目”“多免多補”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地資金補助,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村低收人群體的收人。
(2)著力推行農村社會保險、醫療衛生保障。一是不斷增加社會養老保險參保面,同時實行村干部農保進城保制度,現已將在職的'50余名村干部由農村養老保險轉納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從而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二是切實保障失地農民生活。對被征地農民長遠生活通過養老保險渠道進行解決,從土地征償費中切出一塊為失地農民辦理養老保險。改變以往將土地征用的各種補償一次性發放到失地農民的做法,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三是著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全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達到21560人,占應參保人口的98。四是推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近幾年浦口區財政持續增加投人,建立疾病防控中心,壯大了烏江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善配套了醫療設施,村村建有衛生室,形成了以區為中心,以鎮為紐帶,以村為基礎的疾病防控體系。
(3)逐步健全農村教育保障體系。加大貧困學生的教育費用減免幅度。自1996年開始已對農村中小學生減免部分學雜費,對特困生發放助學券,免費提供基本學習用品,同時積極爭取社會資助,利用社會資源解決貧困生的上學問題。
(4)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保障農民生命安全。自19%年開始實施危房改造,截止到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在改造過程中,政府按每戶6000元的標準補貼,鎮政府和農戶各籌一半,浦口區聯合烏江鎮共投人200.6萬元,其中農民自籌占總額的一半,對農村家庭危房進行了改造,保障了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3
今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試點工作將于今年在省內全面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為主,具有保障水平適度、交費方式靈活、適合農民實際的特點。根據實際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行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情況。
奇臺縣位于吉木薩爾縣之東,木壘縣之西,北部和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131.47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89°13′至91°22′,北緯42°25′至45°29′,總面積18000平方公里。境內有國家一類口岸--烏拉斯臺口岸。在蘭新線鐵路修筑之前,奇臺曾是關內通往新疆的必經之道,絲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過此地,所以,奇臺也就成了關內和新疆的商品中轉地,商品貿易十分發達,故有“金奇臺”之說。我縣總人口 202768人,全縣農業人口14.5萬人,占總人口數的79.6%,農村18周歲至60周歲之間的人數(不含在校生)70911人,占總人口數的14.4%,核實60歲以上享受待遇人口16061人,發放養基礎性養老金354萬元,發放率達100%。16-59歲農牧民符合參保年齡段人口70911人,實際參保人數達70492人,征繳養老保險費782萬元,參保率為81.5%。
二、農村居民繳費及財政補貼資金測算情況
1、新型農保財政補貼:年繳標準設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共10個檔次,參保人可根據本人及家庭經濟狀況,按年度自主選擇,多繳多得。
2、特殊人群有優惠 ,政策惠農暖人心 :對農村優撫對象、三老人員、領取《計劃生育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和《計劃生育父母光榮證》的人員,重度殘疾人、五保供養人,低保對象、愛國宗教人士凡年滿60周歲的,可按新農保政策規定計發養老金,并繼續享受本人原來按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享受的各項待遇。其中,對領取《計劃生育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和《計劃生育父母光榮證》的人員,應提高繳費補貼和基礎性養老金發放標準。
3、年滿16周歲即可入“保” 年滿60周歲可按月領養老金:奇臺縣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都可在戶籍地自愿參加新農保。 新農保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可不用繳費,按月領取基礎性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得超過15年;距離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補費,累計繳費不得少于15年。
三、存在的問題
通過測算存在以下問題:
1、縣財政對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實施養老保險繳費補貼,以2%的標準按20%的參保率計算,全年需資金133.65萬元,按照我縣財政收入情況,縣財政無力全額承擔。
2、我縣60歲以上的(含60歲)農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規定本人不繳納養老保險費,由財政每月補貼50元,需資金2280萬元/年,占我縣20xx年財政收入的27%,縣財政更無力承擔。
3、目前我縣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尚未移交,機構、編制、經費等諸多方面制約此項工作的開展。
四、建議
1、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采取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組干部、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失地農民、農村專業大戶、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戶(雙女戶)等重點人群率先參保,逐步向有經濟條件且有參保愿望的農民擴展,不斷擴大農保覆蓋范圍。
2、落實農保人員編制,明確管理和經辦機構性質,統一農保機構名稱,落實工作經費。建議
縣級勞動保障部門內設“農村社會保險股”,設置行政編制2-3名;設置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全額事業單位“農村社會保險經辦中心”,編制5-10名。
3、把宣傳發動作為推進新型農保試點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宣傳方式,使新型農保工作得到較快發展。一是通過“點對面”的宣傳方式,充分利用縣有線電視開辦專題欄目,采取立體式的宣傳;二是采取“面對面”的宣傳方式,組織流動宣傳車進行新型農保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活動;三是實施“點對點”的宣傳方式,聘請有宣講能力的參保者或到期領取戶作為新型農保政策義務宣講員。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實現新舊體制的順利過渡,為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
4、建立健全基金監管機制,確保基金安全。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農保基金管理辦法,農保機構要建立基金內審稽核制度;社會保險基金監督部門要將農保基金納入日常監管業務范圍,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對基金的征繳、支付、管理等進行定期檢查。同時還要加強財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4
俗話說的好:“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的大人們千方百計地為“希望們”能茁壯成長創造最佳的條件:小學生負擔太重,該給他們的書包“減減肥”;中學生的知識面不寬,要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很多孩子嬌生慣養,生活能力差,要讓他們多接受“磨難教育”。
我國有80%的居民生在農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學生也有很多壓沉書包的參考書嗎?他們的全面素質如何?樣樣農活都能干,他們還需要“磨難教育”嗎?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們”在干什么,聽聽那里的同齡人說些什么,再拿我們自己與他們作個比較,或許能引起我們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鄉江蘇省灌云縣東王集鄉離縣城不過二十里,那里沒有城市高樓林立的壓抑,也沒有馬路上的喧囂,這或許是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
帶著看看農村孩子受教育情況,問問他們今后的打算及他們與城市差距何在等問題,我選擇了本村十個組中的兩個組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10—20歲的年輕一代,主要以談話或間接詢問等方式進行了解,具體情況如下:
小學(10—13歲) 初中(14—16歲) 高中、職專及其他(17—21歲)
47(人) 34(人) 34(人)
對于小學生,我并沒有很深入地去問,只是從表面上進行了了解,比如:“上學累嗎?”“想不想上學”“作業多不多”,當問到將來想不想上大學等,結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學校里,他們根本沒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課外習題,更不用去什么補習班,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童年,而每個孩子都能流露出對“成為大學生”的向往,家長們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們能接受高等教育,問其原因,無非是“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這些孩子年齡尚小。家長也尚未在真正意義上考慮孩子的將來,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被問及有沒有想過讓孩子早點學外語,或者學一樣“樂器”時,他們的回答是:“到哪里學呀?他(孩子)也沒想學。”
對于初中生,也只問問他們“學校老師上課好不好”、“有沒有搞素質教育”。了解他們現有知識的廣度。課余都干什么及畢業后的'打算。50%的學生覺得,雖然老師上課講時能聽懂,但有時看書卻看不懂;另一半同學甚至聽課都有些吃力。對于素質教育實施情況的調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個同學從電視上聽說過有這回事。34名學生中只有三四個對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們家中沒有購買很多好書的經濟實力,便互相交換著看或去老師家借書看。大部分同學讀過的課外書只有小說。對于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學反映“看不到”,而80%的學生竟說沒意思、不喜歡。95%以上的同學平時不關心國家大事,對于世界局勢則更無從說起。那他們平時都在干什么?在被調查者當中,有90%以上的學生回家要做家務,其中有一半的同學卻并不是這樣,聽其他人講,許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網蟲,據調查,有些家長是“賭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真是“無師自通”。其中竟有一位18歲的女孩,這是一個本該不倦汲取知識的年齡,可孩子們卻走向與自己不相稱的賭桌,真是讓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34人 上高校繼續就讀 14人
上大學4人 上高中10人
畢業后打工 14人
已成家 5人
因身體狀況欠佳輟學 1人
說起將來的打算,每個人開頭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長們考慮的更多:“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供不起”、“還是早點兒有份安定的工作吧”、“中專也可以轉城市戶口”……。當然,孩子們也很體諒父母:“家里田多”、“上高中,大學要很多錢”……。結果表明,經濟因素是農村孩子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堅定地要圓“大學夢”。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想,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其中有的學生家里并不富裕,一進屋我就擔心,他們能負擔得起今后的學費嗎?但是當我聽到家長的話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的擔心是多余的。“現在社會上競爭厲害,多學點文化總會有好處的,我們沒有蓋樓房,留著錢給他(她)讀書呢!他們始終堅信,有了文化才會有出路。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兒女們學成歸來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幸福。
17—21歲被調查者是我們的同齡人,34人中有6人上高中,33%的人讀大學,1人讀中專,還有的就是已經“畢業”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就業壓力大,社會競爭太激烈。
被調查的學生中,大多數舍不得拿錢去買漂亮的文具,新款的書包。在他們當中只有2個人家中有電腦,只有5個人吃過“肯德基”……
他們是我們的同齡人。
教育上,農村與城市的差別究竟有多大,怎么縮短呢?
再窮不能窮教育,學校教學設施不全,教學水平不高,可以由鄉、市、政府出錢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師水平。的確,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學校舍,鄉里還投資蓋好了教師樓,現在再有個像樣的圖書館,讓同學們都能看到想看的書,想看的好書。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里的苦是經濟上的貧窮,對于不能上學的孩子,政府應該重視;考上高校的學生,政府應該為其貸款,使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這樣等他們不久學成歸來又可以帶動村里的發展,這將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啊;這里的苦還有知識上的貧乏,學校老師是否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制定一個合理的課程計劃,確定適中的授課難度,并且在課外給確實有困難的同學“開開小灶”。在城里各學校相繼進行素質改革時,村里的老師是否也能加點兒緊,哪怕是趕末班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多聽聽新聞,多看些好書。
無力為困,無計為困,無智為困。困則窮,窮又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所以——
再困不能困家長,家長的教育對子女的學習,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選擇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0—20歲的學生自覺性本來就不強,若家長再不加以正確引導,“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學習”呢?我認為應該對家長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讓其參與到教育行列中去,并為他們進行“教育交流”創造條件,使一部分家長“以教育為本”的想法為其他父母所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競爭”轉變為“看誰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我們提供了若干個崗位,一個企業“以人為本”,人人都把其當作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企業的魅力是怎樣的大啊。
暑期的實踐生活雖然不長,只有那僅僅的兩周,但卻為我的人生刻下了一段銘心的經歷。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看待這次的實踐生活,但對我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想要經營一個企業不是容易的,靠蠻勁和熱血是無法解決的,誰能保證這些有效期有多長。
我感謝我的實踐生活,它考驗了我,激勵了我,使我由貪玩變得好學,由懶惰變得勤快,由茫然變得自信,由幼稚變得成熟……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5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只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
一、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刮起時,空中就彌漫著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著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一旦電池中的水銀混入到地下水,則可能通過農作物或飲用水進入到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更危險的是,水銀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無機水銀轉變成甲基水銀的積累,并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使得受水銀污染的水中魚體內的甲基水銀比水中高上萬倍。一旦人使用這種魚過多,甲基水銀便進入人的體內。又由于甲基水銀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腦中積累,從而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重者發瘋至死。所以說,電池中的貢的污染不能低估。有關方面的資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廢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的水;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僅如此,廢電池中的鎘和鉛也同樣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鉛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到人體,會導致人貧血,患腎炎,嚴重的則會破壞神經系統,影響人的智力。而鎘對于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害,也是對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過食物、水、空氣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積累在人的腎臟和骨骼之中,會導致貧血,代謝不正常,患高血壓、腎臟功能失調等疾病,嚴重的會引起一種令人可怕的“疼痛病”,這種疾病會使人的骨頭變得脆弱,最終會斷裂。其他的.如鋅、銅、錳等金屬若在體內大量富集,也會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這些都是很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它也是在告訴我們,扔廢舊電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它的危害卻是相當的大。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環境的美好,我們要慎重對待,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時刻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實踐總結:
經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于提高。保護環境不僅僅只是人民群眾對環保的意識欠缺,它的另一個關鍵還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體教育。加強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樹立環保的風氣,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對全體人民群眾加強環保教育,大力宣傳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的意識政府也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亂丟廢舊電池和亂扔垃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電池的場所和不能正確認識垃圾的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些人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就只將廢舊電池和垃圾都扔進普通的垃圾箱中,這其間當地的政府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的去應對,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為人民群眾能保護環境而打好基礎,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真正的對環境改善起到推動的作用。優化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職責,有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健康!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6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5日到20xx年8月10日
調查地點:
河南省新鄭市
調查的內容:
利用暑假在家里待的周時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我和同學一起調查了各自村里現行的養老保險模式,并通過網絡查看了河南省各地現行的養老保險模式。
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農村養老保險的現狀,了解我國現行的農村養老保險情況,并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提出一些稍微合理的建議和改善辦法。
經調查發現,農村現行的主要養老模式還是傳統的家庭養老,同時出現了集體養老、土地養老和社會養老的養老模式,現在河南各地80%以上的符合投保條件的農村村民都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90%以上的符合養老金領取條件的農村老人每月都能領取到一定數額的保險金,養老保險金的數額各地因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不同而不同,我們新鄭市農村村民每月養老金是60元。
近年來“三農”問題始終是社會問題的熱點,為了解決“三農”問題,根據20xx年9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務院決定,從20xx年起開展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在新農保試點工作開始不久,河南省也開始了新農保的實施工作。自20xx年1月1日起,凡河南省農村村民年滿60周歲,只要其符合新農保投保條件的子女投保新農保,即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由各地政府的財政及中央財政共同撥款,根據各地生活水平及經濟水平給予不同數額的養老保險金。
家庭養老以血緣為紐帶,由子女及其他親友向年老的長輩提供經濟支持、日常生活照顧。受幾千年來儒家“孝”文化的影響,贍養老人已經成為中華兒女的一種道德責任和意識,再加上在農村盛行的“養兒防老”思想的影響,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不具備建立其他養老模式的條件,家庭養老似乎必然會成為農村最主要的養老模式。但是,近年來由于計劃生育的影響,出現了大量的“四二一”家庭及無子女家庭,這更加重了農村養老的負擔,農村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社會養老保險模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養老保險的壓力。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0%,在老齡化沖擊著整個世界的今天,解決好農村的養老保險問題也成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的關鍵。面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建立和完善覆蓋我國全部農村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也是解決我國老齡化的當務之急。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部分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展開了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現行的社會養老保險及家庭養老都不能徹底解決我國廣大農村的養老問題。
現行的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由于缺少經濟條件的支持,必然不能成為解決我國農村養老的主要方式。土地養老和集體養老模式的對象畢竟只是少數人,而且近年來由于城鎮化建設的擴大,不少農民的耕地都被征收征用,這也沖擊著土地養老模式的推行。相較于老農保而言,新農保更能滿足我國農村養老的客觀需求,更有利于解決農村的養老問題。但是任何一項制度不經過實踐的驗證都難以完善,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他社會因素的變動,新農保試點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新農保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體系不健全,與其他相關法律不能銜接;新農保制度設計不夠完善,新農保規定的起始參保年齡為16歲,年滿60歲后方可領取養老保險金,交保年限過長,對年輕人缺少吸引力;新農保沒有規定參保檔次,各地參保檔次落差很大,造成保險金的明顯差距;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難以實現保值增值,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仍以縣級統籌為主,農村養老保險基金主要是通過存入銀行、購買國債來實現保值增值,而近年來,我國銀行的存款利率一直都比較低,債券的利率也不斷下調,再考慮到這些年以來的通貨膨脹因素,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利用銀行利息來獲得保險金的收益其實很低,甚至可以說已經出現了縮水貶值,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目的的實現——保障農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以后生活需要上的資金供給,所以也就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
由于新農保制度本身極為復雜,農村的情況又千差萬別,因此,新農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我們要在總結近年來開展新農保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現有的體制本身去尋找新農保制度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使我國的新農保制度不斷完善。針對新農保現在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來完善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法律體系
我國近年來對新農保制度的探索研究表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必須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其實施,而不僅僅是依靠社會政策的形式來實施。我國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財政、金融和稅收體制改革,盡快制定并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對資金來源、運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標準、收支程序等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規范其操作行為,以法制的形式將農民的.這項合法權利確定起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社會養老問題。
(二)完善新農保制度的不足
首先要拓寬新農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可以廣泛爭取社會的意見、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比如發行新農保福利彩票、允許農民以農保基金作為擔保貸款用于農戶發展生產、子女教育、基本
醫療等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重大事項。其次,做好新農保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為農民工及失地農民的轉保問題做出明確規定,簡化轉保手續。最后,修改關于起始投保年齡的規定,加大政府的財政投資,減輕農民的壓力。
(三)堅持和完善家庭養老,建立家庭與社會養老為主其他養老方式為輔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家庭養老是我國農村幾千年來傳統的、最主要的養老模式,相對農村現行的其他幾種養老模式而言,家庭養老模式有著極其的優越性和無可替代性。而且家庭養老可以減輕社會的壓力,因此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險的同時必須堅持和完善家庭養老,加強對我國居民的道德宣傳,提倡敬老養老思想,并表彰和鼓勵在敬老養老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同時,還應該提倡商業保險,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可以推行商業養老和集體經濟組織養老保險模式,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模式,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
建立新農保制度,是一項宏大的關系到社會民生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牽涉到很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要不斷的總結已有的經驗和不足,不斷完善我國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逐漸實現新農保的全覆蓋,確保農村老人和城鎮老人一樣“老有所養”。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7
一、基本狀況
**村坐落在**縣西部,位于**鄉東北部,距縣城十四公里左右。該村地屬丘陵山區,但地理條件優越,交通條件便捷,氣候適宜,廣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同時,外出務工作為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全村共有228戶人家,共計大約946人,轄5個自然莊。村中耕地面積2900余畝,糧田面積2500余畝。
近年來,**村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方針,按照鄉黨委的總體工作思路,結合自身實際狀況,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各種產業,促進自身發展,用心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穩步進行,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二、發展現狀
農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潛力較弱。種植業作為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渠道,農產品結構的單一化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所在。養殖業資金不足,存在著帶動力不足,發展不穩定的現象。同時,農民素質不高,封建思想嚴重,法制觀念淡薄,缺乏科技人才。
三、發展方向
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配套;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黨支部到達“五個好”標準,在志村兩委的帶領下,將**建設成為村民、群眾雙富,物質、文化生活寬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發展思路
(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
1、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大力推行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增加對三農的資金、技術投入,提高農業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建設現代農業。
2、推廣健康養殖觀念與養殖方式,使養殖業健康發展。同時,加大資金投入,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將養殖業發展成為主導產業。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活環境
1、完善道路設施建設。力爭實現100%“戶戶通”。
2、進一步治理村莊環境,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對全村未綠化道路兩側的綠化進行統一規劃,基本實現村道兩旁綠化,鼓勵農戶進行庭院美化,建設生態良好、環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適的新農村,做到人居與自然趨向和諧。
3、努力做好全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完成全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確保人畜吃水問題合理解決。
4、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繼續加大沼氣建設投入,使全村居民都能用上清潔、安全的沼氣。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組織培訓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精神,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素質和為民服務的潛力,提高村支兩委的凝聚力、戰斗力。同時,進一步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尤其是財務公開制度,讓群眾了解并監督村群眾資產和財務收支狀況,進一步規劃民主決策機制與管理制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提高農民素質,培養科技人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提高農民素質。一方面能夠透過辦學校及培訓班的方式,加強農村教育系統建設,另一方面,向農村基層輸送優秀人才,加快新技術的推廣。進行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用技術與科技裝備農業,為現代農業建設帶給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五)大力覆蓋社會保障機制,切實加強新農村醫療建設,提高基金使用率和農民的受益水平。逐步提高農村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使廣大農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個全面而詳細的保障。
(六)強化法制教育與計劃生育推廣工作。定期舉辦各種法律知識宣傳講座與培訓班,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制觀念與法律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進計劃和“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工程。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8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初步得出了這些老大難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舍規劃不合理。
2.社會保障覆蓋力度低,醫保問題嚴重。
3.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同步,文化娛樂設施與人員匱乏。
4.棄農轉工轉商過于迅猛,農地荒蕪,農業產量下降。
5.計劃生育工作難度大,受教育程度低。
6.相關農業科技人才缺口大,干部群眾關系冷淡。
針對問題我的一些解決方法和相關想法:
1.合理規劃村舍建設,規范農村房屋建設,加強公共衛生設施與精神文化設施建設,使鄉村環境更好更漂亮。尤其要加強普及科學,遏制迷信,徹底扭轉村風村俗。
2.大力覆蓋社會保障機制,切實加強農村醫療建設,不僅要耕者有其田,還要耕者有其醫,使廣大農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個全面的詳細的`保障。
3.加強農村教育系統建設,多從農民實際出發,多辦夜校和業余性質的培訓班,針對不同人群有的放矢的做好教育工作。
4.強制的法制化的推廣計劃生育工作,要加強宣傳與教育,讓農民真正感覺到多生劣生不僅增加了家庭負擔,更加重了社會負擔。龐大的人口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阻力。
5.要建立新的農村科技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從制度這個根本入手,加大財政投入,結合農村科技人才實實在在的利益。
6.至于農村的民主政治建設,則仍然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
需要說明的是,這仍然是一個初步的大綱型的想法,還仍然有待以后的繼續完整。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9
一、概述:
由于農村經發展慢,農民生活依舊沒有很富裕,特別是我們村沒有民辦企業,農民只有靠種糧食、外出打工等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因此,我們村只能靠一些副業來爭得更多的外快,有養豬的,有養雞的,但是我們村以養蠶占據最多。養蠶業由興到衰在我們村慢慢的演繹著。
基于我村養蠶業的興衰原因進行了調查,并基于原因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二、調查方式:
通過訪問本村養蠶的業主,以及上網搜查一些原因,加上自己分析原因。
三、養蠶業興衰原因:
一、興的原因:
(1)沒有更多其他經濟來源
農村畢竟是經濟發展薄弱,沒有更好的其他經濟來源,農民大部分是沒有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沒有文化知識。所以大部分農民只能發展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經濟,近幾年來養蠶、養豬、養雞等一些個體經濟興旺起來。農村不能和城市相比較,農村畢竟比城市是落后的,特別是教育,這樣使農民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在農村尋找一些賺錢的事情是很難的,這必須考慮到很多東西,如農民的文化知識、農村的經濟發展結構等。因此,在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這是我們村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畢竟他是易操作的主要經濟來源。現在應更注意農村的發展,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結構,注意三農問題,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
(2)養蠶業賺錢快
之所以許多農民選擇養蠶業還有一個很總要的特點,那是養蠶業賺錢快,基本上養一次蠶只需要十幾天就可以上蔟,而且鎮里回收并直接付錢。因此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業,畢竟這些錢來源可靠,可以解燃眉之急,農民所選擇了養蠶業。
許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超出十幾天在家里幫忙養蠶,這樣可以減輕家里的負擔。養蠶業一年可以養四次,這樣本村農民家里一年可以有四次收入。時間短,見錢快,所以許多本村農民選擇了養蠶業。
(3)有鎮里的'技術支持
對于養蠶業,我們xx鎮是很支持的,因為他是我們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現在我們鎮里建立了蠶繭站,還給每個村配發技術員,這顯示了本鎮對養蠶業的特別重視。由于鎮里的重視使我們村的養蠶業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幾乎我們村家家都養蠶。
當養蠶在我們村發展的時候,技術員也會幫助村民們來解決一些難題,在鎮里的領導下養蠶業在我們村興旺起來。當蠶繭形成時,技術員幫著村民們到鎮里統一銷售,這樣農民們不用擔心蠶繭的質量問題。由此看來有鎮里的技術支持,很多村民也會走上養蠶的道路,畢竟養蠶不用擔心技術問題。
(4)養蠶業多帶來的熱潮
許多本村農民當外出沒工作可干時,他們看到養蠶可以帶來家里的補貼,于是各家紛紛栽種桑樹準備養蠶。從嫁接小桑樹到桑樹長大,村民們悉心照顧著,這是他們的心血。當養蠶業給村民們帶來很多收入時,其他人們也看到了明顯的收入,于是都紛紛種桑養蠶,這樣桑樹在我們村迅速生長代替了糧食莊家的生長。正是由于養蠶業帶來的熱潮使更多村民們升起了養蠶的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桑樹在田地里生長著,從遠處望向我們村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在我們村到處都可以聞到桑樹的氣息。這樣一來使村里、鎮里更加關注我們村的養蠶業,這就是所謂的養蠶熱帶來的熱潮。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0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中國從那個落魄的年代里站起來,正大步流星地邁向那欣欣向榮的新時代。許許多多的農村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走向了繁榮,走向了興旺。——題記
在今天,新農村陸續地出現了,馬六良村就是當中的一個。在社會實踐中,我們到馬六良村做了具體地調查。
目前,新建設的馬六良村并不亞于一些小城市,它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小橋流水人家,走出荒蕪人煙的年代。
一進入村口,眼前就會呈現出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平坦的水泥大道旁,花紅柳綠,水波粼粼的池塘,描繪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
這兒房子十分有特色,紅色的磚頭,金黃色的瓦處,簡單雅觀。一座座高矮參差不齊的房子鱗次櫛比地排列著,鄉村的特色令人感到賞心悅目。這兒不比城市,繁忙的大都訕中,車來車往的噪音讓人心情無法平靜;而在馬六良村,我們總能聽到路旁果農的吆喝聲,有時,也能聽見從某戶人家中傳出兒童的戲嬉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首溫馨和諧的交響曲。
過去,一提起農村,我們總會用荒鞠人煙來形容它,偏僻、荒涼這些詞總與它相伴。可是今天,馬六良村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格,徹底擺脫了“荒蕪人煙”這些詞語。
二、農作物茁壯,告別缺衣少食的日子。
在馬六良村,少不了農田的存在。土壤肥沃,讓許許多多的農作物能夠茁壯成長,微風吹過,綠油油的稻田成了翡翠的海洋,浪花一層接著一層,綠得發光,綠得鮮亮,一浪推著一浪涌向遠方。除稻苗,還有許許多多的蔬菜,樣樣都長得茁壯無比,我仿佛看到了秋季的豐收圖,農民們樂呵呵的笑臉。
在之前,有許少貧困的農村,因無法種植農作物而風餐露宿,過著艱苦的日子。現在不同了,每家每戶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不再愁吃愁穿,莊稼豐收,運到城里賣,還可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三、經濟迅速發展,不必擔心無法上學。
回想之前的年代,有多少家庭因經濟困難而無法讓孩子上學校去學習。在今日的馬六良村,孩子們都可以背著書包上學讀書,學知識,為做祖國的棟梁而奮斗。
除了馬六良村,我知道,在新中國的每六角落,每個貧困的農村都在奮力前進。經濟的發達,讓舊日衰老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今天都是黨和政府在努力,在建設,經過他們的努力和創新,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又一個仿佛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新農村。
新農村,我們在建設,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去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1
這篇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主要是關于本人利用寒假時間當一名農村英語教師勤工儉學的經歷和感想,分為做人篇和為師篇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于1月20日清晨乘上返鄉度假的列車,下午到家后,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莊河旅程。由于在那里有姐姐照應,因此我并不十分害怕。在汽車行駛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這漫天飛舞的雪花有點亂,也有喜悅的激動。因為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將收獲這20年來第一份報酬,將擁有自己支配的一筆數額可觀的工資。我為它做了無數美妙的計劃,我最終決定應為父母各買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讓他們在走親訪友的時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這個心愿最終還是未能達成,因為從莊河回來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四,父母都忙著添置年貨,沒有時間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們都舍不得花我的錢。最后這筆錢進入了我大一下學期的生活費中。
做人——血濃于水的親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貴的情感,當我們羽翼漸豐即將翱翔于天宇之際,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學會感激我們的父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答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對我的觸動很大:道路兩旁放眼望去稀稀兩兩的人家,且相距很遠,這讓我想到農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啊!這里屬于山區,從收割后遺留的莊稼茬可以看出,這里的農民是靠種玉米為生,沒有種水稻和小麥,更沒有建大棚的。我想,這里農民的收入一定不會很高,接下來的所見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這里的房子很少有磚瓦房,大多是石頭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農民甚至還住的是破舊的茅草房。我心里開始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我們國家的一些地區也許也像這里一樣落后,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但這里荒涼卻并不頹廢,因為這里的農民已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樣甘愿在農村吃苦的普通教師,我相信通過一代人、兩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定會在這里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飛舞著,隨著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種因責任感而產生的緊張與不安:盡管即將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育工作,但我沒有做老師的經驗,萬一教不會孩子怎么辦?我怎么對得起姐姐的信任,怎么對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錢拿來讓孩子上課、渴盼他們成才的父老鄉親?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認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責任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對得起對社會的責任。
第二部分:為師篇
1月21日下午,我來到超凡英語培訓學校,與校長匆匆見過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進行培訓,讓我了解上課的流程,如何管理學生,如何帶領學生做游戲,上課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聽到這些,我腦袋一下子就大了,心里異常緊張。為了增加我的實戰經驗,姐姐找來幾個小孩臨時當我的學生。開始時我講課的聲音非常小,而且經常笑場。經過姐姐的多次糾正和指導,我漸漸進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把昨天剛剛學到的東西又演練幾遍,不到七點鐘,已有學生和家長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我真想笑,不過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嚴肅,記住自己是老師而不再是學生。那些來早的小孩自覺的坐在座位上讀單詞。不一會,學生都來了。上課鈴一響,他們都自覺的坐好,不再說話。我用英語簡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便開始講課。第一節課校長還來聽課了呢!當時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這樣越要保持鎮定,不能出差錯。第一節課就這樣在焦慮和緊張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節課的`“開門紅”,接下來的三節課上得還比較輕松。不知不覺一上午的四節課都結束了,我長長的松了一口氣,此時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煙了,可我還是很高興,一種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長,這給我以后上課增添了信心。
一些學生沒有書,我就天天給他們抄錄課文。為了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我還在每篇課文的旁邊用彩筆畫了一些圖案,為了獎勵表現好的同學,我還自己出錢給他們買粘貼。他們盡管上課時也有走神和做小動作的時候,但都非常聽話,讀單詞的時候聲音都非常響亮,回答問題也都搶著舉手。二十天悄悄的從眼前飛逝。其間也遇到過不少麻煩,比如上課孩子突然哭了,放學時領生病的孩子回家,處理我們班的學生被高年級學生欺負的事情等等,但現在想起來卻覺得很有趣。不過和有趣比起來,這二十天給我最多的還是感動。這些孩子的家離學校都很遠,可他們每天都能在天剛剛亮的時候提前到學校學習。他們有的是在家長的陪護下來的,有的是騎自行車來的,有的是步行來的。盡管路很遠,盡管天很黑很冷,盡管很累并且少了許多玩的時間,可他們從來不遲到。這讓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說的一句話:“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們比明天。”農村的孩子深知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他們分外珍惜。雖然他們的家庭條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他們唯獨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只要他們的這種品質加上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取得成功。從孩子那渴求知識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農村的未來……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2
春節回鄉探親期間,我走訪了老家農村,在席間,在田間地頭,對一些親戚和農民朋友進行了采訪,并進行了深入交流,感悟頗深,現將調查結果和思考與各位網友做一個分享:
調查篇
一、農民收入
據調查,當地農民的收入主要來自外出打工,其次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然后是政府的各種補貼,最后是做“小買賣”。因為農村家庭成員的全部或部分在外打工,所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打工收入是無法統計的。非規模化的種植和養殖,基本上能保證投入和產出持平。過去農村稅賦多,現在國家減免了各種稅收,各項補貼逐漸增多,并兌現,如:種植和養殖補貼、困難補助、殘疾人補助、危改補貼、打井補貼、“家電下鄉”與“摩托車下鄉”補貼、農民工回鄉創業補貼等。這種補貼或補助,少則幾百上千,多則幾十萬上百萬。補貼較多的是規模化的種植業和養殖業。
二、農民支出
除了用在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用品外,農民主要支出在建房、購買家電、非義務教育、看病、紅白喜事送禮等,少數人會到鄉鎮、縣城的服務性行業消費,極少數人會花錢到外地旅游。春節期間,縣城的火鍋店異常火爆,動作晚了位子都訂不上。農民朋友已經習慣了在縣城的火鍋店宴請親朋好友,據說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四五年了。
三、農村教育
農村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學,原因有三:一是普遍認為上大學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二是不再需要孩子輟學打工、補貼家用,三是孩子上大學的花費努努力,還是基本上能滿足。然而,由于計劃生育國策執行得好,適齡兒童越來越少,生源逐漸減少,很多村小招不上學生而被迫關閉或做他用,小學生被統一集中到鎮中心小學上課。一半左右的學生只念完初中就選擇了外出打工,給出的理由是“不想讀書”、“上課聽不懂”、“我不是讀書的料”、“讀了大學也有可能找不到工作”等。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愛,當家長的罵幾句之后,基本上就從了孩子的想法。
四、居住條件
農民居住條件改善是不爭的事實,矗立在丘陵上的小洋樓足以證明這一點。絕大多數農民都蓋起了樣式新穎的小洋房,并在貼上瓷磚加以裝飾,套內面積基本上都在一兩百平房以上。有的家庭更加講究時尚,進門也需要脫鞋;有些家庭裝上政府補貼的太陽能熱水器;95%以上家庭的廚房都擺著一臺冰箱,臥室按上節能空調。這一切都是“家電下鄉”的優惠政策讓農民下了購買冰箱等家電的決心。
五、農村醫療
農民朋友對花10元就能報銷一半的醫療費已經習以為常,有些受訪者表示,“現在的十塊錢還是錢嗎?不就一斤肉的價錢……”。言外之意,農民對花小錢看大病的新型農村醫療政策非常滿意。
六、農村經濟
農民講,在農村種田土是掙不了錢的。農資價格高、勞動力成本也高,每年下來收入的糧食和經濟作物能勉強能與成本持平。因此,被撂荒的土到處可見,而過去綠油油毯子式的冬小麥現在稀稀疏疏的飄在丘陵上。每個村、每個鎮基本上都有規模化種植和養殖的農民,但稱他們為帶頭人不準確,因為他們并沒有帶動其他農民共同發財,大多數都緊盯著政府的補貼。
七、農村文化
絕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農村的就剩老人和孩子。無論從文化活動的主體、傳統還是條件、氛圍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眼前很難在農村扎根。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看見農民的文化娛樂活動就是打麻將、斗地主和扎金花。只有不諳世事的小孩子,奔來跑去,活動空間超過了一平方米。有些農村青年會到縣城上網、搞同學會、唱歌跳舞。老年人就喜歡去廟子拜拜神,燒燒香,給后代求個平安。
八、農村治安
農民對“重慶打黑”拍手稱快,由于很少有人上網,大多數人還把此功德僅歸于薄xx 書記,而直接負責的'王xx卻很少有人提及。一時間橫行鄉里的流氓、雜皮、混混要么被逮捕了,要么規矩了不少,要么銷聲匿跡。鄰里關系也和諧了不少,隨著年齡增加,老輩們放棄了宿怨,年輕一輩一年都難得見上一回,無法“繼承”上一輩的恩怨。因此扯皮斗毆的事件大幅減少。
分析篇
一、中國農民進入“補貼”時代
在非平原地區,農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積不大,農業生產很難規模化、機械化。就算有各種農業補貼,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在此情況下,農民對農業科技的使用、對田土的精耕細作已經沒多大興趣。如果此時為了增加農民收入而大幅提高糧食價格,我想城里的居民該坐不住了,媒體和分析師們該批評政府通貨膨脹控制不得力了。如果不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村消費就拉動不起來,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將黯然失色。鑒于此,對于農民政府只有持續的“補貼”下去,讓發展的成果和“民富”政策盡可能惠及到更多農民。
但是,補貼政策應該與農村可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經濟轉型、農民養老等結合起來,要做至少十年的規劃和打算。現在的補貼,要城鄉統籌發展打基礎,而不應是短視行為,要讓農民保持對土地的熱愛和感情。
二、中國農村需要年輕人
很多農民的孩子念了大學,在城市里安了家。有些農村大學生,寧愿在城里當“蟻族”,也不愿意回農村發展。沒上大學的,寧愿在大城市里從事服務行業和在工業園當普通工人,也不愿意回農村種地。農村發展需要科技,農民幸福感提高需要文化,農村消費需要撬動,可農村沒有年輕人,這都無從談起。農村的天地是廣闊的,政府和社會應該從宣傳和資金上鼓勵年輕人回到農村去種地、去創業、去實現人生價值。
三、中國經濟轉型速度應加快
春節后出現的“民工荒”確實讓不少讓大城市和沿海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老板們慌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網絡民主進程的加快,農民工的收入和勞動條件提高是不可阻擋的。在中國的工廠里,靠“廉價勞動力”在市場上取勝將逐漸失去土壤。內地經濟也在發展,農民工回鄉就業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一股潮流和趨勢。中國經濟如果不加快轉型,加上生產成本增加和農民工轉移,很多企業將失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很多企業的生產線將停止。
備注:由于此次農村社會調查事先未經過精細設計,且調查力量有限,未能獲得足夠的、合理的調查數據,多是一些現象的描寫,因此調查的代表性不足和結論可能存在偏頗,盡請諒解!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3
一、實踐目的
由省組織舉辦的大學生農村科普行活動,深入到農村開展環境衛生狀況調查、村民對新農村合作醫療態度調查、科普知識調查等調查活動,宣傳科學種植知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同時讓大學生真正走出校門,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在實踐中增長了知識,得到了鍛煉,將學校所學的知識付諸于實踐,增加社會經驗,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參加公共衛生工作。
二、實踐活動的準備及開展
我們首先到了村委會,取得了村委會領導的同意,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在庭院里布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兩臺血壓計,在墻上貼了宣傳單,掛起了條幅,豎起了旗子。趙老師在村委會的廣播里通知老鄉們前來村委會。一切準備完了之后,我們拿著宣傳單、宣傳手冊和調查問卷等待著村民的到來。廣播通知后,很快就有村民前來了,同學們很快微笑著迎接上去,向村民發放知識書籍,給村民講解科學知識,并做了問卷調查。由于大多數村民不識字,我們都是一個題一個題地問出來的。做一份調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許多份時就需要極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講的是地方話,有些同學在交流上有些阻礙,但我們都克服了種種困難。同學們有的在發放傳單,有的在回答村民問題,有的在做調查,有的在為村民測量血壓。老師們更是和大家融在一起,已經分不清誰是學生誰是老師了。漸漸地村民多了起來,大家更是忙的接不過來。看看這一熱鬧的場景:有調查、有發傳單、有訪談、有測量血壓、有照相大家真是忙的不亦樂乎!就這樣我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務。
本來計劃第一天要去兩個地方的,但時間已晚了,只能第二天再行動了,我們還是滿意地回到了住處。老師給我們學生每人發了10元錢自行解決了晚餐。晚餐后回到住處,大家都高興地聊了一些今天的感觸,現已經是疲憊不堪了,于是早早就休息了以便擁有很好的精力去迎接第二天的活動。我們6點起床吃完早餐后就前往了第二站。不知什么原因,也許是沒有得到領導的支持,在這我們就呆了十幾分鐘發放了一些傳單。老師決定下面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原曲村,一路前往固新鎮固新村。司機師傅開車在路途中把第一組留在了原曲村,我們第二組繼續前往固新村。由于昨天已經開展了一次,所以我們都有了經驗,也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兩組到了一起后已是11點多了,我們坐車往學校趕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三天同樣早起坐車前往石家莊市深澤縣。這次也是分成了兩路,第一組去了大賈村,我們第二組去了西南留村。到了之后取得當地領導的同意,群眾的理解支持后,我們便進行了活動。大家都有了前兩天的經驗,都已經對所做的宣傳調查工作相當熟練了,于是很順利地就完成了任務。
完成實踐活動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飯,交流了一下自己此次實踐活動所收獲之處,并說說自己認為自己這次實踐活動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我們都暢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回到學校后在公衛樓前我們再一次合影留念,雖然已是很疲憊,但每個人的臉上卻都掛著自信而滿意的笑容。
三、實踐活動的感受及意義
短短3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了,但它給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真是收獲很多,感觸很深。我充分認識到了只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活動之前應精心計劃,盡量想的周全些,則后面就順利些,畢竟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動過程中對出現計劃之外的情況應能夠靈活而合理地進行調整;此類調查活動首先更應該取得當地領導的重視和群眾的理解支持;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全任務。此次農村之行讓我更深層地了解我們國家農村的基本情況。我們去的都是癌癥高發之處,特別是涉縣這個人口調整死亡率全國第一的地方。經調查當地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盡管當地有十佳小康村,也是工廠較多帶來了經濟效益,但也給當地環境帶來了巨大污染。以前農民不得不飲用被污染的水,現在普遍已經打了深井,能夠喝上清潔衛生的水。但各方面的許多因素仍使當地心血管疾病和癌癥高發。有的家庭出現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國家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有效地緩解了病人家庭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就醫觀念的改變,同時也提升了黨和政府為民辦事的形象,但仍有不少農民對這一政策不夠了解。因次還應加大宣傳教育,農村的環境衛生需要極大改善,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需極大提高。這也許才是我們公共衛生人員以后工作的一個極大挑戰啊!我深知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任重而道遠!因此現在學校階段必須充分學好相關理論知識,充分武裝自己的頭腦,把握好社會實踐和學校實習的機會,多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事業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讓我們國家更加繁榮昌盛,人民都能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 篇14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2日至20xx年8月15日
調查地點:江蘇省灌南縣長茂鎮
調查方法:實地走訪
調查目的: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只有發展縣域經濟
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廣大農民群眾走
上富裕之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成為現實。
為了了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二零一二年的暑假期間,我進行了暑期
回鄉實踐調查,調查的對象是我的家鄉—江蘇省灌南縣長茂鎮,我就我的家所在的村—西盤村,進行了為時四天的調查走訪,走訪時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信賴與支持。調查時也針對村里開展的一些工作,對部分村民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以取得更好的調研效果。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和內容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是最終要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以促進農村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持。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是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法制建設五個方面進行,以達到經濟發展、管理民主、文化水平提高、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和人們法制觀念增強的目標。
以下是我的調查經過及內容:
(一)村莊基本概況
我村坐落于文明的沂河大堤之南。沿著經過長茂的204國道直往北大約半小時的車程,便可以到達我村。暑期回家不久,我找到了村長,得到了村長的熱情款待,當我說明了此行的目的時,村長很是贊賞,并對我此次的調查和實踐表示大力支持,從而也增加了我對調研的信心。
通過與村長的談話,我首先大致的了解了我村的基本狀況,我村距鎮大約5公里,全村總面積2500畝,共有十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2593人,其中勞動人口有1000人左右。經濟發達程度居灌南縣的中等以上水平,村名的生活總體水平還可以,但近幾年,村里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向城里轉移,許多村民都
有在外地買房的思想,還有部分村民有在鎮上買房的打算。
由于我村地形比較平坦,土地臨河而依,村里耕地類型主要有水田和旱田兩種,屬于亞熱帶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有稻谷,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西瓜,香瓜,葡萄,辣椒,蔬菜等,這些經濟作物大多以大棚種植為主,成熟后向外市出售,增加了村民們的經濟收入。
近幾年,我村的農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的科學性。我村前幾年建了一個小的農業站,聘請了幾個專業大學生。從此,這個小小的農業站成了村民們的咨詢會所,村民們在施肥,播種,除害方面有什么疑問都會去咨詢,而且專業大學生們也會給予耐心的指導。這次回來做這次調查研究,我從學校圖書館收集了許多有關農業方面的書籍資料,看村里發展的這么好,都不好意思拿出來了,但當我把資料拿出來的時候,村長十分激動,他說:“放心!我們這些村干部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很感謝你帶來的資料,也謝謝你們學校領導這么關心我們農村的發展,相信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你們的關心,我村的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二)村莊建設情況
農村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通過對我村概貌分析,村民住房沒有進行統一規劃,主要類型為磚,石,木材型房屋,較過去的土坯房有很大的改善,少數村民的房屋傾向于洋房化,尤以道路兩旁人家為主。而且村里許多主干路都鋪上了水泥路,日常助行工具多以電瓶車,摩托車為主部分家庭擁有私人小轎車。
我村的基本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善,村委會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小學,醫務室,診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設施也很健全,到目前為止,村里幾乎所有人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國家政策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還有今年回家讓我值得一贊的是,我們村配置了專線公交車,方便了出行。
我村近幾年的廠房建設也在不斷的擴大。典型的以輕工業為主,有服裝廠,紡紗廠,繡花廠等,這為村里的婦女提供了很好的就業機會,聽村長的話里,我村有望在未來的幾年里擴建一個食品廠,還有每逢豐收過后,田里總會有許多秸稈,燒了污染環境,于是村長積極鼓動村民,建議建一個養豬場,田里的秸稈就可以加工出來喂豬。
(三)農村文明程度
我村文明程度得到較大提高,努力培養新農民,形成文明鄉風,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要求和突出特征。著力推動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實施了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工程以及農村黨支部活動中心、鄉鎮文化活動中心、鄉鎮農村書社、村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多渠道開展新型農民的培訓。農民的素質不斷提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和法制意識逐步增強,愛國守法、勤勉自強、團結合作、孝悌和睦的文明風尚在農村進一步樹立,城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協調發展
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學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2所中學、10所小學,實現了區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x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我村廣大干部群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xx年在全鎮12個村實行了村干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 30名干部平均年齡為25-45歲,大專以上文化10名,高中、中專17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長茂鎮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經過村長介紹,我對村里的基本概況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實地走訪時必不可少的,我找了孩童時玩的較好的朋友,說明來意后,他們都很愿意幫我,他們把村里現做的大爺大嬸們叫到一起,因為他們是村子發展全過程的見證人。我和他們圍在一起親切的聊了起來,從他們的話語里我聽出了幸福的聲音。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認為進一步對農村發展的了解是一條在實踐中鍛煉成才的好途徑,是支持農村改革,發展和維護穩定的好辦法,也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好形式。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社會體育調查報告06-15
農村社會建設調查報告10-29
農村社會體育調查報告05-02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7-05
農村的社會調查報告10-25
農村社會調查報告05-10
農村社會現狀調查報告12-20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農村10-27
社會農村調查報告范文11-14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