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1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許多家長不看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里有兒童專門需要的設備和玩具;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有兒童喜歡的伙伴……然而更能吸引兒童的卻是為他們準備的組織活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生活活動、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
二、幼兒園的生活活動
幼兒園活動是兒童在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這里的生活活動特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教學活動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動。它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區別于其他階段課程的主要特征。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活動是指來園、離園、進餐、盥洗、睡眠、散步、自由活動等。
來園活動是指早上從兒童入園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班集體活動開始之前一段時間內的活動,是兒童從分散家庭生活進入幼兒集體生活的過渡性環節。由于兒童入園時間不一,來園活動只能分散。來園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接待兒童,安定兒童情緒,為他們愉快的地轉入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做好準備。來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是接待、健康檢查和組織活動。
離園活動是兒童一天集體活動的結束。教師的任務是做好結束工作,使兒童愉快的離開幼兒園。結束工作包括活動室玩具、用具的整理,兒童儀表的整理,以及讓兒童上廁所,帶好回家用品等。
進餐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點心。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的特點,幼兒園要制定正確的飲食制度,兒童進餐必須定時必須按定時定量,開飯要準時,進餐間隔應為3~4小時。兒童應在整潔的環境和愉悅的氣氛中進餐。
睡眠能恢復機體的活動能力,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大意義。保證學前兒童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很重要。
兒童的盥洗活動包括大小便、洗手、洗臉,養成早餐、晚上、吃東西前后、大小便、手臉弄臟后主動清洗的好習慣。培養兒童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和不隨意地便溺習慣。
散步是指教師組織兒童在公園、街道、或幼兒園內進行愉快的步行。步行可以培養兒童毅力。散步可以擴大兒童的眼界,豐富兒童的知識,發展兒童的智力。在新鮮的空氣中散步,還可以增強兒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兒園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類型。
根據幼兒園不同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幼不同,可分為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1、根據教學活動是側重于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以分為綜合教育和分科教育;2、根據活動中的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可分為體驗性教學活動和表現性教學活動的兩大類。
1、根據組織形式分
根據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的不同,分為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集體教學是一種按學生年齡,學習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教師以班為單位,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組織教材,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按固定的時間表進行連續教學組織形式。分組教學是按照兒童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來分不同的小組進行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對個別兒童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班級教學”相對,為集體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個別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考慮每個兒童的能力,接受程度,照顧個別兒童的特點和興趣,但需要花費教師較大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力。
2、根據活動領域分
根據活動是側重于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分為綜合教學與分科教學。綜合教學是指融合多學科的教學內容,以主題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其主要形式是以主題為基本線索的綜合活動。在同一個主題內部,充分綜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各種教學方法和收段,以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效益。綜合教學強調兒童發展的主題性和學習的主體性,但相對地忽視了知識系統與連接線,未能較好解決綜合的策略與方法問題,并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綜合素質。
分科教學是以科學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各學科分別按照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每一學科以本科知識體系為中心,教材按相應學科的邏輯體系組織。分科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重視教師的知道作用。目前幼兒園的分科教學活動主要可分為健康活動、語言活動、社會活動、藝術活動以及科學活動和數學活動。
3、根據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分
根據學前兒童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教學活動可以分為體驗式教學活動和表現型教學活動兩大類。
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學生在教學中的體驗為基礎來考慮教學問題,它指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這樣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因此,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一種價值取向,指引著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促使教師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獨特感受與個性發展。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將更加關注學生主體,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創設情境,保證學生獲得親身的感受與認識。
表現性教學是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為基礎進行教學的一種類型。它以學前兒童在教學中的表現活動為重點,目的是讓兒童在教學活動能夠參與,并展示自己的各項能力。體驗式教學活動包括藝術審美、科學探索活動、語言閱讀活動、社會活動等表現性教學活動包括健康活動、語言講解活動、數學活動繪畫、手工、音樂活動等。
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2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對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
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xx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么?”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3
調查目的:
幼兒園存在的一些游戲缺失問題
調查時間:
20xx年07月02日
調查地點:
xx幼兒園
調查對象:
幼兒園小朋友
為什么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場面: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后,孩子會問: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
為什么很多幼兒被剝奪了游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孩子的游戲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一位幼兒園老師設計了這么一個游戲情境:老師扮演雞媽媽,小朋友們戴上頭飾當小雞,雞媽媽領著小雞們到小貓家串門,小貓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寫著數字的卡片,讓小雞們找出這些卡片,并且根據這些數字在地板上繡花,卡片上寫著幾,就繡幾朵花。
這樣的游戲在如今的幼兒園里非常典型,老師是想通過這個游戲檢查一下孩子們是否掌握簡單的數字概念。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黃進說,但是我們卻不禁要問:孩子們在老師設計好的游戲里,在老師的帶領下沒有一點自己去開發新的游戲情節的想法,這樣的游戲其本身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是不是成了一種點綴?
有專家認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戲當作糖衣,靠糖衣來誘使孩子們吞下知識這個苦片。人們認為在幼兒園里游戲對學習重要,是因為人們希望游戲能賦予孩子們一些經驗、技能和知識。黃進說,但卻忽視了游戲最重要的一點,即孩子們在游戲中自主的、歡愉的體驗。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上,不少與會專家學者提到了當前學前教育中的游戲缺失現象。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系教授李季湄說,所謂游戲缺失,更多是從游戲被成人控制這個角度而言。不少專家認為,老師成了游戲的設計者,游戲成了老師導演下的一臺戲,成了外部強加的活動,成了變相的作業或上課。
游戲應該是孩子自發感受到樂趣的行為,但現在許多幼兒園里游戲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經常老師帶著孩子玩完以后,孩子會說:老師,我們現在可以玩了嗎?孩子們根本不把這認為是游戲,是玩。游戲被當成了工具。
李教授說,當然寓教于樂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這樣的所謂游戲,大部分還應該是孩子自發的游戲。
讓孩子們玩自己的游戲。她給記者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們一起吃鹵花生,有孩子突然問:這種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來的?于是,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很快孩子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鹵花生是種出來的,另一派認為是煮出來的。曹老師提議孩子們干脆一起來做試驗,看看鹵花生究竟怎么做出來的。于是一組孩子開始種花生,另一組孩子則開始煮花生。答案當然很快就出來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卻很有興趣地加入到種花生的行列中。種花生的過程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怎么才能讓種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說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說不對,應該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澆到土里;隨即又出現了新問題:用熱水泡、溫水泡還是冷水泡?
這些問題,我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曹偉說,他們完全能夠解決,孩子們的能力和創造經常會讓你意想不到。
曹偉說她班上的孩子們玩的游戲主題經常是從孩子們討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中找出來,游戲情節怎么發展進行下去也由孩子們來決定,誰在游戲組織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師來指派,而是由孩子們自主決定,最后游戲做完了,再讓孩子們自己來作評價。那你呢?起一個引導作用?記者問她。嚴格來說,引導這個詞不準確,不是引導,我只需要在一旁觀察和發現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建議和幫助。曹偉說,我跟他們是平等的,是他們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
學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還要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都應當體現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并給幼兒自由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應當體現創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強加給幼兒。教師不能用組織作業或上課的方法來組織和指導幼兒的游戲。應當改變重教師編制的教學游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游戲的傾向。
但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有滿肚子的苦水據說,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游戲多了,認字識數少了,就會有家長找上門來提意見,我讓孩子到這里來是受教育的,不是來玩的`。
劉焱教授說,提前開始、越早越好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對于嬰幼兒教育的普遍信條,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通過這種提前開始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幼兒被剝奪了游戲時間,不得不去學習英語、彈琴、繪畫等等。
盡管20xx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但劉教授指出,理論上、口頭上重視游戲,實踐中輕視甚至忽視游戲,已經成為當今學前教育領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矛盾現象。
幼兒園教室中的游戲在迅速減少,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急速增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劉焱教授說,幼兒教育也已被納入到應試教育的軌道。
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4
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常發現有的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不相一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才能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一致呢?為此,我們做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
一、調查方法
我們在全區調查了區屬不同性質的幼兒園。調查對象:中班4-5歲幼兒200名。調查以開封市品德教育評估標準以及我區中心教研組制定的評估標準為依據。調查方法是采取隨機抽樣,以問卷為主,兼聽、查、看等方法相結合進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幼兒回答是令人滿意的,回答問題正確的占幼兒總數90%以上。如回答跟爸媽上街要不要買東西?為什么?如果不買怎么辦?正確率高達98%。由此可見幼兒對道德行為的好壞是能正確分辨的,說明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為了弄清孩子的真實表現,我們又對其中50名幼兒進行了家庭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幼兒的道德行為表現是很不理想的,幼兒的道德認識與行為是嚴重脫節的。如對幼兒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客人來了怎么辦?客人走時怎么說?有一位幼兒這樣回答:客人來我把他請進屋,然后給他倒水,再給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時我對他說再見,歡迎你下次再到我家來玩!這樣的回答,誰聽了都會滿意。可是,這位幼兒的媽媽卻說:這孩子,家里來客人他什么也不說,有時讓他說他也不說。如再問一幼兒:跟爸媽上街時要不要買東西?這位幼兒說:不要他們買。為什么不要買呀?老師說不要亂花零錢。街上有些東西不衛生。可我們在問她奶奶時,奶奶說:我們這孩子真沒辦法,只要帶她上街,看見什么要什么。如果不買她就哭。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10%的教師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占80%(5人中有a人是一致的);在24%的干部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占50%(12名中有6人是一致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占19%。(26人中只有5人是一致);其他家庭中幼兒的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更少。總之,從對50名幼兒調查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只占3%左右三、值得我們注意的幾個問題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相互脫節,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品德教育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教師對幼兒的教育不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更重要的是使這些認識轉化成他們的行為。我們認為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時,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在使幼兒明白道理的同時,著重從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兒懂得:遵守道德規范,不能光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規范。同時,及時糾正幼兒從自己的感情出發,不自覺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響他們,要以情育情,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
2.當前獨生子女增多,作為父母應切實負起第一任教師的責任幼兒在家時,父母要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為幼兒的榜樣,一言一行要為幼兒樹表率,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嚴格要求與尊重孩子相結合,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肯定與表揚,從而養成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特別是孩子在家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盡量多做一些他們能做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攬,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要及時加以提醒和指導。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讓幼兒自己動手,不要因為家長急于上班或爺爺奶奶的疼愛,而替孩子穿戴。
3.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系制度,取得二者教育的一致性現在幼兒園每個班都有與家長的聯系,但真正聯系的似乎不多。因此幼兒在家里的表現老師不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性。所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要切實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要求要讓家長知道,幼兒在家里的表現也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應針對幼兒在家里的表現,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兒。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4.家長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家庭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多,所以社會上一些人的不良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對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父母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有選擇地看一些電影、電視,有選擇地去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同時,還應對幼兒聽到和觀察到的不良社會現象,告訴幼兒哪是好,哪是壞,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逐漸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5.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幼兒園要適當開辦類似專題講座性質的家長學校,不斷提高幼兒父母的自身素質;爭取社會力量,為幼兒為大家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
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5
一、調查項目及范圍
調查項目主要包括: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幼兒的教學課程結構內容。幼兒的教學目標與評價幾個方面。其中觀察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轉變程度為首要之重,因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理論決定實踐。調查的對象范圍是我區16所學校的學前班,我區屬白塔幼兒園,部隊藍天幼兒園及慧楓幼兒園、水塔幼兒園等幾所大型的私立幼兒園。開學以來共聽了10節幼兒教師的課,同時為作好幼小銜接工作,加強學科間的交流,提高整合課程的技能,我聽了小學英語、語文、數學、音樂、美術43節。由于這次是先聽小學課,歷時一個月,接著聽幼兒園課,后來由于非典原因,很大一部分私幼兒園沒有走到,這將作為我今后的工作量。作為新教研員,剛剛從事這項工作,談不上調研報告,只是自己在幼教方面的一些看法,供領導們參考。
二、調查目的意義
為進一步了解我區幼兒教育教學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幼教新《綱要》而服務。
三、過程分析幼教教學狀況:
1、教學內容:分為生活、學習、游戲、環境、運動,貫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幼兒教育階段。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和個性幼兒探究的特點和規律在共性當中也有其個性。
2、教學結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
3、目標:轉變觀念,加強幼兒園科學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師幼關系中,如何創設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教育環境與適于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制度。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觀察,我區幼兒教師積極性比較高,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吸取精華,掌握新的教育教學技能,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一種對話與分享的關系,在活動中讓幼兒嘗試在先,教師指導在后,理解幼兒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為,推動幼兒按他們的邏輯與方式進行適當的探索。如在藍天幼兒園衛敏教師“能干的小手”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不拘泥于教材內容的限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學習經驗,使幼兒對自己的小手有更具體、更深刻的認識,并培養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會做的自豪感,圍繞小手這一知識點,通過兒歌、游戲、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到小手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動手制作,教師適時鼓勵、及時評價、增強了孩子愛勞動的意識,從而使幼兒更加愛護小手,通過讓幼兒欣賞手印畫,感受手印畫的美麗,激發起動手印畫的興趣,展示作品時,讓幼兒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由此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大膽發言的好習慣,整個教學活動里,得到的是快樂和成功。隨著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在我區幼兒園得到實施的同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新型關系較為突出,在這種關系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斜,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互相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和快樂。如在白塔幼兒園金洋“我愛洗澡”這節幼兒活動課中,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對話與平等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熟悉身體的不同部位,并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隨音樂舞蹈,讓幼兒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樂趣,同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探索用雙手有節奏地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并使動作具有美感,從中培養幼兒愛洗澡,愛清潔的好習慣,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時間證實了幼教新《綱要》中的幼兒“探究性、學習”確實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一些問題,目前我區幼兒園部分教師觀念還沒有轉變,原因我個人認為是教師的惰性。因為幼教新《綱要》闡述的特別明白,而且他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去展示、去創造。
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部分教師不注重整合,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幼兒的反映作出靈活的設計和處理,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如一位教師在教授“關節”這一課中,教師只注重教材,一節課從頭到腳把所有的關節都教授出來,結果幼兒消化不了,把膝關節指成了肩關節,鬧出了笑話。對這節課我進行反思,覺得對幼兒來說一節課所要教的知識多少要根據幼兒的課堂反映效果進行適當靈活的調整。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性而無趣味性,其實幼兒在做各種各樣游戲活動時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你身體哪一部位在動,幼兒會很容易找出來,但要如果讓他把名稱說出來就比較難了。所以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點,把各個關節名稱譜于幼兒熟悉的優美樂曲中或編成順口的兒歌,如:“腕關節,腕關節動動你的手;肩關節肩關節,晃晃你的肩”,并配以適當的肢體語言。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把知識滲透在各種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加以鞏固和創新,這樣使幼兒縮短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起幼兒的求知欲的浪花,使他們愛學,會學和富于創造力。幼兒園教育要注重科學性,避免趕熱鬧的現象。
如訓練幼兒進行珠心算,這種集中時間訓練出來的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不大,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靠犧牲幼兒大量游戲、活動時間換來的去漸漸被遺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把珠心算視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覺得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學性、有效性,把兒童的頭腦用到該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充分地把家長調動起來,成立如“母親沙龍”等形式的家長組織,由幼兒園主辦,面向家長,以座談、講座、娛樂游戲等多種形式,定期舉辦各種活動,不定期發行小刊物,內容可以是交流各種有關育兒知識、信息、營養、生活常識,探討家庭教育的內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質量,讓教師與家庭彼此溝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在園時的情況,力求對孩子的教育觀點,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識,這有利于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和幼兒園相比,我區學前班相對要差一些。
我區16所學校,共20個學前班,部分在職幼兒教師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部分教師是外聘教師,從整體上來看,學校對學前教育還不夠重視,管理不夠規范,教學內容單一,忽視能力的培養,沒有把創造性作為整體素質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幼小銜接上出現了斷軌現象。因此很多家長認為學前教育是浪費時間,因為教的很多是重復知識,上一年之后,教師還要重新教,這樣再學時,孩子就無興趣、無新鮮感了,或者覺得知識簡單,就會養成驕傲,上課不注意聽講的習慣,這與當前幼兒教育《新綱要》和小學基礎教育中提倡的探索型、研究型學習大相徑庭,而且很多一年級孩子在個人行為習慣養成、個人事物管理以及與人交流合作方面能力都非成差,不會掃地、不會系鞋帶、扣紐扣等等。因此,我覺得需要改善學前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前教育這一階段,應該注重加強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夠自理自立,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進入小學一年級打好基礎;
2、加強學前班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素質,通過繼續教育加強自身學習,同時我也會隨時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
3、內容要有計劃性,根據《新綱要》把該開的課程開齊,開全,開足,達到學前教育的目標;
4、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開設英語課,研究表明6歲左右正是學前教育這一階段兒童學習外語的敏感期。如果在這階段時間里,適當加大外語信息輸入量,加強兒童學習外語實踐活動,會大大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也會大力支持、擁護。
總之,新課程帶來了新教育,同時也向我們每一個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會隨時對自己的工作以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相信,在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體教師齊心協力,我區幼教工作一定會再上新臺階。
【幼兒園教育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04-29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07-15
2021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09-10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1-16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參考)04-30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04-26
教育教育調查報告12-11
幼兒園教育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04-29
幼兒園游戲教育方式調查報告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