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新農村,對中國農民是一種福音,對中國農村來說是重大變革,對中國農業則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浙江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紹杭分隊一行11人于7月15日開始了為期六天的"走進新農村"之行。
在這短短的六天中,我們對杭州余杭和紹興柯橋、楊汛橋的四個特色農村進行調研分析,解析他們的發展經驗,包括他們在發展中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他們今后的思路及發展中改進的情況。另外,還調研了當地村民村委在新農村發展過程中的體會和想法、期望和要求。
幾天的農村之行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了農村面貌的巨大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不愁吃不愁穿,住宿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觀,我們走訪的幾個村中,大多數農民都住上了別墅般的樓房,他們的房子是經過規劃建設的,錯落有秩,外觀統一。相應的配套設施也跟上了,如統一的垃圾箱,路燈等。道路也不再是土路,而是干凈整潔的水泥路。他們也注重休閑娛樂,大多數人家都裝了有線電視,村里還建有籃球場、村民活動中心、圖書館等。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農民身上的負擔相比以前輕了許多,農業稅基本上已經取消了。有些地方也由政府出錢幫農民買養老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起了保障作用。當前正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合作醫療嚴格來講還不算是一種醫療保障制度,但對于得大病的農民來講,會有一定的作用。
這些變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要歸根于國家政策的實施。進入二十一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國家建設的重點之一,農村問題也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全會的召開更是將建設新農村列為一項重大的歷史任務。國家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農村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使農業人口將不斷向城鎮聚集,這些都有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發展取得的這些進步離不開村里領導班子的努力,在探討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時,他們頗有體會,土地征用問題是舊村改造中必然要遇到的難題,這時農民的素質問題也暴露得比較明顯。農民認為農地耕作是他們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在征用時,他們很注重自己的利益,沒有從大局出發,這給領導班子的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阻礙。在其他涉及個人利益的情況下,農民也總是先考慮自己,爭取得到最大的好處。有些時候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亂說一通。可見,農民素質問題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這一問題是農村發展必然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影響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原因。
通過對幾個村建設新農村發展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方面啟示:
(一)建設新農村,加快經濟發展是基礎。只有經濟快速發展,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經濟發展不僅能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而且可為新農村建設奠。
(二)建設新農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是重點。建設新農村,就必須全面改變農村臟、亂、差的舊風貌,徹底改變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農村城市化,努力為農民群眾創造一個布局優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的良好環境。
(三)建設新農村,應把科學規劃放在首位。制定規劃應立足當前、把握長遠、統籌安排,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與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科學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按照方便農民、提升農村、發展農村產業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農民居住區、產業發展區以及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尤其要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民風民俗、文化歷史、地理特點等,把土地、水系、清潔能源、集中居住區規劃好,并搞好年度建設規劃與中長期規劃的銜接。規劃制定以后,應分清輕重緩急,分步實施,扎實推進。
(四)建設新農村,應以為農民群眾辦實事為抓手。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長期的戰略任務。當前,應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
一是進一步解決交通問題。交通問題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道路建設應以方便農民進出、有利農村發展為出發點。
二是搞好環境整治。加強對垃圾的清理、歸集、處理,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廣沼氣、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
三是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鄉鎮衛生院的建設與改造,逐步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加大公共財政對新型合作醫療的補貼力度,積極探索發展農村基本醫療保險。
四是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提高農民的技能。
(五)建設新農村,應以促進民主公平為基礎。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尊重農民意愿,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完善民主議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
(六)建設新農村,應以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素質和能力為依托。建設新農村,關鍵是要有好的帶頭人。基層黨員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努力成為勤勞致富的標兵、服務群眾的先鋒、廉潔奉公的表率。應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切實加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通過開展教育和培訓,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有技術、懂管理、會經營的基層領導骨干,讓他們帶著政策、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辦法引領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
(七)建設新農村,應以提高農民素質為目的,努力培育"四有"農民。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要建立健全農村低保、養老保險、新型合作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困有所助、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要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農民樹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娛樂方式和符合時代特色的親情關系、鄰里關系。同時,積極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了自己的學習熱情,真正達到了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目的。定雄厚的物質基礎。加快經濟發展應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增加農民收入是檢驗新農村建設成效的核心指標。應通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高效、集約、規模農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等,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不斷增加農民務工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著力發展縣城和重點鎮,為農村轉移富余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切實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新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7-27
2017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06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總結08-11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0-13
關于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7-28
農村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08
2016年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8-20
關于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11-09
關于農村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16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