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
摘 要:
就業形勢。我們采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科大學生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我們主要采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宿舍合作為了順利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同時也想幫助更廣大的在校大學生了解當前和未來的真實有效的完成調研!在采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4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17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和處在就業江湖的2名大四學生!
關鍵詞:
1.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在這期間大學生的數量更是突飛猛進。大學生也有過去的“天之驕子”成為今日的“無人問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呢?帶著這一問題和思考,同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我們進行了這一次調查并進行了準確統計和深入分析:
2. 方法:
被試:被調查的學生為青島科技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62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編輯出版專業、機電專業、工業設計專業、船舶專業、外語專業、信息專業、經管專業和廣告專業等專業!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工具:我們采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問卷樣題如下:
你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如何:a 形勢嚴峻,就業難c形勢較好,就業容易b 形勢正常d不了解5*你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滿意程度是a 很滿意b 較滿意c 不太滿意d 很不滿意6*你最希望學校加強哪類服務? (可多選)a 求職面試技巧培訓d 就業信息發布b 就業心理咨詢e組織校園供需見面會c 就業政策、形勢分析f與用人單位建立關系,做好推薦工作
3. 結果: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學生、學校和社會三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上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 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么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1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占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占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現在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了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占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達到36位,占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可以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于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XX元,14人認為應該為XX~~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占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第一,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說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最高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第三,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余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里就業。基于這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社會普遍壓迫大學生,尤其是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他們的能力還只浮于理論上,社會經驗不足,處事和辦事能力不夠,況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學生,供大于求從而造成當前的局面。
(二) 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占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達到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我國現在生產模式是“世界加工廠”,主要需要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經驗的技工,是體力勞動者,而大學教育培養的是高價勞動力的腦力勞動者。所以,要說“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那不是大學生,而是指責大學生的專家、學者和領導者自己。但這不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中國不應該是大學生供過于求,需要降低大學生的價值體現,而是要盡快改變我國的生產模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使中國能夠自主創新,發展生產。黨中央一再強調發展自主創新經濟,但大學生就業難卻成了問題,這種情況說明發展自主創新經濟還沒有落到實處,還是停留在文件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學生就業的實際,可以檢驗黨的發展方針。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可以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那種為學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產利潤,應該叫做“教育資本化”;現在許多學校名曰“產業化”,實質資本化。而社會培訓機構被“產業化”人士評為資本化,是為自己謀利益,卻為市場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貢獻。像我們最熟悉的北大青鳥教育就可以稱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撥亂反正,要改變對學校亂擴大升級,對學生“廣種薄收”的狀況;要學習培訓機構,根據社會發展的進程需要,決定學校培育人才的結構,各專業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觀念問題。中國是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教育應當是“公有制為主體”,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教育不應該是個人的投資,而應當是社會對發展的投入,是一種社會積累。教育費用應當由國家、社會承擔,從物質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為祖國、為社會“回報”而學習的思想觀念。教育費用由國家、社會承擔之后,還縮小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的個人差別。這不僅有現實的意義,而且有很深遠的意義。
(三) 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面對社會競爭的,采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面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后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后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擇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占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考慮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擇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創一番,而對于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擇。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專業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難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準備不足造成的,在受訪者中,有相當一般分的大三學生對所要去的企業竟然一點也不了解,,占總人數的33%。調查中他們普遍感到經驗不足是造成他們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因素,約占50%,而其它能力比如集體的協調能力克服壓力的能力也是他們缺乏的,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4 結論: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并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后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5 建議:
(1)大學生在大學時應該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并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斗。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同時老師們應該對學生們加強教育,并進行積極暗示,多增加學生們的鍛煉機會(別出現面試事心里緊張表達不清等情況)。
(3)社會應該寬容對待大學生,不能因為大學生涉世未深,經驗不足就拒絕接納大學生,給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2
關鍵詞: 學生,就業,調查
調查時間: xxxx年7月10日 至 xxxx年8月20日
學生調查分析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然而目前就業形勢越發緊張,再加上如今大學門檻降低,大學生數量大增,拿著本科文憑的大學生要想找個工作已經變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總數已達650萬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業畢業生從20xx年到xxxx年累計竟達1115萬人。那么,就業如此困難的原因是否僅僅是人才的泛濫呢?從各大招聘會的招聘方反映的情況來看,雖然應聘的大學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職位出現招工困難的情況。企業在如此多的應聘大學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驚訝,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代大學生缺乏就業素質,大學生的素質與企業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了關于當代大學生就業素質情況的調查。一方面調查當今在校大學生所具備的和看重的素質,另一方面采訪已就業的畢業大學生,看看他們關于企業所需人才的就業素質有何看法,以求找出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誤區,并試著給出解決的辦法。
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當今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未來要求很高,同時也比較有自信。即使現在大學生在社會中已經不再稀缺,大學生這個群體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業群體。受訪者中有61.1%的人會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訪大學生普遍希望將來畢業后能在國內一線城市及其他發達地區工作,分別有58.3%的人將會選擇國內一線城市。同時,選擇國外和港澳臺等地區的有27.8%。僅有13.9%的人選擇在相對落后一些的國內二三線城市謀求職位。除此之外,調查發現有44.4%的大學生希望將來能進入合資企業或者外企。同時,有25%的大學生希望進入國企。希望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占一小部分,達11.1%。于是我們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們對自己有自信,并對自己的未來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時,當代大學生相對比較穩重,比較多的人希望在比較繁榮的大環境下,在相對穩定的大企業下謀求職位。并沒有很多的人選擇大膽的自主創業,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確定的環境中謀求發展。也就是說對于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培養一個良好的就業素質,對于其應聘企業,以及將來在企業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訪大學生都將面臨擇業而非創業的問題,而擇業又是跟所學專業及興趣有關的,我們的調查中也包含了這方面的內容。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今大學生在擇業時可能會比較靈活。有75%的受訪者在將來擇業時將會依據具體情況進行變動,可能不會選擇與自己所學對口的職業。事實上,受訪者中僅有13.9%的人將會堅定地選擇與自己專業完全對口的職業。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受訪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并不高,對自己專業滿意的人不超過半數,僅41.7%。同時,有41.7%的人對自己的專業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感到不滿。但是,我們也可看到,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在校學習的專業課程在未來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總數的57.3%。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對自己的專業不是那么滿意,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學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學會覺得專業課程是重要的。這也體現了現在大學生對于自己應該著重培養何種能力有所迷惑。我們還統計了受訪者對未來的規劃情況。我們共設了三個選項,其中選擇對未來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迷茫,沒有規劃。只有少部分受訪大學生明確表示對自己的將來有詳盡的規劃,占到16.7%。 人際交往能力雖然重要,但其地位被遠遠高估,人際交往能力往往體現在與客戶溝通以及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團隊的潤滑劑,但是其重要性遠不及之前兩點,IT企業的話只要不與領導起沖突,有專業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較容易的獲得與同事間良好的關系。
另一個被遠遠高估的則是創新能力,即使在創業企業中,創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對于企業來說,一套創新的解決方案遠不如一套存在多年,雖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實用的解決方案,現成的解決方案大多數時候都是最優的,這點與學術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計算機技術相對阿波羅登月時期幾乎沒有改變,使用的語言都是古老的語言,因為在企業中,穩定、易維護、健壯、可擴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為成本的瓶頸時才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優化。但這并不是說不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時冒險嘗試新的技術能帶來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視情況而定。
對比兩邊對同樣問題的回答,可見大學生依然無法擺脫象牙塔的熏陶,對將來工作的艱辛沒有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社會宣傳的能力如創新能力,往往在企業中反而不受重視,也使學生對自己的定位產生了偏差,這些都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3
我國大學擴招后,應屆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也就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往返答題目。題目涉及大學生就業期看、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看與實際就業的相關題目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題目: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熟悉,就業期看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4.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題目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看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進步;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咨詢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進步,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咨詢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看趨于“非風險化”。22.92%的同學對就業遠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咨詢素質因素題目。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咨詢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題目: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進步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占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夸大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以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熟悉,明確自身的上風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上風為“理論基礎”、“專業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以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以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進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后,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公道,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把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咨詢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進步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進步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咨詢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于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足”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看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占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以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占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局限于信息發布、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串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先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咨詢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咨詢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題目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治理規范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進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進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咨詢素質的一次檢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復雜,各種矛盾和沖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并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擇業心態特點
1.成就動機水平高,但害怕面對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求和憧憬更為強烈,有著希看成功和報效社會的強烈傾向。他們愿意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氣力,有較高的抱負水平。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心理咨詢期看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現代大學生的心理咨詢期看值從進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看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心理咨詢期看值高就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愿看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咨詢預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進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愿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往,到他們以為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往。可是,他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咨詢預備,現實中不愿到艱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往。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他們固然也愿為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夸大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刻苦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心理咨詢預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咨詢矛盾。
4.全面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培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質(綜合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面素質重要性的熟悉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矛盾沖突原因
1.畢業生自身處于矛盾期。首先,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索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力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心理咨詢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心理咨詢發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心理咨詢還不成熟,所以形成的個性心理咨詢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在心理咨詢特征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教育處于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目的快速增長和無法完全滿足畢業生的期看。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進步師資水平,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題目,這個題目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況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原因。
三、調整大學生擇業心態
我們應當正確熟悉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沖突,決不能籠統地以為都是消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碰到困難、挫折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咨詢現象和心理咨詢發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定、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公道擇業。
1.大學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前做好擇業預備。自覺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咨詢素質等,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困難、挫折、矛盾和沖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面了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同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系,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題目,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采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咨詢咨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咨詢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善就業市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親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心理咨詢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心理咨詢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時下又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了,很多人已開始進進“準工作”狀態。快速成長是每個畢業生的理想,但好高騖遠的策略會讓他們賠上老本。因此,必須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才能在穩健中不斷增長才干,獲得職位的升遷與報酬的增加。
選準原點——從基本做起
應屆生別圖高職位,現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銷售經理”、“客戶主任”來吸引應屆生前往應聘。當學生信以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從事拉廣告、直銷、甚至是陪客戶飲酒等工作。有些學生不愿意屈就,憤而離開;可也有些學生、特別是一些外地來的大學生,迫于工作難找就委曲留了下來。實在一般而言,大學畢業生就業也應該從基本做起。在一兩年工作期間,表現出你的天分和潛力,被治理層認可,才會把你放上治理崗位。所以,現在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力。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于東興講:“從基本做起,即使高學歷的人也要風雨無阻跑業務扎扎實實從基層做起,這就是青啤的用人風格。企業用人,專業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潛質,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讓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職業生涯。”
有些治理專業的學生往往會被這樣的觀念束縛:“我是學治理的,是治理人的,怎么甘心從基層做起呢?”這種想法往往限制了他們自身在企業里的發展。事實上,專業技術人才從事治理,往往更加到位。凡事要從基本做起,假如脫離了企業運行的過程,變得浮于表面,難以忍受平淡,那對個人的職業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腳踏實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學校最優秀的畢業生,能在短時間內轉換為優秀員工的人也是很少見的。心態不正確,異想天開,甚至有嚴重的幼稚病,是畢業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個剛剛畢業走進社會的年輕人,應該帶著學習的態度往對待工作,專業再好,經驗你總缺乏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試用期是不對的。實在試用期不是你吃了虧,而是公司給你發工資培訓。即使是經過比較系統的培訓再上崗,也是以犧牲服務質量為代價的。很多畢業生往往一味追職位提升、工資增長,沒有考慮到表現,以致于必須都會為此付出一筆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代價。更有些畢業生隨時都在改變策略性目標,并在上班時這山看著那山高,導致不能全心投進工作,影響了工作績效與上級的評價。
換位思考——深化老板滿足度
一個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到馳騁職場的成功人士,必然經過艱難的成長歷程。要知道公司聘用有工作經驗的人時,可以依據他以往的工作業績對其進行評估,而對新近畢業的學生,剛幾乎無據可查。博思人才網高級獵頭顧問滕超臣常將聘用大學生比作將酒存在地窖里賭未來,有些人可以發展成“濃香可口的美酒”,而另一些人則會讓人失看。企業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為自身創造價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可能超過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的。這是人力資源治理的公理。在這個公理的條件下,我們來看看企業為什么而招人,企業發你薪水,是為了買他所需要的技能,買你現在的績效,而不是為了給你的大學學費買單。
畢業生都是商品,我們的目標是在人才市場上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目的是要較高的收進和一個好的職業發展。所以我們現在所作的一切都應當滿足企業的要求,符合企業的標準,而不是首先滿足自己的愿看。現代職場中,很多企業的員工凡事都得過且過,做事不到位,在他們的工作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5%的人看不出來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無事必生非=破壞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著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為增加庫存而工作=“蠻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沒有對公司做出貢獻=在做,而是負效勞動;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標準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會正確有效地做;
——10%的人屬于正常范圍,但績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屬于高績效人士,做事到位。
老板們欣賞做事到位的人。假如你能夠盡到自己的天職,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么總有一天,你能夠為所欲為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假如你凡事得過且過,從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蜂。對這種類型的人,任何老板都會盡不猶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選擇之外。向左走?向右走?——精明的跳槽
占有關人士對某7所高校的216名畢業生統計表明,有67%的人在進職6個月內有跳槽行為,其中22%的畢業生在第一家企業60天內選擇了離職或被單位炒了魷魚。對此,職業顧問李金保先生以為:畢業生在就業后短時間內頻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從學生本身來講,由于大學生對社會需求了解不夠、對自我估計過高和對工作想像過于單純等原因,第一次擇業正確性很小。從學校方面來講,盡管高校都有就業指導服務,但由于教育體制等原因,校方對學生接觸社會的引導不夠,并沒有很好地為學生就業搭建橋梁。
從用人單位方面看,“國”字號企業要人少,而民營、私企往往在待遇、規范度、穩定性等方面不能盡如人意,提供給畢業生的“好”機會相對較少。跳槽看做一個逐漸改善個人生存環境的過程,表明現在的年輕人規劃自己職業發展的意識很強,主動將自己置于活動的市場化的競爭狀態,這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李金保先生還告戒廣大畢業生朋友:“初涉職場,大學生一要明白‘頻繁跳槽,出發點永遠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結論:追求成長是每一位畢業生的理想,如何達成目標卻須經過層層考驗。好的成長策略可以協助畢業生一步一腳印地累積成長實力,但好高騖遠的成長策略終極可能會讓畢業生賠上老本,兩者之間的取舍不可不慎。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4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為有了理想而有奮斗的動力,因為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為,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里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咤風云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筑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于畢業后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愿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么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后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5
研究目的
高中生的努力學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較高的的學歷,繼而獲取一個好的職位。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中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頭腦,進行思考,高學歷是否等于高就業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有了高學歷是否就等于有了一個美好的未來,這關系到高中生的未來。因此,我們組進行了調查,對高學歷與高就業關系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
研究方法
調查分析法:我們通過對高三學生何老師及在校大四學生的調查并結合有關資料的分析,加上我們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綜合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調研項目
1、對現中學生與老師的調查分析
高三學生即將面臨高考,而高考后對于大學及相關專業的選擇更關系到他們的未來。那么,它他們對于高學歷與就業的關系到底怎樣,我們對100名學生10位老師.調查數據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和老師認為高學歷與就業有關,只有少部
分學生認為高學歷與就業無關,只有一位老師認為高學歷與就業無關。由此可以得出,在未進入社會的在校高三學生眼中,高學歷與與高就業有很大關系,在大多數老師眼中,高學歷與高就業有關系。
2、對現大四學生的調查
現在的大四學生已經直接面臨著就業問題,因此,我們對100名大四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現大四大部分學生認為高學歷與就業有直接關系,有小部分學生認為高學歷與就業無關。因此,從整體上看大四學生認為高學歷與就業有關。
3.相關資料觀點及看法 很多人都認為有了高學歷就能找到好工作,繼而捧起金飯碗。然而在就業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勞動力過剩已不僅僅是困擾低學歷者的問題,一大批擁有較多知識的高學歷人才也正加入到失業大軍中。現在揣著大學文憑在人才市場上屢屢碰壁者絕不稀罕。據北京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失業保險處的有關人士說,高學歷失業的人群中畢業即失業的人要比就業以后再失業的多。
根據上海媒體的報道,上海市很多大學生因難以承受找工作屢戰屢敗的壓力,自信心受到很大打擊,還有的學生一邊考研,一邊找工作,心理承受不住了,紛紛走進心理中心咨詢。一位學生已經悉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所有招聘會,投出了上百份簡歷,參加過許多公司的面試,均以失敗告終,現在變得心灰意懶,表示不打算繼續找工作了。由此,可以看出現在社會上對高學歷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都不容樂觀。
研究結論
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面臨就業問題,即使是許多高學歷的大學生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出高學歷與就業是有一定關系的,但并不是絕對的。學歷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衡量的標準,它不是最重要的卻是必需的。學歷是一塊敲門磚,同時也是一種標志,是一個人通常情況下經歷歷程的高度概括。沒有高學歷這個敲門磚,能夠進入優秀企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人力主管不會要一個沒有較高文憑而又想謀求高職位的人。。在當今社會高學歷容易就業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然而,工作經歷同樣重要。企業需要的是合格勞動力,并不希望要一個只會讀書而缺乏必要的工作、實踐能力的碩士畢業生。有過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在對待相同類型的工作時,一定比“初來乍到”的碩士、博士做事成熟而周到,可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后者的“后勁”或許更足。唯有不斷補充職業知識,方能快速提升自身的經驗附加值,只是沒有了高學歷、高文憑,工作選擇權的籌碼卻不知從何談起。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6
一、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三年)
20xx年整體來說全國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就大約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國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業情況要好點,可以達到80%以上!
據教育部的統計,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xx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 “20xx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說。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召開的20xx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保部發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
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客觀原因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現行就業制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結構、用人單位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陳舊觀念、以及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等等。客觀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勞動、人事制度、戶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盡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戶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嘆,企業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為31。6%,到國有企業為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為26。2%,其他就業為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己經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能解決“三險一金”(三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而被大學畢業生放棄。
第二,就業程序復雜、就業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后,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于錄用大學生有戶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成熟,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于“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缺少統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發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就業市場“供大于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己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己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后,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后于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并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機構改革大大沖擊了大學生就業。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曾經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主力軍。1998年以后,隨著政府機關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精簡下來的人員多數要流向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本身也在進行定編定員,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存在冗員過多,超編運轉,包袱過重的問題,繼而實行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許多企業由于經營不善也在面臨著破產倒閉。面臨著自身的生存危機,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相當有限,很難給大學生就業提供暢通的就業之路。
其次,多數用人單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輕“一般”、“惟學歷是瞻”的怪圈。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少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對于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從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分析,高等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差異較大,導致了用人單位對重“名牌”輕“一般”的怪現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觀原因
(1)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
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為32。3%,緊隨其后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為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愿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于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重視人品和能力,對專業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持“寧缺勿濫”的態度。因此,學生干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一專多能” 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用人單位看重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3) 大學生誠信缺失造成就業危機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就業情況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為了能夠在社會中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學生不從筑高自身的實力出發,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裝自己。正常的包裝無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裝會演變成偽裝。這樣一來就業誠信缺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產生懷疑,結果只能是大學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5]。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1、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必須加大人事制度、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機制、單位編制等制度的改革,擴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用人單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進,無用的人能出;加強戶籍制度的改革,為邊遠地區、小城鎮、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開方便之門,使人才能合理流動;要建立起完善的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服務。
2、 調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置
在當前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當今世界正由工業化社會走向市場、信息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間生產、流通、運輸、資訊領域的相互依存關系日益緊密,整個世界將如同一個地球村,誰都無法完全正確的預料未來世界的變化。這就決定現代大學必須是面對未來開放式的,其課程也應從過去那種封閉狀態走出來。
在課程布局上,應適當減少某些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他們的所長。另一方面,這也有利于向學生提供反映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因為現代社會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選修課的開設有助于彌補必修課無法及時反映這一動態的缺陷。
3 、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始終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針對畢業生開設的,通過幾次的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等就算完成就業指導上作了。
對于一年級的新生,應該著重進行心理指導,重點幫助大學生盡快了解自己的個性特點,結合入學的專業思想教育,逐步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要向他們介紹本專業就業的大致情況,讓他們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及適應職業的特點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引導他們盡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努力奮斗的良好習慣。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應著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全面了解,幫助他們分析自我的能力、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引導大學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激發成才意識和行為。
對于三年級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實習和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直接地去體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并與自己的特點和能力相對照,繼續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適當的調整。對于大三的學生,還有一個重要指導內容就是要逐漸分析整個社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這一階段,指導的重點在于傳達就業方針政策、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指導大學生作好如何獲取就業信息、如何進行面試,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等就業準備,處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臨時性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志宇.當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初探[D].20xx。12
2 余霞.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xx。12
3 劉常云.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研究[J].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xx。8
4 王承緒,徐輝.中英高等教育學校討論會論文集[C].杭州;杭州人學出版社.1993。2
5 田麗娟.試析人才市場中的結構性失業[J].唐都學刊.20xx。5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7
一、摘 要:現如今我們大三的學長、學姐即將走出校園,走入社會,他們可以選擇的,或許不只是進入一個差強人意的工作單位,解決“就業”難題。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摒棄了競爭激烈的“就業”所帶來的壓力,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開拓自己的精彩人生。那么,分析“就業”與“創業”這兩個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截然不同的兩種生存方式,我們也知道作為現在的一個大學生已經不是像以前那樣的彌足珍貴了,可就業與創業它們各自在剛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們心里究竟占據怎樣一個地位、就業形勢如何、創業到底難不難喃?接下來將展現我們調查報所得來數據。
二、關鍵詞:創業、就業、工作
三、正文: (一)、現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而就業崗位不多,這就造成了就業競爭十分激烈,供需關系緊張自然成為就業難最主要的原因,據調查想要到: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創業、其他的比例分別占:33.3%、13.3%、20%、33.3%、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自主企業
其他
(二)、經濟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使得多數學生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就業方向、工作區域等方面的選擇方向上,因此,據調查所知:希望到沿海開放城市、內陸省會城市、中小城市、農村、需要人才的邊遠地區或艱苦環境這些地方工作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6.7%、13.3%、33.3%、6.7%、2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三)、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后塵。因此,我們的調查覺得求職成功的關鍵是:較高的學歷、較好的個人形象、人際關系、個人的知識和實踐能力、其他所占比例為:6.7%、0%、40%、60%、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較高學歷
個人形象
人際關系知識和實踐
其他
(四)、現在大學生就業面臨著很多的難題:
1、缺乏啟動資金:除了家庭資助,絕大部分創業大學生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積攢下來部分資金,但創業初期的花銷,經常會遠遠超支。
2、缺乏市場經營經驗:大學生有激情、有抱負,但在實戰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的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紙上談兵”而敗北。
3、 心理承受能力弱: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學校生活,相對風平浪靜少有挫折,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業者們也普遍比較脆弱。其實無論何種創業都有風險,創業的同時即應該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和失敗,能夠經得起市場的錘煉。
4、創新能力不強: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很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很多大學生只看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顧食間、地點的差異,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步他人后塵。
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問題產生于教育體制、學生自身素質不夠、社會沒有提供足夠崗位、大學畢業生太多,超過市場需求所占的比例為:20%、53.3%、13.3%、4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五)、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20xx年至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北京地區從6.6萬人增加到15.4萬人,是擴招前的2.3倍。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以此,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做了相應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形勢嚴峻,就業難、形式正常、形式樂觀、不了解所占比例分別為;86.7%、6.7%、0%、6.7%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六)企業激勵機制和文化建設富有成效,企業競爭力有著充沛的源泉,企業普遍重視研發投入、教育培訓,企業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企業競爭力有著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成為企業快速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在校成績,獎學金等榮譽、專業技能,技能證書、社會能力,應變能力、實習經驗,其他工作經驗所占比例為:0%、20%、66.7%、13.3%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在校榮譽
技能證書
社會應變能力
工作經驗
(七)“充分的就業準備和積極樂觀的求職心態是畢業生實現就業的關鍵之一。”沈陽人才中心交流部副部長馬偉光指出,大學生做就業準備時應該學會求知。有的同學在求職時準備了厚厚一沓證書,可真正能證明自己適合求職崗位的只有兩三個而已。盲目考證不僅浪費金錢,更是時間與精力的浪費。因此,在求職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盲目考來的各個證書。對此,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綜合實力、專業技能、實習經歷、其他所占比例為:73.3%、13.3%、13.3%、0%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綜合實力專業技能實習經歷其他
(八)、最低工資標準是基于普遍權利的保障標準,而不是基于個人能力的分配標準,也無助于個體價值的真正實現。如果專門制定出針對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標準,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制造出群體之間的不平等。這種以身份決定待遇的做法,顯然違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則,也同樣違背了最低工資標準的本意。而且,大學畢業生最低工資標準也根本不能改善人才供求的格局。畢業生低薪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的相對過剩。在此格局下,畢業生缺少表演的平臺和博弈的能量。因此,解決畢業生低薪問題不能依賴最低工資的保障,只有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擴大勞動力的需求,才能根本解決問題。當然,在此期間,政策應對大學畢業生進行一定的照顧,比如就業、創業方面等,但最低工資標準不應屬于此列。 因此,我們也對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資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選擇1000、20xx、3000、4000、5000、6000所占的比例為:0%、40%、40%、6.7%、6.7% 圖:文獻來源:調查報告
(九)、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還是選擇在畢業后繼續深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但總體來說,還是以轉本、考研居多。在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中,除了個別是因為父母要求外,大多數都是為了增加專業知識,提高競爭能力。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情緒、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樣調查中,充分思考了樣本的代表性與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20xx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采用選取題形式,分為單選與多選。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取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與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于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于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與不了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必須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證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占56.4%,20.5%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明白。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峰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著求職面試的高峰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了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關于升學與工作的選取
在升學與工作的選取上,79.5%的調查者選取工作,11.5%的人選取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取考公務員,還有7.7%的調查者選取了回家創業。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的壓力,鍛煉自己的潛力。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關于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1%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占51.3%。可見,此刻的畢業生在做選取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于就業地點的選取
調查證明,66。7%的調查者選取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與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盡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有必須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于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閑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3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與內地的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于西部邊遠地區與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與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與參加志愿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用心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與短視,他們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煉意識不強。學校就應透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與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于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這一檔上,35.9%的調查者選取1200-xxx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證明,大學畢業生期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脫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并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期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關于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2.8%的調查者認為會理解,并準備跳槽,23.1%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5%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后會思考繼續深造。2.6%的調查者還沒思考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于工作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此刻的崗位上工作。64.1%的調查者會愿意從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干,再思考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取是留意而慎重的,個人興趣與專業在選取工作時是占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狀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思考自己今后的就業。其中66.7%認真思考過,26.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5.1%的調查者很少再思考,還有1.3%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思考。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與招聘信息,15.6%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關于面試與演示的技巧介紹,說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煉。有5.1%的調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說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機制與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關于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證明,有大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與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5%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說明啊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
9、關于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么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與企業的雙向選取。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取還是很明確的。有53.8%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調查者預計戶口難解決,24.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系7.7%的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取,1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取性別歧視說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潛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求職者的潛力包括所學的專業潛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占總調查的87.1%,技能、特長、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于求,屬于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系,走后門的現象比較嚴重占總人數的78.6%,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占11.3%,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貼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占10.1%。
結尾: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斗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后的成長與職業發展。
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擇業心態,本人的推薦是:
一、大學生畢業后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必須程度上飽與,此刻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于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與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說好關系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銹的;而只有潛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里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潛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潛力的人,成長的舞臺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忙對你來說很重要。
四、在選取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周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于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與才華。
五、要敢于應對挫折,不放下,不服輸,要敢闖!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說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能夠說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煉各方面潛力,不僅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完美的未來。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調查地點(對象):
鐘桂云老師、陳煥明老師、黃元盛老師
三、調查方法:
人物訪談,組織討論,網上查資料
四、調查目的:
(一)為了對精細化工專業大學生就業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學習如何在將來的就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二)了解周邊化工企業現狀,化工技術專業的發展現狀,預測化工技術專業的未來發展前景
(三)調查本專業畢業生在企業的就業崗位,明確崗位任務和要求
(四)崗位工作任務,明確不同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
(五)調研周邊典型企業對化工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和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為我校教育建設指明方向。
五、調查內容:
鐘桂云老師
學生:老師,您對我們現在所學的行業有什么看法?
老師:你們現在學的這個行業還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業率還是挺高的。但是比較擔心招生情況,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這必然會造成整體質量下降,若停止擴招,又會對生源造成一定影響。
學生:在您教學時,最喜歡什么,最不喜歡什么?
老師:最喜歡的是學生能夠認真聽課,還有和學生溝通交流,最不喜歡的是學生上課不聽講,以及玩手機、睡覺等行為。
學生:您是從事教師這一專業的,請問一下您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老師:因為跟學生在一起心態會得到鼓舞,還有自由時間比較多。學生:你認為當老師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師:能夠培養優秀的學生和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重要的是一些畢業的學生還保持著聯系,他們會咨詢一些有關專業前景的問題。陳煥明老師
學生:老師您什么時候開始在這里工作的?職位是什么?
老師: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調入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同年擔任復合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學生:那您以前是從事什么工作的?
老師:我以前在江門甘蔗化工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擔任過車間主任和廠長助理,長期主管工藝技術管理工作。學生:老師,請問我們的所學的專業有哪些核心課程?
老師:主要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化工原理、樹脂合成、膠黏劑技術、涂料生產技術、精細化學品技術等
學生:老師,您覺得我們專業的就業方向怎樣?
老師:你們這個專業主要從事涂料膠黏劑及日用化學品等精細化學品的生產和生產工藝控制、生產原料與檢驗等工作;在機械、電子儀器儀表,汽車制造等企業從事相關產品表面電鍍與涂料工藝操作、技術開發與生產技術管理,鍍液及助劑的、應用于開發等工作。黃元盛老師
學生:老師,您覺得我們的專業怎么樣?
老師:你們這個專業比較重視實踐,強化職業性和開放性;本專業校內擁有省級的實訓基地,實踐教學設備齊全。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99%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
學生:請問老師,在校期間我們應該著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師:比如膠黏劑生產和涂料生產工藝控制、膠黏劑和涂料生產原料與檢驗等。
學生:我們這個學期要考高級化工證,請問老師這個主要考哪些內容的?通過率怎么樣?
老師:這個考試分為筆試和實操兩個部分,主要上課認真聽講,做實驗時步驟規范,考試是沒什么問題的。
學生:老師,我們讀這個專業畢業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樣?
老師:按以往的來看,一開始的時候工資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較低,等你們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會慢慢的根據你們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有所提高,你們的上班時間一般都是八小時制的。
1、我國化工行業發展現狀:我們國家自80年代確定精細化工為重點發展目標以來,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發展較為迅速。“八五”期間已建成精細化工技術開發中心10個,年生產能力超過800萬噸,產品品種約萬種,年產值達900億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20世紀末精細化工率達到35%。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他們僅就電子工業一項就需精細化學品1.6萬種,彩電需7000多種,國內產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進口。其它在織物整理劑、皮革涂飾劑等方面更為短缺。另外從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的質量、品種、技術水平、設備和經驗來看,都不能滿足許多行業的需求。(摘要)
2、就業崗位根據調查,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就業范圍非常廣泛,面向醫藥行業、日用化學品、食品行業及化工行業相關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畢業后可按自己的具體情況從事制藥業,化工業,自來水,環保業,塑料業,農藥業,或油漆涂料膠粘劑等待業的工作,在這些單位可從事技術操作、生產管理、設備管理、產品檢驗和市場營銷等工作。
3、就業去向及工資待遇:該行業對人才的技術性要求較強。需求職位中以技術類、銷售類、管理類職位為主。從行業來看,該專業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業、能源業、醫藥、生物制藥業以及環保業,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細化工制造業等也都需要大量專業人員,由于對專業技術要求高,畢業生2-3年內轉行的較多,人才相對缺乏,所有市場對此專業人才需求量都大。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面向外資企業、全國各大、中型國有和民營化工企業,工資待遇好,月薪多在20xx元左右。
六、調查總結
總的來說,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通過三年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具有精細化工行業生產運行、生產管理及產品開發的技能;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本專業培養從事化學工業生產工藝、技術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具有與本專業領域方向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熟練掌握化工工藝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和正確選擇工藝流程及生產設備、工藝操作條件、生產控制指標、操作要點等,能運用工具書進行化工工藝計算,能在化工生產一線從事生產操作與管理等。因此我們要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輕松而滿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要從長遠來看,要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0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余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余人次,這個數字里面雖然存在著有重復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 由于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 盡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制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采用的是理論化的、局限于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了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后,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后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于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 。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了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于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 。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了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愿“為生存而打工”、寧愿“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后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于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并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
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于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并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
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
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占的比例分別為36.62%、26。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范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X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后,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愿留在大城市發展。
四、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么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當你有一定經歷后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五、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
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1
據了解,多數人無法一次應聘成功:2.7%的人應聘次數在5次以內;2成的人應聘次數在6—10次。而且人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將近2成的人花費在500—999元之間。在求職成功后,據不完全統計:10.8%的人很滿意;52%的人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僅占3.2%。另外,求職時間長也是一個因素:20%的人在1個月之內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人均費時3.13個月,有的甚至成為“校飄族”。
就拿計算機行業來說吧。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
一是不同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平衡,名牌大學、工科院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熱,而一般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為冷。
二是用人單位熱,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表現冷。從社會總體需求來看,社會及用人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單位急需計算機專業人才,有的單位是高薪引進,有的單位則是降格以求。而現在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還不能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為學計算機專業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時應該得到高的回報,習慣于和以前的師兄師姐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攀比,導致期望值與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報酬相距甚遠。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對一般用人單位表現出極為冷淡,有的甚至“寧愿失業,也不要找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三是學校熱,用人單位冷。當前,各高校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主動跑市場、跑職場,為學生找就業的門路。但由于高校師資隊伍老化、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呆板,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畢業生,對畢業生表現為冷。
四是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在就業時熱,而能力差的同學在就業時受到用人單位的冷遇。在機關、事業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企業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專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動手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就業時非常搶手,而素質一般的學生在就業時就顯得十分困難。
總兒言之,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癥結何在,經過一個假期的調查和了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專業面太窄;缺乏社會關系;信息不足;性別歧視。
據了解,在填寫了試用期月均凈收入的學生中,不含社會保險的男生月均凈收入為1915元,女生為1820元;轉正后月均凈收入男生為2706元,女生為2441元。進一步分析發現,校際差異大于性別差異,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試用期與轉正后月均凈收入分別為3291元與3975元;而同校男生為3012元與3670元。如果我們將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國外就業、月收入高達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凈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顯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與女生。
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應大力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給大學生更多實踐機會;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規范就業市場,制止憑關系、走后門等不公平現象。
作為一名大學生,“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著。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據,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里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后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才是進取的人生態度。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范圍覆蓋華南師范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范與非師范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占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范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后,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2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3
畢業生就業牽動千家萬戶。來自XX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市共接收各類畢業生37486人,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學歷層次大幅提高。去年我市共接收博士生58人,碩士生1201人,本科生20563人。接收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共21822人,占全市接收總量的58。2%;接收研究生數量達到1259人,增幅達52。1%。無論是接收總量和接收質量,都名列全省前茅。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個事實是,在20xx年我市接收畢業生總量同比增長33。5%一舉突破3。7萬人后,20xx年接收畢業生總量仍在3。7萬人左右徘徊。與此同時,蘇州籍畢業生卻在突增,供需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4
20xx年蘇州籍大中專畢業生是30116人,這個數據要比20xx年的23908人,整整多出6208人。也就是說,蘇州20xx年與20xx年相比接收畢業生總量基本相當情況下,蘇州籍學生的突增,自然更加劇了就業壓力。
那么,究竟有多少20xx屆蘇州籍畢業生還未就業?目前并沒有數據顯示。因為,通行的畢業生“就業率”是將未就業的登記畢業生人數除以總數得到的結果。問題是,蘇州籍大學生也是“雙向的”,分布在全國各地。有些人考研了,有些人留在當地了,有關方面并不掌握;而還有些人,不管是就業還是未就業,他們都不進行登記。結果是,登記未就業的人非常少,以至于全國所有城市發布的“就業率”都非常高。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5
據市人事部門統計,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完成和新的非公企業的誕生,以及畢業生擇業觀念的改變,非公企業已成為廣大畢業生首選的主要去向。在我市落實到企業單位的近3萬人中,非公企業接收畢業生占了全市企業接收總量的91。0%,繼續成為吸納畢業生的最大載體。全市錄用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人數分別是671人、4581人(其中教育系統2183人)。
而蘇州的五個縣級市,也成為接收畢業生的新亮點。數據顯示,20xx年XX市區共接收畢業生15330人,五個縣級市共接收22156人,市區與五個縣級市接收之比為1:1。45。其中,XX市、XX市接收總量增幅較大。此外,五個縣級市20xx年接收的研究生共277人,比前年增加159人,增幅高達135%,縣級市對高層次畢業生的吸引力正在增強。
總體來看,工科類專業的畢業生較占優勢,新專業面臨新機遇。與我市產業結構相匹配的機械類、電子類等工科類專業的畢業生仍然“吃香”,醫學類以及工程類等行業特點明顯的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總體較好,像物流、營銷類等新專業的畢業生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16
哪些專業就業率持續走低,哪些專業畢業生最搶手?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近日發布了最新一期的調查報告,首次披露了“就業困難”的10個“紅牌專業”。
據了解,此次報告綜合了麥可思從20xx屆到20xx屆的歷年大學生就業報告,調查樣本量達100多萬份,可謂目前國內最權威的第三方就業調查數據。
“紅黃綠牌”專業看這里
“紅牌”專業主要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是指失業量相對較大,就業率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綠牌”專業是指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小的需求增長型專業。
本科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被亮“黃牌”的有:美術學、藝術設計、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
被亮“綠牌”的有: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高職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臨床醫學、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經濟管理、法律事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
被亮“黃牌”的有: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務英語、會計電算化;
被亮“綠牌”的有: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為啥“綠牌”專業多是理工類?
為啥大部分“綠牌”專業都是理工類?很多家長都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幾年國家基礎建設的力度很大,經濟增長點的拉動主要還是靠基礎建設、科技、加工、制造等產業,理工科特別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馬萬明介紹,現在理工科學生普遍比文科學生就業好,有的工科專業一個畢業生甚至有三四個崗位可以挑。
專家分析,文科生就業難于理工科畢業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類、文史類專業性較弱,可替代性強,理工科的就業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崗位理工科畢業生同樣可以適應。
二是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加速,尤其是基礎建設飛速發展,對理工科畢業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產業等容納文科生就業彈性較大的服務業發展不足,新增崗位不足。
三是隨著高校擴招,教學成本相對較低的文科專業招生增幅較大,加劇了文科類就業崗位的競爭。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的就業調查報告04-28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01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27
關于大學生的就業調查報告11-28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12-11
關于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24
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12-02
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05-05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范文05-19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作業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