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范文(通用8篇)
在出現了某些事件和情況后,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最后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那么調查報告要注意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1
一、關于大學期間的戀愛
在本次調查中,70%的同學都認為大學生的戀愛是不可靠的。只有30%的同學肯定了大學生戀愛的可靠性。說明同學們認真思考了大學戀愛的問題,認為身處大學校園的我們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并不能很好的維持一份穩定的感情,不能夠很好的以婚姻為目的去經營一段感情,也沒有足夠堅實的基礎去承擔對另一人的責任,因此,認為大學戀愛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2%的同學對大學生戀愛持反對態度。而15%的同學完全贊成,另有7%的同學認為應該對其因勢利導,剩余30%的同學認為對于這個問題應該聽其自然。說明同學們對大學戀愛還是充滿期待的,希望能在大學時期體驗愛情的喜悅。對于戀愛的最佳年齡階段這個問題,58%的同學都認為大學時代是戀愛的最佳時期。的確,大學中的我們已經不再幼稚,我們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希望有一個特別的人來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這種想法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要建立在不影響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的基礎之上。
二、關于戀愛的動機和目的
在大學生戀愛的主要動機的問題中,30%的同學是為了尋求精神寄托,36%的同學是為了擺脫寂寞,17%的同學是為了尋覓結婚對象,7%的同學是為了尋找學習的動力,剩余10%的同學是為了享受其中的樂趣。為了尋求精神寄托而戀愛的同學,并沒有找準自己在大學中的正確方向,有追求,有理想的同學是不會把精神寄托都放在戀愛方面的。而為了擺脫寂寞而戀愛的同學是對自己和他人不負責任的。僅僅因為寂寞孤獨而投入一段感情,要怎樣保證這份感情的真摯和純潔。為了尋覓結婚對象的同學僅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大學生的戀愛多不是以結婚為目標的,大學生戀愛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和許多變數,很難保證大學中的戀愛對象就是今后的結婚對象,事實也告訴我們很少一部分大學中的情侶最終能夠走進婚姻的殿堂。
對于于大學生戀愛的目的,34%的同學選擇了滿足心理需要,41%的同學選擇了享受這個過程,4%的同學選擇了滿足生理需要,13%的同學選擇了為了畢業后建立家庭,剩下8%的同學選擇了隨大流。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同學戀愛的目的是有所偏頗的。其中選擇滿足生理需要的思想是被認可的,這種思想容易導致在戀愛中的不負責任,容易傷害到他人。而因為同學中很多都戀愛而自己也加入戀愛的行列式完全不必要的。若沒有合適的人選,沒有真感情的基礎,完全因為隨大流而談戀愛,往往不能很好的體會愛情帶來的樂趣,有時也易造成分手現象,對自己和他人造成情感傷害。
三、關于婚前性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度,30%的同學堅決反對,5%的同學持贊成態度,20%的同學認為應該任其發展,余下4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但他們自己不會這樣做。這一題的調查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并不贊成婚前性行為,主張較純潔的戀愛關系。這種結果顯示了當今大學生對待自己還是比較負責任的,尤其是女生,懂得保護自己。這也表明了多數大學生還是思想上比較成熟的,并不會被感情沖昏頭腦,做出自己今后可能會后悔的事情。對于大學生出現婚前性行為的原因,28%的同學認為是一時沖動所致,40%的同學認為是緣于生理和心理的強烈需要,32%的同學認為是情感深化的必然結果。
四、關于戀愛對生活的影響
1、學業方面
對于戀愛是否會影響學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85%的同學都認為大學生戀愛對學業的'影響是不能確定的,有可能戀人之間互相鼓勵,促進雙方的共同進步,但亦有可能雙方過于沉浸于愛情的感受當中,花費過多時間在“二人世界”的甜蜜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從而耽誤了學業。另有12%的同學認為戀愛對學業是沒有不良影響的。也有3%的同學認為戀愛課余促進學業。對于戀愛對學業的影響并沒有定論可言,結果是因人而異的。能夠很好權衡愛情也學業的同學一定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既享受愛情,又保證學業的出色完成。
2、開銷方面
戀愛中,一定有一些單身時并不必要的花銷。如一起吃飯,看電影,旅游等。而對于戀愛中花銷問題,認為戀愛會是花銷增加的同學占47%的比例,認為會減少花銷的同學僅占12%,其余41%的同學認為因人而異。戀愛中的開支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一般都會增加花銷,對大學生的個人生活水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有的同學為了給男、女朋友買禮物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節衣縮食。但對于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影響較校
3、愛情與友誼沉浸于愛情喜悅中的同學們往往會忽視了與同學朋友的溝通和交流。“二人世界”占用了過多時間后,必然導致與朋友們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大學是發展友誼和擴展人際關系的良好場所。對于因愛情而忽視了友誼的培養的同學來說,未免不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
4、失戀之后
失戀對一個人的打擊是比較大的,對一個人付出許多感情之后,卻發現那個人逐漸離我們遠去了,這當然令人傷感。在對于失戀問題的調查問題中,47%的同學都選擇了失戀后的感受是非常痛苦的,31%的同學選擇了無所謂,4%的同學選擇了有報復傾向,18%的同學選擇更加努力地學習。可見大學中戀愛失敗對一個人的打擊是比較大的,會對同學的情感造成很大的傷害。嚴重的影響到同學對生活的信心,自此消沉下去。但也有一部分同學承受能力比較好,能夠處理好感情問題,不至于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其中戀愛也是其中一抹亮麗的色彩。希望對愛情充滿憧憬和向往的大學生們能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規避戀愛中易出現的一些問題,享受戀愛的美好過程的同時也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2
戀愛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被調查的同學中,42%的同學表示自己談過或是正在戀愛,而有31%的同學則表示目前未談,若遇到合適的也會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學明確表示至今未談,也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以上數據表明,大學戀愛絕不是個別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二、三年級以43.4%和44.4%的認可率被認為是戀愛發生的集中年級,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則被認為是戀愛發生最為集中的學院。
關注大學愛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戀愛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園呢?
45.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因為學業壓力不大,空閑時間太多,內心空虛寂寞,需要慰藉,引發了愛情。的確,進入大學后,擺脫了高中式重壓的機械學習,時間變得隨機而靈動,假如不擅長安排時間,就會感覺有了過多空閑,似乎無事可做。而且大學生活中,人際交往、學習考試等都可能給大學生造成身心壓力。長期如此,內心的空虛日益加重,壓抑開始充滿心頭。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戀愛是建立一種比較親密的關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轉移。另外,一些大學生對信念、價值和自我長期把握不定,而在戀愛中則有人來共同分擔茫然、沮喪的情緒,從而緩解了壓力。大部分正在戀愛的人也承認,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趕潮流會導致戀愛的發生?17%的同學是這樣認為的。
這與從眾心理有關。在一個群體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談戀愛,剩下的人也會受到影響。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會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他們不會“逆潮流而動”。
趕潮流還與周圍文化環境的誘導有關。超越生死的愛情電影,風花雪月的言情小說,纏綿悱惻的愛情歌曲,體驗戀愛感覺的廣告片———校園里流行的一切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行為。
也有部分同學認為有戀人是證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們非常需要他人的贊同,“有人愛”似乎是自身價值的某種證明,自然他們也就走入了戀愛的陣營,顯然這種觀念是有失偏頗的。但,還有一種呼聲是高漲的,他們說是因為“真愛”如果說大學愛情不可避免,那么我們希望它成為戀愛堅定且唯一的理由。
總之,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復雜多樣的。提醒大家,戀愛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健康的愛情是把雙刃劍,害了別人也傷了自己。希望同學們能夠端正戀愛動機,用真心呵護感情。
戀愛行為面面觀
a、關于某些大學生頻繁更換戀人的行為,31.0%的同學認為,他們是在尋找更合適的人。認為是“喜新厭舊的思想在作怪”“過強的愛情征服欲和占有欲”、“是在玩弄異性”的反面呼聲則占據了近七成。有位大二女生甚至氣憤地指責“這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行為,不配稱之男生”。專家認為:初進大學,思想的放松,內心的空虛,往往讓人輕易的墜入愛河,而過少的考慮對方是否真正合適。隨著交往的深入,矛盾產生,裂痕出現,他們開始反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謂的“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思考后的一種可能即——尋找新戀人。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若夾雜了其它目的則是可恥的行為。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以此為律,讓愛情純潔起來?
b、安靜的自習室、優美的人工湖、飄香的食堂……隨處可見一對對恩愛的學生情侶。但他們似乎并不顧及周圍人的目光,當眾喂飯,甚至擁抱、親吻。就這個問題,廣大同學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學認為不合適,但這是別人的私事,我們管不著,也有五成的同學認為,這是不文明的行為,對其他同學有不良影響,應該管一管,還有二成的同學則認為“欣賞他們的勇氣,但自己不會這樣做”。只有一成的同學大膽表示“戀人之間這樣很正常,我有戀人也會這樣”。
馬克思說:“真正的愛情是表現戀人對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謙恭甚至羞澀的態度,而絕不是表現在隨意流露熱情的過份親昵。”戀人間的舉動并不是評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標準,這種較私人的行為似乎并不適宜在公共場合公開表露,同時也侵占了公共空間。而且,半數同學對此種過于公開,過于私人的行為表示反感。所以我們建議并提醒大家:在公共場合請注意您的行為。
c、改革開放二十年使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得風氣之先的大學生們的觀念就更加前衛。和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觀相比,大學生們對愛情、婚姻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在如今的大學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鮮事了,對此我們的同學持什么態度呢?調查結果顯示37.8%的同學認為短暫的快樂過后帶來的是無盡的悲傷和更多的無奈;29.0%的被調查者則認為這是嚴重違反校紀的事情,應予以管制;不過,同時也有24.9%的人對此表示接受;還有5.7%的人則欣然贊成。
以上數據表明,當代的大學生對同居的看法已經不比20世紀末時那么敏感。
當代大學生擇偶觀
根據調查數據,我們按照各選項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見附表)。
在大學生人群中,把理想愛人的條件轉向注重有內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個大趨勢。在本次調查中,男、女生均把“人品”作為了第一要素,而經濟狀況、身高等已不再是擇偶的主要因素。這反映了廣大同學成熟的愛情心理。但其中,我們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對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對于知識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說的話題——失戀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在失戀后,順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憂郁,且呈顯著性差異。88.2%的同學能夠及時、合理的調整情緒,轉移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學認為自己不能夠承受,會悲觀失望不得解脫,甚至心理失衡,有報復傾向。且個別同學表示當他們示愛被拒絕或愛情關系結束時,曾企圖自殺。
如果說,愛情是永恒的話題,那么,失戀也應是。這必定會對當事人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此時,除了借助朋友、家長等外部條件幫助分擔,更重要的是依靠個人調節化解陰影。專家建議,最有效的調節方法是給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時間,以達到轉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時間是愈合傷口的最佳藥方。·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3
據調查,在當今高校,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很普通的現象了,在校大學生的年齡平均在20歲左右,已經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趨于成熟的時期。他們渴望愛情,而且中國高校的條例、條規上明確規定,在校大學生可以結婚。因此,大學生談戀愛本是無庸質疑的。但戀愛后隨之而來的是思想觀念上的排他、波動,使戀人之間無休止的爭吵,因情所困,放棄學業,悔恨終生;為了愛情大打出手,出現校園喋血事件。兩人感情出現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選擇了自殺來逃避即將破碎的戀情。等等這些都為大學生本應純潔、忠貞的愛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筆,讓社會在置疑:大學生是否應該在學習期間談戀愛?在愛情與學業的選擇上,孰重孰輕?
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在我校做了一次隨機調查,由于時間有限,學院有限 ,有些學院的男女比例太大,接受問卷調查的只有60人,其中包括男生30人,女生30人,而且,正在談戀愛的人和沒有在談戀愛的人在思想上是有差別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必須身臨其境才有答案。不過我們相信此次調查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1,幫助大學生順利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數據如下:
1.戀愛人數增多,且十分投入與公開
目前在大學生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戀愛是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如果你在大學里沒有談過戀愛,那就不算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不少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戀愛的大潮中去,而且越發表現得十分投入與公開。在教室、在食堂、在操場、在行人道等各種公共場所勾肩搭背者有之、擁抱接吻者有之,撫愛觸摸者有之,卿卿我我,旁若無人,其行為令人驚詫。這種投入的程度,可以說自恢復高考以來達到白熱化程度,使清靜的校園變成待月西廂,使大學管理者無所適從,使大學風氣難以言說。大學生對戀愛的如此投入,究竟還有多少精力學習,這種現象實際就是戀愛至上主義的表現,是社會上利益至上主義在校園中的思想折射。
2.戀愛的低年化
當前,大學生談戀愛出現了低年化趨勢,一些人的觀點是“進校后的首要任務是抓緊時間談戀愛,否則優秀的則被他人搶先一步,就輪不到我了”。于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進校就下手,以至于現在大學生的戀愛是“年齡小、膽子大、熱情高、速度快、敢實踐”。這種戀愛低年化的傾向,危害極大,它充分表現了一些人的人生價值判斷,萬事悠悠,唯戀愛之唯大,只追求兩個人的世界,必然導致對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人類的疾苦的冷漠和淡忘。
3.戀愛出發點盲目
在戀愛動機上,大學生對此并沒有很清晰的目的。種種跡象表明,不少在校大學生戀愛似乎是一種時髦,只是一種對戀愛情結的滿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生實際是在調侃愛情,把戀愛當成打發業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獨感的渠道。在對“你認為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什么?”的回答中,67%的學生選擇“尋找精神寄托”,還有部分選擇其他,而以“將來建立家庭”為戀愛目的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相當部分的人是:
(1)為愛而愛。這部分同學為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他們的情感大于理智的成份。一旦有愛的心聲在召喚,則猶如“寂寞梧桐”般從心底發出幸福的回應。他們的信仰是“不要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或者是“只求曾經擁有,更求物質占有”,只注重戀愛的過程而不考慮戀愛過后能得到什么。
(2)為滿足虛榮心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大學期間沒人追求或追求不到對象,則是自身價值不高、低人一等的象征,心里產生自卑。只有追求到了或被追求了,才能顯示出與其他同學是平等的或高出他們一等。
(3)為擺脫孤獨寂寞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大學讀書是苦行僧,非常寂寞孤獨,只有談了戀愛,才能解決臨時的困難。這種戀愛被稱之為“寂寞期戀愛”。
(4)為追求金錢、名譽、地位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市場經濟社會里,青春、愛情也只不過是一種商品而已,只要能換取金錢、
名譽、地位,愛情就可以付出。只講感情不講條件,那是在真空中生活,愛的感情里還應該有面包和咖啡,因此各種畸形愛情頻頻產生。
(5)為做試驗而愛。這部分同學在校談戀愛好比是做試驗、種試驗田,取得第一手資料,成功則已,不成功則取得經驗。他們認為趁現在年輕不學幾招,將來到社會上翻了船可不得了。
4.女生的戀愛比例高于男生
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較強的依賴性,因而她們對"感情港灣"和性愛的需求程度要強于男生;二是女大學生的絕對數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對偶式"的愛情世界中,女生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優勢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條件不占優勢的女生同樣會找到鐘情的知音,而素質較差的男生在校園"情場"上則要相對受冷落。
5.男生主動性高于女生
由于在校大學生男、女生比例懸殊。一般情況下,男生只有自己主動出擊才能找到心儀的戀人。相對來講,女生就可以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戀人。
6.戀愛隨意性大
主要表現為戀愛周期縮短,頻率增快。由于許多同學戀愛憑的是一時的沖動,對未來的事考慮的不是很清楚,通常是在交往一段時間后發現有一個更適合自己的人,于是馬上分手,接著找另一個。戀愛中的“短平快”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戀愛的一個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數大學生把在大學里戀愛視為在經營“實驗田”,“戀愛專業戶”也出現了。
7.戀愛成功率低
由于戀愛隨意性大,在校期間成功率就低,另外,大學畢業后不能在一起工作,這也是導致大學生戀人分手的只要原因。每年的五六月份,是畢業的季節,也是分手的季節。
8.戀愛觀念日趨開放
日前上海大學研究生工作團委和上海大學研究生聯合會針對學校研究生婚戀觀現狀作了調查,對在校研究生讀書期間結婚這一做法,有29.6%的學生明顯表示贊同,32.7%的受訪者表示從愛情到婚姻最大的阻力是無經濟基礎;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度,近6成學生認為“性是個人行為,自己負責就行了”。據中國青年報在對大學生對待婚前性行為看法的調查中:20xx年表示同意的為50%,20xx年表示同意的為65%。從數字看,這是一個增長的趨勢。大學生談戀愛,受到學生身份的限制,因而許多人認為此時的戀愛應該保守一些,但也有人認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選擇戀愛方式。在關于戀愛行為尺度調查中有5種戀愛行為,分別是拉手、接吻、愛撫、進行性行為、同居。半數以上男生選擇了“同居”這一項,而女生普遍認為接吻或愛撫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9.戀愛觀不夠明確
據調查統計, 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談戀愛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滿足自己的需要。現在大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愛情體驗,及時行樂,借以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學生是為了充實課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只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實質上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4
世間有兩種情最令人感動,一種是親情,一種是愛情。但對于離開親情踏入異鄉求學的大學生來說,愛情則在無形中成了我們寂寞無奈中的一劑良藥。現在,大學生戀愛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躲躲藏藏的問題,走在校園里,隨處可見一對對情侶如影相隨。對于大學情侶之間是如何看待他們的感情,我們進行里一次問卷調查。這次調查采取隨機方式,分別對校園中的100對情侶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關于戀愛態度。
1、數據。
戀愛,不僅僅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態度。我們對100對情侶關于戀愛態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50%的情侶自稱戀愛只是為了打發那些無聊的時間,使自己內心不至于太過空虛。有25%的情侶稱戀愛是為了尋找一種心靈慰藉,幻想用愛情的膏藥撫平心靈的創傷。有25%的情侶認為戀愛是為了同甘共苦,一起打拼,并肩作戰。
2、解讀。
這組數據確實引起了我們的深思,更令我們匪夷。一半的情侶視愛情如游戲,他們信步踏在神圣的愛情殿堂里,無所顧忌,他們自認為的美滿愛情原來就是分分合合,但這是一種對愛的不負責任,更是對愛的邂逅。1/3的.情侶想要在愛情中尋找一種慰藉,也許是他們遠離家鄉,他們將對親人的思念寄托在那種若隱若現的愛情中,但這未必是一種上策。其實,愛情與親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他們永遠不能等同。有1/3的情侶有著良好的戀愛態度,他們選擇戀愛是為了選擇幸福,他們想讓自己成為對方的左臂右膀,分享彼此的快樂,化解彼此的痛苦。
二、關于擇偶條件。
1、數據。
在人性開始退化的當今社會,凡事都在談條件。那么關于愛情,這些大學生又會開出怎樣的條件呢?我們對100對校園情侶的問卷調查后顯示,有75%的情侶選擇異性朋友的條件是看重對方的人品、涵養與性格。有15%的情侶選擇異性朋友的條件是看重對方與自己有共同語言。有10%的出去了選擇異性朋友的條件是看重對方的學識與前途以及家庭背景。
2、解讀。
這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大多數大學情侶在選擇異性朋友的時候更看重的是對方的內在美,看重的是對方與自己那些瑣碎的交集。但仍有少數情侶著眼與對方的家庭背景等那些虛渺的東西,愛情則成了他們通往“幸福”的一種中介。
三、關于網戀態度。
1、數據。
網絡,多么熟悉的字眼,那里是一方魔幻世界,無奇不有,而網上戀愛更是風靡當下。關于對待網戀的態度,我們對這100對情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25%的情侶認為不好,他們覺得那里不真實,有25%的情侶認為好,他們覺得起碼不用兩個人成天膩在一起,以至于讓愛成為一種無奈。有50%的情侶認為無所謂,原因是他們覺得那些距離他們意識太遠。
2、解讀。
這組數據雖然簡短,但它反映出了一種實質。大學生對于網上戀愛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之所以盲目戀愛,純屬追風,他們自認為愛情沒有國界,戀愛是他們的權利,他們可以持著權利隨心所欲,但他們沒有想到,他們在賦有權利的同時,也負有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義務。
四、關于戀愛時間。
1、數據。
愛情不是襁褓中的小孩,一出生就會哇哇喊叫。它需要時間,需要理智。關于何時選擇戀愛,我們對這100對情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25%的情侶認為高中就應該談一場戀愛。有50%的情侶認為真正的愛情應該屬于大學,而另有25%的情侶認為應該在工作以后再談戀愛。
2、解讀。
對那些高中就認為應該談戀愛的情侶,我們認為他們顛倒了主次。認得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高中的我們更是一朵奇葩,我們不應該將如花的季節消耗在未成熟的愛情中,而應該努力奮斗,為著當初的夢想為之一搏。大學也許會有真正的愛情,大學里也允許我們去談一場戀愛,但前提是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我們更傾向于那些認為工作以后再談戀愛的情侶,因為那是的我們對待愛情會更加理智。
五、關于婚姻問題。
1、數據。
戀愛的歸屬是結婚。那么當今的大學生又是如何看待婚姻問題的呢?我們同樣對這100對情侶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其中有10%的 情侶認為會,有75%的情侶認為不會,有15%的情侶認為無所謂。
2、解讀。
這組數據讓我們窺到了大多數大學生只是將戀愛當作一種消遣,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份責任也就無所謂對錯。只有少部分情侶相信真正的愛情,相信幾年的同風共雨一定會激出幸福的火花。
這次調查讓我在冥冥中感悟到了愛情的真諦,也許戀愛是我們的權利,但我們必須尊重愛情,我們不能做沖動的俘虜,必須正確對待屬于自己的愛情。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5
一、研究背景
女研究生作為現代教育平等思想的成果,人數逐漸增多,已經成為一支龐大的隊伍,她們的婚戀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在我國,一方面由于出生性別比偏高,女性人口稀缺;另一方面,又出現高學歷女性人口剩余,成為“剩女”。這加劇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失衡所致的男性婚姻擠壓的矛盾,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探討性別失衡下高學歷女性的婚姻問題意義重大。
二、國內研究現狀呈現
(一)研究視角的多樣性
近年來學界對女研究生的婚戀問題的學術研究逐漸增多,研究視角也更多樣。主要是從心理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學等視角出發去描述女研究生婚戀觀現狀,進而解釋其婚戀問題的原因,提出多角度的建議與對策。
(二)女研究生的婚戀問題調查
在女研究生婚戀問題的描述和呈現方面,比較多的是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調查研究和訪談。李龍科等人從婚戀現狀、戀愛動機、擇偶標準、對待同性戀的態度、離婚觀等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分析當代在校研究生婚戀觀的特點和問題,認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研究生的婚戀觀有所不同,男女研究生的婚戀觀也存在不同表現。朱峰利立足社會學中的社會交換理論和社會角色理論,從擇偶觀、戀愛觀、家庭事業觀、性觀念進行調查,認為女研究生在擇偶過程中更注重對方的內在素質,擁有更多的自,戀愛目的明確務實,相比事業也更注重家庭。從以上資料來看,對于女研究生的婚戀觀調查基本上從社會學和心理學中的理論和概念進行操作化,指標雖然不盡相同,調查地區也有差別,但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三)女研究生婚戀問題分析
1.個人原因:心理學研究從個人的角度出發,認為追求理想型婚戀的人在擇偶過程中可能會有過于追求唯美和純潔婚戀的現象,或因感情曾經受挫而不再涉及;追求現實型婚戀的人在擇偶過程中可能會依據自身的外形、家庭等條件與可選擇的對象的條件一一進行對比與篩選,忽略了自己的感情需要;追求理想兼現實婚戀的人在擇偶過程中希望擁有物資愛情兩不缺的婚姻,不能接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2.社會原因:第一,男權社會中的傳統婚配模式遭遇挑戰。女研究生在學習生活中形成的區別于其他女性群體的婚戀價值觀,的確使她們在擇偶過程中比其他人考慮更多,結果變得更加被動。但這僅僅是這一問題的一方面原因,更多的.原因是社會環境及社會大眾對高學歷女性的一種刻板印象,甚至污名化。張婕瓊認為“男強女弱”的婚配模式依然占據主流地位,而女研究生一旦錯過原本數量有限的“更優質男”,又極其認同傳統的婚配模式,就難免被“剩”。換句話說,長久以來的男權社會中女性一直處于從屬地位,婚姻關系中亦如此。當出現一種女強男弱的局面,男性便陷入一種對支配權喪失的恐懼。
第二,擇偶雙方交換條件的錯位。女性的社會流動趨向頻繁,以及社會地位的“自致性”程度隨之提高,個人選擇和發展的余地增大,在經濟方面也逐漸趨于獨立。因此,對配偶的要求也比較高。但女研究生心目中的優質男又會如何選擇配偶呢?國內的一些實證報告顯示,“郎才女貌”的傳統擇偶標準仍在現代社會起主導作用。男性更偏愛容貌姣好、溫柔賢惠的女性。在這個男權社會中,男人評價女人的首要標準是女性的外表魅力,其次才可能是學識、才干等一般的社會標準。
因此,女研究生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婚戀市場中無法得到明顯的優勢,反而因多年求學使得擇偶時年齡偏大,成為她們的劣勢。第三,符號暴力的困擾從未消除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形象都來源于社會文化的建構,女博士就是很好的例證,強加在她們身上的刻板印象從未消除。通過對女博士的嘲諷和丑化,男權文化仍然試圖以功能性的敘事邏輯來定義女性,將女性的生存空間限制在家庭,將女性生存的意義限制在妻子和母親角色上。女博士的刻板印象來源于對男權的挑戰,知識結構也遠遠超出了社會對于女性的一般期待,有可能形成新的女性評價標準,給一般女性帶來了威脅。因此,基于大多數受眾的心理需求,媒體將公眾的視角集中于女博士的婚戀問題,肆意夸大和扭曲。從文化社會學的視角看,在一個依然處于男權強勢的文化社會中,一種在諸多社會行動者合謀基礎上產生,并以某種符號象征施加其上的“符號暴力”,才是導致高學歷女性“失婚”的主要原因。
(四)女研究生婚戀問題對策
由于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多方面的影響,女研究生在擇偶過程中常常感到一種婚姻的擠壓,這一社會現象也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良性運行。將女研究生從“剩女”的困境中解救出來,需要從個人和社會兩方面進行努力。在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消除“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的傳統觀念勢在必行,同時,媒體也應當承擔引導正確婚姻觀的責任,不應過分夸大女研究生的婚戀困境。
三、總結
現有文獻中對女研究生婚戀問題研究已經呈現了多學科、多視角的研究成果,每個學科在其專業領域都對此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提出合理的對策。如心理學關注女研究生個人的心理問題,社會學關注其建構主義下的污名化,傳播學從媒體的角度剖析刻板印象形成的路徑。現有文獻中對女研究生的婚戀觀已經有豐富的調查資料,調查報告或對策研究對了解該問題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也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6
一、調查背景:
現階段,我國電影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為此,我們制作此次調查,分析當今大學生關于觀看電影的有關情況。
二、數據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數據)
我們發出調查問卷60份,收回58份;其中,男生23份,女生35份。受采訪人數中,45%表示非常喜歡看電影,41%表示喜歡看,12%對看電影持一般態度,只有2%(一名大學生)表示不太喜歡看電影。通過調查分析數據可以得到,大學生得之知電影的渠道男生主要通過博客、網站等網絡形式(占63%)女生得知電影的渠道中,博客、網站的網絡形式只占27.9%,通過朋友介紹與電視報刊廣播分別占37.2%,27.9%;男女生喜歡的電影中都包括了喜劇片(分別占24.4%和30.3%),不同的是男生還喜歡動作片(26.7%)女生則喜歡愛情片(28.8%);對于電影的產地大學生一致的都偏向于美國片(男女分別占70.8%和52.0%),而國產大陸片喜愛的比例不高,男女分別是8.3%和20.2%;在電影制作方面更能吸引人的方面“引人入勝的劇情”占比例較大男女比例分別為34.0%和52.7%;對于喜愛的電影生一致表示愿意重復觀看;觀看電影的選擇,男女情況類似30%多表示選擇去電影院觀看,其余的`選擇在線觀看或下載觀看,而通過DVD 觀看的人數男女均為為0;對于電影票價40%左右選擇31--50元,還有20%表示只要喜歡的電影,多少錢都不在乎;如果電影院有優惠活動,男生31.8%表示回去觀看,50.0%表示如果有人要請會去,18.2%則表示不回去,女生中74.3%表示會去,其余25.7%表示如果有人邀請會去觀看;7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有喜歡的影視明星,約50%大學生表示會為了自己喜歡的明星去影院看電影;對于影視周刊,60%偶爾購買,30%以上完全不會買。
三、對大學生觀看電影情況分析及建議。
通過對收集數據的整理分析總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自由時間豐富,且多數喜歡觀看電影;
2、大學生均喜歡喜劇片,且美國片更受歡迎,國產片喜愛比例較低;
3、多數大學生有自己喜愛的影視明星且半數表示愿為了自己喜愛的明星去影院;
四、總結
以上的調查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電影在青少年和學生中很有消費的,電影產品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而電影產品的衍生產品市場空間更大。
電影市場的調查中,我們看到可中國電影市場的縮影。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從不足出發,了解青年消費者的需求,走市場化路線,電影的衍生產品應該與時代相結合創新是根本與時俱進是中國電影發展的正確道路,只有不斷改革,吸收經驗,我們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前景。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7
愛情,多么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本文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西南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3、調查時間為20xx年10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占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大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反對,對于戀愛動機大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大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松的大學生活中,沒有了高考時的那股干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大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大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說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于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說明在大二的學生這個群體里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占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欲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說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說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說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著較大差異。
6、在對待對方腳踏兩只船的問題上,大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說明在愛情里,男生比女生豁達、大方。
大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于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范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系。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說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大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于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并認為大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于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并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并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于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總而言之,本校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大都能在愛情中面對現實,但現實沒有抹掉他們的純真,他們對愛情仍有美麗的向往。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 8
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19日
調查地點
湖師院
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
抽象調查
前言介紹
愛情是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里的一道風景線。我們對適度和理性的大學戀愛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們仍要提醒熱戀中或已經迷失的同學們:大學是裝載我們人生“知識之手”的黃金時期,是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習和戀愛是大學生的任務。學習之外,戀愛亦是熱門話題之一。針對上述情況,我們特此對本大學生的基本戀愛進行了調查,有了3種看法。
第一種、大學生不說等什么時候?等30好幾談啊?現在連小學生都開始談了,到大學生的時候說不定都結婚了,還等什么啊!想單身一輩子啊?
第二種、順其自然,遇到合適的就談:大學里談的還比較單純;大學時間里空余時間比較多;沒成功也可以積累經驗。
第三種、談戀愛不是說該或不該,而是要不要的問題。
調查內容
1、你正在談戀愛嗎?
調查統計42%的同學正在談戀愛,而58%的同學沒有談戀愛。其中22%的大一,36%的大二和42%的大三同學正在談戀愛,說明很多人在大學談戀愛,而且人數還不少。
2、你的初戀是什么時候?
調查發現有17%的同學16歲以下就開始談戀愛了;初戀在17~18歲的同學占23%;19~20的占20%,加起來有60%的同學是早戀的,足以說明早戀問題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3、你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調查中“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它的占了2.4%,并且恰好理由都是“對他(她)好”。人品的'好壞左右著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
4、你想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什么?
調查發現10%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30%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上的寄托,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這里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所以只好向身邊的朋友傾訴,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1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的追求激烈,不好意思拒絕;45%的同學是由于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
5、就大學生談戀愛的影響,你怎么看?
調查表明55%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20%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系;8%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脫離群體;1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
6、你對戀愛的態度是什么?
調查發現63%選擇的是“順其自然”;27%選擇的是“共同努力,堅持到底”;10%選擇的是“有了更好的換”,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7、如果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后的學習生活意味著什么?
調查發現92%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有52%的同學認為可以以后的戀愛積累經驗;13%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的認為此可以理解,集中精力去學習。
【大學戀愛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09-01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12-20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03-18
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04-06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優秀10-23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15篇03-03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14篇04-16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15篇03-14
90后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12-21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報告(精選12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