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學生調查報告范文匯總八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了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xx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干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閱資料,了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衛生,房間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么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說: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么回事,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著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優習網!”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奶奶說,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么意思?快給我說說。”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我們有說有笑的吃著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么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說法”。
“年夜飯這么有講究?”我纏著奶奶給我說道說道。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敘。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里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后,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紙制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借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么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初一,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引言
當今騰訊QQ已經在大學生這一群體中是頗受歡迎的,QQ已經成為大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帶來很多便利,更加豐富了大學生活。當然,在騰訊QQ活躍在大學校園的同時,也引起了很多爭議,比如QQ與學習的沖突。本人根據這種情況,決定對大學生使用QQ的情況進行一個深入的調查;在20xx年11月在廣東金融學院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網上問卷調查,收集了各高校學生的真實想法。本次共收集大學個年級153份調查問卷,其中3份屬于無效問卷,所以共收集150份問卷。有效問卷達98.4%,我將150份問卷全部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一些建議,讓同學們更加規范地使用QQ這一工具,讓QQ的功能得以更好的發揮。
二、大學生使用QQ的狀況及分析
(1)大學生使用QQ的狀況
大學生使用QQ的狀況可以分為兩方面,一為大學生使用QQ的基本情況,二為大學生通過QQ的人際關系情況。這樣才能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到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中的真實情況。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大部分人每天上Q時間都在三至六小時之間,這部分人占50.67%;而每天上Q時間在六小時以上的人僅占8.67%.由此可見,很多人口中傳聞的沉迷于網絡、QQ的行為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惡劣。但很少人會去寫空間日志,所以日志大多數是轉發的。
現在新浪*博已經在大學風靡,據調查結果顯示,有新浪*博的人比例達到96.67%;而對于騰訊*博,大家都比較不感冒,僅有3.93%的人群是經常瀏覽騰訊QQ的。而在有了微博的大學生中,超過半數的同學并沒有減少上QQ的時間。QQ與微博提供給同學們的是不同的服務類型:QQ主要是與人交流溝通,而微博更側重于信息的交流。微博更能夠適應大學生喜歡接觸與自己相關的新鮮事,但QQ依然魅力四射,可見大學生群體依舊QQ的忠實粉絲。
調查發現,大學生不會沉溺于玩QQ游戲,被調查的150人中,93人偶爾會玩,45人從不玩QQ游戲。可見,QQ游戲并沒有對同學們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時候,人們只是把沉溺QQ游戲的現象夸大了,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還是理智的人群,不太會因玩物喪志。而且大學生更懂得怎樣利用QQ的功能為自己所用,給自己帶來便利。比如,大家更懂得如何利用QQ傳送文件,據數據顯示,91.67%的同學都會經常發送離線文件,60%的同學會使用QQ郵箱來發送文件。在高中被我們塵封的郵箱在大學越來越常用到,QQ的功能也被我們更大程度的開發,再也不是只局限于聊天這領域。在關注QQ新聞方面,大一大二的同學比大三大四的會更加關注,因為大三大四學生的時間會比較緊,所以瀏覽的次數會比較少點;但總體來說,偶爾關注QQ新聞的學生還是占到了52.67%.
⑵大學生通過QQ的人際關系
在高中時,普遍登Q時都會設狀態為"我在線上";而在大學,61.33%的人都會設為"隱身",在線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人。大學的生活比較忙碌,即使登Q也不想有人來打擾,所以干脆變身為隱者。大部分人會經常登錄自己的QQ空間,而不再勤于去踩別人的空間,更少人會去給別人留言。
大家都會經常發表一些說說,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但很少人會經常改簽名,也很少會去評論他人的說說。說明大家對他人生活的關注度有所減少,比較關注于自己的生活;并且很多人不會在說說上發表很多自己的事情。
前幾年很流行的漂流瓶,現在很少人會去玩;即使偶爾去玩可是打發無聊的時間;總之,大學生不再對漂流瓶那么熱愛。在會不會和陌生的網友聊天方面,72%的人選擇偶爾,說明大家并不是完全拒絕與陌生人交流,但與此同時表明大家并不熱衷于網友。在大量的負面案例的背后,()大家對網友會抱有警惕之心,但會客觀地面對。近些年來,也比較少聽到那些大學生被網友欺騙的事。
大學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變得越來越沉默。大家會加很多Q群,但只有17.33%的人會經常在Q群上發言。幸好的是,大學生跟高中同學聊天的比例比在Q群上聊天的比例大很多。150個人中,只有10個人是從不主動找人聊天的,這10個人的人際關系比那些經常找人聊天的人會差點,因為他們對人際交往并不是那么的重視。大部分人會有固定聊天的人,或戀人,或好朋友,或親人。
由于學期又快到了結束的日子,所以大家開始花更多時間在學習方面,最近上Q時間有明顯減少。在課堂上登Qlai 聊天的人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有32%的人是從不在課堂上聊天的。所以大學生的自覺性還是有很強的。
⑶大學生對QQ的真實看法
普遍大學生認為QQ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特別的與人交流、溝通方面;與昔日的好友聯系,更是對我們這些沒有收入來源的同學來說,聊Q可以節省昂貴的電話費,不會給同學們造成經濟負擔。大多數人都認為,QQ可以擴大人際圈,加強于同學的交流,增進友誼,獲取有效及時的信息,是很好的交流溝通方式。這足以說明,QQ對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可以說,QQ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便利。
也有人單純的認為是聊天工具,節省了電話費;在各種通信工具的發展擴大之后,如Facebook、微信、人人網,QQ的地位也受到了憾動;有些人認為QQ可有可無,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并無很大的影響。我認為只是他們沒有真正使用上QQ的另外一些很有用的功能,所以大家不要只懂得用QQlai 聊天。
(二)大學生使用QQ的分析
總體來說,大學生使用QQ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可以說是每個學生都會有QQ.但在使用QQ的功能上,很多人只是停留在單純的聊天方面,所以會導致某些人會以為QQ除了聊天也沒什么大的用處。QQ空間中有很多值得學生們使用的地方,比如空間相冊可以存放很多照片,是珍藏美好回憶的好地方;又如,空間總會有一些很好的文章值得我們去閱讀。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的大學生普遍會處于一種忙碌的狀態,會漸漸不再關注身邊的人和以前的朋友同學,這是一種不良的現象;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我們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少與朋友聯系、缺乏溝通的人。
另外,在社會上所傳的一些大學生墮落的行為在我們這幫大學生中并沒有很明顯的體現出來。上課認真聽講的同學還是占了很大部分的,只是那一小部分學生才顯出些毛病,但他們已經朝著好的方向改進。大家雖然喜歡QQ這種交流工具,但還是很合理的利用它的。而且大家開始能夠更好的發揮QQ的強大的功能,會使用QQ來傳送文件,汲取知識。
在當今世界,各種通訊工具正在蓬勃發展,微博、Facebook、人人網、YY語音、微信等都日益豐富著大家的生活,雖然QQ的地位有些下降,但它仍占據著強有力的地位,這不是一時間就可以改變的事實。也正是如此,說明QQ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是如此之大。
三、結論
QQ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已經變得很重要,成為溝通交流的橋梁。經過調查問卷的結果,我在此根據結論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加正確規范地使用QQ,讓QQ造福我們的生活。
第一、我們必須把QQ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劃分開,不能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QQ雖然可以和人交流,但超出了一定的范圍就會適得其反。大學生以學習為主要責任,不能把時間浪費在QQ上,更不能荒廢學業。第二、我們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使用QQ,適度是登Q的活動準則。如果不能這么做就會產生很大的負效果。比如,不能在上課玩QQ,也盡量不要在床上躺著玩Q.第三、我們應該多使用QQ的優越的功能,可以利用QQ發送一些文件,這是既方便又快捷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不再拘泥于聊Q這單一的作用。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我在很久以前就聽說了網購這個詞,淘寶網更是家喻戶曉的知名網站。人們對于網購這種購物形式眾說紛紜,在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網購存在很大的風險,也很少人真正嘗試過。我一直都對網購很感興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開始了我的網購生涯。從那以后,身邊的同學也紛紛開始了網購。后來網購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東西都喜歡從網上買。像我這樣喜歡網購的大學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選了這個主題。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揭開網購的真實面目,讓更多的人了解網購,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由于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經貿學院的全部學生(限于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占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后,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問卷附在最后一頁)
四、調查結果分析
1、通過對樣本中網購人數的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大一學生樣本中有9人進行網購,在該層中的比例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該層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該層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斷經貿學院中網購人數比例范圍為45。36%~70。44%
2、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5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有97%的同學覺得網購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會嘗試網上購物。
3、在網購人群中,因為節約費用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2%,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出于好奇和尋找新奇商品而選擇網購。在眾多的購物網站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有48。57%的網購者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4、大家都在網上買些什么呢?經調查,數碼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7%,其次是服裝27。87%,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5、本次調查中,還對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有42%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學分別占總體的25。8%和27。5%。還有4。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2。8%,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21%),網購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還不是很普及,但潛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群等優點一定會吸引絕大多數的人開始網購。目前,人們在網上消費的商品種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網購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就要優化購物體系,打破這種局限。
購物網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他能讓我們實現資源共享,在網上我們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質量最好的,最時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來網購一定會成為人們的主要購物形式之一。
附錄
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問卷
1。您是否聽說或接觸過網上購物?
說明:如果您選擇a或者b選項,請只回答第2、3題
a從來沒聽說過
b聽說過但沒有接觸過
c偶爾在網上購買物品
d經常在網上購買物品
2。您沒有網購經歷的原因是什么?
a網購流程太復雜
b網購不安全
c其他
3。如果您沒有網購經歷,那么您接下來會考慮嘗試網購嗎?
a會 b可能會 c不會
4。您經常登陸哪個購物網站?
a淘寶 b易趣 c拍拍 d當當 e其他
5。你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是?
a節省時間、節約費用
b操作方便
c尋找稀有商品
d出于好奇,有趣
e追求時尚
6。您認為購物網站哪些最吸引您?
a打折優惠
b節日促銷
c商品種類齊全
d商品介紹全面
e其他
7。在網上購物你經常選擇的產品?
a圖書 b服裝 c化妝品 d禮品 e數碼產品 f食品
8。您平均一次購物金額大約在?
a5000元以上 b1000—5000元 c500—1000元 d100—500元 e100元以下
9。您對網上購物是否信任?
a非常信任 b信任 c一般 d不信任 e非常不信任
10在網上購物過程中,有無受騙經歷?
a有 b沒有
11。您在網上購物的頻率?
a每周一次b平均每月一次c平均每季一次d平均每年一次
12。 您在網上購物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a商品描述不清楚
b品種類和網站數目太多
c面復雜,不易操作
d站速度太慢
e算方式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為進一步了解我區中小學生的思想狀況,把握新時期學生的新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主動性,近期,區教委基教科對各直管學校、鄉鎮各校開展了大規模的德育調查活動。調查在我區城鄉12所小學,18所初中、5所高中中進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內容涉及學生的理想與追求、自我認識、基礎文明、親子關系、興趣愛好、兩性交往、法制意識、心理狀態等8個方面。調查兼顧了城市、農村的各級各類學校,基本能反映我區中小學生的真實現狀。在此基礎上,區教委組織各校德育骨干進行數據統計、歸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形成報告材料,以期為今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提供一些較為客觀的依據。
(一)理想與追求
調查顯示,當今的中小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更務實、更現代、更人性,也更重視個人的發展,這是社會的人本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的具體體現。無庸質疑,這一代的中小學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代,他們的獨立性很強,不來虛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卻有扎實的追求,雖然在太強調自我的時候可能忽略了對別人的關照;他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可能對社會的責任想的不多,但這些都不能否認這一代人本質的優點。
1、功利的學習目的,務實的人生態度。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一個體現人生價值取向的鄭重的問題。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學生把金錢、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在被問及“你認為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時,多數學生選擇了“為自己以后能找個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報效祖國,服務大眾”。可見,昔日學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在今天學生身上以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態度。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孩子們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他們目睹了下崗的危機,暴富的神奇,逐漸拉開的貧富差距使他們十分現實地考慮自己的將來。這種表現在城市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城市小學、初中、高中學生選擇為自己而學習的比例均大大超過農村學生)。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種傾向作為個人主義來批判,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很好地處理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充分肯定他們重視個人、重視個**利以及自我價值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分地關注自我,也會產生社會化方面的不良傾向,會產生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問題,這也是當前教育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老師們似乎也不再喜歡用高尚的道理來教育學生,他們已經習慣于用“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來激勵學生,他們認為為國為民的大道理太過空泛,遠不如小道理來得實在,但這些看似實在的小道理永遠無法搭建起青年一帶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從小學到中學,學生的價值觀呈現明顯的滑坡。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傳進來的種種基于個人本位的思想觀念,既強化了中學生自我奮斗、自我拼搏的意識,又強化了中學生注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觀念。這在客觀上促使中學生的價值觀念從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轉移,進而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和自主性。近年來,各中學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分數漸漸成為老師們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業”,卻漸漸忘卻了“傳道”的責任。長期流水線式的工作方式讓中學老師們對教育的神圣內涵日漸麻木。這一點在“非典”肆虐之時表現的尤其明顯,危難當頭,大戰在即,中學老師們的熱情與責任心遠不如小學的同行。在這種功利的社會背景和教育氛圍之下,相當比例的學生對學習的目的表現出迷茫與困惑,這種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調查顯示:初中生選擇“說不清楚為什么學習”的比例遠遠高于小學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識卻鄙視勞動。
在被問及自己理想的職業時,學生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再也沒有過去“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那種異口同聲,可見當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遠勝與前人。希望成為高級知識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數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選擇做一個機關工作人員,這三項合計人數接近80%,想當老板的人并不算多,僅占16.7%,只有愿做知識分子的人數的一半。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作用普遍認同,而且學生對金錢的態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們心中知識更重于金錢。但93.2%的學生還是趨向于收入穩定而豐厚的職業。
調查顯示,選擇做技術工人或農民的人數合計不到8%,這樣的結果并不令人意外,當前工人和農民的境遇和社會地位的確無法與其他幾種職業相比。而且這一代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即使農村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也遠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更少。家長、老師僅對學生的成績提出要求,甚至還向學生灌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學生中的大多數也將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大軍,追求較高層次的職業本也無可厚非,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的態度既不利于國家的發展,也不利于個人成長。因此在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對生產勞動的深厚感情是一項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3、長大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仍是孩子們的首眩
69%的學生希望自己長大后能成為一名共產黨員,22.7%的學生不想參加任何政治組織,希望自己成為**黨派成員的學生占8.7%。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黨的知識了解很少,但長期的教育使他們對黨有一種樸素的感情,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動機的參與,但至少說明對黨的支持與信任是當代學生思想的主流。這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矗
(二)基礎文明
1、基礎文明水平顯著提高。
調查顯示,43.1%的學生認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40%以上的學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隨地吐痰。兩項合計人數超過80%,這個比例應該遠遠好過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風景區會將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進敞開的別人的房間時會先敲門,這無疑是十分有禮貌的行為。有不少同學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處處展現著自己的道德素質,把口香糖吐在紙中扔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低聲說話,男孩子知道謙讓和照顧女生等等。同學們都喜歡與有愛心,彬彬有禮,文明守紀的人交往,很少有人會喜歡一個總是不顧忌別人感受,行為粗魯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識已漸入人心。另外,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德育的方向從高高在上的政治說教轉向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多年扎扎實實的工作,目前已初見成效。
但也要看到,學生在問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與人們的感覺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覺亂扔雜物、隨地吐痰在中小學生中十分普遍,這說明問卷調查的結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實的情況,很多同學只是紙上談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應該怎樣做,但落實到行動上就不是這樣了。因此加強學生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仍然任重道遠。
2、城市學生優于農村。
城市學生選擇“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比例遠高于農村學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選項比例為49.4%,農村為20.4%,相差29個百分點;城市高中為48.2%,農村為38.5%,相差近10個百分點。這一方面說明基礎文明水平與物質環境密切相關,城市孩子的居住環境、公共活動場所、學校環境都大大優于農村。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村學校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可喜的是農村小學生不隨地吐痰的比例已與城市學生不相上下。文明的習慣需要長期的積淀,相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還會不斷提高。
3、初中生行為習慣最差。
“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學生小學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學生選擇“能意識到,但做不到”或“認為做到做不到無所謂”的比例卻遠高于小學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釋是:小學生聽話,高中生已經懂事,初中學生最難管。誠然,初中正處于反叛與激變的關鍵年齡,他們不再像小學生那樣對師長的指令言聽計從,而且還沒有像高中生那樣的自我修養意識,許多人對個性的理解極不成熟,在訪談中發現,很多初中學生把奇裝異服當作“美”,把污言穢語,不拘小節當作“酷”,初中生的違紀率,和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率都要高于小學和高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小升初考試的廢止,小學素質教育漸入正軌,小學生的基礎文明習慣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優秀初中畢業生的集合(本次調查職高比例較小),諸多習慣差、學習也差的學生沒有機會進入高中校門。因此,高中學生整體素質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初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對升學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而實效性也大不如小學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關鍵年齡,此時的學生逐漸開始形成關于人生的最初的觀念,行為習慣也漸漸定型,此時的教育往往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水平顯著提高。
調查顯示:“只知給吃穿,別的都不問”的家長僅占2.7%,可見絕大多數家長都開始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采取放任態度的家長人數極少。對孩子“百依百順”的家長占9.3%,這和大家的感覺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此次調查的對象是學生,即便家長對他們百依百順,許多學生還會感覺不滿足,因此他們不會選擇此選項;另一方面,說明溺愛型的家庭的確在逐漸減少。在大家的觀念中,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溺愛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家把獨生子女們戲稱為“小皇帝”、“小太陽”,以為他們是被慣壞的一代,事實上家長們只是在家務勞動方面有嬌慣孩子的傾向,但在學習方面卻從不馬虎,要求之嚴,標準之高,都是以前的家長無法比擬的。“對孩子什么都管,讓孩子受不了”的家長占12.6%,嚴苛型和溺愛型的家庭大致都保持在10%的比例,而且嚴苛的家庭還要稍高一些,重視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往的許多老百姓忙于生計,顧不上子女教育),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還將不斷提高。74.3%的孩子認為家長“能支持、理解自己,而且不溺愛孩子”,此選項比例最大。而且在被問及“遇到心理困惑習慣于求助于誰”時?6.8%的孩子會求助家長,高于求助老師的比例;在被問及“在你成長過程中受誰影響最大”時,58.5%的孩子認為家長的影響最大。當前中小學生的家長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多數接受過系統的初等教育,其文化水平較以前有很大進步。加上媒體、書刊和各類家長學校對家教知識的普及,家長的教育觀念及行為也有很大改善。
2、家長對初中生管得最嚴。
如果隊把“對孩子百依百順”的家長作一個縱向比較,會發現小學與高中的比例明顯高于初中。小學生年齡小,高中生已不太需要家長操心,而初中的孩子界于懂事與不懂事之間,代際沖突比較突出。
3、對子女不管不問的家長仍占一定比例。
調查顯示,1.3%的孩子反映得不到家長的疼愛,如果把部分孩子“家丑不外揚”的心理考慮進去,這個比例還會升高,估計要達到3%左右。這一部分孩子多出自離異家庭,父母雙方都不愿意盡監護責任,有的跟著爺爺奶奶過,有些干脆脫離家長的監護。由于長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對人對事十分冷漠,而且有很強的反社會心理。有些孩子在學校成績和表現極差,而且對老師的批評教育十分敏感。許多人整晚混跡于網吧、游戲機廳之中,與社會青年相交結,拉幫結派,滋擾校園。很多孩子早早的輟學,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我們國家的(民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雖明確規定了家長對孩子監護責任,但缺乏得力監督保證機制。社區、公安、民政等部門在法律上雖然對該部分孩子也有教育和管理的職責,但落實的情況很不好。通過司法程序雖然在理論上可以解決孩子的監護問題,但只有形成訴訟,法院才可能介入,孩子年齡尚小,有幾個能想到訴諸法律呢?即便告了家長,法院執行起來也十分困難,即使得到了執行僅僅可以解決經濟上的問題,也無法解決情感和教育上的問題。這一部分孩子所占比例雖小,如果把這個比例乘以長壽學生總數,那將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社會越發展,就越應關心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態,這些孩子就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被社會忽略的一群。他們從小得不到社會的關懷,長大就有可能報復社會,這是一個潛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四)自我感覺
1、只有六成學生感覺幸福。
調查顯示,只有62.5%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幸福的,32%的學生選擇“一般”,還有4.5%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不幸福的。
生活在新世紀這一代青年人所擁有的物質財富是前所未有的豐富,對未來的選擇也是前所未有的廣闊和自由。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他們是最沒有理由抱怨或侈談“不夠幸福”的一代人。然而現實生活中,在社會各行各業的改革都步履艱難的背景下,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的離異、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由于缺乏對正確幸福觀的宣傳教育,使得人們對幸福的理解與追求存在著種種誤區。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幸福觀影響,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判斷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福的依據是,家庭條件是否優越,父母有沒有本事掙錢,能否滿足自己在物質方面的需要等等。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家里每天省吃儉用的生活使他的生存沒有意義。
由于年齡和地域的差別,青少年對于生活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調查數據表明,城市青少年的幸福感略高于農村青少年的,農村初中生認為自己不幸福的比率最高,這可能和農村中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和生活上的壓力較大有關,農村小學生中有4.5%的人愿意長大后當一名農民,農村初中學生中有93.8%的希望成為老板、機關工作者或者是高級知識分子,只有0.3%的人愿意繼續務農,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農村初中生在學習上所承受的壓力最大,遇到的困擾也最多。
在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目中,幸福還表現為一種自由。說白了,就是獲得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的權利。他們在家庭和學校里受到紀律的約束,無法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愿望,使他們產生不幸福感。對于高中學生,則更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來自父母方面的。
2、小學生最幸福,初中生最不幸福。
小學生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學生占69.4%,其中尤以農村小學生選擇“幸福”的選項比例最高,占70%以上。可見,生活在清新自然的鄉野中的小孩子最幸福,他們不必去趕場似的上各種特長班,去學鋼琴、攻外語,課余時間可以自由嬉戲,盡情的享受童年。初中生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學生占56.2%,在三個年齡段中比例最低。初中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有所謂的成長的煩惱,幸福感較低一方面和他們的年齡特點有關;另一方面,近年來,高校的擴招使中考迅速增溫,中考之熱尤甚于高考,這使學生們小小年紀就感受到競爭的殘酷,讓這本就多事的年華又彌滿了應試教育的陰云,很多孩子感到壓抑,被學習逼得喘不過氣。其實教育者的責任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從小讓他們感知人生的美好,這種情感的培養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學業壓力仍是孩子們最大的負擔。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在青少年成長中造成困惑的較大問題依次為學習方面(36%)、人際交往方面(21.6%)、父母方面(8.4%)等。其中學業壓力是孩子們最大的負擔。主要表現在:①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②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③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某中學有一學生在寫過一篇名為(童年無趣)的習作,馬上引發了全班同學的共鳴,“每天奔波于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之間,休息日還不得不穿梭于各種補習班。我實在沒有感受到人們常說的那種童年的快樂”。有學生在接受訪談時這樣說:“小學三年級時我數學考了100分,爸爸很高興,那天晚上他鄭重的對我說:‘孩子,好好努力!我們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這句話像一塊大石頭一樣在我心中壓了五年。”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太切,希望自己年輕時沒實現的夢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實現,還有很多家長自己孩子的成績作為相互攀比的內容,這都使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負擔。有一首校園民謠的歌詞是這樣說的:“起的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最累的是我是我還是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學生的心態。
另外,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中包括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與父母的關系問題等。另外還有一些青春期心理問題,如:青春期閉鎖心理、早戀等。
(五)心理調節
1、更加孤獨的一代。
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選擇“把它悶在心理,進行自我調節,不對外人說”的學生最多,占42.7%。人們時常把現在的孩子看成為“陽光少年”,以為他們活潑、開朗、外向、大方,其實他們的內心很孤獨。這是一代沒有兄弟姐妹的孩子,電視占據了他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從小缺少玩伴,失去了很多與人交流的機會。獨生子女的孤獨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孤獨的心靈仿佛潮濕的天氣,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緒的重要土壤。學生們早早的把心靈封閉起來,也給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孩子們獨立與個性的一種體現,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不借助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要給孩子們多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另一方面還要教給他們自我調節的技能,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有37.2%的學生愿意將心中困惑與伙伴交流,尤其是關于娛樂問題以及與異性關系問題;有16.8%的同學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只有4.4%的學生愿意同老師交流他的心事。這是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有人說兩年就是一個代溝,孩子與成人的思想差別很大,這是妨礙代際間交流的重要因素。有個學生說:“老師對我要求嚴,說了怕惹他們生氣,說得不對怕受批評,說了沒用不如不說;父母工作忙沒時間和他們說;學校抓學習,沒人聽我說。”學生是否向教師和家長敞開心扉,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學生不講心里話,教育工作無法開展,心理問題就不能解決。而學生能否說心里話,關鍵取決于教師、父母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們也欣喜的看到,2%的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會求助心理咨詢熱線,如果用2%乘以學生的總人數,那將是個很大的數字。這說明心理熱線開通的確可以解決不少學生的問題,而且漸漸深入人心,成為學生傾訴心聲的新途徑。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閉。
調查顯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閉,65.5%的人不愿向外人吐露心聲;城市高中占45.1%,居第二位;農村高中第三,占44.1%,再其次是農村小學生、城市小學生,分別占37%和34.2%;而農村初中生選這一項的比例卻最少,僅占30.1%。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波動大,較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單元樓中,鄰里之間很少溝通,節假日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城市環境雖好,文化娛樂場所雖多于農村,但可供中學生活動的場所卻很少。據統計,多數初中生的閑暇時間用看電視來打發,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許多孩子用打游戲、上網來打發時間,他們更喜歡在虛擬的世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對面地與人交流。這種自我封閉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關注城市實踐學生的心理健康,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重視。
相反在農村,孩子上了中學,就被認為是大孩子了。他們開始擔負一些家庭的責任,家長也會給他們更大的自主權。鄉村的居住環境更有利與小伙伴們的交往,他們的孤獨感比城市的孩子要少得多。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學生,農村多于城市;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學生,城市多于農村。調查顯示: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學生比例,城市各年齡段均高于農村;助于父母的學生比例,農村學生偏高。這說明農村學生的家庭觀念稍強,城市學生的獨立意識更突出。
3、年齡越大,朋友越重要。
如果把三個年齡段的學生作縱向的比較,會發現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老師的比例基本相當,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漸降低,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與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大,朋友越重要。調查中可以看出老師、家長、和朋友在各年齡段孩子心中的地位。大人們經常慨嘆自己的十句話,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話。光慨嘆沒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視對孩子交往的指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許多孩子正是因為交上了壞朋友才逐漸走上了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放下師長的架子,走進孩子們的生活,作為教師和家長,為什么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呢?
4、教師在孩子們心中地位的降低是最令人痛心的現實。
在被問及:“遇到困惑,你求助于何人時”,只有不到5%的學生選擇老師,遠低于求助朋友和父母的比例,連小學生也是如此,這說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正在逐漸降低。在被問及“對你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是誰”時,選擇老師的人數也在家長和朋友之后,教師的社會形象以及對學生影響力的不斷降低很值得大家認真反思。
從客觀上講,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學校教育已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唯一渠道,書刊、電視、網絡不斷的給學生提供更符合時代潮流的觀念。教育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走下圣壇,漸漸被人們理解為一種等同于醫療、保險等行業的社會服務。近幾年媒體又不斷在教育收費、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揭教育的短,甚至用個別老師的惡劣行為影射整個教育。這都降低了教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主觀的原因更值得深思。第一,長期的自我封閉很容易讓老師患上社會適應不良癥,變得迂腐、守舊、遲鈍。從大學校門中剛剛畢業,緊接著又走進了中小學的校門,幾乎很少有機會和社會接觸。而且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孩子們打交道,傳道、授業、解惑,高高在上地接受學生們的請教。這樣的工作氛圍很容易讓人自我滿足,把自己封閉在象牙塔中,當了先生就不再想當學生了。然而世界每一天都在飛速變化,不經意間,自我感覺良好的老師就被拋到了時代的后面。南方某城曾進行過一次測試,測試的內容是社會上近年來出現的新科技--克隆技術、納米科學、基因等等新名詞,以及時事政治--國際、國內最新的熱點問題。被測者是一所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和正在教他們的老師。結果令人大吃一驚。老師的成績竟然遠低于他們的學生。學高為師,老師對社會現象的認識不能令學生信服,是導致其影響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二,受長期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在老師中存在著嚴重的只教書,不育人的傾向。即便是傳授知識,許多人也忽略了知識背后的人文意義,把它們肢解為知識點、練習題。陶行知曾說:“先生的任務是教人做人。”由是觀之,“師道之不復,久矣”!第三,少數老師的確存在師德問題,以教謀私,開學店,體罰學生等現象并未得到根治。教育的**與法制進程是大勢所趨,規范教育行為的法規不斷出臺,尊重學生的呼聲越來越高,家長和學生的維權意識也不斷增強。近幾年來,教師因為師德問題而被處理的事件屢見報端。身正為范,老師的道德狀況是決定他在學生心中影響力的關鍵因素。
(六)興趣愛好
1、閱讀興趣日趨多元化,學習方面的書籍仍是學生的首眩
調查顯示,現在的學生已經沒有了過去那種對武俠、言情小說的狂熱,他們的閱讀興趣日趨多元化。調查顯示,學生最愛看的還是學習方面的書。這是激烈的學業競爭所致,也是目前教輔類書籍如此暢銷的原因。這個結果與老師們的感覺之間存在偏差。可見,學生們這樣愛學習,教師還是不滿意,也許在許多教師眼里學生裝的腦子只能裝滿課本,天天只能想著學習,不允許任何東西占他們的內存。排在第二位的是漫畫書,占30.1%。漫畫的簡潔、直觀、視覺的沖擊力和奇特的想象力很符合學生的胃口。而卡通的內容多為武俠,科幻,校園愛情故事。內容平庸,格調不高,其間低級、庸俗、灰色,甚至略帶黃色的不健康的東西比比皆是,對武士的精神和校園戀情的宣傳給青少年造成很壞的影響。但漫畫的流行也給教育者許多啟示,為什么不能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需要傳授的知識包裝起來呢?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體育類書刊,占17.3%。通過訪談了解到,學生關心的主要是新聞、逸聞、雜談、時評等項內容,其中男生多愛看體育類的書報,女生多愛看娛樂界的歌星、影星的信息。各類明星們的懶散、玩世不恭的形象在孩子們眼中成為了一種時尚,犯小錯誤,缺乏紀律性,隨便、懶惰不被視為譴責的對象,而被視為一種風度,一種美。愛讀漫畫和文體報刊的學生比例合計達47%,說明現在的學生已經沒有耐心讀大部頭的書籍和需要深入思考領會的內容,他們閱讀是快餐式的,把讀書當娛樂,更喜歡短孝直觀、輕松、愉快的內容。
喜愛武俠、言情小說的人雖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早已不如前幾年那樣人數眾多。那些書太長,太費心思。金庸的小說和美國的大片、日本的漫畫比起來,還顯得太過優雅,不夠刺激。瓊瑤言情小說中描繪的浪漫情節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太老套,遠沒有明星的做法生猛、鮮活。在金庸和瓊瑤的作品里我們還能感受到一些中國古典文化的馨香,但在日本漫畫和垃圾快餐中,學生只能得到感官的刺激。因此,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思索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2、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差別。
小學生最愛看漫畫,學習類的書籍只能屈居第二。一上中學,二者的比例就發生急劇的變化,讀漫畫書的人數從40.9%跌到21.5%,讀學習方面書籍的人數則從34.9%上升到41.8%。到了高中這種狀況又有微小的變化,但讀學習方面書籍的人數還是最多。孩子們對文化體育的關心卻是與日俱增,武俠小說的愛好者始終保持在12%左右。小學生不懂言情,初中生看此類書籍的人數最多,到了高中人數又略有回落。
3、農村學生迷武俠,城市學生愛文體。
調查可以看出,城市學生喜歡閱讀問題類書刊的學生明顯高于農村,城市信息暢通,許多市民都有讀報的習慣,(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長壽文化)都有相當規模的讀者群,許多孩子也有讀報的習慣。學生最愛看的就是文化、體育的版面。農村學生信息相對閉塞,學生讀報人數遠小于城市,因而對文體新聞的關心程度不如城市。但他們看武俠小說的人數比率較城市學生稍高。
4、網絡成為學生的生活必需品。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人們相互間交流的平臺。網絡的使用以日漸成為現代公民的必備技能。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園地;有助于拓寬思路、開闊視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他們的社會參與度,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調查顯示,我區已有近一半的學生經常接觸網絡,應該講網絡已成為學生的生活必需品。這主要和長壽經濟的發展有關,目前學生家庭擁有電腦的比例比較高,家庭上網的也比例高。目前家長、老師對學生上網大多持否定態度,視網絡為洪水猛獸。談起網絡,馬上就想到“游戲+聊天+色情”,媒體也經常“告誡”學生要遠離網絡。其實網絡只是一種工具,孩子接觸網絡并非壞事,關鍵看怎樣引導孩子科學地使用它。對孩子玩電腦、上網,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有支持,又有約束。孩子特別渴求新知識,網絡世界里也有許多知識在等待著他們去汲齲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長和教師有責任引導他們跨過“聊天+游戲”的坎,讓他們在網絡中汲取營養,健康成長。
5、多數學生上網是為了學習知識。
調查表明:32.6%的學生是為了查找資料、13.8%的`是打游戲,12.7%是聽歌,9.9%是因為好奇,9.4%是因為無聊,剩下的9.2是為了聊天交友。小學生查找資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學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戲的高中生人數要多于小學生,同樣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網聽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從上述對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上網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利用網絡幫助自己學習。這一點,中小學生做的比成人好。網絡在中小學生身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與高效越來越受到中小學生的接納、認可和喜愛。
7、相當比例的學生沉迷于網絡空間。
調查也發現,網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十分突出,具體的講,目前網絡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戲、沉溺聊天、泛濫色情。青少年是“網絡游戲”的主要消費者,精彩的游戲內容,絢麗的游戲畫面,生動的游戲音響,血腥的打斗場面,形形色色的游戲人物,無不給人以強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過“過關”、“升級”、“積分”等方式讓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們欲罷不能,漸漸成癮。許多孩子因此而逃學、曠課、離家出走,徹夜泡在網吧里,荒廢了學業,損害了健康。
“網絡聊天”是青少年網絡交往行為的主要方式。與一般的社會交往相比,有四個基本特征:一是虛擬性。網絡中沒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還是女人。網絡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彌補在現實生活中所不能體會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時間內結識很多朋友,節省了寶貴的時間,而且使交流變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選擇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時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無須甚至也無從考慮自身以及對方的年齡、學歷、知識、社會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無拘束的交往。四是符號互動性。“網絡流行語”能讓網民之間心領神會、心照不宣。一位教師說,現在的學生開口“mm”,閉口“美眉”的,讓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記、周記里充斥著大量的類似“網絡流行語”的語言。中小學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誼,網絡聊天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許多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網絡“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脅。有些青少年有意或無意闖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陣觸目驚心的瀏覽之后,有的往往難以自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識
1、法制、權利意識明顯增強。
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選擇“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見學生的法制意識明顯增強。選擇“忍氣吞聲”的學生僅占2.8%(其中農村3.2%,城市2.5%),現在孩子的維權意識大大超過前人,用一位接受訪談的家長的話說:“現在的獨生子女,一點虧也不愿意吃”。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愿意吃虧是一種進步,尤其在自己的權利遭受侵害時。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節大小而決定”,這應當是一個很理智的答案。選擇這一答案的比例隨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高,小學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見學生越大,考慮問題就越理智。
2、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選擇“求助父母、老師”的比例僅占10.5%,在人們的觀念里,學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求助與父母、老師是最正常的,但孩子們卻選擇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選擇“不知道”的人數最少,僅占1.6%,這都是新一代學生獨立與個性的充分體現。
3、近一成的學生選擇以牙還牙
這是一個很令人擔憂的現象,這說明以暴制暴的所謂“黑道原則”,還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學校,占領了一部分學生的思想、道德陣地。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一些學生開始“拜把子”,受人欺負之后,他們就不再向老師或家長尋求幫助,而是通過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決。這種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過校園暴力傷害的學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尤其是那些長期忍氣吞聲的學生,這種心理更加明顯。同時,一些學生在受到高年級同學的欺負后,也往往會依賴“拜把子”后形成的團伙力量,變本加厲地在低年級同學身上尋找“補償”:勒索他們的財物,向他們收“保護費”。受害的學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問題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讓暴力遠離自己,反而會使暴力離自己越來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進暴力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八)兩性交往
1、異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調查顯示,城、鄉初中生和鄉村的高中生都把“異性交往過當”的底線放在“擁抱、親吻”上,此項的選擇率最高,分別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觀點不同,有52.2%的人認為“有性行為”才算是異性交往過當。這一方面說明城市高中生受環境的影響,在異性交往的問題上表現的更為開放,不少同學的性意識已經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們,當老師、家長還在對孩子們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懷時,孩子們的所思所為,可能已經早就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大家總覺得很多中學生早戀的報道、調查有些言過其實,也有人認為那是開放的大城市才會出現的事情,作為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內陸地區,我們的性教育通過生物課的幾節生理衛生課應該可以解決問題,雖然也有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女生課堂這樣的形式作過一些這方面的探索,但推廣的范圍和重視程度都很有限。
在調查中大多數同學把自己周圍異性交往過密或過當的比例定在2%-5%之間,這個比例看上去并不高,仔細算一算呢?以一個班50人計,大概每班有5-6個人有異性交往過當的問題,他們到底過當到什么程度?在這些孩子中又有幾個真正掌握了必要的相關知識?出現緊急情況時他們知道如何避免可?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2、對異性交往過當的看法
在對周圍同學出現異性交往過當或過密的現象時,半數左右的孩子都選擇“可以交往,但要注意分寸”,這在不同年齡(初中53.4%,高中44.9%)、不同地域(城市51.9%,鄉村47.3%)的孩子身上非常的一致。這道題無疑反映出學生比較健康的心態,贊成正常的、有分寸的異性交往,這本來也是青春期教育的方向和目的。但除此之外,在城市和鄉村之間還是出現了差異:在人數第二的選項中,城市孩子(初中21.8%高中21.7%)認為“那是別人的自由,與我無關”,農村孩子更多則選擇“不贊同,認為是不對的”。這道題的統計結果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城市孩子自我意識強,對別人的關心少,有的孩子對別人的事情從來不放在心上,農村孩子的還是受到學校的正面教育的影響較大,相當一部分同學對異性交往過密還是持排斥和反對的態度。
這種不同就要求進行青春期教育時,要有針對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對于城市的孩子,傳授的內容不妨更科學、更直觀些。要讓他們知道,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美好的一頁,過好自己的青春成長期,處理好男女同學之間的關系,這樣既會為一生留下美好的記憶,也會為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矗而對鄉村的同學,教育的方法則要講究一些策略,不然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一些農村學生的問卷中常常看到“不知道”“不感興趣”等答案,甚至在問到“你認為如何在學校進行性教育?”時,有個學生氣憤的回答:“沒必要!我也沒時間回答這個無聊的問題!”可想而知,如果單刀直入的開展“性教育”,有很多學生恐怕還沒有這個心理承受能力。
3、性知識的來源
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學生們性知識的主要來源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來自網絡或其他的一些非正當的渠道,結果依次是:從課本中(37.8%),從電視上(26.5%),與朋友、同學交流中(19.8%),從小說中(8.6%),從網絡上(7.5%)。可見,不管周圍的信息渠道多么暢通,孩子們可以通過多少種方式去獲得他們需要的知識,歸根到底,相當數量的同學最信任的還是課本。該給學生什么樣的課本?該傳授他們一些什么樣的知識?怎樣去組織這樣的教與學?老師自己的心態如何?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調查顯示,好逸惡勞,缺乏責任感、敏感脆弱是當今學生的三大弱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感情,形成正確而又現實的勞動觀念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導、咨詢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網絡道德、性道德的教育雖然剛剛為人們所重視,但可以預見,如果不以負責的態度去落實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掉入成長的陷阱。
5、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以坦誠、務實、負責的態度去研究新時期中小學生面臨的新問題。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對學生狀況的調查應當經常化,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教育才會有針對性。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生事物,教育者應當更加虛心,對學生思想中的新動態,要報有寬容的態度。在新的教育氛圍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評判者,而是新舊道德對話中的一方,而勝利永遠屬于學生,因為他們才是新道德的締造者。教育要求和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而這并不意味這悲哀,在師生雙方的矛盾斗爭中,學生成長了,教師成長了,教育也就發展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摘 要】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的一大難題。應屆畢業生難就業問題存在多方面原因:大學生自身原因、社會原因等。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學生自身素養的不斷提高,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完善自身能力,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就業;薪金;社會地位;素養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大學生自身原因
在這個大學就業精英走向大眾化的社會,大部分大學生仍然保持自身的優越感,在擇業時考慮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間、工作時間、工作地點、薪金等因素,而在自身能力、自我價值等方面考慮的不夠,導致大學生職業和就業觀念取向不合時宜,最終導致就業困難。
2. 薪金要求較高。部分大學生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盲目羨慕高工資、高福利。選擇崗位的時候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目標性不明確更多關注的是薪金的高低、工作環境好壞,而忽視了升職空間、未來前景、自我價值實現等因素,導致工作一段時間后缺乏動力與目標,出現怠工以及跳槽等現象。
3. 目光較高,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部分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能力較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在挑選崗位時,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不愿意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
(二)社會原因
1. 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有些高校對就業工作不夠重視,就業工作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指導未能貫穿大學四年,僅僅是畢業前的一種介紹形式,與社會脫節。“調查顯示,非常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這說明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 戶口成為就業的絆腳石。目前畢業生自主擇業已經成為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對大學生就業造成困難。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中都遇到過“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經歷,由于沒有當地戶口,很多大學生與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3. 社會輿論導向。現在很多家長及企業對軟件、金融等行業盲目追風,而對農業、林業、養殖業不甚重視,導致大量農業類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后不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相反走向銷售等行業,導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必須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
(一)大學生自我素質的提高
首先,大學生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摒棄“天之驕子”的想法,從基層工作做起,從現實出發尋找自己的就業出路。其次,在如今就業競爭激烈的社會,大學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大超中占據主動地位。
(二)高校改革
高校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合理進行學科設置,并調整就業結構,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走向。另外,要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指導工作做到實處。整體提高就業隊伍的素質,定期對就業隊伍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并吸納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教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
(三)政府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起推動作用
首先,從政策法規入手,完善就業體系。各級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保證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斷完善就業政策,消除職業歧視,規劃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流動。應該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西部,投身基層就業,鍛煉才干。同時,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吧,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一定可以妥善解決,大學生一定可以實現充分就業。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后備軍,一定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 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教育部部長周濟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著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里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了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 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占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占30%,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占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占15%。從這里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雖然占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占10%,所占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 ?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占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占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占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占0%。從這里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么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占47.5% 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占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二、結論分析與建議:
《關于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余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于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于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范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么現實的。因此,出于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采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從調查問卷和現場人員訪談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幫扶機制。高校在大學生自我創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創業指導、資金落實、客戶聯絡、社會溝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較規范、適用、系統的創業教育。高校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一方面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和創業觀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創業技能進行全面培訓,并最終使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
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于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煉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于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煉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煉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于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并采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著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20xx年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并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復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了解市場,并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咨詢
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獲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后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摘要]愛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從大學生的戀愛觀出發,立足問卷調查,以大學生戀愛觀為主題,用真實數據分析大學生戀愛特點,探究影響大學生戀愛心理和戀愛行為的主要因素。本次調查的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
愛情,多么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本文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 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湖北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 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占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大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反對,對于戀愛動機大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大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松的大學生活中,沒有了高考時的那股干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大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大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 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說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于理想化。
2. 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說明在大二的學生這個群體里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 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占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欲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說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說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 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說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著較大差異。
6. 在對待對方腳踏兩只船的問題上,大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說明在愛情里,男生比女生豁達、大方。
大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于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范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系。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說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大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于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并認為大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于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并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并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于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總而言之,本校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大都能在愛情中面對現實,但現實沒有抹掉他們的純真,他們對愛情仍有美麗的向往。
(四)大四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四學生共有20人參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學生在問卷調查表中表現了一下幾個特點:
1. 只有25%的人認為戀人是原來所理想的人,75%的人認為不是。
2. 對于是否與戀人走到永遠的問題上,認為可以的只有7人。
3. 對于大學愛情是否成為婚姻,則所有人認為是不可能的。
4. 對于戀愛與學習,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戀愛重要。
5. 對于分手后的態度,有6人表示會傷心欲絕,大多數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對同居的態度,不贊成的有7人,其他人則持不反對態度。
從以上幾個特點可以看出,大四學生的想法更為現實。也許是經歷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務實。大多數人的戀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現實的實際接觸后才確立的。絕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網絡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會網戀。對于大學的戀愛能否變成婚姻這個問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悲觀的認為是不可能的,可見在大學生看來,大學戀愛是有花無果的事情。也許是彼此接觸的時間久了,對于相處的時間,大四的學生覺得彼此膩在一起太長時間反而會暴露出更多的缺點,也許距離真的會產生美。對于戀愛的花費,也許aa制是最好的消費方式,畢竟大部分大學生還沒有實際穩定的經濟來源,如果只是一個人來承擔戀愛開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選擇aa制是最現實的方式。大學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這個問題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對,采取了開明的態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對于婚前的性行為已經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排斥婚前性行為。雖然大四的學生對于戀愛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現實了,可是他們對于戀愛所要承擔的責任卻沒有完全認識清楚,許多人都是抱著嘗試的態度去戀愛的。這樣的想法只會帶給自己與對方更大的傷害。所以,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懂得對他人,也是對自己負責。
綜合上述四個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戀愛觀,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擴展,社會閱歷的增加,大學生的戀愛觀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現實。大一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開始覺得原來愛情也有苦澀的味道,但還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進入大三后,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學生更加理性的對待戀愛,戀愛觀趨向成熟。
三、大學生戀愛觀及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戀愛心理特征
1. 性愛的好奇心理。由生理發育成熟導致的性沖動與性親近要求的產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與高校聚集著才華、風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圍直接相關。有些男大學生固執地認為:畢業后還沒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別人挑剩下的。
3. 依賴心理。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屬于“情感寄托型”的戀愛動機,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補償心理。由功利型的戀愛動機所引發,即希望在所愛的人那兒獲得社會地位、經濟等方面的補償。
5. 游戲人生心理。其戀愛動機是: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欲望,尋求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甚至發生了婚前性行為,他們見一個愛一個,玩一個丟一個,完全是一種游離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費。
大學生這個特殊社會群體,今后的生活還會動蕩,畢業分配和就業還是個未知數,即使獲得了真愛,畢業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學生們有“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等戀愛心態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存在的問題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當的戀愛觀也出現在了大學生的戀愛當中。表現出思想上的波動、排他、沖動、幻想;同時,大學生還受到了外界周圍環境的影響。
1.因為空虛而愛。調查顯示,6.7%的大學生因為內心空虛而選擇戀愛。大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之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里,進入了自己夢寐的高等學府,在大學表現出混日子、得過且過,有的學生認為,進入大學以后,思想很消極,什么目的都沒有,終日無精打采,人生仿佛沒有了一點意義,頭腦一片空白,失去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心中苦悶,缺少學習動力、目標的大學生于是將心理轉到談情說愛上,以消磨時光,尋求快樂。
2.擇偶動機不純。據分析,2%的大學生戀愛動機不純。當代大學生在選擇對象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對方適不適合自己,是不是為了真正的愛情,而更多考慮的是能不能在學習期間、生活上、將來的就業和發展上的幫助。如果發現有利用價值,就會采取一切措施,進行攻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時有的大學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地位去尋找愛情,而且有的大學生同時與多個異性進行交往,不建立關系。
3.好奇心較重。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機能基本成熟,心理機能趨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異性交往。在中學時學習壓力較大,未充分顯示出來,現在主體意識發展了,個體發展必然會在個人生活中得以體現,對異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產生了好奇,想試一試探究異性之間的秘密,在戀愛觀上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層的好奇與渴望,沒有想到戀愛之后的后果和將來的發展。
4.不注重戀愛的后果。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大多數都存在著這樣的想法,兩個人在一起一天開心就好,“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很多青少年帶著這樣的心理與異性進行交往,把戀愛當成“愛的初體驗”和“充實大學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兩個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過每一天,所以“畢業那天一起分手”也成為正常現象。但雙方也表現出極為平靜,這就是大學生的一種新型的戀愛觀,在乎愛的過程,輕視愛的結局,從而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愛情的不負責任。
5.道德觀念淡化。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道德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大學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極快,開放的思想對大學生“性”及婚姻問題產生了影響,在這種新思想的影響下,大學生在理智與情感方面處于矛盾的旋渦,性的觀念逐漸開放起來,而忽視了結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現了對“性”的好奇、大膽的嘗試,但在嘗試之后往往面對的是尷尬和無盡的悔恨。
6.愛情與事業定位不當。當代大學生在面對愛情和學業的時候,往往是把愛情放在首位,認為只要有愛情,一切都是沒有問題的。愛情與學業從其內涵是兩個不相聯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論,就算是有聯系,也不可能耽誤學習,因為在學習的時候心理根本沒有愛情的存在。大學生在主觀上認為戀愛與學習沒有關系,互不影響。
7.物質至上。功利性、權利性的戀愛是建立在對方的家庭、社會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條件優越為背景作為雙方感情的基礎,傳統上認為女性依賴性強,大多數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將來托付給一個即可靠、又安穩的人身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功利性、權利性的愛情不僅僅表現在女性身上。當代大學生男女功利性、權利性的色彩都明顯越來越多起來,越來越把自己的將來寄托在對方身上。當然,這種功利性、權利性的戀愛觀形成也與社會就業壓力、主觀個人心理上的成熟有關系。
四、樹立合理戀愛觀
針對上述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問題,為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特提出以下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學校和社會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作為大學生自身應該怎樣做。
(一)充分認識到戀愛要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法的角度來講,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關于禁止重婚的規定,在總則則增加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在法律責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責任,因一方重婚而導致的離婚的,無過失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不難看出,國家法律加大了對重婚的處罰,目的就是規范婚姻關系。對于戀愛中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要求。
(二)對愛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暫而豐富多彩,在一個人的身邊伴隨著親情、友情、愛情。但最重要、最穩定、最專一的情感則是愛情。無論你到哪里、無論你有多大,只有白頭到老,結發夫妻會最牽腸掛肚,也只有愛情會給人無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青少年大學生考慮愛情的問題是無須指責的,但一定要正確認識愛情。戀愛是一對男女之間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愛情的本質是承擔責任、勇于奉獻。真愛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則表現出了彼此的真愛。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偉大的事業、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而愛情則處于從屬關系,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事業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那些“以錢取人”、“以貌取人”、“以戀補虛”等戀愛動機不純的青年們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的。它不但玷污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強戀愛過程中的道德責任感
戀愛與道德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有許多戀人在一起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而是為了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成游戲,三角戀、多角戀油然而生,伴隨著兩個人交往,性問題也開始發展,婚前性行為逐漸增多,未婚先育的問題屢見不鮮,而且每年還在增加。大學校園外的旅店、日租房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怎樣能與道德無關呢?其次,大學生經不住金錢、權貴的誘惑,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當今最流行的詞匯,而且在一些娛樂場所,大學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成了大學生的最新理念。
戀愛與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與此,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級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是事業、愛情奮發向上的源泉。
(四)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
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眼里,愛情與學業是不相矛盾的,愛情能促進學習,作為學習的動力。確實,在大學生中,存在愛情與事業“雙豐收”,但比率相當低,“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軟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樹大業的人都能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作為青年大學生們更應利用自己的“黃金時期”多多積累知識,培養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不能因為好奇而過早涉入愛情,更不能以愛情為托詞,來滿足自己尋求刺激的心理。當愛情真的降臨到你身上時,要進行理智的思考,擺正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系。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戀愛觀,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五)學會識別愛情,注重保護自己
在愛的時候,戀人的智商幾乎為零。因為在鮮花、美言的背后,戀愛雙方要看清你所愛的人的“真偽”那是相當難的。有許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優雅的動作、高貴的氣質欺騙著無數無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純潔的戀愛動機里,尤其是女性同學更應該注意,“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愛的她,天下也沒有不勞而獲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運落在你的身邊,你一定要識別它的“真偽”,不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真愛是不需要任何承諾的,有承諾的愛情就預示著即將走到盡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結出美麗、燦爛的花環。
當代大學生隨著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識期的到來,在沒有了各方面壓力下,在充滿美麗幻想的大學校園里,開始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經歷、生活閱歷的缺少,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愛的同時,容易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想法。影響著兩個人的感情發展,甚至引發痛楚事件。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圍環境影響的同時,必須培養自身道德,法律規范的修養,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助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漸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學生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系;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有助于大學生尋求自我真正的愛情,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自從我寫了《別人家的孩子》這篇作文后,媽媽總是說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讓我去了解了解別人家的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況。正巧,楊老師最近布置給我們一個寫調查報告的任務,我準備從學習壓力、課外學習情況、睡眠質量等方面入手在班級進行一次大調查。于是,我精心擬定了一份調查表,利用班會課的時間發給同學們填寫。全班52個同學,收回51份調查問卷,我把這”班級機密“寶貝似的收在文件袋帶回家,真期待大家填寫的結果呀!
晚上,我將大家的填寫情況逐條逐條進行了統計,并進行了數據分析,大概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完成家庭作業時間過長。
根據統計結果,80%的同學完成作業的時間都在1小時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2個小時。為什么作業時間如此之長呢?是作業太多了嗎?絕大多數同學填寫的是“作業太多”,有些同學寫的是“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所以做得慢。”看來這是導致作業時間長的兩個主要原因,看來大家平時上課時一定要專心聽講,不懂就要問,這樣能節省不少做作業的時間。
因為做作業時間過長,許多同學產生了睡眠不足的不良狀況。在大家填寫的入睡、起床時間中,我發現最早起床的是5點,而最晚入睡的可達晚上11點30分,中間僅有5個多小時的睡眠時間。全班只有12個同學中午偶爾休息一會兒,其他同學都沒有午休時間。小學生正常睡眠時間應該要達到10個小時,看來同學們的睡眠時間是遠遠不足的,少量睡眠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低下,開始了惡性循環。所以在這兒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保證睡眠,不做課堂上的“特困生”。
二、額外學習負擔太重。
額外學習負擔于兩個方面:一是課外作業,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會搬出一套套試卷讓孩子完成,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二是課后補習班,通過調查表可以看出85%的同學在外面補習英語、作文、數學,可謂是“十分周全”。聯系到我自己平時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再無任何負擔,頓時產生了一種幸福感。在此我不得不提醒一下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了,你們應該切身想想,孩子們的重重負擔會讓他們喘不過氣來,會變成一個只會做作業考一百分的學習機器。
三、缺少課外閱讀。
從調查表中可以看出,全班52個同學,有一半同學平時沒有時間閱讀,九人表示對閱讀不感興趣不愿意主動閱讀。我想奉勸這幾位同學,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趕快捧起書來閱讀吧!
四、家庭教育良莠不齊。
據統計,在孩子做家庭作業時,絕大多數家長看電視、玩手機、打麻將、做家務,做完作業后家長不檢查就簽上大名。我覺得家長玩手機、看電視,都對孩子有所影響,隨隨便便簽個名字不提任何意見也會讓孩子養成草率完成作業的習慣。我覺得家長可以坐在孩子身邊靜靜地閱讀,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孩子,做孩子的榜樣。
以上陳述的幾點,值得大家認真反思,希望同學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完善,努力做得更好。
調查人:趙**
調查日期:20xx年5月13日
【【實用】學生調查報告范文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學生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9-09
學生寒假實踐調查報告范文12-26
【實用】學生請假條范文匯總五篇07-09
【實用】學生請假條范文匯總7篇05-25
【實用】學生求職信范文匯總6篇01-06
小學生寫調查報告范文11-26
小學生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9-10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0-07
學生調查報告08-27
【實用】學生的保證書范文匯總八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