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合6篇
在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研究目的:
了解大學生對消費的看法,通過比較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
二.研究過程:
(一)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學中有1/2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的數據顯示35.5%的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42.2%。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消費呈現多層次化。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50元的占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50-5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因為87.5%的大多數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供給,雖然8.9%的學生自己兼職,但掙的錢不多。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著若干問題: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于80元的占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么“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著閑著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
四、調查后總結:
(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部分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個性自覺引起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沒有計劃,隨意性強。大學時期是人生中一個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的階段。伴隨著自我意識覺醒而來的是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強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改革開放后出生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在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依賴于家庭,但他們卻有強烈的消費自主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沒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指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費炫耀心理在學生消費中表現為重物質消費,輕教育投資。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誼和愛的需要之上而處于較高級的第四層次。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他們多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其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大學生中有許多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這實際上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一個癥結: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這種現象的擴散,會在一定范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費的風氣。
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學動因。大學生們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往往會滋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這樣,相互攀比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相互矛盾,實則本質相同的兩個方面:一是從眾心理,即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物,個人也基本上樂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二是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某種時尚滿足了大學生一時審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會產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費再有新變化和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缺少對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引導
當前的大學生能夠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他們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不能正確引導自己的子女。因此,我們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事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為:
在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與把握。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在不斷的改進,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由于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客觀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認識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
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形成的影響因素
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深的影響,是造成大學生消費觀念偏頗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消費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上升,當然也對在校的大學生產生了影響。按照這種價值觀,一個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決于他的消費水平。一個人的消費水平越高,消費能力越強,就越是能夠證明他的成功。在中國,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這種價值觀,然后又逐漸輻射、傳染到其他社會階層,最后演變為一種國民的集體無意識。
五、調查后建議: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
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庭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
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
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成員。
六、感想與體會:
大學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于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們關注消費和理財,希望可以探討到我們大學生自身的一些消費特點,以使我們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費,更明白的消費。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
調查服裝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費情況
二、調查方法
1. 口頭提問及問卷調查
2. 日常的觀察總結
3. 調查完成后,對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4. 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數據統計
1.這次調查的男生占27%,女生占73%
2.熱衷的服裝類型:運動裝23.3%休閑裝53.3%正裝3.3%時裝9.9%其它9.9%
3.購買衣服頻率:一個月以內10% 二至三個月以內33.3% 半年 13.3%一年0%不固定43.3%
4.是否有鐘情的服裝品牌:有33.3%,沒有66.6%(品牌有:李寧,真維斯,361,nike等)
5.常去那里買衣服:泉城路 35.5%,.山師20.0% 老東門15.5% 洛口5% 其他14%
6.服裝價格是否會影響你的購買意愿:會63.3%,不會36.6%
7.購買服裝的誘因:天氣變化16.1%,節假日促銷16.1%,看到同學購買新衣服15.3%,逛街時隨意看中13.6%,零用錢增加13.7%,看心情12.6%,受廣告雜志影響12.4%
8.是否會選擇網上購買服裝:會35.7%,不會64.3%
9.每個月服裝商的消費:50以下2占0%,50-100占36.6%,100-200占33.3%,200以上占3.3%
10.品牌服裝的效益:品牌就是好耐穿有面子16.6%, 主要是因為心情愉快生活質量提高了33.3%, 沒考慮跟隨社會潮流33.3%, 其他30%
四、數據統計具體分析
1.大學生對服裝的需求度較高: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盡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對于美的追求已成上升趨勢
2.理性消費占主體: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服裝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加上城市生活氛圍,當代大學生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3.女生對服裝的需求意識比男生高:通過調查顯示:女生購買服裝的頻率遠遠大于男生,但男生追求名牌的百分比卻大于女生。說明在對于美的追求方面男女之間還是有較大差異的。但無論是購買次數較多還是名牌重視度較強都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存在一定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
4.大學生能正確控制自己消費欲望:物價上漲后,大學生們的消費支出增加,其中餐飲消費支出最多。就普遍產生了一個特別的現象:大學生在服飾方面的支出降低了。調查者分析認為:物價上漲后,服飾日用品、化妝品及娛樂消費的價格并未下降,而是小幅上漲,大學生們的消費支出卻少了,這說明他們是有意地減少了在這些對大學生來說的享受型消費,把錢用在餐飲、學習等必要的地方。
五、問題現象
1.從購買服裝的頻率看
(1)購買服裝的消費還是合理的:調查結果顯示購買服裝的頻率都集中在一個月一次和二至三個月一次這個 結果表明大學生夠買服裝的主要原因還是生理需求,但也不排除存在滿足虛榮心,但消費分配的主方向還是對的。
(2)還存在服裝的的消費還是不合理的現象:調查結果顯示還存在小部分人購買服裝的頻率較高,過分重視名牌的現象仍然存在。通過對服裝消費的不合理能從側面反映出對每月生活費分配的不合理,或者存在每月生活費過多的問題。
2.從那方面吸引購買服裝的角度看
(1)當代大學生能夠把握購買服裝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服裝的主要作用是對因季節氣候變化而對人體產生一定的保護,其次是為了美觀,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過調查反映出學生重視服裝的質量,喜歡經濟實惠耐穿的衣服,不會盲目因為對一件衣服的喜歡而不考慮價格的購買。
(2)追求時髦是大學生永恒不變的話題:大學生總是名牌的程度的現象十分嚴重,有時可能為了追求名牌而選擇自己不喜歡的服裝.卻忽視了服裝本身原有存在的價值。
六、政策建議
1.樹立一個良好的消費觀。消費觀是消費者對消費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態度,是消費者對消費內容、消費目標、消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涉及整個消費活動諸因素的一種價值判斷的態度。高校應加強消費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理念,樹立節約消費和適度消費的觀念,避免和克服虛榮心、攀比心理,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主義的影響,不奢侈浪費。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應對自己的每項開支做出預算和記錄,經常反思自己的開支是否合理。
2.量身定制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較高的知識和能力。定制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可以正確規劃自己的支出,為以后建立一個良好的理財觀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良好的規劃習慣。
3.調整消費結構。 在當今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消費時尚瞬息萬變。而大學生是最容易被卷入時尚潮流的群體,有些消費甚至失去了理性。大學生應克服從眾心理,在既定的消費支出約束下,合理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以達到最少的支出帶來最大效用的效果。不要盲目購買產品,以免過度浪費。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發生在留學生身上的自殺等不好事件,表面上看是一時沖動的偶發行為,而本質上卻是心理抑郁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惡性釋放。家庭壓力、文化沖突和各種現實壓力使部分留學生內心產生巨大的孤獨感,在無處傾訴的異國他鄉陷入難以自拔的心理困境。
壓力之一:來自家庭的一廂情愿
基于就業需要、高考成績不理想、攀比等諸多原因,越來越多的父母青睞洋學位,不惜勒緊褲腰帶擲巨資為子女鋪設海外求學道路。然而,不少家長卻忽略了物質以外的因素:孩子的性格是否適合留學?孩子的生活能力能否應付得了長時間的獨自生活?更有一些家庭把孩子出國留學當作改變孩子甚至整個家庭命運的注,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巨大的壓力?一名未成年留學生因思想上對出國學習的準備不夠,在到加拿大僅13天后,便走上自殺之路。慘痛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對孩子的前途安排上,只做理性分析,忽略情感因素,造成了一些留學生、尤其是低齡留學生不堪忍受壓力而選擇輕生。
壓力之二:文化沖突造成情感缺失
出于文化和語言等原因,一些留學生很難融入當地主流文化群體,多是拘泥于中國學生圈子,生活范圍相對狹窄。即便與當地學生建立起社交網絡的,也會因為文化差異感到不適應。比如歐美人一般并不太愿意主動幫助人,需要你主動求助,但中國人又不好意思;歐美人表面比較熱情,但要深交卻不容易,讓中國留學生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部分留學生出于經濟考慮,為節省社交費用,除了上課就是“宅”在宿舍里打游戲、上網,過著封閉的生活。在這種狀態下,抑郁、焦慮、社交恐懼都可能出現,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加拿大某大學3周內連續發生兩起中國留學生自殺事件。知情人反映,他們都是頂尖博士生,但是平日都缺少朋友,與人交談時總顯得很憂郁。
壓力之三:現實問題帶來的挑戰
留學生活的現實壓力從飛機降落地面的那一刻起就凸顯出來:怎么從機場到學校?如何找到住的地方?在哪辦卡和手機卡?很多留學生由于背景知識缺乏、行前準備不足,剛下飛機就想回家了,更不用說從容應付選課、打工、畢業找工作等更多現實挑戰。一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寫道:“很難既洗衣做飯又遨游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
壓力之四:個人價值感的缺乏
美國一著名高校的某中國學生因為未考到第一名,承受不了壓力而自殺。許多在國內學習優秀的學生到了國外會在某個階段非常不自信。因為語言問題、學習習慣、評價標準等因素,中國學生往往花很多時間學習,表現卻差強人意。尤其是文科類專業,上課以專題報告和討論發言的形式進行,課堂表現計入平時成績,一些在應試教學中表現良好的學生,此時卻感到難以應付,產生較大的失落感,對個人價值產生困惑。
壓力之五:心理疏通渠道的匱乏
以上談到的4種壓力是造成留學生身心不健康的常見原因,但是,真正令留學生心理支持系統崩潰的致命要素是缺乏心理疏通渠道。
身在異鄉的留學生們遇到苦惱、想要傾訴時,常常找不到可信任的人或者合適的出口。一些學校雖設有心理咨詢機構,但西方人的心理解讀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幫助中國學生們擺脫煩惱。出于不讓家里擔心的目的,很多學生向國內只是報喜不報憂。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課標”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實際的作文教學狀況,卻始終不盡如人意。作文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害怕、厭惡寫作文”是學生的普遍心理現象。據我在本班中作的口頭調查中:很怕、有點怕寫作文的高達80%,對他們而言,寫作文是件苦差事,為了交差,他們不得不絞盡腦汁,使盡渾身解數湊字數。正是由于這種心理定式,從一開始就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因而作文的恐懼心理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作文質量必定不佳。經統計分析,學生的作文問題大體可分為如下幾種:
一、篇幅短小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瘳瘳數語,幾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雖然說清了,語句也通順,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細節作細致地描繪。就好像一幅畫,只有輪廓,沒有血肉,所以總也豐滿不起來。
二、缺乏真情實感
有的學生景物也描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寫得很清楚,但讀起來干巴巴的,缺乏情感的滋潤。也不能在作文中體現作者的價值取向和主觀立場,好像只是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這樣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難以和讀者產生共鳴。
有的學生雖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媽媽真偉大!我的老師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滲透,讀起這樣本該情感充沛的句子,總覺得有些空洞和高調。
三、表達不準確
有些學生要么重復羅嗦,要么詞不達意,這樣的作文讓作者和讀者的交流受阻。本班就有幾個這樣的同學,作文通篇都是口語,有的字甚至從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書面語來表達。看這樣的文章,如同嚼白蠟,索然無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個性
作文本來是個性化的活動。所謂個性化,就是一個命題或多個命題,全班學生的作文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內容和形式,體現出每個兒童不同的心聲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時一說寫作文,學生就搬出作文書,套用模仿,有的甚至是全盤接收;或是老師念一篇例文,有一半學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更無個性可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制學生失去作文興趣,固化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呢?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學生的第二課堂嚴重潰乏
除了讀讀教材中的文章,抄抄書本上老師指定的詞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第二課堂幾乎為零,有的學生甚至沒有一本課外讀物,他們的語言積累很是缺乏。心中無貨,當然下筆無墨了。作文時冥思苦想,也不過瘳瘳數語而已。
再者,家長在這方面的引導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經做過調查,在家里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并能主動予以引導的不足10%。(當然這并不能怪我們的家長們,他們要么農活太忙,無暇顧及;要么知識底子不夠,有心而力不足;要么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
二、作文時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學生作文時缺乏投入感,沒有激情,把作文當成難以應付的差事,從心底厭惡寫作,沒有主動性,沒有心靈參與的過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
三、教師指導方法不當
有句話說: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學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于我們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調、程式化,訓練內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使他們失去了作文的興趣。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重在寫作技巧、表達方法上的點撥,對于作文內容卻搞“一刀切”,學生缺乏作文內容的積累和寫作心理的需求。葉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寫作的根源是表達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教學教學重點的轉移,忽視了學生表達欲望的激發和積累習慣的培養。
四、學生缺乏成就感
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作文,認真完成六七十分,草草應付也是這個分數,“大概老師一看到我的名字,就跳出屬于我的分數了。”周而復始,信心喪失,何來興趣?基于學生作文的現狀,教師如何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樣化、綜合性的教學內容、形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空間和氛圍,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樂于表達,易于表達?特別值得我們思考。
我想,我們的作文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淡化作文概念、強化生活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的負累,使“作文”兩字在學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輕松愉悅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狀態下,調動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觀察,去發現、研究,去追憶、再現,去想象、推斷,去剖析、感悟。讓學生明白不是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說就說,想寫就寫,寫多也行,寫少也可,沒有字數、結構、體裁的限制,對學生唯一的要求是:觀察得要更細,發現得要更多。盡最大努力試著把作文課變成一次游戲、一次采訪、一次通知、一次廣告招標、一次觀察試驗這些活動,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設計,不讓學生有負擔。如:一位老師有一次組織學生玩吹泡泡的游戲,老師說:“盆里有肥皂水,請大家拿起筆套吹泡泡,看誰吹得大,看誰吹得多。”學生動手動腦,氣氛活躍。良好的氛圍形成了。接著,老師引導:“泡泡像什么?” 學生回答:“像氣球”、“像飛船”等。“要是把泡泡當作人,可寫哪些作文題?”
《泡泡飄游記》、《泡泡旅行記》、《頑皮的小泡泡》等,每個學生筆下的小泡泡都各具個性,都活動在自己的天地里。
二、淡化刻意指導,功夫用在平時
(一)閱讀寫作緊密結合
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滲透習作教學的內容和基本功訓練。看到典型的課題,可結合滲透如何審題和立意的訓練;遇到典型的課文,可滲透布局謀篇的指導;碰到典型的構段方式,可以穿插 進行仿寫訓練。對于課文中的典型句式和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除了引導學生賞析外,還可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逐步掌握。
(二)重視習作前的指導
根據作文教學計劃的安排,每次作文課之前,必須重視課前指導,寫人物,就應該提前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各種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變化;寫景,就應該要求學生提前有針對性地觀察自然景象;寫物,應提前指導學生有意識地研究各類物品的形狀、色彩,掌握其特征總之,每次寫作之前,都應根據習作要求,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搜集和積累必要的材料,這樣到了作文時,學生胸中才有積蓄可傾吐,手中才有方法可使用,口中才有詞語可表達。
三、采用開放性的習作評價,以評促寫
習作評價對習作教學過程的實施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對激勵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習作水平,改過習作教學方法及促進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開放的習作評價應能激勵為評價宗旨,評價定位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自己之間,在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評價中,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增進教與學的相互了解和深層次地溝通,在評價中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一)評語激勵
傳統評語針對性不強,缺乏個性,缺乏激勵。我主張評語要以第二人稱的口吻,強調評語的雙向互動性,強調激勵性、針對性和建議性,使學生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存在什么問題,使每一次的評語猶如一次親切的交談和情感的溝通,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習作興趣和信心,使學生愿意修改,知道如何改。評語的定位由老師與習作之間轉換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家長與學生、學生與自己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評語的形式、內容更豐富多彩。評價更全面、更具體、更講求實效。
(二)評獎激勵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采用多種類型的評獎活動。設習作“興趣獎”、“個性獎”、“創新獎”、“進步獎”、“希望獎”、“優秀獎”、“幻想家獎”、“故事大王獎”、“日記大王獎”等等。
評獎活動注意學生習作的過程,并且面向全體,人人參與,人人都可以獲獎,使學生在老師、同學、家長及自我肯定中激發習作的動機。
(三)成果激勵
開放性習作評價注重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習作過程,指導學生珍惜習作成果,利用成果激勵、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堅定習作信心。具體做法如下:
1、開辟班級習作園地,學生想寫就寫,想貼就貼,想評就評,使班級的習作園地不再只是少數人、少數范文的領地,而是學生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
2、鼓勵學生參與社會習作園地,指導和鼓勵學生把作品投寄到各種少兒報刊雜志上發表,讓他們充分體驗習作的成就感。
3、編輯班級文集,培養學生搜集編輯文集的能力,學生的優秀作品分類收集成冊,并進行美工設計,編輯精美的文集在全班傳閱。
4、編輯個人文集。挑選個人的優秀習作編成個人專集,在班中或是在學校里傳閱,使
學生從小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并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寫作能力對于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們應根據“課標”精神,努力排斥“為應付考試而作文”的思想,以新的思路,運用具有創造性的指導方法,大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求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為了研究和分析中學生的消費情況,我們從零用錢的分配和利用狀況,購物心態,父母對子女消費的態度展開調查。做出公布,使學生認知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意識且提出適應的政策。
另外我們也對中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并針對消費經濟來源做了分析,并從社會原因分析了中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學生屬于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文的調查分析,我們希望能給廣大的中學生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指導。
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隨著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時,我們中學生的消費也越來越大。高消費意識在學生中廣泛流傳。然而,學校及社會尚未對“消費”這一活動進行研究,也未對中學生的廣泛流傳的獵奇心理加以改正。學生在消費中還有許多有待規范。
為此,我們通過調查了50位同學,來探討中學生消費觀念。中學生每個月都會有零用錢,每天都會用錢,
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們現在的每個中學生幾乎都市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順著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學生心中的滿足感和強烈的欲望。中學生避不了的揮霍如土,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為了出風頭,就會不惜千金買名牌,為了更了解中學生消費的內容,這兒我們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消費的內容。
我們也還調查了中學生的零用錢是否足夠。按理說,中學生的零用錢應是綽綽有余,但調查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理所當然,也應過問子女的消費情況,但事實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數據。
由圖表可知,父母關心子女的消費情況只占20%,而父母很少問子女的消費情況要占70%,不過問子女消費情況的也要占10%。這就表明:導致學生的獵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緣故,父母對子女消費情況的不聞不問,導致了中學生的高消費理念的蔓延,使中學生擁有強烈的滿足感,覺得錢是很容易得來的,以至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活在暫時的滿足感中,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糾正它,不能讓它蔓延。
我們調查學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壓歲錢,結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覺得這是造成學生的滿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們追求高消費。
通過分析以上的情況,我們向廣大學生,家長及校方,提出以下幾點:
加強宣傳的力度,利用學校和班級的墻報大力宣傳要合理利用零用錢,使中學生認識到,錢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要勤儉。
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
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深刻的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父母不應給學生太多的零用錢,應教育他們,讓他們走出誤區。父母也應多關心子女消費的情況,促使他們不要亂花錢。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調查背景
兼職是指在本職之外兼任其它職務,通常兼職具有工作時間靈活、按小時或工作日支付報酬的特點。大學生兼職現象在大學校園中十分普遍,是否大學生應該從事兼職、兼職和學業能否兼顧、兼職中如何避免上當受騙等問題也一直是大學校園中間的熱點話題,如何規范校園內的兼職市場,如何維護大學生兼職中的合法權益等問題,也一直是擺在社會、學校、家長面前的難題。為了進一步了解 大學生兼職狀況與影響,;也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有力數據支持,我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
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大一到大四的學生。
問卷回收情況
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
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的具體情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做兼職的必要性
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性別并沒有造成很大影響,有61.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是有必要的,而認為大學生兼職沒有必要的只占4.3%,其余有33.7%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可有可無。就數據看,有75%的同學有過兼職的經歷。
就各年級人數分布來看,根據表中數據可得出:參加兼職的學生中,大一、大二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大一的學生兼職比例又比大二低一點。大一學生雖然課程較少,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參加兼職的可能性比較大,但由于一些同學還未適應大學生活、找兼職的意識不太強而沒有去兼職。相對而言,大二的學生已經適應了大學生活,同時出于賺取生活費、打發空閑時間等原因而去參加兼職,所以比例較大一有所提高。而大三學生的兼職比例則比大一大二的要少很多,據我們調查時采訪得知,大三學生專業課較多,大多數學生都想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專業課的學習當中,想掌握好一門技術,學習壓力較大,空閑時間較少,因此參加兼職的學生較少。而大四的學生也都忙著各種考證考研,壓力也不小,參加兼職的人就更加少了。
二、大學生兼職的目的
兼職大學生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而走出校園呢?下圖是我們的調查結果:
那他們在兼職中獲得了什么呢?讓我們也來看一看吧,調查結果如下:
由調查結果看出,有20.3%的同學從事兼職是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這部分同學一個,家里經濟狀況不是很理想,二個,他們也比較能體會家里人的辛苦,懂得為家里人著想,能這么想的同學是不錯的。有35.4%的大學生從事兼職工作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增加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而前兩者都有的同學占40.1%,這部分同學相對第一部分同學來說,思想上升了一點,在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的同時還懂得為自己的能力提升著想,而不只是純粹為了掙錢,在這里我要給這部分同學鼓掌一下。在談到他們做兼職的收獲時,在其中有40.6%的同學認為兼職可以是自己社會能力提高、積累工作經驗,有20.1%的同學覺得可以賺到一筆完全屬于自己的錢,頗有成就感,10.2%的同學覺得最大的收獲是得到了經
濟獨立,除此之外,有9.9%的同學覺得兼職只是打發時間,沒什么收獲,這說明有這部分同學對于自己的人生目標還不明確,處于比較茫然的狀態,對當前以及未來沒有比較成熟的規劃。
在當今社會,大學生越來越多,畢業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在校大學生應該意識到就業形勢愈來愈緊迫,而兼職可以很好的增強實踐能力并且充分的和社會接觸,增加社會閱歷,提前認識到社會的形態,做好進入社會的心理準備,以減少畢業后因對社會認識過少,又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而心理慌張,因此而產生過大的壓力。
三、大學生找兼職的渠道
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如下:
我們可以從統計數據中看到,大部分學生是通過中介機構來獲得兼職的。其次是通過校園內的宣傳廣告獲得信息。而通過自己尋找和熟人介紹的就比較少了。
在網絡發達的今天,想要尋找的信息在網上基本上都能找到。順應市場需要,網上成立了不少的專門為大學生提供兼職信息的網站,如:大學生兼職網等。這些網站給有兼職意向的學生提供了方便,但是,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了不少的安全隱患。這些網站基本上都是要收取中介費的。我所在班級的同學也有通過這些網站尋找兼職的,據了解,他們上交200元才能成為他們的會員,他們只向會員提供兼職。像一些大的網站,他們還能提供兼職,但是有不少網站,當你把錢交給他們的時候,他們人就消失了。就這樣錢被騙走了。這個還好,甚至有些網站是把人騙到傳銷組織的,那可就慘了。
所以,在網站上找兼職的同學,要找一些比較大的正規的聲譽較好的兼職網站,這樣可以避免被不法分子所欺騙。
通過校園宣傳廣告獲取兼職的,如果是有校內的組織提供的信息,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校園內也不乏校外人員進入學校進行宣傳的。因此在看廣告是要特別留意一下這些廣告信息是否真實可靠。
通過熟人介紹獲得的只占了8.2%,比例是很少的,但是通過熟人介紹,相對上面說的兩種途徑,還是有比較多的好處的。好處如下:
一、中介費低或者免收中介費,這是最主要的原因。這里的“熟人”一般是周圍的老師或者好朋友,因此,收中介費的可能性比較小。
二、安全系數高。對于接收工作的學生來說,較為熟識的老師同學的介紹會提升此份工作的安全系數。
三、聯系方便直接,不用經過面試,而且可以更詳細地了解兼職的各種情況。
四、大學生兼職的種類
同學們從事的兼職工作多種多樣,但主要是有學校的勤工助學崗位、餐飲服務、發傳單、家教、校園代理、等。
【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模板集合6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學生請假條模板集合五篇05-14
實用的學生的保證書模板集合5篇11-23
實用的大學生自我介紹模板集合4篇12-11
【實用】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五篇01-12
【實用】小學生優秀日記模板集合8篇01-04
【實用】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8篇01-01
【實用】小學生優秀日記模板集合八篇12-30
實用的調查報告作文集合7篇07-28
實用的大學生頂崗實習周記模板集合5篇11-16
實用的學生會面試自我介紹模板集合八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