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學生調查報告范文集合五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于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不合理消費的問題。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消費文化現狀,引導大學生消費文化的健康發展,本人于xx年7月,在我市做了一次“高校大學生消費文化現狀調查”,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等等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可喜亦可憂。如何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大學生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新熱點和新問題。
一.大學生消費結構調查數據
調查目的:通過調查以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的消費情況,從而有助于大家形成健康正確合理的消費觀,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調查采樣地點:重慶師范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四川外語學院
調查時間:xx年6月30日—xx年7月5日
調查問卷:共發問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達86.4%
根據調查結果,生成以下報告:
1.家庭平均月收入。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 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來自城市的占2%,來自農村的占98%。可見,大部分貧困學生來自于農村,我國的城鄉差別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于城市。一般來講,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每月消費支出較少,而特別富裕家庭大學生的生活可能較奢侈,比如有的學生在校期間購買了20多萬元的轎車。
2.月平均消費金額。月平均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xx元占13%,20xx元以上占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為500元~10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20xx元的只占5%。
3.每月的生活費。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余的學生占6%,感覺剛好夠花的占51.5%,感覺不夠花的占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大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能力。
4.消費方式。大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占11.5%,有計劃消費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選擇其他的占46%。可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5.每月的飲食開支。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的學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 13%。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意味著每天的飲食開支只有6元多一點,在目前學校食堂一個炒肉3元錢左右的條件下,意味著這樣的學生每頓飯只能打一個菜,每天只能吃一頓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
6.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7.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 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學生回答沒有戀愛。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電話費。平均每月電話費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學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數大學生的電話費支出在50元~100元之間。少數學生遠程戀愛,煲電話粥,導致每月話費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大學生每月用于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都只是適當的上網,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并不多。
10.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29.5%%的大學生選擇吃喝,24%選擇旅游,17.5%選擇穿著打扮,16%選擇上網吧,7%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外出觀光旅行,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大學生中才開始流行,但發展的勢頭強勁,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體。迪廳,KTV等新興的娛樂方式也正日漸受到大學生們的寵愛。
11.想買東西錢不夠時怎么辦。40.5%的大學生選擇先向別人借了再說,38.5%選擇向父母要錢,13%選擇用自己平時存的錢,8%選擇其他(放棄購買等)。可見大學生平時存錢的較少,花錢時向父母要,向同學借的較多。
從以上調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1)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接軌。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游、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也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2)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飲食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于玩樂。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盡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3)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圣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余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部分手頭寬余的學生還手頭上還會擁有一些如照相機、MP3等數碼產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4)戀愛費用支出過高。大學生剛開始戀愛為穩固戀情和討戀人歡心所付出的“戀愛費”比較高,這是大學生消費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談戀愛而每月的生活費入不敷出的大學生大有人在。這種不合理的消費也會導致一種錯誤價值觀的形成,容易讓大學生們認為愛情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所以,戀愛支出過高的現象應制止。
(5)貧困生的消費水平雖然偏低,但消費構成比較合理。貧困生因為消費能力有限,他們日用的資金來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還有國家、社會資助和勤工儉學等途徑。正因為他們的錢得來不易,故他們會對生活的各種開支精打細算。他們主要的花費在于飲食、生活用品和學習充電方面。另外,由于對接觸社會的要求更為強烈,他們能夠把握到社會一定的消費動向,而能否擇優地去跟隨。
(6)合理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消費組成不很合理,但極少數的大學生會有規劃自己的消費組成的意識。他們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盲目地追隨了流行于校園中的消費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斷和自主意識。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都超出了預計,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在銀行帳號上擁有自己的一筆積蓄。
針對以上所存在的問題我列出了幾條給在校大學生的建議:
1.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學生們對自身的消費現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活中就要注重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為出”有計劃的消費。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在消費的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選擇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標準,而不能因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標準、高消費。要克服這種心理,大學生們就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3.貧困生應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貧困生們作為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消費能力是相對落后的,但是他們的消費欲望并沒有衰減。所以,貧困生更要注重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查中一位貧困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清掃校道時,我會對走過的每個人微笑,因為我知道,靠自己雙手掙的錢是最光榮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貧困生應積極地面對自身情況,按切身實際分配消費。
4.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對于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大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學生應通過各種教育和文化活動,把娛樂和知識攝取結合進行,以陶冶性情,獲取知識。另外,要注意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
總之,不管大學生群體消費市場如何的在擴大,我們大學生都應該樹立合理健康正確的消費價值觀。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總調查人數:
239
調查人數分布:
大一:46%,大二:26%,大三:24%,大四:4%
時間在墻壁上脫落,華夏子孫已在漫長的歷史黃河中前進了五千年。有人統計:在過去的中國不如近50年變化大,而這50年還不如這5年的變化大。可見,當今世界時局變幻莫測,我們這些所謂的“21世紀的接班人”,在人生的海洋里“遨游”,警鐘敲響之時,又會有怎樣的思考呢?
這次對“大學生畢業走向”的調查中,有46%的大一學生,這部分同學剛剛邁入大學生活,一切都在起步階段,有著很多美好的憧憬和對未來的渴望,26%的大二學生已經開始著眼于對職業生涯的初步規劃,24%的大三學生,這部分同學對自己將來畢業后的打算算是有了一套系統的實踐方案了:無非三條路:考研,找工作,自主創業。4%的大四學生已即將畢業,他們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今后要走的方向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與明確。
對那張畢業證,很多人兜里都裝著,再加上沒有或缺少工作經驗,用人單位要求高,很多大學生都認為找工作非常難。不過針對這種情況,主要在于人多,競爭激烈以及工作經驗的具備上。為此,有21%的同學都把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定位在基層,畢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層之臺,始于毫末”。54%的同學希冀能在一般的中小型企業機關工作就心滿意足了,這是維持自己日常的生活周轉所必須的。而也有16%的同學希望能很快進入大型公司、國有企業工作,他們自詡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當然還有36%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為的是有一份屬于自己的雄厚資產,這當然是新時期發展所要求的必然結果。
在眾多的職業當中,管理型的人才是38%的同學所希冀的,他們認為當今中國的管理體制還存在很多漏洞,需要通過體制創新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而36%的同學就是另類“思想脫了弦的野馬”,他們崇拜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雄心壯志的他們具有很強的一般人沒有的抗挫折能力,在強大的市場競爭中選擇自主創業,使自己擁有一份雄厚的資產,而26%的的人在大學里基本技能,基礎的扎實為他們的將要從事的事業增添了一份自信,畢竟“藍領”式的人才在中國這樣的工業化欠發達的國家還是供不應求的。
其中較高的學歷已逐漸被人所忽視,強硬的技術,較強的人際關系,交際能力是大部分人所認可的。36%的同學認為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溝通能力,這適應于那些從事于推銷一類的畢業生而言的,“鐵齒銅牙”成為他們所青睞的能力。而鑒于有些單位對德的重視大于對才的要求,24%的人認為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一個人的誠信度,這是一張在社會上價值“永恒的通行證”。而知識能力是31%的同學所強調的,畢竟企業的技術與體制創新需要“知識縱橫型”的人才,這是許多在大學里成績優秀的同學的驕傲的資本。
在看待就業前景方面,出于悲觀樂觀的人都不超過20%,一般人都認為自己會在中等水平,大學四年后我們即將步入社會,我們認識人越多,找起工作來大多數人認為容易點,完全靠自己的人也不過24%,少數人還完全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以在下愚見,這就嚴重與我校教育宗旨矛盾了。
興趣所向是大部分同學選擇工作的重要選擇,他們認為興趣是發展一個人潛能的關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一部分同學認為自己在的大學里所培養的專業技能很強,而專業的興趣也很濃厚,因此他們依賴于適應自己專業技能的工作,而少數同學安于就業壓力的現狀,隨便什么工作就行,混口飯吃。
招聘陷阱,歷來都會發生,敢于同他們斗爭者過半,忍氣吞聲者也有。古代有那么清正廉潔的好官,他們就是追求一個“理”字。敵人的誹謗不能使他們屈服,貧賤的痛苦不會使廉者在“理”字退縮,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替百姓尋找一個說理的平臺,為的是昭大公于天下,伸大義于萬民。我們為何不能為自己勇敢地去與他們斗爭呢?
下面是畢業生對我們準備就業的同學的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畢業后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一定程度上飽和,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限于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和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助對你來說很重要。
四、要敢于面對挫折,不放棄,不服輸,要敢闖!
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說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可以說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煉各方面能力,不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采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1、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2、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
3、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4、你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83.8%;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時看書看報的占17.5%;指導孩子學習的約占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并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占25%左右。
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 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從情感上他們愿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并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二是粗暴 。很多父母都將自己擺在家庭的絕對權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壞了家里的一件小東西,家長會大發雷霆;一次考試失誤,家長會毫不留情,痛罵斥責;如果在外闖了禍,那可更不得了,一頓臭罵自然少不了,拳腳相加也會接踵而至。從調查中顯示,有30%的家長都會憑借自己的家長“權威”,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準到同學家去玩等。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愿意或不善于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許多孩子由于家長的粗暴無知,有的放棄了心愛的體育活動而埋頭于書山題海,被迫“一心只讀圣賢書”;有的很愛好畫畫,卻被家長逼著告別了自己的興趣……這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為不斷地批評、訓斥和逼迫孩子。這不能不說是家長的過錯。為此,國家總督學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為了觀察蚯蚓而換來家長一巴掌,我覺得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
三是放任。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生自主發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自主發展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展、隨意發展,他們認為“樹大自然直”,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以及社會交流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輔導和教育。有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從而喪失了對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隨他去了。
四是望子成龍 。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度過高,要求過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體驗人生的價值,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當科學家、董事長、總經理、博士……那么,可以想像,他們美好的夢想在現實面前將會形成怎樣的一種落差。
五是嚴他寬己。 從調查中顯示,有80%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從來做不到。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后地擠車搶座;一邊教孩子尊重父母,一邊自己卻不盡贍養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從不摸書本,經常沉溺于撲克麻將桌上;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后對老師評頭論足,甚至破口漫罵……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習、生活懶散,多半沒有上進心和求知欲望。
六是重智輕能。 作為一個社會人,既要懂得知識,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魚,僅夠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得益。從本次調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學習技能、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等少得可憐。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后,很難有大的發展。
六、對策
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會的事,其中與教育部門聯系尤為密切。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承擔起協調校內外教育力量的重任。當前可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開辦家長學校,定時定人辦好家長培訓班,讓家長接受當前的先進教育意識、教育動態,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開設家長接待日,每月定時專門接待來訪家長,與家長們在某些教育問題上進行交流、溝通,達成共識。 三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在家的表現,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從而因材施教。 四是設“家長聯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長手中,并請家長反饋信息,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為祖國培養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以及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戀愛帶來的問題,促使他們能夠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的戀愛觀念,以下是“大學生的戀愛調查報告范本”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小組成員:女:王建花 黃益 熊成玲 陳平平
男:楊康康 蔣松茂 周建海 楊傳 朱澤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19日
調查地點 湖師院
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 抽象調查
前言介紹
愛情這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里的一道風景線。我們對適度和理性的大學戀愛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們仍要提醒熱戀中或已經迷失的同學們:大學是裝載我們人生“知識之手”的黃金時期,是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習和戀愛是大學生的任務。學習之外,戀愛亦是熱門話題之一。針對上述情況,我們特此對本大學生的基本戀愛進行了調查,有了3種看法。
第一種 大學生不說等什么時候?等30好幾談啊?現在連小學生都開始談了,到大學生的時候說不定都結婚了,還等什么啊!想單身一輩子啊?
第二種 順其自然,遇到合適的就談:大學里談的還比較單純;大學時間里空余時間比較多;沒成功也可以積累經驗。
第三種 談戀愛不是說該或不該,而是要不要的問題。
調查內容
1 你正在談戀愛嗎?
調查統計42%的同學正在談戀愛,而58%的同學沒有談戀愛。其中22%的大一,36%的大二和42%的大三同學正在談戀愛,說明很多人在大學談戀愛,而且人數還不少。
2 你的初戀是什么時候?
調查發現有17%的同學16歲以下就開始談戀愛了;初戀在17~18歲的同學占23%;19~20的占20%,加起來有60%的同學是早戀的,足以說明早戀問題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3 你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調查中“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它的占了2.4%,并且恰好理由都是“對他(她)好”。人品的好壞左右著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
4 你想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什么?
調查發現10%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30%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上的寄托,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這里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所以只好向身邊的朋友傾訴,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1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的追求激烈,不好意思拒絕;45%的同學是由于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
5 就大學生談戀愛的影響,你怎么看?
調查表明55%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20%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系;8%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脫離群體;1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
6 你對戀愛的態度是什么?
調查發現63%選擇的是“順其自然”; 27%選擇的是“共同努力,堅持到底”;10%選擇的是“有了更好的換”,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7 如果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后的學習生活意味著什么?
調查發現92%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有52%的同學認為可以以后的戀愛積累經驗;13%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的認為此可以理解,集中精力去學習。
個人感言
在我看來,愛情是一種過程,一種成長的過程。每個人或早或晚都回接觸它。我們不應該通過一些流行的歌曲和優秀作品來理解愛情。高中時候父母關的很嚴,很多同學把美好的愿望留在心中,等到大學寬松時去實現。如果有人選擇了愛情放棄了一切,這是不明智的選擇,可能會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給葬送。這就面臨了一個問題——怎樣處理好學習和愛情的關系很重要。我的原則是該愛的時候盡情的愛,該學習的時候認真的學習,不能因為別人愛情而埋沒別人,在處理好人際關系上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不要因為愛情而沒了朋友,不要因為朋友沒了愛情,所以對大學生來說處理好戀愛中的各種關系是對愛情的祝福,也是對自己的祝福,更是對未來人的祝福。
對于這我的意見是
1 加強大學生的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這可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各種文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也可通過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觀察中可以看到,中學生喜歡唱、哼歌曲,喜歡寫詩、吟詩,遇到喜事往往歡呼跳躍,手舞足蹈。
有人曾作過一次調查,普通中學的初中生愛唱歌的占86%,喜歡吟詩的占34.8%;高中生愛唱歌的占78.2%,喜歡吟詩的占48%。可見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強烈,并善于表達感情,與成人相比,顯示出他們生動活潑、富有朝氣。中學生對國家、社會充滿熱情,在關于國家前途態度的問卷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抱著悲觀態度的只占20%左右,而抱有樂觀態度的則占50%以上。
中學生朝氣蓬勃,對未來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們往往是英雄事業、英雄行為的熱烈追求者。有人采用問卷法,對目前中學生作調查,結果見可見,教師和家長,用英雄業績引導,有的放矢并講究實效地教育中學生,這是符合中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和他們健康成長的規律。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各方面迅速發展的時期。在社會各種關系和因素的作用下,中學生各種各樣的需要日益增長。這種不斷增長的個體需要時而受到社會的認可而得到滿足,時而受到社會的否定而難以實現,這就是中學生發生復雜的、搖擺不定的強烈情感的主要來源和根據。另外,由于青春發育期性腺功能顯現,性激素的分泌會通過反饋增強下丘腦部位的興奮性,使下丘腦神經過程總的趨勢表現出興奮性的亢進,這就與大腦皮質原有的調節、控制能力發生矛盾,使大腦皮質與皮下中樞暫時失去平衡,這種狀況可能是中學生情感兩級性明顯的生理原因。
教師和家長要注意這種兩極性情感的變化,逐步使中學生的感情符合社會需要,使他們的情感既熱烈又有社會意義與價值。
【【精品】學生調查報告范文集合五篇】相關文章:
學生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9-09
【精品】學生求職信范文集合7篇01-04
學生寒假實踐調查報告范文12-26
【精品】學生周記集合7篇01-02
小學生寫調查報告范文11-26
小學生教育調查報告范文09-10
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范文10-07
【精品】小學生自我介紹范文集合3篇01-10
【精品】環境調查報告作文集合六篇07-31
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