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游,常常需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導游詞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馬寺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馬寺導游詞 篇1
白馬寺位于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于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xx年的歷史。
白馬寺原建筑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筑所剩無幾,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為山門,山門是并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筑宏偉肅穆,布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占地約4萬平方米。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是優秀的石刻藝術品。白馬寺的山門為明代所重建,為一并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盤門。部分門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為東漢遺物。寺內現存五層大殿,坐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兩旁偏殿則互相對稱。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50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常開,赤腳趺坐,形象生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內兩側,坐著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是佛門的守護神。彌勒佛像(之后是韋馱天將,佛教的'護法神,昂然佇立,顯示著佛法的威嚴)。
白馬寺大門東走約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云塔,直插云霄。齊云塔始建于五代時期,原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毀。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白馬寺建筑規模雄偉,現在的布局為明嘉靖時重修,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門東西兩側有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后院毗盧閣內的斷文碑,刻有白馬寺的歷史,是寺內重要古跡,所傳唐經幢(讀床)、元碑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寺內原來還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彌勒佛像,已被盜往美國。各殿內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干漆制成的,特別是大雄寶殿的佛像,是洛陽現存最好的塑像。據記載,三國魏時白馬寺前有大石榴,京師傳說:“白馬甜榴,一石如牛。”寺東還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齊云塔。
白馬寺導游詞 篇2
“五一”節來了,我素有登山的愛好,于是便與兩三伙伴徒步去游覽市郊的白馬寺山。
“白馬寺山”是一個很別扭的名字。按理說,山和寺本應該各自有其名的,但因為山是人類有史以來就有的,而寺廟是人們后來才修建的,所以人們通常習慣以山的名字來代稱山上的寺廟。如遠近頗有點名氣的.玨山,山頂上的廟宇叫做真武廟,但人們為了方便,習慣上也稱這座廟為玨山廟,卻從不把玨山稱作真武廟山。而白馬寺山就是因為山上有一座白馬寺,而被叫做白馬寺山的。你說這名字,山不山,寺不寺,不是有點別扭嗎?
這座山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別扭的名字呢?難道他本來沒有名字嗎?不然,這座山原來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馬山。明代萬歷年間編修的《澤州志》記載:“司馬山,城北十里。”引《風土記》曰:“司馬山在晉城。”清代雍正年間編修的《澤州府志》記載:“司馬山,縣北十里。魏司馬懿封長平侯,嘗登此山。”又引《初學記》曰:“晉代祠此,因以為名。”這里告訴了我們兩個事實:第一,三國魏的司馬懿被封為長平侯,曾登過這座山;第二,司馬氏建立晉朝,做了皇帝,人們于是為皇帝的祖宗司馬懿在這座山上建了祠廟,當時這座山就被叫做司馬山了。
說到這里,有人會問:既然司馬山的名字在晉代就有了,又見于《風土記》、《初學記》這些古代著名的文獻典籍,明萬歷《澤州志》和清雍正《澤州府志》又有明確記載,為什么現在這座山不叫做司馬山,而別出心裁地用了“白馬寺山”這樣一個別扭的名字呢?我想,這個問題有點太深奧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吧!為什么要叫“白馬寺山”,完全可以不問,但寫文章是比較嚴謹的事,卻不能草率,因此我在這里要聲明一點,既然這座山本來的名字叫做司馬山,又有其歷史文化的淵源,在以下的敘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馬寺山”這個別扭的名字,而直接寫作司馬山了。
這天,天氣好晴朗,蔚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兒云彩。當我們來到司馬山麓,仰望山顛,卻見山與天相接之處掛著一片白云,起初并沒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碩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們從雕塑的大致輪廓和“白馬寺山”的名字判斷出這是一匹騰飛的白馬。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飛撲下來一般。這時,一個同伴大聲說:“這哪兒是馬,你看馬頭,分明就是鳥嘴嘛!”我仔細一看,可不,馬脖子很粗壯,馬頭卻又細又尖,很像是一個長著細長嘴巴的鳥頭。唉!不知是哪位蹩腳的雕塑家弄出這么一幅馬身鳥首的糟糕作品,讓人越看越覺得別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不想再看固然可以,但卻不能不談,因為這座雕塑標志著所謂“白馬寺山”的文化呀!在晉城,曾經盛傳著“南有孔子回車,北有白馬拖韁”這樣兩句話,“孔子回車”不必說了,晉城人幾乎家喻戶曉,“白馬拖韁”卻令人費解。于是一些有心人便圍繞著“白馬拖韁”這個詞望文生義,附會出許多關于“白馬王子”的民間傳說故事來,說得煞有介事,繪聲繪色。然而,這些所謂“民間傳說故事”一看就知道并非來自民間,而是現代文人的即興創作。因為“白馬王子”一詞是舶來品,不是國產,難以混入我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難以對“白馬拖韁”作出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理念的合理解釋。那么“白馬”究竟為何在此“拖韁”,其中有什么含意呢?我們只能求助于歷史文獻了。
明代成化年間編修的《山西通志》說:“白馬寺在澤州城東北十里司馬山上,因白馬馱經過此,故以名寺。”這兒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原來根本就不是什么“白馬拖韁”,而是“白馬馱經”。“馱經”一詞,經過口耳相傳,逐漸訛為“拖韁”,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卻不知道因此誤了多少人。說真的,“拖韁”拖得習慣了,一下子要改為“馱經”,還真是轉不過彎來。話又說回來了,轉得過彎來也好,轉不過彎來也罷,歷史的本來面目是這樣,不由你不轉。等你轉過彎來,再來看這一座被稱作白馬的雕塑,它正高昂著那古怪的鳥頭在拖韁呢,根本沒有一點“馱經”的意味,你說可笑不!
白馬寺導游詞 篇3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齊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經”始于洛陽;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于白馬寺;最早傳入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于白馬寺;最早的譯經道場是白馬寺內的清涼臺;第一相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的.;第一本漢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譯于白馬寺;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于白馬寺;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這十項第一,我們能夠稱之為“祖庭十古”。正是這“祖庭十古”,使洛陽折馬寺能夠穩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久彪炳于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這座古剎始建于公元68年。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白馬寺內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很多壯觀的建筑物。而且,白馬寺還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還被尊稱為“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建筑規模雄偉,現在的布局為明嘉靖時重修,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門東西兩側有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后院毗盧閣內的斷文碑,刻有白馬寺的歷史,是寺內重要古跡,所傳唐經幢(讀床)、元碑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寺內原來還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彌勒佛像,已被盜往美國。各殿內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干漆制成的,特別是大雄寶殿的佛像,是洛陽現存最好的塑像。據記載,三國魏時白馬寺前有大石榴,京師傳說:“白馬甜榴,一石如牛。”寺東還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齊云塔。
白馬寺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古寺,還是一個有許多生動傳神的佛像和宏偉建筑的地方。
白馬寺導游詞 篇4
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創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臺、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
整個寺廟布局規整,風格古樸。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相傳這兩匹石雕馬原在永慶公主(宋太祖趙匡胤之女)駙馬、右馬將軍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馬寺的住持德結和尚搬遷至此。走進山門,西側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馬寺記》石碑。這是宋太宗趙光義下令重修白馬寺時,由蘇易簡撰寫,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內的。碑文分五節,矩形書寫,人稱“斷文碑”。山門東側有一座《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石碑,這是元太祖忽必烈兩次下詔修建白馬寺,由當時白馬寺文才和尚撰寫,至順四年(1333)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刻碑,立于寺內的`,人稱“趙碑”。
白馬寺山門采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征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由于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門”之稱。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紅色的門楣上嵌著“白馬寺”的青石題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涼臺的橋洞拱形石上的字跡一樣,是東漢遺物,為白馬寺最早的古跡。
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筑宏偉肅穆,布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價值。
白馬寺導游詞 篇5
洛陽,是一座千年古都。聞名天下的古跡是一定少不了的,像龍門石窟、天津橋、白馬寺等等等等,很多。我最喜歡的就是白馬寺了。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曾有幸去過一回白馬寺。我完全被這座歷經兩千年風雨的中國第一古剎吸引住了。
這座古剎始建于公元68年。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白馬寺內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等很多壯觀的建筑物。而且,白馬寺還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還被尊稱為“祖庭”和“釋源”。
據說: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并詢問是何方神圣。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于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皇帝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于是漢明帝派使者秦景、王遵等13人去西域,求佛道。三年后,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并開始翻譯了其中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今天的洛陽白馬寺。
白馬寺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古寺,還是一個有許多生動傳神的佛像和宏偉建筑的地方。
我到白馬寺旅游的時候,看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佛像。不僅有形象生動有趣“歡喜佛”彌勒佛,還有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還有一個景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齊云塔。這座佛塔雖然不是十分壯麗,但有弧度的塔身,給人以玲瓏、小巧的感覺。
白馬寺,是一座歷經千年風雨的古剎,是我們洛陽人的心中的驕傲!
白馬寺導游詞 篇6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曇柯迦羅來到白馬寺。此時佛教也從深宮走進了市井民間。隨后,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時期,安息國僧人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范僧團組織生活的《曇無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團組織章程都已齊備,一條中土有緣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鋪就,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這是一個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國扎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這里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里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總之,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導游詞 篇7
白馬寺在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湟水北岸。古稱金剛崖寺,藏語稱瑪藏觀,建于11世紀。相傳它的創建與藏傳佛教史稱之為“下路宏傳”的復興佛教活動的'首創人喇勤·貢巴饒賽有關。寺內曾供有他的泥塑佛身像。山崖下現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語稱:“彌勒望河”,雕像古樸渾厚,左手托缽,右手做推移狀,佛像寄托了古代勞動人民消除水患的愿望。
白馬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鄉白馬寺村,寺院建在紅崖子溝溝口東側的半崖上,隔湟水河與平安鎮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過。距西寧市25公里,距互助縣威遠鎮50公里。是互助縣旅游景區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點。白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紀末(藏傳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剛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剛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語稱“瑪藏觀”,195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馬寺總面積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經堂、僧舍、石窟、金剛佛像、和大佛塔組成。
“白馬寺”的來歷傳說較多,明萬歷十二年(1584),第三世xx去佑寧寺等地途經此地,傳說坐騎死去,遂塑白馬于寺,故名“白馬寺”者為一種;該寺為安多地區首建的佛寺,類似河南的白馬寺,故名者為一種。該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剛雕像,背依險峰、面向湟水、目視前方、左手托缽、右手前伸,似推湟水,故稱“金剛窟寺”。白馬寺又稱“覺化寺”,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貢巴饒賽于此地“自覺”“化眾”,開啟后弘法道,直到圓寂。由于白馬寺歷史悠久,素享盛名。后經清代、民國、“”三次被毀。
1980年8月17日該重新得互開放,陸續修建了經堂、僧舍,吸引著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主要景觀有大經堂、金剛亭、金剛崖、金剛佛像、湟水河風光等等。
【白馬寺導游詞】相關文章:
白馬寺的導游詞簡短06-18
河南白馬寺導游詞【熱門】07-03
白馬寺景區沿途導游詞01-14
洛陽白馬寺沿途導游詞通用01-28
白馬寺對聯匯總11-30
埃及導游詞_導游詞07-06
香港的導游詞-香港導游詞07-25
貴陽的導游詞-貴州導游詞08-10
頤和園導游詞-導游詞范文08-10
華山經典導游詞-陜西導游詞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