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天壇導游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在游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導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天壇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新天壇導游詞1
各位游客,我的介紹就到那里,如在參觀游覽的過程中有其他問題,請向我詢問,我會再進行講解。謝謝大家!
游客們,大家好!此刻我們位于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占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筑的頂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杰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回響,這聲音仿佛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墻,你站在一端貼著墻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墻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并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游客們,此刻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后到門廳集合。
最新天壇導游詞2
各位請看!在我們眼前豁然出現一條平坦、寬闊的大道,它叫海墁大道,有叫丹陛橋。它是天壇內壇的主軸線,起著連接南端圜丘壇及北端祈谷壇兩組建筑的作用,全長360米,寬約30米,分為三路,中間寬闊的路面為神道,就連皇帝也不能走,東側的窄路為“御”道,供皇帝專用,西側為“王”道,為隨同皇帝祭祀來的文武大臣們而設。整個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漸升高,最北端與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來很平坦,這種設計方法的妙處是象征皇帝步步升高,寓為升天、祈福。可又沒有真的讓皇帝“步步升高”走斜坡而受累,于是采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讓皇帝舒服地走著平道,免去“登高”之苦,又不失其“登高”之實,真是令人叫絕!
說到這兒呀,大家可能會有點兒納悶兒,這明明是一條寬闊的大路,你怎么會稱之為橋呢?其實各位有所不知,在前面橋下有個“橋洞”,不是誤稱,而的確是座橋,為何開個“橋洞”,說出來您別害怕,這個橋洞人稱“鬼門關”。事情是這樣的,在丹陛橋的西側有一個專門為祭祀而飼養動物的機構,稱“犧牲所”,在丹陛橋的.東側又有一專門為祭祀而宰殺動物的機構,稱“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側犧牲所內所養的動物趕到東側宰牲亭內宰殺,做成供品,可自西向東無路,又不能讓那些祭祀用的牛呀、羊呀的走上丹陛橋,玷污了神路,故在橋下開一洞,讓那些等侯被屠宰的動物們通過。只要動物通過橋洞就必死無疑,均被制成供品,從未有生還者。所以我們不是誤稱,而的確是座橋,叫它“鬼門關”,不為過吧!好!現在我再帶大家去看看皇帝的“小金殿”。
各位!這里是具服臺,在舉行祭祀大典時,在此臨時搭起帳篷,人稱“小金殿”。那么,設這座小金殿有什么作用呢?原來呀,皇帝在大典前,要在這里換衣服,脫去黃色的龍袍,換上藍色的祭服,以示對皇天上帝的尊敬。此外,皇帝還要在此洗手,恭侯大典的開始。“小金殿”內設寶座、寶桌、香爐、炭盤等,典禮完成后便將“小金殿”拆除,就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具服臺了。好!現在請各位隨我來,我們去參觀天壇內最精華的部分---祈年殿景區。
最新天壇導游詞3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叫xx,這天由我來做你們的導游!
這天我們旅游的景點是天壇,此刻,讓我們一齊上車,請注意系好安全帶。此刻,我們已經到達天壇,請各位游客下車。
游客們,當一進正門,我們將會看到許多個形狀像壇子似的建筑,據說這個景點在一八六零年曾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一九零零年還遭受到八國聯軍的蹂躪。然而,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那里成為了著名的旅游景點。此刻我們就以皇帝登壇的路線進行游覽。
首先我們觀賞第一個壇,它叫“圓丘壇”,它有兩個防護墻,還有一些階梯和古人的雕像。此刻我們要登壇了,游客們,請你們最好數一下腳下的'階梯,到了二樓,你們會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雕像,他們都是古代的名人。游客們,此刻你們能夠自由觀賞,但請注意,不要亂涂亂畫,帶小孩的游客請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一小時后,我們將會前往“天庫”。
此刻我們已經到達“天庫”了,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上面有三個石頭,它們被稱為“三音石”。只要你們在第一塊石頭拍手一下,它就回聲一下,在第二塊石頭拍手一下,它就回聲兩下,在第三塊石頭拍手一下,它就回聲三下,所以,它們才被稱之為“三音石”。
此刻,是游客們自由活動時間,三小時后,我們在天壇正門集合,謝謝大家!
最新天壇導游詞4
各位游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位于北京城區的東南部,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壇,建于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紫禁城(故宮)同時興建。耗時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歷史。其占地273公頃,比故宮大3.7倍,略小于頤和園。整個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為內外壇兩大部分,各有壇墻圍括。外壇墻總長6416米,原來僅設西門,為天壇的正門,是當年皇帝前來天壇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的東、南、北各門,都是后來開辟的。內壇墻總長3292米,分設有東、南、西、北四大"天門"。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處舉行,名為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澤壇(地壇)后,才實行天地分祭,從此這里專門用于祭天,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壇。 歷代封建皇帝對祭天活動都極為重視,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第一次是在農歷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舉行祈谷禮,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豐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壇稟告五谷業已豐收,感謝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國成立后,天壇回到了真正當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從南門進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門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臺,它叫作臺。臺上有長桿,叫望燈桿,該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桿長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時,三根燈桿上各吊一只直徑六尺、高八尺的大燈籠,所用特制,長四尺,粗一尺,并鑄有凸龍花紡。燃點時不滅,不流油,不剪蠟花,可燃燒十二個小時,名為“蟠龍通宵寶蠟”。
此刻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圜丘壇俗稱祭天臺,這是名副其實的天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欄圍護的三層石造圓臺,通高五米,明、清兩代,每年冬至日皇帝親臨的祭天禮儀,就在此壇舉行。 圜丘壇在建筑形式上,有著許多神奇有趣的說法。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設計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項建筑材料的數學計算均極其精確,其中包含"九"的含義與運用深為中外廣大游人所贊嘆與稱奇。
圜丘壇共分三層,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欄桿。欄桿的數字均為九或九的倍數,即上層72根、中層108根、下層180根。同時,各層鋪設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數。如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作天心石或太極石),從中心石向外,第一環為9塊,第二環18塊,到第九環81塊;中層從第十環的90塊至十八環的162塊;下層從十九環的171塊至二十七環的243塊,三層共378個"九",為3402塊。 同時,上層直徑為9丈(取一九),中層直徑為十五丈(取三五),下層直徑為21丈(取三七),合起來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數,而且還有"九五"之尊的含義。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設計建造祭壇呢?原因是:一、據神話傳說,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體的至高與至大。二、在我國古代把單數(奇數)看作陽數,而將雙數(偶數)視為陰數。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是用來祭天的,只能用陽數進行建筑。而"九"又被視為"極陽數",這是最吉祥的數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這種設計規制,卻反映出當時工匠們高超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才能,實在令人嘆服。
從南門進入圜丘壇,在內墻南隅有一座用綠琉璃磚砌成的燔爐,是祭天時焚燒松柏木和祭祀后燒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爐旁有一座瘞坎,祭典結束,把揚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內,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飲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爐前排有8座燎爐,這些是專為祭天時焚燒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壇東、西門內還各有一對。
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徑15.6米。磚木結構,整個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撐,頂無橫梁,由眾多斗拱層層上疊,天花板層層收縮,組成美麗的穹窿圓頂式的藻井。殿內正中的石臺寶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寶座前左右的石臺,是放置皇帝歷代祖先牌位之處。殿外的東西配殿,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風雷諸神牌位之所。現按原樣陳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員的蠟像。
現在是我給大家介紹回音壁,它是指圍括皇穹宇和東西配殿的高大的圓形圍墻而言。圍墻周長193.2米,直徑61.5米,墻高3.72 米,厚0.9米。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院內東西配殿后的墻下,均面部朝北對墻低聲說話,可像打電話一樣互相對話,極其奇妙有趣,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來。
下面介紹的是迷人的圓心石回音 圜丘壇上層中心有一塊圓心石,是游人最感興趣的又一奇妙之處。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宏大,有共鳴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環以外的人,則無此種感覺。為什么呢?原來,這也是一種聲學現象:由于壇面十分光潔平滑,聲波傳到周圍等距離的石欄圍板后,能夠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聲學專家測驗,從發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總共僅有零點零七秒鐘。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圓心石的人聽起來,其共鳴性回音就格外響亮。封建統治者則把這種聲學現象說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萬民對于朝廷的無限歸心與一致響應,同時并賦予"億兆景從石"的美名。
今天的觀光游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最新天壇導游詞5
各位游客大家好!這天,我們要瀏覽的是舉世聞名的天壇。
天壇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天北京城內崇文區永定門大街東側,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壇、皇穹宇,改稱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壇由圜丘、祈谷兩壇組成。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壇,壇北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處。東西各有配殿5間,周圍有圓形圍墻環繞,墻壁面平整光滑,聲波可由墻壁傳遞,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此刻參觀的是祈谷壇,這個大門稱祈年門,門北為壇,上層壇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徑32.72米。殿內設雕龍寶座,是祭祀時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還有皇乾殿,是祈谷壇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天壇經多次維修,今已成為天壇公園,其龐大而獨特的建筑藝術,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最新天壇導游詞】相關文章:
天壇導游詞關于天壇的導游詞01-28
天壇的導游詞08-25
天壇導游詞05-19
天壇導游詞06-12
北京天壇導游詞-天壇解說詞06-19
【薦】天壇導游詞04-21
【精】天壇導游詞04-23
北京導游詞:天壇08-16
北京天壇導游詞06-07
【熱】天壇導游詞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