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岳麓書院導游詞優秀
作為一位杰出的導游,往往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要怎么寫好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岳麓書院導游詞優秀,歡迎大家分享。
岳麓書院導游詞優秀1
岳麓山故跡很多,山一腳下有岳麓書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歷史。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在此講過學。清風峽是岳麓書院后面一條幽靜美麗的峽谷。一線清泉。西池碧水,萬木清秀,美不勝收。有名的愛晚亭就在這清風峽中,此亭原名愛楓亭。四周楓樹漫山,風景絕佳。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來此游賞。依唐人杜牧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將亭名改為愛晚亭。
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岳麓書院。嗣后,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后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岳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于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筑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筑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岳麓書院導游詞優秀2
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正門的門匾上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岳麓書院”,大門兩旁懸掛有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進了大門后,里面的美麗風景美不勝收,十分奪目。
一進入院子右邊聳立著一顆蒼翠挺拔的百年大樹,這顆樹大約有30米高,枝繁葉茂,就像一把巨大的傘遮風擋雨,樹下面有兩根用水泥做的假樹枝,用來支撐大樹,假樹干上面有很多枝葉纏繞著,還長滿了綠色的青苔,簡直可以以假亂真。院子里的一棵棵桂花樹開滿了黃燦燦的桂花,院子里香氣四溢,芬芳撲鼻,真令人心曠神怡啊!樹上的小鳥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作文就像是在歡迎人們的到來。
在岳麓書院的歷史館里,講述了從這里教出的許多著名學子:曾國藩、左宗棠、楊昌濟等人,他們都曾經在這里學習和任教。他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了很大的`努力。因為這些被岳麓書院教出的著名學子,才使得岳麓書院變得遠近聞名,人人皆知。
岳麓書院坐落在岳麓山山腳下,深秋來臨,岳麓山上的楓葉變紅了,薄薄的楓葉在太陽的映襯下顯得越發紅艷,輕風吹來,楓葉搖曳多姿,層林浸染。這里既有四季常綠的喬木,也有漫山遍野的紅楓,更有黃燦燦的桂花,五彩繽紛,如此美麗的秋景,真讓人流連忘返!
岳麓書院導游詞優秀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7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教學齋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時務軒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岳麓書院導游詞優秀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觀游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岳麓書院導游詞。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就是岳麓書院的前門了。請大家抬頭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從岳麓書院的這幅平面圖上,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和祭祀。
這里是赫曦臺,赫曦臺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栻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沿著中軸線,我們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岳麓書院”這塊匾,是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
講堂內共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學院的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這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謝謝大家!
【岳麓書院導游詞優秀】相關文章:
岳麓書院導游詞10-02
岳麓書院導游詞09-02
長沙岳麓書院導游詞02-25
關于介紹岳麓書院的導游詞11-04
岳麓書院導游詞13篇02-19
岳麓書院導游詞14篇05-17
長沙岳麓書院導游詞(3篇)09-14
湖南岳麓書院的導游詞06-21
湖南岳麓書院景點導游詞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