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的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的導游詞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龍慶峽冬季氣候寒冷,結冰期較長,龍慶峽利用這獨特的自然條件,自1987年開始舉辦冰燈藝術節,龍慶峽冰燈藝術展已經成為首都冬季旅游的傳統項目。
冰燈展區位于古城水庫巨壩之下,兩山峽谷之間,由兩山體自然滲水形成的巨大冰柱,構成罕見的冰瀑奇觀,成為冰燈展區最佳的自然背景。二十幾年來,龍慶峽培養了一支技藝精湛、業務嫻熟的冰燈設計人材和雕刻隊伍,以求新、求美、求奇為宗旨,在藝術上不斷推陳出新,技術上精益求精,工藝上精雕細刻,為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欣賞情趣的觀眾提供了選擇空間。龍慶峽先后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為主題,成功地舉辦了二_屆冰燈藝術節,共接待中外游客千萬人次,填補了北京冬季冰雪特色旅游項目的空白。
歷屆冰燈節的主題盡管不同,但順水庫大壩飛流直下的冰瀑奇觀,卻年年保留,70米高的巨壩上垂下巨大冰瀑,下飾冰花、冰柱,形成一座飛流千尺晶瑩剔透的冰雪樂園。美麗的龍慶峽冰燈藝術節,帶給游人一片歡樂。
冰燈區建在山谷中,那里風大,溫度要比市內低5~8度,前往參觀游玩的朋友們注意保暖。
北京的導游詞2
各位游客你們好,這次由我帶領你們去北京故宮,我叫孔繁鷺,希望我能帶給大家最好的服務。不過現在我要提幾點要求:
1、要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
2、如果迷路,請馬上給我打電話不要離開;
3、一定要保護環境。好了,我的要求提完了,請您自覺遵守,謝謝合作!
首先我給大家做一簡要介紹,故宮位于北京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現存規模最大、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至少已有近580年歷史了。故宮規模宏大,東西寬為753米,南北長達961米,總占地面積達72萬平方米,大約一共有一萬間宮室。
各位游客,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氣勢雄偉的古代宮殿故宮。大家看著四面就是宮墻,四周都是高大的城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去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太和殿看看吧!這里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再看那邊,中間的是漢白玉雕刻的"雙龍戲珠",兩邊是漢白玉臺階;臺階的左邊是一只烏龜,右邊是一只仙鶴,這象征著延年益壽。
我再給大家介紹介紹其他殿吧!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學禮儀之地,保和殿呢?它是由多根紅色巨柱支撐著,每根柱上都刻著一條栩栩如生的巨龍,十分壯觀,我們再來看看文華殿吧!他是明代皇太子的讀書處。乾清門是故宮中外朝和內延的分界處,由此向北就是延。
好了,這次游覽結束,希望你們再次觀賞我國的其它景物并且祝你們玩的愉快!
北京的導游詞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夠叫我李導,很榮幸當你們的導游。
這天,我帶大家去觀賞我國鼎鼎有名的長城。這長城在世界可是獨一無二的,你們期盼嗎我們游玩時請保護那里面的城墻,不要用筆在上頭寫“某某人到此一游”,也不要亂丟垃圾,亂吐痰呦。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御建筑工程。它東、西、南、北縱橫交錯,連綿起伏,建于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其中橫貫我國北方的長城規模更為宏大,東西相距長達一萬余里。所以,我們要保護那里的各種東西,不要損壞他。
此刻我們的車子已經停在了八達嶺上了,游客們,請看正前方有一塊碑,上頭刻有“八達嶺”幾個紅字。大家能夠把它拍下來,做為一個到達八達嶺的留念。長城按地理位置分有八達嶺長城、司馬臺長城、金山嶺長城等等。八達嶺長城是長城中保留最完整的一段長城。游客們,你們明白嗎關于長城還有一段傳說呢!相傳孟姜女和丈夫成親的當晚,朝廷把她丈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著他回來,始終沒有等到自我的丈夫。來到長城,她詢問一位農夫,有沒有看到她的丈夫,農夫說看到過,可是搬石頭死了。
一聽到那里,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長城,把她的丈夫哭了出來。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游客們,此刻我們已經下了長城,結束這天的長城之旅。感激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北京的導游詞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天壇。我叫“湯采璇”,你們可以叫我“湯導游”。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朋友們,現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壇。大家往上看,有三個想似UFO的天壇。這么大,真是氣魄雄偉!
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于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壇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占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坦墻,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門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這里,歡迎大家有時間再來細細游賞。”
……
北京的導游詞5
hi,你們好!我是天壇旅游社的導游,我姓徐,大家請叫我徐導游。我們旅游的地方是北京天壇。
從北天門進去,先映入眼前的是祈谷壇。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筑,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
往前走,過了丹陛橋,就來到皇穹宇。皇穹宇位于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為鎏金寶頂單檐藍瓦圓攢尖頂。其正殿及東西廡共圍于一平整光滑的圓墻之內,人們在墻的不同位置面墻說話,站在遠處墻邊的人,能十分清晰地聽到,此為回音壁。如果有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試一試。大家再往下走就是圜丘壇。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壇面原來使用藍琉璃磚,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堅硬耐久的艾葉青石鋪設。每層的欄桿頭上都刻有云龍紋,在每一欄桿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于壇面排水。圜丘壇有外方內圓兩重矮墻,象征著天圓地方。
說到圜丘壇,我想起一個故事: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于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
北京的導游詞6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導。今晚,我很高興和大家共同欣賞北京美麗的景色,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預祝大家玩得愉快!
游客們,你們知道嗎?每當夜幕降臨,北京就亮起來了。整個北京城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長安街。長安街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廣場四周,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
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街道上,照明燈、草坪燈、噴泉燈,裝點著美麗的北京。
煥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單商業街上,明亮的櫥窗,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把繁華的大街裝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有興趣的游客可以用你的相機留下這美麗的景色。
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們,我們今天的游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對我今天的導游有什么不滿意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北京的導游詞7
祈谷壇建筑群位于圜丘壇建筑群北側。北出成貞門,便是丹陛橋,又稱海墁大道。丹陛橋是連接天壇南北兩大壇的通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丹陛橋長108丈,路面中間為“神道”,東為“御道”,西為“王道”。而它作為通道為什么又稱為橋呢?有兩種說法:一說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為與天相接,故稱橋;二說因橋下建有進牲的通道,故稱橋。丹陛橋北端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從犧牲所趕到宰牲亭,必經走牲道。牲畜一旦經過此通道,再無生還的可能,俗稱“鬼門關”。沿丹陛橋再往北走,東側就是祈谷壇具服臺。祈谷大典前在臺上搭設方形幄次,內設龍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更衣盥洗。祈谷典禮結束后,皇帝再次來這里更衣后返回紫禁城。過了丹陛橋,就來到了南磚門,南專門的北面是祈年門。在祈年門和南磚門之間東側有燔柴爐、鐵燎爐和瘞坎。燔柴爐用綠琉璃磚砌成,東、西、南三面有臺階9級。典禮開始時,先將一只刮凈的牛犢置于燔柴爐上,掌燎官點燃燔柴爐,以通達天神,稱“燔柴迎帝神”。祀典告成,皇天上帝的神案上所列一應供品和祝版、祝帛均恭運到爐內焚化,皇帝也要在燔柴爐西側恭立目視,稱“望燎”。瘞坎位于燔柴爐東側,由綠琉璃磚砌成,像個巨大的盤子埋在地下,直徑約1米,深約0.3米。瘞坎用于瘞埋牛尾、牛毛、牛血,以喻不忘祭地之意。
進入祈年門,呈現在面前的就是祈谷壇。祈谷壇分三層,圓形,八出陛,南北各三出陛,東西各一出陛。壇上為祈年殿。祈年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殿頂為圓形三重檐攢尖頂,頂部為鎏金寶頂。祈年殿建于明永樂年間,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明嘉靖年間改為三重檐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瓦,象征天、地、萬物,并更名為“大享殿”。清乾隆年間,三色琉璃瓦全部改為藍色以象征天,并將大殿定名為“祈年殿”。“祈”是祈禱,“年”是五谷成熟,意思是祈禱有個好年景,能五谷豐收。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環繞支撐,形成內中外三個環柱網。內圈為4根龍井柱,其東方柱間代表春,南方柱間代表夏,西方柱間代表秋,北方柱間代表冬。中圈為12根金柱分隔的12個位置,代表一年的12個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間隔成的12個空間,代表一年的24個節氣。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個空間,代表一天的12個時辰。祈年殿內中間北側有一個圓形的高石臺,是安放黃天上帝神版的地方。東西兩側較低的方形石臺是安放清代列祖列宗神版的地方。
祈谷壇北側是當時天地壇的天庫,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版。明嘉靖年間改稱皇乾殿,天地分祭后皇乾殿專門存放祈谷大典所需的神版。
在祈谷壇前東西兩側有兩個配殿,用于供奉從祀神位。東配殿現在辟為祭天樂舞館,展出古代祭天時的樂器。西配殿現在辟為祭天禮儀館,展出古代祭天儀式。
在祈年殿院落的東磚門外是長廊。長廊共72間,又稱七十二連房。它使祈年殿與神廚、神庫相連,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可以防止祭品被雨雪風沙所污染。
在長廊的東南方向,有八塊巨大的青石,石上有人工雕鑿的山形圖案,稱“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是因為明嘉靖年間,有道士稱大祀殿(祈年殿)東南方空曠,不利于皇權的鞏固和皇帝的壽數,于是在此設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塊青石。還有一個說法是七星石代表東岳泰山七峰。至于七星石東北方向的小青石,是清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的發脈地絡,認定泰山發脈于東北長白山后,乾隆年間增置的。
北京的導游詞8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香山公園參觀游覽。我是大家的景點講解員張銀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張導。今天大家在香山的游覽就由我全程為大家服務。在此,希望大家在領略香山的爛漫楓葉以及古典園林文化之美的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一份愉快的的心情和美好的回憶。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我們今天的游覽。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東麓,這里層巒疊嶂,海拔577米,滿山是黃櫨樹,霜后呈深紫紅色。陳毅詩“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即指黃櫨樹葉。霜降時節,香山方圓數萬畝坡地上紅艷似火,遠觀以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橢圓的樹葉。香山觀賞紅葉絕佳處在森玉笏峰小亭,從亭里極目遠眺,遠山近坡,鮮紅、粉紅、猩紅、桃紅,層次分明,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成為北國著名的秋游勝地。
香山山頂有巨石兩塊,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爐”,周圍又常有云霧彌漫,如裊裊升空的香煙,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麗,名勝遍布,風光旖旎,極富自然野趣。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紅葉”,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當冬雪初晴,一片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這里。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跡,唯有寺內的“聽法松”依然屹立。香爐峰,俗稱鬼見愁。在香山公園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這里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
1917年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并以此為名。別墅淡雅幽靜,山水樹石順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邊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麗非凡。在此春日賞花,酷夏避暑,秋觀紅葉,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綺麗,稱為香山“園中園”。眼鏡湖,在香山公園北門內。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形似眼鏡,故此得名。湖的北側山石疊嶂,峰巒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斗艷,古柏蒼松、老槐垂柳交匯成一片清蔭。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毗鄰眼鏡湖。建于明嘉靖年間,幾經修葺,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夏來新荷婷立,金魚嬉戲。池東、南、北三面回廊環抱,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軒榭三間,即見心齋。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個庭院清靜幽雅,使人留連忘返。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
香山公園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香山四季美景不斷。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現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園“。那么,歷史悠久的香山公園便以“春天山花爛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紅葉飄丹,冬林銀妝素裹“的自然景觀,成為北京西郊的綠谷“氧吧”。公園內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6%,僅古樹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區的四分之一,公園具有獨特的“山川、名泉、古樹、紅葉“資源。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首都秋季最靚麗的一道景觀,每到深秋時節,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齊聚香山,共賞秋色。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我們的游覽已經接近尾聲了。相信大家一定領路到丹楓爛漫錦妝成,要與春花斗眼明的紅葉美景。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祝愿以后的每一天都能想今天一樣快樂,像這滿山紅葉一樣如火如荼!期待我們下一次再見!
北京的導游詞9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小導游—(小吳),我將帶你們去一個風水寶地—北京!
北京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和7個縣組成。總面積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薊”,從此“燕京”之名流傳至今。1403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并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此開始。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現在大家已經來到了北京的遠郊昌平區,那即將進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區。利用這段時間,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十三陵的歷史背景和說明。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風水術士到北京選擇“吉壤”,其實就是吉祥的土地,準備修建陵寢。當時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最后直到明永樂七年,才選定了現在的這片天壽山陵區,在周圍有蟒山,虎峪,龍山和天壽山。這里正符合了陰陽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還有溫榆河經過這里,真可以說是風水寶地。從此可見當時皇帝要為自己修建一個陵寢要耗費多少精力啊。隨后,就開始修建了長陵,經過四年終于竣工了。那明朝歷代的皇帝,也陸續在這里修建了陵寢。而且從1409修建長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滅亡,這200多年間,明十三陵的營建工程從來沒有間斷過。在這方圓40平方公里的范圍,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還有許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這里也沒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在清兵入關以后,為了報復金人將清太祖的祖墳毀掉,所以就將這里燒了。后來在乾隆五十年的時候,為了籠絡漢人,就下令修繕陵區。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對這里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并且開放了的長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宮已經被發掘了。現在這里已經成為了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現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個皇帝么?怎么在這里只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寢?其實原因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當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因為被朱棣奪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這里就沒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時候,他曾經被宦官王振慫恿,率軍親征,后來在河北懷來的土木堡被瓦刺軍俘虜,這個事件稱為“土木之變”,一國不能無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冊封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奪取皇位的“奪門之變”,所以在十三陵中沒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親王的禮節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這樣一來,大家一定都明白了為什么這里叫做十三陵了。
從十三陵出來,我們來到了清朝第一大官和珅的府邸—親王府
大門入園——后罩樓——龍王廟——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門——明道齋(展室)——大戲樓——綠天小隱——福字碑——澄懷擷秀——秋水山房——榆關——出園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有說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李廣也曾經置第于此。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歷歸天,次日嘉慶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估計全部財富
約值白銀兩千萬兩,相當于清政府半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而宅子本身,則如愿歸“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胞弟慶僖親王永璘所有。與此同時,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訢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后由輔仁大學用108根金條贖回,并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使用過。
如果說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話,那么四合院應該就是能代表我們百姓文化的了,現在讓我們來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
四合院,可說是天下聞名,老北京人都說如果沒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沒有了生命一樣,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于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也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筑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之所以這樣,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
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墻。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征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制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采用“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筑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墻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如果四合院沒了,那就徹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彩,那不僅是北京的符號,也是北京的魂兒。可想而之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種文化特色,成為了北京美麗的風景線!
本次的北京四合院之旅就要到這里結束了!
北京的導游詞10
四合院就是由北房、南房、東房、西房四面圍合,各房之間用墻來連接起來形成的封閉式院落,使建筑形成一個“口”字形。四合院作為老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的四合院歷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開始,四合院就與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由元朝開始。明清以來,四合院雖歷經滄桑,但這種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經形成,并不斷完善,更適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四合院形式。的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子中間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筑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筑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筑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此外,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門簪、門頭上的吉祥辭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都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進入庭院,尤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北京的導游詞11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在這里曾居住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筑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
那么為什么叫“紫禁城”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于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臵是不變的,始終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是絕對的禁忌之地。于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06年開始營建的,用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 相傳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實際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并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可以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欣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珍貴的文物。要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從故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
北京的導游詞12
大家好,我姓成,你們可以叫我成導,這次由我帶領大家參觀頤和園!
首先,由我來為大家簡單地講述一下。頤和園,位于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和行宮。其前身清漪園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6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和其他款項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頤和園。192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20年再次修復。好了,頤和園到了,大家請隨我去游覽一番吧。看,我們已經來到了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橫檻上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走完長廊,我們再來到萬壽山腳下,大家請看,那兒就是佛香閣,下面的是排云殿。
現在大家自由活動,2小時候后在這里集合!
北京的導游詞13
故宮又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后來經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造變得非常華麗,但是人保持著原來的規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筑群。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后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故宮建成后,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
北京的導游詞14
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頤和園,我是小王,負責今天游覽的導游詞講解。現在請跟隨我的腳步,開啟頤和園觀光的旅程吧!
頤和園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始建于金代,占地面積290公頃,景區主要是昆明湖和萬壽山兩大部分,其中水域面積占了四分之三,大家今天可以飽覽湖光山色了!
大家眼前的就是萬壽山。這里是帝王們游獵的場所,山上建有行宮,供皇帝臨時夜宿。清朝乾隆皇帝為了給母親祝壽,將這里大興土木改造,把這座山改名為“萬壽山”。各位現在是否有神清氣爽的感覺?沒錯,這就是昆明湖。這個名稱也是乾隆皇帝所賜。昆明湖是為了日后訓練水軍之用,將萬壽山下水域挖深,并且拓寬了湖面所形成。大家看,像不像一副絕美的山水之畫?它的美妙很難用導游詞去概括,請大家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清風拂面吧!
我們來到的這里是知春亭,是觀賞頤和園全景最好的地方。往我手指的這邊看,就是玉泉山。大家知道為什么叫玉泉山嗎?這位朋友答對了,因為它盛產優質礦泉水,是專供皇帝妃子們飲用的。看那邊,還有個小島叫南湖島,連接它與陸地的是十七孔橋。
好了,現在大家隨我來。這就是玉瀾堂了,是慈禧太后囚禁光緒皇帝的“監獄”。當年光緒帝支持變法,卻遭到大臣們的反對,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大家看啊,皇帝未必是幸福的,有時還不如我們今天的各位,能夠隨心所欲地旅游。
大家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后,頤和園的游覽就完成了。大家對導游詞還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地方隨時可以詢問。非常感謝大家,祝您在北京有好心情!
北京的導游詞15
中室,也辰中殿,位于前后左右四室中央。其底部陳列有萬歷皇帝及兩位皇后的漢白玉神座。三神座之前,各有黃色琉璃五供和嘉靖年制的青花云龍大瓷缸一口。大瓷缸是為長明燈。漢白玉神座和帝后生前用的御座一樣,萬歷皇帝的神座靠背和扶手各雕有龍頭,象征帝的威嚴;皇后的神座雕風頭,象征后的威儀。三個神座原呈“品,,字形排列,設置于中殿。開放游覽后,改為并列陳列,以利于游人通行,觀賞。
后室,也稱后殿或皇堂,為玄宮主室。后室四面墻壁用條石壘砌,頂為石拱券,室內地面鋪以方形‘花斑巖。正中靠墻設棺床,棺床為須彌座形式,面鋪花斑石,鑲以漢白玉石邊。在棺床中央有一個長方形的孔穴,中間填著黃土(黃土是點穴是鏟的第一鏟黃土),稱“金井”。金井在明,清帝王陵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萬年吉壤”選定之后,風水家便要開始點穴,即確定金井的所在位置。其后一項工作就是挖掘金井,以判定工程地質的情況。在整個設計中,金井就是控制整個地宮及陵寢建筑割格局的基準點。在棺槨四周及棺槨內放有玉石,或者死者口含玉器,是為“玉葬”。“金井玉葬”是封建時代最高等級的葬禮。
棺床上安放有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正中位于金井之上的是大行皇帝萬歷帝梓宮,其左為孝端后王氏棺槨,右為孝靖后王氏棺槨。棺床兩側還有盛放隨葬器物的朱漆木箱26只。
定陵共出土各種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皇帝的各種禮冠,皇后的各種鳳冠。帝后的服裝,面料,首飾,玉帶,玉佩,衣料,禮器,金銀錠,兵器,瓷器,冥器等等,件件看來都還熠熠生輝。
冕:古代帝王最高貴的禮冠。定陵出土的神宗冕冠有兩頂,一項在其棺內,一頂在隨葬箱內。冕的形制帽子部分為圓形,外蒙黑紗,內襯紅絹。朱翊鈞的這兩頂冕冠制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翼善冠:這種形式帽子,據說是李世民創制的。定陵共出土三頂翼善冠,兩頂為烏紗翼善冠,一項為金絲翼善冠,其中又以金絲翼善冠最為精美。這頂金絲翼善冠重862克,由518根直徑0.2毫米的金絲編制而成,可謂純金打造。所編花紋空隙均勻,輕盈剔透,似翼如紗。
袞服:古代帝王最高等級的禮服之一。定陵出土的袞服共有五件,其中刺繡三件,緙絲兩件。每件袞服上飾以十二章紋,十二團龍。這幾件袞服中,尤以兩件緙絲制品極為珍貴。它們大量使用赤金圓線織緯,而且把孔雀羽絨織進圖案中。幾十種顏色的彩絨和絲線搭配組合,使得袞服溢彩流光,而不失莊嚴華貴。緙絲織造藝術就十分繁復,精密,加之這兩件袞服所用織造材料又異常稀有,所以更顯得非比尋常的尊貴了。
【北京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北京導游詞06-08
北京導游詞精選11-25
經典北京的導游詞08-12
精選北京導游詞05-05
北京導游詞12-15
北京導游詞范文10-14
北京鼓樓導游詞11-12
北京故宮導游詞01-04
北京孔廟的導游詞11-24
北京盧溝橋導游詞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