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6篇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游人員,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那么優秀的導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1
自崇禎五年建起河山樓后,陳氏家族憑借堅固的河山樓頑強抗擊了數次流寇的襲擊,保證了周圍千余鄉鄰的生命不受侵害。但樓資料量畢竟有限,為永保萬全,陳家耗巨資,于崇禎六年(1633年)農歷七月動工,第二年春天建成。內城全長467米,垛口149個,平均寬度為2米,高度為12。5米,最高處25米,用石7000余方,磚370多萬塊。西、北門用鐵皮包裹,門上各有樓閣。為防不測,鐵門之外設有粗大的木柵欄。城內所有建筑均為明代建筑,每處院落自成體系,各有特點,對研究明代建筑有著重要的歷史價什值。
[世德居]
這座精巧別致的院落叫“世德居”。俗稱“世德院”,由陳廷敬曾祖父陳三樂經商時的商號——“世德堂”而得名。世德堂建立于明代正德年間,距今已有400余年,是陳氏家族移居中道莊時的早期建筑。后經多次修復擴建,逐漸構成此刻的規模。
世德居是陳氏家族繁榮昌盛的發祥地,是陳廷敬的父親陳昌期居住的地方。第一層東方為陳廷敬的出生地,第二層為藏書樓,第三層為藏版樓。正因陳家家道殷實,讀書人多,又歷代尊師重教,因此建有刻版印刷廠,印刷各類書籍供子弟們學習,并有自己的藏書樓。
站(在內城高處能夠看出,內城與外城相連,互為依托,交相輝映,渾然一體,進可攻,退可守。內城的建筑多是坐東朝西四合院,典型的晉東南民居特色,外城坐北朝南,明代建筑風格,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有致。
[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是祭祀陳氏祖先的祠堂,里面供奉著陳氏先祖的牌位,廂房內掛有陳氏先祖遺像圖和陳氏族譜圖。祠堂正門兩側懸掛著“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楹聯,記載著陳氏在明清兩代共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皇城陳氏,原籍河南省彰德府臨漳縣(彰德府即此刻的安陽市,臨彰縣即此刻河北省邯鄲市臨彰縣)。明永樂年間,由于家鄉遭受自然災害,師祖陳靠被-迫帶領全家老少遷居晉城市澤州縣天戶里半坡村,明宣德四年(1429)年遷居于此。
皇城相府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宏偉的建筑,還在于它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陳氏家族不僅僅留下眾多的詩文、遺著和傳說,而且有作為清朝極盛時期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的超多御書、御詩、牌匾、挽詩、一個朝臣宰輔的故地,能遺存這樣多的皇帝御筆,歷史上是很少見的。皇城相府對于研究明清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哲學、建筑等均有重要價值。這也正是它獨具魅力的地方。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2
好了,“點翰堂”先給大家簡紹到這里,大家請隨我繼續向前參觀,現在我們來到了相府的中院。相府東房是陳廷敬的起居室,陳廷敬在長達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均在此居住。西房是陳廷敬的書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寶,墻上掛著用紅木做的梅、蘭、竹、菊墻屏4塊,象征著主人嚴謹自謙、做人為官的品德。室內南側所放琴、棋,顯示出了陳廷敬除了有高超的文學素養之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下面大家請隨我到相府的后院去參觀一下,相府后院的正房中間,掛著康熙皇帝中年時的一幅畫像,這幅畫像以及兩邊的詩作,都是康熙皇帝賜給陳廷敬的。(過去,皇帝能夠賜贈其詩、畫,這對朝官來講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大家再看這邊,這邊是東廂房,陳列的是陳廷敬的詩作和書法展。西廂房擺放的是陳廷敬在朝為官期間所寫的奏折。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3
好了各位,大家請隨我到院里參觀,大家請看我們正對面這座雕工精美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麒麟吐玉”,寓意陳氏子孫后代繁榮昌盛吉祥如意。兩邊的民間八寶和四藝吉祥圖案,顯示出主人的風雅、高貴和門第的尊榮顯赫。(民間八寶:八種民間傳說中的祥瑞之物。八寶指和合、玉魚、鼓板、磐、龍門、靈芝、松、鶴。四藝:琴、棋、書、畫。)入大門向東過庭院,便來到了相府的二門,即所謂的儀門。
這儀門面闊三間,中間之門是正門,是主人和貴賓的'通道,平時關閉,只有在皇帝駕臨或朝中一定級別的官員造訪時,才開啟通行,尋常文武百官和普通人只能從兩側的偏門,按照左文右武的順序出入。好在歷史發展到了現代,所有的游客朋友進出相府都是貴賓和“上帝”,我們都可以享受從正門出入的禮儀。(儀門的兩側還設有八字磚雕影壁,分別為鹿、鶴、桐、松、花、鳥圖形,寓意六合同春、祿在眼前、福壽雙全、松鶴延年。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4
看完影壁我們再看二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門和二門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軸線上,這是因為陳廷敬修建府第時是按照前堂后寢、東書院、西花園的格局修建,當地老百姓稱為“皇城小故宮”。皇宮建筑的布局特點是中軸對稱,中軸線上的建筑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筑低小簡單。這種明顯的反差,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中軸線縱長深遠,更顯示了帝王宮殿的尊嚴華貴。所以為了避嫌,他把大門移到中軸線西側,巧妙地避開了等級森嚴的封建禮制。入儀門,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廳,自從康熙皇帝御賜“點翰堂”匾額后,改名為“點翰堂”。
各位請看,大廳上方懸掛著3塊匾額,中間的一塊是“點翰堂”三個大字,是300多年前的康熙三十九年御賜的龍匾。點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學士點定文章的地方。這是康熙皇帝對陳廷敬多次作為會試主考官,為國家大量選拔棟梁之才的褒獎。大家再看“點翰堂”兩邊的御匾,這兩塊“博文約禮”與“龍飛鳳舞”御匾,均是康熙御賜。“博文約禮”是康熙皇帝贊美陳廷敬文學才華博大精深,以禮自重,品格高尚。而“龍飛鳳舞”則是稱譽陳廷敬的人品及其書法氣韻奔放、舒展灑脫,并含有龍為君、鳳為臣、鳳隨龍舞、君臣和睦、綱常有序的寓意,反映了陳廷敬與康熙皇帝濃濃的師生情誼與君臣關系。旁邊的儀仗是康熙皇帝賜給他的半副鑾駕,由此可見康熙皇帝對陳廷敬的信任和器重。
屏風左右兩邊,陳列的是陳廷敬任各部首腦的官階牌,表明陳廷敬一生忠于朝廷,勤于政務,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5
陳廷敬原名陳敬,祖輩為郭峪村名門望族,順治十五年,年僅20歲的陳敬考中進士,因為同榜進士中有兩位陳敬,為易于區分,順治皇帝在朝廷上親自為其更名,在他的名字中間加上了一個廷字。古人相信人的名字可以決定他的人生際遇,順治皇帝的這一小小改動,未嘗不是這位新科進士改變一生命運的重大契機。此后54年間,陳廷敬平步青云,喧極一時,成為康熙皇帝的政治導師與肱股重臣,先后封官進爵28次,做為一個漢族人,歷任除兵部以外的其它五部尚書、侍郎。輔佐康熙51年的陳廷敬不僅是一位為奠定康乾盛世做出重要貢獻的政治家,更是清初的大學者,除了自己的《午亭文編》等多部著作傳世之外,還負責主持編撰了我國歷代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而他的兒子陳壯履也參與了這一文化工程,父子同修一部字典,一時被傳為佳話。陳廷敬一生備極榮恩,康熙皇帝稱其為“全人”,在花甲之年為其御筆題寫了“午亭山村”匾額和“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的楹聯,并對陳廷敬表示,這是他最后一次為臣子題字。康熙皇帝的題詞后來被陳壯履恭摹勒石,建樓珍藏,也就是目前相府正門外的御書樓。陳廷敬去世之后,康熙皇帝賜謚號“文貞”,并派遣三皇子主持喪禮,護喪歸葬故鄉。
“皇城相府”之名,為旅游開發的產物,說得通俗一些,它的名稱應該是“陽城縣皇城村陳廷敬故居”,陳廷敬晚號午亭,所以,“午亭山村”是它的別稱。因為陳廷敬出任的最后官職為文淵閣大學士,這一官職即為清初的宰相,因此,“陳廷敬故居”也就被“相府”二字所代替。皇城村原名郭峪中道莊,因為康熙皇帝曾兩次駕臨而改用現稱。皇城的另一名稱為黃城,傳說陳廷敬的老母親非常想去北京看看,陳廷敬考慮到母親年勢已高,千里奔波難免勞頓,于是就說:不用來了,我在中道莊給您修一個小北京就行了。于是,陳氏城堡的外城拔地而起,外墻按照北京城墻修建。不久,朝中有人彈劾說,陳廷敬在家鄉修建皇城,意圖謀反。聽說皇上要調查此事,陳廷敬馬上派人提前趕回,將城墻全部涂成黃色。調查官員回京后稟報說,陳廷敬修的只是黃城而已,陳氏家族于是化險為夷。其實,這只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傳說而已,皇城在當地始終就是約定俗成并得到清王朝認可的地名。參觀過靈石王家大院的游客都應該記得,紅門堡也有類似的故事。1998年,為適應旅游的開發與宣傳,“陽城縣皇城村陳廷敬故居”最終被定名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北依樊山,西臨樊溪,其枕山際水的地理位置可謂風水絕佳。皇城相府開城門九座,城墻總長1700米,大型院落19處,總建筑面積近四萬平方米。皇城相府又分為內外兩城,河山樓和藏兵洞為其標志性建筑。
明朝末年,豫陜流寇橫行,王嘉胤、王自用部屠戮山西,晉南為之震恐。明崇禎四年五月,王嘉胤率軍由沁水進入陽城,次月在與鄉兵的作戰中被叛將殺害。王嘉胤遇害后,綽號“紫金梁”的王自用率軍再起,號稱36營20萬人馬,幾乎席卷山西全境,并在此后兩年多次侵擾郭峪、潤城、屯城一帶。屯城人張慎言曾任吏部尚書,是明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在他的筆下,曾詳細地記敘了流寇對百姓生命、財產帶來的重大侵害。
陳氏家族祖居郭峪,其明建祖宅“老獅院”至今仍由村民居住。明崇禎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為抵御流寇,自保于亂世,陳氏家族在樊山腳下修建了高達七層的防御性建筑河山樓,第二年,在河山樓外增修城堡,也就是今天的皇城相府的內城“斗筑居”。陳廷敬顯貴之后,家族興旺,在這種情況下,又開始修建外城,即“中道莊”,并于康熙四十二年全部完工,九年后,陳廷敬病逝于北京。
皇城相府城墻高達12米,與明建平遙古城和九邊重鎮太原的城墻等高,這圈享受州縣級規格、周長一千余米的城墻,便是陳家的院墻。即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康熙帝國》中,平定三藩之亂的幾場戲,即是以此城墻為背景拍攝的。同樣,陳家的院門也如同城樓般高大宏偉,門洞上鑲嵌著兩塊匾額:“中道莊”和“天恩世德”。中道莊,既是皇城村的原稱,也是皇城相府外城的名字。世德是指世德堂,這本是陳廷敬曾祖經商時的商號名稱,后來陳氏家族陳廷敬這支支脈也就以此來稱呼,同樣為富商巨賈,陳氏家族的另一支樹德堂則鮮有及第入仕之人,世德堂的子孫們自認為造成如此懸殊差距的原因是上天對自己的垂愛與恩顧,于是懸掛了“天恩世德”這塊匾額。
走進中道莊,首先看到的是兩座氣勢恢宏、古樸典雅的石牌坊。陳氏家族的第一座石牌坊奉旨建于清順治十四年,褒獎的是陳廷敬的伯父陳昌言。這一年,19歲的陳廷敬已經考取舉人的功名,牌坊的落成不僅為陳家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激蕩著這位青年書生渴求功名顯貴的雄心壯志,一座更大更能彰顯天恩的牌坊已經在無形之中植根于他的心靈深處。第二年,少年得志的陳廷敬即成為陳家第三位進士,開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宦海坦途。陳廷敬心中的那座牌坊最終在清康熙36奉旨建造,陳廷敬時任經筵講官、刑部尚書。新牌坊四柱三樓,正中上方的匾額上書寫著“冢宰總憲”四個大字,“冢宰”,是宰相的別稱,意為百官之首,“總憲”,則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別稱。“冢宰總憲”兩側的匾額上,書寫著“一門衍澤”和“五世承恩”,而另十四幅匾額則書寫著陳氏家族取得的功名與官職,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對陳廷敬父親、祖父、曾祖父的累次封贈,這便是一個莘莘學子在位極人臣之后為昔日的寒窗苦讀而得到的澤被整個家族的回報。抬頭仰望牌坊上高達五層的匾額,不能不嘆服陳氏家族的顯耀與輝煌,而匾額上一排排黑底白字的楷書更顯得莊重威嚴,令人肅然起敬。
走過兩道石碑坊,街道北側,即是陳廷敬的私邸“冢宰第”,陳廷敬入閣為相之后,這里又增掛了“大學士第”的匾額。“冢宰第”是中道莊的主體建筑,同時也是整個皇城相府最重要的建筑,也正因為如此,“冢宰第”的修繕工作必須得到專家學者更為細致的論證,它的修繕工作被放在了最后,成為皇城相府唯一還沒有修復的院落。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6
好了,各位,大家請隨我繼續向前參觀,由相府內院西側門可通往小姐院,這里是陳廷敬3個女兒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北房是小姐繡樓,是陳家小姐的起居室,東西廂房是女仆和貼身丫鬟的住處。南房為過廳,與風景優美的西花園相通。西花園是小姐們吟詩作畫、鼓瑟撫琴的地方。各位再看北房小姐繡樓屋頂的建筑式樣,這種屋頂叫做“卷棚頂”,前后屋坡的相交處呈弧形曲面,沒有屋脊和脊獸,好像一張巨大的弓俯臥在屋頂上。
我國傳統建筑中屋頂的形式很多,總共有7種,分別是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卷棚頂和盝頂。其中以重檐廡殿頂和重檐歇山頂的等級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頂和單檐歇山頂。卷棚頂是等級較低的一種形式,但是它線條柔和,造型優美,常被用在皇家園林建筑中,在傳統民居建筑中是很少見的。小姐院完全采用卷棚頂的屋頂形式,有兩層寓意,一方面寓意著陳家子女必須溫柔賢淑、恪守婦道;另一方面顯示出陳家崇尚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意識。
雖然陳氏家族受封建禮教約束很嚴,但畢竟是名門望族,對千金小姐們還是有所嬌寵,在嚴格執行禮教規矩的同時,也給她們安排了花園和望河亭來消愁解悶。現在我們來到的西花園面積不大,但假山、魚池、花圃、回廊等設施一應齊全。花園的中心是一個形似珠蚌的魚池,內有兩股泉水噴出,形成許多水泡,極似珍珠,故稱“珠潭蚌池”。人們常說蚌能生珠,這里暗喻著小姐是陳家的掌上明珠。
蚌池東是迂回曲折的回廊,蚌池南是用水刷石堆砌成的假山,據說是模仿泰山形狀堆砌,故有“微型泰山”之稱。假山腳下有綠竹數叢,山腰有臘梅一株。山上這個小亭叫“望月亭”,是陳氏家人賞月的地方。后來又在外城靠近西花園的這一段城墻上,增修了一座望河亭,并修置了石階與花園假山相通,從而擴大了小姐們的觀景范圍。現在請各位隨我一起登上城墻參觀。這座望河亭上的楹聯:“城中景,城外景,景中有景;亭上人,亭下人,人上有人。”據說這是陳家小姐的即景之作。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6篇】相關文章:
山西晉城皇城相府導游詞10-19
山西大同導游詞01-05
山西的導游詞(15篇)01-30
山西導游詞匯編15篇01-28
山西的應縣木塔導游詞01-17
山西導游詞(精選15篇)01-04
山西旅游導游詞15篇01-14
山西李家大院的導游詞7篇02-13
山西李家大院的導游詞5篇02-13
山西晉祠導游詞6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