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精選1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我們該怎么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1
回鄉創業的縉云大學生小翁經歷了重重困難后,最終在多肉植物上找到了突破口。如今他的多肉植物基地規模步步擴大。
微風吹來,三都村沿溪公路旁的花草樹木隨風搖曳,陽光灑在地面上,也打在小翁年輕的臉上。3年前小翁從浙江師范大學畢業,他放棄杭州高薪、有前景的體面白領工作,選擇回到縉云老家創業致富。
期間,他經歷過工廠破產的無奈、前途渺茫的絕望,最后機緣巧合,在縉云縣新碧街道三都村開創了“老翁家庭農場”。這不僅讓他走出了困境,還帶動了鄉親們就業創收。在前不久的省農博會上,小翁作為浙江省十佳農創客之一參加了農創館的展示,還得到省委書記的鼓勵。
放棄都市白領工作回農村?創業之初大學生挫折連連
出生于xx年的小翁是個地道的農家男孩,個頭不高,皮膚黝黑,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我沒有其他優勢,唯一的優點就是能吃苦。”這是小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小翁的出生地是縉云縣新建鎮丹址村,這是縉云縣西部的一個小山村,務農收入低,村民多外出謀生。鄉親們為生計四處奔波的情形,暗暗在小翁心中種下了“為村民們做點什么”的種子。2012年6月,當時的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向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線路運輸專業的小翁伸出了橄欖枝。面對一份專業對口的高薪白領工作,小翁心中糾結萬分。回農村:四年的專業知識相當于白讀;留在大城市:房子、車子重壓下,最初的夢想何去何從?綜合權衡下,小翁還是選擇聽從內心的聲音,回到農村創業。
回到縉云老家后,小翁先后經歷了家族企業縉云縣七彩照明材料有限公司破產,為還外債瘋狂接單鎖具拋光加工的落魄經歷。
2013年底,五水共治浪潮襲來,由于鎖具拋光加工產生粉塵污染,小翁也不得不停下,那時他仍欠賬20多萬。
負債起家種植多肉植物
第一次創業失敗了,第二次創業又失敗了,還要繼續嗎?
“工廠倒閉后,我負債30萬元,雖然當時心里有點慌,但我不后悔,更加堅定了要創業,要翻身,證明給自己也給別人看。”小翁說。
小翁根據家鄉多山、多竹林的特色,開始擺弄各種石制品、竹制品,并在淘寶開起了網店。各種新奇的根藝花盆、石頭花盆、竹子花盆等手工花盆一掛到,很受愛花人士的喜歡,訂單接二連三飛來。
在網店賣花盆、花瓶,小翁常常會拿些花花草草當拍攝道具,多肉植物也在其中。小翁發現,光顧網店生意的'顧客除了購買花盆、花瓶外,還希望連帶多肉植物一起購買。顧客購買花盆后,也大多用來種植多肉植物,而且搭配起來非常好看。2014年春,經過慎重考慮后,負債30萬的小翁,又向親戚借款10萬元,大膽建起了縉云縣老翁家庭農場。“當時欠有外債,又摸不清整個行情,只能小心翼翼地推進。”小翁說。大棚里種植的多肉植物,搭配石頭、竹制器具,再在植物根部鋪上鋪石、黃金草等,一個創意多肉盆栽躍然眼前,價格也比單買器具多了好幾倍。
為了學習多肉植物的栽培與管理經驗,小翁花費2個多月時間走遍了山東、江蘇、安徽、福建、上海、云南、廣東等10多個省市的多肉種植基地,并且帶了大量種苗回到了縉云,建起了2個種植大棚。
品種引進后,就是種植技術的問題了。因為不懂多肉的習性,去年冬天凍死了一批夏天品種的多肉,今年夏天又熱死了一批冬天的多肉。“雖然代價有些慘烈,但通過自己的摸索,積累下來的就是實在的經驗。”小翁說。如今他已基本掌握了各個多肉品種的習性和種植方法。做出名堂后,他又向銀行貸款80萬元擴大種植規模。現在小翁的農場面積近30畝,種植大棚20多個,多肉品種600多個。
“小多肉”也可做成“大生意”
“多肉植物又稱多漿植物,由于大多生長在沙漠,長時間吸收不到水分……”提到多肉植物,小翁說得頭頭是道,并帶著我們在大棚里逛開了。
雖說多肉植物比一般的植物易養活,但小翁還是走了不少彎路。剛開始買的2000多株幼苗,由于對它們的習性不熟悉,很多還沒長成就枯死了。小翁便在遍訪名家,向種植大戶取經。比如,玉露等品種需要陰養,不能曬太陽,他就在大棚外面再加一層黑色的遮陽網;林賽、卡羅拉等品種對土壤透氣性要求很高,他就在配土時多加一些顆粒物……經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小翁慢慢摸清了多肉植物的“個性”,有了自己的一套“種植經”。小翁還專門開通了微信,和朋友們分享養“肉”心得,還不時地“曬”一下自己的“小新寵”。
對于自己的創業路,小翁信心滿滿,“萌”感十足的多肉植物擁有大批粉絲。“我也在淘寶上‘試水’,市場反映很好。不到三個月,淘寶上的銷量就做到了三顆皇冠!”小翁對創業魚介紹說,現在雖是淡季,但還是忙得不可開交。
“多肉”的銷路完全不是問題,但是缺乏資金流轉卻讓小翁覺得很棘手。
縉云縣就業管理服務處在了解到小翁的的情況后,專門組織人員送政策上門,并且鼓勵其創業。“現在大學生創業,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并且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比如:一次性創業補貼、大棚的場地租金等,我們還提供不超過3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并且給予全額的貼息。”就業管理服務處負責人介紹說。
有了政府的鼓勵與支持,小翁坦言,自己又多了一份信心。“現在創業雖然很苦,但我相信一定可以闖出一片新天地。”
現在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小翁的大棚內培育的多肉植物品種也已越來越多,達到了600多種,價格從幾元錢到幾百元、幾千元不等。“老翁農場”也從起初月銷售2000多元發展到現在日均銷售3000多元,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1萬多元的日銷售額,月銷售額達到了10萬元左右,年收入將達到100多萬元。
“老翁家庭農場”除了種植、并在自家網店銷售多肉植物外,在農場里也設置了大大的多肉展銷廳。每天周邊趕來購買、進貨的散戶也是絡繹不絕。“老翁家庭農場”不僅成為其他網店的供貨商,同時也成為了周圍部分村民就業的基地。
在小翁的農場里還有一個大大的陶瓷體驗棚。來往的客戶可在陶瓷體驗棚里動手制作陶瓷花瓶。經過燒制后,小翁按照顧客的要求,搭配好多肉的品種,將作品寄送給顧客。“將顧客體驗與購物相結合,更能引起互動和增加趣味性。這也只是在初步嘗試階段,根據消費者的反饋,再決定以后的發展方向吧。”小翁說:“我現在的產品主要銷售方式就是批發和零售,批發客戶主要是浙中南地區的花店和批發市場,零售就遍布全國各地了。預計今年銷售額有200多萬元。”
記者在小翁的微信里看到他同女友胡虹芳在多肉基地拍攝的婚紗照,才子佳人在簇簇多肉中幸福洋溢。照片通過微信朋友圈發送出去后,引起強烈反應。“也許可以利用多肉基地,搞一個婚紗攝影基地呢。還可以打造多肉墻室內裝修基地,也可將多肉植物與其他植物一起綜合種植……”小翁對農場的發展有許多想法。根據市場需求,這個不服輸肯吃苦的小伙子,創業道路將越走越寬。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2
若不是回鄉看到老家變化不大,她也許不會選擇農村創業。她說,或許一家人還繼續留在外地,一家四口還繼續著聚少離多的生活。
創業期間,為了流轉土地,她獨自一人上成都,下重慶,奔赴云南昭通,輾轉貴州畢節,行程數千公里,簽下了19份土地流轉合同。
目前,她養殖的泥鰍已經銷售了60多萬元,預計全年銷售額可達120萬余元。122畝的泥鰍養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經營。她就是在南溪區仙臨鎮鑫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小張。
回鄉創業
小張今年29歲,是南溪區仙臨鎮合眾村七組人,早年家貧,4歲那年,父母迫于生計舉家外遷,成為打工一族。特別是她大學的時光,一家四口長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團聚的她,卻因為現實而無法實現這個愿望。
因為家里經濟條件有限,小張上大學后一直都在做兼職。手機促銷、發傳單、餐館服務員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掙到錢的兼職,小張都愿意去嘗試。從大二開始,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再也沒有問過家里要一分錢。小張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小張從山東經濟學院畢業后,在當地做了一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資幾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慶做財務管理,與此同時,她的父母正輾轉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創業的小張開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轉折出現在2013年,小張一家回鄉省親。難得團聚的一家人有說不完的話,回到合眾村時,看到家鄉的樣貌和20多年前沒有太大的區別,小張的心里萌發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她把這個事情和父親一提,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在家鄉大干一場。
“爸爸懂得泥鰍的養殖,我們這里山清水秀,還比較適合養殖。”小張說,泥鰍的養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魚出水需要3—5個月,2000—3000斤/畝,每畝的收益在2.4—3.6萬元之間,一年可以收兩次,收入在4.8萬元到7.2萬元之間。市場前景也比較看好,說干就干,父女兩人當即決定回原單位辦理離職手續,回鄉創業。
百畝基地
2013年下半年,小張和父親張修定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家鄉,父女共同出資80萬元開始創業路程。當時,父女遇到的一個難題便是土地流轉,由于當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較多,再加上對土地流轉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資金、技術到位,而場地未落實的尷尬境地。
就在這時,小張接到幾個電話,告知她可到對方所在地進行泥鰍養殖,可流轉300—500畝土地,每年每畝的單價只需要80元,租賃時間由小張定。甚至還有免費出場地,讓小張一家技術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對“誘惑”,小張并未動搖回鄉創業的`決心。既然有村民不愿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對方談合作。當年,小張開始搜集外出打工人員的地址、電話等信息,只身一人前往成都、重慶、云南昭通、貴州畢節等地,說服他們簽訂土地流轉合作協議。她一個個地找,一遍遍地查,歷時26天,行程數千公里,終于簽下了19份土地租賃意向協議,共租賃土地122畝,每畝585元。
土地問題解決了,小張便和父親開始著手養殖場的修建,從平場到挖坑等基礎活路,小張都親力親為。養殖場辦起后,父女進行了分工,張修定負責技術管理,小張負責養殖場運營。
“如果按照新疆當地給我們的土地租金計算,我們可以節約100多萬元的成本。”說起為何堅持留在家鄉創業,小張說,他父親當年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一來是想“羔羊跪乳”來報答鄉親的恩情,二來是想通過養殖帶動家鄉人民致富。
年入百萬
由于張修定掌握著一套熟練的泥鰍育苗、出苗、養殖技術,加上小張一直在努力學習經營,鑫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辦起后,生意還不錯。截止目前,她家銷售水花、存苗、成魚的營業額已有60萬元。
目前,該合作社主要從事泥鰍苗孵化、商品泥鰍養殖工作。在技術上,小張一家還突破了傳統“靜水自然配對”孵化模式,將泥鰍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們自助研發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術正在申報發明專利。”小張說,這個技術的創新,使泥鰍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們生產水花的能力在1000萬尾/次、寸苗100萬尾/次,成魚年出水6—8萬噸,年收入可達到120萬元左右。”小張說,按照目前養殖場的能力,在正常情況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萬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資),一年的純利潤在90萬元左右。如此一來,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開始掙純利。
小張算了一筆賬,稻田和泥鰍種養配套,一畝可以產成魚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計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萬元。目前,已有20多戶農戶已經和她達成了意向性合作協議,準備進行泥鰍飼養。
另外,小張還準備新流轉200畝土地,配套種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農家樂等,準備發展觀光農業和體驗農莊,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3
小麥出生于一個養蜂世家,自幼便追隨父親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發展養蜂業。2002年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系,全國只此一間蜂學系本科,并取得了檢測上崗證。其父為了更好地發展養蜂業,于2008年6月17日組織養蜂人士,注冊了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當中的一些成員在當地的養蜂界中都有一定的聲望,并具有一定的養蜂規模。
小麥曾說,養蜂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于一體的事業。養蜂業提供的產品,符合富有營養,回歸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費潮流。養蜂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回報率高的特點,如今,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在小麥的領導下,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蜂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已初具規模。
他領導的合作社秉承以質量為生命、以用戶為上帝、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為根本的宗旨,給社員訂了一個《養蜂場采蜜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以高質量謀求合作社持久的發展,為了符合國家對食品的.嚴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辦了一個符合國家QS標準的加工廠。
小麥為了促進各地養蜂業的發展,經常到各地進行培訓,通過各類農業科技推廣計劃及項目的實施,推廣先進、適用、成熟的養蜂新技術、新品種。2009年6月被邀請到海南省參加中歐天然林管理項目擔任養蜂培訓導師,同年9月被邀請到四川寶慶縣擔任養蜂培訓導師。2009年注定是一個豐收之年,小麥成為了廣東養蜂學會的理事。
小麥并沒有滿足于目前的現狀,奔走于各地大力推進養蜂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優質化和產業化發展,逐步推動蜜蜂有償授粉,促進蜜蜂授粉形成產業。2011年,受邀參加省農業局和廣東省養蜂學會組織的會議,共同制定養蜂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4
小胡,男,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柏林鄉三板橋村委會存子山村小組青年農民。2007年畢業于昆明學院,先后到廣州、深圳等地打工,5年的打工生涯,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為自己回鄉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2年初回鄉創業,現在是柏林鄉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之一。
現年30歲的小胡,是一個敢想、敢干、思維敏捷,吃苦耐勞,勤奮好學農村青年。2012年2月回家,他就想:“別人都能創業成功,難道我不能嗎?”懷著這種想法,他就開始在家鄉尋找創業門路。在走訪串門時,他聽人說,養豬也能發家致富。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來帶領大家一起養豬致富”。隨后他走訪村寨,向周圍了解養豬的基本知識,學習經驗,通過網絡和翻閱各種養殖書籍,了解更多養豬知識,并到周邊一些養殖場借鑒他們的寶貴經驗,摸清情況后,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創業后,他邊干邊學,遇到困難不悲觀失望,更不氣餒退縮,而是積極進取,分析研究,努力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通過各種途徑籌措資金,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積極主動改變傳統養殖習慣,靠改革創新觀念。
2014年5月,為了讓鄉親們有更多的致富路子,他又組織成立了西疇縣衡世畜禽繁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生態土雞繁養殖及銷售,并為社員提供技術指導及市場咨詢服務。專業合作社從一成立之時起就樹立了“自己致富,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
通過幾年來的摸爬滾打和艱苦奮斗,如今,小胡已經成為柏林鄉的致富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領頭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養殖戶來求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們,無償提供技術咨詢和養殖書籍。同時,小胡同志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實際的養豬、養雞經驗。
在廣大村民看到小胡養殖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后,各村民紛紛上門取經,積極效仿,大力發展養殖業,都想通過養畜發展家庭經濟。一時間大家紛涌而上,于是他主動引導村民改變觀念,合理分流,搞特色養殖,擴大生產規模,走專業化之路。
目前,小胡的養豬場共養殖能繁母豬23頭,商品豬110頭。合作社也發展成為養殖1000只生態雞的規模化基地。下一步他將更好的發展養殖業,帶動更多的群眾發家致富。
他和眾多青年人一樣,曾有過美麗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業憧景和燦爛的人生構想。1991年從農林校畢業后,到家鄉的小學任教。1994年由于鄉上要調整產業結構,要大力發展種植烤煙,鄉煙站也是急需人才,他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應該用到家鄉的建設發展中去,所以毅然決定辭職,到鄉煙站做了一名煙輔員,這也是他喜歡的工作。但好景不長,到1999年隨著企業改制的深入發展,他所在的單位面臨改制,他沒能逃脫下崗的命運。那時,他正處在上有老人,又要興家立業的艱難爬坡階段,精神上的打擊和生活上的拮據,使得他無限的迷茫和深度的苦惱,他只能回家種田過日子。
家鄉的自然條件很適合種植柑桔,到2014年,全鄉掀起了種植柑桔的高潮,種植的柑桔果汁豐富、酸甜適中,味美可口,已成為區內的知名品牌。他看到了商機,覺得自己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加上刻苦鉆研,一定能成為柑桔種植大戶。他開墾了113畝山地種植柑桔,剛開始由于要大量的資金用于苗樹的選購,農藥化肥的購買和請工人上,但經濟效益要等三年才能見效。資金一下子周轉不夠來,他剛開始很苦惱,但他覺得一旦做了,就要做大做強,一定要堅持下去。所以他放下面子去向親戚朋友借錢,但不是很理想,后來聽說鄉上有惠農政策,可以無息貸款,他覺得他的堅持有希望了,到村上、鄉上反映了情況,得到了鄉上的支持,同意他貸了5萬元錢。他也在鄉上工作人員的宣傳下,加入了柑桔協會,他和協會的成員一起參加科技培訓,與他們一起探討種植技術和經驗。柑桔投產第一年就收到了不錯的效益,使他更加堅定了創業的信心。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近年來鄉內的柑桔品質明顯下降,質量好的柑桔,數量明顯偏少。但他靠著自己的經驗技術和不斷創新,他種植的柑桔仍然能保持好的品質,產量不減反而遞增。2014年他租下了一個店面,開始賣起了農藥、化肥,這也成為了種植柑桔外的一筆收入,他也借著鄉親們來買農藥化肥的時候,給他們講解種植經驗和農藥的配方、化肥的使用技術等,得到了鄉親們的好評。他也是眾心所向,成為了柑桔協會的會長,協會現有9戶種植戶組成。他不能辜負鄉親們對他的期望,積極聯系外地的.市場,做好自己的品牌包裝及銷售。他要求嚴把果品的采收、分級和包裝處理關,采收要按規定的時間和方法采收,采收后的柑桔按果形大小和品種分級處理,再進行不同規格的包裝。采用5公斤包裝,10公斤包裝,20公斤包裝三種規格,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管理和操作。在穩定柑桔品種的同時,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他有計劃的發展一些優良橙類。現他的柑桔已在外地大量銷售,還有部分優質產品運銷國外。
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到目前已經成為了鄉內最大的柑桔種植戶,已有三名長工,遇到種植繁忙的季節,還要請大量短期工人,解決了部分富余勞動力的工作問題。2014年柑桔產值已經達到了21萬,他走上了致富道路,2014年至2014年他榮獲了科技局頒發的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獎,成為了鄉內青年創業的典型,也是青年學習的榜樣。他自己致富,不忘帶動其他人共同富裕,按他的理念講“一個人的本事再大,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就像一部皮帶運輸機,不僅要靠電機做動力,還要靠許多托輪做傳導”。他以虛心的態度,扎實的干勁,合理的思路和掌握的經驗,傳授種植方法,言其身教,率先示范,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帶出一個奮發向上的柑桔種植隊伍邁向成功。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5
他是一個26歲的農村大學生,畢業后放棄高薪職業回到家鄉種植山藥,備受鄉鄰質疑;他精心研究網絡營銷模式,帶領全家開起了山藥網店,做得有聲有色;他有一個山藥夢,希望通過推廣綠色山藥品牌幫助鄉鄰致富,精神可敬可佩。
他就是焦作市武陟縣西陶鎮張武村的“山藥哥”小趙,一個用雙手種植綠色山藥,借微博追求著山藥夢的年輕人。
【不可思議】放棄高薪職業投身山藥生意
10月26日、27日,焦作市武陟縣西陶鎮張武村炸開了鍋。焦作市30位微博營銷高手應“山藥哥”小趙的邀請,到張武村參加“山藥哥第一屆網絡文化山藥節”。大家一起到小趙的12畝山藥地里看山藥長勢,聽“山藥哥”講山藥的種植技巧,并卷起褲腿開展挖山藥比賽,最后把挖的山藥做成各種美味佳肴,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當然來湊熱鬧的還有張武村的村民,大家對“山藥哥”的做法十分好奇,但對他的人生選擇卻多了幾分理解。
張武村曾經是武陟縣盛產山藥的村莊,小趙的祖祖輩輩也都是種植山藥的好手。但是近年來,山藥市場行情并不好,小趙的父母希望讀大學的兒子畢業后能在城里找份不錯的工作,擺脫黃土地。小趙2008年考入河南工程學院營銷與策劃專業,通過努力奮斗,他成為2008級該專業最優秀的學子,沒畢業就被某中國大型快餐公司相中,開出了月工資3000多,交納五險一金的條件。
工作了6個月,小趙又跳槽到了河南省某知名傳媒公司,僅僅畢業一年的他就憑借自己的實力拿到了5000元的月薪。在同學眼中,小趙是他們學習的榜樣,而在父母的眼中,兒子安家在大城市是早晚的事。然而,就在此時,小趙卻對父母提出了開山藥店的打算,不等商量,他們就否決了兒子的'想法。
“因為我學的就是營銷與策劃,平時就結合著自家的情況分析山藥市場行情。我覺得老家的農民只會種地不會賣東西,這么好的東西就是掙不了錢。”小趙說,“就是因為這個情結,我決定堅持自己的想法。”小趙結婚后,媳婦兒馮方把自己收趙家的彩禮錢全部交給了丈夫,自己還做起了“山藥妹”,幫助丈夫圓夢。2012年12月,小趙的網店終于開了起來。
【風生水起】網絡營銷生意火爆
東方今報記者來到“山藥哥”家時,看到一家人都在院子里忙活,“山藥哥”正在跟焦作市某知名商家的經理侯先生談生意。“這兩天發貨供不應求,天天忙到半夜。”“山藥哥”告訴記者,他10月1日開始預售,10月20日開始挖山藥,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他已經賣出去了4000多斤山藥。“這都得益于網絡營銷模式呀。”“山藥哥”高興地說。
“在我眼中,這些山藥都是寶貝。但是要將山藥變成‘金條,如何銷售非常關鍵。”為了找到更大的銷售平臺,“山藥哥”花費大量心血研究各種網絡社交工具的特點。“微博的轉發功能特別強大,可以用來推廣產品;淘寶是個比較成熟的交易平臺,可以在這里進行買賣;而微信的私密性比較強,可以通過微信為客戶做后期的服務。”
據“山藥哥”介紹,現在武陟縣大部分種植山藥的農戶還停留在傳統的營銷模式中。“他們一般把山藥批發給商販,自己還會拉些山藥上城里零售,這些方式都是比較落后的,農戶并沒有多大的經濟效益。為了多掙錢,很多農戶搶在中秋節前把還未成熟的山藥挖出來賣,還有不少農戶依靠多撒肥料來提高產量。”“山藥哥”說,“這樣整個山藥市場都陷入了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山藥的價格越壓越低,好多人都種不下去了。”
“山藥哥”堅信生態食品是一個發展趨勢,所以,他遵守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在霜降前后才挖山藥,并且提倡給山藥上農家肥。“現在市場上零售的山藥一般是每斤8元到10元,而我賣的價格是每斤12.8元到16.8元,由于口感好,營養豐富,回頭客非常多,山藥供不應求。”
除了產品好、營銷渠道廣,“山藥哥”還有一個做生意的絕招,那就是搞好服務。記者在現場看到,“山藥哥”和“山藥妹”在每箱山藥里都放了一雙橡膠手套,一個削皮刀,一份山藥食譜還有一張愛心卡片。記者發現這些愛心卡片都是“山藥妹”馮方親手寫的,卡片上對顧客如何食用山藥進行了溫馨的提示。“這些東西我在其他商店里都沒見過,就在他家看到了。”
來談生意的侯先生說,“我在看到大家對‘山藥哥的評價不錯,就過來看看情況,合適的話我們會展開合作。”侯先生說。
【令人稱贊】“山藥哥”期待致富鄉鄰
“山藥哥”有個山藥夢,那就是健康大眾,致富藥農。
今年10月份,“山藥哥”牽頭成立了“七倍懷藥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有三家農戶加入到了他的合作社,山藥種植規模達到了40多畝。“聽老人們說,我們這里的山藥,藥性是其他地方的七倍,我們便取名為‘七倍懷藥。”“山藥哥”自豪地說,“我希望我們山藥農戶的收入也能提高,為此我組織成立了這個合作社。我打算帶領其他鄉親一起種植綠色的山藥,然后共同開辟多種方式的銷售渠道,共同致富。”
成立合作社、擴大生產規模后,“山藥哥”還準備對山藥進行簡單的加工。“比如可以將山藥磨成粉或者加工成山藥片,這樣的話產品可以儲存更長的時間。”同時,他還希望能夠和一些大的商家進行合作,使山藥的銷售渠道更加穩定和多元化。
“山藥哥”的想法和做法贏得了不少同行的贊譽,村里人對這個小伙子也都豎起了大拇指,父母更是直接給他“打工”,就連丈母娘也親自上陣,幫助小兩口經營網店。這一切,都使“山藥哥”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堅信只要堅持下去,自己的夢想早晚會變成現實。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6
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家庭出身貧寒,但他從小就有要改變家庭當前狀況的理想。1991年他中學畢業,回家務農,家里主要靠種養殖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重復而枯燥的生活,家里的經濟狀況也沒有什么明顯改善。他覺得一直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永遠不能脫貧致富。家鄉的氣候條件很好,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山草資源豐富,適合發展黑山羊養殖。黑山羊肌纖維細,硬度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膻味極小,營養價值高。
而且養殖黑山羊有幾大優點,一是它繁殖性能高,公羊8-10月齡、母羊6-7月齡開始配種繁殖,母羊一般年產1.7胎;
二是生長發育快,6個月的成羊就可以銷售他看到了這一點,決定要大力發展黑山羊,雖然以前也有養殖,有18年的養殖經歷,有豐富的養殖經驗,但數量不多,不成規模,形成不了產業鏈。20xx年他打算在現有存欄80多只的基礎上,擴大養殖規模,但是困難和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資金問題就讓他頭疼,后來聽說鄉團委有鼓勵青年創業貸免扶補項目,可以無息貸款,他看到了希望,到村上、鄉團委反映了情況,經過鄉團委和信用社的考查之后是適合輔助創業發展對象,得到了鄉上的支持,同意他貸了5萬元錢。他籌到了創業資金后,開始買羊崽,雇工人,風風火火地走上了養殖之路。在養羊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剛開始買回來的小羊崽成活率不高,他多方面尋找問題的根源,后來得知是因為品種的原因,他毅然決定到外面引進好的品種。經過他的努力和認真的探索,現在養殖150余只黑山羊,每年可出欄至少50余只,賣羊的年收入可達到2.5萬余元,羊糞的.收入也可達到7000余元,為他們家增加了一筆不錯的收入。另外他還發展綠色種植產業,多渠道增加經濟收入,開發了8畝咖啡和6畝烤煙,效益也非常好。
他作為村上的團支部書記,覺得自己不能光是自己創業致富,也是帶動全村青年創業致富。他在開會或者婚宴人多的時候,他就開始宣傳政府高度重視黑山羊養殖和市場的前景,和青年們一起探討養殖技術和養殖經驗,積極參加各類種、養殖等科技培訓。現在整個村的黑山羊養殖規模也在漸漸擴大,因為市場需求量大,有很好的銷路,收入也是在不斷增加。
他就是這么一個平平凡凡的農家青年,但是他的想法和干勁卻不平凡,他靠自己的雙手和眼光創業致富,也為其他的創業青年開創了一條致富道路,是鄉內青年創業的典型,是青年學習的榜樣。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7
小陳于2003年在村委會工作,擔任團支書一職、平時完成好村會的各項工作之余,利用空閑時間,從事漁業、生豬方面的養殖。
農業的發展隨時代步伐而改變,簡單的病害都依靠科學,不能以傳統的防治辦法,既費時又擔誤防治的適合期,他結合實踐與交流經驗,聽取科技人員推廣新出產的藥品進行對癥下藥,做到事到功倍。在經濟市場的環境下,以最小的空間創造最大經濟利潤、投資少獲利多是農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豬市場價格下滑波動比較大,虧損現象比較嚴重,在此期間他虧損基本為零。原因是采用一條龍的效益生產,即由母豬到商品豬出市都是自產自養,可以從中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相應減少仔豬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豬價格高漲,他采用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平均每頭豬可增多200元的利潤。
在漁業、生豬養殖取得較好效益的同時,他沒有忘記昔日傳授自己養殖優質魚和飼養生豬技術的養殖戶,他決心幫助他們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將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向全村推廣,與群眾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幫助飼養戶掌握好技術,扶持生豬飼養。他把自己在生豬自繁自養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向當地的養殖戶推廣。向本村生豬飼養戶介紹技術關鍵所在,推廣生豬自繁自養技術。在一年的推廣期間,本村現進行自繁自養的養殖戶有20多戶,年增長利潤約60萬元。
良好的政治作風作為村委干部必須具備,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觀、世界觀,事事走在群眾的前面,在平時崗位上做好群眾表率,發揮黨員的先模范作用,絕不參占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8
小麥出生于一個養蜂世家,自幼便追隨父親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發展養蜂業。2002年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系,全國只此一間蜂學系本科,并取得了檢測上崗證。其父為了更好地發展養蜂業,于2008年6月17日組織養蜂人士,注冊了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當中的一些成員在當地的養蜂界中都有一定的聲望,并具有一定的養蜂規模。
小麥曾說,養蜂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于一體的事業。養蜂業提供的產品,符合富有營養,回歸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費潮流。養蜂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回報率高的特點,如今,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在小麥的領導下,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蜂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已初具規模。
他領導的合作社秉承以質量為生命、以用戶為上帝、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為根本的`宗旨,給社員訂了一個《養蜂場采蜜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以高質量謀求合作社持久的發展,為了符合國家對食品的嚴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辦了一個符合國家QS標準的加工廠。
小麥為了促進各地養蜂業的發展,經常到各地進行培訓,通過各類農業科技推廣計劃及項目的實施,推廣先進、適用、成熟的養蜂新技術、新品種。2009年6月被邀請到海南省參加中歐天然林管理項目擔任養蜂培訓導師,同年9月被邀請到四川寶慶縣擔任養蜂培訓導師。2009年注定是一個豐收之年,小麥成為了廣東養蜂學會的理事。
小麥并沒有滿足于目前的現狀,奔走于各地大力推進養蜂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優質化和產業化發展,逐步推動蜜蜂有償授粉,促進蜜蜂授粉形成產業。2011年,受邀參加省農業局和廣東省養蜂學會組織的會議,共同制定養蜂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9
1977年,出生在一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條件非常落后的小村。一直生長在農村的她,體驗了年復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僅能維持生活的溫飽。
剛剛大專畢業的,在東營市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平時比較辛苦,待遇也不算豐厚,結婚后便一直賦閑在家。生活在農村使她深刻體會到:雖然這幾年農村的經濟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術、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條件的限制,農村青年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中還不能起到真正帶頭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那些底子薄,又無技能的農村家庭,僅靠傳統的農業種植難以實現脫貧致富的愿望。作為一名農村青年黨員,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創業行動來帶動鄉親們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當她把她的想法和家人說了后,家人很不理解,父親對她說:家里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家也不缺你賺這點錢。但她卻不這么想,作為新時代的農村青年,她上過大學,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不想這一輩子就這樣碌碌無為的過下去,這樣不僅得不到任何鍛煉,更不能給父老鄉親們帶來任何好處。經過認真的考察研究,她發現肉鴿養殖業在本地還是空白,并且這里具有禽類養殖的區位優勢,市場潛力和經濟效益都不錯。同時,技術含量教,高勞動強度較低,非常適合農村青年和賦閑在家的農村群眾。主意拿定,她又想方設法做家人的工作,最終取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為了能夠使肉鴿養殖一次成功,她提前做了大量工作,當時農村還沒有網絡,她就到鎮上的網吧查資料,學技術,并先后去濟南、臨沂等地參觀學習,為搞好肉鴿養殖奠定了理論基礎。初,她從濰坊引進了100對種鴿,開始正式試養,由于自己在養鴿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加之當時市場行情較好,第一次試養就取得了成功。這更加增強了她發展肉鴿養殖的決心,馬上又引進了一批種鴿,從初到6月份,一年半的時間,她不僅收回了成本、還清了貸款,并且贏利可觀。截至目前,已發展到優質種鴿1800多對,后備種鴿1000對,年銷售乳鴿將近2萬只。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時,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沒有忘記黨委政府和團組織對她的關懷,更沒有忘記家人和鄉親們的幫助。周圍有的鄉親們看到養鴿這條路子可行,許多找上門來向她請教肉鴿養殖技術。為了自己的事業能夠進一步發展壯大,更為了幫助更多的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她動員了周圍幾個村十多家農戶發展養鴿養殖,并組織成立了東方肉鴿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周圍農村青年共同創業致富。其中,雙義河村的劉憲花,養殖種鴿數量達到了900對;豐林村的李霞,養殖種鴿數量達到了800多對。她們在技術上或者是喂養環節上只要有什么困難,隨叫隨到,免費提供技術、配藥、統一進貨、并組織養殖戶統一銷售,以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
然而,在鴿子的飼養過程中存在糧食浪費的現象,增加了成本,降低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為了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她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模索,結合本村所處的地理環境,探索出一套綠色生態養殖的方法:首先,利用鴿子的下腳料發酵,再通過飼料配比喂豬;其后利用豬糞產生沼氣;最后利用沼液進行大棚綠色蔬菜種植。這一生態養殖模式很快就展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對促進當地農民增收就業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能夠充分發掘現有資源的潛力。當然,她也無私的把技術提供給了其他養殖戶,使他們獲得更大的效益,真正走上致富的道路。在付出艱辛努力的同時也在收獲一份份的喜悅,她在被評為墾利縣首屆青年創業標兵、墾利縣巾幗科技帶頭人,被評為度山東省巾幗星火創業之星。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10
xx,女,谷城縣石花鎮小坦山人,1982年4月出生,2004年畢業。畢業后曾赴廣東打工,2010年返鄉進入小坦山村委會工作,201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9月經換屆選舉進入村兩委班子。現任小坦山村委會委員、村(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團支部書記,分管村內日常工作、共青團工作、財務管理、村級企業、稅費結算、村級集體經濟合同的簽訂與管理、民政相關事宜,及村內“三資”管理問題的處理。
一、年輕姑娘為盡孝回家鄉,志愿服務農村
2006年,xx來到廣州東莞打工,憑借著扎實的知識儲備、積極認真的態度和樂觀豁達的性格,很快在公司里做出了自己成績,被公司任命為部門主管,并被許以高薪。2010年,28歲的xx已經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和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但是她就在這一年決定回到家鄉石花鎮小坦山村,因為她要照顧日益年長的公公婆婆。她對別人說:“在外面,小家庭過日子當然很輕松,但是家中老人年紀越來越大,我們當小輩的每年緊緊逢年過節回去看望一下、留點兒錢,是絕對不管用的。他們把我們養到這么大,現在該是我們回報他們的時候了。”
回到家鄉的xx,抱著為家鄉做點小貢獻的熱情,積極參與到村兩委的各項事務中,從最簡單的端茶倒水做起,一點一點將自己扎根在這座村莊的每一個角落里。以對任何事情都是認真的態度、扎實的工作作風和敢闖敢干的進取精神,得到了村兩委的一致好評,也在全村群眾中樹立了不錯的口碑。2011年7月,xx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經過公開選舉,xx進入小坦山村委會,成為兩委班子成員,并被委以重任,在原有工作內容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參與到全村各項工作中。因為xx出了名的“犟脾氣、好較真”,全村各項工程建設的進程都由她進行全程監管,工程的各項用材、出工情況、建設進度、工程建設是否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等問題,都由她參與一一確認。每次見到xx時,她的桌子上總是堆放著各種材料和表格,電腦上總是有正在總結的材料。她總是會笑著說:“事情總是做不完的,但是事情總是要人做的,人怕干活兒,活兒怕人干。”
二、有志青年扎根故土、積極創業求發展
在回到家鄉后的一段時間里,她看準了村里的苗木花卉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她在工作之余也開始開創自己的苗木花卉種植事業。從品種挑選、幼苗購買再到田間管理、成品銷售,xx用所有的業余精力把花花草草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短短三年時間里,她憑著當初的毫不懂行,不認識產品,背著各種苗木花卉的樹葉樣本去湖南和浙江等全國大型苗木花卉市場找產品、摸行情的沖勁和一手拿鼠標,一手拿鋤頭的扎實干勁兒,硬著頭皮闖到如今發展基地20余畝,年營業額過百萬的驕人成績。就是這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帶領著xx在自己的創業路上走出了一條通向光明未來的康莊大道。
三、心懷鄉親,自己富了不忘家鄉人
她在自己通過苗木花卉產業的發展,嘗到了甜頭后。沒有獨享成果,而是第一時間想起了家鄉的廣大青年朋友。在看到全村苗木花卉組團發展的優勢前景后,立即結合村團組織平臺,在苗木花卉產業服務小組基礎上成里立了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團支部,形成了團社合一的團建格局,并將自家的部分苗圃地和鄰近幾家的'苗圃地聯合起來,經過她多方聯系和爭取,在小坦山村創建了一塊“雙帶雙新青年創業示范基地”,大力開展“雙帶雙新”活動,全面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同時,充分發揮團組織網絡廣、有活力的優勢,組織社會力量從資金扶持、技術培訓、網絡營銷、信息傳遞等方面進行支撐,大力推進本村青年創產業、團員干部創事業;帶動了小坦山村孫大偉、朱群、李靜、鄭漢森等一批優秀青年參與到了苗木花卉種植產業中來。后續她還計劃爭取每年逐步帶動一批青年成為產業大戶,每年帶動和推出一批創業典范,繼續擴大創業基地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目前,該基地成為各級團組織開展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羅梅同志今年3月到小坦山村視察共青團工作時,被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和贊賞。
四、把激情投入到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增強組織活力
她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不懈地把村里日常工作和共青團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身為村委會委員和團支部書記的xx,在2000余人的大村里身肩兩職,她深知沒有高度的責任感、扎實的業務水平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是行不通的。為了使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業務政策水平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她下決心為自己“充電”。她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除了搞好花花草草業務外,還不斷的通過各種渠道給自己充電學習,孜孜不倦地追求,使她視野不斷擴展,知識面不斷拓寬,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干起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創造性地組建了由40余名優秀青年組成的青年志愿者隊伍、開展了以“陽光家園”為主題的“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關愛殘疾人”等活動,在支部成立苗木花卉產業服務團小組、鄉村旅游接待服務團小組、特殊群體幫扶團小組及老年人互助照料服務團小組,并長期不間斷的開展各類服務活動。通過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反響強烈的活動的開展,使小坦山村級共青團工作開創了新局面,進一步夯實了小坦山村團的工作基礎,讓他們不斷的在學習中錘煉、在工作中錘煉、在產業中錘煉、在服務中錘煉,進一步提升了團干的實踐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敢于吃苦、群眾滿意、業績優良、充滿活力的青年團員隊伍,充分發揮了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凝聚了合力。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 11
xx,男,1982年出生,黨員,土橋鄉楊河村青年農民。20xx年從土橋中學畢業后,到到西安學習電焊技術。后到油田務工。20xx年底回家創業,大力發展種草養畜業,現在是土橋鄉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典型之一,年獲利達20萬元。
現年31歲的xx,給人的感覺他是一個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闖敢干,大膽創業,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當年從土橋鄉中學畢業后,不甘心一輩子在家守著幾畝簿田過日子,毅然選擇了外出務工。通過虛心學習和悉心鉆研業務,在短短三年時間,倪彥虎熟練的掌握了電焊技術,通過熟練的技術他成為油田公司的一名電焊工,他在這里一干就是7年,在這7年中積攢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xx年春節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樣的同齡人生活還是很貧窮,于是他想:“我能不能回來帶領大家一起致富。”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進行項目考察,他認為種草養畜很適合自己的農村,因為這里有土地等養殖場地和豐富的飼草來源,同時羊糞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給村民減少種草所需的花費,最后他選中了在當地很容易發展的種草養羊產業。隨后他翻閱各種養殖書籍,學習養殖理論知識,并到周邊一些養殖場借鑒他們的寶貴經驗。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積蓄蓋起了三間羊棚,購買羊只100只,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創業后,他邊干邊學,遇到困難不悲觀失望,更不氣餒退縮,而是積極進取,分析研究,努力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通過各種途徑籌措資金,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積極主動改變傳統養殖習慣,靠改革創新觀念。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種養業,依靠“雙聯”貸款活動和信用社的擔保貸款,擴大養殖場規模,擴大再生產,走規模經營的路子。
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如今,xx已經成為土橋鄉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領頭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養殖戶來求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們,無償提供技術咨詢和養殖書籍。幾年來,共為群眾講解技術問題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務四十多次,無償提供養殖書籍二十多本,同時,倪彥虎同志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實際的養羊經驗。
在廣大村民看到倪彥虎養殖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后,各村民紛紛上門取經,積極效仿,大力發展種養業,都想通過種草養畜發展家庭經濟。一時間大家紛涌而上,倪彥虎看到后,覺得大家如果盲目的發展種養業,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于是則主動引導村民改變觀念,合理分流,搞特色養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資源,擴大生產規模,走專業化之路。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倪彥虎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協會為手段,成立華強專業合作社,合理分配種養資源,避免盲目發展,從而導致內部惡性競爭;并利用專業合作社的集中優勢,從資金和技術上幫助各養殖戶,發展三高農業,提高種養業經濟效益,以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華強專業合作社從一成立之時起就樹立了“自己致富,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合作社以“養殖—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經營模式進行養殖。華強專業合作社作為養殖基地,吸收農戶加盟,由農戶出資入股,合作社進行統一養殖、銷售。年底農戶按比例進行分紅。華強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僅給養殖加盟戶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給周邊群眾帶來養羊積極性,在無償服務下,他們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使農民朋友更深刻認識到,養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大于耕種土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xx不僅要增加收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服務,他的發展目標已經確定:設計總投資450萬元,計劃發展養殖2000只規模。現已完成投資140萬元,新建辦公用房10間,飼草貯藏加工室、防疫室、標準化棚圈等共計110間,購買鍘草機5臺。目前,羊存欄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絨山羊220只。該合作社建成后,年出欄羊只可達3200只,可產絨1600斤,實現年純利潤約200萬元。該合作社的建成極大提高了群眾的養殖積極性,拓寬了貧困鄉村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徑。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范文(精選12篇)08-10
農村青年如何創業03-27
農村創業青年事跡材料范文(精選6篇)09-24
農村青年創業項目01-19
農村青年養殖創業故事12-10
農村創業好青年事跡材料范文(精選15篇)05-18
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跡材料09-23
農村創業好青年先進事跡材料(通用12篇)04-15
關于農村青年創業好項目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