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事跡材料(通用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很是熟悉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業事跡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創業事跡材料 篇1
我叫xxx,系金貴鎮聯星村人,1973年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1990年初中畢業后,進入社會,開始創業。先后從事過道路工程、信息網絡、餐飲服務等工作。
1990年,初次走入社會的我,經親戚介紹,進入了一家大型公路工程公司,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努力和細致認真,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資料員干起,一步一步走上了技術員的崗位,先后參與了石中高速等自治區重點公路工程建設。在工作中我起早貪黑,頂烈日冒酷暑,兢兢業業,掌握了大量修建公路的技術,成了工程隊的一名技術骨干,并且可以獨立指揮工程。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更好的開展工作,我還利用工作之余參加了自治區建筑學校的公路工程函授學習,通過學習,達到了助理工程師的文化程度。通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我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技能,不再滿足現有工作,想向更大的.方向發展,想獨立成立工程隊,承包工程,但是因為資金不足,最終作罷。
后來又涉足了運輸等行業,但是由于業主拖欠料款等因素,我最終脫離運輸業。
1999年,為了照顧年老體弱的父母,我回到了家鄉金貴鎮。在照顧父母的同時,當看到周圍的鄉鄰常常因購買到假種子假化肥造成欠收,他們那悲痛欲絕的表情深深刺痛了我,發誓要為鄉親提供優質服務,確保鄉鄰購買到優質化肥和優質種子。我心里又慢慢燃燒起了創業的激情,通過東拼西借,籌措了幾萬元,開辦了一家農資店。幾年來,我恪守誠信,嚴把質量關,親自到正規廠家進貨,購買優質籽種,為老百姓服務。有時,農民因手頭緊,沒有現錢,我就佘給他,有的生活實在困難,無錢購買,我就主動送給他,因此博得了周邊群眾的一致好評,并連續多年被工商局、稅務局評為誠信納稅戶。幾年來由于我誠信經營,農資店的生意一直紅紅活活,我自己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在金貴街上蓋起了兩層小樓。
2001年,當我看到金貴鎮群眾因信息閉塞,文化生活單調而思想意識落后的情況后,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在金貴鎮開辦了第一家網吧,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巨大的信息來源,使許多群眾得到了致富的信息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周邊許多農村青年農民在農閑時也經常到我的網吧里上網學習娛樂,不再打架滋事,喝酒賭博,使他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2005年,為了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更好的創業,我拋家舍業,只身來到了廣東中山市,投入50多萬元,在廣東中山市開辦了一家清真餐廳,通過我認真打理,餐廳經營的有聲有色,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故土難離,思鄉情結作祟,2008年在賀蘭縣開展全民創業活動的感召下,我舍棄了自己在廣東的事業,毅然回到了金貴鎮,充分利用自家閑置的房屋,開了一家有特色清真餐廳,和妻子一起認認真真經營,吸納8名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平均月工資800元左右。目前生意紅紅火火,年繳稅金近萬元,還解決周邊了部分困難群眾的生計問題。
幾年來,盡管我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但是通過我努力打拼,不斷的實現了我的自身價值,不斷提高了我的家庭生活水平,為社會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創業事跡材料 篇2
近年來,富起來的溫曉紅樂以各種方式回報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用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動人之歌......
“愛拼才會贏”
“下崗女工也可創大業。”1995年下崗后,溫曉紅立志要用自己的雙手打開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她拿出家里僅有的五千元存款并向親友借了三萬元,創辦了米業公司,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歷程。溫曉紅加工的精米分成燜干飯、煮稀飯、做米米反 的等種類,深受廣大客戶的喜歡。如今,“喜浪”牌大米已成了武平城鄉及周邊地區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品牌。溫曉紅并不滿足于這些,于xx年以年上繳30多萬元租賃費租下了位于縣城中心路段的供銷大樓,創辦輝業超市。為擴大規模,去年12月,她還在城區西門開設輝業連鎖超市;今年元旦,又在巖前鎮開設連鎖店。愛拼才會贏。溫曉紅談起自己的創業歷程,臉上總是漾溢成功的喜悅。
“把根留住”
“把根留住”,這是溫曉紅愛唱的一支歌。她常對手下的員工講:誠信是企業的生命之根,大家一定要把“誠”字留住企業。
輝業超市投資了200多萬元,其中還有部分銀行貸款,早日收回投資是每一個商家的心愿。但是,溫曉紅立志服務百姓、回報社會的經營理念沒有改變,堅持以質為本,以誠為本,對大眾化的商品如油、鹽、醬、醋等不但質優而且價廉,比小商店還低。由于她以一顆“回報”心來經營她的超市,使得輝業超市的人氣一天比一天旺了起來,當消費者走進寬暢的大超市購物時,已經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時尚。
企業出名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不法之徒就對輝業超市打起了歪主意。去年7月,一伙河北人提著中華牙膏找到溫曉紅,說愿以進貨價格低于1元多的價格批發給超市。溫曉紅眼睛一亮:“肯定是假貨!決不能讓他們侵害武平的消費者”。為了穩住他們,她熱情地泡茶、洽談,并趁機報案。“河北人”以為她是個貪小便宜的老板,心理暗暗慶幸之時卻被工商執法人員逮個正著。
從事個體經營幾年來,溫曉紅始終堅守著一個信念——“寧可自己少賺一點,國家的稅收一分也不能少。”幾年如一日,她不僅自己堅持做到依法經營,而且不忘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經常向個體經營者宣傳黨和國家的'稅收政策,時常教育、引導和告誡他們:“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們依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富了起來,但決不能忘了國家。”
作為一名商人,溫曉紅為自己樹立起了誠信的金字招牌。近兩年,她經營的超市先后被盛市商業協會評為“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喜糧米業公司被縣工商局評為優秀私營企業;她本人被縣政府評為優秀個體工商戶。
“愛的奉獻”
“一個人的價值,應看他貢獻什么,不應看他取得什么。”溫曉紅牢記這一名言。她始終認為,自己的企業是大家的,應盡自己的所能回報社會。她是個下崗職工,因此,她對下崗職工情有獨鐘。她的企業招收的下崗職工有70余人,占員工總數的60%以上。近兩年,溫曉紅先后被省婦聯、省總工會、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等部門授予“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福建省再就業先進個人”、“福建省下崗女職工再就業帶頭人”等榮譽稱號。溫曉紅還樂善好施、扶貧助學。邊遠的鄉村建橋修路,她慷慨捐資4000多元;縣附屬小學的4名貧困學生交不起學費,她替他們交清;聽說誰家遇到天災,她都解囊相助,甚至發動超市的員工捐贈;每逢節假日她都要開展一些公益活動,如春節前夕,帶著物品慰問消防官兵,兒童節時又向小學、幼兒園贈送兒童食品,還有像舉辦中學生青年歌手大獎賽、幼兒書畫比賽等諸多公益活動,無一不是溫曉紅向社會一次次獻上她的愛心之舉......
溫曉紅熱心公益、熱心助人的義舉,在當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而她卻深情地說:“古人說,飲水思源,我今天能走上富裕之路,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因此,我很樂意為社會做點事。”這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她赤誠為民的情懷。
“代表之歌”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莊嚴的國徽在心,神圣的責任在身;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是溫曉紅常吟的人大代表之歌。xx年2月,溫曉紅榮幸地當選為龍巖市二屆人大代表。她牢記“為民代言”的神圣職責,把當好代表看作是回報社會的又一機緣。雖然平時公司工作很忙,但她正確處理好“當老板”與“當代表”的關系,無論走到哪里,身上總忘不了帶代表證、視察證和筆記本,一有機會就走訪群眾,了解社情~,認真履行代表職責,正確行使代表權力,為廣大人民群眾說話辦事。特別對社會上和政府職能部門一些不良風氣和不良現象,直言不諱,積極監督檢查,及時反映糾正,充分發揮了代表作用。她依時出席市人代會和參加代表小組活動,以一個人大代表的責任感認真聽取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在市人代會上,她先后提出(關于恢復工行武平支行的建議)、(關于進一步落實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建議)等議案、建議10多項,此外,還對城市管理、市場建設、非公經濟發展、稅收征管等方面以書面或口頭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得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采納,為推動政府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去年,她被龍巖市人大常委會評為“優秀人大代表”。面對榮譽,溫曉紅感慨地說:“今后,我要更好地行使代表職權,多多反映民情~,當好人民的代言人。”
創業事跡材料 篇3
賣烤豬蹄算是我的副業。我的本職工作是中科院電子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做軍工方面的研制,偵查雷達、偵察衛星、無人機都是我們的涉獵范圍。不過很快我會全職出來賣烤豬蹄。現在我覺得,烤豬蹄這門生意可以做到更大,就差一個平臺、一個店,把我的想法和所有的精力都押上,讓它爆發。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五道口附近尋找合適的第二家店面,但一店難求。
因為家庭因素,我很早就開始自己賺錢。小時候,媽媽用荷葉把吃剩的豬蹄包起來,類似叫化雞那樣做,味道很好,我一直記得。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讀研期間,我發現燒烤很受歡迎,女生又特別喜歡豬蹄,但市面上的工藝不是煮就是鹵,沒人用烤的。當時學校后門也有一個賣烤豬蹄的,做法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但銷量很好。那時我想,沒準按照我的方法來做更有市場。
腌制、鹵、是烤前的必備步驟,否則生豬蹄很難入味。為了學習這門技巧,我去燒烤店、鹵肉店打雜,洗碗、掃地,看他們配料。每天偷學一點,晚上借同學家的房子再自己調試。導師和同學都是我的試驗用戶。經過一百多次反復試驗,口感慢慢定型,大家都說我可以去外邊擺攤了,導師也很支持,給我4000塊啟動資金。那段時間我一個人做,每天早上騎摩托車兩小時到市場進貨,100斤豬蹄全靠我自己處理,給豬蹄破殼之后再除毛。
我們學校在成都也算有名氣,一個成電的研究生在校門口擺地攤,沒少遭到質疑,多少雙眼睛看著。常聽到很多家長在我面前議論:我的小孩就在里面上學,他現在擺地攤,我的孩子以后怎么辦?那時我每天推餐車在校門口賣貨,還要常常躲城管。被城管追過幾次后,我也在想要不要放棄。但既然已經出來了,錢又是老師給的,我還沒做成就回去怎么交代。
后來機緣巧合,我結識了一名華東理工大學的學生,他建議我到上海創業,并以他的名義申請代理基金。這一下子申請了10萬,等資金到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因為錢不多,我們當時在松江租了一個最偏僻的店鋪。以前我一直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看來是錯的。
我和他說,我們去賭一把,把店面搬到路邊試試。結果搬出去沒幾天,銷量就直線上漲,不到一個星期賣出1000多只豬蹄。大家慢慢口耳相傳,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后來拍客發現了我們,把我們的視頻上傳到優酷,叫“放棄白領身份去路邊賣烤豬蹄”,一天的點擊量突破40多萬。
接著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也找過來,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應付這些東西。上海人對吃很挑剔,這一方面促使我們精進工藝,一方面為我們奠定了口碑。但2013年春天,上海出現黃浦江死豬漂流事件和禽流感,人人談豬色變,我們的生意沒法做了。6月我答辯結束,工作敲定在中科院,就離開上海來到北京。
到中科院大概是我最保守的選擇,如果簽到西安、武漢,我可能會去搞衛星和核潛艇,待遇也比北京好。盡管來北京什么都沒有,但還是覺得自己可以闖一闖。入職中科院后,我白天上班,下班就繼續忙活自己這攤生意。
和以往一樣,我們的豬蹄都是加工好的半成品再去燒烤,我現在考慮盡量不要依靠廚師,盡可能和廚師剝離關系。只是現在我們的'供應鏈還不完善,單一店面可以,一旦開始規模復制,就要考慮中央廚房或加工、代工廠,這些超出了我們現有的能力。
這幾年,我總共賣出了30萬只豬蹄。如果想賺快錢,也許早就開始就做加盟了,之所以沒走這一步,是因為我想做長久一點。營銷和宣傳手段的運用也一樣,如果不是基于產品本身,做宣傳會死得很快,相當于空中架樓。不管怎么宣傳,最終還要回歸到產品本身。過度營銷的模式也只有在北京會成功,因為這有數以百萬計的流動人口,不用考慮二次購買就能盈利,但并不適用其它城市。
我們五道口店面大概三平米,只有三名服務員。之前還有“小蹄大作”的牌子,但城管覺得我們這個招牌不合格,拆掉了。我也想知道沒有招牌的情況下會對我們營業有多大影響,結果發現大家照樣排隊。我們團購量很大,在大眾點評是五星店鋪,海淀區排名第一。
最高峰時,我們每天能賣500只豬蹄。不過我仍想把生意做大一點,這個時代已經不能用傳統思維做生意了,現在講究單點突破。阿里巴巴、騰訊都是靠一款產品打品牌,后面做大、做出名氣,什么都能嘗試。一面玻璃一個拳頭打下去,可能不會破,但單點打過去很容易突破,我們也想靠烤豬蹄來打造自己的品牌。有了個人知名度后,再把我的企業文化給推出去,立一桿旗,吸引有想法的人過來。
之前我擔心別人抄襲,但現在我的思路已經完全不同了。顧客花13塊錢來我這里,他想象中的豬蹄應該是怎樣的,我大概可以猜到,不外乎是干凈、味道好。之后我想做的事情是顧客花了13塊錢之后,不僅買到意想之中的東西,還有更多他想不到的,這可能是產品背后的故事或是店里的裝修風格。我賣的不僅僅是烤豬蹄。未來我們要抓住大學生這一塊市場,以后我宣傳或表達的,一定是能正面影響大學生靈魂的東西。
烤豬蹄是個沒有壁壘的生意,競爭對手的加入,讓我不得不加快融資和轉型的速度。我們有了競爭壓力,每天下班的時間推遲了個把小時。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做其他產品的技術儲備,只差一個好團隊。最近也有投資人找到我,但他們都更看重團隊,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搭建。下半年我挖來一位老同學和我一起創業,他曾是杭州九陽豆漿機的區域經理。畢竟小吃生命周期有限,受眾群體也是有限,我希望加快步伐,在大浪淘沙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后轉型到快餐。
創業事跡材料 篇4
翟玉軍,男,漢族,今年43歲,高中學歷,家住佛坪縣袁家莊鎮黃家灣村。2010年10月,他帶頭創立了佛坪鑫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食用菌、木耳、香菇、平菇、猴頭菇、天麻、豬苓和脫毒魔芋的制種、人工栽培及技術推廣。2011年被漢中市農業局、漢中市科協授予“漢中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稱號, 2016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為陜西省高級職業農民。
立足農村、尋找發展新模式
翟玉軍高中畢業后,因家里經濟情況較差,便毅然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回到祖祖輩輩生存的鄉村里務農。他從1992年就開始從事食用菌生產,并在自家地里試驗栽培,技術日益成熟。魔芋、香菇產業在當地發展很快,但由于缺乏技術時常腐爛、減產,給農戶造成損失。2010年,翟玉軍趕赴湖北學習魔芋組培育種、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控等先進技術,并和恩施州魔芋研究所達成協議,在本縣上沙窩村建成140畝魔芋良種繁育基地,帶頭推廣試點新品種、新技術大獲豐收,栽培猴頭菇試驗也獲得成功,當年10月又注冊成立了鑫之塬魔芋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科學發展。2012年投資改造了現代化魔芋組培室一個,連棟溫室720平方米、年產60萬袋食用菌菌種廠一個、60噸保鮮庫一個,建成全縣最大的魔芋和食用菌研發、培育、生產、銷售基地,推動當地特色產業增量提質,個人年創收30多萬元,帶動當地群眾科技致富,他領辦的合作社也榮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注重學習、帶動農村發展
2014年翟玉軍通過培訓考核被認定為漢中市中級職業農民。為幫助他堅定投資信心、增強投資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水平,縣政府制定出臺具體的激勵措施和扶持政策;縣農業局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大對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力度;縣培育辦建立包抓幫扶機制,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他的生產進行跟蹤服務指導,幫助解決生產難題、提升產業效益。同年,翟玉軍參加了省農廣校組織的高級職業農民培訓。通過系統的技能崗位學習和經營管理知識學習,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樹立了現代大農業的理念。積累了更多寶貴的知識財富,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都有了進一步提高,更進一步增強了他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才干。在培訓學習的同時,結交了許多創業青年朋友,利用QQ群和微信進行交流,互通信息、資源共享,拓寬了發展空間。
做一個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是翟玉軍內心堅定的信念。2014年他所在的合作社發展魔芋栽培1000多畝,承擔了佛坪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5.4萬斤的魔芋良種供應任務。2015年,他領辦的合作社現已發展會員300余戶,合作社年產香菇10余噸、豬苓種子30萬斤、魔芋1000萬斤,在西安蔬菜批發市場和漢中市風景路蔬菜批發市場共設立3個直銷點,實現年產值600多萬元。通過自己的基地廠房和冷庫優勢,對產品統一收購包裝進行反季節銷售,大大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同年11月成立佛坪縣康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魔芋良種繁育、魔芋種植、食用菌、藥用菌技術推廣與銷售。作為中國魔芋協會會員單位,以科技創新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思路,圍繞全縣魔芋產業發展,引進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富硒魔芋栽培技術進行千畝示范種植,努力將魔芋產業打造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產業,全面促進佛坪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為當好群眾致富的“領頭雁”,他為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發展目標:一是建成一條年產100噸的魔芋深加工生產線,解決當地農戶社員魔芋的銷路,豐富市場農產品種類。二是打造佛坪地道農副產品山貨品牌,統籌當地特色山貨農副產品資源,構建電子交易平臺,實現農戶足不出戶的銷售渠道。
創業事跡材料 篇5
夏天,重慶市合川區太以及鎮沙金村,天氣異樣悶熱。27歲的張正全以及工人一道,正忙著將一張張捕滿鮮蝦的網從蝦池里撈上來,再裝上車。“這么悶熱,但愿不要下雨,否則,這些蝦就運不出去了,如果雨下大了,又像上次那樣,就慘了。”張正全有些耽憂地望著天,豆大的汗珠一串串地從臉上淌下。
左近村民們都很奇怪,這個“90后”的年青人,為啥子要放著城里的好日子,來這里吃這類苦。
軍旅人生,讓“公子哥”變了樣
張正全家在沙坪壩,在周圍朋友眼中,他是“富二代”,父母做了30多年海產品生意,優勝的人生前提讓張正全這輩子哪怕不工作,也會衣食無憂,朋友們常開玩笑叫他“張公子”。
2003年,父親張佐明將高中畢業的張正全送進了部隊,退伍后不久,張正全驟然對父親說想在重慶自己弄個海蝦養殖場。盡管兒子的設法讓張佐明既詫異,又欣慰,但他其實不放心:“他沒吃過苦,我耽心他干不好。”
較了幾個月的勁,張正全終究說服了父母,專程到福建考察學習了海蝦淡養技術。2011年,父母幫他投入了近1000萬元,在合川區太以及鎮沙金村建成為了重慶傲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張正全流轉了260畝土地,平整后建起了20多口蝦池。又從沿海空運來基圍蝦苗以及海水,再就地逐步淡化飼養。目前在重慶市,用這類技術養蝦的,只有兩家。張正全恰是看中了這一產業的市場前景。
張正全說,是3年部隊人生扭轉了他:“我不能一生啃老,自己的未來得靠自己雙手努力。”
不怕吃苦,就怕總是下雨
就這樣,張正全一個人來到偏遠的沙金村,租了一間民房,開始了以及以往完整不同的.人生。每一天,他都以及聘用的農民工一塊兒,頂著酷寒酷暑在工地上忙活著,有時一天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兩年下來,張正全白凈的皮膚變得漆黑,人也瘦了一大圈。
才到太以及時,張正全很不習氣,這里沒有鬧市的燈紅酒綠,沒有舒適的家。對他來講,更難捱的是孤單。“之前晚上往往以及朋友一塊兒出去飲酒唱歌,可現在這里,晚上只能一個人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發愣。還好,現在漸漸適應了。”張正全說他不怕吃苦,就怕總是下雨。
蝦場位于涪江邊上,張正全當初選擇這里,就是看中了涪江優良的水源,可恰是這條涪江,讓他連續兩年遭受了巨大損失。
去年7月以及前不久的暴雨讓涪江水位上漲,漫進了蝦池,蝦以及大閘蟹跑了許多:“每一次損失都在20萬元以上。”張正全說,他打算拉網,或者將蝦池堤壩抬高加固,否則年年都會因而遭受損失。
對張正全來講,下雨還會呈現一個問題。“蝦場到太以及場鎮其實不遠,可有一段約1千米長的陡坡土路,一下雨,運蝦車根本出不去。”令他欣慰的是,目前當地政府正在斟酌硬化這段路。
他學到的,不單單是如何創業
張正全請了十多個當地農民工,蝦場閑時,還將他們介紹到其父位于渝北三亞灣海鮮市場的餐館幫忙。
“張老板人好,隨以及,一天80—100元的工資,從不拖欠。而且我們每一天只工作8小時,超越時間,還另算加班費。”左近農民周純友說,蝦場建起后,他以及好幾個村民都再也不外出打工,到這里掙錢來了。
目前,張正全的蝦場每一年可產兩季,每一季蝦飼養約3個月便可上市,年產量60多噸,年收入500萬元。
“銷路不愁,價格也能夠,每一斤都在35元以上,只是這些蝦池一年總有約半年時間閑著。”張正全說如果蓋上大棚,安裝鍋爐加熱,冬天也可養蝦,便可實現一年3季。但這需要更龐大的資金,張正全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等自己掙了錢,再擴展范圍、改良設施吧。還得將父母為我提供的成本還上。”
“部隊人生讓我明白了,好人生要憑自己的雙手去首創。這兩年養蝦閱歷讓我知道了農村、明白了掙錢的不容易,這或者許是我這兩年最大的收成吧!”張正全說。
創業事跡材料 篇6
錢靜,今年27歲,是意想空間主題餐廳的負責人。同樣是主題餐廳,這位80后女生的構思明顯比盲目的餐飲業創業者老成了許多。錢靜分享創業感悟:“雖然比上班做會計的壓力大,但既然走上這條路,就要從創新中獲勝。”一起來看看這則80后創業故事!
吃貨從美食中發現商機
“我自己就是個正宗的吃貨。”外表恬靜的錢靜笑著說,在沒開店之前,她也只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她最大的愛好就是享受美食。假期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外出旅游,到全國各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很多都是鹽城本地沒有的美食。
回到鹽城后,她對異地美食念念不忘,“朋友們就讓我動手做給她們吃,我就從書本上、網絡上嘗試著做,沒想到反響還不錯。”錢靜說,她大學學的是環境藝術類專業,和美食八竿子打不著邊,但可能由于她吃過的美食比較多,在口味調配方面占盡優勢。比如盆栽蛋糕,她也是自學后,從超市購買新鮮食材,再從網上購買一套餐具,最終的成品還像模像樣。
一來二去,幾個朋友都覺得她在制作美食上小有天賦,就建議她開個美食店。在年初錢靜辭去會計工作后,匆忙中開了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好了,不僅講究吃飽,更講究吃什么、怎么吃,這里面有很大的商機。”錢靜說。
根據客人需要改變經營策略
“與眾不同,就是我要的風格,也是很多年輕人追求的'。”外表看似平靜的錢靜,內心卻充滿激情。目前,她的主題餐廳對外營業已經3個多月了,每日都有慕名而來的食客。
走進“意想空間”主題餐廳,發現兩層樓的餐廳,樓上的每一個包間都是一個單獨的“牢房”,用鐵籠制成,室內設計完全參照監獄模式,可容納不同數量的客人。而樓下則是地中海風格。錢靜說,設計寓意一半天堂,一半地獄,本意是希望人們珍愛自由,遠離犯罪,遠離監獄。
錢靜原本就是個淘寶達人,為了節約成本,在裝修店鋪中,她將這一“技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桌上精致的龍貓盆栽都是購于網絡,包括裝潢材料。”錢靜說,這可節約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但由于自己創業沒有經驗,在細節方面沒有考慮周全,比如廚房預留的空間太小,建好后又拆掉后重新布局,才得以擴大了廚房的空間。
“由于一開始定位僅在西餐,但營業之后,附近小區的居民經常上門詢問有無中餐,上門都是客,如果你總是回絕別人,人家自然不會再來。”錢靜在經營中摸索,決定將范圍拓展成中西餐都有。現在,她的主題餐廳生意很好,一個人忙不過來,她就聘請了一位廚師,媽媽還經常會來打下手。
頻推新菜品專做本地沒有的美食
店里的新菜品,如盆栽蛋糕、水果泥、榴芒飯、小熊曲奇、港式奶茶等等,都是錢靜親手制作的,每周都會推出一個市民并不熟知的美食。“不好意思,今天盆栽蛋糕不夠賣。”一位食客欲購買一個盆栽蛋糕,錢靜一個勁兒打招呼,原來,她的盆栽蛋糕早在微博、微信上被人預定,一搶而空。
“每天店內除了來吃飯的食客,就是來店取貨的。”錢靜的媽媽說,看到閨女天天忙得不亦樂乎,不光店內招呼客人,還要照顧網上的一群客人,最近又新推出了榴芒飯,女兒經常忙得中午都沒空吃飯。錢靜說,不少榴蓮控都要提前好幾天預訂才能吃到,因為她也都是經過好幾家挑選,最終選擇外地一家泰國廚師專門做出來的。
雖然創業很辛苦,但80后的她創業夢才剛剛起步,錢靜還打算繼續拓展自己的事業。她透露,等這個主題餐廳穩定下來后,喜歡甜品的她,還準備在南金鷹開一家專做甜品的新店。讓鹽城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嘗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特色美食。
創業事跡材料 篇7
張艷,女,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安徽廬江白山人,1978年10月1日出生。現任安徽省廬江縣雅斯佳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現將張艷同志事跡介紹如下:
一、 艱苦創業 積極進取 不斷開拓創新
1996年幼小的張艷同志在高中畢業后,就只身去上海闖蕩,成為上海三十八棉紡廠一名員工,由于勤勞好學、聰明能干,很快就獲得廠里的一致好評,被廠方譽為“女能手”。
1999年張艷同志結婚了,婚后張艷同志毅然辭去了上海的工作,與丈夫夏寧一起投身于漁網事業中,公司在她的領導下,得到較快的發展,2000年在成功占據了國內漁業市場之后,張艷同志將眼光放到了更遠處,那就是開拓國際市場。一年之間她和她的丈夫跑遍了全國漁具生產廠家,幾乎各種漁具交易會都能看到他們的忙碌的身影。辛勤的努力一定會換得應有回報,2001年她們終于成功的拓展了國際市場,與韓國、日本、南非等固定的國際客戶開始了長期的貿易來往。
事業上的初步成功,并沒有遮蓋她稅利的商業目光,2000年她針對公司生產能力低下的劣勢,進行了針對性改革,征得600多平方米土地作為生產工廠,建造了12間廠房,作為公司長遠的生產基地,并取名為“建華漁具漁網廠”。
2004年公司征得土地3900平方米,增蓋廠房30多間,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同年,“建華漁具漁網廠”正式更名為“安徽廬江縣雅斯佳休閑用品有限公司”,并且取得自營進出口權。
目前,安徽雅斯佳休閑用品有限公司已經成功的同來自東南亞、歐洲、美洲、澳洲、非洲等地的客戶開始了長期的貿易往來。
二、 誠信立足 連創佳績 為一方謀福利
“以誠經商,以信立業”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經商準則,在張艷同志心中,更是將其作為事業成功的不二法寶。創業近十年來,她始終如一的堅持著自己的誠信原則,一絲不茍的做人做事,工人信賴他,客戶認同他。公司生產量每年都在不斷上升,她的客戶每年都在不斷的增加,近十年的商業生涯沒有出現任何貿易上的差錯,沒有一個客戶愿意同她終止商業往來。 2005年張艷同志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時刻以黨員身份作責,處處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她的公司每年都為全鎮創造豐厚的效益,她的工廠每年都為村里剩余勞動力提供令人羨慕的工作崗位。她與她的公司一起為廬江縣鄉鎮經濟的發展,為家鄉的脫貧致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張艷同志在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創業事跡材料 篇8
2012年10月,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在路陽鎮文武村正式掛牌成立。老板付小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伙,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鄉創業,他希望通過創業開啟致富之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帶動父老鄉親致富,為自己的家鄉做出一點貢獻。
目前,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投資額已達600余萬,占地6700平方米,先后招納30余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對象是返鄉農民工。養殖場主要引進沃爾多原種豬,年出欄種豬3000頭。在經營過程中,付小軍面臨許多問題,他講道在場地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除了常規圈舍,在綠化方面,由于樹種、草源的缺乏導致綠化覆蓋面還不夠;在管理上還缺乏經驗,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辦企業,身份的轉換可能在一時間還適應不了,在經營理念上還有待學習;由于養殖廠規模大,引進的原種豬價格貴,到目前,付小軍已經投入600余萬元資金,資金周轉存在不小的困難。面對這些問題,付小軍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陽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幫助下,逐步解決了這些困難。
付小軍曾經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么,所以養殖場在勞動用工方面特別注重。養豬場從四方面來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是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勞資雙方的`權利;二是勞動強度與工資成正比,保障員工應有的工資待遇;三是經常開展業余文化活動,營造一個快樂、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四是開展知識講座,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
何昌元是文武村1組的村民,也是養殖場的一名員工。47歲的何昌元有一位82歲高齡的父親,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妻子和兩個在讀的孩子。他家在當地屬于特別貧困的家庭,也被納入農村低保戶中,但是補助金對于這個家庭來講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改變不了現狀。付小軍在了解何昌元家庭后,主動安排了何昌元和他的妻子朱文銀在養殖場工作,考慮到朱文銀的身體狀況,特別給她安排了一份相對輕松的工作。何昌元和妻子都在家鄉工作,不僅照顧到了年邁的父親,也掙到了兩個孩子的學雜費,雖然何昌元一家并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過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的幫助,他們一家不再像從前那樣窮困潦倒,家徒四壁。何昌元一家都十分感謝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在工作中表現特別積極,臟活苦活都是第一個搶著去做。養殖場的員工和鄉親們都十分喜愛這位老板,在付小軍幫助何昌元一家這件事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年輕小伙對父老鄉親的熱愛,也看到了未來企業家的影子。
【創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創業事跡材料10-11
創業事跡材料05-15
創業的事跡材料10-26
關于創業事跡材料07-25
飯店創業事跡材料10-30
青年創業事跡材料10-08
返鄉創業事跡材料06-07
個人創業事跡材料05-25
創業優秀事跡材料08-18
創業之星事跡材料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