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就業創業
隨著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畢業就業問題日益嚴重,其實大學生不僅僅只能選擇就業,也可以選擇創業。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是大學生如何就業創業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早些年,畢業便創業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還是新鮮事,今年,尊重個性、不走尋常路已經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新趨勢。記者采訪中發現,不戀北上廣,主動選擇二、三線城市成為不少學生的新選擇;不僅將目光聚焦于國家部委與企事業單位,還將關注點放在支教、村官這樣看似艱苦更能扎根大地、深刻了解中國的崗位,成了大學生就業的時尚范兒。
如果說,早些年,驟然增加的高校畢業生人數讓畢業大學生以及其家庭、社會與行業產業都有些措手不及,近些年來,逐年持續增加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卻也倒逼出一種新的可能,畢業生就業觀日趨理性、更為科學與多元化的就業心態出現。同時,高校也不再簡單地關注“就業率”,只是追求一個好看的就業數字,而是從更深層次考慮,將就業與育人相結合,幫助畢業生提升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明確自己的個性特長,精準推送就業服務,從而提升就業“滿意度”與個性化的就業匹配度。
實現高質量就業,讓就業壓力變為大學生個人成長、高校育人理念提升、社會成才觀與就業觀漸趨理性的發展動力,成為社會共識。
如今,“創客”已經不是新鮮詞,不少高校畢業生都將成為一名高水平、可以將創新成果服務社會的“創客”,作為自己未來就業與成才的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無人直升機研發制造團隊“天峋創新”創業團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卡摩創業咖啡廳的logo設計團隊“Camel Time”,都是大學校園里的“創業明星”。
今年2月3日,天津大學宣懷學院成立,旨在為立志創業的學子量身訂制個性化私人培養方案。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介紹說,宣懷學院為“創客”們開設了從理論到實戰的全方位訓練的“創業課”,順利完成課程與實踐學習的同學可以在主修專業之外免費修雙學位,獲得工商管理(創新創業方向)的輔修學位證書。同時,學院執行“千導計劃”,聘請創新創業導師,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從科技成果專利保護、成果轉化、創業心理疏導、創業咨詢到創業資金支持的一條龍服務。
與天津大學的做法相仿,武漢大學也廣開就業渠道,大力支持創新創業。學校每年投入50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學生開展自主研究課題、學科競賽、科研訓練等創新實踐活動,以2014年為例,該專項經費共支持學生參與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30項、校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965項。學校還建立健全校內外對接的孵化體系,從校內實踐中心、創業團隊孵化器到珞珈創意產業園、大學科技園,形成了完整的創新創業扶持鏈條,從場地、資金、政策、培訓等多方面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量仍然較大,形成‘讓創新支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互動,對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有積極意義。”武漢大學黨委常委應惟偉認為。
同時,呼喚理性的創業觀,是當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當務之急,不少高校負責人強調,不該以創業者階段性的成功與否論創業教育的成敗,失敗的創業經歷對準備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也是一筆財富,“當人們把失敗的創業經歷當做軍功章和犒賞,為創業失敗者鼓掌而不僅是為成功的創業者鼓掌時,創業所需要的氛圍才算真正形成。
就業不是“一錘子買賣”,就業培訓與人才培養相貫通
幾天前,即將于明年6月畢業的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學生劉雙終于收到了自己心儀的國內一家知名證券公司的錄用通知。當被記者問及求職經驗,他笑著說,“唯一稱得上的經驗就是有備而來。大學四年,學校始終在幫每位同學為自己的求職目標做準備。”
在大學四年全程,學校不僅幫助每位同學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貫穿整個本科培養階段的全程化職業教育課程,也讓每一位同學對個性特征與行業需求有了更為清晰的把握,不斷發現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目標職業之間的差距,從而適時調整,不斷接近夢想。
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業不是到了大四畢業季的“一錘子買賣”,而是需要經過大一了解自我、了解職業,大二鎖定興趣職業,大三提升職業素養與技能,大四掌握求職方法并初步完成角色轉換的全過程,江西財經大學大學生職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朱海琴認為。為此,江西財經大學建立了全程化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體系,將教育部規定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就業指導》兩門課程的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類活動和比賽有機結合,在大學的各階段分年級、分層次、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增強學生生涯規劃意識,提升就業能力。
“為了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我們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務處處長金利民也介紹:首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演講、辯論、跨文化交際等實踐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心理抗壓能力等一系列綜合素質,為創新能力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推動人才跨學科培養,使得學生跳出單一學科的思維模式,養成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再次,搭建平臺,結合學校教育改革任務和自身學科特色,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學科、跨國界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平臺。
高校應“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成才觀,精準推送就業服務,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切實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能力。”在不久前的2016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專門強調。
從200X年秋天開始,北京科技大學出現了一支“特工”隊伍—— “1+X”就業指導小組。“我們在每個學院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專任教師崗,專門負責本學院授課、指導、市場、服務、研究等就業相關工作。”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介紹,“學校通過加強隊伍的穩定性和提高隊伍的專業化水平,鼓勵結合學院實際情況開展特色就業工作。”
每個畢業生的職業取向、個人興趣與專長都不同,如何從泛泛的針對群體的就業服務轉為聚焦于畢業生個體的個性化就業指導,成為當下許多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探索的方向。
為此,“學校在學院層面建立了專業化就業工作隊伍,實現就業工作從學校層面深入到學院層面、從關注畢業生整體深入到關心畢業生個體的轉變。這些就業指導專任教師在學生人生選擇的轉角處提供溫暖的心靈陪伴、貼心的交流溝通、適時的專業指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他們與每一位學生相伴、相知、相長,為每一位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提供量身打造的‘私人訂制’服務,使他們能夠滿意開心地畢業。”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尹兆華介紹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高校還建立了幫助畢業生“做實事、解難事”的幫扶體系。對學生、雙困學生實行了“一對一”就業援助,同時,高度關注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就業特殊群體畢業生的就業和發展問題,主動為其提供就業幫扶和指導,確保讓每一位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順利就業。
需要認識到,我國目前的“就業難”問題,仍然是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社會用工需求與高校的人才培養狀況不相適應,一方面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難以實現滿意就業;另一方面卻有相當數量的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畢業生,難以滿足用工需求。“招聘難”和“就業難”同時存在。
教育界人士認為,探索個性化的就業服務,讓高校在追求就業率的同時,探索提升就業滿意率與匹配度的方法與路徑,同時確保“扶上馬,送一程”,不僅關心畢業生在畢業關口的去向,還關注走上就業崗位之后的適應性,從而提升就業服務的精準性以及全過程關照。未來,需要高校做的還有很多。
【大學生如何就業創業】相關文章:
大學生應該如何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11-19
如何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03-15
創業虧本 大學生該如何創業?03-13
大學生如何創業創業指導06-11
大學生就業創業資料03-12
淺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03-26
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03-05
大學生應如何創業11-23
大學生創業如何準備05-16
大學生如何創業?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