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火了 投資人潑“冷水”:估值太高 退出路徑沒想好
2017年創投圈,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輪番刷屏,共享經濟徹底火了。這波熱潮,究竟是資本捧起的假象,還是大勢所趨?2017年6月22日,由清科集團、投資界和新芽空間聯合主辦的投資界沙龍在深圳科技工業園召開。本次沙龍主題為“共享經濟——勢不可擋 or 資本捧殺”,多位投資人和創業者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投資人眼中的“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從原來簡單的傳統模式到互聯網時代到現在的移動互聯,核心點是整個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等相關資源做分享”。同創偉業投資總監胡慶平解釋,從國內來看,2006年就開始有一些項目,一直緩慢發展到2013年后,得到資本熱捧。直至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接近4萬億的規模。
他認為,共享經濟發展的邏輯有四部分:
第一是人口紅利。是閑置資源和共享經濟的提供者,包括核心的信息技術和產生和普及。目前市面上很多共享經濟的項目最容易忽視的部分就是配置資源的優質和閑置資源,到底哪些可以真正提供這些優質的配置和優化。做產品的有一句話:千萬不要為了創造產品而創造需求,應該是有需求才創造產品,這也是目前同創偉業在看共享經濟項目中一個大的邏輯。
第二是盈利模式。在互聯網領域,大家只會記得住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三名之后的市場占有率,能夠超過前二的幾率,從目前已經統計的案例來看相對比較小。因此,在投資項目時,同創偉業通常會問細分領域在哪里,項目有無機會做到行業第一名,距離第一名有多遠。總的來說,需要考慮所處的行業市場空間有多大、消費頻次有多高以及被替換的意愿和交換的意愿。
第三是運營成本。對于創業者而言,需要考慮平衡點,比如頻次與人員之間的對應平衡問題,以及需要多久、燒多少錢才能燒出高頻等問題。
第四是團隊。需要考核團隊在行業領域里面的經驗、技術等問題。
剛需還是偽需求?
沙龍上,Ponycar聯合創始人林鐘認為,就他從事的共享出行,尤其是共享汽車領域,共享經濟絕對是大勢所趨。他算了一筆賬:在出行領域,公交車每公里用戶花費大約是0.1元,地鐵是0.2元,定制巴士是0.4元,出租車是2.8元,這意味著在0.4元至2.8元之間有一個空白,也就是共享汽車所需要填補的空間。
那么,共享汽車的市場有多大?林鐘表示,根據中國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看,中國有駕照沒有車的人群規模高達2.1億,到2018年共享出行的需求達到3700萬次,分時租賃的車輛空間高達128萬輛。目前中國的汽車租賃行業排名前二的企業汽車保有量合計不到11萬輛,市場空間仍然非常巨大。
優客工場鄺子銘表示,共享辦公的概念比較新,去年還叫聯合辦公,之前叫作創客空間或孵化器,而再往前推,叫做二房東、包租客。越往前,模式就越粗暴。享辦公的競爭本質是關于資源的整合,以及空間的運營能力的競爭,經過兩年的摸索,優客工場已在全球24個城市布局一百多個場地,如果能將資源整合和空間運營這兩塊做好,共享辦公的機會還是很大。
叭叭速配創始人饒小波也認為,至少在物流領域,共享經濟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經濟模式。他介紹,叭叭速配是一個互聯網的物流平臺,主要是專注于長途干線。此前,美國的羅賓遜物流做的就是共享物流模式,并且已經做到市值百億美元、營業額超百億美元,被證實了是可以成功的。
競爭“血腥” 第三名如何反超?
放眼共享經濟領域,競爭尤為“血腥”,以共享單車ofo、摩拜為例,每次拿完融資之后馬上加大投入量。那些正處于或即將進入“廝殺”階段的共享領域,他們如何迎戰?
街電副總裁江林表示,從充電寶的行業來看,目前所有企業都還在發力的階段,并沒有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沒有到今天共享單車這種“你死我活”的境地。他表示,共享充電寶是在盈利的,至少不是虧本的。因此,目前市場上的企業都還有機會,因為差距并沒有拉開到量級上的差距,談行業的第一、第二還有點早。
小藍單車深圳總經理賴全榮自嘲,小藍單車就是投資人口中“第三名”,但“并不意味著沒機會反超了”。他認為,共享單車行業存在著三個“拐點”:
第一,政策拐點,北上廣深等主要城市已經明確確定,未來單車需要裝智能鎖、衛星定位,是不可改變的,對于已經裝了機械鎖的ofo,如何處理現有的單車,是一個問題。從這個緯度來看,跑得快的,最終不一定能夠站得住。
第二是利潤的問題,對于第三名來說,在車輛鋪設的量級還沒達到的時候,如何在盈利角度做好彎道超車的事情,是值得考慮的`。
第三是材料的問題。如果先發者為了占領市場,在當初使用了廉價材料,比如鐵架子等高損壞率的車,就會在近期天天下雨的深圳面臨著生銹和損壞的問題。
有聲音認為,共享單車進入了“下半場”——“下一步首先是清場,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和以前打車差不多,最后留下兩個PK。在未來的幾個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單車項目自己關掉。” 對此,賴全榮說小藍單車并不擔心。盡管初期資本對行業的助推力很強大,但是共享單車行業的競爭并不會結束得那么快,因為行業內還有很多可能影響格局的事件發生。“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安心把產品做好,把精細化運營做好。如果為了占領市場前期跑得過快,導致了一些太大的缺陷,有可能到時候清算來得更加猛烈。”
“出來混的,都是要還的”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經濟火了一波又一波,但似乎從來沒人戳破這個問題:退出路徑在哪?
事實上,在共享經濟大火的當下,深圳一線的本土創投機構鮮少出手。胡慶平直言,擺在臺面上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項目價格都比較貴,“實在下不去手”。“從我個人的感受來看,目前進入這個領域的大多是外資機構的美元基金,老牌的機構基本都沒進。這是因為人民幣基金背后有LP的種種限制,包括盈利要求等。”
他認為,現在共享經濟之所以這么火,資本鼓吹的成分更多。“從同創偉業的角度出發,首先看利潤,如果沒有盈利的話,是需要思考的”。這正戳中了目前絕大部分共享項目的“軟肋”:非但沒有盈利,而且還在燒錢,大把地燒錢。
最后,胡慶平提醒,“今天的熱點不一定是明天的爆點。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更多應該選擇穩定的方向,扎扎實實做好場景。最后,大家要注意價值回歸,因為所有的估值最后都是以業績為導向的,需要核算的。出來混的,都是要還的。”
【共享經濟火了 投資人潑“冷水”:估值太高 退出路徑沒想好】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