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業融資?
當一個創業者需要為自己的項目pitch VC的時候,首先應當充分了解VC的集中典型心態。創業者得清楚,與VC打交道什么是該避免的?什么又是該利用的?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如何創業融資,更多熱點創業項目歡迎您繼續訪問(www.oh100.com/chuangye)。
1、害怕錯失——投資人的典型心態
大部分VC都具有一種典型心態,那就是害怕錯失(Fear for missing out)。
我們假設某VC的一期基金共有兩億美元,這些錢也許要投100個項目才能用完。那么,這意味著該期基金的單項目投資額在200萬左右。當成功率為20%,即有20%的項目可以通過并購或上市退出,那么該基金的回報盈利就能夠得到保障;而只有當回報盈利在3倍及以上的時候,該基金的負責VC才能賺錢。
因此,這便導致了一個VC的典型心態出現:VC往往是希望投資更多項目,以確保自己的回報盈利。當VC需要投更多的項目時,這意味著VC首先要看足夠多的項目。那么,對于VC來說,任何一個可能是“風口”的事物都不應該錯過。
其實,對于創業者而言,這種心態是可以有效利用的。許多創業者在面對投資人的時候,會犯這樣一個錯誤:
他們不會去向投資人解釋“為什么你應該來看看我的項目”這個重要問題。對于這些創業者來說,他們把自己的項目僅僅當做一個“項目”,而不是把它置于整個大行業背景下衡量,從而找到可以充分傳達給投資人的該項目價值。
比如說,有個創業者想做農業O2O項目,或者供應鏈金融項目。如果他準備充分,實際上可以發現這個項目對應的所謂“風口”就是互聯網金融。
當知道了這點后,他再和投資人去解釋這個項目時,他就會通過結合解釋行業趨勢,讓VC意識到這個項目是符合行業發展的,是有前景的,所以完全值得他認真地看一下。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和VC闡述這個項目,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人”和“方向”——投資人的核心邏輯組成
一般來講,投資人邏輯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人“和”方向“。
我之前在很多場合都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到底怎樣去看一個項目?
簡單來說,我看項目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人”加上“方向”。
首先談談“人”——這人得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那么算是“不錯”的人?一般來講,如果“適合的人在做適合的事情”,我就會認為這是不錯的。
比方說我有一個同學,政治系畢業,在臺灣留過學,然后寫了一本關于旅游的書,整天咋咋呼呼,平時聊天和說相聲似的。結果這樣個人,她做了一個大數據的項目。你會怎么看?會不會有種“畫風有點不對勁”的感覺?這就是貨不對板,就是這個人沒有在做適合的事情。
其次說說“方向”。當前有哪些比較重大的投資方向,許多人其實也能說出個大概。比如說O2O,互聯網金融,以及B2B等等。但這些方向都是比較粗略的,領域性比較寬泛的。而作為一個專業的投資人,他會在大方向下,去研究特定的某個細分領域。
比如說,投資人在O2O領域里,首先會看高頻的項目,例如那些人們生活中常用的O2O服務;再看完了高頻之后,他們就會選擇投一些低頻的項目。
那么到底如何定義和區分這個領域里的高頻和低頻呢?這便是專業投資人會去研究的問題。而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投資人也會對什么樣的人適合做高頻的事情,什么樣的人適合做低頻的事情逐步形成自己的認知。
所以,許多創業者帶著自己的項目去見VC的時候,VC本人也許已經對該項目的所在領域做過非常充分的功課了,從而他只要拿過你的檔案,就能夠很清楚地判斷出該創業者和他要做的項目當前處于該領域的什么級別。
因此,當創業者面對著這樣的投資人,他需要通過兩個方面來證明自己和自己做的事情確是靠譜的:
第一個方面就是,創業者要對于自己要做的實情,在方向性上有準確的把握,能夠對未來有一個自己的預測觀點,對于做這件事的路徑大致心里有數。
雖說實際會與預想有差異,也有一些風險是不可控的,未來的事情并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標準答案。但創業者對以上問題進行思考的這個過程,本身也已經是向投資人證明自己“靠譜”的一個方式了;同時,進行這類思考對于自身的創業能力也是具有提升的。
而第二個方面,就是創業者本身的一些從業背景,通常來說,當下的項目與過去的從業背景盡量不要偏差太遠,這樣會讓投資人不會感到太出格。
那么,如果萬一真的偏離太遠怎么辦呢?之前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項目:創始人就是想做跟自己原本熟悉的事情一點都不相關的東西,當然,前提是他這么做也確實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對于這種情況,我通常會建議創業者不要去直接開口跟投資人解釋自己這么做的原因,因為一般的投資人根本不會相信你。
實際上,有一種成本很低的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證明自己,那就是做一個最小可用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通過這個產品來向VC證明其實你是可以干好這件事情的。
當然,有人也許會說:不對啊,我看到誰誰就是兩手空空,什么都沒有,不是也一樣融到錢了?但我們要知道,也許人家在做的事情,恰好正是那個VC特別希望他去做的;或者VC剛好是那人的發小,對他知根知底;但無論是哪種,終究都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要舉個最典型的例子的話,就是陌陌的唐巖。作為網易新聞的前總編,唐巖是編輯出身,但他想做的卻是一個社交產品。一般來說,他在這社交產品方面的確沒有經驗,所以那個時候一開始確實沒有人給他錢;但后來他遇到了一個腦洞很大的人,就是紫輝創投的創始人鄭剛,別人沒給唐巖錢,但鄭剛給了,這事才得以運作做起來。但反過來說,如果那時鄭剛也和其他人一樣沒有給錢的話,這個項目是否還能存活,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所以現在回頭來看,很難說明白是不是鄭剛當時的眼光很好;但更可能的是,鄭剛當時是真的不懂,只是單純覺得唐巖身上有一股勁兒,感覺能成事,所以把錢投給他了。
其實這是特別美式的一種邏輯。許多美式VC可能是由于看到你身上有種特別的精氣神兒,就賭你能成事,就給你投錢。而國內的一些VC和天使,則更多以一種純VC的眼光來看。他們需要你給他更多的確定性,而非不確定性。所以國內的創業者,學會去有效提高自己和項目的確定性,才會增加獲得投資的幾率,而確定性最主要就是一開始所說的“人”和“方向”上。
3、時間緊、出差多——投資人的主要狀態
大多數情況下,投資人的工作時間安排很緊張,需要經常出差。
有些創業者會抱怨說:我之前跟投資人聊過,對方覺得我的項目還不錯,但后來就一直沒有獲得對方的回復,這是怎么回事呢?
以我自己來舉例子,我以前出差的時候,如果去3天,那么這3天里每天至少要看5個項目。一次出差只去一個城市還好說,最可怕的一次是一個星期五天之內飛6個城市,每到一個城市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從機場出來,趕緊去酒店,入住之后就找個大堂坐著,然后在那里一個接一個地見不同的人,一天下來要看至少七八個項目。這些項目里會有大數據的,會有電商的,會有社交的,五花八門;所以你的大腦都必須在這些不同的事情之間來回切換。
因此,對于創業者來說,投資人的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是應該去了解的。許多投資人由于長期身處這種狀態中,使許多事情或多或少增加了不可控的成分,也就不難想象為何會沒有給某些創業者及時回復了。
那么創業者一定會想知道:自己該如何以合理的頻率保持和投資人之間的溝通呢?以及自己如何尋找投資人處于合適的狀態下的時機去進行溝通呢?
要想實現以上目標,本質上是比較困難的。雖說從人際交往來看,的確可以借助一些輕量化的工具,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對于大部分創業者來講,想要有效與投資人溝通,最關鍵還是要珍惜跟他見面那段時間,最大限度地讓他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對你的項目產生興趣。
所以基于有限時間的會面前提下,雙方匹配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一個投資人完全不懂游戲,結果創業者給他一個游戲的項目,他看項目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很糟糕,也不會想怎么跟創業者溝通,這就會很麻煩。但反過來說,如果雙方匹配得當,即使投資人是在出差期間的一個非主要日程中偶然看到一個感興趣領域的項目,說不定也會對此進行后續的關注。
也就是說,恰當的匹配能夠為雙方的會面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使雙方的溝通進入一個良性加速過程,這時即使是時間上具有限制,也不會對溝通效果造成影響。
【如何創業融資?】相關文章:
如何創業融資03-25
如何創業融資?11-19
創業常識:創業如何融資02-26
創業企業如何融資11-22
創業初期如何融資02-28
創業初期是如何融資的03-19
如何拓寬創業融資渠道03-20
如何尋找創業融資渠道11-23
2015年創業如何融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