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有:
第一,壟斷性銀行組織體系和壟斷性利差保護生存的制度性缺陷,制約了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在壟斷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單純向有國家信用作擔保、短期風險較小、綜合收益高的大企業、大項目“規模化批發”長期貸款就已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便不愿向融資“期限短、頻率高、需求急、金額小”的`小微企業發放“零售”貸款,從而導致信貸結構失衡。
第二,商業銀行的“重大輕小”縱容了其放貸的惰性,加劇了金融信貸資源對小微企業的“擠出效應”。國有商業銀行出于集約經營和防范風險等考慮,不斷收縮縣域經營網點,在企業年產量、銷售額、資本金等方面不斷提高貸款準入門檻,并進一步上收信貸審批權限,導致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決策權大多集中在總行和省分行,很多縣(市)支行只能開辦存單抵押貸款和金額很小的個人經營性貸款業務。以益陽市為例,該市2011年貸款凈增500萬元以上的客戶有95戶,貸款凈增額46.1億元,占新增貸款的83.6%,前10戶貸款增額達到26.2億元,占新增貸款的47.5%,貸款主要集中在核電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兩個項目占新增貸款的35.6%。
第三,商業銀行貸款審批程序煩瑣,中間收費環節過多和收費標準過高,導致企業融資成本高企并抑制了貸款需求。國有商業銀行新增貸款、轉貸基本要經過基層行、二級分行、一級分行層層審批,有些項目還需總行審批,審批程序和環節較多,貸款決策鏈長,且貸款中間環節多、費率高。
第四,信貸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有效抵質押物難以落實和擔保難制約企業融資。一是信貸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一方面,商業銀行對信貸人員實行嚴厲的貸款終身責任制,為了規避風險和責任,信貸人員對小微企業產生了“多貸不如少貸、少貸不如不貸”的懼貸心理;另一方面,信貸正向激勵機制存在偏差,如不少地方政府對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發放的信貸獎金中,要求把獎金總額的50%獎給金融機構的“一把手”,50%獎給班子其他成員,鮮有或沒有獎給直接辦理信貸業務而承擔“無限”風險的信貸人員,影響了其營銷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有效抵質押物難以落實和擔保難制約企業融資。
第五,社會信用基礎薄弱,降低了銀行對小微企業放貸的積極性。一是企業會計報表失信。二是企業逃廢銀行債務時有發生。三是金融案件執結率不高。據益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統計,全市各金融機構20072009年共向各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案件763件,涉及金額3.74億元,已結案708件,到位資金2.69億元,金融部門有1億多元資金因無法執結到位而打了“水漂”。四是大部分銀行缺乏專門對小企業的信用評級系統,制約了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授信。調查中僅有建設銀行單獨設立了小企業信用評級系統。
【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