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世界各國的實踐表明,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瓶頸是融資難問題。因此,剖析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和成因,回顧中小企業融資基本實踐,針對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體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礙,研究提出緩解融資難的政策建議,對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1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與造成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2003年,我國GDP的56%、社會銷售額的59%、稅收的46%、出口額的62%和就業的75%均是由中小企業創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業所獲得的金融資源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卻是極不相稱的。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是獲得信貸支持少;據統計,我國300萬戶私營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僅占10%左右。2003年全國鄉鎮、個體私營、“三資”企業的短期貸款占銀行全部短期貸款的比重僅為14.4%。據調查,2001年浙江省民間投資中銀行貸款僅為20.1%。
二是直接融資渠道窄。由于證券市場門檻高,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公司債發行的準人障礙,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的98.7%來自銀行貸款,即直接融資僅占1.3%。
三是自有資金缺乏。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內源融資,從而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做強做大。據國際金融公司研究資料,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分別占我國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0%和26%,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不足1%。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成因
一是金融資源分布與中小企業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強。為防范金融風險,國有商業銀行一律實施“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戰略,大規模撤并基層網點,上收貸款權限,使那些與中小企業資金供應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機構有責無權、有心無力。同時,政府對銀行開展中小企業貸款的激勵機制有待創新,銀行自身在機構設置、產品設計、信用評級、貸款管理等方面都難以適應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特殊需求。我國已經設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億元,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從1999—2004年5月,針對個人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全國也只發放18億元,相對于中小企業的巨大資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車薪。
二是擔保規模小、風險分散與補償制度缺乏,與企業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適應。據調查,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保而拒貸的比例高達23.8%,因無法落實抵押而發生的拒貸比例高達32.3%,二者合計總拒貸率高達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業發展還難以滿足廣大中小企業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資設立的信用擔保機構通常僅在籌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資金支持,缺乏后續的補償機制;民營擔保機構受所有制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制。由于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及補償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擔保資金的放大功能和擔保機構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較大制約。另外,與信用擔保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用擔保機構的規范發展。
三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形成,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不協調。據有關數據表明,2003年前兩季度股市融資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資占2.2%。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構極不協調的前提下,證券市場還是以主板為主向大型企業傾斜。加之低門檻的創業板遲遲不開,地方性股權交易市場被紛紛取締,非正規融資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困難加劇。
四是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弱、信息不對稱,影響銀行的積極性。中小企業管理基礎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加之關聯交易復雜,財務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資信度不高。中小企業借款的特點是“少、急、頻”,銀行常常因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不對稱、貸款的交易和監控成本高且風險大而不愿放款。2003年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平均不良率為32.1l%,比商業銀行貸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個百分點,貸款質量較差也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所采取的措施
為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高度重視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
1998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成立了中小企業信貸部,并兩次調整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實行浮動利率,以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和引導各類商業銀行切實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具體措施。比如,中央銀行通過再貸款、再貼現和發行金融債券等形式對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中小金融機構予以支持;適當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可以發放信用貸款,簡化審貸手續,完善授信制度,擴大信貸比例等。上述激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國家開發銀行作為國家政策性銀行,積極依托城市商業銀行網絡開展對中小企業的轉貸款業務,并對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試行再擔保。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努力實現金融理念、金融產品和服務功能的創新。廣東發展銀行決定三年內向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放貸1000億元,并為此精心打造了“民營100”專項金融服務方案。針對企業在“創業”、“成長”、“發展”三階段的不同融資需求,專門設計了八大套餐,以有效解決企業貸款難問題。據調查,目前城市商業銀行80%以上的客戶是中小企業,70%以上的信貸資金投向各類中小企業。
(二)采取多種融資方式,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創新基金,通過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從1999年到2003年,國家共投入33億財政資金,支持了全國4946個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創業與發展。二是建立產權交易市場。目前,我國已經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產權交易市場,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產權交易市場已具相當規模。2003年上海產權交易所的交易額已突破3000億元,為各類中小企業資產重組、產權多元提供了交易平臺。三是充分發揮典當、融資租賃等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融資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國典當行已發展到1000多家,資本金60多億元,為中小企業通過典當融資帶來便利;融資租賃規模也不斷擴大,2003年僅浙江一省的融資租賃業務就超過700億元。四是開通直接融資渠道。今年5月,深圳交易所開通了中小企業板塊,為優強中小企業迅速壯大提供了直接融資來源。據統計,目前已有34戶完成了公開發行,總規模為8.34億股,發行總融資額82.21億元,平均發行規模2452萬股,平均融資金額2.42億元,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平均為83%。一批符合條件的成長性中小企業將獲得上市融資機會。
(三)構建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突出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問題
地方各級政府在借鑒發達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組織推動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幾年的實踐,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體兩翼四層”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模式。“一體”指主體,模式強調“多元化資金、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績優者扶持”:“兩翼”指商業性擔保和民間互助擔保作為必要補充:“四層”指中央一級,省(市、區)一級,地市一級、縣(市)一級。近年來出臺了擔保的有關法律、政策和稅收優惠等,有力地促進了擔保業的形成和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國已設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966家,共籌集擔保資金287億元;累計受保企業約5萬戶,累計擔保總額約1180億元,受保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18億元,新增利稅102億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尋保難問題。
(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規范信用市場、完善信用制度、營造信用環境,對于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抵御信用風險,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具有緊迫的現實意義。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外部的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和信用評價體系,向銀行等機構提供企業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業,樹立信用典型,大力宣傳和推廣信用管理先進模式和經驗;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企業內部的信用制度建設和普及工作,加強企業內部的合約管理、營銷預警、商賬催收、財會管理和雇前調查等,對企業經營、管理、檢測等人員開展信用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信用調查分析、評價和監督等專業人才。目前,有關部門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進行試點,通過建立企業信用檔案、信用評級、企業信用制度等,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
三、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政策建議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融資體制、信用環境、企業自身及融資機構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等諸多因素,需要綜合協調、配套解決。建議遵循三項原則:一是貫徹產業政策和就業優先原則;二是完善針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激勵原則;三是堅持獨立審貸、自主發行的市場運作原則。
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一)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機構組織體系
允許新創設立或改建設立區域性股份制中小銀行和合作性金融機構,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設立專門為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積極吸引非公有資本人股,進一步壯大和完善為城鎮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實力和機制。農村信用社應吸收農民、個體工商戶和小企業人股,加快改善股權結構,加大對農村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力度。
(二)鼓勵各類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通過稅收支持、擴大利率浮動幅度以及再貸款、再貼現等方式,鼓勵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合理確定中小企業貸款期限和額度,切實發揮銀行內設中小企業信貸部門的作用。要鼓勵政策性銀行依托地方商業銀行和擔保機構,開展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轉貸款、擔保貸款等業務。
(三)鼓勵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
要針對中小企業自身特點,改進對中小企業的資信評估制度,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放信用貸款,開展授信業務;對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拓展公司理財和賬戶托管業務;放寬融資租賃公司的準人條件,支持開辦融資租賃;開展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試點。支持中小企業依照有關規定利用國際金融組織投資和使用國外貸款。鼓勵保險機構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改進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方式和手段;進一步發揮典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
(四)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繼續發揮主板市場作用;在完善現有中小企業板塊基礎上,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育成和輔導體系,適時啟動創業板市場;逐步擴大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功能;整合和規范現有產權交易市場,為非公有制企業股權轉讓提供服務;繼續推動中小企業企業境外上市工作。鼓勵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允許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探索債權融資方式。通過稅收政策支持開展創業投資。推動建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
(五)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鼓勵非公有制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信用擔保的機構經核準可免征營業稅。加快建立全國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準人、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擔保業自律性組織。
(六)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研究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征集、評級、發布制度以及獎勵懲戒機制,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檔案試點。對資信等級高的中小企業,應簡化工商年檢手續,逐步實行備案制。加強中小企業內部信用制度建設。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2
一、緒論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各個類型的企業均面臨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的創建、生存和持續發展,任何一個經營階段都離不開大量的資金,因此融資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我國經濟改革體制不斷深入的今天,中小企業已成為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創造社會財富價值、擴大提升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小企業能否健康穩定的發展也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經過對中小企業融資情況的初步了解,我們發現這其中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工業化整體起步較晚,相比其他發達國家較落后,而且,前期經濟改革發展的重點主要都放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和發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我過中小企業自身各方面均存在著很多不足,促使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障礙,而在這些障礙中,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現象尤為突出。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研究意義
從宏觀角度來講,中小型企業是國民企業的基礎,是推動當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中小企業在促進科技進步、增加就業、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并無法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業儼然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從微觀角度分析,對中小企業來說,融資狀態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何解決融資困難問題,為企業的持續經營和長期發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融資所帶來的成本和風險,是如今中小企業必須面對和妥善解決的戰略性問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現狀
自金融危機起,我國的中小企業經歷了緊縮貨幣政策,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不斷升值[2],導致企業出口類訂單驟減,中小企業面臨著緊急轉型的緊迫任務, 隨著政府對中小企業扶持幫助的全新金融政策的出臺, 融資困境雖然有所緩解, 但是問題依然非常嚴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少之又少,而且籌資的能力也非常低。
中小企業由于產業規模較小,貸款風險頗高,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差,信用程度也無法打到擔保抵押的條件,從而促使其在間接融資市場或是直接融資市場都很難籌集到所需的資金量。尤其是在遇到通貨緊縮的情況時,各大商業銀行的“惜貸”現象對中小企業的沖擊更為巨大,與此同時,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并不多,而民間集資又是非法行為,中小企業在融資環節陷入困境。
綜上所述,不難得知,融資困難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中最為突出的一個。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存在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自身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
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規模比較小,且自身具備的實力有限,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暴露出很多問題,如整體素質偏低、經營方式落后、管理能力低下、法人的治理結構不健全、產品技術含量低、固定資產的數額較少、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等。
這其中因素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因素是管理水平過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都沒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家族企業占據我國中小企業的很大一部分比重;第二則是財務方面的信用不合格,財務數據失真,銀行方面與企業自身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虛賬假賬等方面的問題過于嚴重。第三是抵押方面的信用不足,中小企業一般固定資產儲備較為薄弱,抵押物不足。
(二)尚未形成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體系
我國目前所實行的金融政策其本質主要還是依據所有制類型、產業規模的大小以及該行業的自有特征來制定的,因此,絕大多數現有社會資源其實都是通過政府的“有形的手”流向了國有大型企業。盡管我國金融有關部門即將出臺企業債券管理新條例,但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在一定時期內仍然不在眾籌商備選企業的行列。
在2007 年時,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發行是我國在債券市場的創新行為,首先允許了中小企業進入債券市場,但這只是剛開始,還有待今后擴大范圍以及規范發展,使之成為中小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有效途徑。顯而易見,國家對大型企業的支持和中小企業相比幾乎天差地別,盡管國家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法規,但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依舊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我國現行貨幣政策通過緊縮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從而達到控制市場中流動性的目的, 進而消除通貨膨脹中存在的貨幣因素。2011 年數據直接顯示, 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85.2 萬億元, 同比增長可達13.6%, 狹義貨幣供應量M129 萬億元, 同比增長達7.9%。與此同時,國有商業銀行的呆賬準備金、掛賬停息以及資本結構優化扶持金、新增上市額度等多項國家優惠政策幾乎全部傾向于大型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過低,對大型企業設立的門檻也比中小型企業低的多。
(三)政府的援助和扶持存在多方面缺陷
由于中小企業擔負著維持社會穩定、增加就業率等重要職能,一些東西方發達國家一般都通過建立政策性金融機構給予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支持。而我國目前實行的金融體系的主要形式和目的是與以大企業為主的國有經濟體制相匹配。
同時, 為了能與經濟的多層次互相對應,金融機構的體系也應該是多層次構建的,然而,這種對應方式在我國正處于一種斷層和錯位的尷尬境地,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完善起來。總而言之,我國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一套能夠有效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體系,而且在扶持和援助的渠道上側重點并不切合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從而促使中小企業融資的路愈來愈難走。
四、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調查
(一)調查背景概述
在我國,中小企業是現如今國民經濟最為活躍的主體組成部分。據已知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總數在我國企業總數占比99% 以上,其GDP 產值高達50% 以上,中小企業的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量的60%以上,中小企業繳納的稅款等也占總體稅款額近40%,而且,中小企業提供了75% 甚至更多的就業及再就業機會,可見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和持續快速發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它們的迅速發展不僅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同時增加了國家的稅收,不僅繁榮了城鄉經濟,推動了城鄉經濟的迅猛發展,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在促進社會就業和再就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為了能更清楚和全面的了解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分析其中成因,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并為各級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出臺提供初步的理論支持,我們進行了一次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抽樣調查。
(二)樣本調查數據分析
中小企業在融資時所具備的素質主要有行業因素、企業規模與盈利情況和企業財務制度與財務狀況等多種方式并存。目前大多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集中在內部融資、項目融資和引進風險投資這三種方式。基于目前的情況,大部分企業對于目前的融資渠道的態度只是基本滿意,還存在大多企業對目前融資渠道表示出不滿意的態度。
(三)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對抽出的39 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業作為樣本調查,我們發現,首先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對企業自身應該具備的素質存在著理解的誤區以及自身管理能力水平的不足和盲區;其次,過半數的中小企業對現有融資渠道所能提供的幫助并不十分滿意;第三,中小企業采用的融資渠道較為集中,基本分布在內部融資、項目融資、引進風險投資以及少部分的債權融資;最后,我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比較單一,幾乎所有的中小型企業都會采取自籌資金、內部集資的方式來獲得緊急或長期融資。
五、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相關對策
(一)中小企業經營模式和自身素質亟待改善
中小企業應當認識到自己老舊的經營模式應當迅速淘汰,完善的管理機制以及適當的用人制度才是現如今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的基本道路。不可否認的是,中小型企業的優勢和機遇更為明顯,但是,機遇和競爭往往伴隨著風險而來。和大型企業相比較而言,中小企業的成本以及綜合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與此同時,對市場反應的靈敏度也更勝一籌。
然而,中小企業在技術設備、資金儲備、人力資源、信息獲取、融資渠道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均無法和大企業相提并論,據有關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倒閉的眾多企業中,有80%以上的成員就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諸多大型企業的夾縫中求發展,中小企業并不能停滯不前,而是需要走上創新的道路。所以,創新轉型穩固發展還是保守陳舊最終淘汰是一條必須做的選擇題。
(二)拓寬現有融資渠道 完善現有金融體系
首先可以規劃設立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的促進基金。一般來說,基金的資金來源有三個渠道:第一是由國家財政直接撥款,第二是則賣掉收益低迷被市場淘汰的國有中小企業,第三是從各中小企業自身的營業收入所得的利潤中拿出一定的資金比例集合。
設立一個類似促進基金的由國家自我掌控的組織,可以在中小企業陷入融資困境時先由國家財政撥款補貼扶持,幫助經濟陷入低迷卻有一定恢復能力的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對于那些經營良好的企業可以在管理模式、產品設計、企業規劃等方面多做指導,從而起到先發展帶動后發展的規模效應。
(三)民間金融機構的合理化管理
隨著時代的進步,金融市場的不完善也逐漸在經濟的發展中顯露出來,發展中國家“被分割的經濟”促使民間金融機構的出現與興起。國家雖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民間融資制度,但是民間融資對我國中小企業的進步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市場需要國家介入民間融資市場,對民間融資予以保護和支持,所以,國家密不透風的金融政策逐漸出現暖化現象,迎來了民間融資的春天。
民間金融體系本質是一個內部性的金融制度,是由于經濟自身發展的不均衡才內生出的一種體系,是中小企業對融資的強烈需求而形成的。內部性的金融制度一般來說都會包含較為完備的金融約束、激勵、創新機制,從而具有較高的融資效率,對金融發展起到持久的內在推動作用。因此,一味的抑制、排斥或者不支持民間金融體系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這樣只會影響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經濟發展并無益處[6]。
六、探討與總結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一個包括企業、政府和社會都應該予以關注的重要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金融機構就必須要以金融市場為導向,準確定位,避免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充分進行機構的功能性整合,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程度的傾斜,為中小企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一個良好而寬松的融資環境。除此之外,中小企業迫切的需要完善內部的各項制度,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以及信譽度。
同時,也應加強金融體制的創新,加大民間金融以及各大商業銀行對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創建一個集融資渠道多樣化、融資市場法制化和社會信用完善化于一體的社會經濟環境,從而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如果我國全體社會群體都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創造優質環境,并且中小企業自身也能夠做到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相信中小企業的明天會越來越好,為國家的經濟和就業等問題做出越來越杰出的貢獻。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3
摘要
中小企業雇用人數與營業額皆不大,因此在經營上多半是由業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較少。在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國企業的融資結構,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中小企業;融資;貸款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生機勃勃的出現在了我國經濟市場上,這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卓越成就,同時也是對我國經濟的一項挑戰。其原因在于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政府一時間無法對中小企業提供大量的經濟支持,這就需要中小企業自己尋求融資的渠道以保障企業的穩定發展,而我國目前的經濟現狀與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下,融資卻成為了一大難題。
1、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1)發展規模小。無論是生產的規模,還是資產持有量以及人員數量影響力都要小于大型企業。規模小自然賺取的利潤少難以提供高薪、高福利來吸引人才就成為了必然。再者,一般來講,中小企業的穩定性較大企業相對較弱。各方面環境的變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比對大企業的影響大,所以就人才方面,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遠遠高于大企業。
(2)行業分布廣,地域性強。中小企業分布在我國的各行各業,從小型作坊到較大的技術產業鏈,以及一些不適合大規模資金運作的領域,使得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絲毫不亞于大企業,但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賺取的利潤較少,難以為其員工提供高薪、高福利,也使得中小企業吸引人才的能力較大企業弱了很多。中小企業由于企業本生規模較小往往活動范圍不廣,地域性強,尤其是人員的構成更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有時容易形成排外的企業氛圍,不利于企業引進新的人才。有的企業位于中小城市、城鎮,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難吸引人才。
(3)個體對企業的貢獻度、影響力大。正是由于中小企業吸引人才的能力不足,人員構成單一,致使在中小企業中經營者以及每一個職T對企業的貢獻度和影響力都是至關重要的,他們決定著企業能否穩定經營。大企業持續正常的運作必須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企業往往對個體的力量依賴性更大。
正是由于中小企業面臨以上困境,所以融資才成為了他們必要的選擇(見下圖)。
2、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上述我們提到了中小企業發展規模小、實力弱,這就導致了我國中小企業缺乏一定的信用與社會地位,以至于其難以發行股票或者債券來為其企業募得資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的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98.7%來源于銀行貸款,而直接融資僅占1.3%。在我國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額為1000萬元,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5000萬元,這道門檻困住了很多中小企業的步伐。同時,申請上市所必須支付的法律、會計、審計等中介服務費用,對中小民營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再者,開設的中小企業板塊,它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板。由于上市條件仍然與主板的上市條件為標準,因此在間接融資方面處于劣勢的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為自身融資難度更是極大。
從以上各方面看出我國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的融資極為有限,而我國的資本市場主板上市的門檻極高等各方面直接反映出我國直接融資渠道狹窄,再者我國缺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法律體系。
盡管我國白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制定了許多涉及中小企業的專項法規,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維護中小企業權力的法律體系仍不健全。
3、中國企業的融資結構
(1)我國企業融資結構具有的顯著特點。一是銀行貸款的融資比率較高,其主要原因是銀行融資較企業自身發行股票或債券募得資金而言門檻較低;二是大型全國性商業銀行居于相對壟斷地位,中小商業銀行實力較弱、融資能力有限,不能為許多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使得以間接融資為主體的融資結構使得中小企業在外部融資時更側重于向金融機構借貸,但商業銀行在貸款規模上的偏好是大銀行優先向大企業提供貸款,這形成了一種死循環,真正需要得到融資的中小企業仍舊無法實現融資需求。
(2)大銀行在貸款市場上的高度壟斷、中小銀行還沒有實現經營機制的轉換以及國家長期不重視中小銀行的發展等原因,我國的中小金融機構由于自身資金也不充裕沒辦法很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與其建立更多的穩定合作促進雙方的發展。與大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優勢就來自于雙方所建立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而在合作性中小金融機構中,為了大家共同利益,中小企業之間會形成自我監督,而這往往比金融機構的監督更加有效。
(3)銀行與企業之間缺乏長期的合作關系。我國為了維護銀行的`信貸安全一直不夠重視銀行與企業間的關系。而在最近幾年,我國的銀行才開始與企業建立長期的信賴關系。即使建立了這層關系之后大銀行也是一味地拉攏大企業與自己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互惠互利,將中小企業置之一邊。也正是因為銀行不重視中小企業致使中小企業亦無從了解銀行信貸政策,中小企業想要融資貸款擴大企業的問題一直無從下手。
4、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建議
通過對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及問題的分析,我認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主要來自國家政策的不完善和大銀行及大企業的不支持即外部因素所占比重較大。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筆者我提出以下建議。
4.1 國家應完善扶持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政策
我國應盡快制定出臺相關的法律規范,在規范市場環境、維護市場公平和自由競爭的同時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搭建起基本的框架,在中小企業與銀行及大型金融企業之間搭橋,促進中小企業與銀行及大型金融企業的合作,推動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共同發展實現二者的互惠互利。在法律環境上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
4.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從中小企業自身的狀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企業內部也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這些原因使得我國中小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不高,風險比較大。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經營和發展的信任度很低,也就不會輕易地將資金借貸給中小企業。
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原則來考慮: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充分考慮貸款企業的發展前景及其能否提供有效的擔保,以確保貸款能夠實現安全穩定的流通最后有效的收回,以免給銀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而在實踐中中小企業因資力有限而無法提供有效的擔保,同時因為中小企業經營的風險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便不會冒險給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符合其貸款要求的大型企業則成了很好的合作對象,長此循環下次,中小企業非但得不到一點發展,還會在未來的經營活動中被大企業的壟斷性競爭拖垮。
可見國家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重要性。國家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就是要借助國家的力量去打破大型企業壟斷各行各業而中小企業永遠得不到發展的狀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以后也能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從而解決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鼓勵了很多想要創業卻苦于中小企業難以發展的問題,也防止了大型企業的過分壟斷,有利無弊。
4.3 整合社會資源,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各區工商聯合會及各類行業協會應該積極發揮其作用,在企業自愿的情況下,積極促進中小企業間互幫互助,擔保,參股投資或創辦合資企業,減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正負積極引導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建立健全擔保機構準入制度,風險評估制度,信用評估制瀆等,與此同時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風險補償,降低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貸款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4.4提高中小企業管理水平
中小企業應充分重視人才利用,增加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建立健全企業員工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同時完善人才激勵體制,建立人才績效評估和約束機制。
以上是我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的建議,當然,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中小型企業制定適當的中小企業融資策略,以作出最優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決策。
5、結論
由于我國現在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又是政府和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針對這一現狀本文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國內環境分析了我國的經濟現狀及中小企業融的融資現狀及其發展分析,并提出幾點參考建議。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必定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同時也能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與全球經濟接軌。所以重視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4
[引言]日前,xx縣某企業招標投資xx鎮一塊待開發的土地,急需3000萬元資金進行投資建設,該企業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使出渾身解數,采取向銀行、個人、同行業企業借款等多種籌資方式,花費兩個多月的時間,最終籌夠資金并一舉中標,事后該企業負責人說“籌資難是目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
一、xx縣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一)企業貸款難。xx縣中小企業在全縣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20xx年xx縣生產總值為79.8億元,除一產業中千家萬戶農戶創造的農業增加值和三產業中機關團體等創造的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外,絕大部分為中小企業所創。目前,xx縣共有20xx多家中小企業和20xx0多個體工商戶,其中大部分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資金缺口約2至3億元。中小企業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所需資金需通過各種方式籌措,而向銀行貸款是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目前xx縣一些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科技含量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以及存在著企業發展初期所固有的系列矛盾等,容易受到經營環境、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變數大,不確定因素多,企業發展緩慢,再加上部分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有的企業干脆沒有帳,有的則有兩套帳,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銀行部門無法對其真實度進行認定,不敢貿然貸款給企業,因而造成企業貸款越來越難。
(二)銀行放款難。截止目前,全縣各項貸款余額為253347萬元,其中私營企業和個體貸款余額只有622萬元,僅占0.25。形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一是銀行部門實行垂直管理,將貸款權限上收,基層商業銀行貸款權限受到限制。目前全縣國有商業銀行儲蓄存款余額286815萬元,貸款余額僅55977萬元,存貸差達到230838萬元。二是銀行內控制度規定非常嚴格,特別是對貸款責任人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從而抑制了金融部門貸款的發放,相反,激勵機制卻又相對不足,使得象xx縣電信局、xx縣電力公司等少數效益好、資信高的中小企業成為各金融機構爭奪的對象,而一些很有發展潛力但目前狀況并不好的企業卻受到冷落。
(三)銀行和信用社授權、授信不足。銀行部門對中小企業授權、授信主要是參照上級行制定的標準執行,該標準只注重企業規模、所有制性質和銀行信貸資金的風險,效益性則退居二線,導致許多中小企業不能進入銀行信用等級評定范疇或因等級較低而難以貸到款。目前,全縣只有20多家企業能夠達到授權、授信標準。而其它企業也往往只有在需要貸款時才將所需資料送到銀行部門審查,再加上銀行貸款手續繁雜、時間長、利息高,很多企業一般都選擇銀行貸款以外的方式來籌集資金。
(四)金融環境有待改善。近幾年來,經過政府、銀行等多個部門的宣傳與扎實的.工作,社會信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故意拖欠貸款不還的情況,如xx縣某單位拖欠縣農業銀行貸款70萬元,另一單位拖欠農業銀行貸款20萬元等長期未還,給社會誠信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銀行維護金融債權難度較大,經常存在贏了官司輸了錢的局面,這為銀行放貸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全縣一季度收回不良貸款僅為189萬元。
二、解決中小企業籌資難的對策
目前,銀行和企業普遍存著銀行有錢不敢貸,企業要錢又貸不到款的尷尬局面。我們認為中小企業要解決籌資難的問題需從長遠發展和現實來看問題,既要注重內部積累,提高企業競爭力,又要以誠信為本,提升企業社會誠信度。
(一)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發展。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從財政、稅收、政策性貸款和直接融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政策體系。針對中小企業的不同特點,選擇政府采購、擔保、減免稅、利息補貼等多種方式對企業進行支持。同時積極推進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隨著企業制度的完善,企業信譽的提升,必定有越來越多的居民愿意把儲蓄轉化為投資。
(二)多方合作,建立共贏局面。企業申請抵押貸款,主要困難是企業產權界限模糊和價值難以評估,這需要多方協作:
一是銀行部門要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征詢系統,降低信貸準入“門檻”,讓更多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得到資金支持;
二是完善信用評級制度,資產評估中介機構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立一整套中小企業評估體系,貼近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和加強行業自律;
三是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宣傳社會誠信,完善服務,建立各類信用評級制度,廣泛開展“信用戶”、“信用鄉鎮”、“信用企業”的評定活動。建立以查詢、評估、披露為主要內容的企業信用檔案,從嚴規范其經營行為;
四是建立政銀企聯系會議制度,定期了解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貼近企業進行跟蹤服務,著力解決中小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困難,積極推動“中小企業便捷貸”等更多金融產品出爐。
(三)建立中小金融機構。隨著我國金融機構專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金融市場越來越細分的今天,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必將應運而生。專門化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的優勢在于可以更加貼近企業,降低目前各商業銀行實行的受權受信制度的門檻,另外這種金融機構專門從事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更加有利于不斷積累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經驗,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質量,促進企業和銀行的共同健康發展,從而達到企業和金融業和諧、互利的共贏局面。
(四)鼓勵企業采用民間借貸行為。我國是一個比較重親情的國家,親戚朋友之間的相互接濟常被視為一種美德。在新的形式下,制定相應的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向親朋好友借貸的措施,以建立一條中小企業便捷有效的融資渠道。民間融資系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的融資,可以采用私人借貸、民間招商、企業內部自籌、個人財產抵押貸款等多種形式。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5
本文主要從中小企業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分析;信息不對稱對中小企業外源融資方式的影響;降低中小企業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途徑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信息不對稱是指從事交易活動的雙方對交易對象及環境狀態的認識存在差別、企業的資金來源可分為兩種、信息披露的意愿、制約中小企業信息生產能力的因素來自內外兩方面、信息披露成本分為隱性成本和顯性成本、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方式主要有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和向金融機構借款、建立中小企業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對中小企業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培育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中介機構等,具體請詳見。
信息不對稱是指從事交易活動的雙方對交易對象及環境狀態的認識存在差別,其中只有一方擁有交易信息,或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的相關信息,從而影響處于信息劣勢一方決策的信息不對稱是指從事交易活動的雙方對交易對象及環境狀態的認識存在差別z正確性。信息不對稱使社會資源難以實現“帕累托最優”,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福利的分配。1970年,阿克洛夫(Akerlof)在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期刊上發表的《“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和市場機制》開創了信息不對稱系統研究的先河,而梅耶斯(Mayers)和麥吉勞夫(Majluf)則首次把不對稱信息引入資本結構的研究中,進而提出著名的優序融資理論。根據信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不同,信息不對稱理論分為事前信息不對稱理論和事后信息不對稱理論。前者主要研究發生發生在交易雙方簽約之前的信息不對稱,又稱逆向選擇(Adverseselection)理論;后者主要研究發生在交易雙方簽約之后的信息不對稱,又稱道德風險(Moralselection)理論。逆向選擇會導致資本市場上的優質企業因不愿意承擔高額融資成本而退出市場,留下的都是劣質企業,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從而使資本市場變得無效率;而道德風險則會提高資金需求者的融資成本,進而影響資金需求者的融資決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分析
一般而言,企業的資金來源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源融資,如企業的自主投資、盈余積累和固定資產折舊等;二是外源融資,如發行股票、債券及向銀行借款。相對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籌資渠道要少得多。郭斌、劉曼路2000年對中小企業規模與資金來源的實證分析表明,中小企業各種資金來源的比例分別為:自有資金54%、親友入股15%、政府投資2%、銀行借貸27%、其他來源3%。即中小企業絕大部分資金來源于內源融資,而其外部融資主要來源于銀行借貸。形成這種資本結構,主要是因為我國中小企業多數是由家庭小作坊發展而來,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集中,企業成員之間固有的血緣、親緣和地緣關系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企業管理者和業主之間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從而使企業“幾乎不存在任何委托代理關系所產生的監督成本和代理成本問題”。也就是說,在中小企業內源融資活動中,信息不對稱問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本文主要考察中小企業外源融資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及信息不對稱對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影響。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對外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一)信息披露的意愿。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少,很難籌集到足夠的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以滿足,但毫無保留地提供內部經營和財務信息則有可能泄露企業的商業秘密。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就有可能利用其信息優勢,有選擇性地向資金提供者披露信息,使信息質量大打折扣。
(二)信息生產能力。
制約中小企業信息生產能力的因素來自內外兩方面。從內部來說,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制度建設方面相對落后,財務管理較為混亂,信用等級較低,可供抵押的資產較少。也就是說,中小企業的自身條件使其信息生產能力受到限制,極易在融資活動中形成信息不對稱問題。從外部來說,我國中小企業信息披露平臺建設還很落后,資本市場現有的信息披露體系內容大多是專門針對專門針對大型企業制定的,針對中小企業的信息披露體系尚未建立,從客觀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信息生產。
(三)信息披露成本。
信息披露成本分為隱性成本和顯性成本,前者主要指企業的信息披露行為可能吸引更多的競爭者進入該產品或服務市場,從而使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后者主要指信息編制成本和傳播成本。信息披露成本對中小企業的信息披露行為具有重大影響,中小企業會在信息披露成本與外源融資所獲得的收益之間進行權衡。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在外源融資過程中產生信息不對稱問題。
二、信息不對稱對中小企業外源融資方式的影響
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方式主要有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和向金融機構借款。從理論上分析,發行股票和債券必須向社會公眾披露相關的信息,會使中小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為了避免暴露商業秘密,降低信息編制和傳播成本,使其在經營活動中更具競爭優勢,中小企業一般不愿意進行公開信息披露。因此,多數中小企業會選擇向金融機構借款作為其主要的外源融資方式。
從實際情況看,目前我國主板市場主要是為國有大型企業改制服務的,對擬發行股票融資的企業,無論在資產規模還是在盈利能力、制度建設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中小企業很難在主板市場上融資成功;創業板市場規模較小,難以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債券市場也不發達,發行債券門檻高,也阻礙著中小企業融資。因此,中小企業更多地傾向于向金融機構借款融資。但由于借貸雙方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持也并非易事。這主要是因為,許多中小企業為了順利取得銀行資金支持,只向金融機構披露有利于融資成功的信息;而金融機構為了降低信貸風險,會對中小企業提出較高的貸款利率要求,從而使得一些低風險項目由于無法承受高利率而退出融資,而能夠承受高利率的項目大多是高風險項目。金融機構在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評估時,將申請融資的項目一律視為違約風險較高的項目,盡可能減少貸款發放額,從而形成逆向選擇。而中小企業在融資成功后,可能利用自身信息優勢在借款使用方面背離原借貸合同規定,從而損害金融機構利益,增加金融機構回收貸款的難度,即產生道德風險問題。
三、降低中小企業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對中小企業的信息披露問題不夠重視,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強調要建立健全向全社會開放的信息服務系統,但并未對信息披露時間、內容、方式等方面內容作出具體規定。為降低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筆者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中小企業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使中小企業過多地依賴外源融資,尤其是金融機構的貸款。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使中小企業遭遇金融機構“惜貸”,從而使其外源融資渠道受阻。為減少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避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幫助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必須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信用制度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應針對中小企業規模小、核算簡單、人員較少等特點,參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制定中小企業信息披露制度,明確強制披露信息的內容和自愿披露信息的內容,杜絕在信息披露過程中的“搭便車”現象,以減少金融機構在信貸活動中的逆向選擇和面臨的道德風險,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效率。
(二)加強對中小企業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
我國可組建中小企業信息披露監管機構,負責對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信息披露行為的監管,對違反信息披露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懲處,以幫助金融機構在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時減少信息搜尋成本,避免在對中小企業的遴選中出現逆向選擇。監管機構在執行有關信息披露法律法規時,應特別重視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信息披露的內容、時間、方式,鼓勵中小企業自覺披露更多的內部信息,以使其在融資活動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三)培育中小企業信用
信息中介機構目前,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主要由金融機構或相關中介機構操作。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信息不透明的情況比較嚴重,金融機構信用評價成本較高;而信用信息中介機構良莠不齊,致使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嚴重,中小企業違規使用信貸資金的現象層出不窮。大力發展信用信息中介機構,有利于通過信用信息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減少中小企業融資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在目前我國現實情況下,要減少金融機構在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過程中面臨的道德風險,政府應有所作為。不僅要為信用信息中介機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支持中介機構做大做強,而且還應加強對信用信息中介機構的監管,規范其市場行為,以提供客觀真實的信息來減少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市場交易成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6
摘要:
中小 企業 是國民 經濟 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促進增長、科技進步、出口和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中小企業面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其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生存和 發展 的主要障礙,本文談到的咸寧中小企業融資難就是一個實例。
關鍵詞:
咸寧;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難;政策
中小企業不僅可以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促進社會的穩定,特別是當前,在確保我國經濟的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優化經濟的結構等方面,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名列世界500強企業的紅牛集團進入咸寧,隨后,華潤電力、晨鳴紙業、三江航天等一批具有龍頭帶動能力和較高科技含量的項目接踵落戶, 中國 內陸首座核電站通山大畈核電站、嘉魚簰洲油氣田勘探等重大項目安家咸寧,促使咸寧市也比較快速的步入了武漢城市圈發展的軌道。但是受到全球 金融 危機的影響,融資難已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本文從咸寧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實狀況進行探討。
一.咸寧市中小企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咸寧市中小型企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起來,已成為咸寧經濟的一大支柱,并且在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活躍市場、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需求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咸寧始終把培植發展中小企業作為一項重要戰略措施來抓,中小企業逐步發展也逐漸成為咸寧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中小企業約3萬家,實現增加值80多億元,占全市GDP的35%左右。但是,這些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都不同程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等現象,在激烈競爭的市場面前顯得束手無策,一部分企業在艱難地維持著生產,一部分企業甚至走到了停產半停產、無法繼續下去的地步。
二.咸寧市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的自身原因
1.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較的單一,間接融資的渠道也很狹窄。
由于咸寧市中小企業自有資金很少,經營的風險也比較的大,缺少足夠的不動產作為信貸抵押,所以就很難找到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作擔保人,因而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同時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警示,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日益嚴格,它們增量貸款普遍要求都投向了AA級以上企業。咸寧的中小企業受到資產規模、以及競爭實力等一系列的約束,一般很難獲得銀行信貸支持。
2.中小企業自身的基礎比較的弱,底子也很薄。
咸寧中小企業的產品技術含量普遍的比較低,因此市場前景不很明朗。而且,還受到資金和技術等因素的限制。其次,中小企業管理野不很規范,財務狀況缺乏相對的透明度,盈利的能力也比較差,從而抗風險能力差,進而償還貸款的能力同時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許多中小企業的管理很落后,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給它們的`貸款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二)外部及金融體系原因
1.商業銀行追求貸款規模效益的經營宗旨造成對中小企業的“惜貸”。
近年來,我國實行“抓大放小”的改革策略,各國有商業銀行也及時的故居國家的方針進行了信貸管理制度改革,他們一般都集中將資金投向了一些大型企業。另外,為了強化信貸風險管理,各商業銀行基本都實行了貸款風險終身責任制,因此,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其它的金融機構,都不愿意冒很大的風險把資金貸給中小企業。
2.缺乏為中小企業貸款的擔保機構
近年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了防范金融的風險,都紛紛的加強各自內部的管理,大幅度的減少信用貸款的數量,而且它們絕大部分的貸款都是需要抵押或者擔保,而中小企業幾乎沒有為它們擔保的部門,加上自身擔保品又十分的有限,一般很難得到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
3.銀行系統缺乏創新
現行的銀行信貸普遍存在操作時間長、環節又比較的多的問題,這些都很難適應中小企業經營靈活、資金周轉快的特點。目前中央銀行又對商業銀行規定了基準貸款利率,而且上下浮動的范圍很窄,這樣就使商業銀行難給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很大的幫助。
三.解決咸寧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建議和方案
(一)中小企業自身需要改進的方面
1.加強中小企業自身的管理和建設。
我國很多的中小企業當然也包括咸寧的中小企業還具有明顯的家族特色,中小企業應走產權主體多元化的道路,按照 現代 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對其 發展 的束縛,進行所有權結構調整,引入優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風險。這樣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強融資能力。
2.強化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觀念和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等級,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形象,努力培育“雙 贏”的銀企關系。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制度,現行中小企業的組織模式已不適應市場 經濟 要求,必須加以改革。
(二)外部的建議和方案
1.優化中小企業 金融 服務環境。
加強《合同法》、《破產法》、《擔保法》等一些 法律 法規的執行度,完善企業的還貸機制,堅決打擊脫逃銀行債務行為,這樣可以消除銀行與企業間的信用障礙。進一步完善有關的金融法規,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政策保護和扶持。建立相對健全的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機構。
2.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
國家對一些大中型企業逐步制定和實施了不少的扶持政策,使它們的融資問題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解決,但卻沒有足夠的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缺乏專門的優惠政策。不僅如此,現行的金融體系還對一些小型的金融機構的活動作了比較嚴格的控制,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更加的狹窄。
3.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完善金融企業制度。
國有商業銀行應該為中小企業營造一個比較公平的貸款環境,修改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支持中小企業的的合理資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證和誠信原則,逐步的提高對中小企業信貸投入的比重。
參考文獻 :
[1]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 經濟研究, 2001
[2]陳曉紅、郭聲琨主編.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經濟 科學 出版社,2000.
[3]張平.我國中小企業籌融資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J].安陽大學學報.2003.
[4]胡小平.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5]何雯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治理對策[J].商業研究,2003.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 7
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貿易起步時間較短,但發展快速、數量眾多,已成為我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組成力量。如今,中小企業的數量已超過國內企業總數的9 層以上,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為對外金融貿易貢獻自身力量。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變化有著正面的提升作用,探究其根本,就會發現中小企業面臨諸多難題,包括國際融資困難、銀行信貸門檻高、授權難與融資方式單一等問題,阻礙中小企業的進步與中小企業發展。
一、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現狀
1.銀行和企業的信息不對等
現階段,銀行缺乏針對中小企業信息的了解,包括風險狀況、企業經營情況與企業自身狀況。而中小型企業的問題通常集中于資產規模小、經營缺乏穩定性、報表數據不符合實際情況等,上述情況的存在使得銀行進行企業狀況分析與信用評估有著巨大的誤差,難以依據真實數據進行評估工作。以上問題普遍存在于我國之中小企業之內,顯示出現階段的金融融資市場發展問題,與問題導致整體融資結構難以進行相應的調整的難題所在。
2.貸款機會成本高
如今,許多國內的中小企業不顧自身實際情況也選擇進行上市,原因在于我國貸款成本高昂,而國外融資成本則顯得十分低廉。成功上市的中小企業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融資的資產成本利率通常低于10%,而國內融資市場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融資的成本利率往往高于20%,所以中小企業的融資首選還是通過海外上市融資的方式進行,很少會選擇國內的高成本貸款。
3.缺乏相應的擔保體系
我國缺乏相應的擔保體系,原因在于中小企業本身難以達到融資標準,也缺乏第三方擔保。銀行方面,需要考慮多方面的風險問題,對于缺乏擔保的中小企業需要進行多層次的考察與審核,通過審批中小企業數量卻并不多。中小企業經營具有很大的風險,加上銀行部分融資管理人員不愿承擔責任,經濟發展意識薄弱,中小企業的貸款工作難以展開。所以,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往往無法得到供應,很大程度上妨礙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
二、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
1.抵押品匱乏
我國中小企業現階段擁有諸多問題,包括產業規模小、資金儲備量低、總資產匱乏,這就導致其出現整體實力低、流動資金少等問題,在需要進行資金的使用與投資時,尤其是在國際金融與貿易方面,必須備有大量的儲備資金才存在貿易交流的基礎,然而,我國中小企業沒有資本與實力應對上述情況的場面,只能讓出機會。企業想要不斷發展,超越其他企業,除具備先進的技術與完善的規劃外,也需具備企業資本與流動資金的支持,中小企業沒有發展的基礎就無法提升自身。出現上述問題,中小企業通常采用的方案是以尋求國際金融貿易、海外上市與國內銀行貸款等方式為主,但是由于自身產業規模小、資金儲備量低、總資產匱乏等問題,銀行缺乏投資信心,不可能將錢投資給具有較大風險的中小企業。企業進行貸款需要的抵押物往往十分缺乏,中型企業或多或少擁有一定的固定資產,而小型企業則沒有相應的資產進行抵押,再加上機械設備與生產用具等抵押額度較低,這就導致企業無法依靠抵押物充當資產貸款,最終,阻礙了國內中小企業的貸款與發展。
2.融資方式單一
從融資模式上看,我國中小企業如今的融資模式呈現單一化,融資對象很少出現變化。而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來臨,國際貿易的模式越發多樣化、貿易規模全球化、資金流動膨脹化,一層不變的融資模式已經不在適合當今金融市場發展需求。雖然存在不斷尋求新模式變革的中小企業存在,嘗試更多方式國際融資,但主流融資方式仍以傳統的依靠信用額度進行資產融資的方式進行。導致融資模式專一,結構功能不變的問題,然而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發展緩慢,且數量不足以支撐國內大量的中小企業。雖已經在近期出現全新的股份制銀行,并伴有多種金融機構涌現,但其起步較晚,發展時間不足,缺少流動資金,總資產規模較小,難以在不斷發展的國際融資中發揮自身作用。外匯銀行伴隨我國經濟的提升雖然已經逐步入駐金融市場之中,但只是進行試探性經營,業務僅包括國際資金的存取款等,并沒有開設過多的項目,無法起到增加全新融資方式的效果。
3.融資門檻高,授權難
現階段,許多商業銀行已經開始針對國內中小企業的各項融資限制進行調整,降低整體條款要求,但融資門檻高、授權難的問題仍未解決。銀行出于對中小企業投資中存在的各項風險問題方面的考慮,很難同意資金貸款的申請,所以降低一定條款限制并沒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各項難題。國內部分大型企業與投資商們雖有意向為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與第三方責任擔保,但中小企業因自身產業規模小、資金儲備量低、總資產匱乏等實際問題的存在,并不符合擔保與融資的基本要求,而銀行對于存在上述問題的`中小企業也不會同意借款或以抵押的方式向其投資。銀行對各類企業的利率與融資政策要求不盡相同,中小企業的條款要求遠超于大型企業。融資門檻高、授權難的問題成為困擾中小企業的難題所在。
4.專業人員不足,業務不精
經營國際貿易的中小企業大多起步較晚,許多都是由其種類的金融或銷售公司轉型而來,具有兩方面難題:一方面在于我國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具有實力較弱、經濟基礎差、流動資金少等劣勢,高端專業人員更傾向于向大公司中發展,使得兩者的差異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國內中小企業發展時間較晚,業務經驗匱乏,使得其難以在國際金融貿易中發揮企業優點,高端專業人員選擇公司時,并不會對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投入過高的關注。而沒有金融專業的高端人才,中小企業就會缺少對不斷推出的全新金融政策的了解,無法在金融政策的幫助提升自身企業,白白浪費機會。
三、解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問題的對策
1.提升企業的信譽級別
對于提升中小企業的信譽級別方案,以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為主,構建以前沿性為核心特色,具有穩定性與連續性的政策。中小企業需以信譽為本,擁有良好信譽可得到更好的融資與扶持,信譽較差的企業,需進行實質上的懲罰,培養中小企業可以不斷維持自身信譽的良好習慣。于此同時,中小企業最重要的還是依靠自身總資產與實際運行狀況得到銀行的信任,通過不斷努力與進步,提高自身實力與業績,以事實贏得銀行的投資。除企業問題外,銀行也需進行相應改變,銀行借貸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對中小企業各項風險的憂慮所導致。對此,就需銀行增強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中小企業要向銀行展現自身潛力與實際發展狀況,擁有借貸后可在規定日期內還款的能力,維持良好的企業信譽。中小企業需要時刻關注政府與國際金融貿易的各項業務變化與政策出臺等,只有時刻把握最新的信息,才能保障自身利益。銀行與金融機構也應當依據市場各項需求與經濟發展的走向不斷改變業務項目,使各項業務更符合中小企業發展需求,令雙方達到互助互贏的狀態。
2.調整信貸結構,發展多元化金融服務
要針對我國貿易經濟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首先要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現狀進行改變。銀行需依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改革,調整信用貸款條款與結構,實現多途徑信貸服務體系,包括中小企業的融資與信貸。通過以上方式達成中小企業可獲得足夠的資金以滿足接下來的工作需求。法律法規是首先需要改變的方面之一,相關部門需要依據當前實際狀況、中小企業發展模式與國際金融貿易變化制定適宜的法律法規,以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監督體制與銀行信用檢查體系的構建為主,使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擁有良好的經濟環境;也要注意引導民間資本與貿易金融相融合,完善銀行信貸體制,拓寬抵押范圍,從實際出發,使中小企業獲得多途徑的融資方案;銀行與中小企業需要時刻關注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發布,避免錯失發展良機,同時,配合國家相關人員的執法與監督工作,保證銀行與企業依照正規程序進行金融工作。
3.降低融資門檻,擴寬融資渠道
伴隨國際金融貿易水準的不斷提升與國際金融貿易產業的不斷發展,可融資的各項途徑越來越多。我國中小企業不再需要依靠高利率的銀行進行貸款,企業的融資選擇范圍逐漸擴大。現階段,中小企業的主要途徑以下面三點來為主:一是政府可選擇通過政策扶持擁有完善產業鏈的中小企業上市,利用銷售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二是進行多企業聯合,可實現資源的互補,并設立風險投資基金,使得自身企業達到抗風險能力提升的效果;三通過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進行中小企業的扶持與鼓勵,政府不僅可以支持中小企業與各類高校達到校企合作關系,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也令學校獲得充足的資金,達到互助互贏的理想狀態,使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
4.加大人才建設力度,培養專業人才
針對中小企業缺乏專業人才的現狀,可從兩方面進行解決,一方面是招收高端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以企業自行培養為主。國內中小企業的公司制度中應加入獎勵體制,通過個人業績與工作時間等和工資的提升相關聯,借此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積極態度與努力工作的氛圍,采取員工工資分級制度,明確劃分不同工種與個人能力的工資待遇,使工作人員可以自主提高自身實際能力,令公司處于積極向上的氛圍之中,保持發展的動力。企業內部培訓方面,加強知識考核的時間間隔與監督,成績優異者可派往外國學習最新的國際金融知識,使企業自身不會脫離世界金融發展的潮流之中。國內銀行與金融機構也需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高端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以國際金融貿易、金融相關法律等方面為主。國家也應當提高對此的關注,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有關于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加強扶持力度,保障其更好的發展。
四、總結
伴隨世界金融貿易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與世界接軌程度也不斷提高。當今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應予以足夠的重視。本文以提升企業的信譽級別、調整信貸結構,發展多元化金融服務、降低融資門檻,擴寬融資渠道等辦法逐漸改善問題所在,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與政策。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對策】相關文章: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和對策10-27
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04-14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案例08-04
盤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06-03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融資問題分析05-13
利率市場化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01-05
中小企業利用P2P網貸融資的現狀05-06
融資租賃:中小企業的融資良方10-21
2016創業融資現狀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