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影視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生意經
劉琬喬2011年11月創立的水母互動,是一家提供影視移動互聯網營銷服務的新型公司,亦是目前中國相關領域最專業以及完成案例最多的服務解決商。在成立4年多的時間里已為20家中國頂級電影公司。服務超過80部電影,參與創造了超過100億的票房。
在新媒體爆發式增長的時代,水母互動率先將互聯網思維運用于影視娛樂產業,使移動媒體這一新的宣傳出口成為影視營銷行業內繼PC端網絡之后新的宣傳突破點。
作為移動媒體宣傳的探路者,通過對影片元素的分析整理、對影片數據的調查研究,依托于超過100家、總覆蓋數億人次的“無線聯盟”,水母互動將繼續以最超前的宣傳思路及理念,為中國影視娛樂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劉琬喬:像野馬一樣奔跑
2010年,剛畢業的劉琬喬正在老家深圳當民生記者,天天跑來跑去地報道誰家小孩走失、哪里出了車禍。忽然互聯網興起了三大風潮——團購、LBS和微博,她開始對互聯網無比憧憬。
但那時候的深圳既沒有互聯網氛圍,也沒有創業氛圍。恰好劉琬喬在微博上認識了天使投資人王利杰,王利杰問她:投你10萬塊錢,敢不敢自己做點什么?
就這樣,2011年劉琬喬跑到北京,拉來了自己在大學時的老師,又拉來了老師的一個學生,然后從網上招了個員工,從百子灣大成國際公寓一間40平米的LOFT和一排二手辦公家具開始,做電影外包。
她創立的水母互動幾乎是最早給電影開發獨立App的公司。“當時還沒有H5,也沒有朋友圈,我們統稱這些產品為WebApp。當然那時候3G網絡普及度還不高,所以流行度不像今天這樣好。”目前在推廣渠道上,水母互動已經整合了當下最熱門的180家App,成為這些App的內容提供方。
到C端去
“當時可以做兩個方向,電影和音樂,都是我喜歡的。”劉琬喬回憶說。但是,音樂在2011年時受困于版權等問題,產業前景尚不明朗,再加上電影的營銷方式才是她喜歡的,短暫試水后,劉琬喬就全力投向電影了。
“電影宣傳比歌曲宣傳好在它有短期內的爆發性。如果電影是一個產品,這個產品的推廣周期從上映前半年到上映后一個月內,密集轟炸式的宣傳,大面積的報道、大面積的路牌廣告,都能讓我更好地發揮創意。”
她自認為是互聯網圈里最懂電影的,也是電影圈里最懂互聯網的,雖然她既不是學電影的,也不是學互聯網的。她的公司也奇葩,兩個部門一個是傳統廣告型,一個是傳統技術型,在一起碰撞出火花,相互促進生長。
最初,水母互動定位在移動互聯網,但后來劉琬喬發現出發點不能如此局限,水母互動因此不斷升級,加入微博、微信業務,直到現在的全案營銷。
現在營銷戰場已經變成整體——微信、微博、門戶、雜志、報道等,創意才可能得到全面的施展。B端可以賺錢,但空間并不大,所以還是要到C端去。電影營銷是站在片方的角度,而C端產品是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劉琬喬自問:水母互動能在C端做點什么?
賣票是一個環節,但其實移動互聯網還有很多可做的事,何況如果是賣票的話,線下的模式太重,而劉琬喬希望水母互動是一個快速增長的輕公司。
她想到了社交——電影是具有社交性的產物,茶余飯后的討論、朋友圈的分享、論壇上的影評,正在讓電影成為日常生活消費文化的一部分,且越來越重要。
來自貓眼的一個數據顯示,2014年有8。3億觀影人次,當中22%是自己去看電影的。劉琬喬覺得自己可以為這22%的人做一點事。“一個人看電影是需要勇氣的。走到成雙成對的人群中間,感覺會很奇怪的。”App“陪你看電影”應運而生。
但是用戶接受影視社交嗎?劉琬喬很有信心:“很多人會打個問號,覺得第一次跟陌生人見面是在電影院,很怪很尷尬。但是10年前你想過會跟陌生人住在一個房間里嗎?不會。但是現在會,因為你會合租。10年前你想過跟一個陌生人出去旅游嗎?現在也會。它是一種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希望這樣去嘗試。”
一個女生眼里的陌生人社交
“陌生人社交”對這個年輕女生來說,顯然不是什么敏感詞。“其實很多人都會做啦。現在碎片化的時間這么多,人很容易空虛,就需要這樣的產品。”劉琬喬說。但是她承認因為自己是女生,所以做陌生人社交產品時,和男創業者相比走了很多彎路。
首先,是過多地注意細節,導致在做產品時的整體速度上出了一點問題。此外,她覺得自己過去總是過于重視產品的情懷,擔心是否安全,而不像其他產品那樣“直接”。
“現在我更愿意看數據,從數據中找用戶喜歡什么和不喜歡什么。”比如,她過去非常不喜歡“勾搭”這個功能,“覺得太直接了”,就把它隱藏在App的三級頁面下,但數據又表明用戶很喜歡,“勾搭”現在的活躍度甚至高于“小組”,于是在新版本中,“勾搭”又回到了一級頁面。
“陪你看電影”現在的用戶男女比例可以達到73甚至64——比起其他陌生人社交應用的8∶2甚至9∶1,這個數據顯然均衡得多。不過,劉琬喬也發現用戶匹配度還不高,比如用“勾搭”發布了想看某個電影的女性用戶大多是文藝女青年,但與之匹配的文藝男青年則活躍在“小組”中,而勾搭的大部分男性用戶——“就是絲,”劉琬喬笑著說,“成功率慘不忍睹。”
所以,數據告訴她,下一步要引導“絲”,首先是讓用戶完善資料,加強社交安全性,其次是要鼓勵用戶抒發見解,為自己的個人信任度背書。
劉琬喬自己就是資深影迷,親身體驗了電影社交需求的發展。最早期的影迷社交在DVD店里淘碟完成,通過在店里跟老板和其他碟友交流得到好電影的資訊;互聯網興起后,影迷漸漸轉向在線看電影,同時一些電影論壇成立,供影迷交流討論;再之后就有了微博,大家通過關注牛人影迷獲得資訊。
“但這些方式都要靠影迷主動去追。”劉琬喬說。她希望用戶成為陪你看電影的朋友之后,能夠不費力地得到電影推薦。“所以小組功能會繼續優化,我們基于人的標簽去推薦,希望給用戶的推薦是無處不在的。”
創業三年,劉琬喬曾經有各種害怕,害怕自己的產品沒人喜歡,經常睡不著覺。后來她想通了一件事——我為什么要怕?“老天本來就會不僅僅給你開心和快樂,還會給你痛苦和悲傷。創業的苦你也要自己去享受。當痛苦不再是痛苦的時候,它就只是你的一種感受了。”
她希望自己一直在草原上像一匹野馬那樣奔跑,并不在意自己最終會到達哪里,也不太在意草原上的其他對手:“因為草原足夠大,如果你總是想做到第幾的話,你就把自己框死了。”
【影視移動互聯網創業的生意經】相關文章:
怎樣把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賣出高價?06-13
給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一些建議06-09
傳奇商人趙本山的生意經創業05-18
90后女生的小本創業生意經05-31
互聯網創業計劃07-19
影視創業計劃書11-05
沈南鵬談85后:你們就是移動互聯網 再不創業就晚了08-10
互聯網創業趨勢解讀09-16
互聯網創業受關注10-12
互聯網創業賺錢項目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