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席殊書屋創業路:政策之后是市場
書商這個詞并不是所指對象們所樂意接受的,這個詞帶有那個時代的色彩,些許滲透著不屑與不接納,但是事實上,目前讀者買的書,讀者讀的書,很多是出自他們之手——中國民營書業的從業者們。10年來,這個群體飽嘗了艱辛,他們創造著,他們也以信念和力量抗爭著。
席殊書屋從1996年6月第一家書店開業至今已經歷了十年時間,這十年也是中國民營書業發展的一段重要歷程,席殊書屋自身的發展經歷也折射出民營書業遭遇到的一些困惑與挫折。日前,作為民營書業界唯一的政協代表,席殊先生結合自身的經歷與感受,就民營書業當前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進行了暢談。
記者:席殊書屋從第一家書店開業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時間,您感覺這十年來民營書業的格局變化大嗎?
席殊:民營書業現在的局面和十年前遇到的情況還是差不多,所謂差不多就是仍然要面對一個龐然大物,就是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形成的新華書店的體系。新華書店的力量十年來非但沒有得到削弱,現在通過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動的轉制、集團化,反而加強了,尤其是這兩三年和未來的兩三年中這一趨勢將更為明顯。
我們以前預期新華書店會走弱,甚至會四分五裂,但現在看來這個預計與現實還是有差距的,所以對民營書業來說,到今天仍然是在夾縫中生存,但現在這種政策和所有制的歧視還是淡了很多。所以民營書業在行業中始終處于弱勢的地位,過去主要認為是政策問題,但現在政策的障礙幾乎沒有,主要是市場的問題。因為這個行業通過十年的發展,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因素越來越多,但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還是有很多行政方面的問題。而面對新華書店的轉制和股份化,民營書業可能也有很多機會。
記者:一直以來,政策、資金和管理都是民營書業面對的三個主要問題,您贊同這種觀點嗎?
席殊:從分銷的角度來說,在政策方面幾乎沒有障礙,民營書業與新華書店在政策上應該說已經一視同仁,關鍵還是融資的問題,公司的運營主要是管理問題,但任何企業可能都存在這些問題。
記者:幾年前,您曾經就促進民營出版合法化做過相關的政協提案,在這方面您感覺是否有所進展?
席殊:民營書業在出版方面的政策還沒有任何松動,而且估計還會有進一步的規范。這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因為收得太緊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中國出版業的競爭力,但放得太開又要考慮到導向問題。我想目前應當是一個過渡時期,我相信遲早會發生一些改變,但這肯定是一個比較長的過渡期,這期間一方面要保證行業的活力和創造力以及國際上的競爭力,但也要考慮我們自身的國情,所以這個問題很難預測。因為我自己沒有做出版,所以這方面的體會少一些。
記者:目前民營書業的狀況如何?
席殊:現在民營書業受到的擠壓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這種擠壓主要來自于政府現在不遺余力地推動出版社和新華書店的轉制,這種推動力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在直接投資,但對民營書業方面除了在政策上一視同仁以外,并沒有很直接的扶持和推動的措施。因此,在一邊強勢推動和一邊無所作為的情況下,民營書業的日子也更加難過。但我認為,如果沒有民營書業的繁榮,這個行業就沒有活力,假如從市場主體的角度看,民營書業就相當于是大量的中小企業,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中小企業勢必沒有活力,而且民營書業為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因此我希望政府能夠出臺一些具體促進民營書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
據有關方面介紹,今年晚些時候民營書業可能將會享受到縣級以下城市增值稅退稅的政策,這個政策也是新華書店長期以來享受的一個優惠政策,而對于擁有600多家分店的席殊公司來說,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分店處在縣級以下城市中,因此,這將是一個對我們很利好的政策。
我感覺當前的行業危機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閱讀危機,二是盜版沖擊。我覺得這兩大問題對中國圖書產品將產生致命的危害,所以我覺得政府應該在這兩方面加大力度,推動全民閱讀,打擊盜版侵權。這次兩會期間我將有這方面的提案,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應當站在國家的戰略高度來看待,對于提高全民素質、增加全球競爭力都至關重要。試想,如果大家都不讀書了,這個民族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是不可想象的,閱讀的功能是互聯網以及電視、廣播等媒體無法替代的;如果大家都不讀書了,我覺得國民的思想、思維、創造力將肯定弱化。有不少學者也都關注過這個問題,閱讀對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成長和進步都很重要。
記者:那么您認為民營書業當前面臨哪些危機呢?
席殊:民營書業這兩年是在重新洗牌,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強的愈強,弱的愈弱,直到最后退出市場。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所以民營書業現在應當抓住機遇,做大做強。
我覺得政策問題現在不是主要問題,資金問題還是要看行業目前的機會和競爭情況,但從目前情況看,行業機會是肯定存在的,關鍵是要找準自身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這也是投資人很看重的內容。
行業機會應該說還是很大的,在重新洗牌過程中,這兩年將會產生一個巨大的變化。如果從出版角度來說,因為政策沒有完全開放,所以這方面的資金問題可能很大,但民營書業的競爭力主要還在發行分銷的領域。雖然這里面臨的還是一個有限的市場空間,因為新華書店占有整個市場的70%~80%,你在剩下的20%~30%的空間里有多大的騰挪空間,有沒有實力和新華書店競爭?新華書店現在已經集團化,實現了區域的整合,這也意味著加強了區域性的壟斷。在這樣一個壟斷的市場中去拓展市場的空間,確實很難,但同時確實也存在有機會。因為現在新華書店的壟斷是區域性壟斷,并沒有形成跨區域的聯合,所以有它的局限性。就席殊公司來說,我們的策略是在每個省都成為第二或第三的份額地位,那我們可能就超出了任何一個區域性的企業,這樣就能形成對上游出版資源的談判能力,轉過來就可以加強自己的競爭力,這是在總體市場提升影響力、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不是簡單地和新華書店競爭。還有專業出版和專業圖書的分銷,也存在比較多的機會。
記者:民營書業在管理和運營上要面對哪些問題?
席殊:對我們來說,多年來我們一直采取了一種“三駕馬車”的商業模式,就是以特許經營的方式發展加盟店,通過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實現規模優勢,再進一步進入發行和出版領域,這是我們原來的策略,但我們現在對這個商業模式也作了調整。調整的原因是因為這幾年做下來,發現要做到統一采購和配送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之前我們一直在作這方面的努力,包括我們融資也是為了實現統一采購和配送。因為我們的加盟店在2002年底就達到了600多家,近年來也沒有做進一步的推廣活動,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能夠做到統一的采購和配送。因為以我們目前總部的規模,與各地批發市場相比,很難建立起價格和速度方面的優勢。
總部僅靠加盟金和品牌費是不夠的,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前進入圖書的發行,為出版社和一些書商做非新華書店渠道的發行代理,代理的產品可以通過席殊書屋連鎖店網絡和我們合作的批發商的零售網絡銷售,相對于一般的發行公司來說,我們多了一個零售網(席殊書屋),與批發商有更緊密的合作關系,既是批發商的下游(加盟店),也是批發商的上游(發行代理),做發行就具有優勢,我們將過去的批發商轉型為發行商,全面進入圖書的發行領域。
十年間有過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和打擊,這次是我們對公司業務模式的一個重大變革。因為之前的商業模式。在某些地方走不通,所以現在找到了出路,進行了調整,改變了公司的盈利模式,過去是靠圖書批發掙錢,現在是靠發行掙錢。
我們去年3月和法國人合資,對外高調發布,但目前資金并沒有全部到位。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在作轉型的準備,年底開始啟動,從目前情況看,是非常樂觀的。因為出版商(社)認同這樣一種模式,他們普遍對目前的渠道不滿意,所以他們對這樣一個新的發行模式很感興趣,最初簽約的幾家出版商授權給我們獨家代理的圖書已經進入我們的渠道,營銷的工作也已經開始啟動。批發商也很高興,因為我們建立的是區域獨家代理制度,他們對這種模式也很歡迎。加盟店也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席殊在線與全國各地近30家有實力的批發商直接交易,不僅便利了,而且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滿足率。
記者:席殊公司十年間都經歷了哪些重要的轉型?
席殊:對席殊公司來說,比較大的一次轉型是1999年。我們當時希望能夠成為中國的“亞馬遜”,當時投資人對我們也很追捧,因為1999年下半年最流行的概念就是“鼠標+水泥”,投資人特別看好電子商務這一領域。事實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的網上書店在2000年3月就已開通,當時融資的形勢非常好,所以我們在2000年6月與新加坡一個投資集團正式簽約,融資600萬美元。那時剛對外正式發布,就在2000年在六七月間,因為非市場的原因,公司受到一個嚴厲的沖擊,被停業整頓半年,所以最后資金沒有如期到位,也就失去了電子商務的機會。雖然我們的網站一直延續至今,但規模一直做不大,就因為在資金上出了問題,電子商務不燒錢是很難發展的(笑)。
我們那次重大的轉折是沖著電子商務的機會,但最后因為非市場的原因沒有取得預想的成功。后來有些人猜測是否是管理問題或是網絡泡沫破滅,都不是,與網絡泡沫破滅沒有關系、與公司管理、戰略都沒有關系,完全是非市場因素,使得我們最后失去了電子商務的機會。到2001年,我們重新又回到了原有的商業模式上去,還是以連鎖經營為中心。所以在2001和2002年公司發展得非常快,當時也有很多融資機會。但2003年對公司又是一個轉折點,就是非典,非典可能對一般的企業影響不大,但對我們來說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致命的。加盟店本來在我們這里采購量就不大,大部分流失到當地批發商那里,但非典一來就完全中斷了。
【席殊書屋創業路:政策之后是市場】相關文章:
創業政策03-07
重慶 創業政策03-27
創業政策集合!03-26
南通創業政策03-25
農民創業政策03-26
創業政策的創業學起源03-07
德國的創業政策03-04
柳州創業政策03-22
鼓勵創業政策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