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80后富二代張正全養海蝦創業的故事
一起再來看看一個重慶80后的創業故事,這個“80后”的年輕人,要放著城里的好日子不過,來重慶合川區太和鎮沙金村養海蝦創業。
軍旅生活,讓“公子哥”變了樣 張正全家在沙坪壩,在周圍朋友眼中,他是“富二代”,父母做了30多年海產品生意,優越的生活條件讓張正全這輩子哪怕不工作,也會衣食無憂,朋友們常開玩笑叫他“張公子”。
2003年,父親張佐明將高中畢業的張正全送進了部隊,退伍后不久,張正全突然對父親說想在重慶自己搞個海蝦養殖場。雖然兒子的想法讓張佐明既驚訝,又欣慰,但他并不放心:“他沒吃過苦,我擔心他干不好。” 較了幾個月的勁,張正全終于說服了父母,專程到福建考察學習了海蝦淡養技術。2011年,父母幫他投入了近1000萬元,在合川區太和鎮沙金村建成了重慶傲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張正全流轉了260畝土地,平整后建起了20多口蝦池。又從沿海空運來基圍蝦苗和海水,再就地逐漸淡化飼養。目前在重慶市,用這種技術養蝦的,只有兩家。張正全正是看中了這一產業的市場前景。 張正全說,是3年部隊生活改變了他:“我不能一輩子啃老,自己的未來得靠自己雙手打拼。”
不怕吃苦,就怕老是下雨 就這樣,張正全一個人來到偏僻的沙金村,租了一間民房,開始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每天,他都和聘請的農民工一起,頂著嚴寒酷暑在工地上忙活著,有時一天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兩年下來,張正全白皙的皮膚變得黝黑,人也瘦了一大圈。 才到太和時,張正全很不習慣,這里沒有鬧市的燈紅酒綠,沒有舒適的家。對他來說,更難捱的是寂寞。“以前晚上常常和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唱歌,可現在這里,晚上只能一個人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發呆。還好,現在慢慢適應了。”
張正全說他不怕吃苦,就怕老是下雨。 蝦場位于涪江邊上,張正全當初選擇這里,就是看中了涪江優質的水源,可正是這條涪江,讓他連續兩年遭遇了巨大損失。 去年7月和前不久的暴雨讓涪江水位上漲,漫進了蝦池,蝦和大閘蟹跑了很多:“每次損失都在20萬元以上。”張正全說,他打算拉網,或將蝦池堤壩抬高加固,否則年年都會因此遭遇損失。 對張正全來說,下雨還會出現一個問題。“蝦場到太和場鎮并不遠,可有一段約1公里長的陡坡土路,一下雨,運蝦車根本出不去。”令他欣慰的是,目前當地政府正在考慮硬化這段路。 他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創業 張正全請了十多個當地農民工,蝦場閑時,還將他們介紹到其父位于渝北三亞灣海鮮市場的餐館幫忙。 “張老板人好,隨和,一天80—100元的工資,從不拖欠。而且我們每天只工作8小時,超出時間,還另算加班費。”附近農民周純友說,蝦場建起后,他和好幾個村民都不再外出打工,到這里掙錢來了。
目前,張正全的蝦場每年可產兩季,每季蝦飼養約3個月就可上市,年產量60多噸,年收入500萬元。 “銷路不愁,價格也可以,每斤都在35元以上,只是這些蝦池一年總有約半年時間閑著。”張正全說如果蓋上大棚,安裝鍋爐加熱,冬季也可養蝦,就可實現一年3季。但這需要更龐大的資金,張正全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等自己掙了錢,再擴大規模、改善設施吧。還得將父母為我提供的本錢還上。”
“部隊生活讓我明白了,好生活要憑自己的雙手去開創。這兩年養蝦經歷讓我了解了農村、明白了掙錢的不易,這或許是我這兩年最大的收獲吧!”張正全說。
【80后富二代張正全養海蝦創業的故事】相關文章:
80后女孩的創業故事05-06
80后女孩勵志創業故事05-23
創業者富二代各占一半06-13
洗碗洗出創業靈感 80后姑娘的創業故事05-10
80后美女創富者08-24
一個80后女孩的創業故事06-10
80后校園創業05-09
80后創業的特點06-05
80后李想創業賺一億的成功故事02-02
養蒼蠅創富百萬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