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業的勵志故事(通用2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創業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
宋xx,女,1968年生,無黨派人士,現任,威海市、榮成市政協委員。該同志以科學發展為主旋律,通過規范管理、誠信服務、守法經營,使博隆家居裝飾匯展有限公司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擁有經營面積80000平方米、400多家客商,膠東地區最大的家具及裝飾材料產業集群。作為榮成民營經濟的一名女標兵,宋xx先后獲得了“全國創業之星”、“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優秀女企業家”、“威海市三八紅旗手”、“威海市民營經濟女狀元”、“榮成市十佳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并擔任山東省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
多年來,宋xx始終信守“以信為本、以誠待客、優質服務、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以超人膽識謀求企業擴張,以誠信經營贏得客戶信賴,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
xx年,已是榮成家具營銷行業佼佼者的宋xx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號召,決心做大做強自己的產業。她根據膠東地區房地產業蓬勃興起,家居裝飾消費急劇增長的實際,經過多方考察和科學論證,決定在市經濟開發區興建一座集家具商場、裝飾材料城、星級賓館、銀行等多項設施的超級市場。宋xx的這一構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關注,將其列入榮成市“108工程”重點項目之一。僅僅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一個經營面積80000平方米、能容納400多家客商超級家居裝飾建材商場拔地而起。為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優美舒適的'購物環境,宋xx投資xx多萬元,聘請著名設計師對商城購物環境、商場功能進行整體規劃,將整個家居裝飾匯展中心設置為家具綜合商場、陶瓷地板館、五金一條街、櫥具一條街、裝飾建材大型超市、門類館、油漆館等七大區域,并專設了休閑區、咖啡廳,將匯展中心打造成為膠東地區規模最大、購物環境最優的集家居流通、商務、餐飲、休閑等產業為一體的家具建材流通產業集群。
目前,博隆家居裝飾匯展中心已經有數百個知名品牌加盟,確保消費者足不出市就可買到性價比較高的知名品牌。幾年來,公司在贏得消費者信賴的同時,還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先后獲得“山東省工業再就業基地示范點”、“威海市文明誠信民營企業”、“威海市消費者滿意單位”、“榮成市文明誠信民營企業”、“十佳文明道德文明企業”等榮譽稱號。
宋xx認為,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和諧一致的,作為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理應擔當起回報社會的責任。因此,她始終以一名優秀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富而思源、反哺社會,熱心公益,積極投身于扶貧濟困等慈善事業,為社會的和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公司在積極為國納稅、安置大量下崗人員的同時,大力投入公益事業,以各種形式回饋社會、造福人民。今年,宋xx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與蔭子鎮北流水村結成了包扶對子,給村里制訂了中長期發展規劃,計劃為該村新農村建設投入200萬元。目前,他們已經為村里改造了村路、修復了橋梁、進行了大環境整治,一個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現代和諧農村即將展現在人們面前。從1996年開始,宋xx通過“希望工程”捐助了全國各地貧困兒童共計50多名,累計捐款、捐物達10多萬元;xx年在全國婦聯發起的“情系西部、共享母愛”活動中,她又捐助5萬元,被全國婦聯授予“助心愛心大使”榮譽稱號;xx年愛耳日,她又捐出2萬元,為殘疾兒童購買了助聽器,讓失聰兒童回復聽力……。宋xx緊緊圍繞民營企業“共建共享”這一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積極推進新型與和諧勞動關系,營造出和諧的發展環境。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2
一名地地道道的80后文科生,靠著一股不服輸的拼勁,硬是在理工男主導的IT領域打出一片天地,這位IT創業者叫王xx。
畢業6年,在三次創業失敗后,2014年,80后小伙王xx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感覺,他和小伙伴們已將公司開在了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
“愛折騰”文科生:一頭扎進IT行業
“有的人天生就是折騰的.命,比如我。”王xx這樣對記者說。
求學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本科是管理學,王xx在校期間擔任過團委書記、紅十字會校支隊隊長,同時也是某連鎖餐飲品牌門店店長。“都是需要用心做的瑣碎工作。”王xx坦言,自己很感恩當年的那些經歷。
20xx年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兩年后,文科生王xx一頭扎進自己毫無基礎的IT行業。
“第一次創業是組建團隊,幫企業做軟件開發。”王xx回憶稱,初出茅廬的伙伴們最終因為想法不同而分道揚鑣。此后兩年,這名愛折騰的文科生又組建過兩支團隊,分別做軟件服務外包項目和互聯網整合營銷項目,不過,兩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
談及前三次創業的失敗,王xx表示,團隊的執行力、負責人決策能力都是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稍有失誤就可能半途而廢”。
第四次創業:獲首輪風投500萬元
2014年1月,王xx獨自注冊成立公司,主營微信公眾平臺開發、APP開發以及微信營銷,這也是他的第四次創業。8個月后,公司漸入正軌,現已擁有300平方米的辦公室(包含研發基地),相繼在南京、西安、深圳開設了分公司,公司員工超過60人。
2014年底,在青桐年匯·華中黑馬創交會現場,公司推出的微信打印機贏得滿堂彩。隨后,公司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上一個接著一個突破,已擁有從軟件服務外包到智能硬件生產等完整產業模塊。
創業至今,這家年輕的光谷創業型企業的銷售業績突飛猛進,風險投資公司更是聞風而動,不久前首期500萬風投到賬。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3
鄭州商人趙公民最近在鄭州東三馬路開了一家名為“谷味多”的饅頭快餐店。在谷味多店里,記者感受了一把饅頭快餐的新鮮,饅頭像漢堡一樣整齊地擺放在食物架上,透過玻璃窗能直接看到廚師們在工作。趙公民介紹,谷味多的饅頭主要以谷類雜糧為主,有黑米、高粱、胡蘿卜、蔬菜等二三十種口味,饅頭的所有原料都是按照綠色環保標準采購,非常受年輕人喜愛,顧客年齡多在20~40歲。
中國已經進入了小本投資創業時代,小本創業使得中小投資者的夢想成真。從以上幾個校園創業勵志小故事中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創業項目,早日實現財富夢想。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4
20萬,11個人,一間破傳達室,當年的柳傳志根本不知道為何要成立公司,隨大流下海創業。為了發工資,他帶領所有員工當過“倒爺”、拉過板車、在中關村擺過地攤,賣過的商品琳瑯滿目,包括運動服、電子表、旱冰鞋、電冰箱。被認定投機倒把罰款100萬,被認定走、私罰款300萬,40多歲的他,仍舊還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聯想已經成為民族計算機產業的象征。柳傳志說:我當時打死都不會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辦成今天這個樣子。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5
在國營企業工作兩年后,一心想當“萬元戶”的梁穩根遞交了辭職書。沒有了“干部”身份,甚至連城市戶口也沒有了。父親怒不可遏,拿著扁擔追著梁穩根要把他攆回洪源機械廠。但扁擔沒能把“犟驢”攆回去。梁穩根后來回憶說,當時他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如果經商失敗了,我就去做兩件事:一是寫一本書——《此路不通》,以此來告誡像我們一樣沖動的年輕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當先生,教書育人。”在經歷販羊、營銷白酒、生產玻璃纖維一系列失敗后,梁穩根靠他的`專業特長賺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潤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國百富榜”中,身為三一集團董事長的他以7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問鼎“中國新首富”。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6
在84年的歲月中,愛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難。上小學時,愛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師講授的內容”不得不退學。少年時,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處于半聾狀態。打工期間,他被公司開除過好幾次,他的許多專利也不能得到市場認可。37歲那年,妻子去世,愛迪生一人帶著3個年齡分別為13歲、8歲和6歲孩子生活。而一場大火毀掉了他絕大多數的發明裝置。就是這個屢遭背運的愛迪生,締造了偉大的通用電氣公司,鼎盛時期的`他,更是掌控著13家大公司。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7
他4歲的時候,因父親做稻米期貨生意破產,10口之家陷入赤貧,由于食物不夠,孩子們開始夭折。5歲的'時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歲的時候又失去兩位,并且在9歲時被迫離開母親……在1917年開始創業時,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規教育。到了1927年,創業10年有余,事業已經大有所成的他,滿心以為不怕任何打擊,卻經歷了獨子夭折的噩夢。這個背負著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創辦了全球知名的松下電器,人們都稱他為“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8
昨日,在武漢市漢陽區五里垃圾轉運站,3.8噸重的速凍水餃被送進垃圾粉碎機,這是該市工商部門查獲的最大一批“早產水餃”。
去年6月15日,漢陽工商分局在該區某冷庫內發現,湖北鼎鮮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水餃包裝上標注“2011年7月12日”、“2011年7月13日”和“2011年7月15日”生產,“早產”一個月。該批“早產水餃”共7600袋,重達3.8噸,貨值1.7萬元。
這些“早產水餃”的制造者,是去年畢業的大學生。經查,公司三名股東全姓丁,均為外省同一村來漢創業的年輕人。其中一名股東稱,公司負責人和大股東丁某僅24歲,去年從外省一所大學畢業后,便約4名同學來漢創業。去年春節剛過,他們用籌來的100萬元創辦公司,生產“鸚鵡洲”牌灌湯水餃,銷往武漢周邊地區。
不久,該公司在漢陽五里墩一家冷庫租下庫房存放水餃。因銷售不暢,積壓較多,公司便將生產日期人為后延,共生產出“早產”水餃380件。
由于可能面臨最高8萬余元的處罰,立案調查的第二天,當事人均失去蹤跡。工商部門不得不封存該公司存儲間長達8個月。如今,該案雖未結案,但依據法定程序,這些“早產水餃”需及時銷毀。
漢陽工商分局有關人士表示,支持和保護大學生創業,但涉及食品安全問題,不能遷就。團省委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張奕則提醒,創業沒有捷徑,獲取財富固然重要,但守法經營,將誠信和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更重要。
90后大學生航天機械制造 畢業辭職賣菜創業小煎餅店的創業大智慧靠“賣笑”一年凈賺300萬的'創業故事小女子創業從一瓶指甲油開始一位草根北漂創業者自述:賺錢的快餐店之死O2O小本創業:包子怎樣一年賣出3個億“小矮人”五年創業歷經辛酸終見陽光大學生創業收快遞 “雙十一”日賺600元高材生返鄉創業念活“養蝦致富經”創業做什么:小小電梯里的廣告商機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9
80后小伙回鄉創業 “互聯網+”模式發展觀光農業
看過電視劇《家的N次方》的朋友一定對劇中男主角的DIY小農場不陌生,一個低碳環保的生態農業園,市區白領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擺脫城市的喧嘩,周末一家人來到郊外體驗農家生活,呼吸的是清新、寧靜的空氣,吃的是綠色健康的蔬菜水果,感受著大自然的樂趣……
重慶市銅梁縣水口鎮青年創業者王志成便有這樣一個令人向往的農場——石佛山生態觀光園。
石佛山生態觀光園位于水口鎮,距離縣城30分鐘的車程,海拔接近1000米。去年,王志成與人合伙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當地100畝田地開辟生態農業觀光園,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并結合電商平臺銷售生態特色農產品,依托“線下+線上”的模式帶動旅游業發展和當地村民致富。
從工程預算員到“農民”
2010年,從學校畢業的王志成跟隨親戚到成都從事工程預算工作,幾年時間下來,王志成覺得“打工不僅辛苦,也沒有自由,而且發揮不了自己的能力。”
不甘心為別人打工的王志成辭掉了工作回到家鄉,他看好前景良好的鄉村旅游市場,決定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有那么多項目,你為什么選擇生態觀光農業?”
王志成透露,2013年的一天,財經頻道報道了一位都市白領辭掉高薪工作,回家發展生態農業并創業成功的新聞,這個故事一下擊中了他的內心。想到自己家鄉水口鎮氣候條件優越,環境優美,距離云陽新縣城很近,近幾年,國家也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農業換發出蓬勃生機,目前家鄉從事生態觀光農業的人很少,有較大的市場空白。
發現這一商機后,王志成馬不停蹄地到各地考察,成都的鄉村旅游發展成熟,他便四處參觀別人的生態農業項目,學習他們的經驗,重慶鄉村旅游有名聲的區縣,他都走遍了。通過考察學習,王志成和人合伙承包了佛安村的.100畝土地,2015年5月1日正式啟動鄉村旅游項目,7月建立源峰電子商務平臺。
明知是“坎”也要往下跳
“創業確實需要勇氣,當初說要搞生態農業,大家都覺得我瘋了。”王志成說起當初的選擇,很是感慨。“我老丈人聽說我辭了職要回來發展農業,都跟我急了,三天兩頭的打電話來或是跑家里勸說。”王志成說。
“沒聽過誰搞農業賺錢的,家里負擔不輕,不能是坎也要往下跳啊。”老丈人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王志成的孩子才一歲多,一家三口一個月生活費最少四五千元,自己的辭職創業意味著家里不僅沒有收入來源,還要投入巨額資金,而發展農業的效益誰都不能預期。
最終,合伙人的不斷鼓勵和妻子的信任讓王志成堅持了下來,他堅信自己對未來的判斷。“如果我放棄了,而別人卻干成功了這件事,那我肯定是要后悔的。”王志成說,“我相信鄉村旅游有很好前景。”
自開始創業以來,王志成勤勤懇懇,每天很早就往山上、項目部跑,經常凌晨才回家。對于沒干過農業的他來說,很多東西都需要學習。規劃項目、設計圖紙、網站的建立、設計等都需要他親自參與,不懂的,他便跑去問行家、查資料。他還參加了政府組織的“致富帶頭人”等相關培訓,學習創業知識。
“創業時,很多你不曾設想的問題都會接踵而至。”王志成說,他承包了佛安村農民的田地,為了便于對園區的管理,他們打算修建圍欄和公路,而此舉遭到了村民的反對,一是認為圍欄擋路了,二是在園區修路,被認為破壞了土地。
“和村民打交道要設身處地從他們角度考慮,最大程度地方便村民。”王志成和合伙人主動上門與村民進行溝通交流,把計劃告訴村民,他們還請政府工作人員幫忙牽線溝通說服村民。王志成還聘請了村民在園區打工,打理蔬菜基地或是果園,讓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
“創業過程雖然很艱苦,但要有大無畏的精神。很多事情看起來不切實際,但只要一步一步在做,把每件事做好了,那些看起來不切實際的東西就都能成為現實。”王志成說。
跳出農業做農業
“傳統的農業模式經濟效益較低,所以我就想跳出農業做農業,通過互聯網給農業打開不一樣的窗子。”如今,王志成和合伙人建立了石佛山生態農業觀光園實體項目和源峰電子商務平臺,依托“線下+線上”兩個平臺發展農業。
線下,即集合有機蔬菜、生態養殖、農業觀光與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生態觀光農場實體經濟;線上,則通過互聯網整合銷售當地農戶的農特產品、推廣鄉村旅游。
目前,石佛山生態觀光園已經初具規模。在觀光園內,一排整齊的木制避暑房掩映在一片小花叢中,湖水相伴左右,廣闊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別有一番風味。
“在我們這里,游客一整天都有耍頭。”王志成介紹,觀光園內設置了開心農場、瓜果區、賞花區、垂釣區、露營區等,還種植有藍莓、果桑等多種特色水果,可同時接納上千名游客游玩。
源峰電子商務平臺作為線上平臺,將觀光園自產的蔬菜、水果、肉類及合作農戶的農產品搬到網上進行銷售。“現在園內種植的李子、瓜果快成熟了,隨時放到網上銷售,有很多在外打工的云陽人喜歡通過網站購買家鄉的農產品。”王志成說,通過“互聯網+”發展農業,當地農產品銷量大大提高,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
目前,王志成的觀光園還在不斷完善中,將于7月下旬正式對外營業。對于未來的規劃,王志成希望能打造成一個鄉村迪士尼樂園,游客們在他的觀光園內能實現吃喝玩樂游等多位一體的體驗,既能享受鄉村的寧靜,又不會孤獨無聊。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0
蒙牛文化的主根是“德”,其有三大“支柱”:“經營人心”,“與自己較勁”,“種自己的田”。
經營人心
通常人們創業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賠和賺,而蒙牛首先想到的是別人的賠和賺。
1999年,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確立了自己的創業綱領:“股東投資求回報,銀行注入圖利息,員工參與為收入,合作伙伴需賺錢,父老鄉親盼稅收。”同時,隱含一個先決條件:追求消費者利益最大化。
“和諧社會”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財富分配的和諧。可以說,蒙牛在7年前創業伊始,就發表了自己的“和諧宣言”,就開始締造“和諧蒙牛”。
蒙牛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說,財聚人散,財散人聚。世界上沒有傻子,今天你可以剝奪別人的利益,甚至明天也可以繼續剝奪,但后天你將得到苦果。一個企業如果只想活一年兩年,那就罷了;如果想長命百歲,沒有“長壽基因”是萬萬不能的。
創業伊始,牛根生所請的第一個人,就是現為公司黨委書記的盧俊。
牛根生曾說,黨委在民營企業中的作用,實際上比在國有企業還大!他的論據是:國有企業本身就是國家的,員工中不容易滋生對立情緒;而民營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都不代表國家,所以,調停他們之間的利益,就需要一個公正的“第四方”,才能站在所有“利益圈子”之外,處理好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
盧俊說:“蒙牛堅持成立黨委,還有一個考慮,就是想讓企業從成立之初,便能充分利用黨的內部監督機制和思想政治工作優勢,避免走入家族式管理的歧途。”蒙牛給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簡明扼要:經營思想。或者說,經營人心。
在蒙牛,請吃飯、送禮物、拜大年,是有規矩的。這個規矩就是:掙錢多的請掙錢少的,職位高的送職位低的,當官的拜當兵的……反之,則被視為違規。也就是說,蒙牛的經營人心是向下經營,而不是向上經營。
有一位駐外干部兩年前出國,購回一些化妝品,回來后給總部的幾位好友(平級或比他級別高)每人送了一份。結果“事發”,收的人如數退款,送的人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牛根生提出一個“關心下三層”的規則:關心你的下級、下級的下級、下級的下級的下級。他自己每次散出的財動輒幾萬、幾十萬、上百萬元。
干部們所采取的散財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一位主任,2003年初向助手送了一套房子,這位助手過意不去,象征性地返了2萬元。還是這位主任,2004年初,從個人紅利及年薪中拿出錢,向每位部下發放了3000—5000元不等的獎金。
一位部長,2004年初給每位部下發了1000元獎金。
一位副總2004年拿出5萬元給部下買襯衫。
一位副總2005年提出將個人期權的1/5分給手下……
關心下屬,以人為本,這正是蒙牛事業成功的基石之一。
2002年末,蒙牛的維修工李生茂在上海參加了一個大型設備培訓班。培訓班即將結束的時候,和他一起參加學習的兩個企業的設備部經理,先后找到李生茂:“小李,你的學習成績不錯,跟我們干吧!”“不行,我不能去。”“我給你高薪!”李生茂說:“我當時沒有回答他們,扯開上衣讓他們看我胸口這道疤。我說人不能為錢活著,不能違背良心,我的命是蒙牛給的,哪能離開蒙牛!”
原來,2001年,剛到蒙牛工作幾個月的李生茂,被確診為心臟病,需要手術治療,手術費用4.6萬元。李生茂家境貧寒,父母狠下心說:“孩子,家里實在沒法子,你自己看著辦吧。”李生茂走投無路,找到了自己的主管領導。
蒙牛公司黨委獲知這件事情后,立即發出倡議:挽救李生茂的生命。
牛根生帶頭捐出1萬元,員工們紛紛解囊,一共捐了3萬多元。
李生茂的手術非常成功,像這樣被救助的員工,幾乎每年都有。
蒙牛在評企業內部勞模時,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向一線勞動者極度傾斜,基層干部很少,中心主任以上干部更是“有勞無模”、“與模無緣”。
公司工會通過摸底調查,為每一位特困員工建立了特困檔案,對特困戶的家庭供養人口、工資收入、造成困難原因等,做到了心中有數。
在慰問活動中,牛根生滿懷深情地對18戶特困員工說:“28年前,我和你們一樣也是特困戶,每到年底都會向單位申請特困補助,我非常理解你們的心情。只要我們大家思想不滑坡,兢兢業業工作,就一定能脫貧致富。”
與自己較勁
人的工作狀態可以劃分為三種:賣嘴,賣力,賣命。一個人究竟采取這三種狀態中的哪一種,關鍵的影響因素,除了個人素質,就是企業哲學。企業哲學的高尚程度決定著員工的高尚程度。
黨委書記盧俊受糖尿病綜合癥影響,一只眼睛原來看不見。公司上市前,做了復明手術。當時上市事務多,她下了手術臺就開始工作,而任何人都不知道。給她匯報工作的員工,見她戴著墨鏡,心里不免詫異。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蒙牛走出了先創市場、后建工廠的經營道路。早期的市場開發顯然成了一項相當艱難的工作,而在艱難困苦面前,蒙牛市場開發者卻譜寫出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液體奶事業本部的楊文俊總經理回憶道:“記得一次我們從福州去廣州,大家連火車都舍不得坐,就選擇了比較便宜的中巴。當時天氣炎熱、潮濕,車廂里乘客塞得都快溢出去了。我們就是在這滿是汽油味和汗味的車里坐了整整16個小時到了廣州。”
在河北張家口,冰淇淋事業本部的孫玉斌總經理為了節省開支,住宿找最便宜的小旅館,6個人擠一間。在包頭僅1個月,孫總就瘦了5公斤,他開玩笑說:“這是一個減肥的好機會。”
助理總裁孫先紅說:“在深圳,為了省錢,牛總與大家一起,在我的廣告公司辦公室打地鋪,蹬著自行車出去找市場。”
蒙牛人的精神造就了蒙牛的傳奇。
海外上市前的'“路演”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來不及吃飯,顧不上找水,剛剛撤離這一場,馬上奔赴那一站。牛根生說,我們每天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天最少開9個會,最高記錄是一天12個會。
在蒙牛餐廳門口,立著一塊牌子:“如果你打算剩飯,請不要在這里就餐。”如果剩了怎么辦?向公共事業捐款50元。如果你在食堂發現一只蒼蠅,那就可以向食堂經理老趙“賣”50元錢。老牛說,這也是一種“與自己較勁”。本來是大家的責任,但我們就讓老趙一個人捐;捐的次數多了,大家就會自我反省:“不能再讓老趙替我捐了……”就憑這一點,也得把蒼蠅消滅干凈。
在蒙牛,遲到了,開會響手機了,著裝不符合要求,都以捐款來約束。違反規定即自動向公共事業捐款,25元到100元不等。
種自己的田
牛根生常常講,蒙牛的衣食父母是“三民”:市民,農民,股民。
市民飲奶。農民供奶。股民投資奶。
農民,大概是他“三民情結”中最敏感的一結。他經常講到一則“典故”:有一年,有位副市長回農村老家過年,當農民的舅舅問他,你們在報紙上天天講“市場要啥就種啥”,那你告訴舅舅,明年市場到底會要啥?結果當副市長的外甥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所以,牛根生說,西部農民苦,首先苦在找不到市場上,解決“三農”問題,首先要解決市場問題。龍頭企業就是農民的市場。讓認識你的人受益,還不能算好;讓不認識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牛根生還說,我們內蒙古有一半以上的老農民、老牧民,至今沒進過縣城,可是,全球化一下子把他們拋到了美國農民、加拿大農民面前,讓“鋤頭化鐵鍬化”與“機械化信息化”同臺比武!他們可憐得不知道種什么好,種出來了又不知道怎么賣出去,賣出去了也落不上好價錢。所以,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當好這個前鋒。蒙牛經營的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圈子,通俗的說法,把它叫做產業鏈,更形象的說法,應該稱它為“企業生態圈”。從最前端的種草養牛,到中間的乳品制造,到后端的市場營銷,處處都講生態平衡。蒙牛人把“企業生態圈”這樣一個概念,視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
同時,在中國乳業界,蒙牛始終視同行為“隊友”,而不是“對手”。蒙牛深信,讓鍋里的飯增加10倍,遠比你在我碗里搶一勺飯、我在你碗里奪一塊肉來得重要。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1
在路上顛簸半個小時后,到達了目的地——青溪古鎮落衣溝村5組蜂農王興福的家。53歲的王興福是當地的養蜂大戶,上個月剛剛加入蜀蕊蜂業專業合作社。由王淑娟一手打造的這個民間蜂業專業化合作組織,去年申請成立時只有16戶蜂農,而不到一年,已達140多戶。就連當初“很不看好合作社”的王興福,也被吸引進來。
“以前我們這里有過類似的合作社,沒給蜂農幫過忙,還私吞了不少畜牧局的補貼。”說起曾經被合作社“誆騙”的經歷,王興福至今憤憤不平。因此,當聽說王淑娟的蜀蕊合作社時,王興福心里是“相當瞧不上的”。
不過,令王興福沒想到的是,蜀蕊合作社的社員不僅一分不少地拿到了政府補貼,而且得到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技術支持。“我聽早些時候加入蜀蕊的蜂農說過,辦補貼的手續都是淑娟幫著跑的,她還在鎮上設了個合作社技術指導服務站,誰家養蜂遇到難題都能到那里解決,買蜂具也便宜得很。”
另一個讓他卸下心防的理由,則來自對王淑娟這個“女娃”的佩服,“在國外讀了碩士,還愿意回到山里帶著鄉親創業致富,這樣有志氣的年輕人了不起!”
但王興福不知道的是,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王淑娟讀大學時“想都沒想過”以后要回鄉創業,在她原本的人生規劃里,做一名音樂老師才是理想的“正途”。直到2008年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她的人生軌跡出現了180度的轉變。
那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作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青川約95%的房屋建筑被摧毀,滿目瘡痍的家鄉讓王淑娟深受觸動,“特別想為這里做點什么”,尤其看到震后當地農民的優質土特產因銷路不暢而“抱著金飯碗受窮”時,“那種念頭就更強烈了”。
在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1.5%的青川,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下“出產”的蜂蜜、花菇、天麻、木耳等土特產,不僅質優而且量大,“可沒什么名氣,產品附加值也低。”王淑娟說。
那些“觸動”在她心里扎了根,第二年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后,王淑娟放棄了上海一份不錯的.工作和去綿陽市一所學校當音樂老師的機會,選擇回到老家青川做個蜂農,“我當時以為養蜂最容易,而且青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的野生蜂蜜品質很高。”王淑娟說。
毫無疑問,她的這一決定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極力反對,父親甚至氣得“都不想認她”,“你一個從小學音樂的女娃,既不懂技術,也不會做生意,還要到山里養蜂,太不像話了。”
但是父親終究沒能“擰”過倔強的女兒,鐵了心要養蜂的王淑娟湊了一筆錢,買了蜂群和蜂箱,然后往唐家河的大山里“一扔”,就沒再多管。半個月后去看時,她的蜜蜂已經跑了一大半,“損失慘了”。
盡管因為不懂養蜂技術吃了大虧,王淑娟還是沒有絲毫“回頭”的意思。后來,她轉換思路,聘請了一位蜂農技師負責養蜂和收蜜,自己則主要負責營銷。她先是創立青川縣森花王氏蜂業,又建立養蜂基地,獲得了穩定蜜源。與此同時,她開辦青川縣森花王氏蜂業網店,入駐“阿里巴巴”成都創業園,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后來又在縣城開起了“青川特產總匯”實體店,從事青川山珍的批發零售。
“營銷為先”的理念下,王淑娟的蜂蜜生意漸漸有了起色,甚至一直不看好她的父親也開始跟著她“打工”。不過,就在企業剛步入正軌不久,王淑娟又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出國留學。
“我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王淑娟說。近兩年的創業過程,雖然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但她也越來越有種需要獲取更多知識的“緊迫感”,“我想學學品牌推廣方面的內容,也想看看國外最好的蜂蜜是怎么做出來的。”
20XX年,王淑娟考入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攻讀傳媒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國外兩年,她幾乎嘗遍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各種品牌的蜂蜜,并查閱了大量關于蜜蜂養殖的前沿資料,“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定要把品牌做起來。”她說。
其間,王淑娟曾對不少澳洲高檔蜂蜜進行了檢測,再將其與青川唐家河蜂蜜比較。檢測結果讓既她得意,又“郁悶”。得意的是,正宗的唐家河蜂蜜營養成分一點都不比那些國外高檔蜂蜜低;郁悶的是,自家蜂蜜的品牌、包裝、產品附加值與之相比“不知差了多少檔次”。
隨著對品牌的認知進一步加深,王淑娟回國后開始著手擴大企業規模,一個深思熟慮的“動作”就是成立蜀蕊合作社。與此前的蜂農合作社不同,蜀蕊采取了一種“農戶+公司+電商”的新型經營模式。具體來說,就是采用發起人投資,統一制作蜂巢、購買種蜂、統一管理的雇傭模式和收購入社蜂農原料的分配模式,同時為蜂農提供技術培訓和巡回指導,并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從而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王淑娟看來,這不僅解決了穩定的蜜源,更重要的是保證了蜂蜜的質量和安全性,“畢竟品質才是成就品牌的基礎。”
這兩天,她忙著在大山里四處跑,打算給合作社的每戶蜂農都建個詳細的檔案,而與山中蜂農打交道時感受到的那種致富渴望和對合作社的信任,成為她現在最大的壓力和動力。就拿曾“一度抵制”合作社的王興福來說,加入蜀蕊不久,他就主動拿出自己的10箱蜂作為新巢框的試驗品,“大家伙都想跟著淑娟把咱們唐家河蜂蜜的品牌打出去,期望值很高。”
除了這個最大的壓力,王淑娟坦言,她也面臨著創業以來最大的“困境”——在農村招不到年輕人。今年3月,為拓展銷路,王淑娟與幾個小伙伴成立了青川縣智宸網絡服務有限公司,“主攻方向”是農村電子商務。但其間,出現了“招不到年輕人”的窘境。
年輕人更熟悉計算機操作和網絡環境,接受能力也強,“可是愿意回來在農村創業的太少了,比如我們招客服人員,要求只有兩個‘話多和熱情’,可還是招不到合適的人。”王淑娟說。
不過,她對青川這片讓人驕傲的秀美山水充滿信心,“回到家鄉我才發現,這里是年輕人大有可為的地方。現在見到在外打拼的同學,我都告訴他們,回來跟蜂農一起養蜂吧,這絕對是‘一本萬利的甜蜜事業’”。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2
脫下職業裝,換上工作服,24歲的許勝杰完成了從“給人打工”到“給自己打工”的轉變。她在大學食堂里做起了小吃生意,她認為,這次“并不華麗”的轉身讓自己知道了創業的艱辛。
鍛煉自己 她辭職當小老板
個子不高的她戴著近視鏡,身體略顯單薄,如果不是身上穿著帶有“后勤集團”字樣的紅色T恤,她與周圍的大學生并無兩樣。學市場營銷專業的許勝杰是大連市莊河人,畢業于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她的男朋友同年從遼寧大學畢業,目前在沈陽一家機床公司就職。
隨許勝杰來到該校三食堂,她租下的攤位挨著食堂北門。倆攤位,一個經營麻辣燙、擔擔面和土豆粉,另一個經營著各種炸串。
談起自主創業的經歷,許勝杰說:“我表妹從遼大畢業后,就經營著這個攤位,后來她到校外去經營另一家店面,就來游說我接手。”
許勝杰說:“起初表妹經營小吃時,我就極力反對。她來游說我接受,我更不答應了。后來她又找我男朋友做我的工作,慢慢地我也就不那么反對了。”
許勝杰認為,辭掉貿易公司月薪兩三千元的工作自己干能得到鍛煉,而且收入要比在貿易公司高,于是,拿定了主意接手表妹的攤位。
今年3月,許勝杰從表妹手里接過攤位,“和自己新開一家沒啥區別,各種手續和健康證都要辦理,我的手藝也是后學的。”許勝杰說。
許勝杰說:“兩個多月過去了,我遇到了很多困難,這在以前無論如何是想不到的,但我咬牙堅持著。”
經營遇困 用積蓄支持攤位
許勝杰坦言,現在的經營狀況讓自己壓力很大:攤位租金每月4000元,電費每月700元,3名雇工每月工資2900元,“現在每個月虧3000元左右,我和男友用前幾年的積蓄在支持著攤位。”
許勝杰說,已經想了一些辦法扭轉不利局面,增加小吃種類,提高服務質量,不能一味地等秋季新生入校時就餐人數增加。
你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現在卻賣起了小吃,是不是覺得“虧了”?
許勝杰:大部分知識用不上了,但上貨、定價這樣的.環節還是能用上專業知識的。我沒失去什么,創業收獲很大,學到了很多東西。
給別人打工和自己創業完全是兩種感覺,以前我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就行了,現在生意雖小,可大事小情都得考慮到。很累,但很充實。
如果讓你把創業經驗與大學生朋友分享,你怎么概括?
許勝杰:腳踏實地,從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相信自己會成功!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3
有好多人認為成功的人都是碰上了對的機遇,而苦惱自己沒有成功的機會,實際上成功的機會總是在我們的身邊游走,只是你還沒有發現,細心的觀察,總能發現適合自己的成功。
上世紀30年代初,他是一個無業游民,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每天到處游蕩,每天為生計勞碌奔波,他為此懊喪過、苦惱過,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由于沒有固定的住房,每隔一段時間,他就得搬一次家。一天,他再次搬家,不小心得一只祖傳的古懂瓷器碰到地上,摔成若干塊碎片。這是最值錢的家當,已經傳了五代,全家人視如珍寶。他看著被摔碎的瓷器,想到因為自己的不慎,將古懂毀于一旦,感到特別心疼和懊悔,禁不住流下了淚水。
好在他心靈手巧,他細心地將全部碎片揀起來,一片一片地進行拼湊、粘合,發現瓷器還能恢復原樣,只是粘得不夠牢固結實,用肉眼就很容易看出裂縫。不長時間,就因粘性太差,瓷瓶再次開裂,他往返多次,跑遍了全城的各個角落,買來市場上能夠買到的各種粘合劑。但這些粘合劑不是難耐高溫,就是容易受潮,而且膠液的顏色與瓷瓶不搬配,根本無法找到一種令他滿意的粘合劑。
他決定自己動手,試制一種能抗壓抗拉、耐熱耐潮的新型粘合劑。為此,他從傳統的樹膠、角膠入手,先后試用了近百種膠液,不停地實驗,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終于成功研制出一種粘合力很強的粘合劑。他試著用自己研制的膠液把瓷瓶碎片粘合起來,不僅用肉眼無法分辨,跟剛燒出來的瓷器不相上下,而且粘合得相當牢固,無論潑水、曬太陽仍然堅實如故。同時,還意外地發現這種新型粘合劑不僅可粘陶瓷,還可粘玻璃,甚至是鋼鐵制品,只需在粘合前將油污和其它臟物清洗干凈就行。
于是,他主動幫鄰居和朋友們粘合各種打破了物品,名聲越傳越遠,從他所住的城市到很遠的地方,不少人慕名上門,要求購買他試制的粘合劑。他越來越發現這種產品用途十分廣泛,不僅日常生活中必備,不少企業需要數量亦十分驚人,市場前景廣闊,為此,他申請了專利,并籌措資金,聯系了一家專門生產粘合劑的廠家,生產了第一批粘合劑。產品一經投放市場,就供不應求,不少經銷商和企業紛紛簽合同訂購,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后來,他注冊成立了一家BBK粘合劑有限公司,不斷對配方進行推陳出新,粘合劑性能的`更加完善,不斷研制了耐熱、耐壓、耐藥品、防腐、防霧等方面的新產品,廣泛用于粘接、密封、防漏、固定等方面,成為機械行業不可缺少的化工產品,并在航空航天、軍工、汽車、電子、電氣等行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他的產品迅速占領了國內市場,并大批地銷往國外,成為當地最有影響力的一家大公司。
他就是美國億萬富翁巴比克。為了粘合一個摔碎的瓷器,卻因此成功發明了一種新型的粘合劑,打開一扇財富之門,成就人生的高度。
人們常說,每一項重大發明的誕生,都隱藏在我們轉彎的黑暗處,只有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才能成功。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4
首先要告訴大家,《一個》是一個稀里糊涂的產品。很多看似英明的決定,其實都是稀里糊涂之間誕生的。為什么叫他產品,因為他不再是傳統的雜志或者是網頁。你既然已經看到了首頁的圖片,后頁的問答,那么在這個什么都可以裝的“內容”一欄里,我來說一些關于它。
常有人問我,你這么做是不是為了繞開審查啊?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我告訴大家關于這個小小的app的成本吧,通常來說,兩個平臺 的開發成本約40萬,我們因為做了一些資源互換,所以節省了不少。技術維護的成本每年約10萬。因為每天更新圖文,且都為原創和約稿,需要諸多編輯,所 以,每年的人員工資要超過一百萬。我們的稿費標準依然不低,于是,每年需要支付的稿費近一百萬。所以,一個《一個》大概需要250萬。好數目。這不是可以融錢做大的交互應用,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工具類應用,這得每天籌稿和更新,而且眾口難調,又是免費下載,這絕對吃力不討好,不是我嚇唬走其他人想獨霸市場,反正我建議別人不要像我們這么干。
這太250了,那我們怎么賺錢呢?只能是最原始的方式,廣告。它有著百萬的用戶,以后也許會更多。但這終究是古老而不穩定的,況且我們也沒有那么多的地方放廣告。我們還要求廣告的質量,因此也拒絕了不少客戶,讀者們總不希望在春宵一刻打開頁面時發現我們在賣吧。
哦,不好意思,我忘記了我在說的重點,那就是他關于它的審查問題。是的,我們可以隨意上傳內容,但只要一個電話,我們就下架了。意思就是,byebye,兩天以后,沒人會再談起你了。我相信在這百萬的用戶里,一定有那么幾個最忠實的最準點的用戶是……好吧,不管你在幫誰做事,我也希望你能喜歡它,親。
所以說,移動互聯網上的獨立app并不是一個繞開審查的好地方,因為它會變成一錘子買賣。體量大的應用不敢拿自己的公司去開玩笑,體量小的應用你喊 吧你喊吧,你喊死了也沒人聽見的。況且要開發一個app至少要耗資數萬。無成本叫兩嗓子,愿意的人多,有成本吶喊幾句,恐怕就沒那么多人會上了。對政治關 心者,至少近期內你不會看見你想看見的app。這個還真不如注冊一個微博實在,至少你能趕在小秘書找你之前說些什么。對不起,掃大家興了。
那么,未來是不是移動互聯網的呢?這必然是的,只是空間也許沒那么多了。朋友間流傳著不少故事,某個關于app的想法換了幾百萬,某個app還沒上 已經估計幾千萬,某個已經上了的app還沒沒少用戶就融了幾億,今天有一個美國人出讓了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融資了幾千萬美金,昨天有一個日本人……朋友, 概念最重要……
其實這樣的熱情在十幾年前已經有過一輪了,那會兒做個論壇喊上爹媽注冊恨不得就能賣一百萬。這世界上當然有好事,只是如果你聽到了那些好事,因為那 些好事而動心了,那些好事往往都不會掉在你頭上。你想聽好事么?我張口就能給你說十個。你想聽壞事么?我一時說不出來,因為有十萬個。對不起,讓大家掃興 了。
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吧。看過ios版《一個》的朋友也許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么,為什么你們這么少的去談時政,為什么你們不去多多針砭時弊,是 你們慫了么?恩,對于我們這樣一群胸口中過槍,但只是蹲下來系了個鞋帶的人來說,我只是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了解,這個世界上很多人被踩了一腳以后會捂著 胸口倒地。我發現,我們所謂的批判,我們自以為是的“啟蒙”,我們所去宣揚的那些,其實大部分都是重復傳播。現在的環境就是這樣的,一群知道了1+1等于 2的人不停的向另外一大群早就知道1+1=2的人反復傳播1+1=2。不少熱鬧多是虛妄。重復傳播累積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引起逆反,無論你說的有多么正 確。中國人有時候不那么在乎對錯是非的,他在乎誰能讓你心里更舒坦。你想要的那些,微博就足夠了。事實上,我們做過調查,結果時政類和啟蒙類文字的得票率在app閱讀應用上是最少的。很 簡單,你都用移動互聯網在社交和約炮了,你難道還不知道政治書那些是扯蛋?你早就看穿了這個扯蛋的社會甚至已經學會了去扯這個社會的蛋了。對于政府,有人 愛,有人恨,有人抱有希望,有人一直絕望,但不管怎么樣,因為我們不善于良性討論和互相妥協,依然執著于黨同伐異和批倒批臭,所以很多人都進入了疲勞期。 人們對政府疲勞,對反政府也疲勞。在這個社會里,用陰謀論和動機論就能解釋和打倒一切。當你知道了大眾心態就是存在既合理,但如果你存在的比我好,既不合 理,你也許就知道了,最終能留下些什么。對不起,又讓大家掃興了。
我們其實就是想老老實實做點小編工作。這個應用一開始沒有安卓是因為我的無知,我好幾年不用安卓手機,一直拿著忽方忽長的蘋果,周圍一些朋友也多用 蘋果,所以我以為全世界都用蘋果——我把自己的眼鏡框當成了天際線,把自己溜達過的路線當成了赤道。后來我才發現,安卓的產品已經日新月異,用戶也遠多于 ios,所以趕忙做了安卓。這就是封閉在一個小空間里的狹隘。這種狹隘還常見與有微博癮的人,他會常拖著一個人說,你知道哇,出大事了,那個誰誰誰他咋咋 咋了,都傳瘋了,火了,徹底火了,這下沒法收場了。還是那句話,你所關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見的世界。
以前的我很蠢,老想著去改變一些什么,其實什么都不會被改變,只是不同時間有不同的顯現而已,一切早就存在好了,存在好的是無法改變的,但讓什么存 在是能去努力的。你想要改變打麻將的規矩,你就會輸,但你把愛打麻將的人聚集起來,你就能贏,同樣,你如果能把不愛打麻將的人聚集起來,你也會贏。
我說了那么多,只是想告訴大家,這時候,那個微博上很火的,沒法收場的人或事,你已經忘了。對不起,讓大家掃興了。
哦,還有,我對所謂的自媒體并不樂觀。所以我們新的《一個》的版本里,包括ios的更新中,把“韓寒”兩個字去 掉了,現在它就是美觀的藍黃相交的logo,再也沒有那個看著礙眼的“han”和我的名字了——我要是用戶,我就不下logo里還帶著主編名字的應用—— 我又不是要加入你的粉絲團,你再有名,管我鳥事。對社會名人自媒體的高看其實就是人有了一點名氣和號召力以后對自我的`認知產生了偏差,誰都別以為自己是個 人物。所謂號召力都是空的,說話順耳就叫號召力,那天逆耳了就弄死你,這就是自媒體的下場。舉凡個體,都是容易被搞的,舉凡個體,也有有受眾的局限。有人 說,微博名人的影響力超越了某些媒體平臺甚至大型黨媒,堪稱媒體中最有影響力的,這絕對是迷失在幻想里了。很簡單的道理,你去搞央視,你可以給自己收獲點 掌聲,人家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央視真要不要臉了開始無下限搞你,你十年內連大門都不敢邁出去。
千萬別以為你的轉發量比一些媒體藍V高就誤判了形勢,彼岸遠 未到達,不要停槳不劃,更不要同船互伐。自媒體的意義要在于每一個個體的自由,在于自己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愛看的媒體,而不是一群大V的擁粉自重,包括我在內。這 也是我改動《一個》logo的原因,我不想讓人誤會覺得這是我的個人移動應用或者粉絲團內刊。文化作品必須有很重的個人化烙印,但文化產品只有去個人化才 能走的更遠。我只是一個創始人而已,如果他天天貼著創始人的標簽,那它可能會有十萬人下載,如果它無所謂自己的創始人,那它可能有百萬人下載,如果它能反 思批評自己的創始人,那它可能已經有了千萬人下載。《一個》的app獲得一點成功以后,一些明星也正好推出自己的app產品,里面都是照片視頻或者最新資 訊,有媒體把這些放在一起對比,那顯然是會錯意了。后者當然不錯,能直接傳遞信息到最忠實粉絲眼前,但《一個》明顯不是這樣的東西,它根本不是屬于任何人 的自媒體,它是由很多優秀作者和編輯一起努力的一個產品。我,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對不起,讓大家掃興了。
要感謝那些早早陪伴著我們的蘋果設備用戶。今天起,你們會多了很多并沒有交集的伙伴。俺現在暴發了,有兩個手機,一個蘋果,一個安卓,真心覺得這兩 個平臺的用戶沒什么可互掐的,因為都是偉大的產品,ios質感稍好,安卓更開放。鑒于我們半夜12點更新的特性,安卓是必然的。因為沒有帶充電器的蘋果用 戶在那個時候往往已經自動關機了。
最后祝大家享受閱讀的快樂。世界上那么多紛紛擾擾,能真正和你產生關系的不多,外面世界那么冷,更要記住那個幫你暖被窩的。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5
人的處事風格和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16歲到30歲之間。
我寫過一些不錯的文字,也寫了不少爛文章,無論狀態起伏,無論風格轉變,都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誰人能在14年的青春里保持紋絲不動?
十七八歲時,我居然說,活著的作家中,寫文章論排名老子天下第二,現在想起來都臉紅,更讓我臉紅的是當年我心中那個第一居然是李敖。
我少年時裝酷,追求語出驚人,這些話現在看來,很多都惹人厭惡,甚至還惹我自己厭惡,把各種傻話挖出來,總會擊中不同的人。誰沒有年少過,你在宿舍里說過的那些蠢話,你在樹林里幼稚的表白,現在拿出來可不都得笑死,沒有人永遠和過去的自己一致,除非你不再成長。
接觸過我的人都知道,我面對生人其實靦腆拘謹。這點從小到現在都未改變。也許我把性格里的'另一面都發泄到了賽車和寫作中。只要不是被踢走,我在一支車隊一效力就是五六年,有合作的地方只要沒有意外都會一直合作下去,酒店都選熟悉的住,吃飯永遠去那兩三家,點的也永遠是那幾個菜。我性格就是這樣。也許因為我選擇走的道路太不一樣,充滿未知,所以我很希望在日常生活里沒有變故,不再有陌生的事物。我口才不算好,有人把我十幾二十歲時的電視采訪都挖了出來,挑了回答得差的問題和木訥的地方拼接在一起,以驗證我是一個草包。
是的,我在很多地方笨拙,嘴皮子也耍不好,所以我選擇了寫東西。面對鍵盤,我擁有自己的世界,就像我倒車經常撞,停車老停歪,但戴上頭盔,坐進賽車,我依然是個好的車手。這就是我的性格。人的性格未必一面,也未必必須符合其他人的設定。每個人的境遇和脾性都是不同的。你不能拿著標尺先裁量自己,再去宣判每個與你尺碼不同的他人是偽劣產品。
我反智么?是的,我反弱智,我還反各種束縛人的體制。我學歷低,學識差,也有很多的缺點。我有惡趣味,但我最怕無趣,我口無遮攔,但我最恨道貌岸然。我常說錯話,得罪人,也常道歉反思。此番我又發現我17歲的書中有一句話錯了,那就是七門紅燈,照亮我的前程——紅燈永遠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在很多的采訪里,我常說一句話:人,可以不上學,但一定不能停止學習。我也常說,為了避免早期作品中模仿他人的痕跡太重這個缺點,我不再看其他人的小說,但一定不能停止閱讀,只有閱讀,才會進步。硬要控制信息,斷章取義,我也沒有辦法,也許我們讀著不一樣的書,走著不一樣的路。我只是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寫作,我影響了學業,最后退學;為了賽車,我又幾乎放棄寫作,不計代價,孤注一擲。我運氣好,都做得不差。
每一個人,我相信造物者一定賦予你特殊的才能,很多人只是沒有發現而已。也許此刻,有很多莫扎特正在編程序,很多舒馬赫正在寫文案,很多張曼玉正在當前臺,很多李開復正在做中介……我只是比很多人幸運,找到了自己喜歡又適合的。同時我也有很多比你們蠢笨的地方,怎么學都學不會。每一個人,縱然缺點一身,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長于他人的,那是你區別于他人的標記,也是造物者公平的地方,就看你能否找到這些標記。
沒人能讓所有人滿意,所以讓自己和你中意的人滿意就可以了。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許就是你自己內心的投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接納和拋棄的過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獨前行的旅途。KO不了你的,也許讓你更OK;沒讓你倒下的,也許讓你更強大。我也將盡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創造各種東西,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這是個什么東西。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6
比爾·蓋茨放棄哈弗創立微軟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件、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范圍內的。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H.Gates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y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Way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于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里,他發現了他在軟件方面的興趣并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S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件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件技術,使軟件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于樂趣。
李開復自述高中第一次創業經歷
1977年,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Achievement(JA)組織的“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愿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運行的方式,了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
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并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
當時每個周末,工廠里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并不需要。最后,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不但包括《收入報告》(statementofearning)、《資產負債表》(balancesheet)、還有《清算報告》(liquidation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于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Companyofthe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獲,而且是收獲一種“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被拒絕了1009次的肯德基創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頗具特色,與眾不同。可歡迎的、也是客人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他發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就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多年來,他的客人一直對他烹制的炸雞贊賞有加。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突然間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上校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制作炸雞的配方,以換取微薄的回報。
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飯店愿意購買他的配方,并且還不時地嘲笑他。一個人在任何年齡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況到了退休的年齡還被人嘲笑,這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而這恰恰發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連不斷地被人拒絕,可見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著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后,才有人終于同意采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后他的連鎖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這就是肯德基的由來。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樹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話說:“神槍手是一槍一槍打出來的!”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認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兩者都是阻礙大多數人勇于改變的關鍵原因。如果你能夠緊緊抓住自己的目標不放并堅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會超過大多數人。記住,是你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達到一個目標,就一定會有辦法取得成功。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7
兩部手機承接所有訂單
上午9點半。來到他們位于京廣路黃河路西北角門店時,阿飛正手拿大勺站在煤氣灶前,不停地攪拌著一鍋小龍蝦,另一邊的鍋里正燜著麻辣田螺,濃郁的香辣味彌漫了整個小屋。一旁的阿玲站在冰箱前,邊給兩部手機充電,邊翻看著顧客的訂單,并一一記下來。隨后,她將已經出鍋的醬香魷魚裝到餐盒中,包上印有店名的標貼。
處理手機訂單
從早上5點半,兩人就已經開始忙活。阿飛要到長途汽車站接下當天剛從江蘇運來的新鮮小龍蝦,然后再趕回店內清洗。阿玲則要到菜市場采購這一天所需要的原材料。7點左右,兩人簡單地吃過早飯,就開始制作包括口水雞、麻香牛肚在內的近十種熱菜。到了上午11點左右,阿飛要將所有顧客訂的小吃全部分盒裝好,制定出最合理的路線,將訂單一一送出。“一般情況下,中午我要送兩三趟,路上只要有新訂單我就要再跑回店里取貨再送。”阿飛說,雖然店內規定滿88元免費配送,但有時就算沒到88元他也會送。
直到下午1點半,他才將中午的6單全部送完。粗算一下,其中最貴的一單209元,一中午的時間他們大約掙了近千元。到了下午2點半,兩人才吃上午飯。簡單的休息后,下午4點,兩人將不足的貨重新備齊,到了下午5點又開始送晚上的貨。“最忙的時候就是夏天晚上,很多吃夜宵的顧客都喜歡訂我們的.小吃,有時最晚能送到凌晨1點。”阿飛說。
37次調味制出美味小龍蝦
從最初的9個菜品到現在的14個菜品,基本上每一個菜品的開發都要“折騰”一番。“尤其是我們主打的麻辣小龍蝦,口味更是調整了37次。”阿玲說,他們做第一代小龍蝦時覺得口感還是不錯的,但是與其他店里賣的小龍蝦口味相比并沒有優勢。
主打小龍蝦
為了配得上“主打菜”這個稱號,阿玲重新篩選原材料,花椒、辣椒等重要提味原材料都從四川直接訂購。而麻、辣到什么程度是顧客最滿意、最能接受的,兩人也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征求了眾多“吃貨”的意見。為了能夠準確地把握住這個度,甚至將原本整顆往鍋里扔的花椒改成拍成碎末,且鹽、糖也精確到克。原料從十余種擴充到了31種。“現在的小龍蝦入口后會感覺味道更豐富,除了單純的麻辣外,汁液也更香濃。”阿玲說。
對于其他菜品,為了保證口感最佳,像拉皮、口水雞這樣需要淋汁的菜,阿飛都是將菜品送到目的地后,等顧客下樓的這個空隙將汁澆到菜上。“別小看這個時間差,尤其夏天溫度高的時候,如果在出發的時候就把汁澆在菜上容易變坨,影響口感。”阿飛說。
想法困境出靈感 辭職做小吃
在沒做麻辣小吃之前,阿飛干的也是和美食這行八竿子打不著的計算機銷售。5年前,阿飛從大學畢業,直接進入到一家大型企業,從普通的銷售專員,一路打拼到了部門主管。但是隨著傳統銷售行業受網絡銷售的沖擊,阿飛發現不論自己怎么努力都很難完成公司規定的業績。
親自送外賣
“當時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么調回總部再謀個別的崗位,要么卷鋪蓋走人自己創業。”阿飛說,仔細想想還是后者更有吸引力,他想翻身做老板。雖然一直從事傳統銷售行業,但是學計算機出身的他一直對互聯網十分感興趣,他希望自己的第一次創業能與互聯網相結合。這時他突然想起自己的老婆阿玲,阿玲曾在她表姐夫的川菜館里做過廚師,而自己又是個川菜的資深“吃貨”,何不在網上開個川菜店。阿飛想到,讓顧客網上下訂單,川菜送貨到家,這樣的銷售模式既不需要太多成本來開實體店,又能將兩者的優勢相結合,是個不錯的好項目。當天晚上他就打電話將這個想法告訴老婆。出乎他意料的是,電話那頭的老婆聽到這個想法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起步既是老板也是打雜工
項目是有了,但因為兩人的家都不在本地,從心里來說并不敢貿然辭職,第二天兩人就開始忙活起來,鍋碗瓢盆、原材料等一上午的時間全部采購齊全。緊接著,阿玲就開始在廚房里忙活,重新拾起曾經做菜的手藝。因為人手不夠,兩人也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川菜,簡易地包裝一下開始在朋友圈里賣。沒想到,朋友們無一例外都說好吃。有時菜還在做的時候,手機就響個不停,訂單刷屏一般地來,還沒到飯點就被預訂一空。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兩人就有了固定的“辣粉”,訂單多到忙不過來。
每天統計分析手機訂單
看到自己制作的小吃這么受歡迎,兩人也更有信心放手一搏,決定徹底辭職開始真正的創業。此后,兩人迅速從職場白領切換到了老板加打雜的角色。為了更加專業,兩人制定計劃開始分頭行動。阿玲再次回到重慶拜師學藝,學習更為正宗的手藝。阿飛則開始找門店,準備將“戰場”轉移,因為原來的家用小廚房早已不能滿足訂單的需求。為了節約成本,他最終選定了位于京廣路路上一家30多平米的門頭店。“創業最初,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雖然自己是老板,但更多時候還是扮演打雜工的角色。”阿飛說。
發展2個月“辣粉”百倍增長
一切準備就緒后,今年2月份,生意再次啟動。為了能夠保證原材料的新鮮,兩人在采購時寧少勿多,不用過夜的原材料。最初,因為不能準確地預估一天要用多少原材料,訂單太多的時候就要臨時補貨,再跑到菜市場買。“最多的時候,一上午的時間就跑了5趟。好在菜市場離店比較近,不然真耽誤事。”阿玲說。
材料不夠了就去菜市場
靠著新鮮的材料、地道的烹飪手法,兩人的麻辣小吃也是越賣越好。訂餐的微信好友從最初的40人發展到了3000人。阿飛說,基本上每一個嘗過我們小吃的顧客都會二次購買,成為我們固定的回頭客。而且小吃買回去后,一般都是多人食用,旁邊的人在品嘗后覺得不錯,無形中也會成為我們的潛在客戶。“顧客中95%都是女性,女性在吃這一方面比較舍得花錢,品嘗后也比男性更喜歡分享交流,這樣口口相傳的口碑是最過硬的宣傳。”阿飛說,他們還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做熱點營銷。利用當下熱議的話題,與他們的川味小吃相結合,制造更多的銷售點,讓小吃更網絡化。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8
鄧博文她表現出來的成熟、穩重和內斂氣質,與一年前的她判若兩人。她輕描淡寫地講述著因門店租金上漲和缺乏管理經驗等原因被迫關掉兩家門店的失敗經歷,卻用發至肺腑的言語給創業者們講述自己總結的教訓,為創業者提供建議。
鄧博文的烘焙坊開張不到一年就被迫關掉了。這張圖片成為了她的一個回憶。
急速擴張開第二家店,門店租金過高拖垮兩家店
“兩家店都關掉了,現在每天醒來不用再為鋪面租金、水電、員工管理而焦心了。”剛剛從生意場上退下來的鄧博文,感覺一身輕松。從她的言語中,沒有生意失利后的挫敗感,更多的是一種重新開始的輕松和坦然。
據鄧博文介紹說,她加盟了廣州一家烘焙面包品牌,在東葛路開了第一家店,60多平方米。當時開店也沒想太多,就是覺得這是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所以用心去做了。創業很辛苦,因她和老公非常熱愛這份事業,加盟店的生意經營很快就有起色。加盟店剛經營一年多,他們就著急著開第二家店。去年5月,他們在南寧市江南區的一個百貨商場的4樓開了第二家店,這家店的面積有260平方米,前期投入就花了60多萬元。
“當時不應該這么著急擴張開第二家店的。”去年11月份被迫關掉兩家店后,她就一直在思考自己創業兩年走過的點滴,總結經驗。她認為盲目擴張開店是她后面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加盟店剛起步,正是需要投入資金改善和提升店面經營的時候,她卻投資開新店。高昂的租金和員工成本,讓她時刻面臨資金周轉難題,好在有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才撐下來,但新店開張幾個,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按照計劃發展,她連續多個月出現虧損,每個月虧5到10萬元。她不斷拿錢填補新店的虧空,結果開起來的加盟店也被拖垮了。她深陷經營虧損的惡性循環,每個月虧損數額越來越大,最后無力支撐,只能在去年11月份關店抽身。
“當時想法很天真,只想創辦自己的烘焙品牌,所以盲目擴張開第二家店,完全沒有考慮到未來會有什么風險,就大筆地往里面投錢。”鄧博文總結說道,缺乏對項目的綜合分析和市場的考察是創業的大忌,正是缺乏創業的理性分析,她才把自己的創業夢想拖進了沼澤。
缺乏管理經驗,門店經營規劃滯后,一年損失近百萬
關掉兩家門店之后,鄧博文到一家保險公司上班。在企業上班的半年多時間里,公司對員工的管理機制,讓她對自己創業經歷進行了新一輪的反思。
開烘焙坊最難找的是人才,資歷高的面點師請不起,沒有從業經驗的人做不了,她當時招人時,就找一些初級的面點師,然后請大師來給他們培訓,培訓員工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但是培訓結束后,期待的情況卻沒有出現,員工很多時候無法領會和很好地執行老板的想法,這就產生了一個脫節。而在激勵員工方面,她非常缺乏經驗,很多寶貴的時間就耗費在與員工溝通、爭論之中。這些溝通到最后對生意的經營也毫無用處。
“自己很年輕,有的員工年紀都比自己大,所以管理起來比較難。”鄧博文說,她大學畢業就開始創業,對如何更好地激勵員工、管理員工確實缺乏經驗,這也是她最終失敗的原因。她說,在關掉店面之前,她和愛人都做了很多努力,在互聯網營銷方面投入了不少資金,以期能夠通過良好的營銷來度過難關,但是后來由于執行不力,收效甚微。再繼續堅持下去,每個月虧損會逐漸增加,因為租金和人工成本都在增加,他們最終做出關店的決定。
進入企業上班后,鄧博文每天都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和企業嚴格制度管理下員工全力以赴的狀態,她感嘆自己當時太年輕。她說,年輕人創業是好事,但是缺乏經驗會讓你走很多彎路,她關掉兩個店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近100萬,但她現在反而感覺輕松很多,“無法維持經營的時候,停下來,是最好的選擇。”
巨額學費換來經驗,建議創業者先到企業磨練
失敗容易讓人成長。鄧博文說,經歷了這一次創業失敗,她常常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也觀察周圍同行的創業發展,她每天都在進行總結。她把自己總結的幾點經驗與讀者一起分享。
鄧博文創業歷程的經驗分享
1.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不要盲目去創業,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可以選擇先到大企業去歷練幾年,這樣對未來創業會有很大幫助。
2.千萬不要帶著天真幻想來創業。在開始創業之前,必須對項目進行全面評估,有必要的話可以請專業機構專業人士幫忙參考。項目風險收益、未來一兩年計劃做的事以及行業發展走勢,都要了解清楚。
3.創業之前一定要寫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她就是缺乏計劃性和前瞻性,以為可以一邊做一邊改,但實際上是,當你發現問題時,再去改進和提升已經來不及了,而你為此損失的都是真金白銀和辛苦血汗錢。所以必須要做好半年、一年的發展計劃再投資創業。
4.烘焙面包行業水很深,后續投入很大,加之目前店面租金成本太高,不建議初次創業者開店做烘焙面包,如果確實對這方面感興趣,可以先開工作室,選擇在鋪面租金不是很高的路段,通過產品特色和網絡推廣做定制服務。雖然關掉了兩家店,但烘焙面包制作是她的一個興趣愛好,目前她也在開工作室,接一些外場服務單子。很多的同行也陸續關掉了門店,開工作室,轉做定制服務,因為鋪面租金壓力實在太大,加上開門店經營都是現做現賣,損耗很大,得不償失。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19
18歲的在校生,一年的年收入竟然將近20萬。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三年級女大學生高圓圓,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搞創業,成功成為了校園“創業達人”。在15年舉辦的“2015創業宣講校園行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專場”活動中,高圓圓的創業故事成為了高職校全校師生津津樂道的談資。
“第一桶金”掙了七八千元
“我竟然出現在了創業宣講的PPT里了!”接受采訪時,高圓圓對自己在宣講會上的“亮相方式”頗為意外。作為一名在校生,高圓圓有著十足的經商頭腦。在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就讀的她,經過老師的指導,滿滿都是“實干”的想法。“我今年讀電子商務三年級,從一年級開始,我就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高圓圓第一次“試手”來自一年級暑假,身邊的很多朋友都在利用人人網等各類社交平臺開始代購服務,她便有了親自試一試的想法。“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平時會出國,假期閑著沒事,我也想嘗試一下,既能打發時間還能賺點零花錢。”
于是,她讓身邊一些時常出國的朋友每次去韓國的時候,幫她帶一些在國內緊俏和搶手的化妝品,加上一些國產的化妝品,以及圍巾和帽子等商品,在網上售賣。“我的時間還是挺自由的,平時并不住校,所以課余時間我可以自由支配,也有了可以存放貨物的地方。”
“當時貴些的化妝品一套價格300多塊,便宜點的只要100多。”盡管從沒有做過生意,但高圓圓卻相當大膽,而且很善于模仿和學習,很快就在自我摸索中掌握了門道。加上課堂上學到的專業知識“保駕”,一個暑假不到,她通過代購韓國化妝品和賣圍巾等,就賺取了七八千元。
成功掙得“第一桶金”,高圓圓有些“坐不住”了,“我算是天生愛折騰的那種人吧,而且閑不住,喜歡和自己較勁,第一次創業成功后,我覺得我可以在這條路上繼續發展下去。”高圓圓說。
二年級時,高圓圓在微博上再次尋找到了新的商機。她在微博上看到不少人都在轉發一種名叫“推推樂”的蛋糕,這種蛋糕裝在一個透明的類似奶茶的瓶子里,底下有個機關,吃的時候可以把蛋糕從下往上不斷向外推。當時這種蛋糕國內很少見,很受年輕人的追捧。
“我也買過,并且品嘗了,覺得挺好吃的。”但熱愛烘焙的高圓圓卻比一般的購買人群多了個心眼兒,“蛋糕挺貴,一個就要20元,我也可以試著自己做一做。”
很快,高圓圓便買來了烤箱和工具,平時只利用假期和周末在家里做起了蛋糕。她憑感覺開發出了好幾種口味,而價格比市場上能買到的稍微低一些。
不光是推推樂蛋糕,高圓圓還制作了蔓越莓餅干,一并通過社交媒介發布推廣信息,正式發售。“當我把想要做蛋糕的想法告訴父母時,他們一開始都是反對的,他們認為我是一時沖動,不可能堅持下去。”但在高圓圓的極力勸說下,父母最終同意了。
為了讓自己的蛋糕推廣的更好,高圓圓在母親的建議下給蛋糕定了個名字,叫“圈圈牌DIY手工烘培”。這個品牌的蛋糕和餅干,一直是高圓圓創業項目中的熱銷品。
年收入20萬,她成創業達人
賣過化妝品,賣過餅干和蛋糕,三年級時,高圓圓正式擁有了自己的淘寶店。這也是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課老師的課業要求,學生必須在淘寶網上開網店,借著這個契機,高圓圓便正式把店開到了淘寶網上。為了讓客戶信任,高圓圓還把親戚在海外進貨的相關照片也曬了出來,一下取得了網友們的支持。通過海外代購這一項,她每個月的平均營業額能夠達到五六千元。
盡管還有兩年多才畢業,18歲的`高圓圓卻已經嘗試過了多種創業項目,通過韓國化妝品銷售、蛋糕制作、開淘寶網店三個項目的創業,高圓圓每年的總收入在20萬元左右。“畢業前,我會繼續把這些項目做下去。目前,我已經和一家培訓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準備在培訓機構內部設立柜臺,推廣自己的蛋糕和餅干等美食。”
不論畢業后選擇哪類行業發展,“創業”依然是高圓圓的個人“關鍵詞”。“畢業后我依然會創業,”高圓圓說,“我的理想是將來能夠開一家甜品店,希望能夠開發一些有特色的奇特蛋糕美食,此外,婚慶策劃公司也很吸引我。”
從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獲悉,為了幫助在校大學生創業,該校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牽頭成立了政府機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在內的南京市職業教育政產學研聯盟,依托聯盟優勢在校內外建設大學生創業體驗中心,為學生創業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創設五種合作模式實體場景教學,并有專門的導師對學生創業進行輔導,已有一大批在校生成功創業。而高圓圓正是在O2O項目培訓下成長起來的創業典型。
小本創業故事:90后大學生微信直播創業日記 烤羊肉串日進八千元
近兩年,隨著微信的火熱,許多創業族選擇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各種商品廣告,希望借此打開銷路,在長沙,一家以羊肉串為主打的燒烤店,眾籌了40多個投資人參與,每晚客流量絡繹不絕,一位難求,不到40平米的面積,日均營業額8000余元。90后大學生微信直播創業日記 烤羊肉串日進八千元
同樣是解決銷售問題,90后大學生劉鵬的微信朋友圈里卻沒有商品圖片,有的只是一篇篇創業日記。
準備
為研制烤法 吃了一噸肉
來自益陽農村的劉鵬,在湖南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讀書期間,就賣過電腦,擺過攤,干過培訓,送過外賣。2013年畢業后,他在一家酒企做銷售工作。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劉鵬與他的朋友們常常會在下班后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他萌生了自己開夜宵店的想法。
劉鵬說:“三月份的時候,我就開始去各個地方找食材,到各個地方去看哪里的羊肉好,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吃肉都吃了一噸。然后我們就把羊肉腌制出來了,用一些特殊的烤法,猜有了現在這樣的羊肉串。”
今年7月,劉鵬的烤串小店正式開業了,這間位于長沙市韶山路與解放路交匯處立交橋橋下的小店,面積只有40平方米,從商業的角度來講,位置十分不理想。
不過,酒香不怕巷子深,雖然地段不好,卻讓劉鵬想到了新點子:“剛畢業才兩年,所以我們都沒有什么錢,然后我們就找了一個地段不是那么好的。客源是我們很擔心的,我們就只能用微信的渠道去做傳播。”
剛開始,劉鵬也想過在微信上發布自己的烤串圖片,寫上門店地址和價位,以吸引顧客。但就在這時,一位在微信上經常聊天,但素未蒙面的東北網友,在得知劉鵬的父親酷愛喝酒后,給他寄了一份價值不菲的藥材,說是泡在酒里能夠養身,這件事對劉鵬的觸動很大。
“我就覺得通過微信,可以讓人跟人之間的信任度變得這么近。 所以我就重新定位了微信,是人跟人之間的鏈接,而不是人跟商品之間的鏈接,所以最后我就覺得去傳遞我自己的思想,創業的一些感覺。 所以我就開始寫這個東西。”劉鵬說。
傳播
微信寫下創業經 不提商品有哪些
從那之后,劉鵬堅持每天將自己的創業經歷寫成日記發表在微信上,這其中,既有購置桌椅、采購食材之類的瑣碎小事,也有他在面對創業困難時的迷惑與選擇,但在260篇創業日記中唯獨沒有他銷售的商品。
日記發布后,劉鵬一下子火了,共逾三萬人次瀏覽過他的日記,最多一篇收獲了3000多個贊和5000多條評論,越來越多的人在微信上留言,要來店里嘗美食,支持創業,現在,劉鵬的小店日均營業額達到8000余元。眼下,劉鵬的新店即將開業,除了微信上眾多網友留言會繼續捧場,中糧可口可樂、切糕王子、一米科技等公司紛紛慕名而來,為他的新店提供了總價值20余萬元的贊助。
“很多人來湖南中糧可口可樂考察的時候,可能就要去我那里。 就把我那個地方設為他們定點做活動的一個單位。”
心得
創業敢嘗試 資源要共享
作為90創的一代,劉鵬說,創業就得勇敢嘗試,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即便失敗,也還有無數次重來的可能。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去共享資源、分享經驗無疑是給自己建立了一堵圍墻。在如今這個年代,閉門造車無疑是死路一條。雖然會有失敗,會有低谷期,但只有試錯之后才會發現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他相信只要自己堅持走下去,創業之路就一定會成功。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20
“老天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讓我折騰,讓我奮斗的。”不同于人們印象中溫柔婉約的上海女子,湖北博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瓊給人一種渾身上下透著一股闖勁的感覺。
圖為李瓊在研討會上發言
三次起伏,屢敗屢戰
“我不喜歡中庸,我喜歡卓越。”從年輕時,李瓊就想自己創業,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為此,大學畢業后她就跟幾個同學一起運沙,開始了初步創業。一次去崇明島的途中,碰上了臺風,差點將貨船掀翻,“當時差點命都沒有了。”初次創業的失敗后,她進了一家外企做中國區的代表,老板很賞識她,還送她去德國留學深造。
2002年,李瓊組建自己的團隊,從事系統軟件開發。第二次的創業之路依然坎坷,合作伙伴撤資,技術人員跳槽。“但我不想妥協,就又做了個產品代理。那段時間自己又做老板,又當出納,一直撐到2006年。”第三次創業,李瓊做大屏幕投影儀的無縫拼接,產品投放到市場后發現有缺陷。“我曾經想放棄,但又不想妥協,自己的夢想還沒有實現,不能因為這一點小困難就放棄了。”那個時候她每天早晚跑步鍛煉,邊跑邊在心中默念“堅持到底,永不言敗”。
四次創業,得償所愿
2009年,重新調整并總結前三次的經驗教訓后,李瓊又開始了第四次創業,這次,她將目光投向了環保產業,成立了博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水資源預警系統,這些產品的作用主要在于發現生物毒性物質的存在,從而及時保護污水處理廠免受有毒物質對其污水處理功能的.抑制。“我的偶像是喬布斯,他曾說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對于我來說,活著是為了子孫后代能喝上干凈的水。”
博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立之初,李瓊想去競一個300多萬元的標,一些員工認為這樣有些冒險。李瓊說,“如果不去爭取就永遠沒機會。爭取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只要能爭取,也許有希望。”在拜訪客戶的過程中,因為公司之前從來沒有做過這個行業,起初客戶并不信任。但李瓊天天去客戶辦公室等待,展示公司的優勢。“開始客戶不見我。有一天,我從早晨9點到下午3點。客戶被我纏得不行,終于答應見我。”在談到這段經歷時,李瓊笑著說自己就是這么一個能“折騰”的人。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21
玩樂是賺錢的前奏
很長一段時間,吳奇隆從大眾的視線里消失了,沒有出唱片,沒有導演請他拍戲,就連報紙也沒有他的八卦新聞。對,他被新生代打敗,死在了沙灘上。好在,吳奇隆看得開。
那些日子,吳奇隆就去旅行。五大洲走遍,發現最喜歡的還是東南亞。索性在泰國曼谷買了房暫居下來,還將父母接過去一起住。
吳爸爸退休前在臺北一家西餐廳做廚師,頗有手藝,泰國的熱帶蔬果讓他大開眼界。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吳奇隆帶著父母去附近的餐廳用餐:用香茅草加雞肉、牛肉、海鮮煮的粥;用菠蘿、蜜瓜、芒果烤制的果干;還有用檸檬葉、香米一起清蒸的爽口飯……
泰式午餐更豐富,光蝦就可以在同一家餐廳吃到很多種不同做法。吳奇隆每次都要點上滿滿一桌,同一道菜只是放入的香料不同,都要把每種香料的菜全部點齊。吳爸爸心疼錢,一邊數落兒子鋪張浪費,一邊拼命吃。吃完,吳奇隆掏出一個小本,把每道菜的菜名寫上去,還向服務員打探各種食材的組合,然后讓爸媽在各自喜歡的菜名后面打分:超級喜歡,五顆星;喜歡,四顆星……不喜歡,一顆星。被評出超級喜歡和不喜歡的菜肴,都要說明理由。
更夸張的是,甚至有幾次坐飛機從曼谷飛清邁,然后又飛清萊、帕提亞那等幾大城市,只為享用幾頓大餐。吳奇隆的怪異行為,終于使得吳爸熬不住了,他堅決要回臺灣,還要兒子一起回去。
最終,吳爸氣憤回國,而吳奇隆依然留在曼谷,并且一住就是兩年。
兩年后,吳奇隆回到了臺北。看著已經變成胖子的兒子,吳爸搖搖頭,嘆息道:“你已經徹底沒救了,都胖成這樣了,誰還會請你拍戲。”
吳奇隆卻宣布,他要經商了。“泰式餐廳,就這么定了!”
開店之旅,步步“精”心
其實,在被娛樂圈拋棄的日子里,吳奇隆最初的想法就是玩,六十多個國家游遍,發現最令人流連忘返的還是泰國,特別是泰式美食,他們將熱帶果蔬、海鮮、肉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輔以草本植物為主的天然香料,酸辣微甜,挑逗舌頭挑逗胃的那一瞬間,吳奇隆就想到開泰式餐廳。
玩樂就變成了賺錢前奏。在不同的品嘗與收集中,積累開店所需的資源。
三個月后,吳奇隆就以驚人的速度,在臺北市繁華的民生東路開了第一家泰式餐廳“PP島”。在吳奇隆之前,民生東路已有不下十家泰式餐廳。他們多是臺灣本地人經營。大多數都是本土廚師,就連原材料的采購也是在本地。是做正宗泰菜,還是入鄉隨俗做改良?吳奇隆最終還是決定選擇前者。
原材料直接從泰國的田間地頭采購;廚師是在泰國結識的朋友推薦的,保證烹飪的地道;就連服務員也是從泰國請過來的,能用泰語招待顧客……由于在泰國旅居過兩年,又做了充分的準備,餐廳開業沒多久,就吸引了大批食客。那些嗜愛口味純正的食客們奔走相告,吸引來更多的擁躉,就連生活在臺北的泰國人都跑到餐廳來吃飯。
最初的菜式就是記事本上被評上五顆星的四百多道菜。第一個月只供應一百道,第二個月再供應一百道……前四個月里,每個月的菜單都更換,非常有新鮮感。還要讓食客們打分,被食客們評出“超級喜歡”的六十多道菜,成為鎮店之寶。
生意的火暴,使得周圍的泰式餐廳老板眼紅。有挖墻腳的,許以更高薪水誘惑廚師跳槽,統統遭到了拒絕。吳奇隆與他們,不僅僅是老板與員工的關系,更是朋友,他們要么是在泰國時相識,要么是泰國的朋友介紹,而且在跟隨吳奇隆創業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吳奇隆每一步的精心規劃,泰國人相信流傳在他們國家的俗語“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吳奇隆就是那個火車頭。
兩年后,吳奇隆又在新莊、高雄、桃園等地區,分別開了六家“PP島”餐廳。那些不再被觀眾關注的日子里,吳奇隆心安理得地覺得,做個老板,挺好!
從賺錢老板回到賺錢明星
吳爸爸退休前是星級酒店的大廚,看到兒子的餐廳經營得風生水起,他也有點動心。但他打算去北京開餐飲店。
在爸爸的堅持下,吳奇隆懷著復雜的心情來到北京。吳奇隆想打造平民式的泰式餐廳,但是吳爸定位高端。兩個人起了分歧,吳爸執行了自己的'方案,還讓吳奇隆在大廳做接待。
由于裝修獨特,口味正宗,不僅大批高端客戶絡繹不絕,還吸引來大批明星,本想遠離娛樂圈的吳奇隆感到異常尷尬,向爸爸申請調離大堂的請求,沒想到遭到否決。吳奇隆只得被動地再次加入娛樂圈。漸漸地,大家開始介紹一些戲份讓他演,吳爸也慫恿他去演。盡管都不是主角,但演起來得心應手,找到從前那種鏡頭前的“幸福感”。
餐廳不僅為吳奇隆帶來豐厚收入,還為他重新劈開了一條通往演藝事業的道路。后來,他才知道,這全是爸爸的良苦用心——從來北京開店,到定位高端,以及故意在娛樂圈造勢吸引明星,都是老人家的一番心意。
在父子二人的精心經營下,不出兩年,又在北京開出兩家泰式火鍋店。此時,吳奇隆有一半的精力都投身演出事業中,年邁的吳爸也無暇顧及那么多店,公司實行了責任競聘制。誰能創造更大效益,誰就是老板。而贏利部分,吳奇隆只提取25%,剩下的絕大部分由新任老板與員工分享。重金之下必有能人,新上任的老板果然將火鍋店經營得有模有樣,“顧問”頭銜的吳奇隆當起了甩手掌柜。
在臺北和北京各有6家店的吳奇隆,均只拿25%的贏利,拱手讓別人當起了老板。在當甩手掌柜期間,他也分流了經營的風險,所有贏利加起來他才是真正會賺錢的老板。與此同時,他還獲取寶貴的時間,隨著《步步驚心》的熱播,再攀演藝事業高峰。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22
一個窮困的農民,因為想改變命運,經過千般折騰、萬般努力,窮盡10年精力,在遭遇創業失敗后,居然因為忍受不了房屋漏水,發誓要發明一種能解決房屋漏水的新產品。為了實現這個瘋狂夢想,他先是以房子做抵押貸款,后來賣掉拖拉機,然后嚇跑女友,進行起瘋狂實驗。這個連專家和大型企業都沒做成的事,他一個初中都沒畢業的人能做成嗎?然而,誰能想到,這個近乎天方夜譚的產品偏偏被他發明出來!此產品面世后,不僅解決了人們為了堵漏,不惜拆掉衛生間和廚房大面積墻體和瓷磚的煩惱,而且堵漏只需一噴一晾就能徹底解決問題。為此,他的發明赫然成為國家科學技術部農村技術開發中心推薦項目!短短幾年,他不僅成為了一名聲名遠揚的富翁,而且靠著教人創業,他還讓一批農民跟著他成為了百萬富翁!
一個窮小子怎么能發明出這種高科技產品,他的傳奇創富神話又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千般折騰
窮小子從房屋漏水中發現商機
李鵬濤是個很不安分和喜歡折騰的人。他1977年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市梅花鎮朱家莊。因為家庭貧窮,他初一就輟學了。那時,為了改變命運,他先在父親的作坊式工廠生產石蠟,后來學習美容美發,而后前往廣州打工,但輾轉折騰10年,他依然兩手空空。
2003年初,李鵬濤在廣州夜市發現一種水晶葡萄似的飾品很暢銷,他了解到這種飾品是通過往氣球里灌水,然后用線捆扎成葡萄形狀,于是返回家鄉,依樣畫葫蘆制作出同樣產品去銷售。
意想不到的是,李鵬濤生產出的“水晶葡萄”一上市,便受到了眾多兒童歡迎,生意好時,他居然一個月能掙三四千元!而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因為生意火爆,許多謀生創業的人紛紛前來學藝。隨后,他見學習的人多了,于是開始編寫教材,并用文字和圖片把“水晶葡萄”的制作工藝整理成冊,然后對外培訓。不久,隨著他的培訓越做越大,他與一家氣球生產廠家開始了合作。僅此一項,他就賺了20多萬元。
然而,李鵬濤春風得意時,2003年4月,一場席卷全國的“非典”爆發,由于學徒再也不敢輕易出門學藝,他的希望瞬間被摧毀。這之后,“非典”解除,但由于“水晶葡萄”已被更多新型玩具代替,他再也無法起死回生。那段日子,他眼看要坐吃山空,不甘沉寂的他又開始折騰、尋找新的出路了。后來,他發現文身風靡一時,便前往溫州學習了文身模具生產,但折騰一年,這種另類生意不僅沒讓他找到出路,反而倒賠了幾萬元。此后,不甘心失敗的他,又相繼鼓搗出葡萄狀果凍、旋轉薯塔小吃等,但均遭遇慘敗。而更不幸的是,由于他折騰完了老本,無錢修理房子,每到雨季,他家的房頂就不斷滲水。
北方農民住房上面由于需要晾曬玉米和小麥,其所住房子都是上面建成平臺。一般而言,這種房頂采取的防漏方法全部使用油氈和瀝青。但這種防漏方式使用兩年,油氈和瀝青被陽光暴曬和雨水沖刷后就會翹起、剝離。每逢雨水季節,水流就會順著縫隙滲透而下,這種漏水現象成為了家家戶戶的頭疼問題。李鵬濤家也不例外,由于雨季房子受滲水困擾,他家房屋的墻壁不僅被水滲成了“大花臉”,靠北邊的墻壁由于長期滲水,還起了大片霉斑。
為了解決房屋漏水,李鵬濤想了很多辦法,但始終無法徹底解決。一個雨天,他在房頂忙著補漏時,目光所及,忽然看見很多人都在房頂忙著補漏。觸景生情,他頓時心想:現在既然傳統的防水方法已難解決房屋滲水,這么多住戶都被漏水困擾,我何不發明一個有效的防水方法,既解決人們的煩惱,又能打開一個新市場呢?何況房頂、樓群內外墻、衛生間、水池、廚房等均是防水的重要部位,哪里不要堵漏?如果自己能在這方面突破,那就不愁沒市場啊!
李鵬濤經過觀察,發現傳統防水方法的缺點是,瀝青只能鋪在建筑物表面,無法滲透到里面堵住縫隙。于是,他根據水能滲透到建筑物里的原理,開始考慮研制一種水樣的防水材料,讓其滲透到建筑物的縫隙里。顯然,按照這種思路,防水搞好了一定會有效果。但是,在選擇什么物質作為防水材料時卻讓他十分犯難。開始,他見色素是粉狀的,又能融入水中,便拿來實驗。但是,這種物質一遇到下雨就會被水沖出來,顯然不行。后來,他又將廢油搞成乳化劑,但刷上建筑物后雖然有點效果,但有些小孔還是滲透不進去,而且經不起太陽暴曬,也有油污染。幾次折騰失敗后,李鵬濤最后把眼光盯在了各種化學原料上。
萬般試驗
草根發明堵住生活大煩惱
為了找到突破口,李鵬濤買來硫酸鋁、聚乙烯醇、環氧樹脂和凈水劑等化學原料,天天在院子里鼓搗。李鵬濤文化不高,為了找到有效物質,他將幾種原料加以混合,然后觀看其化學反應,一旦發現稍有效果,他就將調制出來的膠水往墻上、房頂上涂抹。然而,要想從上百種化學原料里找到搭配合適、互為轉化的物質談何容易?不了解其性質和化學原理,他就每天查閱資料,反復實驗。一次,為了尋求一種突破,他搞了3天3夜沒走出院子,待家人找到他時,發現他滿身粘著原料,居然在草堆里睡著了……
李鵬濤的瘋狂舉動很快引來了村民議論。有人見他瘋瘋癲癲地整天鼓搗化學原料,以為他是生意失敗急壞了腦袋,就勸他說:“鵬濤,生意不好也要想開些啊!你這樣折騰何苦呢?”有人埋怨他父親為何不將那些化學原料扔掉?如果他真瘋了怎么辦?幾個年輕人聞聽此事,便打賭說:“如果他能搞出有效防水劑,我就免費為他打工一年,我就不信,中國那么多專家、工廠都沒搞出來的東西,他一個初中沒畢業的窮小子能搞出來,這不是大白天說夢話嗎?”
然而,不管別人如何議論,李鵬濤始終認為,世界上的任何發明和成功,都要具有瘋狂精神和執著信念,如果瞻前顧后,都想等著別人成功,然后拿來用現成的,還談什么創造和發明?
為了發明成功,李鵬濤在院子里砌了一個儲存原料的倉庫。沒錢買材料,他偷偷用房子做抵押,貸款了20多萬元搞實驗。一次,他為了向專家求解一種原料的化學反應,居然徒步40多公里前往石家莊化工學院。該院一名教授獲知他為了搞防水劑發明,竟奔波半天路程前來求教,不禁深為這個樸素農民的執著和抱負感動,不僅深入淺出地向他解釋了各種化學原料的性能和反應,還送給了他一套資料,并隨時歡迎他咨詢。試驗到關鍵時候,李鵬濤因為折騰光了所有的錢,沒錢繼續試驗,他竟然在半夜將家里的拖拉機開出去賣了!
李鵬濤的瘋狂終于激怒了家人,父母見他如此敗家,生怕他又搞出什么花樣,便將他的原料倒掉。一氣之下,他賭氣在隔壁租了10畝土地,又建了一個小廠,仍然沉迷其中。他這樣瘋瘋癲癲,像著了魔似的,不僅敗光家產,還像掉進了無底洞。他的女友見勸說無效,于是絕望地離開了他……
有折騰便有奇跡。2007年2月5日,李鵬濤經過上萬次試驗和試用,在花費了20多萬元的瘋狂代價后,他終于通過運用強堿、強酸中和反應,發現其中一些物質融化后經過水的稀釋,起到了膨脹堵漏作用。也就是說,他歷經坎坷,終于研制出了新型液體防水劑!那天,他將這種防水劑試用在屋頂和墻面后赫然發現,防水劑一噴到上面,便瞬間滲透到各個縫隙中,水蒸發后,防水劑便在建筑物里膨脹、固化,從而嚴密堵住了里面的微細通道。此后,經過潑水、太陽暴曬和多項試驗,他研制的新型液體防水劑一舉獲得成功!
這是一種無色、無味和透明的液體防水劑,與傳統防水材料不同的是,使用這種防水劑,操作者只要往噴霧器里注滿防水劑,就可以像噴灑農藥一樣,在房頂、墻體和地面上施工。那天,他灌滿防水劑,背著噴霧器蹭蹭就上了房頂。經過一番噴灑后,他隨后牽了一根水管,對著整個屋頂狂沖了半小時。結果證明,使用防水劑后,他家的房頂再也未見漏水跡象!
成功了!我研制的新型防水劑終于成功了!李鵬濤站在房頂上像瘋了似的瘋狂高喊著,喊過之后,他又背著噴霧器跑到幾戶村民家,大喊著要給人家堵漏。幾個村民見了,以為他哪根神經又搭錯了,于是將他趕了出去。就在這時,那個打賭的小伙子獲悉消息,便拉著他說:“既然別人不相信,你上我家房頂補漏啊!你要是真能補漏,我就給你打工去。”不過,經過試用,口服心服的他雖然沒兌現承諾,卻幫李鵬濤拉來了十幾筆生意。自此,李鵬濤開始謀劃著,如何將這個全國獨一無二的發明推向市場。
然而,李鵬濤的想法雖然很好,可他將防水劑推向市場卻遭遇了當頭棒喝。
2007年2月,李鵬濤免費為很多村民做過房頂防漏工程后,村民陸續為他介紹了幾筆梅花鎮上的業務。可他在鎮上剛做了幾筆生意,幾個同行見他大有取代防水市場的勢頭,于是四處放風說,他的產品含有致癌物質。他們這樣一說,李鵬濤的生意頓時被置于死地,從此,再也沒人敢請他去做房屋堵漏了。
明明家家戶戶需要堵漏,可自己千辛萬苦研制出來的防水劑卻無法進入市場,這可怎么辦?李鵬濤著急時,一個朋友提醒他:“既然你想做大生意,為何不將產品送到有關部門去檢驗呢?如果產品通過檢驗,還愁沒有市場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李鵬濤眼睛陡然一亮,于是經過聯系和申請,他攜帶新型液體防水劑前往河北省建筑用料檢測中心做了檢驗。之后,該中心對其產品通過檢驗認證。一名專家說:“此項發明不僅填補了我國防水劑的空白,也特別適合農民創業!”隨后,當地一家媒體對他進行采訪后,陸續有人找上門來,要買他這種神奇防水劑。意想不到的是,才短短幾個月,他就賺了幾萬元。而更讓他高興的是,由于他研制的防水劑無毒、無污染,施工簡單易行,又特別適合農村青年創業,2010年春,這項產品經過河北省創業指導中心專家評審,被認證為省創業項目,指定向全省推廣。
剛開始,由于人們并不了解這種防水劑的妙用,少有人問津,結果,他跑了半個月,一筆生意也沒做成。后來,他見效果不佳,便干脆搞起免費堵漏。這樣,他在為一些農戶做了房頂堵漏施工后,人們目睹了防水劑的奇效,先是找他聯系,后來陸續請他堵漏,結果,僅僅幾個月,他就賺了10萬元。與此同時,由于李鵬濤研制的新型液體防水劑生產成本低,收入高,這個項目很快受到了一些想創業的農民歡迎。
獨富不叫富
瘋老板帶出眾多百萬富翁
生產防水劑一公斤成本0.50元,噴涂3平方米收費30元。更直觀的是,這種生產操作簡便,只需攪拌罐、一根管子、一只塑料桶和漏斗就可加工。而正因為這個項目簡單易行,人們紛紛找他加盟。
無極縣一個農民現場看了李鵬濤的堵漏演示后,發現該產品可以廣泛用于樓面、內外墻、衛生間和廚房等處,市場極大,于是和他簽訂了生產加工協議。此后,他從李鵬濤那兒購進原料,生產一個月后立即賺了1萬多元。后來,該縣有個農民見他賺錢,也想加盟,但李鵬濤為了保護加盟商利益,堅持一個縣市只設立一家加盟商,對方雖然將加盟價格提高了兩成,但他說,商人就應以誠信為本,如果我只圖錢財就會損害合作者的利益,因此,他婉拒了對方。而正因為他經營誠信,很多前來學習技術的人,不僅通過他的幫助走出困境,而且紛紛創業致富,先后成為百萬富翁。
浙江省永康市的王秋良,因為女兒尿毒癥換腎后每月要喝抗排斥藥,家里被折騰得窮困潦倒,女婿也跑了。一次,他從網上看見李鵬濤研制的新型防水劑后,覺得該產品可以解決城市家庭的諸多煩惱,市場巨大,于是,他專程找到李鵬濤學習生產技術。李鵬濤了解他的`困難后,慷慨地送給了他一噸原料。后來,王秋良在家經過生產加工,很快生產出40噸產品并全部銷售出去。而讓李鵬濤震驚的是,他經營一年后就奇跡般成立了永康良美防水材料廠,現在,他每年凈收入高達30多萬元。條件改善后,他不僅迅速擺脫了貧窮困擾,而且一舉治愈了女兒的病。在李鵬濤的關心和幫助下,之后,他擴大生產規模,建立了多級分銷商,將產品迅速覆蓋當地。
更讓李鵬濤驚喜的是,因為堵漏,窮困潦倒的他居然娶了一個漂亮女孩!
女孩叫張麗缺,是石家莊市一家珠寶店的營業員。她身材苗條,相貌清純,那天,李鵬濤在石家莊現場演示防水劑的效果時,張麗缺剛好看見,平時不大關注此事的她,一下被這種神奇的防水劑吸引。原來,那時她正為家中的房頂滲水而煩惱。當時,她對李鵬濤研制的新型防水劑心存懷疑,但李鵬濤前往她家施工后,居然一次就解決了她的煩惱。為此,受這種神奇產品吸引,她陸續幫他介紹了幾名客戶。后來,通過接觸,她發現李鵬濤不僅聰明勤奮,還為人真誠直率,于是頻繁和他交往起來。而李鵬濤自從見到她那天起就喜歡上了她,只是,他覺得自己大她6歲,現在又剛剛創業,于是暗下決心,等自己蓋了大房子,買了汽車后再向她求婚。
機會來了。2010年5月,由國家勞動部、人力資源部和長春市政府舉辦的長春創業就業博覽會召開,李鵬濤榮幸地被河北省創業指導中心選派為該省的創業項目前往參展。在這次展會上,他的新型防水劑一經亮相便吸引了眾多客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商家紛紛向他提出了合作意向。這次參展,他名聲大噪,隨之客戶蜂擁而至,短短半年,他就賺了100多萬元。此后,他不僅在家建起了一座獨門獨院的大房,也順利購買了一輛小車。此時,他見時機成熟,便大膽向張麗缺表達了愛慕之情。張麗缺見他很有責任感,身上又有一股永遠使不完的奮斗精神,二話沒說就答應嫁給他。
2010年底,李鵬濤與張麗缺順利完婚。此后,在愛情的滋潤下,他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產品也越叫越響。李鵬濤聲名遠揚后,來自云南、河北、廣西、江西和呼和浩特等地學習和加盟的人紛至沓來,僅一年多時間,就先后誕生了十幾個百萬富翁。搞到后來,連很多從事建筑防水工程、搞保溫設施、粉刷內外墻和生產防水涂料的人也先后投身到他門下學習,然后將防水技術用于各種工程。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河北、山東省的幾個建筑公司聞訊,竟不惜以年薪100萬元盛情相邀他加盟;而一家生產防水材料的企業欲出資500萬元買斷他的發明……其實,李鵬濤心里清楚,他發明的新型液體防水劑遠不止500萬元,由于這種防水劑施工起來可以不用拆卸建筑物體,居民家中的廚房、衛生間和外墻滲水一噴就能解決問題,其產品自然具有無可估量的市場價值。
果然,李鵬濤的產品由于需求量不斷增加,此后,他見原有的生產設備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2011年底,他擴大生產規模,成立了鵬程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并將產品進行包裝后成功推向市場。這樣,發展到2012年2月,他不僅豪賺了500多萬元,并豪邁地在家鄉建起了3座房屋,還購置了一輛大型貨車。現在,他已再不是當初的那個窮小子了,而是風光無限的大老板了!
只因一個小小發明,依靠幫人堵漏,李鵬濤便讓財富像水一樣流進了自己的荷包。他為何能夠成功?顯然,他的經歷說明,大凡”一根筋”和愛折騰的人,幾乎無一例外,都執著和堅忍,而正因為這種人有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執拗和倔勁,他們才往往愈挫愈勇。而這種人看似很傻、瞎折騰,實則大智若愚。李鵬濤從漏水這種生活常見的苦惱事入手,解決了困擾人們多年的煩惱,用“一根筋”撬開了巨大市場,并帶動一批人致富。生活中的煩惱其實就蘊含著商機,解決這種煩惱的過程,就是追逐商機的過程。讀者朋友,看了李鵬濤的故事,你是否也能從身邊無處不在的生活煩惱中發現商機呢?
創業的勵志故事 篇23
初見湯女士,即使不知道她曾經當過老師,也很容易將她和老師聯系在一起,因為她給人的感覺是那么和藹可親,柔和平穩的語音,總是使人心態安適,并為她柔和的語調所吸引。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平和的“老師”,執著于自己的愛好,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在商海中開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敢于突破 自主創業
在來到北京創業之前,湯正富從學校畢業之后,便接母親的班,在她的老家的鄉村小學當了10余年的教師,在教師工作十分穩定之時,湯正富卻不甘現狀,毅然選擇了下海經商。
這個大膽的決定引起了家里人的反對,大家都不支持她放棄原有的安逸工作去“冒險”,然而她卻力排眾議,回憶起當時的'選擇,湯女士表示,紡織產品一直是她的愛好,同時受“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影響,她便“看好”了紡織產品,并一頭扎進了“商海”中,在積累了兩年的零售經驗之后,湯正富終于在1994年的時候在萬鑫市場有了自己的批發攤位,她的事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克服困難 開拓市場
有了攤位之后,湯正富開始了自己的生意,然而創業歷程中卻充滿了磨難。首先是外部環境的惡劣,1994年,萬鑫市場剛剛建立不久,市場里只有大約一半的人,配套設施還很落后,在冬季,北京已是寒氣逼人,市場里則更加陰冷徹骨,作為南方人的湯正富常常凍得“連筆都拿不穩”,即使這樣,她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在她的努力下,她的生意也逐漸興旺起來,從原有的1個攤位擴大到了3個。
正當湯正富欣喜之時,生意上卻再遭“意外”,1997年,湯正富從廣州進了一批布料,不想這批布料的質量和當初看到樣布相比卻有“天壤之別”,這筆生意使得湯正富一下子就虧掉了30萬,受了這樣的打擊,她生了半個月的病,并落下了“頭暈”的毛病,但半個月過后,她重新回到了她的攤位,開始更加用心的經營,終于在年底扭虧為盈。
現在的湯正富已經在萬鑫市場中擁有3間門面,她的顧客也輻射到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等地。她也成為了布匹批發商中的“佼佼者”。
競爭加大 把握市場
在湯正富的生意日益發展的同時,她也默默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隨著布匹生意的越做越好,大量的商人也洶涌而來,競爭愈加激烈。有些競爭者也開始使用一些“非常”手段,她的進貨人員甚至在一次進貨過程中遭人襲擊受傷,但這樣的事情沒有嚇退湯正富,更多的擔心反而成為了她前進的動力。
為了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她率先裝修了門面,安裝了空調,她和客戶間的關系就像朋友一樣,她在保證布匹質量的同時,還及時到市場進行考察,根據服裝發展趨勢及時改變經營策略。對于一些不正當競爭,她表示“盈利才是硬道理”。在她良好心態和正確經營策略的指導下,她的生意很成功。而她個人不但擁有了自己的公司,還成為整個市場個私協會的副會長。
在成功的面前,湯正富還是那樣的從容不迫,而她的生意也如她一樣,從容屹立商海之中,以傲人的姿態面對各種風浪的襲擊。
【創業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勵志傳奇創業故事12-09
草根勵志創業故事10-17
董明珠的勵志創業故事09-23
80后女孩勵志創業故事05-23
現代勵志創業故事(通用11篇)11-17
維也納酒店黃德滿的創業勵志故事11-14
創業達人分享創業故事10-25
攜程網創業故事04-29
肯德基創業故事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