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創業故事(通用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名人創業故事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名人創業故事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創業故事,歡迎各位閱讀!
名人創業故事 1
盛大陳天橋:我發財的兩大成功密碼
一位創業不久的朋友非常的崇拜陳天橋,在瘋狂瀏覽了關于他的幾乎所有信息之后,頗有感觸:“陳天橋無非就是玩的綜合實力,在搞IT的里頭他做網游,在網游里頭他玩股票,在玩股票的里頭他操作資本。干什么都比人家快出一步。”盛大陳天橋:我發財的兩大成功密碼
不過,陳天橋在央視的《對話》節目中剖析自己的時候,總結出自己發家致富的兩大成功密碼:“第一個是專注,第二個是節奏。”
專注才能抵制誘惑
陳天橋真正的發跡是從《傳奇》這個網絡游戲開始的,但是他在開始自己的傳奇人生之前,他也曾經被誘惑過——被各種各樣的'掙錢機會誘惑著。
1999年,26歲的陳天橋和弟弟在上海創立了盛大網絡,并推出網絡虛擬社區“天堂歸谷”。2000年的時候,盛大網絡獲得了中華網300萬美元的注資。這時候的陳天橋,總是“善于”發現新的賺錢機會,于是很快,盛大廣泛涉足了網上互動娛樂社區的開發經營、即時通訊軟件的開發和服務以及網上動畫、漫畫。這時候,盛大網絡進入了迷茫而無序的發展狀態。
在功成名就之后,陳天橋告訴前來取經的創業者:“當你認準一個方向的時候全力以赴,只有專注的企業才能成功,多元化的企業可以存活但是很難成功。”而這正是他有切膚之痛的經驗之談:“一個創業企業往往都會是自己的靈感和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他們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但我覺得他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也就是我犯的錯誤,就是所謂的一上來對整個戰術執行的時候多元化或者搖擺不定,他不是夠專注地在某一點上進行突破。”
盲目發展很快結出了惡果,盛大網絡陷入困頓中。在總結了自己的失敗原因之后,陳天橋開始尋求改變。這時《傳奇》進入了他的視野并把他深深吸引了,他立刻給中華網寫了厚厚一疊項目建議書。“我們把《傳奇》拿回來很高興地向我們的投資方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商業領域,我們認為到年底不但能賺錢而且能賺大錢。但是當時我們的投資方覺得我們在講一個神話,所以他說你可以一個人走,但是我們不陪你走。”
最終,陳天橋與中華網分手,中華網按股份留給陳天橋30萬美元。2001年7月14日,盛大和《傳奇》海外版權持有商Actoz以每年30萬美元的價格簽約。陳天橋剩余的30萬美元全部進了Actoz的口袋。
“合同簽完后,我就沒錢了,但游戲運營才剛開始,光服務器跟網絡帶寬就需要一大筆錢,形勢十分危險。”這時候陳天橋使出他成功的第二個密碼——節奏。
快節奏突破死神圍困
脫離了中華網,陳天橋也深刻感受到死神的腳步:“2001年之前盛大幾乎每天都有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個月都有可能死去,進入到2003年盛大每個季度都有可能死去。”但是陳天橋并沒有被嚇倒,他決定裁員,首先把五十人的公司裁成二十人,最早的那批人全部留下來,但卻拿八折的工資。
此外,為了解決硬件設施問題,“我們就拿著與韓國方面簽訂的合約,找到浪潮、戴爾,告訴他們我要運作韓國人的游戲,申請試用機器兩個月。他們一看是國際正規合同,于是就同意了。”陳天橋回憶說。“然后,拿著服務器的合約,以同樣的方式找到中國電信談。中國電信最終給了盛大兩個月測試期免費的帶寬試用。有了韓方的合同,再加上服務器廠家和中國電信的支持,陳天橋又取得了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單機游戲分銷商上海育碧的信任,代銷盛大游戲點卡,分成33%。
2001年9月28日,《傳奇》開始公測,2個月后正式收費,同時在線人數迅速突破40萬大關,全國點卡集體告罄,資金迅速回籠,盛大安然度過了這場生死玄關。
這時候離盛大和Actoz簽約僅僅4個月。盛大以其快節奏首次突破了死神的魔掌。回首這段往事,陳天橋深感自豪:“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說對我的創業密碼做一個總結的話,我覺得兩個字就節奏。世界上沒有做錯的事情,永遠是時間錯誤。”
快節奏已經成為陳天橋的招牌招數。不久前,陳天橋斥資近20億,僅用43天即成功收購中國最大門戶網新浪19.5%的股票,成為新浪最大股東,顛覆了中國互聯網的格局。而這種動作絕非陳天橋偶一為之的特殊舉動,早在2003年,盛大就已經先后收購了北美、日本以及國內的近10家公司;2004年,盛大的擴張步伐進一步加快,創下了兩個月內完成6次資本運作的紀錄。
一個企業的發展,關鍵就是把握機會,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
名人創業故事 2
李彥宏的“美國夢”和百度創業故事
李彥宏30歲的時候就在美國硅谷實現了美國夢,隨后回國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百度,并創造了中國企業史上的新神話,這一切都給這位年輕的海歸增添了神圣光環。李彥宏的“美國夢”和百度創業故事
偶像是如何煉成的
如果我們從百度創業向前,追溯李彥宏本人的成長往事,我們看到的同樣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漸進,李彥宏在自己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充分自覺的目的性。
1968年11月17日,李彥宏出生在山西陽泉。父親是兵工廠工人,母親是皮革廠工人。家中5個孩子,他排行第四,是唯一的男孩。從李彥宏上學起,其母親就對他說:“我們家沒有后門,你今后要有好工作,就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
在父母的`悉心關懷下,家里5個孩子全都考上了大學,大姐是恢復高考后第一屆大學生,三姐考上了北大。“我爸爸從小上過私塾,在文學和語言方面有一些功底。爸爸影響我大姐,我大姐影響我二姐,二姐影響我三姐,三姐又影響我。”
毫無異議,李彥宏和百度的創業故事已經成為互聯網的經典案例,而這位年輕的技術派代表也成為新一代創業者們爭相效仿的標桿。
39歲的李彥宏的確是一個新商業偶像的樣本。作為留學生,他在30歲時就在美國硅谷掙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美金,通俗地說就是實現了美國夢。更讓人羨慕的是,李彥宏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也是自己擅長的事。對我來說,搜索就是我既喜歡也擅長的事。”。
就像李彥宏在《硅谷商戰》里寫的:在硅谷,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應該是獲得風險投資——1999年底,李彥宏從硅谷風險投資商Integrity Partners和Peninsula Capital那兒融到了120萬美金,利用這筆資金,李彥宏回到中國成立了百度公司。
9個月后,也就是2000年9月,另外兩家風險投資商Draper Fisher Jurvetson和IDG Technology Venture又投入了1千萬美金。當美國正在爆發互聯網泡沫的時候,百度在中國成立了,這是李彥宏創業的第一家公司。
僅僅五年時間,百度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創造了中國概念股的美國神話,首日股價漲幅達354%,是自2000年以來納斯達克單只漲幅最高的股票。一夜之間,李彥宏擁有了億萬身家,并因此使得追隨他的人群中突然冒出了7個億萬富翁、51個千萬富翁、240多個百萬富翁……
而此時,擁有溫文爾雅的風度和氣質的李彥宏在國人,尤其是青少年心里成為一個神話,成為高科技與財富的象征。
有評論認為,“這一切,在中國企業史上都將成為神話,李彥宏也將超越柳傳志、張瑞敏等老一輩企業家,成為中國年輕人新的榜樣和創業夢想。”索尼前董事長出井伸之也曾表示,李彥宏更能代表信息經濟時代的亞洲企業家,是值得年輕人效仿的時代榜樣。
名人創業故事 3
陳歐登福布斯創業者榜“為自己代言”
“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去年年初,“陳歐體”成為風靡全國的廣告詞。2013年3月11日,福布斯發布“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陳歐作為聚美優品創始人名列其中。陳歐登福布斯創業者榜“為自己代言”
這次名單中最年輕的創業者僅20歲,他是Peak Labs 創始人季逸超,19歲創立公司,一年后即獲得百萬元風投資金。而從名單整體上來看,互聯網及科技行業是涌現創業者最多的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中的新型概念制造業成為新的創業熱點區。新能源、清潔技術、生物健康等領域的創業仍然欠缺。此外,深圳則是中國創業者最集聚的城市。
新型概念制造業成熱點
去年3月11日,福布斯發布“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這已是福布斯第二次發布此名單。
“去年的經濟環境對于年輕的中國創業者而言并不樂觀。年輕的創業者們越來越關注現金流和營利性,活下來遠比‘big idea’更為重要。投資者也紛紛放慢了投資節奏,投資人更看重資源和現金流,這也導致了年輕創業者融資難度增加。”因此,福布斯認為此次能登上名單的創業者實屬不易。
從名單統計來看,互聯網及科技行業是涌現創業者最多的行業。不過,福布斯表示,“這次名單的亮點并不是人們普遍看好的移動互聯網,而是科技行業中具備新型概念的制造業。如深圳矽遞科技創始人潘昊、佛山阿里順林業的創始人林佐義、泛普納米科技公司創始人張妍等。”
據介紹,潘昊關注的領域正是目前正興起的“開源硬件”(指與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體相同方式設計的計算機和電子硬體),他創辦的深圳矽遞科技成為全球前三的開源硬件制造商,年銷售額已達5000萬元人民幣。
名單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深圳是年輕創業者的'聚集地。對此,福布斯表示,“那里顯示出相對成熟的市場和競爭環境,為創業和創新提供了最好的生態。”
曾自嘲“絲逆襲”的近期熱門人物陳歐成功登陸福布斯排行榜。
2012年10月,陳歐創立的化妝品網購平臺“聚美優品”發布2012年新版廣告,其廣告詞道出了無數80后的心聲,引發強烈共鳴,2013年,“陳歐體”開始風靡全國。“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這是“陳歐體”的部分廣告詞。
在廣告詞被炒熱的同時,也為陳歐的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據福布斯介紹,目前,聚美優品擁有400萬注冊用戶,每日訂單過5萬。另外,去年12月初,聚美優品宣布線下旗艦店即將開幕,意在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強化品牌優勢,正式布局“O2O”業務。這也成為陳歐登上福布斯創業者榜的一大注腳。
除陳歐外,還有個登榜的特殊人物,他是Peak Labs 創始人季逸超,年僅20歲,是30位創業者中年紀最小的。他19歲時創立了Peak Labs,并招募到了創業伙伴劉欣旸和任東昊。2012年10月召開了首場產品發布會,推出了第五代猛犸瀏覽器在內的三款產品,目前已獲得百萬元的風險投資。
名人創業故事 4
史玉柱給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隨著市場經濟在政府推動下的發展,創業這個詞,逐漸成為一個新鮮時髦的詞匯。當然,把創業一詞推上神壇的,終究還是其造就的無數個財富神話。這些神話,就像精神鴉p一樣誘惑著一批又一批的創業者。而真正適合中國國情和市場環境的創業者,卻寥寥無幾。因此,很多財富神話,在未來都將難以超越。史玉柱給創業者的幾點建議
我們并不缺乏開天辟地的本領,能吃苦,也有膽子。唯一欠缺火候的就是我們先天不足的創業智慧,一種適合某種環境體制并且野蠻生長的能力。恰恰是因為先天性市場經濟開放得比較晚,造成了諸多創業者在這種創業基因上的差距。而這種差距感,直接導致了我們大多數創業者缺乏膽識與足夠的商業意識。
創業者在創業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了解自己,作好每一個選擇。
如果你遇到了機會,就意味著你也將同時面臨選擇。是選擇抓住機會去放手一搏,還是安于現狀,等待更好的時機出現?所以,人應該多去了解自己,通過朋友們的中肯評價,通過長輩們的中肯建議,通過回顧自己的經歷,去發現自己,了解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這樣,在機會來的時候,才不至于那么優柔寡斷。
2、CEO必須懂營銷。
俗話說:沒有戰術細胞的將軍就是武夫。同樣的道理,總經理不懂營銷那就注定公司缺乏長期和短期的計劃,也缺乏扭轉乾坤的能力,公司內部也不會和諧到哪里去。一個好的CEO,必須懂得營銷。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對外要懂得該在什么時機如何更好地宣傳產品,提高公司的影響力;另外一層則是對內要懂得如何把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熱愛公司,熱愛工作。
3、在商業場上要學會變通。
懂常識的人都知道,兵家排兵布陣,都講究選擇有利的地形,使軍隊進可攻、退可守,方乃萬全之策。同樣的,這也是生意場上的真理。另外,一個企業,必須得有拳頭產品,這象征著該企業的企業價值和市場影響力。李嘉誠也說過,他的多元化經營,永遠是有一個到兩個賺錢,才去做第三個。
4、一個好的戰略勝過多得到一個客戶。
作為一名企業負責人,并不是任何事都要親力親為的。你得通過你的管理調度能力去管理公司,保障公司里每個員工高效地工作。一家公司,不是比誰更務實和刻苦,比的`是效率,是質量,這才是公司的根本。
5、創業要循序漸進。
有了啟動資金的創業朋友們,也不要激動得找不到頭腦,覺得好像壓抑在自己心里的一團熱血沸騰得就要爆炸了一樣。
在這里,想告誡廣大創業者,對于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建立,應該是一個步步為營、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有一套長遠的計劃。企業處于不同的狀況,該進行的品牌營銷也是不同的。
名人創業故事 5
邵逸夫電影事業中所經歷的8段創業故事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2014年1月7日早上8時許逝世,享年107歲。傳奇的一生,跨越一個多世紀。八個故事,八件事,八個邵逸夫電影事業的重大階段,加起來就是,香港電影。邵逸夫電影事業中所經歷的8段創業故事
第一段:萌芽
1924年成立天一電影公司。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是個眼光獨特的人,那時候中國電影還未有生氣,他看了部《孤兒救祖記》,就料定這行業有前景,于是一鼓作氣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并把兄弟幾個全給拉了進來做幫手,老六邵逸夫應該感謝這個大哥,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以后的影視帝國,正是因為年少的熏陶,使他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電影發行了如指掌。
第二段:創業
1926年,去新加坡成立公司。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就被三哥邵仁枚拉去新加坡協助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如果說后來去香港是拓荒,這里何嘗不是,他們在1930年終于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之后發展迅猛,成立了110多家影院,稱霸整個東南亞市場。“邵氏兄弟”的招牌鋒芒初露。
第三段:天災人禍
1937年,八年抗戰。正當的商人在這個年代都發不了財,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的爆發,還有誰能安心的'拍電影?還有誰去看電影?公司經營慘淡,入不敷出,最終導致了正當年的邵氏兄弟公司的倒閉,美好的電影夢就這樣被無情地打碎了……
第四段:二次創業
1959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抗戰勝利后,邵逸夫決定重整旗鼓,把自己的未竟之夢完成,于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這也就是以后我們整天見到的那個黃色背景上SB兩個字,公司的成立宣告了邵氏兄弟正式進軍香港電影市場(當然,東南亞還是他們的),這是他們的立足之本。
第五段:發展
1955年到1962年,影視基地設立。30多年的電影生涯使邵逸夫認識到,如果沒有一個配套完整的拍攝場地——影城,影片的提高就是紙上談兵。于是,新公司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創立自己的影城,位于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正式建立,這個影城耗時7年,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華語電影影城,“東方好萊塢”因此得名。
第六段:鼎盛
1960年代,初創明星制。邵逸夫是香港最初實行造星體制的人,吹捧,宣傳,演員成功了,賺錢的卻還是老板,那時候不像現在太多的公司競爭,在邵逸夫只手遮天的時代,邵氏集團幾乎成了天王天后宮,大大小小的明星聚集著,每天吃飯上廁所都能碰上幾個,更重要的是,他直接影響了香港幾十年的電影體制。
第七段:沒落的前兆
1970年,鄒文懷等人離開創建嘉禾。鄒文懷想受重用但卻被冷落,于是離開是遲早的事,反正邵氏集團那么多明星名導,少他一個兩個邵逸夫根本不放在心上,恰巧這時候出現個同樣被邵逸夫看不上的李小龍。于是,宿敵嘉禾誕生了,李小龍風靡了,再加上之后許冠文等人的跳槽,嘉禾風光無限,而邵氏則逐漸的沒落。
第八段:尾聲
1980年,淡出影壇,主管TVB。隨著邵氏的逐漸沒落,年紀越來越大的邵逸夫已經很難打起精神拼搏了,年少的體力與精力都已不在。于是,他轉向低風險的電視行業發展,1980年,他成為TVB主席,這個信號傳遞的信息的,從此以后,電影,與我們關系不大了。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并非夸大的承諾,“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更不是空喊口號,四屆影后林黛、“古典美人”樂蒂、“反串王”凌波、“喜劇圣手”陳厚,這些演員們就已經足夠撐起邵氏的門面,更不用說那些早已成為傳奇的導演們。一代武俠大師張徹,把風月片拍得媚而不淫的李翰祥等等,整整影響了幾代的香港影人。
107歲的傳奇,叱咤影視圈風云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的邵逸夫,已是華語電影圈內一個不滅的神話,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新崛起的電影人,給予他們百倍的創業信心與勇氣。
名人創業故事 6
俞敏洪講述被“逼”創業的故事
1993年之前,我要比現在輕松。輕松倒不是指工作時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其實那時候工作時間要比現在長,早上六七點鐘起,晚上一兩點鐘才睡覺,因為要備課、講課,就睡四五個小時。但完全沒事,體力很好。其實到現在,睡覺也只是五個小時。可能是遺傳,有耐力基因。就像我老媽,做事情也是從早做到晚,一點也不覺得累。
那時候之所以心靈上是輕松的,因為可以天天在家里數錢啊。1991年底1992年初我第一次拿到錢的時候,一天收了2000千多的學費。當時100塊錢的人民幣還沒有發行,都是10塊的,2000塊就是厚厚兩沓。回家以后我和老婆兩個人就在床上一起數,數了大概二三十遍。數完后也不知道把錢藏到什么地方。
那個時候超級快樂。員工那,就是招了幾個下崗工人,給我們管后勤。后來又招了幾個老師。學生只有晚上和周六、周日有課,在周一到周五的白天,我就帶老師們玩,天天請他們吃飯。有一段時間我老婆每天晚上在家里都燉一只雞,大家全去吃。吃完很開心,就打牌,然后到12點的時候再下樓備課。
我從北大出來創業的時候是和老媽打了招呼的,那時候她就說,你要是敢從北大出來我就自殺。因為她覺得一個農村的孩子好不容易進了北大當了老師,你就要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干嗎要出來呢?
我老婆也反對我出來創業,因為畢竟當老師是鐵飯碗。她也不知道我有沒有創業的能力,有沒有才華。我記得當時東方外語培訓部(新東方前身)開第一個班的時候買了十盒英文磁帶,要上課用,花了60塊錢。結果為此我老婆從王府井一直和我吵到家里。因為她覺得花了半個月的工資,買了這個磁帶有什么用啊。直到我開了第一個班把錢收回來了,我老婆才定心了,覺得這個還是對的。
最初成立新東方的時候,我用的是家庭成員。后來我老媽也過來幫我的忙。因為老太太個性比較強,除了做飯之外還會參與新東方事務,像后勤之類的。我又不敢管我老媽,結果她就變成了新東方管事的一部分!而且我老婆也進來了,再后來我的姐夫、我老婆的姐夫也都過來了。當時王強、徐小平等人對我的家人在新東方里是沒有多大意見的,因為他們覺得你是創始人嘛。但當時在國內發展的`兩三個合伙人也跟著我學,帶進來的家庭成員比我的家庭成員還要多。
這樣一來,徐小平他們就不干了,因為新東方變成了這兒一個家族,那兒一個家族,全是家族的成員了。而他們幾個受過西方的教育,從來沒有起過念頭說把自己的家族成員也弄進來。
慢慢的,到了2000年的時候,新東方最大的矛盾不是我們所說的業務矛盾,而是家族矛盾。所以他們幾個說,家族成員必須出去,而俞敏洪的家族成員可以不出去。
開始我還想他們幾個挺厚道的,把我的家族成員留下,轉念一下,不對啊,我要把自己的家族成員留下,把其他的趕出去,我在新東方一點威望也沒有了,就變成很霸道了。另外,要真是這樣,那幾個人也會大搞破壞,不會在新東方干了。所以,我也得把我的家族成員弄走。
沒有在北大繼續教書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已經當了北大老師,并且做了接近7年。所以北大老師這個稱號會一直跟著你,不管你是離開了北大還是去哪里工作,北大老師這個身份都不會讓你自卑的。
第二個,盡管我天性不是愛冒險的人,但是我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其實北大已經給了我很大的自由,因為一周上課才八小時,這之外就全是你的時間。每個月的獎金和工資還照拿,基本就是挺安逸的。要按這個走下去就是一個挺安定的生活。但后來我又想這也不太符合我的個性。因為我在外面嘗到了甜頭,看到我在外面一個月可以上出北大十個月的工資,這樣心里就不安分了。
名人創業故事 7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的故事:
18歲的`馬云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猶豫地在報考志愿表上赫然寫下:北京大學。然而雄心萬丈的他,高考的數學成績只得了1分。為了生計,他去應聘酒店服務生,因為長得“歪瓜裂棗”,被婉言拒絕。
無奈只好去當搬運工,蹬板車。大學畢業后,一次討債經歷讓他瘋狂地迷戀上了互聯網,創業初期,他背著包四處忽悠,經常被人罵作瘋子、騙子。他曾連續4次創業失敗,最為窘迫的時候銀行里只有200元。
如今,誰不知道阿里巴巴,誰不知道馬云呢?
名人創業故事 8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故事:
剛滿15歲的王健林從四川綿陽來到東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裝備,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練的總路程甚至長達上千公里。
從軍18年已經成為團職干部的他,卻遇上“百萬裁軍”。
創業初期沒資歷,沒實力,說好的貸款卻被銀行放了鴿子,為了公司項目,他借過高利貸,甚至9天9夜沒睡覺。人人都不想碰的`舊城改造他敢接,剛做商業地產的時候,因為不懂,3年之間打了222場官司。 就是這樣一個一根筋的人,如今卻是無人不知的亞洲首富。
名人創業故事 9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故事:
20萬,11個人,一間破傳達室,當年的柳傳志根本不知道為何要成立公司,隨大流下海創業。為了發工資,他帶領所有員工當過“倒爺”、拉過板車、在中關村擺過地攤,賣過的商品琳瑯滿目,包括運動服、電子表、旱冰鞋、電冰箱。
被認定投機倒把罰款100萬,被認定走私罰款300萬,40多歲的他,仍舊還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聯想已經成為民族計算機產業的.象征。 柳傳志說:我當時打死都不會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辦成今天這個樣子。
名人創業故事 10
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的故事:
1992年,劉強東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因為家里很窮,只帶了五百塊錢。當時的他對自己說:希望大學4年不再向家里要錢。
大四那年,學校附近的一個餐廳恰巧要轉手,劉強東用他前三年賺的24萬元,把店面盤了下來。因為要上課,每周只去店里兩次。
誰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飯店,不到一年時間,就賠光了他賺來的第一桶金。無奈之下,只能關門。他向親戚借了十幾萬元,還清了餐廳欠下的賬,給每位員工發了兩份工資。
走的'時候,他連一個碗都沒有帶走。餐廳倒閉時,他欠了20多萬元的債,但他創業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沒有消退,畢業后的兩年,他還清了所有債務。 1998年,劉強東離開外資企業再次創業。他給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東”。
【名人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企業名人創業故事06-10
名人李開復的創業故事10-24
名人創業經驗06-05
創業達人分享創業故事10-25
攜程網創業故事04-29
肯德基創業故事08-06
淘寶創業故事06-08
大學創業故事05-28
燒烤創業故事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