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中原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西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下降,各諸侯王之間爭霸不斷。位于南方地區的楚國,經過長期的改革和戰爭,逐漸強大起來。后來,楚國攻打北方的少數民族,為了顯示楚國的兵威,楚莊王在洛邑的郊外舉行一次大檢閱。
這一來,可把那個掛名的周天子嚇壞了。他派一個大臣王孫滿到郊外去慰勞楚軍。
楚莊王和王孫滿交談的時候,楚莊王問起周王宮里藏著的九鼎大小輕重怎么樣。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奪取周天子權力的野心。
王孫滿回答說:“統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雖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今天周朝的德行雖然衰減了,可天命還沒有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不能問的。”楚莊王自己知道當時還沒有滅掉周朝的條件,也就帶兵回國了。
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問鼎中原”來比喻人有篡權謀逆的野心。
問鼎中原成語知識點:
[讀音]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釋義]
鼎:一種青銅器,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后來成為了國家權力的象征;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語出]
《左傳·王孫滿對楚子》:“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正音]
鼎:讀作“dng”。
[辨形]
鼎:不能寫作“目”。
[近義]
逐鹿中原、問鼎輕重、野心勃勃、群雄逐鹿。
[用法]
形容某個人野心很大。一般作謂語。
[例句]
春秋戰國時期,多少諸侯王野心勃勃,紛紛實行變法改革,企圖問鼎中原。
成語解釋: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成語出處:
出自《左傳》,魯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七年),楚子(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陽市),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遷于商,載祀(祀,年也)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郟鄏(今洛陽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問鼎中原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孩子成語故事04-12
羅雀掘鼠成語故事04-08
劃粥割齏成語故事03-29
罄竹難書成語故事03-22
圖窮匕見成語故事03-21
開誠布公成語故事03-02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02-19
不寒而栗成語故事01-31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12-24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