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故事(精選21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成語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小故事 篇1
成語畏首畏尾出處: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
畏首畏尾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
春秋時期,有一次,北方的強國晉國,召集一些小國開會。鄭國沒有出席。晉國懷疑鄭國要投靠南方的大國楚國,于是準備出兵,去攻伐鄭國。
鄭國得了消息,就給晉國去信,說:“我們鄭國地小勢弱,對你們晉國向來不敢怠慢,貢品禮物定期+斷敬送,實在是尊重到了極點了8可是你們卻還要懷疑我們,還要欺壓我們。我們鄭國寧可滅亡,也不能一味忍受下去了!”“古人有言曰:‘畏S畏尾,身其余幾意思是,如果前頭也怕,后屁股也怕,全身還有哪個地方不怕的呢?"又說:“鹿臨到生命危急之時,它就無暇選擇藏身之所了!蔽覀冃⌒∴崌,臨到要被滅亡的時候,也會像鹿一樣隨便找個躲避的地方,那就是只好去投銀楚國了。那是你們逼得我們不得不這樣做的!
晉國見鄭國態度強硬:第一是不怕,表示要全力反抗;第二是萬不得已時準備和楚國結盟,而不向晉國屈服。晉國考慮,出兵的話不一定對自己有利,便派人前往鄭國,進行和談了事。
現在使用這個成語,大都形容怕這怕那,疑慮過多。
成語小故事 篇2
婦人之仁
歷史上著名的大將韓信在楚漢相爭時曾經投奔過項羽。由于項羽有勇無謀,不善用人,韓信得不到重用,于是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邦。他投奔劉邦以后,開始也未被重用,也想過要走。后來蕭何“月下追韓信”,才把他追了回來。
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韓信被拜為大將以后,劉邦問他:“蕭丞相屢次推薦將軍。我想,將軍一定有擊破項羽的妙計,請將軍指教。”
韓信說:“我曾在項王手下做過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點。項王大喝一聲,上千的人都會被他嚇倒,你看他多么勇猛?墒撬荒芙邮軇e人的意見,不能重用有本領的將領,他的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對待他人,又恭敬又有慈愛之心,說話挺溫和,看見別人病了,他會掉眼淚,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給病人?墒侨思伊⒘斯Γ瑧敺饩粑粫r,他不封。就是封了,他還拿著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個角都磨光了,還舍不得交給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過是婆婆媽媽的好心眼罷了。”
接著,韓信又分析了項羽的一些弱點和錯誤,指出劉邦必然能戰勝項羽。
關于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好幾條,而項羽喜歡殺戮以至于喪失天下民心,吝于賞賜而不獲將士擁戴是重要的原因。
◎成語釋義
形容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故事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出處譯文
項王待人,又恭敬又有慈愛之心,說話挺溫和,看見別人病了,他會掉眼淚,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給病人?墒侨思伊⒘斯,應當封爵位的,他不封。就是封了,他還拿著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個角都磨光了,還舍不得交給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過是婆婆媽媽的好心眼罷了。
成語小故事 篇3
開卷有益【解釋】打開書本,總有益處。
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梢缘玫接杏玫闹R。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
【拼音】kāi juàn yǒu yì
【出處】宋·王辟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賢》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性質】褒義詞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
【近義詞】開卷有得
【反義詞】讀書無用
【故事】:
宋大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后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后,立志宏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保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短接[》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匯。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后,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成語小故事 篇4
【成語】: 尺短寸長
【拼音】: chǐ duǎn cùn cháng
【解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
【成語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向楚王提忠告。但昏庸的楚王不僅不接受,反而聽信讒言,把他流放到外地。屈原心煩意亂,請人卜卦。他對占卜人說:對君王應該是真誠直言呢,還是虛假應酬?應為真理正義犧牲一切呢,還是奴顏婢膝、茍且偷生?應與天鵝比翼高飛呢,還是和雞鴨去爭食吃?……占卜人被屈原的問題難住了,拱拱手說:對不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尺會有短的時候,寸會有長的時候),神也有不靈的時候。你的問題我沒法卜。尺短寸長由此簡化而來。
尺短寸長比喻事物都有其長處和短處。
成語小故事 篇5
如狼牧羊
西漢的時候,有一個叫寧成的官吏。寧成當過濟南都尉,這個人非常狠毒刻薄,執行法律的時候非常嚴厲。當地的民眾和富豪都怕他。
漢武帝即位后,寧成升官當了內史。由于被對手參了一本,結果被抓起來坐了牢。后來,寧成賄賂高官,從監獄里逃了出來。逃出以后,他在鄉間買了一千多頃的田地,雇用了幾千家的貧民為他耕種。沒過幾年,寧成憑著對農民所收的租子,很快發了財,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豪。
漢武帝可能還是比較欣賞他的,后來又想起用他當郡守。但是御史大夫公孫弘反對,他對漢武帝說:“我在山東當過小官,當時寧成是濟南都尉,他這個人殘暴無比,管理百姓就像用狼去牧羊。陛下不要讓這個人去做官,否則百姓會怨聲載道!
漢武帝當時聽從了勸告,沒有提拔寧成。不過沒多久漢武帝還是起用寧成為關都尉,出入關的百姓聽說寧成到了那里當官,一個個都不寒而栗,說:“我寧愿去面對一只老虎也不愿意面對寧成!
◎成語釋義
比喻酷吏欺壓人民。
◎故事出處
《史記·酷吏列傳》:“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出處譯文
寧成當濟南都尉時,他的管理就好像是狼在放羊一樣。
成語小故事 篇6
安如泰山
這個典故見于《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分封了一些同姓諸侯王。其目的是想以血緣關系作為政治支柱,加強西漢王朝的統治。但結果適得其反,諸侯擁有地盤,又有征收賦稅、鑄造錢幣和任免相、太傅等以下官吏的權力,加之有的恃親驕橫、貪得無厭,野心膨脹,對中央政權形成了嚴重威脅。在分封的諸侯王中,劉邦的侄子劉濞被封為吳王。他"招天下亡命",冶銅鑄錢,占城五十多處。并宣布吳國不收農民的賦稅,引誘西漢政府直轄區的農民到吳國謀生,在勢力與野心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劉濞準備謀反。這時吳王手下的一個郎中(官名)枚乘上書勸阻。書中說:"你(想謀反)的想法是很危險的,難于實現。但如果改變想法則易于反掌,安如泰山。但吳王劉濞不聽枚乘的勸千。枚乘便投奔了梁孝王。
現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事物的穩固、牢靠,不可動搖。
成語小故事 篇7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成語小故事 篇8
春秋時,鄭國的執政者子皮,想任用尹何擔任醫師,當時有很多人認為尹何太年輕而且從來沒做過官,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夠?墒亲悠s不以為然,他說:“他的誠實很令人欣賞,相信他絕對不會辜負我對他的期望,而且現在正是給他學習的好機會。”
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產從容地回答:“大王您想培養年輕人當然是件好事,可是這樣做反而會害了他。就像叫一個不會用刀的人去切肉,他反而會剁傷自己的手。治理國家也是一樣,如果讓尹何在正式當醫師之前能夠多加學習,那么,在他從事工作的時候一定會井井有條,否則將會為國家帶來想不到的損失!
子皮聽了子產的一番話后,恍然大悟地說:“你說的非常道理,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聽聽你的意見,才不會犯下大錯!
沒想到謙虛的子產卻搖頭說:“人的想法就像每個人的外貌一樣,各自不相同,我的意見只能做為參考罷了!”
成語小故事 篇9
貪天之功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出眾。由于驪姬的讒言迫害,他只得逃離祖國,四處漂泊。這樣的生活他過了十九年。由于妻子姜氏和眾謀臣的幫助,他雖經歷了那么多的磨難,但為國出力的抱負始終沒有被磨滅。
蒼天不負苦心人,到了公元前636年,他終于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史稱晉文公。晉文公即位以后,為了獎賞與自己同甘共苦的謀臣,對他們進行封賞,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優厚的待遇。可是有一位謀臣介子推卻被晉文公忘記了,既沒有得到賞賜,職位也沒有升遷。
在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馬后效力,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沒有飯吃,介子推為了讓他吃頓飽飯,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他為重耳用盡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雖然重耳沒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對此表現得毫無怨言。他不但沒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認為自己沒有受賞的資本。
當時,一些謀臣自恃對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對此非常氣憤,便說:“公子能夠當上國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難時期輔佐公子的人卻以為是靠他們的力量,這不是欺騙別人么?偷人家東西尚且被稱為盜賊,更何況貪取上天的功勞,把上天的功勞歸為自己的功勞的人,這些人難道不是可恥之輩嗎?”
介子推的母親和親戚、鄰居都勸他向晉文公討賞。但他不愿與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爭名奪利。他還覺得官場污濁不堪,與其在官場里活受罪,還不如在家中編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親見兒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興,就決定和兒子到深山中隱居。介子推非常高興,于是背著母親直奔綿山(今山西沁源縣西北),從此隱居深山,過著雖然清貧卻無憂無慮的隱居生活。
晉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綿山歸隱,不再為他效力,心中非常后悔,就親自到深山尋找,卻總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火燒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場的污染,就和母親一起穩坐山中,任憑大火將他們吞沒。
◎成語釋義
把上天的功勞歸于自己。比喻把別人的功績算到自己身上。
◎故事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出處譯文
偷人家東西尚且被稱為盜賊,更何況貪取上天的功勞,把上天的功勞歸為自己的功勞的人呢?
成語小故事 篇10
三國時代,在赤壁這地方發生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叫“赤壁之戰”。 曹操號稱擁軍百萬,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東吳、西蜀就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北魏。 東吳的統帥周瑜和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們決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輕敵情緒,采用火攻的作戰方案。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曹軍中熟悉水戰、可以抵擋他們的將領蔡瑁、張允。周瑜又叫龐統假作獻計,騙曹軍把戰船連在一起。 周瑜又打黃蓋,讓這老將用“苦肉計”去詐降曹操。 實際上,黃蓋在船中裝滿了容易燃燒的物品,準備以詐降的方式沖向曹營,發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向北岸曹軍放火,必須依仗著東南風才能辦到。當時正當隆冬季節,天天都刮西北風。周瑜憂急成病,臥床不起。只有軍師諸葛亮心中有數。他自稱有個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諸葛亮拜訪周瑜,把藥方寫了出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四句韻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請教諸葛亮有什么辦法,可以借東風。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過氣象觀察,心中就有了辦法。他對周瑜說,自己能呼風喚雨,借三天三夜東南風來幫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個土臺,叫“七星壇”。諸葛亮在“七星壇”上祈求東南風。 到了預定的日期,果然東南風大作,周瑜就順利地執行他的火攻計劃。東風狂吹,火光沖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敗仗,從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勢。 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成語小故事 篇11
樂此不疲
劉秀在新朝統治時期起兵造反,想恢復漢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終于中興漢室,做了皇帝,史稱漢光武帝。后來,他又鎮壓了赤眉起義軍,將各地割據勢力消滅,統一全國,讓老百姓過起了太平的日子。
長期的軍旅生活使他厭倦了戰爭,同時他親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廢除苛法,精簡官吏,安定社會秩序,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這樣一來,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漢朝又強盛起來。
由于長期領兵作戰,他對軍事生活厭倦了。天下一統后,他不談自己熟悉的軍事,卻對經史義理方面發生了濃厚興趣,不僅自己潛心研究,還常常召集公卿郎將等在一起進行討論。有時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還覺得意猶未盡。
太子見光武帝對研究學問這樣上心,生怕他用功太過,把身體弄壞了,就好心勸諫道:“陛下有大禹、商湯那樣的賢明,卻丟失了黃帝、老子的養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頤養精神,過一過悠閑的日子,安度晚年!眲⑿懵犃T搖搖頭說:“我喜歡研究學問,并不感到疲勞!
◎成語釋義
形容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沉迷其中,不知疲倦。
◎故事出處
《后漢書·光武帝紀下》:“承閑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愿頤愛精神,優游自寧!墼唬骸易詷反,不為疲也!
◎出處譯文
(太子)向皇帝進諫說:“陛下有大禹、商湯那樣的賢明,卻丟失了黃帝、老子的養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頤養精神,過一過悠閑的日子,安度晚年!被实刍卮穑骸拔蚁矚g這樣,并不感到疲勞!
成語小故事 篇12
安樂窩
這個典故出自《宋史.列傳.道學一.邵雍》。邵雍字堯夫。初到洛陽的時候,住在四面透風的破房子里。富弼、司馬光和呂公著等各位賢人,被罷官以后也住在洛陽。平時他們很敬重邵雍,經常跟邵雍來往,而且為邵雍買了園田與住宅。到了農時,邵就自己去園田耕種與收割,但收獲下來的糧菜,只夠一個人的吃用和換取必備的衣裳。為表示"安貧樂道,不求榮華富貴",邵雍把自己的住處叫作"安樂窩"。早晨起來,點好香坐著休息,到了傍晚,自己便斟上三、四杯酒喝下,稍微有一點酒意就行了,但從不喝醉。興趣來了,他就吟成詩章,然后又放聲朗誦。每到春天和秋天,邵雍就到洛陽城里去游玩。刮風下雨是不出門的。出去的時候,就坐一輛小車,讓一個人拉著,心里想到哪兒,就到哪兒。官宦人家的人一聽出他的車音,就爭著出門等候迎接。這些人家的小孩子與奴仆,也喜歡他來,互相說:"我們家的先生來了。"他們就不再稱呼邵雍的姓名了。他在這些人家,有時竟一連住上兩宿方肯離去。有一些好多事的人,便在自己家里仿照邵雍的"安樂窩",蓋一處房舍,等邵雍來了住,他們把這房子稱作邵雍的"行窩"。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適的生活。
成語小故事 篇13
解釋
主要的意思是說背著荊條請罪,表示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為趙王爭回面子,于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為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為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占到半點便宜。事后,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碧A相如聽說以后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仆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碧A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眾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斗起來,敵人就要來鉆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很慚愧,于是光著脊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成語小故事 篇14
一片冰心
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詩人王昌齡官場屢屢失意,觸犯了權貴豪門,一再被貶,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純潔而自,決心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流露出這樣的情感:”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成語小故事 篇15
揠苗助長
有個急性子的宋國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長大?墒牵咀邮且L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樣長的那么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個妙計: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從土里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過,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長高好些了!
他的兒子聽說田里的稻子長高了好些,連忙跑到田里去看?墒牵愀獾煤,田里的稻苗的葉子,都開始枯萎了。
千鈞一發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著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
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后,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生了誤會,馬上回信向孟幾道加以解釋。而且,韓愈對當時在朝的一班大臣們,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來蠱惑皇帝,大大加以評擊。他對皇帝疏遠賢人,使儒道墜落,頗為憤慨。信中有這樣的話:“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共危如一發引千鈞……”
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極危險的地步,好像一根頭發,系著一千斤重的東西。現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險的事情,往往就拿這句話來形容。
這則成語見韓愈給孟尚書書,有:“共危如一發引千鈞,綿綿延延,洼以微滅。”之句。
鐵杵成針
故事講的是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閑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溪邊吃力的磨著鐵杵。
李白覺的很奇怪,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鐵杵磨成繡花針!崩畎壮粤艘惑@問:“這個鐵杵幾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繡花針!崩畎茁犃藦拇丝炭鄬W習、仔細觀察,成了中國一位大詩人。
《鐵杵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認真去做都能成功。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潁川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潁川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敝洹S谑呛笫廊艘娪腥藶檎埶囱龅娜顺鰜韼椭约鹤鍪,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螳螂捕蟬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準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后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后,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只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后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里。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后花園。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濕了,卻仿佛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么,手里還擒著一只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濕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仿佛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只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準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于,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厲害,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驢叫的聲音很特別,很恐怖。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謶。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老虎騰撲過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脖子,把驢給吃掉了。
這個故事說明,驢子看上去軀體高大,好像很厲害;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驢子的本領不過如此。不值得畏懼
成語小故事 篇16
奮不顧身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斗中,由于寡不敵從,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說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
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說:“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與數萬名敵兵對陣,最后由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并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進了監獄,施行“腐刑”。
以后,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愿望。
【出處】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釋讀】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成語小故事 篇17
鹿就是鹿,馬就是馬,為什么要指著鹿說是馬呢?孩子們,一起來看看“指鹿為馬”的故事吧!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他不知道朝中有多少人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摸清有多少人反對他。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然后,他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給您的好馬!鼻囟酪豢矗南耄哼@哪里是馬,分明是一只鹿嘛!于是,他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分明是一只鹿,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問道:“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說道:“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趙高搞什么名堂?”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地盯著每個人看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有正義感卻膽小的人都低下了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一些正直的人,堅定地認為是馬而不是鹿;還有一些平時就追隨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贊成趙高的說法,并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大臣都治了罪。
“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大家都用“指鹿為馬”來形容一個人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語小故事 篇18
上行下效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后,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笔潞螅R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后下效!眹跸矚g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歡吃什么;國王喜歡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歡穿什么;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本肮犃讼艺碌脑,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么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么做。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常在外吃喝玩樂,不理業務,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著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東漢·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
成語小故事 篇19
【解釋】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故事】
古時候,北方邊塞住著一個老頭,人們都管他叫塞翁。
有一天,塞翁家的一匹馬撒起野來,跑到塞外胡地去了。他的鄰居們得知此事,跑到他家里,勸慰他不必過于傷心。誰知塞翁聽了眾人的話,滿不在乎地說:“不就是丟了一匹馬嗎,沒什么大不了的!依我看,馬兒跑走了,說不定會給我帶來好處呢!”鄰居們聽得目瞪口呆,誰都不相信會有什么奇跡發生。
過了一段日子,塞翁家的那匹馬由于過不慣胡地的生活,自己跑了回來,并且還帶來了一匹胡人的駿馬。鄰居們知道后,又都不約而同地趕來向塞翁祝賀。他們拍著那匹胡馬,嘖口稱贊?扇滩⒉粸榇烁械礁吲d,皺著眉頭嘆息道:“這有什么值得慶幸的。沒花分文得了一匹胡馬,弄不好會給我家引來災禍。 编従觽兟犃瞬灰詾槿,心想:塞翁肯定是老糊涂了,不然,怎么連好事壞事都分不清了。
塞翁的兒子很喜歡騎馬,自從家里添了那匹胡馬,就整天騎出去游玩。誰知那匹胡馬未經馴化,很不服人管教。一天,胡馬把塞翁的兒子掀翻在地,他被摔斷了一條腿,落得個終身傷殘。
鄰居們聞此不幸的消息,紛紛趕來向塞翁表示慰問?扇桃稽c也不難過,反而勸慰大家:“各位不必為我的兒子憂傷,他的腿瘸了,雖然很不幸,但也可能因禍得福!”
果然,一年之后,胡人揮戈南下,大舉入侵邊塞。邊塞上的所有青壯男人都應征入伍,與胡人展開激戰,其中大部分人都死在戰場上。塞翁的兒子因傷致殘,是個瘸子,就沒有去當兵打仗,因而和年邁的塞翁一起保全了性命。
這就是塞翁失馬的故事,F在人們在使用這個成語時,常常把“塞翁失馬”與“焉知非!边B在一起,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好事,也形容天無絕人之路!
。ㄕ浴缎W閱讀指南》)
成語小故事 篇20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賓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成語小故事 篇21
杯弓蛇影
有一年的夏天,一位姓應的縣令邀請一位朋友來家里飲酒,朋友接到邀請非常高興,心想:縣令大人邀請我,這是何等的榮幸啊。于是,便欣然前往 。
縣令早早地就準備好了酒席,只等這位朋友來了。兩個人見面之后,寒暄了幾句便入席了,準備痛飲幾杯?墒,朋友剛拿起酒杯,就發現杯中隱約有條蛇在蠕動,這可把他嚇壞了,額頭上頓時冒出冷汗來。
這酒是喝還是不喝呢?朋友舉著酒杯猶豫了許久,心想:“縣令是我的上司,這次又是他特地請我來的,怎好不喝呢!”最后,朋友只好硬著頭皮喝了幾口。
可是,他剛一放下酒杯,縣令就命仆人再次斟滿,朋友只好再三推托,借故起身告辭了。
朋友回到家里,越想越覺得剛剛飲下的酒里有蛇,隨后立即感到了有條蛇正在自己的肚子里不停地蠕動。他越是這樣想,越是覺得胸腹疼痛異常,難以忍受,最后就連 吃飯、喝水也變得非常的困難了。
家里人一看,著急壞了,趕緊請來大夫診治。可是服了許多藥之后,還是不見他的病情好轉。
過了很多天,縣令有事到朋友家,剛一進門就得知朋友已經生病多日?h令隨即關心地詢問病情,朋友這才講明那天飲酒時發現酒杯中有蛇的事情。
縣令安慰了他幾句就回家了?h令坐在客廳里反復回憶和思考,怎么也弄不明白,朋友的酒杯里怎么會有蛇呢。
就在這時,北墻上的那條紅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朋友坐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他向酒杯中一看,杯中果然有弓的影子,如若不細細觀看,還真得像一條正在蠕動的蛇。
此時,縣令終于明白了,馬上命人用馬車把朋友接過來,讓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細觀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說:“你看,杯中的蛇不過是墻上那張弓的倒影罷了,現在你可以放心了!”
朋友這下終于弄清了原委,疑慮立刻消失了;氐郊液,他的病很快也就痊愈了。
“杯弓蛇影”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說有些人誤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當成了蛇。比喻因錯覺而疑神疑鬼,自已驚擾自已。小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成語小故事(精選21篇)】相關文章:
成語小故事大全精選04-09
成語小故事精選15篇12-18
成語寓言小故事11-29
成語小故事(15篇)09-17
成語小故事15篇09-17
成語小故事(匯編15篇)03-16
成語小故事(合集15篇)12-24
成語小故事匯編15篇12-24
成語小故事合集15篇12-18